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诊治ppt课件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药物治疗的选择与注意事项行抗凝治疗,其安全性较高,且
对胎儿影响较小。
溶栓药物
02
对于急性VTE患者,可考虑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等,但需密切
监测凝血功能及出血风险。
注意事项
03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肝肾功能等
因素,并密切监测凝血指标及病情变化。
非药物治疗方法的介绍与适应症评估
机械性预防措施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 治疗,如静脉取栓术、静脉内支架植入术等。
包括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和梯度压 力袜(GCS)等,适用于无法耐受药物或存 在药物禁忌的患者。
适应症评估
在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时,需充分评估患者 的病情严重程度、手术风险及预后等因素, 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感染导致血液高凝
状态
感染时机体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和 细胞因子,引起血液高凝状态, 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感染影响静脉回流
产褥期感染可引起盆腔静脉炎、 下肢静脉炎等,导致静脉回流受 阻,血液淤滞,易形成血栓。
其他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的孕妇 ,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增加 。
生活习惯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不断涌现。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新的方法 和技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妊娠期及产褥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不仅影响患者的 身体健康,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 响。未来需要更多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提 供全面的医疗照护和支持。
规范临床实践
专家共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解读和应用专家共识,可以规范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诊断和治 疗实践,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差异和浪费。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与抗凝机制ppt课件

体外受精(IVF)的产妇更易发生妊娠期VTE事件
➢ 与自然受孕的产妇相比,体外受精(IVF)产妇产前VTE风险增加1倍 ➢ 孕早期风险增加4-5倍
IVF患者产前VTE风险的Meta分析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
10
伴I伴VIFV佳F佳 未未伴伴IIVFF佳佳
IVF患者孕早期VTE风险的Meta分析
住院、卧床休息和制动增加孕产妇VTE风险
妊娠妇女在孕晚期(25周至分娩)时静脉血流速度较孕早期(8-12 期)明显降低,出现静脉瘀滞状态。
无论是阴道分娩还是剖腹产,在分娩过程中都会产生血管损伤的情况2
孕产妇合并以下风险因素进一步增加VTE风险
➢ 美国一项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纳入9058162名妊娠 期妇女和73834名产褥期妇女进行研究分析,发现:
高 龄
• 在产后阶段,>35岁的女性较25-34
岁的女性的VTE风险增加达70%
肥 胖
• 肥胖与PE的更高风险相关 (校正后
OR=14.9 , 95% CI 3.0–74.8)
吸 烟
• 妊娠期吸烟VTE风险最高(校正后
OR=5.7, 95% CI 2.5–13.2)
Larsen TB,et al. Thromb Res 2007;120505–9.
7.4%
6.6%
5.5%
0%
妊娠本身是VTE的风险因素
➢ 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可导致孕产妇VTE风险升高,Caprini评分将妊娠期或产后作为 VTE风险因素纳入评分
高凝状态 血流淤滞 血管损伤
妊娠期间促凝血因子(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Ⅷ因子、Ⅴ因子、纤维 蛋白原)增加,同时蛋白C、蛋白S减少导致抗凝系统活性下降1,2
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防治护理课件

治疗原则与方法
抗凝治疗
通过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 华法林等,抑制血栓进一步发
展,促进血栓自溶。
溶栓治疗
在血栓形成早期,使用溶栓药 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溶 解血栓,恢复血管通畅。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血栓病例,可能需 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导管取栓 、血管成形术等。
护理与康复
在血栓治疗过程中,需要专业 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同时配 合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等是下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症状;胸闷 、气短、咳嗽、咯血等是肺血栓栓塞 症的常见症状。
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下肢深静 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肺动脉造影 是诊断肺血栓栓塞症的金标准。
02 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早期活动
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防 治护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概述 • 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 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护理实践 • 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案例分析 • 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的科研进展
01 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在妊娠期或 产褥期发生的静脉血栓形成,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
体功能。
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征、下肢肿胀 程度、肤色变化等情况,及时发现并 处理异常情况。
妊娠期及产褥期VTE预防和诊疗PPT课件

