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合集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讨

基于校企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讨


些 业在 学 业 计方 投 专 指导 生毕 设 面 管 鞋 《 叠 i l _
入 的 精 力有 限 , 导 学 生 毕 业 设 计 方 指 面就明 显显现出教师 资源 的不足 。 为
与、 ・ 蛐I 特 计 蟹
0 确女 . 靶 副I 疆蓬
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T程实际问题 的有 丰 富 内涵 与外 延 的创 造 性 活 动 ,是对 学 生 大 学 四年培 养效果 的综合检验。培养 与提 高学生的 创新 意识 与 创 新 能 力 , 别 是 T 程应 用能 力 , 特 是 [ 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 目标 。将 部分 学生 毕 科 业设 计 教 学 环 节 放 人 企 业 中 ,以解 决 工 程 实践 性 技术 题 目作 为 毕 业 设 汁课 题 ,能切 实 提 高 毕 业 生 的综 合 素 质 ,增 强 学 生 在 就业 市场 的 竞
O儿 ” , 高 校 教 师 的 I而 毕 业设计 是T科人 才培养 计划 中 一个 重 些 学 校 1 比 2 要 的教 学 环 节 ,是 在 专 业 教 师 的 指导 下综 合 运 教 学 和 科 研 任 务 又 比较 重 , 因此 , 一 用 大学 四年 所 学 的基 础 理 论 与技 术 知识 ,相 对
力 1 业 设 .毕 由于学生 拽l 作 , 前培 训 , 备研究 生 [ 岗 准 复 试 等会 占用 大 量 的 时 间 , 样 会 和 毕业 设 这
计的顺利进行产生一定的冲突。考虑到这一 问 题, 目前我校将毕业设汁 _作提前到第七学 期 , r 毕 设计T作 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 一阶段 为 第 七学 期 的第 1 6周 一第 l 9周 , 4周 , 第 共 在 1 前 须 完 成 学 生 选 题 工 作 ; 二 阶 段 为第 八 6周 第 学 期 的第 1 一第 1 , 周 4周 在第 2周 学 生 须完 成 开 题 工作 , 第 1 学 生 须 完 成 毕业 没计 论 文 在 2同 撰 写工 作 ,第 1 进 行 毕业 没计 论 文评 阅 , 3周 第 l 进 行 毕业 设计 答 辩 。 4周 1 毕 业 设计 存 存 的 问题 2 当 前 的 高 等 教 育 已 经 越 来 越 重 视 素 质 教 育 ,而 毕业 设 计 作 为 实 践 教 学 的 一个 重 要组 成 部 分 , 要 性 已不 言 而 喻 。 近 年 来 , 着 本 科 其重 借 教学水 平评估 “ 以评促建 、 以评促管” 的契机 , 各 高 校 毕业 设 计 工 作 取 得 了一 定 的 成 效 的 同 时 也 仍 然存 在 着 一 问题 : 些 1 . 业 设 计 质 量 不 高 . 1毕 2 在毕业设计期间,许多毕业生因为就业而 时常要外 出参加 招聘会.直聘考试 、 面试, 且 并 陆续会有毕业生签约确定工作单位。有的用人 位 和 学 生会 闪各 种 原 因向 学 校 要 求 能 去 用 人 单 位 做 毕、 设 计 ,甚 至要 求 学 生 马 上 就 去 上 班 , I 这 些 都 与 毕业 设 计时 间 相 冲 突 ,影 响 r毕 业 设 计质 量 。 毕业 生 择 业 在 时 间 上正 好 _毕 业 论 文 卜 j 重 合 , 生 为 了在 限定 的时 间 内 找 好 丁作 , 些 学 有 就 把 毕 业 论 文放 到 r 属 位 置 ,对 论 文 的 渊 研 从 工作投入明业 不足。} F 于近年来社会将奘语四 、 1 六级等级 考试 证l 作 为人才招聘 的标准之 一 , 1 5 有 的高校将是否通过外语等级考试作为学生可 否 毕业的条什 之一, 此学生对外语等级考试 格 外 重 视 ,有 的学 生 甚 至 性 专 业 课 的 学 习 时 问学 习 外 语 , 成 毕 业 设 计 质 量 下 降 。 也造 1 . 一 专 业 指 导 教 师 资 源 不 足 .2 2 高等教育 由精英教育 向大众教 育的转变 , 使 高 校 生 师 比 也 不 断 的增 大 , 教 师 原 来 19 “ 98 年 以前是 1比 8 儿,现存是 1比 1 点 8点儿 , 有

