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中的暴力美学——探索昆汀的电影世界

合集下载

解读弗洛伊德“精神导演”之作:《搏击俱乐部》

解读弗洛伊德“精神导演”之作:《搏击俱乐部》

解读弗洛伊德“精神导演”之作:《搏击俱乐部》作者:杜习科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05期《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是一部由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导演,于1999年10月15日上映的好莱坞电影。

影片公映之后的全球票房并不理想,这与其过于耀眼的“黑色”元素受到了当时媒体比较多的负面评价有一定的关系,如《芝加哥太阳报》在其上映的当天就发表专栏评论称其为一部“暴力聚会”的“法西斯大牌明星电影”。

不过影片在发行DVD 版本之后,很快就因被全球影迷视为“邪典电影”(Cult Films)的代表之作,而取得了六百多万份拷贝销量的火爆成绩,奠定了自身的经典地位。

在目前比较权威的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已有将近90万观众为其打分,综合得分8.9(十分制),位列“全球佳片”(Top 500)前二十名。

影片公映至今虽然已近十五年的时间,但其经典地位却历久弥坚。

影片“精神分析”的味道十分浓厚,表现在它大量征用了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人格结构、性欲理论等作为自身的底层叙事原理,甚至在影片中承担重要隐喻功能的“肥皂”都可从弗洛伊德的著作中找到直接引例。

因而在此之前,影评界多直接从弗洛伊德“自我、本我、超我”的理论出发对该片进行解读,尝试分析和解释主人公的精神状况和行为特点。

但这种解读方式主要还是停留在文本内部,不能跳出去以文化研究的视野从人类文明史的高度去观照这部影片。

它聚焦打斗行为本身,却不能指出从搏击俱乐部升级到“大破坏行动”(Mayhem Project)的必然性。

在电影隐喻层面上,这些解读也无法对安抚团体(support groups)的作用和意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对影片结尾男女主人公的牵手行为和幽灵般闪现的巨大男性生殖器画面,或无法合理解释或干脆视而不见。

事实上,影片并未局限于对精神分析的表面“猎奇”,而是借助弗洛伊德由精神分析发展而来的文明观,对当下方兴未艾的现代文明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和剖析。

浅析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的暴力美学

浅析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的暴力美学
2 0 1 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 艺生 活 L I TE R AT URE L I F E
影 视 评 论
浅析 昆汀 ・ 塔伦蒂诺 电影 的暴 力美学
孙铭悦
( 四川文化 艺术 学院, 四川 绵阳 6 2 1 0 0 0 )
摘 要: 美国导演昆汀・ 塔伦蒂诺以后 现代 主义的创作手 法与巧妙 的叙事风格 蜚声影坛 。本文通过 对昆汀作 品的文本 分 析, 引发暴 力美学的思考 , 发现其 电影暴力美学的价值 。 关键词 : 暴 力美学; 解构 ; 后现代 主意; 传统叙事; 颠覆
吸声 、 伤痕累累的人 物出现无不加强着这种基调 , 更通过大量的
其 中的一位 , 他 的影片《 低俗小说 》 是后现代 主意创 作手法 的典
型代表 。
《 低俗小说》 , 这部 电影 由“ 文森特和马沙 的妻子” 、 “ 金表 ” 、
“ 邦妮的处境 ” 三个故事以及影 片首尾 的序幕 和尾声五个部分组
成 。看似独立 的小故事里面 , 却又有环环相扣 的人和事 。
( 一) 模 糊 了世 俗 与 高雅 的界 限
1 . 气氛的营造
在《 低俗小说》 中, 导演并没有用 忽明忽暗的灯 光 、 小心翼翼
的步伐 、 无声或者是紧张的音乐 、 血腥 的枪击场面刻意营造着黑 帮片的紧张气氛。影片中朱尔斯杀人前 的圣经 、 拳击手 B u t c h回 忆金表的画面描述 、 文森特和米 亚愉快 的舞蹈 , 都不是观众对黑 帮片与枪战片的认知 表达 。 在此意义上 , 该片将传统 的黑帮暴力 消解了 , 重构 了一个更 真实 的黑帮人物世界。
影片想要表达的效果 , 既让观众在 观影 过程 中过瘾 , 又丝毫感不 亲 呢地称呼对方为 “ 小南瓜 ” 和“ 小 白兔 ” , 在 即将 开始行动之前

