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萨特的 “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思想
简析萨特的_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_思想概要

孝感学院学报2009年10月J OU RNAL OF XIAO GAN UNIV ERSIT Y OCT. 2009简析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思想李云(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62摘要: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针对几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进行辩护, 简明扼要的阐述了他的存在主义学说。
文章就读这篇论文谈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人道主义思想等问题。
关键词:萨特; 存在主义; 人道主义中图分类号:B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2544(2009 增20113202“存在主义不是一种哲学, 只是一个标签, 它标志着反抗传统哲学的种种逆流, 而这些逆流本身又殊为分歧。
现在还活着的‘存在主义’大部分都抛弃了这个标签, 因之被弄迷糊的局外者很可以这样下结论, 说他们之间的唯一共同点, 就是对于彼此的反感。
”[1]“在当代哲学中, 还没有第二个流派像存在主义这样, 其主要创始人有如此强烈的自我破坏倾向。
家们, 远远背离了自己的出发点。
”[2]在主义的兴趣, 一、, 使人的尊严被践踏, 上的阴影, 形成了普遍的生存危机感。
战后科技对社会生活的渗透, 又使人们受到机械的控制和管理, 人被平均化、整体化, 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创造性被泯灭, “被异化了”成为人们的共同感觉。
所有这一切, 都已经不能用传统社会进步和人生观来说明和解释, 失去了生存的精神支柱而感到空虚和惶惑不安的人们, 需要重新思考生存的目的和意义。
为此, 存在主义产生并发展起来。
存在主义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40年代后, 其中心转移到法国并开始兴盛, 代表人物是萨特、马塞尔梅洛-庞蒂、加谬; 到50年代, 存在主义风行全球进入鼎盛时期; 进入70年代, 存在主义不能为人们指出消除异化的现实可行的道路而走向衰落。
其中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产生的影响比他先行者还要大, 他早年是研究哲学的, 后来官费留学德国受到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胡塞尔学说的影响, 所以形成一种存在主义哲学体系。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1. 引言1.1 介绍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其核心理念是人类存在的本质是自由和责任。
萨特认为,人类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他强调个体的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的行为和选择构成了其本质,而非相反。
萨特还提出了著名的存在前提,即“存在优于本质”,这意味着个体在选择之后才确定了自己的本质。
在萨特看来,人类的自由意志是一个困境,因为人们不仅要承担自己的选择,还要面对无法掌控的外部世界。
正是通过对这种存在的绝望和无力感的体验,人们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自由。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挑战了传统的宗教和道德观念,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核心理念:存在先于本质和人类是自由的。
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意味着人类没有固定、确定的本质或目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创造自己的存在。
这与传统的哲学观点相悖,传统观点认为人类有一种本质或目的,而存在主义则否认了这种观点。
萨特强调人类是自由的,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人不是被生活、社会或命运所决定,而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在不断地创造出自己的存在。
这种自由带来了责任和焦虑,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萨特认为人类的自由意志是根源于人的无意义存在。
他认为人类生而为人,没有固定的本质或目的,这种无意义的存在使得人类具有绝对的自由。
这种绝对的自由也带来了无休止的焦虑和不安,因为人类必须自己为自己的存在找到意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力图揭示人类的自由、责任和焦虑。
通过否定固有的本质和目的,萨特强调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创造者,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他的观点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自由意志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2.2 萨特的自由意志观念萨特认为,人类具有绝对的自由意志。
他指出,人生的本质是无意义的,但在这种无意义中,人被赋予了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存在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而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被认为是现代存在主义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被与时间》等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萨特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并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自我实现和对他人的关怀。
本文旨在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一次浅析,探讨其核心内容和影响。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着眼于个体的存在和自由。
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中,萨特提出了“存在就是本质”的核心命题,即人的存在是超越本质的存在。
他认为,人不是由于本质而存在,而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来赋予自己意义和本质。
个体拥有绝对的自由,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不受任何外部力量和社会规范的束缚。
这也是萨特著名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他认为人不是根据某种固有的本质来行动,而是通过行动才决定了自己的本质。
