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桑寨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特色及其开发
布依族民俗风情课件

传统与现代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布依 族节日饮食也逐渐融入 了一些现代元素,如蛋
糕、糖果等。
布依族的待客饮食
01
02
03
04
热情好客
布依族人民热情好客,对待客 人会准备丰盛的食物。
特色菜肴
待客时,布依族会制作一些特 色菜肴,如“鱼包韭菜”、“
狗肉火锅”等。
酒水款待
布依族在待客时,会为客人准 备酒水,以示敬意。
布依戏
布依戏是布依族的传统戏 剧,以唱、做、念、打等 形式展现布依族的历史和 文化。
布依山歌
布依山歌是布依族人表达 情感的重要方式,歌词内 容广泛,包括生活、劳动 、爱情等。
布依族剪纸
布依族剪纸是一种独特的 民间艺术,以纸张为材料 ,通过剪、刻、扎等方式 制作出各种图案。
布依族的民间音乐与舞蹈布依族八音坐唱 06布依族的传统手工艺
布依族的纺织工艺
要点一
总结词
布依族的纺织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以质地优良、图 案精美而著称。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布依族妇女擅长纺织技术,她们使用传统的手工织布机, 以棉纱、麻纱、毛线等为原料,织造出各种质地优良、图 案精美的布料。布依族的传统纺织工艺品包括床单、被面 、枕巾、围巾、桌布等,其图案多以花鸟、山水、人物等 为题材,色彩鲜艳,风格独特。
聚居地特点
布依族聚居地多为山水相间的河谷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适宜水稻种植和渔业发 展。这些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民族文化浓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布依族的人口与语言
人口
据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布依族人口约为300万左右,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
语言
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布依语支。布依语有多个方言,但各方言之间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差异不大,大部分布依族人都能进行交流。随着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许多布依族人也开始学习和使用汉语。
韦腾荣浅析布依族饮食文化

册亨布依族饮食文化初探——册亨县文化馆馆员、馆长:韦腾荣(刊登于中国册亨2010布依文化论坛427—431页)内容提要:册亨县布依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质朴、崇尚文明、讲究礼仪,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开放的古老民族。
册亨布依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既喜食狗肉,又喜食酸、辣等菜戎。
传统食品主要有粽子、糍粑、五色糯米饭等。
布依族的饮食文化这一文化特质的形成,与布依族生活习惯、生产方式、民族意识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物质方面的因素,又有精神方面的因素,其内容是相当丰富的。
其实物文化使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与观念文化相“集合”,使其成为一种恒久地根植于布依族传统文化中的“稳定因素”。
关键词:布依族饮食文化作者简介:韦腾荣贵州省册亨县文化馆馆员韦腾荣册亨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端,地处珠江上游两大支流南北盘江夹角地带,总面积2598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约23.1万,居住着布依、汉、苗、壮、仡佬等民族。
册亨县是黔西南州建州前全国唯一的布依族自治县,其中布依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5.48%,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扶贫重点县。
册亨布依族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
册亨县布依族大部分都是本地土著居民,根据史书记载,布依族先民包括在古代泛称为“僚”的族群之中。
关于布依族更早的族源,史学家们说法不一,一说是由“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成;二说是由“百濮”的一支发展而成;三说是战国晚期到西汉的“夜郎国”与今日布依族有渊源关系。
汉以后,史籍称今布依族地区为“僚”或“俚”;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和“仲家蛮”;明清时称“仲苗”、“仲蛮”、“青仲”或“仲家”,民国除称“仲家”外,尚有“夷家”、“夷族”、“水家”、“水户”、“土人”、“本地”、“沙人”等。
文件记载为“仲家”,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根据上述史料的记载和本民族古歌、神话、故事的传说,地名、姓氏的特点,以及过去汉族称布依为“本地”、“土人”,而布依又称汉族为“客家”、“客边”等事实来看,布依族无疑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老的本土民族,册亨布依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了一些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成分,成为今日这样一个勤劳、勇敢、智慧、质朴、崇尚文明、讲究礼仪、历史悠久、文明开放的民族。
布依族文化概况范文

布依族文化概况范文布依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省和云南省的一些地区。
布依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布依族文化的概况。
1.历史与起源布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原住民之一,起源于古代的滇池地区。