高职机电专业校企合作平台下毕业设计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机电专业校企合作平台下毕业设计的改革与探索
E d u c a t i o n . T h e g r a d u a t i o n p r o j e c t c o u r s e s a r e o r d i n a r y d e s i g n e d b y t e a c h e r s , a n d s ud t e n t s s h o u l d s e l f - a c c o mp l i s h t h e s e p r o j e c t s t hr o u g h t he g u i d a n c e o f t e a c h e r s .T h e r e f o 肌 o f g r a d u a i t o n p r o j e c t c o u r s e s v i a s c h o o l — e n t e r p r i s e

p r o  ̄ e s s i o n l a

i n t e ra g t e d s k i l l s ,t h e n h e l p s t u d e n s t E mp l o y me n t . 【 K e y wo r d s 】 Hi g h e r P r o f e s s i o n l a E d u c a t i o n , Gr a d u a t i o n p r o j e c t Co u s r e s ,s c h o o l — e n t e pr r i s e c o o p e at r i o n
课程 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 8 月 下旬 刊
综述 ・ 专

基于_校企合作_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_周瑜

基于_校企合作_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_周瑜

■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

文章从当前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初步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53-02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周瑜,田会峰(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张家港215600)高校虽是科研人才聚集、知识生产集中的地方,但在资金、工业生产经验、技术和物质条件方面相对劣势;企业是将知识产品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载体,但在技术革新能力方面相对薄弱。

校企合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双方优势,摒弃双方劣势,推动高校和企业的双赢[1]。

江苏科技大学本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以培养船舶为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为目标的,其专业建设以船舶行业为依托。

而张家港校区是异地新建校区,远离校本部,无法享受校本部几十年来在船舶电气自动化方面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必须发展自己的特色。

张家港校区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导向,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验、实训基地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制定了张家港校区“走新型开放式技术类型大学”的办学目标与方向,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张家港校区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并以此专业为依托,研究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由于受地域、师资、实验室等问题的制约,张家港校区按照校本部构建的培养目标可能行不通,本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以培养船舶电气人才为目标,张家港的地域特性决定了这个目标在张家港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张家港校区不能一味模仿,必须找到适合本校区发展的培养目标。

(二)实践环节少或流于形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必须受到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控制技术问题及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能力[2]。

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4实践结果
图1 所 示 ,为 黑 龙江 科 技 学 院计 算 机学 院 三个专 业近 1 2 年 毕业 设计 的优 良率 统计结 果 。全校 其它 专业 的毕业 实 际情况 也 与之大 体一 致 。
8 o
盖6 0

