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唱中的声与情

合集下载

浅谈歌唱艺术中声与情的关系

浅谈歌唱艺术中声与情的关系
赋形 ,该行则 行 ,该 止则 止 ,意蕴悠 长 。用 汪 曾 祺 的话 说是 : “ 不今 不古 ,不 中不西 ” (《自报 家门 》 )。
四 、精 选 文 句 ,让 语 言 充 满 张 力
力 。在这 个 问题 上 ,有几 种 偏 向值 得 注 意 :一 是 由于 演 唱 者对 歌 曲不作 分 析研 究 , 唱 得 如 同背 书 或报 流水 账 一 样 平 淡无 味 。二是 虚 饰 、浮 夸 、做 作 的 演 唱 ,过 分表 达 歌 曲的情 感 。 三是 演 唱者 对
同 ” 这 样 的 短 句 ,表 达 干 脆 利 落 ,不 拖 泥 带 水 ;
作 品 的理 解 和表 现 有误 ,明
明 是 悲 愤 哀 怒 的 歌 曲 ,演 唱
“ 北京 到底有 多少胡 同?北 京人说 :有 名的胡 同
三 千 六 , 没 名 的 胡 同 数 不 清 ,通 常 提 起 的 ‘ 胡
美。
毫无生 硬滞 涩之感 ,将 古典语 言与现代 语 言巧妙 地融合 贯通 ,生动 形象地诉 说着 北京 胡 同的衰败
[ 关键词】 唱风格 情 感 情与 声 演 歌 唱艺 术 是 以人 的声 音 来 表现 作 品 思想 内容和 情 感
的 一 种 综 合 性 艺 术 形 式 。 从
与没落 ,具有 天然 的随机性 ,如 行云流 水 ,随物
樨雅 电
l磷 { {: 1 : { : R U .嚣 E { 黎 S A{ 瓣
道 ” ,不能不让 人感觉 到 、体验到 这儿 就是北京 城 ,没 跑儿 !也 不需雕 琢 ,作者信 手拈来 的这些
白 描 式 口语 便 将 北 京 人 日常 生 活 的情 趣 演 绎 得 淋
想 的演 唱状 态 ,决非 易 事 。

简述歌唱艺术中声与情的关系

简述歌唱艺术中声与情的关系

简述歌唱艺术中声与情的关系
歌唱艺术中声与情的关系如下:
一、“声”是“情”的基础
“声”和“情”作为声乐艺术中两个至关重要的元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声音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语言、音色、呼吸、共鸣,这四个基本要素与情感的表达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情”是“声”的归宿
声乐艺术中“情”是是演唱中的灵魂,歌唱的最终目的是传达作品的真实情感,触人情怀的歌曲往往都离不开一个“情”字,从而实现歌唱者与听者的情感共鸣。

声音与情感是一对综合体,两个要素即密不可分又互相牵制,声音虽然是情感表达的基础,但是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又受情感的制约和影响,甚至可以说,情感在歌唱艺术中占有主导地位。

三、“情”与“声”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无论谁脱离了任何一方都不会独立存在。

因此,“情”寓于“声”之中,情感需要声音来合理的表达,“声”是“情”的外在表现,并且受“情”的支配。

但是,“声”是单一、稳定的,而“情”是丰富多变、富于个性化的,二者需要巧妙合理的结合起来才会使音乐作品发挥的淋漓尽致。

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

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

中 , 我 们 一 定 要 将 作 曲 家 原 来 希 望 的 千 种 色 彩 和 千 种
表 情 添 加 上去 。 ” ( 《 外 国音 乐 参 考 资 料 》 1 9 7 9 年 第 4、 5
期 合 刊 P1 0 8, 转 引 自范 晓 峰 《 声 乐 美 学导 论 ) > P 7 1 ) 这 就
了音 符 ,而歌 唱家 必 须 把音 乐和 表 情 融 入 进 这 些音 符