布依族的祖先在古代就已经在这一地区繁衍生息,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
2.语言与文字布依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
布依族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字系统,多采用汉字和拉丁字母进行书写。
3.宗教信仰布依族信仰多样,主要有原始宗教、萨满教、道教、佛教等。
其中,布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以自然神研究和崇拜为核心的,他们崇尚自然,尊重山川和土地。
4.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布依族传统上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农业为生。
他们往往居住在山区,有独特的田野、山林和房屋布局。
布依族的社会结构以大家庭为单位,有父系血缘的血缘关系,重视家族的传承和连续性。
5.艺术与手工艺布依族的艺术和手工艺发展相对较为发达,包括织布、染色、木雕和银饰等。
布依族的织布技艺独特,他们使用土家族传统的蓝色染料,制作出色彩鲜艳且富有纹饰的布料。
6.服饰与饮食布依族的传统服饰以蓝色为主,多采用手工染色和手工编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而布依族的传统饮食以米饭和玉米为主食,同时也有大量的野菜和山珍作为辅助食物。
7.舞蹈与音乐布依族的舞蹈和音乐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依族舞蹈多以群舞形式表演,舞姿优美、动作矫健。
布依族的音乐多采用笛子、板胡等乐器演奏,曲调优美婉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8.节日与庆典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丰富多样,其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是苗族的龙船节和赛龙舟活动。
这是布依族社区居民家族之间相互赠礼、商谈婚嫁等重大事宜的时机,亦有舞蹈、歌曲、竞赛等形式的庆典活动。
总之,布依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丰富的历史、宗教、社会结构、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布依族的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得到保护和传承,并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布依族风俗习惯有什么

布依族风俗习惯有什么布依族风俗习惯有什么布依族地区每个村寨都有寨老会,布依语称为“卜板”。
寨老是一寨的自然领袖,由群众推举。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知识布依族风俗习惯解读,希望对大家有用。
布依族风俗习惯解读布依族民居有楼房、半楼房和平房数种。
半楼房一般采取后半部是平房,前半部是楼房,或左(右)半部是平房,右(左)半部是楼房的建筑格局。
楼房和半楼房建筑是布依族传统建筑形式。
楼房上层高,住人,下层低,圈牲畜,古称“干栏”,或称“麻栏”。
它的结构简单,形式美观,适用于南方山区的地形特点。
在房间布局中,堂屋后壁设神龛供奉祖先,左右两侧分隔成灶房、寝室、客房。
室内设有火堂,供一家人取暖炊薪。
黔中一带,由于地产石头,从基础到墙体都用石头垒砌,屋顶也盖石板,称为石板房;加上石砌的寨墙和山顶的石砌古堡,形成典型的石头建筑群。
如扁担山石头寨共230余户人家,所有房屋沿等高线排列,均以石料建成。
村寨布局与寨前的田坝、小河及通向各处的石板平桥和石拱桥梁,相互映衬,彼此和谐。
布依族人民以大米为主食,兼食玉米、小麦、红稗、荞麦等。
尤喜糯食,并有多种制作方法,如制成糍粑、圆糖粑、耳块粑、枕头粽和三角粽等。
逢年过节,必食糯米饭,并以糯米粑赠送亲友。
节日里还喜食用花汁和树叶汁染制的各色“糯饭”。
副食有各种蔬菜、豆类和肉类。
蔬菜加工制品有著名的“独山盐酸”、“酸辣椒”等。
肉类加工有熏腌腊肉和香肠;喜食狗肉,各地加工方式不一,风味独特,较著名的有“花江狗肉”、“都匀黄焖狗肉”、“册亨狗肉全席”等。
豆类制品主要有豆豉、豆腐、血豆腐等。
辣椒、酸菜、酸汤为日常不可缺少。
布依人家户户皆能酿制糯米酒和大米、玉米烧酒。
一些地方还制作糯米烧窖酒、菸仁米酒、蔗糖酒等,颇有特色。
有的米酒用野生刺藜果搀和酿造,营养丰富,用以款待贵客。
刺藜酒酿造技术,已有数百年历史,如今已发展成大宗商品,畅销全国。
布依族服饰多为青、蓝、白等色。
男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及长裤。
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精)

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新华网 ( 2008-10-21稿件来源:册亨县委宣传部作者:彭龙摘要:布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民族,有着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 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
本文从布依族文学和艺术两方面着手, 论述了抢救和保护布依族“ 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保护和抢救布依族“ 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
布依族是我国各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人口众多、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之一。
布依人民在西南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了上万年。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创作、积累、交流、融合、丰富和发展了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艺术。
这些文化形态多为我们今天所说的“ 口头和非物质文化” , 具有较高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价值, 是一块急待开发和抢救的处女地。
