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散厅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

合集下载

候车区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

候车区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

候车区细部设计5.1 一般规定5.1.1候车厅空间应通透、开敞、明亮,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条件。

5.1.2 候车厅内装材料应符合环保、节能、消防要求。

5.1.3 候车厅内装应整洁、美观,可结合地域文化特色风格设计。

5.1.4 站房公共区空调系统采用侧送风时,送风距离不宜大于20m,当超过20m时应按照风口形式和设计参数校核送风射程以确定送风距离。

5.2 设计要点5.2.1地面1宜采用耐磨石材,石材静摩擦系数COF不小于0.50。

2地面石材尺寸应根据尺寸应根据空间大小确定,铺贴应考虑与墙面材料及柱子对缝。

3 进站口地面正中央不应设缝。

4地面变形缝盖板宜选用铝合金盖板,盖板与周边地面高度一致。

5.2.2墙面1 候车厅横梁截面大小、高度应保持一致,整体协调美观。

2候车室同一墙面门洞口应在同一高度,与候车厅相连的门洞宜采用石材、铝板做门套或阳角收边设计,其色彩、样式要与整体协调,不宜采用不锈钢门套。

3 墙面上设置的各类控制面板和风口应与墙面分格一致;安装控制面板时,其下边线高度距地面1300mm;控制面板尽可能不要设在公共区域。

4 回风口设置在墙面时,回风口材质应选用与墙面相同或相近材料,有一定刚度,色彩与墙面材料色彩一致,洞口尺寸应与墙面材料分缝协调。

5 墙面门眉正中不应出现拼缝。

6 墙面严禁采用倒挂石材、面砖等做法。

旅客通道上方及两侧的装饰面层、悬挂设施及细部节点、构造应牢固耐久。

7消火栓箱(柜) 宜采用暗装消火栓箱,尽可能靠近卫生间、设备用房、商业用房以及“设备集中单元”等处暗装,采用钢制箱体,箱门的材质、颜色与室内装饰材料表面一致;当墙体装饰材料为涂料时,宜采用磨砂玻璃,消防标识简洁,门锁便于开启,不设凸出把手。

消火栓箱门开启角度不应小于120度。

8 墙面设变形缝时,装饰面层及基层应在变形缝处断开。

9 公共空间内部的方形柱子和实体墙面阳角均应做弧形处理。

墙、柱采用干挂石材外装饰时,石材应采用R15-R20圆弧阳角收头。

客运站建筑设计方案中的空间布局与流线优化

客运站建筑设计方案中的空间布局与流线优化

客运站建筑设计方案中的空间布局与流线优化客运站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与人口流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客运站建筑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旅客的出行体验,提高工作效率,给人以舒适与便利感。

空间布局和流线优化是客运站建筑设计中的关键要素,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空间布局是客运站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空间布局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方便旅客进出站和出行。

在设计客运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基于旅客需求合理规划各个功能区域。

客运站通常包括候车室、售票厅、行李寄存处、餐厅、卫生间等功能区。

这些区域的设置要根据旅客流量和需求进行合理安排,避免功能区域之间的冲突和拥堵。

其次,要根据人流分布设置通道和出入口。

为了方便旅客的出行,客运站内应设置合理的通道和出入口,通道宽度应适中,出入口要明确标示,以提高旅客的出行效率。

最后,要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客运站通常与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方式有很强的联系,因此,客运站建筑设计时要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合理衔接,方便旅客的换乘和转移。

除了空间布局,流线优化也是客运站建筑设计方案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流线指的是旅客在客运站内的行动路径,优化流线可以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首先,要设计合理的旅客导向系统。

客运站内应设置明确的导向标识,方便旅客寻找各个功能区域。

导向标识应具备明确的文字和图示,使旅客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其次,要注意旅客流动的主次分割。

客运站的旅客流动可以分为主要流动和次要流动,主要流动指的是旅客直接从候车室到出站口的流动线路,次要流动指的是旅客在候车室内的流动线路。

通过合理的布置和引导,可以避免主次流动线路的交叉和冲突,提高旅客的出行效率。

最后,要关注旅客的舒适度。

客运站作为旅客出行的起点和终点,舒适度是其设计的重要目标。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旅客的休息和等候需求,设置舒适的座椅和适当的休息区域,同时也要注意空调和照明等设施的设置,提供良好的环境给旅客。

