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方法及步骤

合集下载

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方案

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方案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及药敏实验实验基本步骤:样品→肝、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实验鉴定→普通肉汤培养基增殖培养→药敏实验。

1 病料采集1.1 准备材料:试管、载玻片、手术刀、手术剪、结扎绳、记号笔、冰块、泡沫箱、口罩、手套(该灭菌的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冰箱。

1.2 取材部位:血液、肝脏、脾脏、肠内容物,若有鸡胚感染则去鸡胚及卵黄物。

1.3 操作方法:将病死鸡浸泡在消毒剂溶液中,打开腹腔,无菌采集肝脏、脾脏放于事先准备好的灭菌试管内,将带有肠内容物的肠管两端结扎放于灭菌是试管内。

将有明显病变的脏器入肝、脾进行触片,做好标记。

都贴上标签,标示采集样品,来源地,采集时间,采集人。

将装有病料的试管放在放有冰袋的泡沫箱中,及时返回实验室,置于4℃冰箱待检。

2 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2.1 准备材料:光学显微镜、革兰氏染色液、载玻片、手术刀、接种环、平皿、恒温箱、高压锅、摇床、酒精灯、葡萄糖、甘露醇、乳糖、蔗糖等微量生化发酵管,蛋白胨水(蛋白胨(或胰蛋白胨)20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 pH7.4),葡萄糖蛋白胨水溶液(每100 mL蛋白胨水中加入葡萄糖1g)、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乙醚、VP指示剂、超净台。

培养基:A. 普通琼脂培养基(牛肉粉 3g、蛋白胨 10g、氯化钠 5g、琼脂 20g、蒸馏水1000ml,ph7.3±0.1),B.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蛋白胨20g、牛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5g,乳糖10g、结晶紫0.001g、中性红0.025g,ph7.2±0.2。

),C. 营养肉汤培养基(牛肉粉 3g、蛋白胨 10g、氯化钠 5g、蒸馏水1000ml,ph7.2±0.2)。

2.2 样品触片镜检涂片镜检:取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2.2.1在玻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作用1min,水洗。

2.2.2 加革兰氏碘液于玻片上媒染,作用1min,水洗。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体 内 的鸡 白痢 沙 门 氏菌 随 粪 便 排 出 ,污 染 水 源和 饲 料
1 . 2 . 7 动物试验
将纯 培养的细菌接种 一 fS ml 营 养肉汤。
置 于3 7 ℃培养2 4 h 。取2 0 只小 白 鼠,雌雄各 半 随机 分为
2 N ,试 验组 小 白鼠为1 4 只 ,腹腔 注射菌 液0 . 1 ml / 只 ;对 照组小 自鼠6 只 ,注 射D H值为7 . 6 的生理盐水0 . 1 ml / 只 ,4 h
关键词 鸡 白痢 沙 门氏 分离 鉴定 药敏 试验
中图分类号 :¥ 8 5 2 . 6 1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7 . 1 7 3 3 ( 2 0 1 4 ) 0 1 - 0 0 t 2 . 0 3
酵管和 其他 生化反 应管 中 ,置 于3 7 " C温箱培养 ,每 曰观 察 ;采 用 沙 门 氏菌 诊 断 m清 对 分 离 菌株 进 行j f 【 L 清 型鉴
取肺 组织进 行真 菌分 离培养 来分 离到任何 真菌 ;于
盲肠 内榆查到异刺线虫7 条 ,f肠道榆 查到绦虫l 条 ,除此 之外 ,末见其他寄生虫和虫卵。 3 . 3 分离菌株培养特性
特 征 。将细 菌 纯 培 养物 接 种 于 j 糖 铁 琼 脂 ,3 7 " C培 养
2 4 h。
所。
养物分别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 ,稀释 成浓度 为3 x l Ot e f u / ml
的荫 液 ,吸取稀释 菌液 均匀涂 布 于普通平板 。室温 放置
5 ai r n 后 ,分别 贴上 符 种药 敏 纸片 ,3 7 " C条件 下培 养 1 6 ~
1 8 h ,观 察 并 测 量 抑 菌 环 大 小 。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生化鉴定管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 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 或多或少地各有区别,可供鉴动化微生物鉴 Expression: 定和药敏分析系统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鉴定目前比较流行的主要是核 酸检测技术, 酸检测技术, 包括基因测序、指纹图谱技术、 基因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 PCR)、 基因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 PCR)、GC 含量测定等。 PCR和核酸杂交单独或结合在仪器已经形成 PCR和核酸杂交单独或结合在仪器已经形成 比较经典的核酸检测技术, 比较经典的核酸检测技术, 目前这两者已经 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具体操作: 具体操作:
• 取病料,将体表的泥沙等杂物用清水冲洗干净 取病料, • 取干净托盘,将病料置于托盘中 取干净托盘, • 托盘置于工作台上,接种前准备好酒精灯、接种 托盘置于工作台上,接种前准备好酒精灯、
环、酒精棉球、解剖刀、剪刀、镊子等。事先作 酒精棉球、解剖刀、剪刀、镊子等。 好准备工作, 好准备工作,把所用的物品器械摆好 • 解剖病料,将接种环烧红冷却后接触病变部位, 解剖病料,将接种环烧红冷却后接触病变部位, 平板划线。如体表创伤溃烂部位,病变内脏。 平板划线。如体表创伤溃烂部位,病变内脏。腹 水可直接涂布平板 • 平板置于28℃ 恒温培养箱培养24h,观察细菌生 平板置于28℃ 恒温培养箱培养24h, 长状况 注意: (注意:操作台在使用前后都需要用酒精棉球擦拭 台面,保持操作台的整洁) 台面,
鱼的解剖结构:
2)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是指在环境中一切有生命活动的微生物的 营养细胞及其芽孢或孢子都不存在的状态。微生物 研究过程中,既要避免各种外界的微生物进入操作 对象又要杜绝操作对象污染周围环境的操作技术。 无菌操作是对微生物学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必须 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形成无菌操作素养。不论何种情 况下,头脑中都应该有这个概念。 无菌操作贯穿于整个分离过程,例如:病料的采集、 器材的准备、具体的操作。所用器械及物品均应事 先灭菌备用,金属器具包装后高压灭菌或煮沸 30min,玻璃器皿可高压灭菌也可干热灭菌,胶皮 30min,玻璃器皿可高压灭菌也可干热灭菌,胶皮 塞、培养基等则要高压灭菌。