萨特强调了个体的责任和选择。
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他提出了“自由是一种责任”的命题,认为人的自由是与责任相连的。
个体的每一次选择和行为都意味着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个体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要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对他人和整个社会都有影响。
萨特认为,人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在绝对自由的基础上进行的,但这种自由也意味着无法推卸的责任。
他在《被与时间》中写道:“我对自己的自由所负的责任是无法推卸的。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中包含了对自由和责任的高度重视,他强调了个体要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责任,而且这种责任是无法推卸的。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对现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引发了广泛的哲学讨论,也对文学、艺术和政治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萨特的作品《恶棍》、《窥视者》等作品在20世纪的文学创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对后来的存在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艺术方面,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也激发了许多艺术家和思想家的创作灵感,影响了现代艺术和观念艺术的发展。
解读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 一) 人 的行 为是 自由的选择 人 的成 长环境决定 每个个 体都会 面临着 各种
收稿 日期 :2 0 1 6 - l 】 . O 7
作者简介 :陈秀妹 ( 1 9 9 l ~ )女 ,广东湛江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0 1 5级硕士 研究生 ,研 究方 向:国外马克思主义 。
一
说首 先有人 , 人碰上 自己 , 在世界上涌现 出来— —
、
然后 才给 自己下定义 。 ” ” 说 到这里 , 义不得不列 出 萨特 在书中所说 的例子 , 他说这就好 比如一把裁纸 刀, 它被 工匠制造 } 十 { 来之前 , 工匠们就对裁纸刀这 个事 物已经有 了一个大概 的定义或者说框架 , 没有 这个 定义或者说框架 , 人类无法想象世间万物每个 事物存在 的意义 。 作 为无神论存在主义的萨特 , 他 认 为如果上帝并不存在 , 那 么至少总有一个东西先 于其本质就 已经存在 了,要先有这个东西的存 在 , 然后 才能用什么概念来说 明它。这个东西就 是人 , 或者按 照海德格尔 的说法 ,人的实在。 二、存在主义鼓励人做 出选择 萨特驳斥 了 “ 宿命论 ”与 “ 无 为论 ” ,那些 理 论认 为你不管如何努力 ,你的命 运早 已经是定数 , 因此许多人便对人生采取 消极 的态度 , 一生 始终无 所事事 。他认 为 , 懦夫 和英雄 的区别是 : 懦夫把 自 己变成懦夫 , 英雄把 自己变成英雄 ; 但是懦 夫与英 雄就在一线之间 ,只要你行动起来 ,振作起来 , 你 就可 以成为英雄 , 而英雄并非是永远的 , 稍有不慎 , 态度消极 , 你就可能跌 入深渊变成懦 夫。而¨ 只 . 这种 可能性是永远存 在的 , 即懦夫 可以振作起来 , 不再 成为懦 夫 , 而英 雄也 可以不再成 为英雄 。萨特 向人 类 证 明, 人生其实就是由一 系列 的行动构成 的 , 除 了行动没有什 么可以让你觉得生活是存在希望 的。 那么, 这种情况下的存在 主义是不断 引导着人类做 出积极 向上 的行 为 , 去创造属于 自己的 且有价值 的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存在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强调个人主观经验的哲学思潮。
让-保罗·萨特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对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进行了阐述。
本文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试图探讨存在主义的基本概念、存在主义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区别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存在主义的基本概念包括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和责任、他人即地狱等。
存在先于本质意味着人首先存在,然后才创造自己的本质。
这意味着个人的选择和行动对于塑造自己的身份和意义至关重要。
自由选择是存在主义的核心原则,个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此外,他人即地狱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个人存在的影响,存在主义认为,人们之间的冲突和误解可能导致彼此的异化和痛苦。
存在主义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区别在于其对人的存在的关注。
与传统哲学相比,存在主义更加强调个人的主观体验和选择的重要性。
它质疑了传统哲学中对本质和先验观念的过分依赖,强调个人在面对自由和责任时的自主性。
与其他现代哲学流派如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心理学也有一定的关联,它们都关注人类的存在经验和主体性。
存在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它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后果,这对于培养个体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也提醒人们不要将自己的存在寄托于外部的权威或预设的本质,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和选择来创造意义。
另一方面,存在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异化和孤独问题提出了批判。
存在主义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往往在追求物质和外在目标的过程中失去了对自己内心真实需求的关注,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孤独。
存在主义的观点促使人们反思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呼吁人们更加关注内心的体验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然而,存在主义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它的观点可能被误解为一种悲观主义或虚无主义的态度,忽视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社会的复杂性。
