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文艺美学

合集下载

德国古典文论

德国古典文论

德国古典文论德国古典文论是指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流行于德国的一种文学理论,它以人道主义、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为基本特征,综合了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的美学和文论,由浪漫主义逐渐走向古典现实主义,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

德国古典文论的代表人物有康德、歌德、席勒和黑格尔等,他们对西方乃至全人类的美学和文艺理论都有重要的影响。

康德的审美判断力批判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他的《判断力批判》是他的“三大批判”之一,也是他的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这部著作中,康德研究了人的反思判断力,即人对自然界和艺术品的审美判断和审目的判断。

康德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快感或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进行判断的能力,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审美无功利性:审美主体以一种放弃功利知觉方式对对象的表象之观赏。

审美无概念的主观普遍性:审美主体不涉及逻辑性概念,但却认为自己的感觉具有普遍性,即其他人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审美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审美主体不以有用性或道德性为目的,但却感觉到对象的表象形式符合审美主体的心意状态。

审美共通感:审美主体认为自己具有一种共同感觉力,即人天生就具有判断美的潜质。

康德还分析了崇高的概念,他认为崇高是一种由痛感转化成快感的心理反应,它源于人对自然界或艺术品中无限大或无限强的对象的观赏。

康德区分了两种崇高:数量的崇高和力量的崇高。

数量的崇高是指对象体积无限大,超出想象力;力量的崇高是指对象有巨大的威力,但又未能形成对于的支配力。

康德认为崇高是人的崇高,是人的理性的崇高。

当对象远远超出了人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时,人召唤出内心深处的理性力量,把自己的精神和情感提升到无限的理性理念世界。

歌德的艺术与自然歌德是德国古典文论中最杰出的诗人、作家和艺术家,他在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

歌德的文论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小说、戏剧、日记、信件和对话等作品中,他的文论思想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家库 6.第六章 德国古典文论 6.2歌德

《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家库 6.第六章 德国古典文论 6.2歌德

歌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7—1832〕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生活在欧洲社会大动乱、大变革的年代,是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

他不断接受进步的社会思潮的影响,青年时代就接触了荷兰哲学家斯宾诺沙的唯物主义和泛神论思想,在赫尔德的影响下,培养起对德国民间文学、荷马史诗和莎士比亚的创作的强烈爱好。

在美学观点和文艺思想上,歌德受狄德罗和莱辛的影响最深。

歌德并非是一个具有严格体系的美学家,但他的美学思想是很丰富的,有关文论观点散见于他的自传、格言、随笔、讲演以及大量著作之中,由爱克曼所辑录的?歌德谈话录?比拟集中地反映了歌德的一些根本美学观点。

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是文艺理论中的一个根本问题。

歌德关于这个问题的论点颇具辩证法因素,一方面他认为艺术要从现实生活出发,服从自然,模仿自然;另一方面他认为艺术要超越自然,高于自然,创造出“第二自然〞。

因为艺术家的模仿是有选择的模仿,而且是用热爱之心进行模仿的。

由此,他说:“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

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料来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些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效劳。

〞也就是说,艺术创造必须以现实生活为根底,艺术家要尊重自然的规律,但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虚构和想象创造出高于自然的作品,成为自然的主宰。

关于艺术的风格和创作方法问题,歌德是第一个使用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概念来论述艺术的风格与创作方法问题的人。

他大力提倡古典的〔他所说的古典主义即现实主义〕“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那么〞,而批评“软弱的、感伤的、病态的〞浪漫主义。

他说“我把古典的叫做健康的,浪漫的叫做病态的……现代作品大半是浪漫的,并不因为它们是新的,而是因为它们是软弱的,病态的;古代作品是古典的,并不因为它们古老,而是因为它们有力,新鲜,快活和健全。