幼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幼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幼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一、引言鸭疫是一种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水禽中,特别是对于幼鸭来说更为致命。

鸭疫病症主要表现为高热、抑郁、呼吸急促、鸭群死亡率极高,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对鸭疫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成为显得尤为重要。

二、分离鉴定1. 样品采集从患有鸭疫的幼鹅体内取样,如肺、脾、肝等内脏组织进行采集。

将样品放入无菌离心管中,冷链运输至实验室。

2. 细菌分离将取样的组织进行匀浆处理,然后用无菌梳子在无菌平板上均匀涂布。

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直至出现细菌克隆。

3. 形态特征观察观察克隆菌落的形态特征,里默氏杆菌在培养基上呈现为小、灰白色,透明且呈环形的菌落,细菌呈杆状。

4.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将分离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鉴定其为革兰氏阴性菌;进行氧化酶试验、嗜碱性酸加索试验等生化鉴定来确认细菌的特性。

5.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PCR技术进行DNA提取和扩增,选择里默氏杆菌特异的引物进行扩增,最后通过测序鉴定其属于里默氏杆菌。

三、药敏试验1. 抗生素选取常见供试的抗生素包括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磺胺类药物等。

2. 药敏试验操作将分离的里默氏杆菌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然后将不同抗生素的药片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3. 敏感性判定观察各药片周围是否有抑菌圈,并计算出抑菌圈直径,根据国家卫生部门颁发的药物抗菌圈直径标准来判断药敏性。

4. 结果判定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对里默氏杆菌具有良好疗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四、结语对幼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是鉴定病原体和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鸭疫病的传播,保障畜禽养殖业的顺利进行。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治疗鸭疫病,保障水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V1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V1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V1
正文: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是一种基本的临床检验方法,可帮助医生检测和诊断疾病。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是指在医院中常规使用的一种培养细菌的方法。

一、概述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是指在医院中对尿、血、粪便、喉拭子、胸水、脑脊液等生物样本进行的细菌培养。

通过对这些样本进行培养并分离、鉴定细菌,医生可以获得很多关于病原菌的信息,如类型、数量、毒力等,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二、操作流程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1. 检体采集:根据需要采集相应的生物样本,将检体放入稀释液中。