此外,存在主义在处理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时可能显得过于主观和相对主义,缺乏明确的规范和原则。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让-保罗·萨特的代表作品之一,这本书对存在主义的基本立场、存在主义的背景、除了行动别无选择以及存在主义不是悲观主义,而是严肃的乐观主义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存在主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存在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存在先于本质”,即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
这一观点强调了人的自由和责任,人首先存在,然后才创造自己的本质。
在存在主义看来,人不是被预先定义的,而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塑造自己的本质。
这一观点对传统的哲学观念提出了挑战,强调了人的主观性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存在主义的背景是在上帝消失后,人类面临着自由和责任的选择。
由于上帝不存在,人失去了依靠和借口,必须独自面对自己的存在和选择。
这一背景下,存在主义强调了人的自由和责任,认为人必须为自己的存在和选择负责。
除了行动别无选择,这是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
存在主义认为,人只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离开爱的行动是没有爱的,离开了爱的那些表现,是没有爱的潜力的。
人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本质,而不是等待本质的赋予。
存在主义不是悲观主义,而是严肃的乐观主义。
存在主义认为,人虽然面临着自由和责任的选择,但人也有选择的自由。
人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本质,实现自己的价值。
存在主义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认为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选择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存在主义一种人道主义,是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存在主义认为,人是自由的、孤独的、超越的存在。
人必须为自己的存在和选择负责,不能依赖于上帝或其他外部力量。
人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本质,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是自己的立法者,自己的创造者。
人必须始终在自身以外寻求一个解放(自己)的或者体现某种特殊(理想)的目标,人才能体现自己真正是人。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一本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著作。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让-保罗·萨特的哲学著作,在这部作品中,萨特阐述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探讨了自由、责任、选择、道德等重要哲学问题,并提出了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观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人类的自由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是存在的,然后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和行动来决定自己的本质。
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动和生活方式,并且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种自由选择的观念强调了人类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必须面对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萨特还强调了责任的重要性。
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承担责任,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这种责任不仅是道德上的,也是存在上的。
我们的选择和行动会影响到自己的存在和他人的存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选择,并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此外,萨特还探讨了选择的问题。
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无数的选择,而这些选择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未来。
我们必须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且要有勇气承担选择的后果。
这种选择的观念强调了人类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必须面对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存在主义还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萨特认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考和想象中,而是要积极行动起来,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和世界。
这种行动的观念强调了人类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必须面对自己的行动所带来的后果。
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观点则强调了人类的尊严和价值。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我们不能将他人视为工具或手段。
这种人道主义观点强调了人类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尊重他人的自由和选择。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本书让我对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人类的自由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存在主义的观点强调了人类的自主性、创造性、实践性和责任感,这些观点对我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书有感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书有感让-保罗·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阐述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即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质。