动 人 心 弦 的 歌 声 是 声 音 和 情 感 的 和 谐 统 一
声 , 即 声音 ; 情 , 即 感 情 。 声音 与 情 感 , 是 歌 唱 中 血 肉相 连 、 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 出 色 的 声 音 技 巧 与 完 美
值。
二 、 拙 劣 的 歌 唱 是 炫 技 的 发 声 匠
唱 出 口时 。 俨 然 此 种 神 情 。 问者 是 问 , 答者是答 , 悲者
黯 然 魂 消 而 不 致 反 有 喜 色 ,欢 者 怡 然 自 得 而 不 见 稍 有 悴容 , 且 其声音齿颊之 间 , 各种俱 有分别 , 此 所 谓 曲 情 是也 。” 这 就 是说 任 何 歌 曲都 有 其情 节 和 内涵 , 每 首歌 都 有 每 首 歌 的 内 容 。 唱 歌 的 人 必 须 理 解 歌 曲 的 含 义 与 内容 , 要 对 词 曲作 者 的创 作 意 图进 行 研 究 和揣 摩 , 再 运 用 自 己 的 歌 唱 技 巧 表 达 出 来 ,这 样 唱 出 来 的 歌 才 能 动
弦 的歌 声 是 声音 和 情 感 的 和 谐 统 一 , 声 情 并 茂 的 演 唱 是歌 唱 者 的 永 恒 追

[ 关键 词] 歌 唱 声音
情 感

略论歌唱艺术中的“声”与“情”

略论歌唱艺术中的“声”与“情”
人一般 。
不可否认 , 声音对 于歌 唱来说非常重要 , 是基础。 歌 唱表达 的各种感 情都需 要借助声 音这个 载体 。在歌 唱 中, 起 着重要作用 的是“ 感知 ” , 它是歌 唱心理 的一个重 要方面 。“ 感知 ” 是感觉 与知 觉的统称 , 是客观事物通过 感官在人脑 中的直接 反应 ,是一种感性认 识 的过程 , 是 我们 了解和认 识事物的第一 步。在歌唱中 , “ 感知” 是否 正确 ,对声乐 的学 习和演 出的效果 都有 着重大 的影 响。 声乐发音完全靠人 的听觉 和肌体感觉 , 进行声音 的调整 和修饰 。在听觉方 面 , 演 唱者 要清楚 地知道 自己 的发音 状况 如何 , 就 必须 通过 听觉 , 不 断地 去 比较 、 辨别 和体 验, 然后经过选择 、 纠正和调整 , 最后才能逐步形成正确 的声音理念。 所 以说 , 人们 听觉 的准确性与敏感性 , 主要
持这种观点 的似乎不 多。但在歌 唱实践 中 , 只唱声音 的 大有人在。 有些歌者经过专业训练 , 通过对发声技巧 、 表 现手段 的学 习 , 例如声乐 、 乐理 、 视唱、 练 耳等音 乐素质
的系统训练 , 也可 以按 照乐谱 准确无 误地把一首歌 唱下 来, 但机械得很 , 站在舞 台上 连眼睛都不会 转 , 似个木头
唱“ 情” , 虽然概括 不 了歌 唱艺术 的全部 含义 , 但 表 明了音乐与感情之间 的关系非常密切 , 对歌 唱的表情性
影响尤深 。不管说音乐是主情艺术 的 , 还是说音 乐是感 情形象 的,都在力图说 明音乐与感情 的特殊 亲缘关 系 。 如在 歌 唱艺术 表 现 中强调 “ 声音 发 于情 ” 、 “ 情 动而 辞 发” , 自然是主情说的引 申; “ 转轴拨弦三两声 , 未 成曲调

声情并茂:声乐作品的歌唱处理浅析

声情并茂:声乐作品的歌唱处理浅析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9这个要求层次非常高,是比较难但又是必须做的。

一个想要取得成功的歌唱演员或者教师,都必须把此问题解决。

列宁曾经说过:“真正跨过一步就是谬误。

”这个道理放在歌唱中同样适用,不仅适用,而且可以说,它会直接关系到作品创作和表演的成功与否。

人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有喜、怒、哀、乐方方面面,比如说,悲伤这种感情,在处理时掌握也是有多重形态的:黯然神伤、声泪俱下、哽咽难语,演唱出来的效果全然不同。

如民歌改编歌曲《小白菜》的“唱”,就是如泣如诉的,歌曲中主人公小白菜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之情,通过旋律的扩充不断增强,会马上将人们带入一片幽怨、悲伤与愤怒之中。

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是主人公韩英满蓄着悲痛与仇恨哽咽难语的回忆,让每个人的心灵感到震撼;以湘昆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艺术歌曲《斑竹泪》,要求声音柔和且富有戏剧性,歌词先把人们带入布满了如诗如画的意境,又向人们交代了一桩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是声泪俱下的“悲歌天地和”。

