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摇滚乐的差异来看跨文化沟通 (自动保存的)

合集下载

论中西摇滚音乐的特点和差异

论中西摇滚音乐的特点和差异

[标签:标题]篇一:中西摇滚乐的差异浅析中西摇滚乐的差异【摘要】本文阐述了摇滚乐的起源,分析了中国摇滚乐与西方摇滚乐的差异。

指出在产生背景上,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音乐流派上,西方摇滚乐相比中国摇滚乐呈现出更为千姿百态的局面;在音乐内容上,中西方摇滚乐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实际上摇滚乐在中国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地位,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不可或缺且独具特色的力量。

【关键词】中西方音乐;摇滚乐;起源;音乐差异一、摇滚乐的起源摇滚乐最初源于西方,它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

萧条后的繁荣并没有让新一代的美国青少年倍感珍惜,他们没有经过上一代人惨痛的经历,优越的生活条件反而培养了他们无拘无束的个性,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厌烦这种安居乐业、索然无味的生活,叛逆的性格与日俱增。

而摇滚乐激烈、强硬的态度恰好迎合了这种口味。

艾尔维斯·普莱斯利(猫王)的出现则将这种契合演变成了一种风潮,并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音乐史上崭新而绚丽的一幕。

摇滚乐最初以布鲁斯乐为基础,并融合了乡村音乐及其他音乐形式,形成了之后摇滚乐的一个大的根基:节奏布鲁斯。

最纯粹的摇滚乐形式有三个和弦层次,一段有力而连贯的背景节奏及吸引人的旋律。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摇滚乐不断吸收借鉴爵士乐、传统流行乐等音乐形式,延伸出众多分支,如民谣摇滚、重金属、朋克摇滚、前卫摇滚篇二:论中西音乐文化差异试论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摘要:音乐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所在,所以从音乐这个角度可以窥见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

音乐,从广义上来说,我觉得应该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本文论述音乐与文化的联系,中西音乐文化的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更对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和相同之处进行详细论述,同时联系相关文化背景,从而对中西音乐文化更加深层次的了解与学习。

关键词:中西文化特点;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中西音乐文化的相同之处一、中西音乐文化特点(一)中国的音乐文化特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音乐源远流长。

文化交流:中西方音乐的异同和融合

文化交流:中西方音乐的异同和融合

文化交流:中西方音乐的异同和融合引言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通过音符的组合和旋律的律动,它能够打动人们的心灵,跨越文化的界限。

中西方音乐作为两大文化体系中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音乐的异同之处,并讨论在文化交流中它们是如何互相融合的。

中西方音乐的异同1. 背景和历史中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中国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中庸和谐的美学观念;而西方音乐则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后来发展出了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等多种流派。

2. 音乐理论和体系中西方音乐的音乐理论和体系也存在差异。

中国音乐注重五音十二律的体系,强调以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五声音阶。

而西方音乐则采用平均律的体系,主要以半音音阶为基础。

3. 旋律和节奏中西方音乐在旋律和节奏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音乐注重旋律的曲调和音色的表现力,如京剧和古筝等传统乐器的演奏。

而西方音乐则注重和声和多声部的组合,如交响乐和合唱等形式。

4. 音乐风格和曲种中西方音乐的风格和曲种也各具特色。

中国音乐以其丰富多样的曲种而闻名,如古琴曲、京剧、民族乐器演奏等。

而西方音乐则以古典音乐、摇滚乐、流行乐等为主要风格。

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中西方音乐作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的融合不仅有助于音乐的创新,也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以下是一些中西方音乐融合的例子:1. 交响民乐交响民乐是中西方音乐融合的一种形式。

它结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曲调和西方交响乐的编曲方式,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中国作曲家谭盾的《秦川雄鹰》和《滇池春色》等作品就是典型的交响民乐的代表。

2. 流行音乐的融合在流行音乐领域,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也十分常见。

例如,中国流行歌手通过在歌曲中加入西方乐器的演奏和编曲,与西方音乐家合作,创造出了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流行音乐作品。