浅论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浅论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1 “暴力”与“美学”的碰撞 从人类文明开始,暴力便一直伴随 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更迭变迁。从微 小的个体到社会,从生物学的角度到社 会学的解释,暴力有它存在的理由。在 研究暴力美学之前,需要清楚的是“暴 力美学”的概念。通过比较研究,笔者 最终得出结论,“暴力美学”并没有一 个特定的概念,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是将 电影中的暴力元素以“美”的方式呈现 出来,正如米歇尔·穆尔莱特所说,“暴 力是电影在美学上的一个主题”[1] 这种 “美”有可能是形式上的美感,抑或是 对“暴力”的娱乐,是导演对“暴力” 处理时形成的独特风格。 2 “戏谑”暴力之美 在昆汀的电影中,他更多的是在把玩 “暴力”,以一种黑色幽默或无厘头的形 式来展现“暴力”。他电影中的主人公大 多是黑帮,贩毒分子。这不同于吴宇森电 影中的英雄形象,也不同于北野武电影中 沉默寡言的杀手形象。电影中的主人公大 多是“恶”的成分。但是通过昆汀的把玩 和设计,这群“恶”势力的形象却鲜活起 来。在《落水狗》影片的一开始,一群即 将要抢银行的强盗在吃早饭,本来应该是 紧张的气氛,结果设计成强盗们一边吃早 饭一边讨论麦当娜的歌曲以及在给不给小 费这个问题上发生争执, 让观众哭笑不得。 《低俗小说》中,在影片开始,两个黑帮 小弟在去往杀人的路上漫不经心地讨论着 欧洲“汉堡”的叫法,让杀人这个暴力看 起来那么随意自如。二人在处理车座背后 无意杀死的尸体时,还为谁处理头骨而争 吵。《无耻混蛋》中将希特勒的死亡设计
发着寒光的武士刀跟着背景音乐的节奏 切磋着,两位女性的一招一式在漫天的 雪地里体现了钢与柔的结合的美。 对于极致“暴力”的展现方式,昆 汀也非常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他将暴 力展现得极致而逼真。满屏横飞的肢体, 突然喷出的脑浆,乱飞的子弹,割纳粹 头皮都是昆汀作品中的“暴力元素”。 昆汀对纯粹暴力的展现是直观的,毫无 掩饰的。正如郝建所评论“昆汀偏爱的 更多的是一种暴力情景以及残酷的情节, 意向。昆汀的暴力更富于黑色感觉和犬 儒主义的笑脸”[2]。 4 结语 昆汀·塔伦蒂诺被称为暴力美学的 “鬼才”导演。他将“暴力美学”风格化, 独有的对 “暴力” 的处理方式和展现方式, 或环形或倒叙的叙事方式是昆汀的叙事 标志 [3]。昆汀的暴力是能令引发观众思考 的暴力。这位特立独行的导演用自己毕 生对电影的热爱,为“暴力美学”电影 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英 ] 帕特里克·富尔赖 . 电影理 论新发展 [M]. 李二仕 , 译 . 北京 : 中国电 影出版社 ,2004:125. [2] 郝建 . 叙事狂欢和怪笑的黑色—— 好莱坞怪才昆汀·塔伦蒂诺创作论 [J]. 当 代电影 ,2002(1). [3] 汪献平 . 暴力电影 : 表达与意义 [M]. 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作者简介:张艺 (, 1994 年 12 月 -) , 女, 汉族, 山西临汾人, 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浅析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以昆汀·塔伦蒂诺为例

浅析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以昆汀·塔伦蒂诺为例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浅析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以昆汀·塔伦蒂诺为例孙佳琦(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 要:暴力和美这两个词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艺术却将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词汇结合在一起,继而形成以新的美学风格——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其实际意义上并非是严格的美学,它是一种很广泛的、泛审美的概念。

关键词:电影;暴力美学;昆汀·塔伦蒂诺暴力美学最早出现在美国,却成熟于香港,在香港导演吴宇森的电影中,这种美学最先开始于电影艺术中,因为这种概念是在美学理论和电影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混合再生而成的概念。

它是导演在电影中把一些打斗场面、枪战搏斗等一些场面仪式化、形式化和符号化,在形式上更多的强调着暴力动作的美感,进而使观众忽略和弱化若暴力所产生的出来的道德判断和社会功能。

