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注 。 本 文在 阐述 图 式 理 论 的 产 生 及 内 涵 的 基 础 上 , 就 它在 英 语 阅 读 理 解 的 作 用 进 行 分 析 , 指 出 了 它 对 英 语 阅读 教 学 的 重 要 意 义 ,并 提 出 了运 用 图式 理 论 提 高 中职 生 英语 阅读 能 力 的 方 法 。
教学 实践 ,探讨 了它在 英语 阅读 教学中的应用 。

1 引作用 。图式是语义 记忆 中事件 的结构 ,为读者 . 指 提供 了积极 的阅读状 态 ,能够对所要 阅读 的材料进 行合理 的猜测 。巴特莱特认 为 ,激活 的图式 可以作为提取 计划 。 在 阅读 时 ,很容易受 到题 目的影 响。因为看到题 目时 ,读
【 关键词】 图式理论 英语教 学 应 用
英 语 阅读 作 为英 语 学 习 中最 重 要 的 基本 技 能 之 一 ,是 获 取 语 言 知 识 最 直 接 和 有 效 的 方 法 ,也 是 英 语 教 学 中的 重
字 信 息 , 然 后 读 者 与 大 脑 中 原 有 的 认 知 结 构 即 图 式 相 互 用 ,进 行 解 码 ,形 成 语 义 表 征 ,进 而 理 解 其 意 思 。 在 大 脑 中 寻 找 到 与 输 入 信 息 相 关 的 图式 ,读 者 就 产 生 了 理 解 ,否
者 的大 脑 中 就 会 找 到 相 应 的 图示 并 指 引 自 己按 照 图式 结 构 进 行 阅读 。

图 式 理 论 的 产 生 及 内 涵
图式 ( c e )一词源 自古 希腊文 ,最早 出现于德 国 shma 哲学 家康 德著作中。1 3 年 ,英 国心理 学家巴特莱特在其 92
很容易被代替 。
是信 息技 术 、计算机技术 的应用及心理 学的发展 ,使 人们

浅谈图式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浅谈图式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 (ce a 最 早 由 心 理 学 家 康 德 ( at Shm ) K n,
18 ) 7 1 提出。后来 英国心理 学家 巴特 利特 ( .B r F a— t l t于 13 e ) 9 2将 图式概念应用于心理学研究。概括地 t 说, 图式 是过去经验 的反映 , 是一种积极 的发展模式 (lat edvlp gp ̄ m) 是一个 人不 断积 累起 a cv ee i ae , l i on 来 的知识和经验结构。人人都在 自觉 或不 自觉地利 用“ 图式 ” 认识 客观世界 、 解释客观世界 。

定的 自学能力 , 为继续学 习和 运用英 语切 实 打好
基础 ……” 因此 , 巩固 、 “ 扩大学生 的基础 知识 ” “ 、 侧 重培养 阅读能力” 就成了英语课堂教 学的主要任务 。
同时, 阅读是从 书面语 言中获取 信息 的一 种复 杂的 智 力活 动 , 是从 书面语 言 中获 得意 义 的心理 过 程。 据统计 , 我们 所得 到的知 识有 5 %来 自阅读 。( 0 程
u) p 的被 动解码方式进行阅读 , 即读者只需逐字 逐句
读懂文字 , 全文的 意思便垂 手可得 。随着应 用语 言 学和心理语言学 的发展 , 人们 发现 阅读并 不是 动
收 稿 日期 : 0 9 0 — 0 20— 3 9
作 者 简 介 : 德 彬 (9 6 o 一 王 17 . 3

