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与翻译《孔乙己》译本比较研究
鲁迅小说《孔乙己》英译本比较研究

鲁迅小说《孔乙己》英译本比较研究
侯松山;王全利
【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27)1
【摘要】本文从鲁迅小说<孔乙己>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和朱莉娅·罗威尔的英译本中选取了七个典型译例,比较分析了两个译本译文的得失优劣,认为两译本虽各有千秋,但杨译还是略胜一筹.
【总页数】3页(P137-139)
【作者】侯松山;王全利
【作者单位】军械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3;军械工程学院,河北,石家
庄,0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一种悲剧两种叙说r——鲁迅小说《孔乙己》与《白光》比较研究 [J], 王晶晶;韦丽华
2.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下的动词翻译--以鲁迅小说《孔乙己》及其两个英译本为例[J], 徐艳梅
3.鲁迅小说的隐喻翻译——《狂人日记》的三个英译本比较研究 [J], 付晓朦;王树槐
4.鲁迅小说的隐喻翻译——《狂人日记》的三个英译本比较研究 [J], 付晓朦;王树
槐;
5.孔乙己:丢了笔杆子的“堂吉诃德”——重读鲁迅小说《孔乙己》 [J], 孟亮;许祖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鲁迅小说孔乙己英译本翻译风格

异同原因分析
同处原因
简练的文字风格以及讽刺与批判意味是 鲁迅作品的核心特点,这些在翻译过程 中被较好地保留下来,是因为这些特点 是作品内在的精神所在,不受语言转换 的影响。
VS
异处原因
由于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存在巨大 差异,一些在原作中能够直接理解的写实 细节,在英译本中可能无法被英语读者直 接理解。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适 当的文化转换,以使得译作更符合英语读 者的阅读习惯。
翻译规范与伦理
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还需考虑当时的翻 译规范和伦理要求,这些因素也会对翻译风 格产生影响。例如,某些时期可能更强调翻 译的忠实度,而另一些时期则可能更看重翻
译的创意性。
06 结论
《孔乙己》英译本翻译风格总结
忠实于原文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始终保持对原文的忠实,准 确传达了鲁迅作品的思想和风格。
英译本风格与原作风格的异同
保留简练风格
英译本在翻译过程中,较好地保 留了原作简练明快的文字风格,
使得译作同样饱含深意。
讽刺与批判的传达
英译本成功传达了原作的讽刺与 批判意味,通过翻译让英语读者 能够领略鲁迅独特的社会观察与
人文关怀。
异处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英译本在 某些细节处理上可能无法完全还 原原作的写实主义风格,需要进
目标读者群体和期待视野
读者群体定位
针对不同的目标读者群体,译者可能会采用不同的翻 译策略,以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期待视野。
文化接受度
译者需要考虑目标读者对所译文化的接受度和认知程 度,进而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文化意象的再现和调整。
社会历史语境和翻译规范
时代背景
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风格和策略也会受到影 响,如某些特定时期的政治环境、文化氛围 等都会对翻译活动产生一定的制约或推动。
从语境层次论看杨译《孔乙己》

摘要: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层次理论为基础,采用语篇分析的方法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三个层面对杨宪益《孔乙己》的英译本进行分析,进而考察译文是否在意义和功能上和原文实现了对等。
关键词:语境层次理论杨宪益《孔乙己》一、引言《孔乙己》是我国的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代表作。
《孔乙己》自1919年4月发表之后,就引起了国内外翻译界的广泛关注。
在我国,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的英译本于1956年首次出版,1980年修订后再次出版。
本文分析的是杨宪益先生《孔乙己》英译本的修订版。
从手头文献上看,国内对《孔乙己》英译本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的。
陈宏薇从小说美学的角度,探讨了杨宪益《孔乙己》英译本的艺术成就;(陈宏薇,2000:62)司显柱以杨译《孔乙己》为例,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翻译质量的评估模式进行了论述;(司显柱,2005:60)陈晓霞和邵斌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孔乙己》中文化因素的翻译进行了分析;(陈晓霞,邵斌,2005:29)侯松山、王全利比较分析了《孔乙己》杨宪益和朱莉娅?罗威尔两个英译本的得失优劣。
(侯松山,王全利,2011:137)本文试图运用系统功能学的语境层次理论,采用语篇分析的方法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三个层面对杨宪益《孔乙己》的英译本进行分析,进而查看译文是否在意义和功能上和原文实现了对等。
二、语境层次理论概述语境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提出。
马林诺斯基认为话语的意义应在典型的情景语境中,根据其功能甚至整个语篇来理解。
后来他又对语境这一概念进行了补充,提出了文化语境。
之后,英国语言学家弗斯把马林诺斯基的语境概念加以扩展,指出语境既包括语言因素又包括情景因素,并把参加者的特征、关系等都包括在语境的概念中。
继弗斯之后,韩礼德把制约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三个变量:语场、语旨、语式。
再后来,我国语言学家胡壮麟在他的著作《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中,把语境归为上下文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三类。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显身——以《孔乙己》三个英译本为例

