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

合集下载

习作4《笔尖流出的故事》讲义(写作指导+范文+名师点评)-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

习作4《笔尖流出的故事》讲义(写作指导+范文+名师点评)-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

习作4《笔尖流出的故事》讲义(写作指导+范文+名师点评)-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目标与思路1、目标要求(1)学习如何发挥想象,创编生活中的故事。

(2)能根据主要人物创设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3)学会运用环境描写或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2、构思解析(1)审题目本单元的习作是创编故事,我们既可以从教材提供的三组环境和人物中选择一组来创编故事,也可以自己创设一组新的环境和人物,根据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创编故事。

因此,故事的题目可以根据主人公来拟定,如《淘气包张明》《铁蛋和他的表哥》等;也可以根据故事发生的环境来拟定,如《开满丁香花的校园》《月光下的村庄》等:还可以根据故事主题来拟定,如《珍贵的亲情》《原谅》等。

(2)明重点本次习作的写作重点是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主要人物,通过想象来创编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故事的主题要积极向上,并会运用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运用心理描写丰满人物形象。

(3)理思路开满丁香花的校园(4)讲方法① 主题要鲜明突出我们要将自己构思出来的这个故事的主题在文中鲜明地表达出来,同时应注意保证故事的主题积极向上,而且力求深刻,从而使读者受到启发。

②)设计曲折的故事情节我们在叙述故事的时候,应该设置曲折的情节来吸引读者,例如制造悬念,让人物彼此产生误会,让故事高潮迭起,令读者从中受到启发。

③重点刻画主要人物形象我们在自己创作的微型小说里,可以设置多个人物,但对“主人公”,即主要人物,要进行细致刻画,并由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在文中合适的地方加入环境描写环境描写能交代故事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所以,我们要在文中选择合适的地方加人环境描写,为整篇文章增添亮点。

(5)选素材大家在了解了这个作文题目可以写什么以及怎么写以后,就要考虑自己的文章是选择教材给出的三组环境和人物中的一组,还是准备自己创设一组了。

接下来就要想想应该选什么素材来行文?我打算写教材给出的第三组环境和人物,题目叫《抓鳝鱼》。

小学语文《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

小学语文《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目标:1.能围绕主旨,利用情节图来设置故事情节;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热;3.试着在创编故事中进行环境描写。

重点:1.能围绕主旨,利用情节图来设置故事情节;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热;难点:1.试着在创编故事中进行环境描写。

课前交流:(准备红笔)同学们,今天咱们第二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张老师第一次在咱们班上课,没有带什么礼物,就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吧,(板贴:故事)你们想听吗?(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个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邻居都前来慰问他。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邻居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

人们就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

绝大部分都死了。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张老师这份礼物你们觉得怎么样?好听吗?我们可以上课了吗?好,上课!教学过程:一、揭题1、引出课题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张老师讲了一个故事,今天我不仅要讲故事还要写故事呢!学习第四单元的习作课,题目是:笔尖流出的故事,(板贴笔尖流出的)我们一起齐读课题。

(ppt1)2、读懂习作要求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习作要求,赶紧默读一下,你知道今天我们创编的故事有什么要求?(ppt2)(板贴鲜明的人物)(板贴情节曲折)3、师:要求都知道了,我们来看这三组故事,在这里你找到了鲜明的人物了吗?二、探寻鲜明的人物形象(一)看三组故事,确定鲜明的人物形象(ppt3)1、(出示第一组)师:这几个人物是什么形象,哦,你说到了张明是淘气的,调皮的,那么班长呢?(是雷厉风行的)这两人碰到一起发的事情肯定能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不知道你怎么创编!2、(出示第二组)师:第二组谁看到了?(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两位爱心人士在一起能擦出什么火花啊?一二两组都找到了他们的形象,第三组呢?3、(出示第三组)有点难度,笔在你手中,你想要写成什么形象都可以!马上在书本把书本上把这个想法写上去,看看待会你要怎么创编?(二)、修改情节图,凸显鲜明的人物形象1、(ppt4)师:鲜明人物形象你抓住了,这次写作还要注意以下三点哦!请同学给我们读一下吧!我们先来看看是不是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故事情节,课前张老师让你们写了预习单,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抓住第一个注意点?(谁写谁说)教师边圈编修改2、师:这个王寒冰当班长是雷厉风行的,我们加几个词语就可以凸显一下他的性格(马上,立刻)3、师:同学们,你的预习单是不是围绕着主要人物展开呢,如果不是,请你马上改。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故事的写作方法。