3. 国际音乐节和比赛国际音乐节和比赛也是中西方音乐融合的重要平台。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音乐形式、音乐观念、音乐风格等方面。

首先,在音乐形式上,中西方音乐存在明显差异。

在西方音乐中,乐曲的形式通常以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等较为规范的形式为主,乐曲结构较为严谨,音乐内容以和声为基础,追求对称、完美的结构。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较为注重的是以曲调为中心的民族音乐形式,而非对称结构,赋予了乐曲自由流动、富有变化的特点。

其次,在音乐观念上,中西方音乐文化也有差异。

西方音乐注重的是音乐作品本身的表现力和结构性,追求音乐的艺术小说性。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强调音乐与诗词、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艺术演出。

此外,在音乐风格上,中西方音乐文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音乐的风格多元化,有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多种不同风格,每种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而中国传统音乐则主要分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等不同类型,各种音乐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最后,中西方音乐文化在演奏技巧和乐器选择上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音乐中,乐器的种类较为丰富,涵盖了弦乐器、管乐器、键盘乐器等多种类型,演奏技巧相对较为复杂。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笛子、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的使用较为广泛,演奏技巧注重于演奏者的技法和情感的表达。

总之,中西方音乐文化在形式、观念、风格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音乐强调结构、个体表达,追求技巧和音乐的创造性;而中国传统音乐则注重整体性、集体表达,强调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追求音乐的自然流露和情感表达。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使得两种音乐形式在风格、创作手法和表现方式上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丰富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

透过中英歌曲同曲异词现象看中西文化差异

透过中英歌曲同曲异词现象看中西文化差异

透过中英歌曲同曲异词现象看中西文化差异组长:朱洛怡组员:刘金博李永杰袁文辉谢雅洁李春萌袁帅王伟龙李文龙朱星星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跨文化交际愈加频繁也愈加重要。

跨文化交际既涉及文化,又涉及交际。

只有了解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因素的差异,并且具有成功地与其他文化成员交际的真诚“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不同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障碍。

而中西文化的差异却又是表现在方方面面的,例如:宗教,家庭观,世界观,审美观,艺术等,但归根结底中西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差异,可以说是这种思维的差异在中英文歌曲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尤其是同曲异词的现象,就更是一个可以透此看中西文化差异的很好研究对象。

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更深入了解西方的思维方式,学会更好的交流,克服文化差异,同时有助与民族的融合。

二.研究的目的我们研究的课题是“透中英歌曲同曲异词现象看中西文化差异”,主要是针对中英歌曲同曲异词现象来进行课题研究,并以此来初步透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客观看待,。

我们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目的就在于:清醒地认识自我,恰当地了解别人,以使我们真正做到兴利除弊,扬长避短。

三.研究的方法(一)案例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搜集了一些中英同曲异词的歌曲,对在相同旋律下衍生出来的不同歌词的不同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其中有中文的《吻别》与英文的《Take me to your heart》、中文的《恋爱百分百》和英文的《stop!stop!stop!》等等,从中我们发现了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本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二)成果分析法考虑到研究中所得资料以及数据的地域局限性,我们搜集整理了现有的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文件以及前人的研究结果,并且对国外学者的成果加以重点深入研究,加强了融合,提升了研究的全面性,确保研究方向的正确。

论中西方音乐文化异同

论中西方音乐文化异同

论中西方音乐文化异同中西方音乐文化都是由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影响而形成的。

在古代,中西方音乐都是与宗教和仪式有关的,而现代音乐则在各自的文化环境中发展。

首先,中西方音乐的基本元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音乐中,旋律和和声是两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旋律主要由基本的音高和节奏组成,而和声则是由不同音高的音符组成的和弦。

而中国音乐更加注重的是旋律的变化和演唱技巧。

另外,中西方音乐在节奏上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音乐中,节奏比较明显且规律,而在中国音乐中则更为灵活,致力于表现情感和气氛。