结构及构件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

结构及构件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

结构及构件14.1 一般规定14.1.1金属屋面、幕墙以及二次结构应按围护结构进行设计,并应具有规定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和变形协调能力,应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14.1.2采光顶、金属屋面、幕墙的面板和直接连接面板的支承结构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25年;间接支承屋面板的主要支承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宜与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相同。

14.1.3二次结构宜设计为静定结构;当设计为超静定结构时应考虑与主体结构的变形影响。

14.1.4二次结构在主体结构的变形缝处应断开。

14.1.5在既有主体结构上连接二次结构时,不应在主体结构上直接施焊,可采用抱箍连接或与在主体结构上提前预留的连接件焊接或螺栓连接。

14.1.6 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埋设,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应检查预埋件的位置。

14.1.7钢结构工程应设置便于设备、结构重要部位检查维修的通道。

14.1.8 钢结构施工应加强钢结构基层处理、防锈防腐涂装质量控制,涂装遍数和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定要求。

14.2 焊缝连接14.2.1钢结构焊接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应具备与工程结构类型相应的设计或施工资质。

14.2.2钢结构焊接连接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2 焊缝的布置宜对称于构件截面的中和轴;3 节点区留有足够空间,便于焊接操作和焊后检测;4 采用刚度较小的节点形式,宜避免焊缝密集和双向、三向相交;5 焊缝位置避开高应力区;6 根据不同焊接工艺方法合理选用坡口形状和尺寸。

14.2.3设计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焊缝形式、工作环境以及应力状态等情况,按下述原则分别选用不同的焊缝质量等级:1 在承受动荷载且需要进行疲劳验算的构件中,凡要求与母材等强连接的焊缝应予焊透,其质量等级为:1)作用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对接焊缝或T 形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受拉时应为一级,受压时应为二级;2)作用力平行于焊缝长度方向的纵向对接焊缝应为二级。

高速铁路客服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

高速铁路客服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前言本标准系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2017 年“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为满足新时期高速铁路建设发展需要,进一步落实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维护“五位一体”管理要求,以精益管理、精益设计、精益施工为手段,以“四化”为支撑,以打造高速铁路四电精品工程为目标,在总结提炼高铁建设和运营等方面经验,借鉴京沈客专辽宁段、宝兰客专建设成果,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标准共分 6 章,主要包括总则、基本规定、系统布线、机房设备、旅客服务设备、客票设备,另有一册图例与正文细部设计图配套使用。

本标准系首次制定。

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目次1 总则 --------------------------------------------------------------------------------------------------------------- 12 基本规定 --------------------------------------------------------------------------------------------------------- 22.1 一般规定 (2)2.2 工程实施要点 (2)2.3 接口管理要求 (4)2.4 四化要求 (5)3 系统布线 --------------------------------------------------------------------------------------------------------- 73.1 一般规定 (7)3.2 管槽及桥架 (7)3.3 线缆布放 (20)3.4 设备配线及成端 (26)4 机房设备 -------------------------------------------------------------------------------------------------------- 334.1 总体布置 (33)4.2 机柜安装 (34)4.3 电源设备 (35)4.4 防雷与接地 (38)5 旅客服务设备-------------------------------------------------------------------------------------------------- 415.1 一般规定 (41)5.2 综控室设备 (41)5.3 综合显示设备 (45)5.4 摄像机设备 (51)5.5 客运广播设备 (55)6 客票设备 -------------------------------------------------------------------------------------------------------- 586.1 售/补票设备 (58)6.2 自动检票设备 (60)6.3 实名制验证验票设备 (61)附录A:安装示意图-------------------------------------------------------------------------------------------- 64 本标准用词说明-------------------------------------------------------------------------------------------------- 701 总则1.0.1 为加强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系统(以下简称“客服”)工程质量控制,规范细部设计和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实现精品工程控制目标,制定本标准。

屋面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 (1)

屋面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 (1)