3提高毕业设计水平的应对策略
3 . 1首 先要 统 一思 想认识 面 对扩 招 以来 生源 素质 下降 ,高校 里 经 常有 毕业 设计要 不 要做 ,做 到什 么程 度 ,是 否 因为扩 招而 可以 降低 设计标 准 等等 问题 的 热烈讨 论 。为 了切 实提 高教 育质量 ,强化 高 等学校 的毕 业设 计 工作 ,2 0 0 4 年1 2 月 ,第二 次全 国普 通高等 学 校本 科教 学工 作会议 后 出 台的 关于 进一 步加 强高 等学 校本 科教学 工作 的若 干意 见 中 ,强 调指 出高 等学 校必 须切 实 加 强 毕业 设计 等实 践教 学环 节 ,保障 各环节 的时 间和效 果 , 不 得 降 低要 求 ;大 学 生 毕业 设计要 严格 管理 ,确保 质量 。 3 . 2加 强学 校 内涵 建设 3 . 2 . 1毕业 设 计的 教学 定位 首 先 要 对 本 校 办 学 进 行 定 位 。 黑 龙 江 科技学 院 作为普 通 高等 院校 ,办学 理念 是大 德育 、大 工程 、大 实践 ;目标 主要 是应 用 型 人才 的培 养 。其 次 ,提 高本 科毕业 设计 的 质 量 ,还 必 须使 高校 的教 师和 学生 明确 毕业设 计的 教学 定位 。 3 . 2 . 2加 强 师资 力量 加 强 师 资 力 量 要 从 数 量 和 质量 两 个 方 面着 手 。首先要 根 据本 校办 学规模 制 定合理 的教 师编 制 ,然后 根据 编制 制定 培养 和 引进 人才 计划 。其 次 ,要根 据实 际情 况适 当 引进 急需 的博 士和 教授 或临 时聘 任高 职业 能 力 ,使毕业 生快 速实 现 由学生 向社会 人 的转变 。第 三 , 校企 合作 模式 可以 帮助学 生及 时掌 握就 业信 息 ,实 现 学 生 就 业 和 企业 用 人 的对 接 。第 四 ,有利 于学 生获 得工 程实 际的设 计题 目 , 有利 于解 决实 际 问题 。第五 ,企业 工 程师导 师具 有丰 富的 现场 工作 经验 ,这点 是在 校教 师无 法 ̄ N I ; k 的 ,而 且距 离学生 近 ,更适 合做 设计 的导 师 。 针对 以上 毕业 针对 以上 毕业设 计 的问题 还提 出 了建立 毕业 设计 与就业 一体 化 制度 、 导 师负责 制 ;建立 合理 的三级 质量 监控 体 系 以及 建立 适 当的激励 机制 。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教育平台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教育平台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教育平台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践为了实现高职理论与社会生产的快速接轨融合,实现毕业生技能生产化、社会化、先进化,促进高职课程改革先进教育理念的快速及时渗透、高效有机融合,笔者密切联系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通过建设校企合作教育的实训、培训、研发三位一体平台,把课程改革引向深入,从操作层面上,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开展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情景等课程体系组成要素的改革和实践。

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依托,探索出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培训基地”“研发基地”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教育平台的途径,建立校企互动、深度融合的合作机制,使企业主动走进学校,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推动专业课程改革,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的。

一、专业核心课程基本框架的构建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解,由低到高进行分阶段训练,打牢基础,从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几个阶段设计教学。

机械制图与测绘、计算机绘图及三维基本建模基础构成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为核心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围绕本专业将来工作岗位所包含的岗位技能、工作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能力训练,将机械设计、创新设计、模具设计、产品高级建模和产品规范等以任务驱动式进行训练,形成专业核心课程基本框架,为综合能力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就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基于校企合作教育平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专业课程体系。

第一,围绕佛山市世界级产业——白色家电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岗位群工作过程,以小家电企业典型产品为对象,分析提炼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内容和环境训练要求。