2.学生能够了解写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学生能够写出自己的故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理解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写故事的方法。

2.掌握写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方法:情感教学、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评价评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问引入,如:你们喜欢自己编写故事吗?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经常听到的许多好听的故事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写故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过程1.介绍故事的要素。

教师通过介绍故事的要素,让学生对故事更加深入的了解。

故事的要素包括情节(故事的发展过程)、人物(故事的主角和配角)、环境(故事背景)等。

2.讲解写作步骤。

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写故事的步骤。

包括:第一步:想好故事的主要内容,如情节、人物和环境。

第二步:列出故事的框架,即写好开头、发展和结尾。

第三步:进行细节刻画,如情感的描写、环境的描述、人物的性格等。

第四步:修改故事,检查故事的流畅性、逻辑性和连贯性。

2.讲解写作注意事项。

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写故事的注意事项。

包括:第一,故事的主题要清晰、明确。

第二,要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让人物的行为更加生动有趣。

第三,环境的描写要细致入微,让读者能够产生真实感。

第四,要避免故事的平淡乏味,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现情节。

以上是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接下来,通过学生们自己的创作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创作,组内分角色,分别准备情节、人物和环境,并拟定故事的框架,进行故事的写作。

4.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修改、评论,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完善自己的作品。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含反思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构思、选材、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课堂讨论、个人练习等多种方式,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从生活出发,创作出富有个性和真情实感的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起对写作的热爱和信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学会如何构思、选材、塑造人物和设计情节。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真实的情感体验出发,创作出富有个性和真情实感的故事,突破写作中的难点和障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趣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灵感。

2. 写作基础讲解: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构思、选材、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等。

3. 实例分析:选取一些优秀的短篇小说或故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写作技巧和方法来塑造人物、设计情节和表达情感。

4. 个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个人练习,创作自己的故事,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

5. 课堂讨论: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的故事作品,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行创作。

4. 个人练习法: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实践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人练习,创作自己的故事。

2. 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提高。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展示优秀的短篇小说或故事,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 展开想象,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生活故事。

2. 把故事情节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通过环境描写或人物的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展开想象,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生活故事。

2. 把故事情节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通过环境描写或人物的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Ⅰ旧知导入,理清三要素1. 师: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过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经历过获得成功的喜悦,经历过遭受挫折的烦恼。

我们认真聆听过他人的故事,也在不同场合讲述过自己的故事。

但是如何才能把故事写得有吸引力,把人物形象表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单元所学的课文《桥》和《穷人》吧!看看这两篇课文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人物形象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2.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信息。

(1)环境描写。

《桥》一文中的环境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后文老汉镇定地指挥人们过桥做了铺垫。

《穷人》一文中,通过屋内和屋外的环境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桑娜的勤劳能干。

(2)情节设计。

《桥》最后的结尾让人意想不到,情节设计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穷人》一文中,丈夫前面的考虑与后面的行为出乎人的意料,这就是情节上的起伏,就是文章能够吸引人的点。

(3)心理描写。

《穷人》一文对桑娜抱回孩子的心理活动进行了详细刻画,真实地展现了她矛盾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同情心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3. 师总结: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我们在写作时应学习通过环境描写、情节设置、人物心理描写等形式去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的课文进行回顾和梳理,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Ⅱ确定要素,构思故事1.根据下面提供的三组环境和人物的要素提示,展开想象。

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人物:淘气包张明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志愿者徐明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环境:月光下的村庄人物:铁蛋铁蛋远道而来的表哥师:请同学们从中选择一组,想象一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提醒你,曲折的故事情节会让你的故事更有趣,适时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可以让你的故事更生动。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4: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4: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4: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
3篇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4: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