) 男
江 苏 省 扬州 市 甘 泉 中学
一 级 教 师
1 ・ 4
7、 8
景知识 , 对文章进行推测和假设 , 进而不断证 实和修 正先前的猜想 , 最后达 到理解 文章 的 目的。根 据 图
U i1 n )的文章时 , t 教师可 以要求学 生根据文章的题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匪
图 式 理 论 在 大 学 英 语 阅 读 教 学 中 的应 用 与 研 究
刘 蓓
( 国人 民解 放 军 工 程 兵指 挥 学 院 , 苏 徐 州 2 10 ) 中 江 2 0 0 摘 要 :图式 是 大脑 为 了便 于信 息 存 储 和 处理 而将 新 事 物 同 已有 知 识 相 关 联 而 构 成 的 完 整 的 信 息 系统 。 图式 理 论 认 为 阅读 实质 上是 读 者 利 用 图 式 对 阅 读 材料 进行 的 一 种 积 极 的 思 维 过 程 。图 式分 为语 言 图式 、 内容 图式 和 形 式 图 式 。将 图式 理 论 应 用 于 大 学 英 语 阅读 教 学 , 助 于激 发 并 拓 展 学 生 的 图 有 式 结 构 , 而提 高 学生 的 英语 阅读 水平 . 从 . 关键词 : 图式 理 论 大 学英 语 阅 读教 学 研 究与 应 用 培 养 大 学 生 的 英 语 阅 读 能力 是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中的 一 项 重 要 的 任 务 。很 多英 语 教 师 在 进 行 阅 读 教 学 时 采 取 的 是 传 统 的 英语教学模式 , 即从 最 小 的单 词 短 语 讲 起 , 后 按 语 法 规 则 理 然 解 句 子 , 后 把 句 子 意 思 联 系 起 来 , 成 语 篇 层 次 的 理 解 。 这 最 构 种 传 统 的 模 式 对 英 语 阅 读 教 学 产 生 了 很 深 的 影 响 ,很 多 人 认 为 只要 学 生 的 词 汇 量 扩 大 了 , 法 规 则 记 住 了 , 阅 读 能 力 就 语 其 会 相 应 地 提 高 。 是 这 种 模 式 忽视 了对 文 章 整 体 的把 握 , 没 但 也 有 达 到 培 养 学 生分 析 问 题 、 决 问题 能 力 的 目标 , 而 没 有 达 解 从 到 真 正 的 英 语 阅 读 教学 的 目的 。 英 语 教 学 过 程 中 , 们 发 现 在 我 很多学 生由于无法准确地 把握文化背 景而导致理解 的偏差 . 或 者 在 没 有 生 词 的 情 况 下 也 很 难 理 解 长 句 的 意 思 .这 些 都 是 学 生 头 脑 中 的 图 式 在起 作 用 。 心理 学 家 指 出 . 阅读 是 读 者 的 语 言 和 背 景 知 识 相 互 作 用 的 一 个 复 杂 的 心 理 语 言 过 程 ,读 者 头 脑 中 固有 的 图 式 对 文 章 的 理 解 会 产 生 影 响 .而 图 式 理 论 为 解 决 这 一 问题 提 供 了 理 论 依 据 ,帮 助 学 生 构 建 并 拓 展 自 己 的 图 式 , 达 到 准确 理 解 文 章 的 目的 。 以 图 式 理 论 的概 念 及 其 特 征 图式 理 论 由德 国 的心 理 学 家 哲 学 家 康 德 ( a t在 1 8 年 K n) 7 1 从 哲 学 的角 度 提 出的 。康 德 认 为 人 的大 脑 中存 在 着 纯 概 念 的 东 西 , 念本 身 没有 意义 . 有 把 它 们 同大 脑 中 固有 的 知 识 联 概 只 系 起 来 才 能 产 生 意 义 ,而 图式 就 是 连 接 两 者 之 间 的纽 带 。 随 后 . 式 理 论 在 心 理 学 领 域 得 到发 展 . 代 图 式 理 论 是 由德 国 图 现 心 理 学 家 巴 特 利 特 ( . . at t,9 2 根 据 格 式 塔 心 理 学 FC B re 13 ) lt ( et t scooy 提 出 。 巴 特利 特认 为 , 示 是 对 过 去 已有 G s yhl )  ̄P g 图 经 验 的 反 映 . 一 种 积 极 的 发 展 模 式 ( n c v e e pn a 是 a t ed v l ig t a i o p — tn, e ) 图式 是 以等 级 形 式 储 存 于 长 期 记 忆 里 的 一 组 “ 互 作 用 r 相 的 知识 结 构 ” 或 “ 成 认 知 能 力 的 建 筑 砌块 ” 总 的来 说 , . 构 。 图式 是 大脑 为 了便 于 信 息 存 储 和处 理 而 将 新 事 物 同 已有 知 识 相 关 联 而 构 成 的完 整 的信 息 系 统 。 H w r(9 7 指 出 , 式 不 仅 有 助 于 人 们 感 知 世 界 , 且 o ad 18 ) 图 而 有 助 于 人们 对语 言 的 理 解 。C m l 图 式分 为 三 种 : 言 图式 a e把 语 ( n us csh m t) 内容 图式 (o tn sh m t ) 形 式 图 式 1 g ii c e a 、 i t a c ne t c e aa 和 ( r a sh m t) f m lc e aa 。语 言 图 式 是 理 解 文 章 的 基 础 , 读 者 在 语 o 是 音 、 法 、 汇 等 方 面 的积 累 , 者 通 过 对 这 些 书 面 文 字 的感 语 词 读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作者:孙莉莉孙罗金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11年第01期阅读历来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高考的重点考查对象。