第二,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校企共建学习领域课程作为目标,改革课程设置。

机械设计基础增加了matlab应用实训,cad/cam技术应用(pro/e)课程增加了以小家电产品开发为目标的“cad/cam技术应用(pro/e)实训”,塑料模具设计增加了以企业赠送的生产模具为对象进行的“模具拆装实训”以及家电产品为对象进行的“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实训”,数控编程加工增加了以家电产品模具零件为对象的“cad/cam技术应用(ug)实训”。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专业 实践教 学体 系建设难 以适应新形势 下校企合作的 需要等 问题 。针对 上述 问题 ,我们 以电子信 息工程技 术专业 为基 础,基 于校企合作 ,对 专
业 实践教学体 系的构建和 实施进行 了全 面的研 究和探 索,取得 了显著的教 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实践教 学体 系 校企合作 项 目组成 ,而系列 的实训项 目是分层 推进 ,先易后难 ,层层递进 ,逐 步提高的 。二是从教学环节来看 ,按照 随堂训练 、集 中实训教学 、校 内生产性实训 、校外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来设 计实践教学 内容 ,并 形
践中加 以组织 实施 ,取得 了显著 的教学效果。
序分阶段逐步提高 ;二是职业素质 ;三是 就业创业能 力。通过创业 教 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择业能力和生存能力 ,这是高职 院校 推动就业 的必 然选择 ;四是职业资格证书 _ I J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要紧紧 围绕这 些 目标来 设置实训的内容以及创建与其相适 应的教学组织形式。
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 系是我 国高等职 业教育 面临 的首要 问题 之一 ,
也是我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面 临的主要瓶颈之一 。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专业 实践教学体 系构建要素分析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 系的创新 ,就是要 在校企 合 作平 台上 ,以实训项 目为主线 ,按照先易 后难 ,层层递进 的原则构建 实践 教学体系 ,并围绕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实践 教学 的组织 实施和运行 管理体 系 ,体现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的职业 性 、实践性 和开放性 ,最终 形成 以实践教 学为主线 ,理论 与实践相互 渗透 、相辅相成 、有 机融合
收入分配等人 、财 、物的统一管理权 l 2 J 。

校企合作:本科毕业设计的理念澄清与实践探索

校企合作:本科毕业设计的理念澄清与实践探索

摘 要 :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生 实 能力提升的关键 环节, 践 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 意蕴。但是 . 国当前 对本科 毕业 我
设 计 的认 识 不 清 , 本 科 毕 业设 计 的 选题 陈 旧 、 程 管 理 缺 失 、 果 弱 化 , 成 “ ” “ ” 断 裂 以 及 知 识 的钝 化 。 使 过 效 造 学 与 用 的 只 有 通过 体 制 创新 , 强校 企合 作 才 能 回 归毕 业 设 计 的教 育 价 值 。 加
生 意义 。
校 企合作 的毕 业 设 计 模 式 , 够 使 毕 业设 计 做 能 到真题 真做 , 学 生在解 决 生产实 际问题 的 同时 , 让 培
养分析 、 决 问题 的能 力 , 解 激发 学生 的好 奇 心 、 知 求
欲, 改变 学生忽 视毕业 设 计 的态 度 。在 这种 情境 下 ,
上, 更多地 注重对 已学 知识 的运 用 , 忽视 对学 生进行
向单 位进行 毕 业设 计 ” “ 他 ” 4种 毕业 设 计方 和 其 等
作者 : 陈鹤 呜 系南 京 邮 电大 学 教 务处 处 长 , 教授 .
陈鹤呜 , 峻 , 一飞 , 萍 , 允 , 利 : 李 汝 方 刘 盛 校企 合 作 : 科 毕 业设 计 的 理 念 澄 清 与 实 践 探 索 本
8 l
应, 是综合 性和 实践 性 很 强 的一 个 教 学 环 节 。它不 仅 可 以全 面 考 察 学 生 对 所 学 知 识 和 技 能 的掌 握 情 况, 还可 以考察学 生 综 合应 用 知 识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 能力 , 并且 可 以使 学生在 设计 过 程 中 , 加深 对所 学知 识 的理解 , 高根据 实 际需要 索 取新知 识 、 提 掌握 新知 识并应 用新 知识 的能 力 , 学 生 逐 步 树立 正 确 的工 使