暴力美学通常在电影艺术中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美的形式,在经过形式化和社会化的改变过程中,逐渐软化暴力行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暴力行为的攻击性,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在拍摄过程中通过画面的色彩转变降低了打斗场面的血腥程度将其仪式化,或通过角色关系及背景的设定将施暴者处于正义的一面等一系列的设定,让观众能够安心的接受影片中的暴力行为,放下在现实中的沉重的暴力包袱;另一种是直接表现的暴力,导演在拍摄过程中运用镜头直接将血腥的暴力行为表现出来,追求者感官层面上的刺激,虽然说这样的表现形式是为了使暴力具有更真实的感觉,但是这样的表达方式会容易引起观众引起不适,进而产生对影片的抵制感。

因此在电影中暴力的美往往是通过符号化、形式化的改变继而产生的对于在暴力上形成的美感,在暴力美学的影片中,如果影片中的暴力完全的消失,我们就有可能会失去对社会意义和道德枷锁,因此想要将暴力一直存在于影片之中,暴力和美就一定要同时存在。

暴力美学一直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和电影风格存在于影片中,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时代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人成长的经历环境不同,都会导致各个导演的风格不同,通常来说暴力美学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两种方面:一方面是在暴力表现中发掘和探索着其中的娱乐性和浪漫性,在许多的影片中导演运用着快速剪辑,既增强了暴力的即视感受,全面展现暴力,加快影片的节奏感,又用着快节奏的音乐展现着紧张、刺激的暴力场面,却降低了影片中的血腥暴力行为给予观众带来的不适感。

探析昆汀_塔伦蒂诺电影作品中的暴力美学

探析昆汀_塔伦蒂诺电影作品中的暴力美学

探析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作品中的暴力美学[摘要]作为“暴力美学”大师,美国独立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以其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电影风格开创了一个电影新时代。

“暴力美学”是昆汀电影的艺术标志,他的暴力是美的,幽默的,同时又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暴力”已成为其电影的符号,是他对现实进行批判和抨击的方式。

研究昆汀·塔伦蒂诺的成长经历与电影作品,揭示昆汀暴力美学的独特风格,有助于阐释暴力美学在电影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昆汀·塔伦蒂诺; 电影; 暴力美学一、昆汀·塔伦蒂诺生平与作品简介昆汀·塔伦蒂诺是美国著名的导演、演员及奥斯卡获奖编剧。

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喜欢电影,是个不折不扣的电影迷,昆汀这个名字也是取自影片中的一个角色。

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影视教育,但昆汀靠自学掌握了电影的拍摄技法,再加上他的电影天分,他很快凭借为几部成功的电影编写剧本而在美国影坛成名。

1992 年上映的他的电影处女作《落水狗》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昆汀的暴力美学风格初露端倪; 1994 年获得戛纳影展金棕榈奖的《低俗小说》是昆汀·塔伦蒂诺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影片的暴力主题受到影迷们的热烈追捧,奠定了其在好莱坞的地位;这两部影片确立了暴力美学和黑色幽默作为他创作风格的标志。

分别于2003、2004 年上映的《杀死比尔I》和《杀死比尔II 》,延续了“昆式”暴力美学风格。

2009 年的《无耻混蛋》在第82 届奥斯卡金像奖上为他疯狂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八项大奖的提名。

2013 年昆汀三年磨一剑推出的《被解救的姜戈》更是把暴力美学演绎得淋漓尽致,极具重口味风范。

二、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及其发展“暴力美学”是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才逐渐流行起来的术语,“暴力”和“美”原本属于两个完全对立的范畴,它们互为矛盾体。

“暴力”让人恐惧和厌恶,而“美”则让人追求向往。

“从美学的范畴来说,‘暴力美学’是指把相关的媒体表现﹙电子游戏、漫画、动画、平面设计、广告等﹚中的暴力元素提取出来,创造纯粹的形式主义美感;同时包括对艺术加工过的‘暴力展现’__________的审美体会”。

昆丁的暴力美学:以《无耻混蛋》为例

昆丁的暴力美学:以《无耻混蛋》为例

昆丁的暴力美学:以《无耻混蛋》为例【摘要】昆丁·塔伦蒂诺以其独特的暴力美学风格而闻名,他在电影作品《无耻混蛋》中展现了他对暴力的态度。

本文首先介绍了昆丁·塔伦蒂诺这位导演的背景和作品特点,然后分析了《无耻混蛋》中暴力的表现形式、人物角色塑造和情节展开、对话和镜头运用的特点,以及音乐的运用与氛围营造。

