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绪论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中国建筑史课件
2 大木作
• 大木作:构件建筑中承重的构件 • 梁檩枋椽柱 • 斗拱昂翘升
中国建筑史课件
• 梁:沿进深方向在柱上架设的水平承重构件。宋代称“栿”。 明栿:显露的或在平棊(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栿。 草栿:隐藏在平棊以上的梁,表面不加工的,称为草栿。
• 檩: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架; • 枋:联系梁,联系柱头和柱脚的构件; • 椽:飞子,首尾钉在上下檩上 •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与寝。《礼记》
中国建筑史课件
• 规划或总体布局模式:
• 对称:对称轴具有统率全构图的重要作用,引入到人际关 系,礼纳入其中,建筑单体和群体布局,突出尊卑的差别 与和谐的秩序,中轴线上的主要构图因素,具有尊严的效 果。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古代世界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 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古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 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 斯兰建筑被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学的开创
中国建筑史课件
• 1929年,朱桂辛(启钤)曾任北洋政府内务部长创办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史的研究纳入轨道。成果: 二十余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罗哲文”等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哲理
成熟的建筑体系――成熟的哲学体系。 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建立在中国人的 哲学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之上。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一 建筑的礼制化 • 中国建筑以体现人间的传统秩序为最重,中国古
代建筑布局,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 构思。 • 男女之礼――宫殿“前朝后寝”住宅“前堂后室” • 上下之礼――《周礼》《礼记》《仪礼》对包括 建筑在内的等级形式,做了原则规定。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 绪论—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斗拱是中国木架构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
●斗拱:主要构件:栱、斗、昂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斗拱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斗拱:主要构件:栱、斗、昂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斗拱实例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斗拱实例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03单体建筑的构成:
●整治环境 ●心里补偿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06建筑类型
建筑类型是因其特定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建筑史先民们为谋求基本生存空间 而构筑的穴居和巢居。 10大建筑类型:
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 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性建筑;10、防御建筑;
中国建筑史(第七版) 第一讲
2023年8月
目录
为什么研究古代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是一种艺术系统, 许多建筑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 ◐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 ◐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 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目录
《中国建筑史》
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 绪论+9
第二篇 中国近代建筑(1840-1949年)
第三篇 中国现代建筑(1949年之后)
可读书籍
1、《梁思成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刘敦桢文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刘敦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科学出版社; 5、《中国建筑的类型与结构》刘致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三联出版社; 9、《中国古典园林》,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 10、《中国园林建筑构造设计》,田永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史0绪论

中国建筑史0绪论

间的名称:
尽间 梢间 次二间 次一间 明间 次一间 次二间 梢间 尽间
次间
明间
次间
三开间 五开间
九开间 七开间
尽间 梢间 次间 明间 次间 梢间 尽间
梢间 次间 明间 次间 梢间
3、面阔与进深
佛光寺 面阔7间 进深4间
太和殿
面阔11开 间
进深5开 间
(二)立面
立面三段式。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一段北 宋都料匠喻皓《木经》中的文字:“凡屋有三分: 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一)空间类型
1) 廊院式: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主 体殿堂
2)
2) 合院式:由若干栋单体建筑和墙、廊围合 而成
3)
二合院
4)
三合院
5)
四合院
1)廊院 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主体殿堂
单核
多核
2)合院 由若干栋单体建筑和墙、廊围合而成
二合院
三合院
四合院
1)对称式
2 组织方式
故宫
2)不对称式
4 屋顶等级(就正式建筑而言)
1. 重檐庑殿 2. 重檐歇山 3. 单檐庑殿 4. 单檐歇山 5. 卷棚歇山 6. 悬山 7. 卷棚悬山 8. 硬山 9. 卷棚硬山
5 屋顶组合
(四)木构架 1 木构架体系
1)抬梁式 (椽-檩-梁-柱,
室内空间大, 多用于宫殿、 庙宇)
(椽-檩-柱,穿。柱 头承檩。多用于民 居,但也可制造大 空间,如张飞庙
2 穿斗式
2)穿斗式(椽-檩-柱,穿。柱头承檩。多用于民 居,但也可制造大空间,如张飞庙)
四川民居构架
1.檩 2.挂 3.穿 4.挑 5.柱 6.地脚枋 7.连磉 8.楼欠 9.地欠 10.楼板 11.地板