屋面10.1 一般规定10.1.1 屋面材料应选用耐候性好的材料。

10.1.2 屋面应能方便制作、安装、维护和保养。

10.1.3屋面雨水系统设计应加强防排水能力的检算,宜少采用虹吸式屋面雨水系统。

虹吸式屋面雨水系统应设独立溢流系统。

10.2 设计要点10.2.1金属屋面1金属屋面应采用耐久性好、抗风揭、能力强的铝镁锰金属板,并设下层金属板,不得使用彩色压型钢板。

2压型金属板屋面应按围护结构进行设计,并应具有相应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变形能力。

3压型金属板屋面系统,应经抗风揭或抗风掀试验验证其系统整体抗风揭(掀)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4压型金属板屋面边部和角部区域,应根据设计计算加密支撑结构及连接。

5压型金属板屋面的连接及紧固件选择应通过设计计算确定,以满足维护系统受力性能的要求。

6压型金属板的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咬合型、直立锁边、压锁边屋面板与固定支架(座)的连接强度应进行验算,并根据试验确定。

2)强风地区,压型金属板宜采用螺栓紧固的压锁边方式与固定支架(座)连接。

3)单坡尺寸过长或环境温差过大的屋面,压型金属板的固定支架(座)宜采用滑动式连接构造。

10.2.2 屋面检修1 钢结构工程应设置便于设备、结构重要部位检查维修的通道。

2 屋面应设置上人检修通道及检修防坠落设施。

3 对于冬季降雪量较大的地区,屋面应设置挡雪和融雪系统。

10.2.3 变形缝及天沟1 屋面板、封檐板、雨水集水沟在变形缝处的做法应满足伸缩量要求,且不应出现漏水、透光现象。

穿过变形缝的管线应安装伸缩装置。

2屋面及天沟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并应避免由结构挠度引起的变形。

10.2.4 采光屋面1屋面采光窗宜采用二次热处理的钢化夹胶玻璃。

当采用阳光板等轻质材料时,应根据板材温差变形等特性,采取防渗漏雨水的构造措施。

2有消防要求的开启窗应实现与消防系统联动。

10.2.5 其他(字体支架等)1 金属屋面的屋脊盖板、变形缝盖板、封边板、收口板、披水板等面板必须(有龙骨系统)通过螺栓或自攻螺钉固定,与结构可靠连接。

铁路旅客站设计 简

铁路旅客站设计 简

售票厅的位置选择
行包房
行包房功能流 线分析
行包作业程序
发送行包
开票 过磅 收款 存放 站台装车
到达行包
卸车
存放பைடு நூலகம்
验票
提交行包
中转行包
卸车
倒换站台(或入库)
站台
装车
雨棚
在大、中型站,旅客及行包经常通行和聚 集的站台应设置雨棚。 站台的高宽确定:最大限度的遮挡,同时 考虑采光要求和高宽比。 考虑站台上时钟、广播站、照明设备、站 名灯、指示牌等的位置。悬挂物下端距地 面3.00m为宜。
站前广场的组成
邮电
中转 交通
地铁车站 长途汽车 小汽车 出租车
站 房
站房 平台
服务设施 及其他
广

公交车站
停车场地
公交车 货 车
非机动车
绿 化
旅客活动地 带 商 店 餐 饮 百 货 娱 乐 旅 馆
休息廊 交通区 人行地下通道
候车室实例分析
在候车室内横向分区布置座椅候车,旅客交叉较多; 分散检票有利于人流疏导; 对广场开口较多,候车室易受干扰。
集中检票容易发生干扰,并割断旅客交通与视线
既有纵向座椅候车列队,又有并行的纵向 列队,方便灵活。
候车室内纵向布置座椅,候车列队一致,旅客稳定; 有自检票口内直通广场之通道,增加了管理灵活性。
铁路旅客站的基本类型
功能组成
站前广场 站房 站场设施
站房 站前广场
站场
铁路客运站功能组成
总体流线分析
站房 站场 广场 站房 站场 广场 站房 站场 广场 站房
a 三段水平流线模式
b 水平垂直综合流线模式
c 垂直流线模式

天桥、旅客地道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

天桥、旅客地道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

天桥、旅客地道13.1 一般规定13.1.1旅客进站、出站通道设置应根据旅客流量、旅客站房功能布局及进出站流线等情况综合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 50091的有关规定。