接着探讨了昆汀的暴力美学对电影创作产生的影响,以及《无耻混蛋》在暴力美学上的突破与创新。

最后总结了昆汀的暴力美学对电影创作的启发,强调了他在电影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昆丁·塔伦蒂诺独特而前卫的暴力美学风格,引领了电影产业的一股新潮流。

【关键词】关键词:昆汀·塔伦蒂诺、暴力美学、《无耻混蛋》、人物角色、对话、镜头运用、音乐、氛围营造、电影影响、创新、启发1. 引言1.1 昆汀·塔伦蒂诺:对暴力的态度昆汀·塔伦蒂诺是一位以其独特电影风格著称的导演,他对暴力的态度一直备受争议。

昆汀认为电影是虚拟的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出现实生活中难以言说的暴力和残忍。

他将暴力呈现为一种艺术形式,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电影作品中。

昆汀认为暴力并非空洞的娱乐,而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他的电影中的暴力并非单纯为了刺激观众的视觉感官,而是要通过暴力表现来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困境。

昆汀的电影中暴力常常是为了彰显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情感纠葛,而非单纯的煽情和刺激。

虽然有人批评他的暴力描绘过于残忍和血腥,但昆汀却认为暴力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刻地思考人性和社会现实。

他的电影作品中的暴力美学,尽管颇具争议,却在电影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1.2 《无耻混蛋》的背景介绍《无耻混蛋》是由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执导的一部电影,于2009年上映。

这部电影的故事设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德国,讲述了一群犹太美军士兵和一个犹太女子以及他们的德国同伴组成的小队,通过一场计划迅速消灭纳粹领导层的复仇行动。

《八恶人》解说文案_【大侠】昆汀的侠客话剧

《八恶人》解说文案_【大侠】昆汀的侠客话剧

《八恶人》解说文案_【大侠】昆汀的侠客话剧美国犯罪/剧情/悬疑电影《八恶人》,于2015年上映,由昆汀·塔伦蒂诺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编剧,影片讲述了寒冷的怀俄明州山谷中,一辆马车载着赏金猎人“绞刑者”约翰·鲁斯及其价值一万美元的猎物黛西·多摩格踏雪而行。

途中,黑人赏金猎人马奎斯·沃伦少校和新人警长克里斯·马尼克斯相继登上马车,红石镇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由于风雪太大,马车停在了米妮男装店,然而熟悉的店主人不知去向,却另有四名不速之客百无聊赖地待在店里。

约翰时刻担心他人抢走猎物,马奎斯警惕地扫视面前的陌生人们,多嘴多舌的克里斯不时为紧张的气氛中加油添醋,黛西则似乎等待更大的风暴到来。

仿佛与世隔绝的小店内,即将刮起一场更为猛烈的风暴……。

《八恶人》—一部非典型的昆汀电影,一部美国色彩的侠客话剧。

影片依旧采用昆汀喜欢的分章节式的段落结构,前三章的场景从怀俄明州荒野的茫茫大雪一直到荒野中孤独的小屋,剧情也是一直在随着演员的对话和悬疑的气氛而向前推移;第三章节的末尾,马奎斯上校激怒桑德福将军并将其杀死,小屋的局面开始紧张,每个人的心头都疑窦丛生。

在第四章节中,赏金猎人鲁斯和车夫O.B被人下毒致死只能算是大战前的开胃菜,局面已经很明了:屋内有人要劫走女犯人黛西。

马奎斯迅速判断出曼尼克斯不是劫犯的同党,并将其他三人控制。

不成想地板下还藏着黛西的哥哥乔迪,于是又是一场血腥的乱战。

接下来的第五章节却让剧情直接倒叙,开始叙述黛西的四个同伙如何控制这座小屋,杀害店主和其他人,并胁迫桑德福将军与他们演戏。

然后,影片来到了结尾的第六章:一方为了杀死黛西,另一方为了解救黛西;双方绞尽脑汁,用尽各种手段去逼迫对方就范。

最终,劫犯一方被杀死殆尽,黛西被马奎斯和曼尼克斯处以绞刑。

最后,两人也在“完成任务”后,死去。

《八恶人》的主要特色是依赖演员的对话和互动去推动剧情不断发展。

浅析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的暴力美学

浅析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的暴力美学

浅析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的暴力美学作者:孙铭悦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8期摘要: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以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与巧妙的叙事风格蜚声影坛。