谨以此论文献给我挚爱的父亲和美好的校园时光!————朱琼文学翻译中译者的显身——以《孔乙己》三个英译本为例摘要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有着绵延几千年历史。
译者作为翻译实践的主体,有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肩负着传递源语信息、解释源语与目的语所承载的文化差异、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的重任。
然而纵观中西方翻译史,传统翻译研究对译者的研究始终处于边缘。
随着翻译理论的深化和发展,译者逐渐进行着从“隐身”到“显身”,从“幕后”到“台前”的角色转变。
译者的显身显然与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翻译理论家及翻译实践家的贡献密不可分。
本文以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其著作《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中的理论为引导,对鲁迅作品《孔乙己》的三个英译本,即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36年译本,威廉·莱尔(WilliamA.Lyell)1990年译本和茱莉亚·罗威尔(JuliaLovell,中文名蓝诗玲)2009年译本进行个案分析,从译者的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等角度详细论证译者的显身在鲁迅作品外译中的体现。
劳伦斯·韦努蒂倡导异化翻译理论,提出译者通过采用异化的翻译,不仅可以体现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而且使译者的地位在翻译活动中得到凸显。
韦努蒂受解构主义和施莱尔马赫翻译理论的影响,并在当代后殖民主义背景下进一步发展了施莱尔马赫的理论。
他的异化翻译理论对于提高译者的地位、提高翻译文学在英语世界中的地位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人们评论、赏析译作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本文通过比较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的鲁迅小说《孔乙己》的英译本,试图实现三个层面的研究价值,第一,从中外文学交流史的大范畴中,通过分析和评价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使人们对鲁迅思想和作品在世界文学和文化中的经典地位有更清醒的认识,为现代中国学的学科建设增加研究素材。
第二,在中国文化内部,置身于鲁迅思想及其作品在主流文化中逐渐式微的大背景下,通过重读鲁迅作品并对其经典作品的英译进行深入分析,试图反省和干预中国当代主流文化。
语言评价意义视角下的《孔乙己》英译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Versions of Kong Yij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Appraisal 作者: 张献丽[1]
作者机构: [1]安阳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出版物刊名: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99-102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主题词: 《孔乙己》英译;态度评价意义;介入评价意义;级差评价意义;翻译决策
摘要: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出发,运用人际评价意义的基本观点,选取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及其英译本为语料,通过对汉英语篇中的人际评价意义进行实例对比分析,探讨原语篇的评价意义在目的语篇中的传达效果,认为译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译者的翻译诗学和语言哲学以及对目的读者的期待都会影响原语篇评价意义的传达.。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_从_操控论_看_红楼梦_的两个英译本

2011年第2期(总第86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2.2011General.No.86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113【译文文化】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从“操控论”看《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冯宇玲(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40)摘要:勒菲弗尔将意识形态纳入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使学者从一个新的视角来重新看待翻译实践。
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具有操控作用,这种作用是多方面的。
通过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David Hawkes )的两个《红楼梦》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以证明意识形态对翻译不可低估的操控作用。
关键词:意识形态;操控论;翻译中图分类号:H 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11)02-0113-02收稿日期:2010-12-03作者简介:冯宇玲(1980-),女,哈尔滨人,讲师,硕士,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研究的重点往往放在原作与译作的文本对比之上,所遵循的最高标准则是“忠”。
例如,严复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则是以“信”为首;而林语堂的“忠实、通顺和美”的翻译标准与严复不谋而合,所强调的仍然是“忠实”。
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将文化纳入了翻译研究的范围,形成了面向译入语文化的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éLefevere )为代表的“操控学派”理论。
他们关注的是意识形态和诗学对文本操控性改写,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角。
本文试图以操控学派的研究理论为基础,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英译的两个《红楼梦》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分析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一、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在英文中是ideology ,源自希腊文idea (观念)和logos (逻各斯),字面意思是观念逻各斯,即观念的学说。
这一概念是法国哲学家特拉西(An toine Destutt de Tracy )在18世纪末首先提出来表示他所称的“观念科学”。
从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对比《孔乙己》的两个英译本

