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动画电影视域中的英雄情结

合集下载

《2024年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范文

《2024年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范文

《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篇一一、引言英雄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中美两国的影视作品在英雄主义的表现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对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点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中美英雄主义的不同表现1. 角色设定美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强大的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些英雄通常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但总能以超凡的智慧和勇气战胜敌人。

例如,漫威电影中的超级英雄,他们不仅拥有超能力,还有坚定的信念和责任心。

相比之下,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更加接地气,他们通常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如军人、警察、医生等。

这些英雄通过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

2. 叙事方式美国影视作品在叙事上更加注重情节的紧张感和戏剧性,通过快节奏的剧情和视觉效果吸引观众。

而中国影视作品则更注重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渲染,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内心世界。

3. 价值观表达美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往往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即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解决问题。

而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则更加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即个人为集体和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也反映了中美两国文化的不同特点。

三、文化内涵的异同尽管中美影视作品在英雄主义的表现上存在差异,但都体现了对正义、勇气、奉献等价值观的追求。

然而,美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往往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因为其强调的是个人的力量和价值。

相比之下,中国影视作品更注重集体的力量和智慧,通过塑造众多的普通英雄形象,强调每个个体的力量对集体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以两部电影为例进行比较。

《阿凡达》是一部典型的美国科幻电影,它以科技的力量构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迥异的宇宙,主人公凭借个人的勇气和智慧最终带领人们战胜了敌人。

而《战狼2》则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动作电影,它以真实的背景和人物为基础,展现了军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中美电影中不同的英雄主义对比研究

中美电影中不同的英雄主义对比研究

中美电影中不同的英雄主义对比研究中美电影中不同的英雄主义对比研究引言:英雄主义是电影艺术中常见的主题,中美两国的电影作品中对英雄主义的表达方式千差万别。

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这也使得两国电影中对于英雄主义的表现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和内涵。

本文将以《红河谷》和《黑暗骑士》这两部中美电影为例,深入探讨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一、不同的英雄形象1.1《红河谷》中的英雄形象《红河谷》是一部中国电影作品,它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展现了一群普通农民群众的抗战斗争。

在该片中,英雄主义被赋予了一种普通人特有的感性与温度。

电影通过展现老百姓不受外界压力的影响,以及他们临危不惧、勇敢抵抗的精神,来表现英雄主义。

电影中的英雄形象不是高大威猛、无所畏惧的超级英雄,而是普通人中的英雄,他们的力量源于内心的坚定信念和对正义的追求。

1.2《黑暗骑士》中的英雄形象《黑暗骑士》是一部美国电影作品,它以蝙蝠侠为主角,展现了一个复杂而黑暗的英雄形象。

与《红河谷》不同,《黑暗骑士》中的英雄形象更多地体现了超级英雄的属性。

蝙蝠侠面对犯罪和恶势力时,不仅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和技巧,而且还利用高科技装备和巧妙的计谋来对抗敌人。

蝙蝠侠的英雄主义被赋予了更多的阳刚之气和冷酷的形象。

二、不同的英雄使命2.1《红河谷》中的英雄使命《红河谷》中,农民的英雄主义体现在他们为了自己的家园和家人勇敢抵抗日军的入侵。

他们不求功名利禄,只是默默地守护着祖国、家庭和亲人。

电影通过展现他们的付出和牺牲,以及对军国民族利益的关切,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2.2《黑暗骑士》中的英雄使命《黑暗骑士》中,蝙蝠侠承担着保卫哥谭市的使命。

他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了正义,承担起维护公序良俗、消除犯罪的责任。

蝙蝠侠面对恶势力的冲击,以自己的蝙蝠形象和正义的力量成为哥谭市的保护神。

他的英雄主义来自于对城市和人民的责任感,以及对罪恶的无法容忍。

三、相似之处:正义与牺牲3.1 平等的正义无论是《红河谷》还是《黑暗骑士》,都强调了正义的重要性。

《2024年中美电影中不同的英雄主义对比研究》范文

《2024年中美电影中不同的英雄主义对比研究》范文

《中美电影中不同的英雄主义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作品在塑造英雄形象时,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本文将以中美电影为例,对比分析其中不同的英雄主义表达方式和内涵,以期更深入地了解两国电影中英雄主义的异同与差异。

二、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表达方式(一)中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往往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集体意识。