基于校企合作的信息类毕业设计工作改革初探

基于校企合作的信息类毕业设计工作改革初探

到 “ 真题真做 ”【 2 】 ,也尽量要求 学生达到假题 “ 真做 ”的效
果 。以信 息类 学生来说 ,要求选择相对先进 的开发工具 ,如 编程 工具 j a v a 、v i s u l a s t u d i o 2 0 0 5 、. n e t 等 平台 ,数 据库采用
s q l s e r v e r , 图形 设计 选 择 3 d m a x 、a u t o c a d 、c o r l d r a w 等等 ,
基于校企合作的信息类毕业设计工作改革初探
肖海 慧
(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 术学院,江苏 常州 3 1 3 0 0 0 )
[ 内容提要] 大学 的持续扩 招,使得 教学质量观发生 了根 本变 化 ,传统的精英主义教育观 ,被 当下流 行的多 元质量观取 代,人本位的思想要求我们 的毕业设计工作 ,也要进行 多元指导、多元评价 ,在这样 的前提下 ,我 们
利用这些 软件可 以选择编制小 型工程 软件 , 也可 以设计 带后 台数据 库网站 ,网站 的首页编辑 设计,也可 以选择叙事 型、 故事 型的 f l a s h动画制作 ,也可 以设计一套 l o g o方案 ,用三 维软件制 作并渲染 图形 、图像场 景,用于广告 、装潢 。
2 . 2毕 业 设 计 过 程 控 制 多 元 化
大学持续扩展 ,给高教 改革 带了新的机 遇和挑战 ,旧的 教育理念 已不 能胜 任新 的教育形势 , 传 统的精英主义教育 观 已不再适 合当下的大学教育 , 教育 的根本 目的在于促进人 的
全面和谐 发展 ,教育理念也转变 为 “ 人本位 ”理念 。多元 质
量观洞察 了当前繁复的大学形势 :学校层次多 , 人才培养 方 式差别大 ,形式 多样化 ;生源 层次多且个性差异大 ,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37 October2018(B)总第437期2018年10月(中)摘要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革思路,并从选题阶段、设计阶段、答辩阶段给出了校企合作的具体做法,最后结合实际效果做了思考与展望。

关键词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Reform and Practice of Graduation Design Based on Col原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Tao Airong,Zhang Dongliang, Wen XiantaiAbstract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form ideas of the full-time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design course,and gives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from the topic selection stage,design stage and defense stage,and finally makes prospects combining the actual results. Key words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graduation design;re-form and practice1背景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所必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综合化,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并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3]。

传统的毕业设计选题通常是由专业课指导教师拟定,题目的广度和深度也由指导教师掌控,由于许多专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自身并无企业从业经历,这直接导致许多选题脱离工程实际。

在设计阶段,出于统一管理的需要,高校往往要求学生全程在校内做毕业设计。

而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许多同学已经找好了用人单位并签了就业协议,用人单位也希望学生早日报到上岗。

在答辩环节,答辩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基本上就是教研室的专业课教师同时也是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相当于象牙塔内自我把关。

如此种种,本来是一个应该紧密联系工程实践、让学生接触社会的实践环节,变成了一种象牙塔内的自娱自乐,长此以往,不利于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4-5]。

基于此,一种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开展毕业设计的模式逐渐得到一些院校的关注。

本文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思路和实践,并结合实际效果做了进一步分析。

2选题阶段根据我国国情及高校师资、学生的现状,毕业设计的题目来源可采取多样化处理,不宜搞一刀切。

具体来说,可以从教师、学生、企业三方面去考虑,但以学生为中心。

从教师角度,如果专业课教师自身有纵向或横向课题适合做毕业设计题目的,可以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选题。

从学生角度,分不同情况。

如果是考研深造的,可自行联系研究生导师或专业课教师做学术课题。

如果是已签就业协议或正在联系就业的,提倡学生联系企业,获得企业课题。

从企业角度,可以将生产经营中的实践课题作适当筛选,交给已签就业协议的学生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同时指定企业指导教师参与全程指导。

对大多数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本科生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比例较高,因此具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的条件。

要达到较好的毕业设计效果,让企业、学生满意,就要从选题阶段开始,由校、企、学生共同参与,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作配套。