13.1.2旅客进站、出站通道宽度和高度,旅客天桥、地道通向站台出入口宽度应符合《铁路旅客车站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13.1.3位于线路上方的建(构)筑物应形式简洁、连接安全可靠,且不应采用装饰性构件,并应预留检修维护条件。

13.1.4旅客用天桥采光窗、玻璃幕墙开启扇严禁设置在高速铁路正线上方。

13.1.5建设单位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协调地道与装饰关系。

13.2 设计要点13.2.1天桥1.梯段范围内最小净高按不小于3000 mm设计。

2.天桥、高架候车室底部装饰面距站台面的最小距离宜按不小于6000mm设计,雨棚在天桥下宜贯通。

3.天桥桥面应宽敞明亮,其净高应与雨棚、桥面宽度协调。

表13.2.1-1天桥净高参考值4.天桥主桥身是否吊顶可根据设计要求,设吊顶时宜设板条吊顶,板宽、板缝的比列关系可参考下表。

天桥下部线路及站台上方均不应设吊顶。

表13.2.1-2天桥吊顶板宽板、板缝(A、B)参考值5.天桥主桥身设吊顶时,管线应暗藏于吊顶内敷设,并尽量贴近两侧栏板;不设吊顶时,应注意管线敷设的美观,可利用百叶上部空间形成桥架,桥架应能满足检修需求。

5.天桥若采用金属屋面,宜选用铝镁锰金属屋面板。

屋面不应设人字坡,旅客可视面应平整、美观。

13.2.2天桥立柱1.当雨棚为无站台柱雨棚时,支撑天桥的结构柱应尽量设在股道间,且截面形式应与雨棚柱一致;当雨棚为有站台柱雨棚时,天桥柱应设置在站台上并宜与雨棚柱共柱设置。

2.天桥楼梯与桥身交接处应设盖板型变形缝,并应尽量减少立柱,宜采用4根立柱,特殊情况下如地质条件差或抗震要求高,可采用8根立柱。

13.2.3天桥栏板(杆)1.天桥及楼梯两侧宜封闭,龙骨宜采用白色,桥身围护设置在钢桁架内侧,采用三段式:下部内、外侧为1100高3mm厚铝板;中部为8+1.52PVB+8钢化夹胶玻璃,玻璃宽度不大于1600mm;上部为600-900mm高百叶。

售票厅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

售票厅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

售票厅6.1 一般规定6.1.1售票厅内应保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采用机械送风时,厅内宜采用侧送风方式;采用顶送风方式时,风口形式应与吊顶相协调。

6.1.2售票室面对售票窗口的墙体应减少门的设置数量,保持完整性,消火栓和各类控制面板等应设于售票室侧墙。

6.1.3 公安制证室一般设在售票室紧邻候车大厅一侧,出入口面向候车大厅,与售票室墙体隔离。

6.1.4 售票厅的空调冷热源宜与候车厅、集散厅等场所一致,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售票厅不宜采用多联空调系统。

6.2 设计要点6.2.1售票厅地面、墙面及吊顶设置要求与候车室一致。

6.2.2 售票厅净高应根据售票厅空间比例大小和设备管线布置综合确定,售票厅净高大站不宜小于5米,中小车站售票厅净高不宜小于4.0m。

6.2.3售票窗口1 普通窗台高度应按1m设计,残疾人窗口按0.76m设计;残疾人售票窗口一般靠自动售票机一侧设置,窗台墙体内退150mm,对应售票室内不设架空地板,普通窗口对应售票室内设高出地面0.2m的防静电架空地板。

2 窗台板材料应与室内装饰相协调;宜采用浅色系石材,一般与墙面石材一致。

3 中型以上车站的售票窗玻璃采用6+0.76PVB+6钢化夹层玻璃,玻璃分格应对应窗口数;小型车站选用12mm厚钢化玻璃。

售票窗与石材台面连接采用石材开槽,玻璃嵌入的方式。

玻璃之间间隙控制在2-3mm, 不宜打胶。

当玻璃之间需要打胶时,胶应为中性胶。

4 售票槽宜采用与台面相同的石材制作。

5 售票窗口间不宜设置立梃,如结构必需,需经过计算保证立梃纤细、美观,与建筑空间协调。

6 客票显示屏应设于售票窗口上方,通长设置;上部的显示屏宜嵌入装修面,外凸不大于30mm。

7 扩音器和对讲机的音频、电源线应隐蔽设置,避免管线外露,且扩音器、对讲机要一体化设计,造型简洁、美观,采用非胶粘形式固定在台板上,其位置应保证使用功能。

6.2.4自动售票机1 自动售(换)票机采用墙体嵌入式安装,间距200mm~30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散厅细部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集散厅包含进站集散厅、出站集散厅。