一、布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布依族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内容来讲,是相当丰富的。
不仅涉及文学、艺术,还包括宗教学、民族学、天文学、医药学等等。
本文拟就布依族文学和艺术两大方面先作探讨。
1、文学布依族口传文学以民间文学为主, 内容涉及布依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包括史诗、叙事长诗、抒情长诗、歌谣、格言、成语、谚语、警句、神话、传说、故事等各大门类。
(一布依族歌谣布依族歌谣分为以下几大部分:①史诗传说歌谣:布依族的史诗传说歌主要是创世歌谣和迁徙歌谣两大类。
创世歌有“ 开天辟地歌” 、“ 造物歌” 、“ 人祖歌” 、“ 竹筷子歌” 、“ 更歌” 、“ 打鱼郎歌” 、“ 地下到天上有多高歌” 等,内容多与上古神话相同,风格古朴,想象奇特,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
②仪式歌谣:布依族仪式歌是在布依族民间各种仪式上演唱的歌谣。
它表达了布依族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和灾难, 渴望得到丰收、成功、胜利和幸福生活的愿望。
如“ 说媒歌” 、“ 求婚歌” 、“ 时辰歌” 、“ 做客歌” 、“ 孝歌” 、“ 鸡的来历” 等。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贵州省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正是在这样的变革中,布依族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创新发展的机会,这背后离不开现实的依据。
一、经济发展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在这种背景下,布依族传统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会。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布依族的传统文化成为了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欣赏。
这种需求的增长不仅带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激发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二、政策扶持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布依族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和传承。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力度支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了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政府还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资源整合和开发,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平台和条件。
这些政策的支持为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布依族的传统文化,这种意识的觉醒也催生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创新项目和活动。
在学术界和文化界,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者和文化工作者,他们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四、传统文化的市场潜力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市场潜力也逐渐显现。
许多布依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和文化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这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市场需求和保障。
在这种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多的传播和发展机会。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主要来自经济、政策、社会和市场等多方面的支持和推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正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传统文化的创新也正在蓬勃发展,这也将为布依族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醉美偏坡,布依原味”特色饮食创新推广应用研究

“醉美偏坡,布依原味”特色饮食创新推广应用研究醉美偏坡,布依原味,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非遗”特色文化的代表。
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在饮食方面,布依族以野生植物、山泉水和自然养殖等资源为主要原料,烹饪方式多样,味道独特,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布依族传统饮食遭遇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由于传统饮食方式过于简单,鲜有创新,给商家带来了烹饪技术瓶颈和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需要探索和创新饮食文化,挖掘区域性文化特色,为布依族饮食注入新的活力和灵魂。
因此,醉美偏坡,布依原味的特色饮食创新推广应用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在推广应用研究方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挖掘特色原材料布依族地区的原生态环境极为适宜野生菜类和烤肉等美食原材料的生长和养殖。