事实上,以企业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在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已被证明为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比如,笔者在德国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访学时了解到,德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和毕业实习、求职是完全打通的,毕业设计课题基本上就是企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完成了毕业设计,相当于完成了企业的实习阶段任务,为入职后无缝对接企业实际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6-7]。

就我国现状而言,也许一步到位不太现实。

一方面,指导毕业设计工作本身和在职教师的工作量考核相互关联。

另外,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本身位于产业链低端或处于从低端到中高端爬坡阶段,虽然有很多工程问题,但并没有能力或意愿将这些问题提炼出来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

而且,让本科生做企业课题,企业需要提供来自企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陶爱荣张东亮文先太(南京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江苏·南京211167)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ki.kjwhb.2018.10.036作者简介:陶爱荣(1970—),男,硕士,副教授,从事建筑环境的教学科研。

81教改教法业的指导教师,而企业人员虽然懂生产、研发,但未必就可以直接胜任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8-12]。

总之,在选题阶段,宜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这项工作。

但只要思想上重视,政策措施跟上,不断实践总结提高,效果会越来越好。

3设计阶段选题之后,就进入了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有: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开展课题研究、设计并形成阶段性成果或结论;完成设计报告。

在我国目前的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中,以双导师方式比较合适,即学校和企业各出一名指导人员,企业指导人员可以由企业委派作为学校兼职教师。

这样做的好处是,发挥各自的优势,一个偏重教学规范性管理,一个偏重解决实际问题。

但学校和企业均需有相应的制度性安排,否则可能形成两不管的局面[13-18]。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即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该在学校还是在企业,这需要根据课题情况并结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做灵活安排。

如果在学校做设计,有助于日常管理,但和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可能不够及时。

反之,如果在企业做设计,可以更好地融入企业氛围,更好地解决现场问题,便于企业教师进行指导,但在学生的安全管理方面需有相应的安排。

另外,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毕业设计,在开题报告的理论深度、创新性方面可适当降低要求,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主。

我国目前许多院校对本科生开题报告的要求过于偏重理论、偏重创新性,没有考虑到不同课题的差异性,尤其对于来自企业一线的课题,应该赋予一定的自由度,便于学生放手去做,去真正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把大量的时间用来生搬硬套一些理论、概念[19-20]。

关于设计报告的字数要求、格式规范性、查重率方面的要求,目前,国内高校普遍要求较高。

但许多基于校企合作的设计题目,并不适合照搬这种要求。

有的工程课题解决方案和具体工作完成了,可能写不出太多的文字,学生为了凑字数,只好从教材、网络上抄写大段基本理论、公式,但碍于查重率的要求,只好再把这些基础知识做成图片插入文档。

如果再考虑到很多同学在办公软件排版方面的基本功不扎实,又要花费大量精力。

最后,真正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思考课题本身、准备答辩的时间可能会大大缩水,这反而会影响相关环节的质量。

怎么办呢?关于格式规范性,应该专门设相关前修课程,让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之前解决办公软件的操作问题。

关于字数和查重率,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有矛盾的地方。

对于校企合作的课题,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必强求字数的规定,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原则,衡量标准应该看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解决方案、实施结果等,只看字数并无实质意义。

如果不用凑字数,写出的文字都是自己解决工程问题中亲自做的事情,自然能满足查重率。

如果硬要同时考虑字数和查重率,那么应该将查重范围设定为学生实际工作内容对应的文字,而基础知识、基本公式的引用则剥离在查重范围之外[21-22]。

4答辩阶段论文答辩是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收尾工作,答辩结果是毕业设计工作实际效果的直接体现。

这里从答辩时间安排、答辩委员会人员组成、答辩形式及评判标准、答辩评语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于答辩时间安排,为了便于学校日常管理,往往按专业方向确定统一的答辩时间。