2.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

教学重点
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教学难点
想象一个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
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指三名同学分别说说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故事。

《桥》一名老党员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穷人》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贫穷的情况下,收养邻居家两个孩子。

《在柏林》一位后备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然后去参战。

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

第1 页共16 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习作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2.学会收集素材、构思故事情节。

3.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生动有趣的作品。

4.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课文。

2.黑板、教学标签、彩色粉笔。

3.学生练习本、铅笔、彩色笔、修正液等。

4.讲解习作写作要素和技巧的PPT。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与习作相关的问题。

2.以课文《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为切入点,向学生介绍本堂课的主题。

第二步:讲授习作要素和技巧(15分钟)1.使用PPT讲解习作的要素:主题、人物、地点、情节等。

2.针对每个要素,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素材的收集和构思。

3.讲解习作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技巧,如过渡词的使用、时态的转换等。

第三步:示范与练习(30分钟)1.选择一个简单的主题,向学生展示一篇习作的写作过程与技巧。

2.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进行习作练习。

3.分组分享练习成果,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第四步:撰写习作(30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习作撰写。

2.引导学生按照习作要素和技巧进行构思和写作。

3.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尽量写出生动有趣的作品。

第五步: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全班同学。

2.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分享。

四、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集更多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2.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习作,如寓言、诗歌、散文等。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习作的完成情况。

2.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包括情节设置、语言表达等方面。

3.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单元内容。

这一单元围绕“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展开,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如虚构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构建以及环境描写等要素。

教材中的课文选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范例,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刻画人物形象,如《桥》中通过对老汉的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地展现出他沉着冷静、无私无畏的高大形象;《穷人》里对桑娜的心理描写细腻地刻画出她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品质。

在情节构建方面,教材中的课文都有一条清晰的脉络。

以《在柏林》为例,它用简短的篇幅,通过情节的层层推进,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这些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草原》中对草原美丽景色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草原的美,也为下文描写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做了铺垫。

本习作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这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发挥想象力,提升书面表达能力,进一步感受小说这一文学形式的魅力。

二、设计思路基于教材内容和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教学设计将从故事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构建自己的故事。

通过回顾课文中的范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塑造人物、构建情节和描写环境。

采用小组合作、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同时注重写作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习作质量。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明确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并在习作中合理运用。

2. 掌握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使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

3. 学会构建完整的故事情节,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4. 能够根据给定的环境和人物设定进行创作,完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回顾课文中的小说范例,分析其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学习写作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创编故事。

2.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要鲜明突出,有一定的环境描写,突出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要吸引人。

【教学难点】
恰当地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衬托情节的曲折。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荣德基
课件页

一、导入新课
1.从小到大,我们听过看过很多故事,有些故事记在我们脑海中久久不能忘
却,有些故事却很快会被忘记,今天我们也学着写一写故事。

2. 本单元的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

同学们你们人认为本单元
的故事为什么很感人吗: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


二、互相交流,掌握写法。

1.审题指导: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过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有遭受挫折的烦恼等。

我们认真聆听他人的故事,也在不同场合讲述自己的故事。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故事。

故事侧重于对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写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是虚构的人和事。

故事应该着重于笔下的人物在怎么说和怎么做,而不是怎么想。

始终要注意推进故事情节的流动、发展。

语言富于生动性,不需着意刻画,其中的人物就会鲜活起来。

2.思路导航:(2)(3)
我们写记叙文,都是写真实的事件,写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虚构的人和事。

(1)除了注意记叙要素的完整外,故事应写出些波澜,使人有阅读的兴趣。

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悬念、波折和意外等。

(2)故事当中一般还有人物,如果能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有个性,会给故事增添不少光彩。

(3)写故事,尤其是虚构的故事,要注意融入想象。

(4)写完后,在班上开一个故事会,说说你最喜欢的故事。

3.技法点拨:
(1)故事的选取和叙述。

选取的故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也可以是虚构的人和事,但要注意所选事件要有意义,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悬念,使情节有些波澜。