《中国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国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国建筑史》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建筑的定义与功能1. 建筑的定义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空间和实体的组合,满足人类居住、工作、休闲、文化等多元化需求。

建筑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构成,它还承载着社会、历史、文化、技术等多重价值。

2. 建筑的功能(1)实用性:建筑最基本的功能是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满足人们的日常活动需求,如居住、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等。

(2)审美性:建筑通过其形式、色彩、材料、比例、尺度等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

(3)象征性:建筑常常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权力、财富、信仰、身份等,成为社会地位和文化认同的标志。

(4)技术性:建筑是技术进步的产物,它体现了人类对材料、结构、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5)环境适应性:建筑需要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1)建筑实体:包括古代宫殿、民居、寺庙、园林、城市、墓葬等各类建筑。

(2)建筑技术:如木构架、砖石结构、穹顶技术、装饰工艺等。

(3)建筑制度:包括建筑规范、城市规划、工程管理等。

(4)建筑文化:建筑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的关系。

(5)建筑人物: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师、工匠、理论家等。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系统搜集和分析古代文献、典籍、地方志、建筑专著等,提炼建筑历史信息。

(2)实地考察法:对现存建筑进行详细的现场记录、测量和分析,了解建筑的实际状况。

(3)比较研究法: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进行比较,探讨其风格演变和相互影响。

(4)类型学研究法:对建筑进行分类研究,总结各类建筑的共性和特性。

(5)考古发掘法:通过对建筑遗址的发掘,揭示建筑的历史层次和结构特点。

(6)建筑复原法: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成果,对已不存在的建筑进行科学复原。

三、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意义1. 文化传承:中国建筑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建筑史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建筑史绪论

建筑史绪论

绪论 中国古代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特征
二、木构架的特色
我过木架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变体和局部利用斜杆组成三 角形稳定 构架的做法。
穿斗式木构架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檀条方向,用斗枋把柱子串联 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这种木构架广泛运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
成熟的建筑体系——成熟的哲学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建立在中国人哲学观念、审美心理和风俗习惯之上。
一、建筑的礼制化 二、建筑中的阴阳五行 三、建筑的内向性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哲理
一、建筑的礼制化

中国建筑以体现人间的传统秩序为最重,中国古代建筑布局一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构思 上下之礼——《周礼》、《礼记》、《仪礼》对包括建筑形式以内的等级形式做了原则规定。 男女之礼——宫殿“前朝后寝”,住宅“前堂后世” • 城市制度 • 宗庙制度 • 规划或总体布局模式:对称、中轴
1瓦 2竹篾 3椽 4檀 5斗枋 7柱 8穿枋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木构架的特色
我过木架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变体和局部利用斜杆组成三 角形稳定 构架的做法。
抬梁式木构架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 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绪论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的开创:
1929年、朱梓辛创办中国营造学社,编撰了二十余 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其中梁思成任法式部主 任。 细致地研究了宋《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 则例》,研究了大量古代建筑实例和古代建筑文献 以及匠师抄本。 梁思成编写了《营造法式》注释和《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绪论部分

中国建筑史绪论部分

戏台;
7、园林、风景建筑:皇家园林、寺庙园林、私家园林、 风景区;
56
8、市政建筑:鼓楼、钟楼、桥梁;
9、标志建筑:风水塔、华表、牌坊、门楼;
10、防御建筑:城垣、城楼、墩台。
57
西安大雁塔
58
长 城
嘉 峪 关
59
八、工官制度
(一)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 制的产物。
工官是城市建设与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 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士大夫文化
以理想的社会、理想的 抱负、理想的感情、理 想的品格为思想体系的 文化
原始宗教
人为宗教
城 市
宫 殿
住 宅
坛 庙
陵 墓