需要探索并开发更多本地食材,不仅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兴趣,而且还能够显著提升商家的竞争力。
二、创新烹饪方式布依族的传统烹饪方式比较单一,只有烤肉和炒菜等,缺少多样性和创新性。
因此,需要通过多方面进行创新,例如制作更多种类的烤肉和炒菜,尝试更多的烹饪原料组合等,以期能够吸引更多客户。
三、创新经营模式传统苗寨文化餐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市场的需求。
需要创新餐饮服务的经营模式,开发更多的主题性餐厅和包间,增加宴会和聚会服务,提升顾客们的体验感。
四、整合营销渠道针对布依族传统饮食的推广不仅仅是餐厅内部的优化和改进,还需要将其推广到更广泛的市场。
因此,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营销策略,扩大餐饮业的宣传范围,提高品牌曝光度和知名度,进而将醉美偏坡,布依原味特色饮食推广至全国甚至全球。
结论:整合以上建议,是将醉美偏坡,布依原味特色饮食推广至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保障。
由于传统饮食方式过于简单,鲜有创新,造成了商家的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在推广应用研究方面,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挖掘特色原材料,创新烹饪方式,创新经营模式以及整合营销渠道。
“醉美偏坡,布依原味”特色饮食创新推广应用研究

“醉美偏坡,布依原味”特色饮食创新推广应用研究醉美偏坡,布依原味是指以贵州省的酉阳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为代表的一种特色饮食文化,该县地处贵州高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各类农作物的生长。
布依族是当地的主要民族,他们以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而闻名。
以其纯朴的原料、独特的制作技艺和丰富的口味,深受人们喜爱。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酉阳的饮食文化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受限于交通条件和宣传手段的限制,布依原味只能局限在当地的范围内。
随着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一特色饮食文化。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布依原味,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首先需要对布依原味的传统菜肴进行系统分类和整理。
由于布依族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所以需要将各种菜肴进行梳理,形成一个完整的菜单。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食材的选择、菜品的原料和制作工艺等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确保布依原味的正宗性和独特性。
需要根据现代人的需求对菜单进行优化和创新。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对饮食也有了更多的要求。
在推广和应用布依原味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菜肴进行改良和创新,以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
可以将传统的布依土豆酿肉改良成酉阳烤肉,将传统的布依米线改良成酉阳米粉等。
通过这样的改良和创新,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喜爱布依原味。
在推广和应用布依原味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营销和宣传。
通过举办各种饮食文化活动,如美食节、烹饪大赛等,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以增加布依原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这样的宣传和营销,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布依原味。
醉美偏坡,布依原味是一种独特的特色饮食文化,具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潜力。
通过对传统菜肴进行分类和整理、优化和创新、营销和宣传以及建立品牌形象和标准体系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推广和应用这一特色饮食文化,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桑寨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特色及其开发饮食文化是物质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特征。
布依族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发展受到居住地降水、地形、光热、土质等影响,形成了布依族地区特有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以稻米、玉米、小麦、高粱、薯类为主,辅食以各种蔬菜和肉为主。
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尤其喜爱野味、糯食、酸辣、酒等。
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义龙新区坡桑寨为例进行探析,围绕坡桑寨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特色进行阐述,并对坡桑寨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1、坡桑寨概况坡桑寨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义龙新区德卧镇东北部,距兴义市约37 km。