他认为,人是自由的,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必须对自己的存在和行为负责。
这一观点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由意志,对我们理解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
存在主义认为人是自由的。
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能力选择自己的行动和生活方式。
我们的选择不仅决定了我们的存在,也影响着周围的人和社会。
这种自由使得我们能够创造自己的本质,而不是被预先确定或束缚。
然而,自由也带来了责任。
因为我们的选择会产生后果,我们必须对这些后果负责。
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出决策时要谨慎思考,考虑到我们的行动可能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存在主义强调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外部因素或命运来决定我们的存在和本质。
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地塑造自己的生活,通过自己的行动和选择来赋予自己意义和价值。
这种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勇于面对挑战,不断探索和尝试,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的自由,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选择和责任。
此外,存在主义还指出了人类存在的孤独性和无意义感。
由于人的行为出自自由选择,我们往往会感到孤立无援,无法依靠他人或外部力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生活的本质可能是无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和创造意义。
这种孤独性和无意义感促使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探索真正重要的东西,并为自己的存在赋予意义。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存在主义并不是一种逃避现实或悲观主义的哲学。
它并不是要我们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而是要我们以更加真实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
通过承担责任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出有意义的生活。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和选择,建立起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社会关系。
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人类存在的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思想摘要: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针对几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进行辩护,简明扼要的阐述了他的存在主义学说。
文章就读这篇论文谈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人道主义思想等问题。
关键词:萨特;存在主义;人道主义“存在主义不是一种哲学,只是一个标签,它标志着反抗传统哲学的种种逆流,而这些逆流本身又殊为分歧。
现在还活着的‘存在主义’大部分都抛弃了这个标签,因之被弄迷糊的局外者很可以这样下结论,说他们之间的唯一共同点,就是对于彼此的反感。
”[1]“在当代哲学中,还没有第二个流派像存在主义这样,其主要创始人有如此强烈的自我破坏倾向。
名字与这个哲学思潮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哲学家们,远远背离了自己的出发点。
”[2]这两段话引起了对存在主义的兴趣,于是翻开了它神秘的篇章。
一、萨特存在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的生存受到威胁,使人的尊严被践踏,而战后的经济萧条和各种社会问题又加深了人们心理上的阴影,形成了普遍的生存危机感。
战后科技对社会生活的渗透,又使人们受到机械的控制和管理,人被平均化、整体化,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创造性被泯灭, “被异化了”成为人们的共同感觉。
所有这一切,都已经不能用传统社会进步和人生观来说明和解释,失去了生存的精神支柱而感到空虚和惶惑不安的人们,需要重新思考生存的目的和意义。
为此,存在主义产生并发展起来。
存在主义兴起于20 世纪20 年代的德国,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40 年代后,其中心转移到法国并开始兴盛,代表人物是萨特、马塞尔梅洛- 庞蒂、加谬;到50 年代,存在主义风行全球进入鼎盛时期;进入70年代,存在主义不能为人们指出消除异化的现实可行的道路而走向衰落。
其中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产生的影响比他先行者还要大,他早年是研究哲学的,后来官费留学德国受到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胡塞尔学说的影响,所以形成一种存在主义哲学体系。
1980 年4 月15 日,法国当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让- 保罗·萨特逝世了,巴黎街头有千千万万群众给他送葬。
他不是书斋里的哲学家,他提倡介入现实,经常对重大事件作出表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因抗击德国法西斯而被俘,获释后,即投身于“把德国人赶出法国”的运动。
由于这几年的体验,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虚无》诞生了。
此外,我们还应该重视法国传统对萨特的影响, “萨特是一个传统法国式的哲学家,这个传统里经常产生许多介乎文学家与哲学家之间的人物??”[1]二、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内容及代表作萨特(1905 - 1980) 是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有巨大影响的哲学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一生著作丰赡,主要哲学著作有: 《想象力》、《自我的超越》(1936) 、《想象的现象心理学》、《存在与虚无》(1943) 、《唯物主义与革命》、《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 等。
[3]其中, 《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其存在主义的代表作。
也有人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不足以代表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认为它毕竟只是一篇临时的演讲,虽有许多地方生动明朗,也毫无疑问地值得加以注意,但却带有时间性的特征。