石 窟
寺 庙
祠 观
园 林
8
由于西周时期的散文主要是祭祀、占卜的记录,即使是 发布命令、训诫臣下的辞令,也都是在仪式的背景下进行的, 所以它的主要作者都是巫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始宗教文化开始向理性文化转变,
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 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中国地域辽阔,地质、地貌、 气候、水文条件变 化很大,各民族历史背景、文 化传统、生活习惯不同。
12
北京天坛
13
14
15
16
进村不见村,树冠露三分,麦垛星罗布,户户窑院沉
17
18
19
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二)基本分类:
60
八、工官制度
(二)国家最高工官: 1、周—秦(司空):主司空土以居民; 2、秦--汉(将作):将作少府,将作大将; 3、唐、宋(将作监):少将,少监; 4、隋设工部,掌管全国土木建筑、屯田水利,仍设作监 或少府; 5、明、清(工部):营缮司(所),营造司。

绪论——中国建筑史课件PPT

绪论——中国建筑史课件PPT

第一节 绪论
– 用院落引导空间序列,控制人的感情变化,最终达
到某种精神境界;如故宫的院落布置。
庭院的大小、形式也有差异;
第一节 绪论
– 庭院的围合方式: – (1)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 (2)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为“廊院”; – (3)主房前两侧东西各设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
门,通常称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成 房屋,则称为“四合院”; – (4)园林中灵活的院落围合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史—— பைடு நூலகம்论3
第一节 绪论
• 6、建筑群的组合
– 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物的不
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群
体特征; –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布局的灵魂; – 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封闭空
间,可以创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 – 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功能等的不同,

1中国建筑史——绪论

1中国建筑史——绪论

(2、抬梁式木构架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 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 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 总数可达3-5根,在最上层的 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
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 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 建筑物。 特点:可以获得较大的室 内空间,但耗材多。
2、中国木构建筑的重要构件——斗拱
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主要是在柱子上伸出 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心理补偿
采用文学和风水的手段进行补偿。
六、建筑类型
1、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
(1) 居住建筑 (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 (4)宗教建筑 (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 (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7)园林与风景建筑 (8)市政建筑 (9)标志建筑 (10)防御建筑
2、按发展模式分:官式建筑和民间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综述
一、建筑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1 、多样性:指横向的比较, 地域的差异。
1 )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如窖 洞、江南民居、草原毡房等。 2 )建筑材料的多样性,木结 构、砖石构、生土结构等。 3 )建筑结构形式的多样性, 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混 合式等。
2、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4、装饰与结构构造统一
5、建筑群体的组合
◆ ◆ 庭院:群体组合的基本单位。 庭院的围合方式: 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 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 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 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
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 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作用:1)位于柱与梁之间,起着承上启 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2)保护柱子等木结构不被雨水侵 蚀。 3)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是很 好的装饰性构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攒尖顶
攒尖就是把所有的脊 都攒到一起的意思,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上为锥形的屋顶,没 有正脊,有若干屋脊 交于上端。一般亭、 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攒尖也分单檐与重檐。 如下图便是重檐的天 坛的祈年殿。
太和殿 (重檐庑殿顶)
中和殿 (四角攒尖顶)
保和殿 (重檐歇山顶)
悬 山 顶
也叫挑山,屋面只有前后两个坡,从侧面看,屋面的檩头 在山墙处没有停下来,而是又外挑了一段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悬山之名由此而来。 不 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
较大的殿宇的正脊两 端有鸱吻(鸱尾、龙 吻).
垂(斜)脊的外端(檐角 一端)排列着一系列 脊饰,最外面是若干 个小动物称为蹲兽, 最后面龙头状的,称 为垂兽。
四、中国古建筑的式样
• 等级分明 • 不可以“僭(jiàn)越”
四、中国古建筑的式样
• 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 同形态。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看,屋顶是其 的部分。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 者有庑殿顶、歇山顶,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 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 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攒 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 化形式。
景色(西湖的)
2、古建筑形式:
• 台:中古东汉之前的主要建筑形式,古代高台建筑较 代建筑较少。
• 轩:园林中的比较常见的形式,建筑形式较为特别, 一面没有墙,形成敞开式的形式。
• 榭:在水面上的建筑形式,形成水面上的建筑风景。 • 廊:长条行的室外回廊,链接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建筑
个建筑平面的较为边缘的地区 • 坊:船型的建筑,不能移动或者在水上游走,或用石
建筑环保性、循环性和延续性比金属(不可再 优秀。
2、古建筑形式:
• 殿堂、楼阁、亭、台、轩、榭、廊、坊等 • 殿堂:整体建筑群体中最为主要的部分(中心
的形式), 殿:规模较大的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堂:规模较小的建筑(民居中的核心建筑) • 楼阁:二层或者二层以上的建筑为楼阁 • 亭:是独特的单体建筑,作用为观景的地区或
• 另外对消失的古代建筑也有重建的要求,根据古 纸进行复原,采用古代建筑的手法和现代建筑的 古代建筑的复原修建
•。
二、古代建筑的类型和形式
•古建筑类型是指古代建筑功能的分 •宫殿、城防、寺庙、坛庙、坟、古建筑类型:
• 宫殿:皇帝居住生活办公之地 • 城防:长城 • 寺庙:宗教建筑体系 • 坛庙:祭祀、纪念之地、天坛、地坛 • 陵墓:埋葬尸骨以及生前死后用品的大型 小型坟墓(地上+地下建筑)或墓葬群
2、古建筑形式:
•单体建筑的造型形式 •殿堂、楼阁、亭、台、轩、榭、廊 。
2、古建筑形式:
• 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基本没有单体的建筑, 在群体的建筑形式。基本是有这些建筑形式组 。
•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结构以木结构为主要的结 上土、砖、石配合使用。
• 木结构为框架,土砖石为围合形式。 提倡木质结构的建筑,欧美和日本较多,木
硬山顶
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 住宅建筑中。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 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 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 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录顶
屋顶(四边或正 多边形)上部做 成平顶,下部做 成四面坡四向 (或多面坡多 向)。垂脊上端 有横脊,横脊排 水的数目与角数 相同。各条横脊 首尾相连,故亦 称圈脊。
中国建筑史---绪论
2020/8/7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1、现有的古代建筑 (文物) •2、商业性的仿古建筑 (建筑设计)
1、现有的古代建筑
• 现存在的古代建筑和建筑体系,相对 建筑,有保护、研究、科考以及修复 用。
2、商业性的仿古建筑
• 根据时代的需要,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以及 的要求,对仿古建筑的喜爱已经越来越多,对于 要求和需求在不同的城市和城市周边(旅游景点 的园林、风景、古建筑的设计。
• 平面整体多为前后两大部分,前多为重要区域,后 为居住区。
三、中国古建筑的造型特点
• 2、立面造型特点 所有单体建筑的建筑特点都是三段式形式。
• 三段式的建筑形式: 屋顶 屋身 台基
中国古代建筑 以单间的建筑 为例,从上到 下可分为四部 分,屋顶、斗 拱、墙与柱、 台基。
古建筑之屋顶
屋顶最上方为一条横 向的屋脊,称为正脊.
的建筑形式