这些英雄形象常常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正义与和平而英勇斗争。

在传统的武侠片中,英雄往往是道德楷模,以正义、忠诚、勇敢和牺牲为特点。

而在现代题材的电影中,英雄则更多地表现为在个人奋斗中体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

(二)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和个性的魅力。

这些英雄通常是为了拯救世界或解决重大社会问题而勇敢行动。

他们常常是个人主义的代表,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对抗困难和邪恶势力。

在电影中,美国英雄通常具有独特的技能和能力,以战胜强敌为胜利的标志。

三、中美电影中英雄主义内涵的差异(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中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注重道德价值和集体利益的维护,强调家庭、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联系。

而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则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奋斗的实现,强调个人能力和智慧的展现。

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英雄形象塑造。

(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如武侠、神话等元素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而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则更多地与现代科技、科幻等元素相结合,展现了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导致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英雄形象塑造。

四、中美电影中英雄主义的表现手法(一)中国电影的英雄主义表现手法中国电影在表现英雄主义时,通常采用传统的叙事手法和写实主义风格。

通过描绘英雄的成长历程、经历的困难和挫折以及最终的成功,展现英雄形象的伟大和崇高。

同时,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人物塑造,使观众产生共鸣和情感认同。

《2024年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范文

《2024年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范文

《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篇一一、引言英雄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展现和演绎。

中国和美国的影视作品中都有英雄形象的存在,但是,两者在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叙事方式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对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深入理解这两种文化的异同与魅力。

二、概述与主题探讨1. 中国影视中的英雄主义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往往承载着民族精神与国家荣誉。

这些英雄往往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表现出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牺牲精神。

例如,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许多英雄形象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同时,中国的武侠文化也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水浒传》、《天龙八部》等作品中,主角们的正义感、英勇行为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为观众所喜爱。

2. 美国影视中的英雄主义美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则更加注重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精神。

这些英雄往往具备超凡的能力或技术,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正义而奋斗,表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和自由精神。

例如,超级英雄题材的影视作品如《复仇者联盟》、《黑豹》等,其中的英雄们具有超凡的战斗能力和责任感,他们以个人能力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

此外,美国影视作品中的警察、消防员等职业英雄形象也备受观众喜爱,他们以勇敢、智慧和正义感赢得了观众的尊重。

三、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差异1. 文化背景差异中国和美国的文化背景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强调个人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和奉献精神;而美国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强调个人能力的实现和自由精神的追求。

因此,在影视作品中展现出的英雄形象和故事也存在着文化背景上的差异。

2. 价值观差异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更多体现出崇高道德品质和牺牲精神,强调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奉献;而美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则更注重个人能力和自由精神的追求,强调个人在实现正义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

《2024年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范文

《2024年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范文

《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篇一一、引言英雄主义作为影视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呈现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以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为主题,从文化背景、人物形象、价值观念以及叙事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

二、文化背景下的英雄主义1. 中国影视中的英雄主义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往往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这些英雄往往为了国家、民族或家庭的利益而奋斗,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英雄形象往往是为了民族解放而英勇斗争的战士。

2. 美国影视中的英雄主义美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则更多地关注个人英雄主义。

这些英雄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或技能,为了正义或个人信念而奋斗。

例如,超级英雄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英雄往往拥有超能力,为了保护世界而与邪恶势力斗争。

三、人物形象比较1. 中国影视中的英雄形象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通常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牺牲精神。

他们往往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大局而舍弃个人利益。

这些英雄形象往往具有典型的东方美学特征,如英勇、忠诚、仁爱等。

2. 美国影视中的英雄形象美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则更加多元化。

他们不仅具有超凡的能力或技能,还往往具有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

这些英雄形象往往具有西方文化的特点,如独立、自由、勇敢等。

四、价值观念比较1. 中国影视的价值观念中国影视作品往往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国情怀,认为个人应该为集体和国家利益而奋斗。

同时,这些作品还强调道德品质和牺牲精神,认为这些都是英雄形象所应具备的特质。

2. 美国影视的价值观念美国影视作品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

这些作品往往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意志,认为个人应该为了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而奋斗。

同时,这些作品还强调英雄形象的独特性和个性魅力。

五、叙事手法比较1. 中国影视的叙事手法中国影视作品在叙事上往往采用线性叙事的方式,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同时,这些作品还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主题思想。

《2024年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范文

《2024年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范文

《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篇一一、引言影视作品是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传播途径。

在不同的文化和国别背景下,电影和电视剧展现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和情感,其中包括丰富的英雄主义情节。

本篇文章旨在深入比较中美影视中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

二、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表现形式(一)美国影视中的英雄主义美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往往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这些英雄往往具备超凡的勇气、智慧和力量,以保护他人和维护正义为己任。

他们往往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个人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解决问题,实现自我价值。

如《复仇者联盟》中的超级英雄们,他们各自拥有超能力,为了保护世界而集结。

(二)中国影视中的英雄主义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则更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国情怀。