药物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
根据VTE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方法。
药物剂量
根据孕妇体重、凝血功能等指标,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有效治疗。
监测与调整
定期监测孕妇凝血功能、胎儿发育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安全性评估与随访管理
药物安全性评估
对孕妇使用的药物进行安全性评估, 确保药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探索新的妊娠期及产褥期VTE诊疗手段:加强科 研攻关,探索新的妊娠期及产褥期VTE诊疗手段 ,开发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提高预防和诊疗效 果。
完善妊娠期及产褥期VTE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完 善的妊娠期及产褥期VTE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多 种指标综合评估孕妇发生VTE的风险,为预防和 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推广多学科协作模式:加强妇产科、血液科、血 管外科等多学科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共同制定妊 娠期及产褥期VTE预防和诊疗方案,提高防治效 果。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挤压和按摩患肢,以 防止血栓脱落。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抗凝治疗,防 止血栓蔓延和复发。
出血事件应对
针对抗凝或溶栓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出血事件 ,应预先制定应对措施,包括停用抗凝药物、输 血、使用止血药等。
慢性并发症处理策略
01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管理
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可能出现的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采取药物治疗、
随访管理
对孕妇进行定期随访,监测药物治疗 效果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05
妊娠期和产褥期VTE并发症处 理与康复管理
Chapter
急性并发症处理策略
1 2 3
肺栓塞紧急处理
确诊肺栓塞后,立即启动紧急救治流程,包括吸 氧、止痛、抗凝和溶栓治疗等,以迅速缓解症状 ,防止病情恶化。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诊治

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概述01危险因素02诊断与治疗03危险因素妊娠期肺栓塞的发生与孕妇年龄、产次、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还与长时间卧床休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因素有关。
疾病概述妊娠期肺栓塞是一种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所致的肺部血管栓塞疾病,可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
诊断与治疗医生根据孕妇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血液检查和超声检查等辅助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治疗以抗凝治疗为主,必要时需进行溶栓治疗。
妊娠期肺栓塞预防措施治疗策略妊娠期血栓栓塞的预防与治疗症状原因诊断治疗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产褥期肺栓塞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发热、晕厥症状原因诊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剖宫产、产后活动减少肺动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治疗产褥期血栓栓塞的预防与治疗预防治疗预后预防复发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危险因素肥胖遗传因素长时间卧床休息妊娠期并发症如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等妊娠期并发症,孕妇发生静脉血栓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危险因素产后出血可能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
产后出血产褥期长时间卧床休息,尤其是手术后,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液淤积,增加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
长时间卧床休息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产褥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如某些凝血因子基因突变等。
遗传因素如产妇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也可能增加产褥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
合并内科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评估指标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诊断与评估临床表现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诊断与评估诊断方法评估指标预防措施预防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长时间卧床或静坐,进行适当的运动等。
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抗凝治疗对于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抗凝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使用抗凝药物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形成和进一步发展。
溶栓治疗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可以使用溶栓药物进行治疗。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护理课件

目录 背景介绍 预防措施 护理干预 护理方法 护理注意事项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定义:妇 产科领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其特点是在妊娠、分娩及产褥 期易发生静脉内凝血性疾病。
高危因素:妊娠期与产褥期因 子,如:孕高血压、妊娠糖尿病 等;手术及术后因子,如:剖宫 产术、产妇卧床休息较多等。
护理注意事项
心理护理:积极倾听产妇的情感需求, 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背景介绍
护理目标:及时发现和干预,预防并减 少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发生和进展。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积极胎儿监护:定期检测胎儿 心率、胎动次数,并进行妊娠 期彩超检查。 促进血液循环:建议产妇戴弹 力袜、早起活动、练习自我深 静脉血栓预防操。
预防措施
注意营养摄入:给予充足的水与蛋白质 摄入,避免过度限制产妇饮食。
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
观察与评估:密切观察产妇的 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 ,及时评估产妇的症状和问题 。
定期翻身:产妇卧床休息期间 ,每2小时左右进行一次左右侧 卧翻身,以促进血液循环。
护理干预
安全用药: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注意药物的用量和频次。
护理方法
护理方法
早期活动:鼓励产妇尽早起床 活动,进行适度的步行锻炼, 有助于恢复血液循环和预防血 栓形成。
营养支持:提供均衡营养饮食 ,特别是富含维生素E和C的食 物,有助于减少静脉血栓病的 发生。
护理方法
定期复查检查:定期进行血常规、凝血 功能等检查,及时掌握疾病的动态变化 。
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注意事项
预防感染:保持产妇周围环境 清洁,定期更换床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衣物等 ,并加强个人卫生管理。
妇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诊治PPT课件