我认为,运用图式理论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图式理论概述图式的概念最早由哲学家康德提出,原意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他认为一个人在接受信息、新概念和新思想时,只有把它们同他脑海里固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意义。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图式可以说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后来美国人工智能学家鲁梅哈特发展完善了图式理论,他认为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被整合为不同的单元,这些单元就是图式,所以在鲁梅哈特看来,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其本身都没有意义,只有跟听者或读者根据自己的原有知识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二、图式的分类及相互关系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是指读者所拥有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结构等知识,是对语言本身熟悉或掌握的程度,也是对文字的解码能力,如果“没有相应的语言形式,就不能识别文章的字、词、句,也无法利用文章提供的信息和线索去调用大脑中的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也就谈不上对文章的理解”;内容图式也称主体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熟悉程度,也可以理解为对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和包括读者自身的社会经验知识;而形式图式也叫修辞图式,是指不同类型语篇的体裁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语言图式是理解文章文字的基础;内容图式则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依据,而形式图式则是调用内容图式的能力,三者有联系,是相互统一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图式理论给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带来的启示根据图式理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种途径来改进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1.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语言知识,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从传统的阅读教学观点来看,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解码过程,破解文字符号是外语学习的必由之路,语言知识的不足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技能的发挥。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图式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习得理论,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会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匹配和关联。

在语言习得中,图式理论强调听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是基于已有的知识结构,即图式。

当听者听到一段语言时,他们会根据已有的图式对语言进行解析、理解和预测。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图式,即教授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语法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中的语言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内容图式,即拓展学生对听力材料主题和内容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将听力材料与自己的背景知识起来,提高理解准确性。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策略图式,即教授学生听力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如预测、推断、总结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

通过以上应用,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当学生具备了丰富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策略图式时,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从而提高听力得分。

图式理论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主动构建图式,形成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进而能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

图式理论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方法。

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进一步优化图式理论的实践应用,提升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效果,仍需广大教师和研究者深入探讨。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图式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自适应学习建议。

另外,未来的研究也可以如何将图式理论与其他先进的教学理论相结合,以产生更大的教学效益。

例如,可以将图式理论同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听力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采用传统方法组织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已经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初中英语教学必须改革。

图式理论这样的新型教育理念提出为教师提供了改革的机遇,我们必须将这样的新鲜元素融入课堂中。

本文将对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具体介绍。

标签:图式理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运用引言:图示理论下,将阅读活动分为三种图示:语言图示、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通过激活图示来学习能够达到高效率记忆的目的,从而帮助阅读学习效益提升。

借助这一理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也有望达到新的目标。

但对于还不熟悉图示理论的教师来说,还需充分学习和实践。

1.课前填充图式相信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前,教师都会按照惯例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但是学生所谓的预习就是浏览一遍课文,查阅部分生词便匆匆结束,完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

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图示理论进行深层次预习,完成部分探究任务,掌握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对他们而言大有用处。

学生如果能够对文本材料涉及的相关话题进行自主探究,并与同学合作查阅相关的知识背景,交流互享成果,成就感得到满足,主动性得到发挥,理解阅读材料的难度就会降低。

总之,对于初中生来说,头脑中是否存在与文本材料相契合的图式知识,或者这些图式知识能否被激活,对于学生高效理解文章至关重要。

2.发挥图式的预测和推理功能读前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激活学生与文本话题相关的内容图式,在学生原有知识和文本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之间搭建一架桥梁,促使学生能够对文本材料做出预测和推理。

教师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准备与文本材料相关的视频,图片或歌曲,介绍文化背景,进行话题导入,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话题联系的背景知识,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副标题以及对课文中图片展开观察,对文章进行预测并推理文章的整个发展脉络[1]。