坡桑寨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光热条件较好。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在400 m~1 400 m之间,常年平均气温在15 ℃左右,无霜期较长,土地肥沃,有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
坡桑寨地处山区偏远地带,与外界交流较少,保存了大量的布依族传统饮食习俗。
这里居住着126户居民,其中,有117户布依族,9户汉族,是一个古老而典型的布依族村寨。
坡桑寨特殊的地理位置、温和的气候和充足的水热资源影响着其饮食文化的构成。
坡桑寨农作物产量丰富,各类农作物的生产为坡桑寨创造特色传统饮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坡桑寨有各种各样的野食美味、色彩鲜艳的花色糯米饭、美味香醇的糖酒等。
饮食文化作为风俗文化习惯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坡桑寨布依族传统物质文化生活的有力体现。
2、坡桑寨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特色坡桑寨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为饮食文化的产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坡桑寨布依族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出一套具有民族性质特色的饮食文化生活习俗,如独领风骚的野味文化、芳香四溢的糯食文化、回味无穷的酸辣文化、美味多滋的瓜薯文化、纯净透明的酒文化。
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是坡桑寨居民生活中一幅美丽图画,给布依族传统饮食特色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2.1 野味野味是坡桑寨布依族饮食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长期食用的一类食物,它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笔者经过调查,坡桑寨布依族的野味食物主要分为肉食类和蔬菜类,肉食类有蛇、鸟、野鸡、兔、野猪、幼蝗、幼蜂、鱼、石蛙等,蔬菜类有折耳根、笋子、地瓜、蕨菜、竹叶、芹菜等。
坡桑寨居民对野生类肉食十分热爱,无论是陆生的还是水生的,都有他们喜爱的食物。
坡桑寨居民在农闲时节,都会上山打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影响逐渐加剧,原始森林覆盖率渐渐缩小,野生动物越来越稀少。
野生肉类大致可分为两类,即非季节性的和季节性的。
非季节性的有兔子、蛇、鸟类、鱼和石蛙。
季节性的有幼蝗和幼蜂。
他们在获取这些野生类食物之后进行一系列加工,就成了美味可口的食物。
野菜是坡桑寨布依族居民生活中常见的特色蔬菜,是他们生活的调味品。
他们十分热爱野菜,野菜可以方便的在地里、河边、住宅附近等地挖到,而且吃起来清凉可口,别有一番滋味。
野菜有蕨菜、野竹叶、笋子、芹菜、折耳根等,很多没毒的植物都能加工来食用。
野菜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喜欢野味的生活方式彰显出坡桑寨布依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坡桑寨野味产生与它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坡桑寨地处西南山区,与外界交流较少,开发较晚,为了生存他们自己创造了野味饮食,久而久之,坡桑寨布依族一直偏爱野味。
现在,交通得到改善,生活条件得到提高,坡桑寨布依族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野味生活文化。
其次,在无农耕之前,坡桑寨布依族靠打猎和野菜为生,是现在坡桑寨布依族野味文化存在的又一特征。
2.2 糯食布依族普遍喜爱糯食,节日或婚丧宴客都离不开糯食,有“无糯不过节、无糯不成礼”之说。
糯食是坡桑寨布依族生活中的重要食物,无论是平时生活、逢年过节,还是红白喜事、接客待人和礼信往来都离不开糯食。
糯食的吃法有花色糯米饭、糍粑、粽子、糯米粥和饵块粑等,其中,花色糯米饭是节日和喜事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三月三”时,吃三色糯米饭,即白色、黑色和黄色。
“六月六”吃五色糯米饭,其他节日的糯米饭颜色也不同。
同时,在“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也要用花色糯米饭来做祭品。
花色糯米饭的原料具有季节性,根据季节选择不同的原料染色。
花色糯米饭象征着各家各户过年过节聚在一起,团结友爱,同时还是吉祥和富贵的象征。
坡桑寨布依族对糯食情有独钟与其生活生产环境密切相关,首先,糯食是储存时间长的熟食。
坡桑寨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对稻米有着浓厚的民族崇拜,认为粮食是有灵魂的,不能浪费,渗透于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过去储藏条件差,尤其在农忙时节,需要携带方便且不会变味的食物在农田里食用,糯食成了上乘选择,坡桑寨布依族用他们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糯食文化,糯食文化成为坡桑寨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味道香醇可口,是馈赠亲朋好友和客人极佳物品,同时还有希望亲朋好友和客人吉祥如意的寓意。
再次,治病功效,糯食对那些身体虚弱、恢复期的病人来说,可以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特别是糯米粥。
因此,在看望病人或老年人的时候,坡桑寨布依族喜欢给他们送去营养丰富的糯食。
2.3 酸辣民间有俗语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
”坡桑寨布依族对酸辣食品极其钟爱,每家都有一个存储酸菜的大坛子。
生活中,酸性食物很多,除酸菜外,还有酸豇豆、酸竹笋、酸萝卜、酸辣椒等。
对于辣椒,吃法多种多样,有青辣椒、酸辣椒、干辣椒、辣椒面、油辣椒等。
酸辣食物多样性是坡桑寨布依族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是他们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坡桑寨布依族喜欢酸辣食品是受到坡桑寨地理环境影响。
第一,坡桑寨地处西南山区,适合辣椒生长。
第二,坡桑寨气候潮湿多雨,寒气较重,需要吃耐寒食物。