㈢ 诊断
▪ 2 肺通气灌注扫描(V/Q) ▪ ⑵ 结果评定 ▪ ① 正常:肺通气与灌注显像均正常。 ▪ ② 低度可疑:肺通气显像异常,灌注无缺损,仅有12%可
能有肺栓塞。 ▪ ③ 中度可疑: 病变部位既无通气,也无血流灌注,最可能
的是肺实质性疾病。有33%是肺栓塞可能,但不能诊断为肺 栓塞,肺梗死除外。 ▪ ④ 高度可疑: 肺通气显像正常,而灌注成典型缺损,高度 可能是肺栓塞。88%的准确性。 ▪ ⑤ 中度可疑和低度可疑者可选择肺动脉造影。
㈠ 病理改变
2 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 ① 血管阻塞 当血管床有50%被阻塞时,可出现 肺动脉高压。
▪ ② 栓塞前如有严重的心肺疾病患者对肺栓塞的耐 受性差,肺动脉高压的程度更为严重
▪ ③ 神经---体液因素引起肺动脉收缩外,还可引起 冠状动脉,体循环血管的收缩,导致呼吸循环骤 停。
▪ 神经---体液介质的变化
㈡ 临床表现
3大的动脉血栓 出现突然的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出冷汗,晕厥,休克
等急性右心衰竭的症状,甚至突然死亡。心血管系统的主要 体征有心动过速,甚至舒张期奔马律,肺A2亢进,主动脉瓣 及肺动脉瓣第二音分裂,休克,紫绀,中心静脉压升高,颈 静脉怒张,肝大。肺部主要体征有:呼吸快,湿性啰音,胸 膜摩擦音,喘息音及肺实质的体征。ECG有电轴右偏,T波 倒置及右束枝传导阻滞。血气分析发现有PaO2及PoCO2均 低,胸片提示有充血性肺不张或肺梗死,多在栓塞后12--36h出现。
▪ 3 恶性肿瘤 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慢,肿瘤细胞 能释放许多具有促凝活性的物质,最具特征的是组 织因子(TF)和癌症促凝物(CP)。同时肿瘤患 者体内抗凝物质水平下降,正常内皮细胞被血小板 破坏,特别是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多为年老肥胖者, 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并可能有外源性雌激素, 孕激素的应用史。
妊娠期下肢静脉栓塞26张幻灯片