德国古典文艺美学

德国古典文艺美学
美与善区分开来。一个道德方面的善的事物,也能 给人以愉快。但这种愉快与审美愉快不同。……具 体的善的事物却一定与人的实际欲望有关,因而对 善的愉快必定有实实在在的利害关系。”
康德
• 3.三种不同性质的愉快:审美、快适、善 • 快适完全依赖于物的存在,是物的质料或内容
直接刺激感官而引起的。这种愉快完全是客观 的、不自由的。善的愉快既受事物表象的制约 ,又受人的理性的制约,其中有概念和目的在 起作用,也与事物的存在有关。
德国古典哲学
• “一切都很糟糕,不满情绪笼罩了全国。没有教育,没 有影响群众意识的工具,没有出版自由,没有社会舆论 ,甚至连比较大宗的对外贸易也没有。除了卑鄙和自私 就什么也没有;一种卑鄙的、奴颜婢膝的、可怜的商人 习气渗透了全体人民。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 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因为这个民族连 清除已经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烂尸骸的力量都没有。”
康德
• 鲍桑葵: • “给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带来极大困难的审美
兴趣的特殊性,自经康德深刻阐发以后,就永 远不再被严肃的思想家所误解了。”
康德
• 海涅: • “描述伊曼纽尔·康德生平的历史是一个极端困难的
差事,因为他既没有生活也没有历史。他住在德国 东北边境的一个老城哥尼斯堡城外的一条小巷里, 过着跟机械一样规律的、几乎抽象的单身生活。我 想,当地大教堂的巨钟也不比居民伊曼纽尔·康德更 兴味索然地重复日复一日的工作。”
• “耶拿有两个学生进行了一场决斗,因为一个学 生指控对方没有真正理解《纯粹理性批判》,并 宣称他必须花三十年的时间研究,才有希望了解 它,并且必须另外再花三十年的工夫,才有评论 它的资格。”
席勒
席勒
• 主要理论著作:《审美教育书简》(1794)、《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1795-1796)、《论悲 剧艺术》(1792)、《论悲剧对象产生快感的原 因》(1792)等。

第六、七讲 德国古典美

第六、七讲  德国古典美
人”实际上也被分作了两 半。作为“现象界”的一员,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具有 经验世界的特性,所以要从属于自然律,谈不上自由。 但是人在道德意志上又只遵从理性的法则、并不受制于 自然律,所以又可以获得意志的自由。至于这两个方面 的沟通,康德找到了“判断力”。 “判断力” 最基本 的例证是“审美判断”,重要的概念则是“自然的合目 的性”。“自然的合目的性”亦即“对象”对于“主体” 的“契合”,这一“契合”的最典型表现是在人的审美 过程中。审美判断总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自然对象,但是 一个审美判断实际上却可以排除任何经验世界和“自然 的必然性”原理,只是以人自身的主观目的为依据,诉 诸人的精神,便暗示了自然与自由、对象与主体相互沟
• 为了说明这一特点,康德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快感”: • “对快适的愉悦”是包含“利害感”的,因为“快适” 是对感官的满足。也许可以说这是一种“官能上的利害 感”。 人们常说“饥饿是最好的厨师”,人在饥饿的 时候吃什么都觉得“快适”,这恰恰说明“快适”的判 断是不自由的。 • “对于善的愉悦”也是包含“利害感”的,比如“好 的”、“有益的”对象所带来的满足。相对而言,这是 一种“理性上的利害感”,这种判断也是不自由的。 • “美”所带来的愉悦,只是使人“喜欢”。审美愉悦 不是一种感官的快感,它与欲望的满足没有关系,不涉 及利害关系。美感只关注对象的形式,而对对象的内容 不关注。审美判断的特点是无利害感,这是审美判断的 质的规定。
• 但是,“先验理性形式”仅仅对经验的世界有效,如果 超出经验的范围,企图用“先验理性形式”去认识“世 界”本身,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矛盾,即“二律背反”。 比如:世界在时间里有没有开始?在空间里有没有界限? • 康德的结论是:从终极的意义上看,“世界本身”超越 了人的认识能力。人不可能真正洞察“世界本身”,甚 至认为,我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 事物的表象。人所谓的“实在”,其实只不过是心灵结 构的限度。 • 柏拉图,感觉是理念的“摹本”;休谟,“观念”被颠 倒为“感觉印象”的“模糊的复制”。相比之下,康德 的认识论发生了又一次重要的逆转:在此之前,人们让 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 ,而康德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 齐, 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人的知识不是与 对象相一致,却是对象与人的认识能力相一致。因此, “世界”被限定为“人的世界”:知性为自然立法。这 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