其次,中西方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方式也存在差异。

西方音乐以乐谱为主要表示方式,指挥常常作为音乐表演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在中国音乐中,演奏者往往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对曲子进行即兴演奏和演唱改动。

此外,中西方音乐的乐器也有不同。

西方音乐使用的乐器主要包括钢琴、小提琴、吉他等,这些乐器有很高的音质和表现力。

而中国音乐使用的乐器包括琵琶、二胡、古琴等,这些乐器注重的是乐器本身的性格和文化内涵。

最后,中西方音乐在文化内涵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西方音乐注重的是个体表达和独立性,强调个人独立性和创造力。

而中国音乐注重的则是团体性和社会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和谐。

此外,中西方音乐的主题和情感也不同。

西方音乐较为直接地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而中国音乐通常表达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状态。

综上所述,中西方音乐的文化内涵、演奏方式、乐器、及基本元素都有很大的不同。

中西方音乐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全面地发掘这些优点,相互交流、融合,可为跨文化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对比与交流研究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对比与交流研究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对比与交流研究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一文化在不同地域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中西方音乐文化就是其中两种较为典型的表现形式,它们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审美观念、技巧方法和表现形式。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对比与交流早已成为了历史上的重要课题,这篇文章就从历史、审美、技术和表现等方面来分析这两种文化的异同点。

历史背景中西方的音乐文化起源和发展历史不尽相同。

西方音乐受到古希腊及罗马文化的影响,在中世纪发展出了教会音乐,因而强调声部的独立性和和声的技巧。

而中国音乐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因此在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音乐和戏剧演唱等多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音乐文化形态。

审美观念在审美观念上,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异同点也相当明显。

西方音乐注重和声,即多个音符同时发出,逐渐建立起一种声学和悦的效果,同时讲究旋律、节奏和动感。

而中国音乐则更注重情感表达,以笛、琴、鼓、瑟等器乐为主,秉承大气、舒缓、古朴的风格,强调音符与时间的自然流动关系,讲究情感上的体现。

技术手段在表现方法上,中西方音乐的技术手段也有着不同。

西方音乐技术成熟、规范化,会用器乐或者合唱来达到大型的音乐效果,而中国音乐技术会用独奏为主,表现个人的情感。

同时,中国音乐注重人声自然,强调技巧的透明度和曲艺韵味,将声音表现得非常丰富、自然。

表现形式中西方音乐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区别。

西方音乐善于将复杂的情感和现象通过曲子呈现出来,强调其较为情节化的叙事风格。

而中国音乐在表现形式上则将音乐视为一种情感体验,既重视情感,又注重艺术表现。

中国音乐表现出来的文化含义同时也较为深远,引领听众进入了一个新的视角。

结语综上所述,中西方音乐文化在历史背景、审美观念、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同时也都发展出了各自独有的音乐文化魅力。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进的文化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寻求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共性和互补性,使中西方两大文化能够通过音乐融会贯通,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得以发扬光大。

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看中西方音乐的不同

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看中西方音乐的不同

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看中西方音乐的不同摘要:音乐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深受其文化的影响。

从广义上来说,音乐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从这种意义说,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滋生土壤的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音乐。

这种不同表现在乐器,音乐形式,音乐家,欣赏角度,音乐理念等方面的不同。

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

所谓五声调式,是指宫、商、角、徽、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

而且,中国的音乐一般都是和词在一起的,有的好一点的曲子甚至有多人为其写词,西方音乐只是单纯的音乐,很少会有人为其填词。

有人分析过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伟大的音乐家,他把主要原因归结于大众对词的重视程度高于乐曲,虽然这种提法有失偏驳,但是也从侧面看出中西方对音乐欣赏的角度的不同。

从乐器来看,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

如笛,二胡等,但是简单的乐器却能表现悠远的意境,这与另一种文化的表达形式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国的水墨也简单得只有墨的黑色,却能幻化出形态万千。