它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些因对事实不必要的错误陈述和疏忽而站不住脚的论述,一部分是存在主义所下的定义。
[1]萨特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应是“存在”问题。
但是,传统哲学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以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外部世界的对立为前提,因而是二元论的。
他要消除这种二元论,建立一种一元的存在哲学。
从事物本身出发,要寻求一个出发点。
萨特认为“我思”是一切真理都不能离开的,因此是本体论的出发点。
但是这“我思”和笛卡尔的我思是不同的,因为后者已有了主客体的明确区分,是自觉到主体存在的“反思的我思”,作为出发点的我思应该是主客体都没有明确区分,尚未意识到主体的“反思前的我思”。
存在被划分为两个领域,外部世界是“自在的存在”,意识活动是“自为的存在”。
前者是没有必然性的一个存在着的事实,它不被创造,也不能创造他物;后者是一种虚无,自收稿日期:2009208220作者简介:李云(1984 —) ,女,河北石家庄人,湖北大学哲学学院2008 级硕士研究生。
—311—身缺乏又总想成为什么的趋向,是变动不居而又具有否定作用的存在。
存在是统一的,自在与自为不可分割的联系着。
自在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自身是悔暗不明的,它要在意识的显现中获得规定和意义。
自为本身没有存在,它需要通过显现自在而从自在那里获得存在。
这样,显现就成为沟通自为与自在的桥梁。
意识显现存在是虚无化,显现不是某物作为表象反映在意识中,而是意识的整个意向指向这物,意向性隐去了自在的不相关部分,这就是自为对自在的否定或虚无化;否定同时也就是规定,意向指向的部分也就是显现为现象。
这时自在从自为获得了规定,成为对人有意义的存在,自为也就从自在那里“借得”了存在,在自在那里显现出它的存在。
但是,自为本身仍无存在,它的存在是在外的,因此它不断超越自身而趋向对目的的寻求中,趋向目的也就是趋向未来,使自身充实化,但自为永不能具有充实的存在,因此趋向未来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在自为与自在的联系中,归根到底起能动综合作用的主导者还是自为本身。
萨特认为,这种处于自为不断否定、虚无化自在过程中的存在就是自我即人的存在,这是自为和自在的综合,是唯一的实在。
这种一元现象就是萨特哲学的本体。
在他看来,先是有人,然后通过人的自由选择的行动,人才成为他那样的好人或者恶人。
英雄或者懦夫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人的主动选择使他成为英雄或者懦夫。
这就是存在先于本质的基本论点。
由于人的行为出于自由选择,所以要承担责任,不但对行为的后果负责,而且对自己成为怎样的人也要承担责任。
正因为如此它是一种人道主义,即把人当作人,不当作物,是恢复人的尊严。
[3]三、萨特的人道主义思想萨特真正关心的是人生问题,他的哲学的目的是要干预人生、介入社会生活,人生论在他的哲学中就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存在先于本质的思想,集中地表明了人的存在是主观性,人是自为的,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意志去设计自己、决定自己。
主观性的意义在于:自己选择,自己造就。
这又意味着:人的存在是自由。
“人就是自由”是萨特的人道主义的核心思想。
他认为,自由不是人的一种属性,而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的自为存在不断虚无化外物,不受其它东西规定而自己规定自己和外物,就肯定了人自己是自由的。
因此自由首先是本体的自由、存在的自由,自由与自为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人的存在。
这样, “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且使人的本质成为可能,人的存在的本质悬置在人的自由之中。
”自由就不是人所选择的,而是人与生俱来的命运。
自由表现出来是人否定和选择的自由,因为自为是通过否定和选择表现的。
否定的自由是指人的否定能力,一方面是对外部世界的否定,对围绕着人的周围环境要决定人而说一声“不”;另一方面是对自身的否定,人总是不断否定着过去又不断被将来否定。
选择的自由首先是指选择是无条件的,选择既没有普遍的道德规范作为外部依据,又因为人的过去也是自在的存在、处于被否定和被超越中而缺乏已有的经验作为内部的准则,人就按自己的意志、愿望选择,没有任何先决条件。
其次,选择不在于要得到什么预定要求的结果,而在于自己决定去要求。
也就是行动的成功与否对选择来说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决定,自由正在于此。
这样的自由就是绝对的自由。
自由不仅是主观的,选择的自由只有化为行动的自由,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自由。
人是被抛入世界、被不能选择的处境包围着的,但人的存在就是介入处境,对处境虚无化,通过选择行动赋予处境以意义,使其成为自己的处境。
同时,介入处境也是对处境的超越,处境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自由成为处境中的自由,没有什么处境能够扼杀人的自由选择,在一定的处境中人可以不做这样或那样的选择,但却不可不选择并且能够选择。
既然自由和自为一致,和否定、选择相联系,那么自由就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同时自由使人能自己选择、决定自己,使人的本质成为可能,自由也就是人生的目的。
放弃自由意味着放弃选择、逃避自身,放弃人的自为存在,所以自由是人生的最高价值。
无论虚无化、超越处境或是决定自己,人总是通过行动进行的,选择也就是对自己行为的选择,这样选择的自由就不是随心所欲,而必须和行为的后果相联系。
选择总是个人按自己的标准而作的自由选择,这就意味着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一切责任,前无托词,后无辩护。
选择行为也就是选择责任,绝对自由地选择就要绝对地负责。
自由也就不是什么美妙的权利,而是人生的重负,人是被判决为自由的,它就是人“最荒谬又最严酷的义务”。
但人还是应当正视自由,因为这是自己的价值所在,即使在面临着象俄瑞斯特斯所处的那样两难境况时,也应勇于选择。
在萨特的《苍蝇》中,俄瑞斯特斯要么杀母为父复仇,但这是犯罪,要么保全母亲,放弃复仇,但这又容忍了罪孽。
面临这样的境况选择是烦恼、痛苦的,但人还是得选择,主动勇于选择的才是英雄,因为选择行为就是选择做人的形象、选择自身的本质。
俄瑞斯特斯复仇后,背负着罪恶离开阿耳戈斯,勇敢承担了自由选择带来的责任,他的选择就是有价值的。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还因为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是相关的。
在介入处境中选择时,个人与他人就处于共在关系,他人和我一样也是自为存在,也有自由。
个人把自由作为目标只有把他人自由设为条件才可能,也即个人自由应以不破坏他人的自由为前提。
最后,他说人道主义,因为我们提醒人除了他自己外,别无立法者;由于听任他怎样做,他就必须为自己作出决定;还有,由于我们指出人不能反求诸己,而必须始终在自身之外寻求一个解放(自己)的或者体现某种特殊(理想)的目标,人才能体现自己真正是人[3]。
[参考文献]1 ] 考夫曼W. 存在主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 ] 耶日·科萨克. 存在主义的大师们[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3 ] 让·保罗·萨特.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