血栓术后护理
1.体位护理:绝对卧床休息 2.患肢护理:抬高患肢30度,伸直制动
,观察皮肤温度,肤色,疼痛情况。 3.溶栓和抗凝护理 4.股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妥善固定,
保持通畅,防止感染。 5.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6,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出血、栓塞)
健康教育
1,多饮水,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低 脂肪,低胆固醇为宜。
目录
1.概述 2.病因 3.临床表现 4.治疗 5.血栓术后的护理
概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静脉 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官腔,导致 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 状、体征
概述
妇女在妊娠过程中因其独特的生理及内 分泌改变,致下肢血流变慢,血液处于 高凝状态,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 危因素,分娩诱导DVT的发生。
DVT是产褥期严重并发症,可引起肺栓 塞,甚至导致产褥期妇女死亡。
概述
国外报道其发生率约有1-2 ‰,有的报 道甚至只有0.85 ‰.其中,约1/10的病 例可并发肺栓塞
产褥期发生DVT可能性约是妊娠期的2、 3倍
概述
围生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分娩可 导致盆腔血管损伤,胎盘子宫附着处创 面、妊娠或产褥期卧床时间延长、高血 压、抗磷脂抗体存在、高龄产妇、体重 >80kg、剖宫产、多产、输血、妊娠合 并症、产后应用止血药、产后出血等均 与DVT的发生率增加有关。
溶栓
溶栓在DVT治疗中应该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 由于可更快恢复正常的静脉血流,理论上可以 防止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该病预后较好, 一般不会影响妊娠结局,患者多不愿意选择溶 栓治疗,可能在患者眼中,近期的出血危险似 乎较重度PTS带来的远期危险更为实际。
因此,除非急性症状严重而危机(如可能需要 截肢),否则在推荐使用溶栓治疗DVT之前, 还需要更多临床试验的证据支持其再减少重度 PTS方面的优势同时需要合理的患者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风险评估
该该指南推荐,对所有女性在孕前 或早孕期进行VTE相关风险的详细评估。 对于因妊娠期合并症住院、产程中及分 娩后的孕产妇,应再次予风险评估。
5
新特点-肥胖
在多种 VTE 危险因素中,高龄和肥胖等 危险因素更值得关注。
由于饮食结构改变、社会精神压力及缺 乏运动等原因,肥胖人数逐年增加。大量研 究表明,肥胖是发生妊娠期 VTE 的危险因素,
根据该指南更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RCOG指南给 出的推荐意见做一解读,以期更好地为临床工作者提 供参考。
3
该指南主要更新点如下
1. 对妊娠期及产褥期 VTE 的危险因素评分细则更加完善。 2. 对有 VTE 病史的孕妇建议分层管理。 3. 对抗磷脂抗体持续阳性的孕产妇,在合并其他血栓高危因素情况下,
并其他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情况下,应考虑产前产后预防血栓形成。
性流产或胎停育的孕妇相比,狼疮抗凝物和 / 或抗心磷脂和 / 或抗
β2 糖蛋白 1 抗体持续阳性的孕产妇,发生 VTE的风险很小。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抗磷脂抗体持续阳性并不会影响妊娠结局,
但是多数学者认为,与莱顿第 V 因子或凝血酶原相似,抗磷脂抗体持
续阳性可看作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因此,对于无VTE 病史,但抗磷脂抗体持续阳性的孕产妇,在合
(1)对于存在抗凝血酶缺乏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相关的 VTE病史,以及VTE 复发的孕产妇(通常长期口服抗凝药),产前及 产后 6 周应予更高剂量 LMWH 预防血栓发生,同时应结合血液科专 家的意见进行管理。
(2)对于存在无明显诱因、特发性、与雌激素相关(包括含雌激素 的避孕药或妊娠)或存在其他危险因素(除外手术)的原发性 VTE 病史的女性,应在整个产前阶段予 LMWH 预防血栓。
且危险程度随体重增加而升高。
6
新特点-高龄
此外,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高龄孕 产妇的比例也逐渐增大。有研究显示,35 岁以 上孕妇患VTE的相对危险度增加2倍。
美国一项较大规模的队列研究发现35-44岁 孕妇发生的风险是 25-34岁非孕妇女的2倍;
对于高龄孕妇,产前发生 VTE 的风险无明 显差异,产后发生 VTE 的风险为25-34 岁孕妇 的1.2倍。
2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疾 病发生风险的诊疗指南
2015年4月,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OCG) 发布了关于降低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发 生风险的诊疗指南。
该指南是对2009年版本的更新,在孕前血栓风险 评估、易栓症合并妊娠的诊疗、预防血栓形成的时机 和持续时间,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做了更新,阐述更 为详尽。我国目前尚缺少关于妊娠期及产褥期 VTE 的指南。
(2)该指南认为,莱顿第 V 因子杂合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抗 磷脂抗体阳性是无症状易栓症女性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除此之外, 对于存在 3 项其他危险因素(表 1 中分数为 1 分的项目)的女性, 也应考虑在产前预防血栓形成。若存在 2 项其他危险因素,则考虑自 孕 28 周起预防血栓形成。若只存在 1 项其他危险因素,则考虑产后 10 d 内预防血栓形成。
(3)对于无 VTE 病史及危险因素,但一级亲属存在无明显诱因或雌 激素相关的 VTE 家族史(50 岁以下发病)的孕妇,应做易栓症相关 试验。
10
抗磷脂抗体持续阳性是否需要抗 凝治疗
在无血栓病史及产科合并症情况下,由于凝血障碍或结缔组织病
等原因,在孕产妇体内可检测到抗磷脂抗体。与存在血栓病史、复发
(3)对于存在与手术相关且无其他危险因素的原发性 VTE病史的女 性,可自孕28周起预防性使用 LMWH,且需要严密监测其他危险因 素的出现和发展。
9
无症状易栓症合并妊娠的管理
该指南推荐,应根据易栓症的危险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家族史或其 他危险因素,对孕妇进行分层管理。
(1)对于无症状抗凝血酶、蛋白 C、蛋白 S缺乏或存在超过 1 项血 栓形成倾向缺陷(包括莱顿第 V 因子纯合突变,抗凝血酶基因纯合突 变或复合杂合子)的女性,应咨询相关专家意见,且应考虑产前预防 应用抗凝药物。即使不存在其他危险因素,也建议此类患者产后 6 周 内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诊治:
2015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指南解读
1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 成(DVT)和肺栓塞(PE)。
孕产妇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是发生 VTE 的 高危人群。肺栓塞是孕产妇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尽管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产后出血, 但随着国人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及计划生育政策的 调整,高龄孕妇逐年增多,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 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升高;辅助生殖 技术(ART)使得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升高。这些都 是发生 VTE 的危险因素,从而进一步使 VTE 的发 病率及病死率升高。
应考虑产前和产后预防血栓形成。 4. 对于剖宫产产妇,尤其是对于合并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
血压疾病、双胎妊娠、有剖宫产史等危险因素的产妇,应在术后 10 d 内使用低 分 子 量 肝 素(LMWH)预防血栓形成。 5. LMWH 是产前和产后预防血栓形成的首选药物,对母乳喂养是安 全的。 6. 在血栓形成风险极高的妊娠女性中,若存在出血风险升高可能或需 局部麻醉时,普通肝素应优先于 LMWH 使用。 7. 若在剖宫产术后使用普通肝素,应从术后第4~14 天开始,每 2~3 天监测血小板计数直至停药。 8. 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妊娠期血栓形成。
因此,为了降低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生 风险,应严格管理女性孕前和孕期的体重,鼓励 女性在35岁之前生育。
7
妊娠期及产褥期 VTE 的危险因素评分
8
有VTE病史的孕妇的管理
妊娠期VTE复发率为10.9%,非孕期为3.7%,妊娠期相对风险为 3.5。在妊娠相关的 VTE 中,遗传性易栓 症占20%-50%。因此,该 指南推荐对有 VTE 病史的孕妇进行分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