这些本来是因为缺少新的更富表现力的乐器而对已有的乐器的应用达到极致,这种例子在中国并不少见,比如水墨画正是在颜料应用前人们试图使用墨来尽可能再现物体的原貌,而这种无奈却造就了另一种美。

中国民族乐器比如说琵琶、扬琴、箫、笙,以“木”“竹”等取自自然的材料制成,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自然的钟爱以及其物尽其用的智慧。

西方乐器比方说圆号,小号,萨克斯等多以金属为材。

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的,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复,多能演奏和声,如钢琴,吉他等。

西方的乐器使用的不仅有来自自然的木,还有非自然的金属,由此可见西方人对更好乐器的追求要强于中国人。

从音乐理念来看,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通常是音乐家本人为了自娱自乐而创造,所以不会有太多人接触到音乐家本人创作的音乐,所以较易失传。

中西方音乐差异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music and western music

中西方音乐差异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music and western music

键盘乐器
钢琴(Piano)、管风琴( Organ)、手风琴(Piano Accordion)、电子琴( Electronic Keyboard)、电钢琴 。
打击乐器 1)有调打击乐器:定音鼓( Timpani)、木琴(Xylophone); 2) 无调打击乐器:小鼓(Snare Drum)、大鼓(Bass Drum)、三 角铁(Triangle)、铃鼓( Tambourine)、响板(Castanets )、砂槌(Maracas)、钹( Cymbals)、锣(Gong)。
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westernmusic英翻一班中西方乐器chinanationalmusicalinstruments吹管乐器windinstruments弹拨乐器pluckedinstrument拉弦乐器bowedinstrument打击乐器percussioninstrumentswindinstrumentsbowedinstrument二胡erhu高胡gaohu板胡banhujinghu京胡pluckedinstrumentpercussioninstrumentswesternmusicalinstruments管乐器windinstruments弦乐器stringedinstruments键盘乐器keyboardinstruments打击乐器percussioninstruments1唇鸣类
Baroque Period The Baroque Era was a type of music genre from 1600 to 1750 based on European classical music. During this period, musicians and artists used more musical ornamentation, developed new instrumental playing techniques and made changes to musical not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西方摇滚乐的差异来看跨文化沟通
摘要:在现代社会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下,有一种叫摇滚的音乐逐渐被更多的东方人所熟识。

摇滚也在华夏这片土壤中不温不火地生长了20多年。

由于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社会人文环境等等层面的差别,源于美国的摇滚乐在中国有着不一样的面貌。

探讨中西方摇滚的区别和分析它们的特点也逐渐成为了一个中国摇滚热爱者们学习摇滚的必修课题。

关键词:中西方、摇滚乐、差异、摇滚精神、沟通
一、摇滚乐的起源与发展
(一)西方摇滚乐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摇滚乐起源于1940年代末期的美国,195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迅速风靡全球。

最初的摇滚是黑人布鲁斯、福音音乐爵士乐与乡村乐的结合。

摇滚乐的元素可追溯到20年代的布鲁斯和30年代的乡村乐,然而其在50年代才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风格而广泛流行。

狭义的“rock and roll”指50年代早期的摇滚风格,可译作“早期摇滚音乐”。

而广义的“rock and roll”则被继续用来指代其后数十年间在早期摇滚乐的影响下产生的众多不同的流派风格,实际上成了一种泛称。

摇滚乐以其灵活大胆的表现形式和富有激情的音乐节奏表达情感,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人的喜爱,并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形成一股热潮。

(二) 中国摇滚乐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摇滚(Chinese Rock)被描述为一种反传统的工具、反抗主流意识形态、商业建制以及文化霸权的音乐。