2. 稀释液稀释:将检体和稀释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稀释,以后续培养步骤为基础。

3. 原液培养:取出一定量的稀释液用于接种。

将稀释液平铺于培养基平板上,经过恒温培养箱孵育,检查是否有细菌生长。

4. 鉴定细菌:对培养出的菌进行鉴定,包括形态学、生化变化、毒力
等方面。

5. 药敏试验: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治疗。

三、注意事项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无菌操作:检测生物样本和进行培养和鉴定过程中需要维护无菌操作,以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2. 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选择要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和检测物质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3. 培养参数控制:包括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的严格控制可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4. 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对于操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并对操作日志进行详细记录。

以上就是关于医院常规细菌培养的概述、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的介绍。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细菌学信息,以指导临床治疗。

药敏试验的原理

药敏试验的原理

药敏试验的原理药敏试验原理药敏试验是一种用于确定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的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指导临床上的抗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药敏试验的原理是通过将不同种类的抗生素与细菌进行反应,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来确定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细菌药敏试验前需要先从患者的样本中分离出目标细菌,并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使其生长到所需的数量。

通常使用的培养基包括莫乃基、大肠杆菌平板以及血琼脂等。

2. 制备药物药敏试验所使用的药物通常是常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等。

这些药物需要提前配置好,以确保其浓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稀释药物将药物稀释成不同的浓度,这些浓度范围从最小浓度开始,逐渐递增至最大浓度,通常会制备8个不同的浓度。

4. 加入细菌将药物加入到已经培养好的细菌中,让其在固定时间内进行吸收。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案,如将药物加到固定体积的培养基中,或是通过切开莫米德瓶,在其中加入药物溶液来进行。

5. 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将稀释好的药物加入细菌中后,将其分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通常使用微量进针或是延伸半硬质琼脂板法进行。

然后,将培养基放到恒温箱中进行培养,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和形态。

6. 解读结果并进行分析根据细菌的生长情况来判断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根据不同的药物浓度、细菌生长情况和形态,可以简单地确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药敏试验不仅可以指导临床上的抗菌治疗,而且可以在重要疾病爆发时,对于了解不同城市/城镇之间的细菌耐药率变化有帮助。

在药敏试验中,测定细菌对某种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的方法有许多种,目前中国临床上主要采用两种常规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进针法。

纸片扩散法纸片扩散法是一种常见的药敏试验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各种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

该方法将已经稀释好的药物加在一个标准莫莫尼格琼脂板上,然后在细菌感染区域中放置一张含有药物的纸片,在培养室中孵化。

药敏实验的操作规程

药敏实验的操作规程

药敏实验的操作规程
《药敏实验操作规程》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测试不同药物对细菌的药敏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
1. 不同种类的药物
2. 革兰氏阳性细菌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培养基
3. 培养皿、消毒酒精、移液器、离心机等常规实验器材
三、实验步骤
1. 将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分别分装于培养皿中,均匀涂布于培养基表面。

2. 在分装有不同药物的培养皿上分别滴加一定量的药物液体,确保液体能够均匀覆盖培养基表面。

3. 将处理好的培养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时间,培养细菌。

4. 观察培养皿上不同区域的细菌生长情况,记录并比较各种药物对细菌的影响。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界污染。

2. 按照实验要求使用药物,注意用药量和涂布均匀性。

3. 实验完成后,将培养皿和实验用具进行正确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五、实验结论
通过对培养皿上不同区域的细菌生长情况观察和分析比较,得出不同药物对细菌的药敏性,并据此提供临床用药建议。

六、实验意义
药敏实验的结果对临床治疗中的抗菌药物选择,以及对细菌感染病症的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上为《药敏实验操作规程》,希望实验者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1.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一些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抑菌和杀菌原理。

2.掌握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抑菌,杀菌试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染色特征。

4.目的了解常见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血平板上细菌的菌落特征。

5.掌握细菌分离和株系培养的方法。

6.掌握细菌的主要生化反应。

7.掌握细菌密线画法和细菌K-B药敏盘法。

细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观察和记录细菌的形态和特征1.1实验原理:染色原理:G +细菌和1.2实验步骤:1.2.1。