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环境做必要的叙述或渲染,为故事的发展做好铺垫。

(2)人物的描写。

人物描写得有血有肉,注意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和细节进行描写
(3)情节设计应紧凑、完整。

(4)创作结构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

但更重要的,是所叙述的情节必须在情理之中。

所谓情理之中,是指这种“出其不意”,与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合拍,合乎客观规律,合乎生活逻辑。

它不是荒诞的,不是臆造的。

既曲折离奇,又理所当然。

三、范文引路,掌握技法。

1.出示范文。

铁蛋和爷爷
银光笼罩下的村庄,弯弯的梯田,一层一层地依着山势螺纹般地向上盘绕着,每一层梯田里,都有一轮月亮,微风一吹,水面就荡漾着涟漪,把月光荡漾得碎银子似的。

看着满梯田都是碎银子,就觉得村庄是那么富有,富有得把银子到处堆放,随处乱扔了。

梯田下边的农舍,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坡间,农舍上青青的瓦片,泛着光,幽蓝幽蓝的。

这里就是铁蛋和爷爷生活的地方。

(4)(5)(6)
铁蛋胖乎乎的,白里透红的小脸蛋圆圆的。

大大的脑袋瓜上面有一撮黑油油的头发调皮地垂下来,盖在他那宽宽的额头上方。

爸爸妈妈出外打工,铁蛋和爷爷一起生活。

铁蛋最喜欢倚靠在爷爷的身边,数他额头上像小溪似的皱纹,更喜欢他那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一样的手在自己光滑的脑袋上抚摸。

爷爷种了一辈子地。

严寒酷暑,风里雨里,他总是天下亮就
起来干活,也因为如此,爷爷浑身都是病痛,却从不在铁蛋面前呻吟。

每到月光洒满乡村的时候,就是小伙伴们一起疯玩的时间,今天也一样,小伙伴们玩得忘记了时间。

月亮悄悄躲在了云层里,玩疯了的小伙伴们在父母的呼唤声里回家了。

走在回家的小路上,铁蛋听见后面的脚步声。

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身材瘦小的人正比划着追跑过来。

铁蛋吓坏了:追我干啥哎呀!我的妈!他是不是坏人?铁蛋心一慌,撒腿就跑。

此时,小路上一个人也没有,再回头一望,那人追得更凶了。

尤其是他那怪叫声使铁蛋毛骨悚然,心提到了嗓子眼,没命地跑起来。

铁蛋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嘴唇也颤抖起来。

突然,脚一软,摔倒在地上,铁蛋拼命地想爬起来,可是人已经站到了他的面前。

“完了,他要杀我了。

”铁蛋想。

只见他手里拿着一件黑乎乎的东西,铁蛋惊恐地望着他。

可是,他却把铁蛋扶起来。

这时,铁蛋闻到一股药味,才惊奇地看到他手里拿的竟是爷爷的药包。

原来这个人是村卫生院里的那个十多年来一直帮爷爷送药的聋哑人。

昨天爷爷的药就喝完了。

真是虚惊一场!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3.小组交流。

你认为范文哪些地方写的好,好在哪里?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开篇写月光下的乡村,暗示人物如银子般善良的品质。

(2)概括描写人物的外貌,突出了其单纯、天真的性格特点。

(3)爷爷的外貌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历经沧桑的朴实老农的形象。

(4)心理描写活动的描写突出了铁蛋此时害怕恐惧的心理,为后文揭示悬念埋下伏笔。

(7)(8)(9)(10)(11)(12)(13)
(5)动作描写突出了铁蛋内心的恐惧,同时也暗示出了送药人的着急。

(6)结尾揭示了悬念,将送药人的持之以恒和善良品质诠释的非常完美。

5.总结交流:本文作者能抓住人物的外貌进行细致描写,突出了外貌特点,
同时还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并且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品质,设置悬念,
(14)写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表现出了人物的品质,结尾揭示悬念。

五、学生习作
四、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设计意图:写作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培养了
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

体现了“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的教学思想。


(15)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