对于校企合作的课题,宜考虑一定的时间弹性,如分批答辩。

关于答辩委员会人员组成,应将企业导师纳入其中,而且保证企业导师的意见占一定的权重或一票否决制,因为校企合作课题的完成质量如何,企业导师最有发言权。

关于答辩形式及评判标准,应充分考虑课题的特点,不搞一刀切,应重点看工程问题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效果是否达到企业的要求,而且,有些课题还需要有一定的实物演示。

关于答辩评语,可将校企合作类课题和其他课题分开评判,体现工程课题的特点,给予恰当的评价。

目前,许多院校过于重视毕业设计课题的理论高度和所谓的与众不同(新意),而不考虑这类课题的特性,容易导致真正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毕业设计拿不到好成绩。

5思考与展望笔者所在学院在校企合作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去探讨思考。

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有的学生签约单位是建筑施工企业,企业声称需要学生去企业做毕业设计,但实际情况可能是让学生提前去工地上班,并无合适的工程课题。

如果学校不同意,可能影响到该同学的就业和这类企业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但如果贸然答应,则毕业设计难以保证质量。

如何平衡,真正将校企合作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学校和企业做相应沟通。

有的同学联系的单位是中央空调制造商,企业有课题,也希望学生去企业做毕业设计,但希望完全由企业导师自主指导,因为课题可能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

这和学校的管理体制有些冲突。

如何化解这类矛盾,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的来看,校企合作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已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和企业的重视,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有积极的态度,并愿意为之不断努力,就一定会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1]戴华,杨志和,方世林.应用型高校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指导机制研究[J].电子技术,2017,46(8):6-8.(下转第91页)82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37 October2018(B)总第437期2018年10月(中)[2]张莉英,韩文仲,王怀明,蔡毅.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探索与实践[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5,25(4):46-48,51. [3]周怀兵.校企合作背景下工科类高职毕业设计改革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4]王延庆,沈承金,隋艳伟,杨昭,欧雪梅,应鹏展.专业认识实习教学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4):166-168, 171.[5]王德成.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6(12):74,130.[6]陶爱荣,潘彩霞,丁永健,蔡宁.德中应用型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 61-65.[7]潘彩霞,陶爱荣,丁永健.德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研究及启发[J].机电信息,2016(33):152-153.[8]胡拥军,雷存喜,方芳.校企合作模式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展及质量监控[J].化工时刊,2015,29(5):36-38.[9]杨彩霞,邹晓东.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理念建构与改进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3):30-36,44. [10]杜彦斌.以产品协同创新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本科毕业设计模式[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5):95-98.[11]刘晖,张灵.“以学生为中心”的地方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基于中心城市大学的NSSE-China数据[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2):60-71.[12]冯晓英,李秋劼,陈丽.“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大学系统分析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36-43.[13]郑雷,赵世田,吴卫东,冯宝富.基于校企合作提高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3(46):174-175.[14]陈新忠,李忠云,胡瑞.“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实践误区及引导原则[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57-63.[15]刘朝福.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2(35):23-24.[16]张凌峰,文九巴,任凤章,熊毅,张毅.以企业主导的校企合作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培养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106-107,110.[17]白润波,刘福胜,朱坤.大学生认识实习体制改革探究———以山东农业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为例[J].高教论坛,2011(9):82-85.[18]陈鹤鸣,李峻,汝一飞,方萍,刘允,盛利.校企合作:本科毕业设计的理念澄清与实践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6): 80-82.[19]黄菊文,乔俊莲,贺文智,李光明,陈玲,王华.改革认识实习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科学,2010,13(5):4-6.[20]尹明花.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151.[21]刘晓燕,毛前军.浅谈建环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毕业设计模式[J].中国科技信息,2010(15):228-229.[22]毛前军,王希丰,武传燕.关于建环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毕业设计模式的探讨[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8(6):122-123,54.编辑李金枝类课程和职业压力管理、职业生涯提升等素质拓展类课程,则采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进行线上授课与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