德国古典主义文论

德国古典主义文论

• 理障——赤裸裸地说理,形象枯竭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爱酒醉魂在, 能言机事疏。 平生几两屐? 身后五车书。 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 拔毛能济世, 端为谢杨朱。
•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这样评价黄庭坚 的诗歌创作:“黄庭坚有着着实实的意思, 也喜欢说教发议论;不管意思如何平凡、 议论怎样迂腐,只要读者了解他用的那些 古典成语,就会确切知道他的心思,所以他 的诗给人的印象是生硬晦涩,语言不透明, 仿佛冬天的玻璃蒙上了一层水气。
古典文学的艺术特征是肃穆恬静,清 晰明朗,优雅庄重,和谐完善,美是它 的一条重要艺术原则。古典文学的艺术 手法是把现实理想化,把理想现实化, 使艺术高于现实,体现人的理想。古典 文学强调艺术的伦理教育作用,但并不 认为艺术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它有自 身的价值和规律。艺术的最高价值就是 家
(3)天才 “天才就是:一个主体在他的认识诸机能的自 由运用里表现着他的天赋才能的典范式的独创 性。” “天才就是天生的心灵禀赋,通过它自然给艺 术制定法则。” 天才的表现特征: 天才只涉及 第一,独创性 艺术,不涉 及科学。 第二,典范性 第三,鉴赏力
第六章 德国古典主义文论
一、康德 二、席勒 三、黑格尔 四、歌德
狂飙突进运动
• “狂飙突进”这个名称,来源于德国剧作 家克林格尔在一七七六年出版的一部同 名悲剧《狂飙突进》。 • 象征着一种力量,含有摧枯拉朽之意。
狂飙突进运动发生在18世纪70至80年代, 它的参与者都是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作家, 其中最出名的是青年歌德和席勒。 • 狂飙突进作家在意识上受了法国启蒙思 潮的影响。他们向往自由、自然,崇尚天 才,对于当时封建专制、闭塞落后的德国 充满了不满,他们要把这一切不满发泄出 来,要冲破一切束缚,反对封建专制秩序 争取市民地位和国家的统一。

德国古典文学

德国古典文学

德国古典文学德国古典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伴随着德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德国古典文学逐渐形成并独特地展现了德国人民的智慧与情感。

本文将探讨德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并分析其中的主题和风格。

德国古典文学的起源可追溯到18世纪,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个体内心世界的自由发展以及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兼诗人歌德和思想家康德。

歌德的作品《浮士德》被认为是德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它描绘了一个人士的求知欲和欲望无限的内心世界,并对人性的善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康德则主张理性与道德的统一,并通过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探讨了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根本原则。

除了歌德和康德,还有许多文学家也为德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最著名的是作家席勒和笛卡尔。

席勒的戏剧作品《麦克白》、《奥塞罗》等具有浓厚的个体主义色彩,探索了人性中的积极与消极方面,并对正义、权力、自由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笛卡尔则以他的小说《颤抖的真实》展现了他对普通人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敏锐洞察力。

德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在19世纪进入了巅峰期,这是因为在那个时期,德国成为欧洲文化和政治中心,德国的文学创作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描述了19世纪德国社会和政治的变革以及人们面临的道德困境。

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作家海涅、狄更斯和斯特恩。

海涅的作品《德国之歌》以及《红卫士》等通过富有激情的诗句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德国民族自由和民主的向往。

狄更斯则通过小说《双城记》和《雾都孤儿》等揭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阶级困境和人性的冷酷现实。