在表现喜悦情感的处理上,《阿瓦尔古丽》展现出浓厚的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歌唱的就是像花儿一样美丽的姑娘:黑黑的眼睛,弯弯的睫毛,歌声婉转如戈壁流淌的清泉,舞姿轻灵好似天山盛开的雪莲,生命如花般绽放在心上。

如果不将这样形象的“度”把握住,该作品也是绝对唱不好的。

三、声乐作品演绎的三个要点表演艺术是二度创作,是表演者对作品的再创作。

那么,既然是二度创作,在这里赋予歌唱者诠释作品以一定的自由,是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养料”。

在这个前提之下,歌唱者对作品就会有较自由、不拘束的理解和艺术处理,有时可能会突破作品原定的速度、力度等表情符号的圈定,这是二度创作的必然性。

(一)歌曲开头要做到“先声夺人”成语“先声夺人”的意思是指,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在歌唱中,正如“先声夺人”的意思一样,唱好全曲的第一句尤为重要,歌曲一开始就要把听众的耳朵紧紧抓住。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指歌手在唱歌时通过声音、表情、动作等方式,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让听众产生共鸣、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

声乐演唱是一种非常具有感染力和表达力的艺术形式,在这种表演中,歌手需要发挥自己的情感,将心情、感受传达给观众,从而打动听众的心灵。

在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让歌曲更加饱满、生动,给人带来更深层次的感受。

首先来看看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是如何呈现的。

在声乐演唱中,歌手可以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达情感,比如高亢激昂的音色可以表达愤怒、悲伤的音色可以表达悲伤、欢快的音色可以表达快乐等。

除了声音,歌手还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情感。

微笑、眼神交流、舞台表演等都可以帮助歌手更好地表达情感。

歌词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也至关重要,歌手需要对歌词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诠释歌曲中的情感。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声乐演唱中表达情感呢?歌手需要对歌曲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只有深刻理解了歌曲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表达其中的情感。

歌手需要通过声音、表情、动作等方式来表达情感,让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曲中去。

歌手还可以通过营造氛围、调整节奏、运用演唱技巧等方式来加强情感表达,从而更好地感染和打动观众。

除了情感的表达,歌手还需要在声乐演唱中保持情感真实和稳定。

情感真实是指歌手在演唱中需要真诚、投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能做作、虚情假意。

只有真实的情感表达,才能打动观众,让人信服。

而情感稳定则是指歌手需要在整个演唱过程中保持情感的稳定,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始终保持情感饱满、表现出来。

只有情感真实和稳定的声乐演唱,才能让歌曲更加动人、打动人心。

在演唱中,歌手还需要通过技巧来增强情感表达。

技巧是声乐演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巧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增强演唱的感染力。

高音、低音的处理可以帮助歌手更好地表达情感,唱腔的运用可以帮助歌手更好地诠释歌曲的内涵,情感的渲染可以帮助歌手更好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浅谈歌唱中的声情并重

浅谈歌唱中的声情并重
整体 。
定 ,软腭提起 ,使 唇舌 、下腭 动作灵 活不僵 化 ,使 声音飘
在唇 的上半部 ,形成独 立 的声 音 。这样 ,我 们在 唱高音 时 就能得到 明亮 、圆润 的效果 。
( 三) 良好 的 共 鸣 。 众 所 周 知 ,用 声 音 带 出 的 “ 音 ” 基
因此 ,我们要 正确 地运用气 息 ,合 理地调 整和使 用声 带 的张力 ,仔细 地选择 最 佳 的泛音 共 鸣 ,恰 当地 安排 子 、
歌唱艺术 就是 声与情结合 的产物 ,两者缺一不 可 。所
以 在 学 习 歌 唱 中 ,正 确 理 解 “ ” 和 “ ” 的 关 系是 非 常 声 情
唱高声 区时 ,面罩共 鸣 ,头 腔共 鸣则 多些 ,口鼻腔 共鸣其 次 ,但 一定要 有胸 腔 的共 鸣 的支 持 ,否 则 就是 空 中楼 阁 , 切记 :不 可把三个声 区共 鸣完全分 开 ,在 歌 唱 中需 运用混 合共 鸣 ,做 到高 中低 共鸣统一 ,没 有疙瘩 、坎 坷成 分 ,独 立音 柱盛立 在鼻梁 中间 ,才 能使身 体部 分发挥 整体 共鸣作 用 ,才能使 歌声悦 耳 、动听。 ( 四) 咬 字、吐 字。一个 歌唱 者 ,即使 他 已经很 好地 掌 握 了歌 唱发声技巧 ,但 由于吐字 、咬字 不够 清楚 或根本
不 了 观众 。
帕瓦洛蒂曾说过 : “ 愿意重复 我说 过的 意见 ,我所 我
唱 的词 ,如果 吐字不 清 ,不仅 破坏 了意境 ,而 且会 给观众 带来 反感 。吐字的问题 ,需要 下很 大的功 夫 ,一直 到我成
为 歌 唱家 。 ”
唱者 的生命源泉 ,对 整个 歌唱艺 术来讲 ,气息是 艺术 表现 的重 要手段 ,是 发声 的原 动力 ,是 多种 声音 技巧 的能 源 。 在我 国悠 久的 民族声乐 发展 史 中 ,非常重 视气息 的重要 作