3.利用图式高效学习英语阅读教学的难度之一就在于文章中的知识量较多,学生既需要理解全文的意思,还需要分析语句,掌握语法、词汇,学习负担很重。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英语阅读教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最受欢迎的理论之一是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一种和英语阅读技能及其形成有关的理论,它将阅读过程分解为一种称为“图式模式”的过程。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图式理论分析,研究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读者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的行为。

例如,图式理论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的挑战,并根据不同读者的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此外,图式理论还可以帮助教师弄清楚不同文本中隐藏的结构,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英语阅读课程首先应该教授对话,然后教授阐述性文章,最后是抽象性文章(即非故事性文章)。

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理解不同文本中隐藏的结构,并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比如,教师在教授对话时,可以根据图式理论确定不同句子的结构,这极大地帮助学生对对话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教授阐述性文章时,可以通过图式理论分解文章结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在教授抽象性文本时,可以根据图式理论的分析确定不同的篇章结构,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图式理论还可以应用于课外阅读教学。

例如,通过对读者的行为的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图式理论指导学生运用足够的阅读技巧以更有效地理解文章内容以及发掘文章中隐藏的主题概念。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分析图式理论,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资源来提高他们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图式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教师弄清楚不同阅读文本的结构,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此外,图式理论也可以应用于课外阅读,帮助教师提供适当的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英语阅读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

目前,图式理论是英语阅读教学中最受欢迎的理论之一,它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弄清楚不同文本的结构,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英语组)一、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理解图式(Schema)的提法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Kant , 1718)的著作。

现代心理学研究中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Burtlett , 1932)最早应用图式的概念。

经过实验,他认为图式是对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也就是说图式是由过去的经验组成的。

七十年代后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Rumelhart)等作了大量研究,把图式的概念发展成一种完美的理论。

图式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无意义,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思。

图式是人头脑中存在的知识的单位。

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以后,就可以说产生了理解。

可见,读者理解一篇语言材料的过程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当读者把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时,就能获得作者所要传递的意义,达到读者与作者互相交流的目的。

否则,阅读理解就失败。

比如,我们提到“上山下乡”,三十五岁以上的人都明白,而二十岁以下的青少年不明白。

因为前者有这方面的图式,后者则无。

再如一篇描写人们搓麻将的文章,没有搓麻将图式的外国人读起来就会如坠五里云雾,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二、学生不能理解阅读材料的原因鲁梅哈特曾经指出,一个读者不能正确理解一篇文章的原因可能有三种情况:(1)读者没有具备与文章相适应的图式,在这种情况下就根本不理解文章的内容。

(2)读者虽然具有与文章有关的图式,但文章的作者提供的线索不足以使读者的图式活动起来。

(3)读者自以为读懂了文章,能够对文章作始终如一的解释。

但这种解释并非作者的表达意图,这就是说读者误解了作者的意思。

(D.E.Rumelhart , 1980)鲁梅哈特的这一归纳是对母语阅读而言,对英语作为外语阅读来说,读不懂还有另一个原因,即作者虽然提供了足够的理解线索,读者也具备有关的图式,但读者没有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作者所提供的线索没有起作用,不能使读者的有关图式活动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回顾阅读教学理论的发展,揭示了阅读的重要理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式。

并将其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建构图式,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益。

关键词:阅读理论;图式;英语阅读
阅读是学习者接触外语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对外语学习者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据统计,我们所得到的知识有50%来自阅读。

一、阅读理解理论的发展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受生成语法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人们普遍不重视阅读教学到了60年代,由于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阅读被看成是被动、精确、“自下而上”的过程。

读者通过逐词逐句的解码就町获取意义,因为意义附身于文。

Caroll(1964)对当时的阅读过程作过这样的描述:“阅读沿着‘视觉刺激→口头重新编码→作出字义反应’这一单向流程进行。

”在这一阅读模式中,读者只对语言形式作出反应,忽视上下文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低估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能动作用,显然,用这种阅读理论指导教学,不利于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高。

Goodman(1967)提出了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

他认为,阅读过程就是一个预测,选择,检验,证实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有效的阅读并不信赖于对所有语言成份的精确辨认,而在于能否用输入信息中尽可能少的线索作出准确判断。

二、图式理论和阅读理解的相互模式
图式(schemata)本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最早由immannel Kant(1781)提出。

他认为概念只有和个人的已知信息相联系才具有意义。

sir Frederic Bartlett 认为,图式是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遇到新事物时,只有把这些新事物和已有的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