三、中国古建筑的造型特点
1、平面造型特点 • 由多栋建筑组成建筑的群体,充满了多样的单体建
筑形式。
• 建筑群自成一个体系,形成社会形态的建筑群。 • 由中心的建筑进行延伸
例如:皇帝办公休息的三大殿、如来佛祖的大雄 宝殿、民居的最高长辈居住的房屋,为最重要,其 他为此要的。
• 平面上多数采用对称的建筑形式,并在中轴线上建 立重要的建筑。
太和殿
天坛
1、古建筑类型:
• 祠堂:百姓纪念祖宗的地点
• 会馆:商人的建筑,为了四处流动的同行、同 地域结成团体,同时为了自身的保护,形成的 会馆形式。
• 书院:数量大
• 园林:皇家园林—颐和园,私家园林—网师园 、拙政园、留园等
• 民居:普通百姓居住的住宅,根据南北地域的 不同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区本不同种类。(宏村 、乌镇、恭王府)

庑 殿 顶
庑殿式是古建筑屋顶等级最高的形式。它的屋面分成前、后、 左、右四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宋时称 四阿顶。在建筑的层数上,一个屋檐的叫单檐,两个屋檐的 叫重檐,更为高级。只有宫殿、陵殿或皇家御准才能使用这 种屋顶形式。如北京的太和殿。
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从侧面看,向下的两条脊好像是 在半路上歇了一下,然后就改变了方向,折向另一个方向延 伸出去了,所以侧面的上半部形成了一个类似三角形的样子,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歇山式的屋檐也分单檐和重檐,达官贵人的府邸和重要的建 筑物多采用这种如故宫保和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