从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对比《孔乙己》的两个英译本
李甜甜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14(000)014
【摘要】勒菲弗尔提出的翻译改写理论强调了意识形态、诗学等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通过比较研究鲁迅的小说名篇《孔乙己》的杨宪益译本与威廉·莱尔译本,并进行典型实例分析,说明了两位译者的不同版本是受译者当时所处的社会意识形态、诗学观等因素影响。
【总页数】2页(P133-134)
【作者】李甜甜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毛泽东诗词》三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基于改写理论的视角 [J], 李福珍;周丽敏
2.《红楼梦》英译本中勒菲弗尔改写理论的应用——以《红楼梦》中建筑文化翻译为例 [J], 章海渟;韩松
3.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下的动词翻译--以鲁迅小说《孔乙己》及其两个英译本为例[J], 徐艳梅
4.从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对比《孔乙己》的两个英译本 [J], 李甜甜
5.SFL翻译环境理论在汉英多译本对比研究中的应用\r——以《孔乙己》的六个英译本为例 [J], 杨坚定;裘燕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鲁迅小说《孔乙己》英译本比较研究

二 、 例 比较与分 析 译
司显 柱则 从 功
能语 言学 的视 角 , 以杨译 《 乙 己》 例 , 孔 为 探讨 了翻 本 文选取 《 乙 己》 译 孔 两 本 中的七个 译例 , 讨 它们 的得 失优 劣 ( 划 线 系 探 下
蓝译 : otnt y h on c o h a a. F r a l,tecn et nw oh dw n u e i
例一 : 掌柜说 , 样子 太傻 , 怕伺候不 了 堑主 题, ……F4 3 54
杨 译 : h os p tm o w r i te o t T e b s u e t ok n h ue r
r o ,s yngt tIl o e o c fa fo o s r e om a i ha o k d to mu h o o lt e v
pcayw e o egnl o ae l ” [ l 强 ei l hnii d n et rcr ul , ]4 l ts y f y I
例三: 掌柜是 一 幅凶脸孔 , 主顾也没 有好声气 ,
. . . . . .
[ 13 545
杨{ ! 翠:
we e t e c so r … [ r h u tme s
侯 松 山 . 全 利 王
( 械 工程 学 院 ,河北 军 石家庄 000 ) 50 3
[ 摘
要]本 文从鲁迅 小说《 己己》 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英译 本和朱莉娅 ・ 孔 杨 罗威 尔的英译本 中选取 了七个典 型译
例, 比较 分 析 了 两个 译 本 译 文 的 得 失 优 劣 , 为 两译 本 虽 各有 千秋 , 杨 译 还 是 略 胜 一 筹 。 认 但 [ 键 词 ]《 乙 己》; 译 本 ; 译 本 ; 关 孔 杨 蓝 比较 [ 中图 分 类 号 ]H 1 . [ 献 标 志 码 ]A [ 3 59 文 文章 编 号 ]10 —83 2 1 ) 1 170 [ 稿 日期 ]2 1 0 85 2 (0 1 0 - 3 - 0 3 收 0 0—1 2 0—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绯闻少女》中的话语标记词研究2 《荆棘鸟》之宗教观3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两位灰姑娘——伊利莎白班纳特和简爱形象比较4 McDonald’s Success5 旅游景点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6 浅析《瑞普凡温克尔》中的浪漫主义7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8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9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0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11 《白鲸》的生态解读12 On Eliza’s Independent Awareness in Pygmalion13 《嘉莉妹妹》和《蜗居》中的情妇形象分析14 英汉基本姿势动词(立、坐、躺)的语义实证比较研究1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6 论中英商业广告及其翻译17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18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95 80 35 64019 A Comparative Study on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20 论《瓦尔登湖》中梭罗的超验主义哲学观21 《咏水仙》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22 小学生英语学习中情感态度的调查研究23 从功能对等的观点看京剧术语的英译24 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变化分析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变化及原因25 毕业论文]比较《荆棘鸟》和《金锁记》小说中女性婚姻爱情悲剧原因26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27 从意象理解艾米莉狄金森其人其诗28 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对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社会异化与身份认同的解读29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3031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32 A Study of Hawthorne’s Notion of Science as Shown in “Rappaccini's Daughter”33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34 论《纯真年代》的女性意识3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6 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37 浅析丹尼尔笛福《摩尔弗兰德斯》的主题思想38 翻译中的字词选择39 试论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词块教学40 《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语用分析41 中国春节与美国圣诞节的文化比较42 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观43 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44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wilight-eclipse45 东西方文化中团队意识的差别46 从女性主义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47 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理论和实践48 商标文化特色和翻译技巧49 论译语本土化的可行性与局限性50 浅析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1 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52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53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54 词汇教学中词汇的深层认知处理研究55 《蝴蝶梦》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56 从《麦琪的礼物》和《爱的牺牲》分析欧亨利的写作特色57 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58 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和文体特征及其翻译59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 and American Education60 《威尼斯商人》中的关键社会元素——莎士比亚心中的乌托邦社会61 模因论指导下的商标翻译62 浅析英语习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63 从《老友记》探究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64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65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66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意象分析67 英文电影中俚语的翻译策略68 中国菜单的英译6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70 游戏在小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运用71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分析72 《简爱》的浪漫主义解读73 On Paul’s Self-development in Sons and Lovers74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75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76 论《呼啸山庄》中的叙述技巧77 The Rose in the “Heights”—An Analysis on Catherine’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78 绝望而不言败的抗争——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79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Main Female Characters in Golden Notebook80 从价值观系统角度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81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82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83 