本文通过对昆汀作品的文本分析,引发暴力美学的思考,发现其电影暴力美学的价值。

关键词:暴力美学;解构;后现代主意;传统叙事;颠覆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4-0131-02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所导的电影叙事巧妙、风格独特,“暴力美学”是他电影的最重要的特点。

与吴宇森电影中冷色基调与诗意化表现不同①,昆汀擅长解构与拼贴,擅于颠覆常规,擅于利用玩笑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这三个特点在《杀死比尔》、《低俗小说》和《无耻混蛋》中表现的格外明显。

一、多元素的拼贴,动作片的重建昆汀在《杀死比尔》系列电影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武士,中国武侠,动画打斗等格斗元素,并且采用了线性叙事与非线性叙事的结合方式,着重体现了“血腥却优美”、“拼贴与颠覆”的矛盾冲突。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样的矛盾既表现了传统的动作电影,又让观众从暴力中体会到别样的“美”。

“Kill”一词本就带有一定暴力与血腥的意味,他将暴力发挥到极致。

在影片开头,一排英文“Revenge is a dish best served cold(译为:复仇就要冷血)”出现在黑色的屏幕。

影片毫不掩饰的一开始就让观众感受到这个“复仇”的故事和“冷血”的基调,沉重的呼吸声、伤痕累累的人物出现无不加强着这种基调,更通过大量的暗示性镜头预示着杀戮与伤害。

(一)黑白画面与彩色画面的穿插昆汀在这个系列电影中画面色彩的转换使用也是别有特点,很有深意的。

大量流血的头颅、身体固然很有画面的冲击力,但若仅用满地的鲜血与尸体来表达这个暴力复仇这一个故事过于苍白,所以导演就大量穿插使用彩色画面和黑白画面,如被斩断后一直喷血的脖颈,枪弹射入脑袋以后留下的大洞,一只只被斩断的手脚,在暴力之下消解了原本的血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究美 的 格 - ,人 肆沁 染 后 的 }腥 场 面 , 火爆 的 感 官刺 激 ,或 " t f n
唯 美 ,或 深 沉 , 或夸 张 , 都无 疑 存 电 影 r加 入 了 ‘ 强 力 的 } 『 味 兴 台 剂 ,吸 引着 大众 的眼 球 。 汀 的 电影 中 ,暴 力 尤其 发
致 了电影教化功能的缺失。而暴力本身,却构成一种大众文化消费资源。昆汀的暴 力美学,正是在这种大众文化的
土壤 中产 生 ,与 大 众 文化 的发 展 密 不可 分 。
关键词:暴力美学 昆汀
视 觉文化
暴 力合理化
文化消费
2 0 年 ,魁才‘ 演 昆汀 ・ 09 导 塔伦 蒂 讲 的新 《 耻 混 蛋 》 无

不赋 予 观 众 最大 程 度 的参 与 卒 问 。演 员 的 激情 ,摄 影镜 头
在 第6 曳纳 际 电影 节 … 映 ,这 已是他 的第 四 次_ 林之 2 f 『 1