声乐演唱中“声”与“情”的关系

声乐演唱中“声”与“情”的关系

声乐演唱中“声”与“情”的关系摘要:声乐演唱中包含着两个重要要素——声音和感情,二者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

声音是表现感情的物质基础,是感情表现的目的。

感情对声音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对声音的走向和控制。

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和声情并茂是声乐演唱中非常重要的歌唱理念。

“声”方面需要演唱者掌握系统的发声技巧--气息、共鸣、声音位置和自然歌唱等要领;“情”上需注重作品中的词情、曲情和声情并茂,只有通过声情两者的相互融合,才能更加真挚地流露作品情感,体现出作者的真正创作意图。

本文主要以“声”、“情”两个角度简要阐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演唱者歌唱艺术的表现力。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音;情感作者简介:宋伟,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声乐教师。

一、“声”与“情”的基本概念声乐艺术作品是需要歌曲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是对自己和再造、省视和发现。

它不仅是对演唱技巧、声音技能的要求,更在于传承人类精神文明和内在情感。

[1]因此在了解“声”与“情”之间的关系前,我们首先要清楚二者的基本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那么“声”(以下指人声)则是由演唱者运用气息冲击闭合的声带使之颤动产生的,是歌唱技术的体现,也是外在表象。

歌唱的基础建立在声音技术能力的高低。

“情”(指声音的情感)是“声”的升华,是展现作品更深涵义的内在品质。

歌唱中的情感是声乐演唱的灵魂,其包括词情、曲情、声情等。

二者分别具有独特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一方面“声”之独特——声带作为歌唱发声的唯一器官,其长短、厚薄、宽窄等都展示了独特差异性,具有着独特性的特点。

另一方面“情”之丰富--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如何将作品展现的全面、透彻,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体验,这就需要演唱者对作品内容要有深刻地了解和较高地悟性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将无声的歌词、有声的伴奏织体引出带有情感的歌声;以声情并茂的方式准确表达出作曲家内心真正的创作意图;将声情相互融合,从而让自身的演唱得到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歌唱中的声与情
摘要:歌唱是对作曲家的创作成果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其根本的目的是尽可能准确生动地赋予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

歌唱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取决于声与情的完美结合,由此构成歌唱的核心,“以情化声,声情合一”则成为歌唱艺术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技术与情感平衡以情化声声情合一
艺术,以丰富多彩的技术手法表达创作者内心最隐秘、最丰富、最具有创造力的情感,以此唤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达到更深层面的情感交流,是情感交流与技巧表现高度融合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造的技术技巧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情感表达是促进技术技巧发展创新的原动力。

音乐艺术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不仅表现创作者的内心感受,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欣赏者心灵深处的某一情感需求。

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元素中,节奏好比“骨骼”,旋律好比“血肉”,而情感则好比音乐的“灵魂”。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具备了健康的骨骼和丰满的血肉,人声则是最容易触摸到音乐灵魂的媒介。

一、声与情的关系
所谓情,指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态度,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做出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反应形式,是艺术创造中非常活跃且极具创造力的因素,是启发想象的强大动力,是点燃艺术家心中长久酝酿的激情的火种,是激发欣赏者内心长久积淀的情感火花的导火索,是艺术创造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心理要素,是喜、怒、哀、乐、敬、爱、恨等心理表现形式。

歌唱艺术不是塑造生活中触手可得的实体形象,也不是通过科学试验或说明概念来表情达意,而是通过独特的音乐元素,借助声音技巧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以此引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呢?是重声音?还是重情感?抑或是在声与情之间寻求一个结合点?
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说:声乐艺术,就是构建各种各样平衡的艺术。