这些英雄往往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民族尊严而奋斗。

他们往往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情操,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和激励他人。

如《战狼》中的主人公,他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执行任务。

三、中美英雄主义的差异和原因(一)文化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是造成中美英雄主义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因此其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往往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自我实现。

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因此其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往往更注重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

(二)价值观念的差异价值观念的不同也是造成中美英雄主义差异的原因之一。

美国影视作品强调个人权利、自由和平等,而中国影视作品则强调团结、集体和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

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了两国影视作品在表现英雄主义时,对于角色的定位、情感和动作的展现有所不同。

四、总结综合来看,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各有其特点和内涵。

美国的英雄主义注重个人能力和自我实现,强调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而中国的英雄主义则更注重集体和社会利益,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和责任。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也体现了不同国家在处理社会问题和价值取向上的不同方式。

《2024年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范文

《2024年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范文

《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篇一一、引言英雄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中美两国的影视作品在表达英雄主义时,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就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进行比较,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二、中美影视英雄主义的共性1. 强调个人英雄主义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影视作品,英雄往往被塑造成具有超凡能力、英勇无畏的形象。

这些英雄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正义、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奋斗。

个人英雄主义在中美影视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 注重情感表达英雄的形象塑造离不开情感表达。

中美影视作品在塑造英雄形象时,都注重对英雄内心的描绘,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英雄的情感世界。

这种情感表达使得英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三、中美影视英雄主义的不同点1. 文化背景差异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了影视作品中英雄形象和英雄主义内涵的差异。

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往往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牺牲精神,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而美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则更注重个人能力和独立精神,他们为了正义和自由而奋斗。

2. 表现手法不同中美影视作品在表现英雄主义时,采用的表现手法也不同。

中国影视作品往往通过细腻的情节和人物塑造来展现英雄形象和英雄主义精神;而美国影视作品则更注重视觉冲击和动作场面,通过激烈的战斗和惊险的场景来展现英雄的英勇无畏。

四、中美影视中英雄主义的代表作品分析1. 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代表作品如《战狼》、《湄公河行动》等,这些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牺牲精神,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展现出中国式的英雄主义精神。

2.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代表作品如《复仇者联盟》、《勇敢的心》等,这些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具有超凡的能力和独立精神,他们为了正义和自由而奋斗,展现出美国式的英雄主义精神。

五、结论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有着各自的独特之处,但也存在共性。

共性在于都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情感表达,不同之处则在于文化背景和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中美电影中不同的英雄主义对比研究

中美电影中不同的英雄主义对比研究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美电影中不同的英雄主义对比探究引言: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能够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传达各种价值观和社会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V IEL ITERATUR E/动漫研究 2010年第1期 中美动画电影视域中的英雄情结■史国娟(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摘 要] 中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两个大国,但在动画电影方面,发展现状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当然,这与两国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但是,中美两国的许多动画电影中,无疑都展现同一个主题:英雄情结。

文章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深入分析这种英雄情结产生的原因,从而寻找动画电影主题表现的未来。

[关键词] 动画电影;英雄情结;个人英雄主义 如果从1906年美国摄影师勃拉克顿(Stuart B lackt on)开始摄制动画电影算起,那么,动画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而这种动画与电影的结合,让动画电影从一开始就十分关注典型人物。

无论电影刻画的是古代的人物、现代的人物抑或是想象中的人物,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以英雄和反英雄的姿态出现。

当然,无论电影中的矛盾多么尖锐,情况多么复杂,最终的胜利者往往是英雄。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就是人们所称的英雄情结。

当然,与剧场版电影不同,英雄情结在动画电影中可能更夸张一些。

而现实中,由于各国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动画电影中对英雄情结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以下笔者对照中国和美国的动画电影分别举例分析。

一、美国:极度张扬的个人英雄主义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欧洲移民国家,而且是一个建国历史很短的国家。

所以,美国文化最早继承的当然是占主流的欧洲文化,而这种文化是源于欧洲大陆的基督清教文化。

在这种文化的统治下,“人们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相信天定命运,崇尚自由、宽容、自律、契约以及美国式的个人主义。

”①所以,我们今天都知道有一个叫做“美国梦”的存在,它激励着每一个美国人为之奋斗。

那么,在“美国梦”的实现过程中,最鲜明的表现就是美国人崇尚的极度张扬的个人英雄主义。

如果说欧洲传统的清教文化主张的是一种相对的保守,那么,美国的新清教文化则是清教文化与北美土著文化长期糅合和异化的结果。

虽然与欧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

这种文化形式体现在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然,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电影中体现的这种文化当然是最为显著的。