因此图式又被称为认知框架。

所谓图式理论就是运用这一认知心理学理论,分析这一认知框架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基于这样一个原则: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在读者的脑海里,取决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大脑中图式知识的启动。

图式理论指出,人们在阅读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替使用以下两种阅读过程:自上而下过程(Top-downProcessing)和自下而上过程(Bottom-up processing)。

研究发现,在阅读过程中,两种策略常常交替使用。

下面简要介绍这两个过程:
(一)自上而下过程
此阅读过程是一种(作者与读者)“相互交流的过程”,是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及他们的语言知识和图式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张维友,1995)。

属于由读者自己推动的过程,用读者的经验和期望对印刷语言文字做出反应,并达到理解的阅读过程。

这种理解是基于读者所拥有的知识与语言文字之间所产生的联系或结合之上的。

初学阶段的阅读训练特点:不强调阅读速度,而强调对阅读材料准确的理解,以及对文章的内容的详细了解。

在此阶段,重点一般放在词汇、语法和理解上面。

初学阅读者在学习并掌握一些词汇的同时,积累一定的背景知识,逐步具备一些
阅读能力。

而随后,初学阅读者面临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二)自下而上过程
自下而上过程过程是指阅读过程中的理解主要是对精确的语言文字及其连续性进行处理而产生的。

该过程不涉及读者的个人经验,并不产生影响阅读过程中的预见和期望。

在读者阅读文章的标题之后,即进行从文章(每页)的最后一行向上阅读。

这种阅读方式被认为是进行快速阅读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可以将阅读理解建立在两个基本点上:1.阅读内容的题目。

阅读者通过对标题的分析理解,建立一个先入为主的Schema,通过标题分析确定阅读内容范围,并且试图在阅读过程中将阅读的内容与其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对阅读内容的简要了解。

2.阅读材料中的某些词汇。

阅读者会不自觉地将某些词汇与阅读材料的标题分析所确定的范围内容联系起来,通常读者还会有意识地在阅读过程中,去寻找并试图记住与标题所示内容有关的重点词句,也会得到对阅读内容的一般性理解。

在自下而上过程中,阅读者应着重通过阅读过程中对与标题所示内容有关的词、句的分析和理解,来确定阅读材料所讲的大致内容。

然后,回答阅读材料后面的一些问题。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选择进行训练的阅读材料难易程度要适当,尤其不能选择难度过大的材料。

另外,一定要掌握好开始进行BUP训练过程的时机:即始于初学者具有了能够自上而下阅读一般文章、故事,并且具有一定的词汇和背景知识之后。

图式理论认为,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运作在各层次同时发生。

输入信息作为实例证实图式结构中的相关概念或填补图式的空白,当输入资料提供的信息和读者的图式知识或根据图式知识所作的预测吻合时,自上而下的概念驱动可促进两者的同化;而当输入信息与预测不吻合时,自下而上的运作过程帮助读者对此作出敏锐的反应。

自上而下过程还有助于读者利用已知的概念,消除歧义,从输入信息中选择合理的解释。

图式理论还对图式知识的内容作了研究。

Carrell指出。

图式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引导理解文字内容的内容结构和引导理解文字中修辞组织的形式结构就图式理论在第二语言阅读中的作用所作的调查表明:启动(或提供)和读物相关的内容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读物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已读内容的回忆;形式结构对阅读理解也有很大贡献。

他断言,缺乏图式知识的启动是第二语言阅读者的主要阅读困难。

图式理论的研究促使专家们修正单纯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相互作用阅读模式由此产生。

相互作用阅读模式是近年来理论研究的主旋律,人们普遍认为,自上而下模式过分强调利用背景知识这一理解技巧,忽视了诸如快速辨认词汇,句子结构等低层次技能。

专家们指出:“熟练读者读得快,并不是因为他的猜测能力强。

而是因为他们能迅速自动地辨别大部分词汇。

”相互作用理论既重视运用图式知识进行预测、推断这些高层次阅读技巧,又强调低层次的迅速解码能力,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两种能力可以互为补充。

如果读者的底层次迅速解码能力欠缺,高层次的背景知识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反之,如果读者缺乏对阅读内容,背景知识的了解,就只能依赖对字面的解码来获取意义。

因此,在第二语言和外语阅读过程中,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文化知识及相关内容,将有助于阅读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