喜欢摇滚的人也多半不是一般的追星族,而是用歌声倾诉一种生活和思想。

中国摇滚开始于1986年“西北风”开始进入刚刚萌芽的青年文化,中国最早的摇滚歌曲大概是现在大家所推崇的“中国摇滚之父”崔健的《一无所有》。

90年代是盛行期,唐朝乐队、魔岩三杰(窦唯、张楚、何勇)、许巍、零点、超载乐队等20余支乐队。

摇滚在华夏大地上的“反文化”中生根发芽。

在那个年代成为大众文化后导致了1990年“现代摇滚”的酝酿。

从此,中国摇滚开始进入主流市场,但好景不长却又被认为在形式和音质上与粤语流行歌曲近乎相似。

虽然后来又有另类摇滚的出现。

但中国摇滚大势已去。

二、中西方摇滚乐的差异
(一)产生背景
西方: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从二战中获取的客观利益大大刺激了国内的生产,为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随之而来的则是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

新生
代的青少年对眼前安逸乏味的生活不可避免的呈现出叛逆的态度,他们渴
望个性的解放。

中国:中国与摇滚乐的牵手要比西方晚三十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场改革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西方、日本的经济文化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这当
然也包括了国内的音乐文化。

(二)音乐流派
西方:摇滚乐是世界上拥有最多流派的音乐,是乡村音乐、布鲁斯和民歌的合体。

所以在面对任何一个其他的音乐结构,他都是开放的。

因为这种开放和兼
容性,摇滚乐在西方这短短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又孕育出无数流派。

其中
比较大的流派有朋克、蓝调、英伦摇滚、电子、重金属、工业金属、死亡
金属、华丽摇滚、后车库、情绪硬核等等
中国:中国摇滚乐由于起步晚,且发展曲折。

能够发展壮大的流派并不多。

主要有民谣,重金属,朋克,秦腔等
(三)普及程度
西方:西方摇滚乐的普及度毋庸置疑是很广的。

首先是借助了英语文化的力量,传唱到了全世界。

其次,尤其是在美国,摇滚乐不断吸收各种音乐元素,
不断创新出各种形式。

多年以来,他们造就培养出了成熟的观众,并且每
一个流派,不管是小众的还是流行的,都有了固定的粉丝群体
中国:中国摇滚乐是八十年代才进入萌芽时期的青年文化,特别是经过短暂辉煌后,逐渐走向低谷。

普及程度相对于西方自然较低。

三、摇滚乐中的跨文化沟通
1. 精神与内涵
说到听摇滚,人们立即就想到会场上疯狂的听众与同样疯狂的乐手。

诚然,优秀的表现力与表演性让摇滚更具非凡的感染力。

但是,人们越来越注重那会场的氛围,疯狂加花的架子鼓与超强震撼的吉他solo,反而忽略了摇滚本身的涵义。

你也可以拿摇滚当流行音乐来欣赏,但是摇滚有着更实质的内在等着你去发现并且爱上他。

这就是摇滚本身想要表达的意思,正如本词条初所说:“摇滚不仅是一种音乐形态,实际上它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哲学’”。

摇滚是有内涵的,至少绝大多数都有而且可以被人所理解,而摇滚本身的表现力又可以让摇滚更容易被理解,这就是所谓的摇滚的真实的表达性,也是不同于已完全商业产量化的流行乐之处。

“合格”的“摇滚”歌手都把自己的灵魂与作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以,世界上能有如此大量而类型丰富的优秀的摇滚作品!想要真正的理解并喜爱它,了解摇滚要表达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别,就算不对所有的摇滚作品,仅仅对自己非常喜爱的数个作品能够了解也是很好的。

2. 具体化的摇滚精神
1) 青年自主意识(包括对社会的反思或者反叛,基于其激烈程度不同,但反叛更为突出)
2) 一种向往自由和表达自己思维空间的欲望
3) 爱与和平(无政府主义通常也与之联系在一起)
4) 反宗教(在欧美等有宗教背景的国家)
5) 享乐主义或者纵欲主义(以80年代的硬摇滚--流行金属--AOR时期为代表)
6) 悲观主义与虚无主义(以黑金属和厄运金属为代表)
音乐无国界。

中西方摇滚乐纵使有千万差异,爱音乐的人们总是能够在音乐中找到共鸣,实现沟通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