第三,酸辣食品储存时间长,储藏方便,像肉类食品,时间放长就会发霉,他们就往肉上放些酸辣调料去除臭味,渐渐形成酸辣肉。
第四,酸辣食物具有良好的开胃和解暑作用,酸辣食品还能使食欲大增,吃适量的酸辣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
第五,缺盐,坡桑寨由于地处大山里、与外界交流少、经济不发达,于是发明了以酸辣代盐的饮食文化,直到现在,酸辣饮食仍然是坡桑寨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瓜薯在坡桑寨,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孕育了饮食文化生活中独特的南瓜。
南瓜是一种季节性较强的饮食,南瓜春种秋收,收获后把它储藏到阴暗的屋子里,不受阳光的照射和寒气侵蚀,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
南瓜是一种多糖食物,并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十分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炒、蒸、烧和煮熟来吃,也可以熬粥吃、晒干吃等。
红薯是一种喜热植物,坡桑寨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湿润,光热条件好,具有适合红薯生长的条件。
红薯大多是煮熟或者烧熟来吃,居民也会用它来炖猪肉或鸡肉,红薯做菜色彩鲜艳,十分美观,且香味浓郁,色香味俱全。
在红薯生长的时候,居民们常用红薯叶来做菜。
红薯和南瓜一样,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功效。
尽管如此,在饮食构成中,南瓜、红薯占有地位却不高,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待客接人,瓜薯都不会出现在餐桌上。
因为坡桑寨布依族有一个文化认同,任何一道在餐桌上的菜要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受饮食偏好的影响,瓜薯在坡桑寨布依族民族传统上无特别性意义。
2.5 酒坡桑寨布依族对酒有着特殊的感情和韵味,是他们的传统习惯,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招待客人和劳动解乏都离不开酒。
坡桑寨布依族酒类主要有糖酒和米甜酒两类。
糖酒是坡桑寨布依族主要的酒之一,用甘蔗压榨的糖汁,经过发酵、蒸馏制作而成,喝起来清甜可口,回味无穷,喝少量的糖酒有解乏提神的功效。
米甜酒,又叫糯米甜酒,一般冬腊月制作,用糯米发酵制作而成,是他们日常生活重要的饮品。
糯米甜酒不直接食用,一小勺甜酒一碗水搭配。
如果甜酒时间放长了变酸,可加少量白糖,喝起来仍然香浓美味,无与伦比。
来年春夏农活忙时节,甘甜的糯米甜酒就成了解渴的优选之物,糯米甜酒有使全身疲劳烟消云散的作用,使人精力旺盛。
3、坡桑寨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特色发挥优势的建议坡桑寨布依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中,用他们的聪明与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饮食文化,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增加了光彩。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坡桑寨传统饮食文化业渐渐失去往日的光芒,越来越得不到家庭的重视,各种各样的传统饮食文化正走在与历史渐行渐远的路上,保护和传承坡桑寨布依族传统特色饮食文化的脚步刻不容缓。
只有好好利用当地这些饮食文化资源的发展机遇,才能发展好坡桑寨饮食文化经济,共同促进坡桑寨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推动坡桑寨居民早日进入城乡一体化,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3.1 保护和传承坡桑寨传统饮食文化目前,坡桑寨的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进入瓶颈期。
首先,坡桑寨外出务工者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生活技术。
生产得到发展,居民生活提高,欲望也开始增强,因而模仿、学习汉族礼仪,坡桑寨饮食文化习俗正在朝着民族融合的方向发展。
其次,饮食礼仪习俗淡化。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现代教育加强,很多年轻人不在注重饮食礼仪,坡桑寨饮食礼仪文化正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生活礼仪渐渐生疏。
在不久的将来,坡桑寨布依族的传统饮食文化可能会慢慢被现代饮食文化替代。
坡桑寨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走在了历史的边缘,应该及时建立引导坡桑寨传统饮食文化发展的蓝图,组织建立正确的保护坡桑寨自然绿色生态的发展观念,使坡桑寨地区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
具体做法有:第一,正确引导布依族树立自己的民族饮食特色价值观,使他们自己去保护和继承自己的文化特色。
第二,对在传统饮食保护和继承中表现好的村民,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如在“三月三”、“六月六”、“春节”等重要节日进行奖励。
第三,发展特色村寨旅游,如建设坡桑寨布依族度假村等。
3.2 建立多功能宣传制度坡桑寨作为一个古老而典型的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但目前坡桑寨旅游发展程度较低,游客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依靠媒体网络力量进行有效宣传,利用坡桑寨传统饮食文化形象,促进坡桑寨传统饮食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但是建立坡桑寨多功能宣传制度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它需要长期坚持进行,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坡桑寨,借节日进行布依族特色传统饮食文化宣传推广,实行优惠或者免费试尝布依族特色菜等活动,增强发扬传统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