准备:1涂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半滴生理盐水,使用无菌操作技术在平板上放一些细菌菌落,将其与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分布约1cm2,自然干燥。

固定:用酒精灯火焰将载有细菌膜的载玻片来回移动三遍,使膜牢固地粘附在载玻片表面上;1.2.2染色:取一滴或两滴结晶紫覆盖在玻片表面,轻轻摇动,保持30英寸〜40英寸,用水冲洗,不要直接清洗涂片区域;覆盖膜表面,轻轻摇动,保持30英寸〜40英寸,并用细流水冲洗;脱色:在膜表面滴下95%的酒精,轻轻摇动,局部几乎无色,1.2.3显微镜检查:在油镜下,将半滴洗发精油加到涂片区域(100次)目镜)。

实验原理:四区标记法是用接种环使平板培养基表面上的混合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种群的不同细胞获得更独立的分布,然后在培养和培养后产生菌落。

再生产。

一些单个菌落不能从单个细胞繁殖,因此必须反复分离以获得纯种。

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逐点稀释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及操作步骤无菌取血液或脏器、淋巴结划线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或血清琼脂平面培养基、普通肉汤培养基,37℃恒温培养24 h,观察其生长特性。

目前细菌分离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平板划线分离法、加热分离法与实验动物分离法。

平板划线接种法
这就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分离接种方法。

它可以从被检病料中通过划线可使细菌分离、分散生长而形成单个菌落(有利于从含有多种细菌的标本中分离出目的菌),以便挑选可疑菌落作纯培养加以鉴定。

具体操作:
1、右手持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火焰灭菌;
图1 病料采集图2 接种环灭菌
2、待接种环冷却后,挑取被检料少许,左手持琼脂平板,以食指为
支点,用拇指与无名指将平皿揭开一空隙。

大约20℃时,迅速地将接种环轻轻地涂布在培养基的边缘。

3、在涂布处来回移动作曲线形划线接种。

(注意:划线时,以腕力使接种环在琼脂平板表面划动,尽量不要划破培养基,划的线条要密,但不能重复旧线,以免培养物形成菌
苔。

)
图3 平板划线接种法
4、划线完毕,合上平皿盖,将琼脂平板倒置,放入37℃温箱内培养
18-24小时。

注意:分离培养用的平板培养基应表面干燥,可于临用前置37℃孵育箱内30分钟,这样表面即干燥有利于分离培养,又使培养基预温,对培养某些较娇弱的细菌有利。

细菌药敏试验方法操作步骤药敏试验就是抗菌药使用以前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环节,一个正确的药敏结果能够科学的指导养殖户用药,减少抗菌素使用的盲目性,从而减少养殖户损失。

在临床实际生产中具备重要意义。

1、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

具体方式; 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

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

图4 接种环划线
2、以无菌操作将灭菌的不锈钢小管(外径为4毫米、孔径与孔距均为3毫米,管的两端要光滑,也可用玻璃管、瓷管),放置在培养基上打孔,将孔中的培养基用针头挑出,并以火焰封底,使培养基能充分的与平皿融合(以防药液渗漏,影响结果)。

3、添加药物:按不同药液加样,样品加至满而不溢为止。

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效果。

图5 添加药物
药敏试验结果:
图6 药敏试验结果
影响药敏结果的因素:
1、培养基:应根据试验菌的营养需要进行配制。

倾注平板时,厚度合适,约56mm,不可太薄,一般90mm直径的培养皿,倾注培养基1820m为宜。

培养基内应尽量避免有抗菌药物的拮抗物质,如钙、镁离子能减低氨基糖苷类的抗菌活性,胞腺密啶核苷与对氨苯甲酸(PABA)能拮抗磷胺药与TMP的活性
2、细菌接种量:细菌接种量应恒定,如太多,抑菌圈变小,能产酶的菌株更可破坏药物的抗菌活性。

3、药物浓度:药物的浓度与总量直接影响抑菌试验的结果,需精硫配制。

商品药应严格按照其推荐治疗量配制。

4、培养时间:一般培养温度与时间为37℃8-18小时,有些抗菌药扩散慢如多粘菌素,可将已放好抗菌药的平板培养基,先置4℃泳箱内
2-4小时,使抗菌药预扩散,然后再放37℃温箱中培养,可以推迟细菌的生长,而得到较大的抑菌圈。

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h后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