《动物农庄》的极权主义的研究84 试论班扬《天路历程》中基督徒的精神历程85 英文商标的汉译86 英汉关于“愤怒”隐喻的分析87 性别话语模式的社会语言学研究88 “美国梦”:《嘉莉妹妹》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比较研究89 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90 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看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感召力91 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92 爱神简论93 英语单词记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94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成效的课堂研究——以礼仪祝辞类口译为例95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96 对比研究中西文化中的委婉语97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98 探析《最蓝的眼睛》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根源99 通过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弗兰纳里奥康纳《好人难寻》的主人公性格100 英语幽默的认知语用分析101 透过《格列佛游记》看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102 中英新闻标题的差异及翻译方法103 商务合同中短语的翻译技巧104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05 从现实主义分析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悲剧成因106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对比研究10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08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109 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解读《百年孤独》中的象征色彩110 企业行为管理的共同价值观浅析111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112 会计英语缩略词特点及翻译研究113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研究114 少儿英语语言学习策略调查与研究115 从认知的角度看委婉语116 从历届美国总统访华演说探讨其对中国所传递的价值观117 从《都柏林人》看乔伊斯的美学思想118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119 浅谈《简爱》的女性意识120 交替传译中笔记的作用121 On the Effects of Reading Aloud in English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122 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123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124 试论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25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文体分析126 试论爱伦坡的哥特式风格——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例127 论《紫色》中的性别暴力128 《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构建的研究129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130 商务英语中的委婉表达及其翻译131 苔丝死之谜132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133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134 广告英语标题翻译的修辞特点135 论凯特肖班《觉醒》中的超验思想136 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137 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138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139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140 对儿子与情人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分析141142 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143 论《儿子与情人》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144 基于作品人物浅析菲茨杰拉德145 论《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146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重生147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148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149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150 从《欲望号街车》探析田纳西威廉姆斯诗意现实主义风格15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2 论中西旅游文化的差异性153 浅谈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前四部)的影响154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lor Term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155 关于支架式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讨论156 从礼貌原则探析酒店服务英语157 论汉语政治新词的英译158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Companies Facing Anti-dumping159 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60 Dickens’ Humanitari anism in The Two Cities161 目的论在广告翻译实践中的应用162 论《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163 报刊英语新词的汉译164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国外化妆品品牌名汉译中的应用165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166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167 A Reflection on the Amplific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168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169 复仇视角下女性形象研究——以《哈姆雷特》和《基督山伯爵》为例170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171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研究172 分析嘉丽妹妹性格变化的原因173 On Hardy’s Meliorism: An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74 解析《诺桑觉寺》中凯瑟琳的自我成长175 从归化和异化理论分析英语影视剧字幕翻译策略——以《绯闻女孩》为例( )176 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的成长主题177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式菜名中的运用178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179 英汉谚语中文化因素对比研究180 On Women’s Status in the Early th Century Seen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181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人物原型分析182 英语幽默语的语用研究183 The Important Role of Body Language in American Daily Life184 老友记中乔伊的人物形象分析185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现实元素186 浅析英语职业委婉语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18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88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形象18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90 Interpretation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empora l Aspect by Comparing Lin Shu’s Translation of Uncle Tom’s Cabin with Later Translator’ Versions191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of Elizabeth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192 论《儿子与情人》中“花”的象征意义193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及其对策194 从《百舌鸟之死》探析美国种族冲突195 从世纪后服饰发展比较中西文化差异196 从旅游看中美核心文化差异197 论美国黑人说唱乐的语言特色及其社会影响198 从谭恩美《喜福会》中审视中西文化冲突19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