4.1.2 进站集散厅应考虑安检及实名制验证设备空间位置。

4.1.3 出站集散厅检票口附近应设检补票室。

4.2 设计要点
4.2.1 墙地面
集散厅楼地面装饰材料尺寸应根据空间大小确定,墙地面材料应统筹规划模数,对缝布置。

4.2.2 吊顶
1吊顶形式应简洁,大方,层次不应超过三层,颜色与整体协调,宜采用亚光浅色调。

2出站厅吊顶高度大站不宜小于5米,中小站不宜小于4.0米。

3出站厅条形吊顶的方向宜与人流方向垂直。

4 吊顶细部处理要求同候车厅。

4.2.3门斗
1车站宜设置外门斗,严寒、寒冷地区主要出入口均应设置门斗。

2 门斗形式与站房形式相协调,门斗除正面设门外,两侧也应设门。

特大型、大型和重要车站站房门斗居中设置电动平开门,其他站采用平开门。

3 门斗不宜设置验证设施。

4 门斗净深不宜小于4200mm。

4.2.4 内部构筑设施
1安检设备设于进站广厅的入口处,不设专门的安检操作室。

2公共区主要出入口均应设置空气幕。

严寒和寒冷地区宜采用热空气幕。

空气幕明装应通长布置,选型应美观,长度与门宽度相近,尽量减少间隙,色彩及材质应与室内装修协调一致;空气幕暗装时,外部装饰材料应与整体风格相协调,并便于设备检修。

3 安全出口标识的大小、材质应与室内装修相协调,宜镶嵌在墙面上。

4 问询处按问询服务台设置,不设独立的房间。

问询服务台可按高度1000mm、宽度700 mm控制,其长度可根据室内空间要求确定,形式与室内风格相协调。

5 出站厅检补票室应设补票窗口,补票窗口形式应与售票窗口一致。

6 出站厅检票口栏板应与检票闸机结合布置。

4.3 质量控制要点
4.3.1 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样板制作工作,应明确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铁路客站装饰、安装工程样板制作与施工工作。

4.3.2 施工单位应依据已审核的装饰、安装施工图,在拟装饰、安装工程实施部位按1:1比例制作实样,样板应将拟采用的材料、安装与涂装工艺、连接节点、整体效果体现清楚。

4.3.3 样板制作完成后,对样板及其所设计的材料进行封样,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对照样板确认依据予以确认。

4.3.4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确认的样板以及所确定的材料、工艺、效果组织施工。

未做样板的部位不得进行装饰、安装施工,样板不合格的,应修改或重新制作,样板未经确认的,不得大量购进材料。

4.3.5 集散厅样板制作部位包括吊顶及灯具安装、柱面及墙面安装(含伸缩缝)、地面铺装(含伸缩缝),样板范围为最小设计单元。

4.3.6 集散厅墙、地、顶面质量控制要求同候车厅。

4.4 参考图及实例
4.4.1 参考图
1 门斗
图4.2.3-1 特大型及大型站房门斗平面
图4.2.3-1 特大型及大型站房门斗立面
图4.2.3-2 中小型站房门斗立面
图4.2.3-2 中小型站房门斗立面
实例4.2.1墙地顶面模数对缝
实例4.2.2 集散厅吊顶
实例4.2.3-1 特大型门斗实例4.2.3-2 中小型门斗
图4.2.4-1 实名制验证验票设备
图4.2.4-2 安检仪设备
实例4.2.4-3 暗装风幕机实例4.2.4-4 明装风幕机
实例4.2.4-5 问询服务台

实例4.2.4-6 问询服务台
实例4.2.4-7 出站检票口
实例4.2.4-8出站检票口
实例4.2.4-9进站检票闸机和栏板人工检票口
实例4.2.5 出站检补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