声与情作为歌唱艺术的两大重要构成,恰如骨骼与血肉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只强调声音,极容易陷入“唯技术论”的陷阱,丧失歌唱的审美价值;只强调情感,则极易表现为情感泛滥,破坏歌唱的艺术情境。

我们无法接受仅有“骨骼”的干枯、僵硬,也难以接受缺乏生命力的“血肉”堆砌。

无论多么高超娴熟的表演技巧、多么感人至深的内心情感,都应该是为准确生动地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而存在的,绝不能把单纯追求高超的技巧或纯粹地展现丰富情感作为歌唱艺术的唯一目的。

歌唱艺术应该始终贯穿技术服务情感、情感展示
技术的宗旨,追求声音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平衡合理。

只有跳出技术技巧条条框框的制约,让技术真正成为表情达意的手段,让情感表达成为展示技术技巧的方式,摆脱声与情貌合神离的“水油混合”状态,真正做到“骨肉相亲”般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建立起合情合理的平衡关系,才能从为了歌唱的“歌唱”,升华为返璞归真的歌唱艺术,到达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

二、以情化声,声情合一
《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皆本于心”。

歌唱,是歌者运用丰富的声乐技巧,借助特殊的音乐语汇来表达或谐谑或庄严或欢愉或凄凉的情感,对作曲家的创作成果进行再创造,表现对生活的内心感悟的活动。

作为完整展现创作思想的重要手段,歌唱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准确生动地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

20XX年 9月19日,本人赴延安大学观摩《走生命的路——龚琳娜独唱音乐会》。

舞台上,陕北民歌《走西口》一唱响就让人感觉心口一紧,浸透歌声的质朴、苍凉犹如一双无形的大手,紧紧抓住了每一个人的心!近千名观众都屏住呼吸凝神细听……《走西口》是一首流传了上百年的陕北民歌,源自晋陕一带真实的历史经历,从三岁孩童到八十老者几乎人人都能张口就唱。

曲终,全场静默,观众完全沉浸在悲伤凄凉的离情别绪之中,歌者龚琳娜,用她真挚的歌声、淳朴的情感,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黄土梁上纵情高歌的陕北婆姨!片刻,雷鸣般的掌声引爆全场!著名的陕北民歌传承者、年逾古稀的白明理老人听了龚琳娜质朴而又饱含深情的演唱,抑制不住激动声音颤抖地说:“琳娜不容易,琳娜就是我们陕北的婆
姨!”这正充分证明了音乐的神奇魅力——生动地表情达意,即时传递给观众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是“以情化声,声情合一”的成功范例。

然而,当前歌唱舞台上能“声情合一”,并激发观众情感共鸣的越来越少。

媒体上时时冲击大众视听神经的,大多像是“工业化”统一制造、拥有相同品牌标准的发声机器——靓丽的妆容、华美的服饰、雷同的表情、相似的音色!充斥舞台的是歌者游荡于作品之外的自我满足、自我欣赏、扭捏作态的自我陶醉,并把它强加给捧着一颗虔诚的心渴望感受音乐美的观众!原本非常有意义的艺术活动被人为地变成了浮躁、外在的“纯审美”——美容、美服、美舞!唯独缺少了歌唱美的根本——美丽的内心情感体验过程!那种只为表现自我、注重外在、浮躁的表演,只能伤害歌唱艺术。

歌者只有牢牢抓住声乐表演的根——生活,老老实实向生活学习;苦练基本功,扎扎实实学习表现技巧;感受文化、感受生活、提高素质修养;依据作品的思想内涵合理设计情境、心态、眼神情态、表演举止,运用丰富的声音色彩,展现作
品的风格特色,排除一切与演唱无关的因素,融入作品,把“以情化声,声情合一”作为自己追求的表演境界。

真正理解作品传达的思想内涵,当歌者头脑中的思想情感与之相碰撞时,爆发出火花般璀璨的艺术灵感,才能引领观众进入艺术情境,充分调动观众的生活情感积累,把观众的情感积累调动到不得不发的最高峰,激
发痛快淋漓的情感宣泄,最大限度地引发内心共鸣,达到预期的审美目的,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喝彩。

参考文献:
周映辰,歌唱与聆听——中西方歌唱技术的历史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蔡仲德注译.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论文在线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