的 推 移 换 位 , 慢 镜 头 、特 写 镜 头 的运 用 , 蒙 太 奇 于 法 的 衔
除 了1 9 年 以处 女 作 《 水 狗 》 干2 0 印 以 《 2 9 落 ¨07 纯 证 接 , }脑 特 技 的加 T , 构成 了 电影 的视 觉魅 力 。 昆汀 的 电影 乜 中 ,这 些 电 影于 段 得 剑 充分 运 用 , 场 场 颠覆 性 的暴 力盛 宴
斗场 面 ,乌玛 瑟 曼 凌 厉利 落 的 武 术动 作 ,纯 粹 的肢 体格 斗展
幕 电影 。而他 电影 巾表 现 的个 一 化 、风 格化 的 “ 力美 现 的是 暴 力 【界 无 与伦 比的 张 力 。色 彩 的鲜 明对 比, 幔有 力 暴 [ [
学 ” ,也 成 为 昆汀 电影 的独 特 标 志 。 暴 存 电影 巾的 运川 不 是 什 新 鲜 事 。 丽 的枪 战 , J 的 重 会 配乐 ,极 具杀 伤 力 的武 器 和浓 厚 的死 气息 等 都挑 战 着 众 的视 觉 神 经 。 电影 只 是幻 象 ,不 是生 活 。 昆 抓 住 了这 一点 , 并将 暴 ‘ ‘ 力 从 现 实 的概 念 中剁 离 出 来 ,使 其 成 为 了一 种纯 粹 的表达 。 一
复 制 时代 r 电影 与人 众 的 天 系 。他 指 … , 正是现 代 社 会科 学
技 术 的进 步 , 尤其 是 摄 影技 术 的 发展 ,使 得 人量 艺术 品 的复 易 地 把 电影 中 的暴 力理 解 为观 众 被 压抑 的潜 在欲 望 的 表 达 :
制 成 为 可 能 , 普 通 人众 不 爵 追 求 他 统 艺 术 巾最 独 。 无 一 。 的 “ 韵 ” ( t a ,这 又进 灵 al ) r 的 发展 而 必 脯起 来 。
铺 陈在 观 众眼 前 。 《 杀死 比尔 》 巾痫 快 淋漓 、… 气 呵成 的 打
据 》 分 别 两 次 入 }戛 纳 竞 赛 单元 外 , 1 9 年 他 的 《 俗 小 l ; 『 4 9 低 说 》获 得 了 最传 影 金棕 榈 人 奖 ,奠 定 了他 在 际 影坛 的地 位 , 《 北 比尔 》 杀 卜 郜还 被选 为 2 0 年 曳 纳 电影节 的闭 两 03
赤 裸 裸 的暴 力 面面 在 电影 于法 的灵 活运 用 中转化 成 为 对 暴 力
作 为 一 形 式 的欣 赏 。 《 恶 之 城 》 中最 初 拍摄 的画 面都 是 利t 罪 彩 色 , 却在 制 作过 程 巾 变成 了纯 黑 白 的影 像 , 一 极 度血 腥 些
挥 得淋 漓 尽 致 , 甚至 超越 一 农 现 方式 ,成 了 电影 的 土题 。 种
为 了 电影 的 种独 特 的审 美 形 式和 话 语 办与视 觉 文 化
杀 时 ,镜 头 刻 转 向了 车玻 璃 f 染 的鲜 ;布 奇 在 拳击 比 : 溅
赛上 的杀 戮 ,是 从 之后 收音 机 的 新 闻 中得 知 。暴 力 美 学不 以 现实 的模 样来 表 现 暴 力 , 电影 中 的暴 力 是在 抽 琢 化 、技 术 化
划 时代 的 意 义 。作 为 一 个 新 的人 众 娱 乐下 段 ,电影 以其 独 种 特 的技 术 于段 和 视觉 印象 深 入 了大 众 生活 。本 雅 明在 其 《 机
械 复 制 时代 的 艺术作 曲》 文 中 ,就 花 了人 量 篇 幅 分析 机械
电影 “ 一个 表 现 人类 的本 能利 社 会 倾 向 的重 要 形式 ” 。暴 是 力的 本质 是 破 坏悱 的 。若 用 弗洛 伊 德 的观 点 ,我们 可 以很 容
影 与舞 台艺术
银. 幕 中 的 暴 力 美 学
探 索 昆汀 的 电影 世 界
O刘 威
摘 要 :作为西方暴 力美学的杰出代表,昆汀 ・ 塔伦 蒂诺 以他特立独行的风格 ,在 国际影坛开辟 出一番天地 ,并 素有 “ 力美学大师”的称号。暴 力美学的兴起 ,正是 当代社会视 觉文化的体现 。暴力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导 暴
毋 庸 疑 , 1 纪末 2 世纪仞 电影 的 }现 与 发展 ,具有 9 O n
之后 而 美 学化 的 。观 众 忘记 了杀戮 、m 腥 本 身 ,而被 引 向欣
赏纯 粹 的 形 式暴 力 。 匈 牙 利 电影理 论 家 贝拉 ・ 巴拉 兹 (e aB l z )曾说 : B l a a s
破 碎 的暴 力 J段 ,断 裂 的叙 事 结 构 ,现 代 的技 术 于段对 暴 力 {
低俗 小说 》 更是 整 本 身做 了完美 的诠 释 , 消解 着 电 影 的 巾心 意 义 ,解 构着 电 的 镜 头 此 避 免 了可 能 导致 的恶 心 感 。 《 影 本 身 的价 值观 念 。暴力 ,不 再 只是 吸 引 眼球 的砝 码 ,而 成 部 影 片都 没有 直接 的血腥 镜 头 , 汽 车后 座 的 小混 混 马 文被 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