斯特恩的《崔斯坦·谢尔南的遗言》也以幽默和讽刺作为主要手法,讲述了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对爱情的沉思。

德国古典文学的特点是注重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和艺术手法来表达。

德国古典文学的作品在形式和主题上都展现了作者独特的风格和观点。

德国古典时期文学(1786-1832)

德国古典时期文学(1786-1832)

• 古典主义时期的历史背景 • 古典主义 • 古典主义的成就
古典主义时期的历史背景 -----法国大革命
• 18世纪下叶至19世纪初是20世纪前欧洲历史上最为动荡、变化最为 激烈、历史事件纷至沓来的时代。在这样大动荡的时代,法国是欧洲 大变革的中心。比之于法国,德国则处于相对的平静中。 •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不仅是对法国也对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的 发展有影响。而德国作为法国的邻国影响尤甚,法国大革命大大的震 动了几百年以来专制、分裂、生产落后、封建闭塞的德意志。法国革 命促使沉睡的德国人民觉醒,人们反封建情绪高涨,德国民主运动兴起. 但结果是失败的,人民的软弱性和封建统治的力量占据主要地位使其无 法成功.
古典主义
• 定义:古典主义是18C末以德国魏玛为中心的形成的以后期歌德席勒 创作为主的文学流派。它因为在艺术上崇尚希腊艺术,以庄严、宁静 和谐的审美理想,重形式的精美而得名,又被称为“魏玛古典主义” 。 魏玛古典主义理想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和谐希腊艺术。 • 标志:1794年从意大利回国的歌德,与厌倦哲学的席勒结交,并开始 十年合作时期,是魏玛古典主义形成的标志。(魏玛是德国一个中等 公国,德国当时有36个邦,最大的是普鲁士。魏玛公爵重视文化,邀 请歌德、席勒等到宫廷,使其成为德国文化中心。) • 古典文学的艺术特征是肃穆恬静,清晰明朗,优雅庄重,和谐完善, 美是它的一条重要艺术原则。古典文学的艺术手法是把现实理想化, 把理想现实化,使艺术高于现实,体现人的理想。古典文学强调艺术 的伦理教育作用,但并不认为艺术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它有自身的 价值和规律。艺术的最高价值就是培养教育人,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
End
• Vielen Dank
这就是古典文学所追求的古典人道主义理古典主义时期的成就在政治社会方面是可耻的时代在文学方面是伟大的时代恩格斯歌德与席勒他们都经过了青年时代狂飙突进式的情感呐喊并目睹了这种呐喊无法改变现实的结局后才进入哲理性的对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的沉思境界

古典型艺术举例

古典型艺术举例

古典型艺术举例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各种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得以发展和演变。

其中,古典型艺术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备受推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古典型艺术举例,以期带给读者一些欣赏和体味艺术的乐趣。

一、音乐: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是德国巴洛克时期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创作深受人们喜爱和钦佩。

《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的代表作之一,由两卷组成,每卷包含24首钢琴前奏曲和赋格曲,共48首曲子。

这个作品被认为是巴赫的一生之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展示了巴赫在和声、技巧和艺术上的独具匠心和卓越才华。

这个作品的每一首曲子都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让人沉醉在音乐的世界里。

二、绘画: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巧著称于世。

《维特鲁威人》是达·芬奇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个裸体青年站在一个正方形和圆形的背景之中。

这幅画结合了人体比例和数学原理,展示了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它被视为西方绘画艺术的经典之作,也是达·芬奇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三、雕塑: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雕塑作品以精湛的技巧和巨大的力量感而著称。

《大卫》是米开朗基罗最具代表性的雕塑作品之一,它描绘的是圣经中的大卫(David)像一个罗马士兵一样挺立在石头上,手中拿着剑,目光坚定,跃然于现世。

这个雕塑作品展示了米开朗基罗对于人体结构的深刻理解和对于人类英雄主义的向往,也是一件具有政治和文化意义的艺术作品。

四、文学: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戏剧作品以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深刻和语言华丽而著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