电影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现代科技文明和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电影,特别是动画电影中种种卡通形象,非常强烈地透露出美国人主张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这些色彩也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人的个人价值观:一是崇尚个人和独立,追求正义和尊严;二是这种追求中又隐含着个人与社会秩序、暴力之间的矛盾。

在美国动画电影中,电影作者往往将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夸大,并将其置于复杂的社会秩序和暴力矛盾内,使这种美国式的个人价值观在其中无限放大,从而达到感人的效果。

其实,早期的美国动画电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它往往表现的是一些简单的人物,几乎没有什么情节,而是运用画面和背景音乐等元素,纯粹反映一个简单的事实。

比如迪斯尼1928年出品的《米老鼠与唐老鸭》、1945年的《猫和老鼠》(1945)。

直到1977年的《救难的小英雄》,是美国新旧动画转型的一个过渡作品。

影片中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加入了一些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以前,美国很多动画电影都是单纯的动画素材,而且大都是二维动画。

在人物表现上,虽然也往往是一些超级英雄形象,但往往情节比较简单。

比如迪斯尼1985年制作的《黑神锅传奇》,自始至终都表现的是美国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

所以,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动画电影中虽然很多展现的是个人英雄主义,但很多时候并没有脱离现实,比如“超人”的角色,“虽然他也同样具备飞檐走壁的超能力,但是和别的超级英雄不一样的是,他有着和普通人一般的弱点,比如能被子弹打中、会喝醉酒,也可能被人击倒……他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精神问题。

”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动画电影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代表作品如《风中奇缘》(1993)。

另外,在这个时期,除了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在电影中不断加强外,美国动画还注意到许多外来文化的表现。

比如,迪斯尼公司1998年出品的《花木兰》,是第一步以中国故事为背景的动画片,特别是在很多画面处理上,加入了许多中国画工写结合、虚实浓淡的意境元素。

③虽然如此,但是影片完全由现代美国式精神理念构成影片的核心,讲述主人公花木兰勇于突破传统、追求个性解放、抗击社会外来压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

影片运用中国元素和美国精神相结合,将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发挥到极致。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动画电影进入了一个多产期。

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科技手段的丰富,使得三维动画的运用普遍起来;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化加剧,各种文化交流频繁。

这个时期比较经典的作品有《恐龙》(2000)、《暑假保卫战》(2001)、《怪物史莱克》(2001)、《海底总动员》(2003)、《超人特工队》(2004)、《功夫熊猫》(2008)等。

这个时期的动画电影,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不仅更加体现艺术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将场景真实化、人物突出化。

比如迪斯尼公司耗资一亿拍摄的三维动画电影《恐龙》,作品采用幽默方式展现主人公恐龙阿拉达的勇敢、机智和自我奋斗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④梦工厂在2008年推出的《功夫熊猫》,虽然重新拾起了中国功夫,却不是李小龙和成龙。

那个身穿唐装一板一眼朝天瞪的主角,正是憨态可掬的胖胖大熊猫。

当然,这部影片更多的是搞笑的元素,052 动漫研究/MOV IEL ITERATURE 2010年第1期 也曾经引起中国许多观众的质疑,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个人英雄主义的旗帜下,美国人考虑的可能没有那么多。

二、中国:完美英雄中国动画电影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

特别是万籁鸣等万氏四兄弟,他们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拓荒者。

受美国动画电影的影响,结合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等传统手艺,万氏兄弟先后拍摄出了《铁扇公主》等许多风靡亚洲的动画影片。

⑤新中国成立后,动画电影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到文革前期,出现了《神笔》(1955)、《大闹天宫》(1964)、《草原英雄小姐妹》(1965)等许多经典影片。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英雄情结,不管是传统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还是后来的三国人物、梁山好汉、天国豪杰等,都在国人心中打下深深烙印。

所以,这些历史记载的人物也好,还是传说中的神仙人物也好,都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素材。

上海电影制片厂1955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就取自民间故事。

影片叙述放牛娃马良用树枝和木炭作笔,苦练绘画,后得神仙赠予的神笔,画出的东西都能变成真的。

从此马良以笔画画,救助穷苦农民;贪官得知后,逼马良画座金山;马良利用其贪欲,以神笔画海和风浪,在海中心画了一座金山,当贪官和其奴才乘船去搬金子时,狂风巨浪将他们吞没。

影片既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又有木偶片的假定性特征,两者浑然一体。

特别是马良的救苦济贫的英雄主义精神,更是让人称道。

从电影史的发展来看,动画电影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三维特技的发展,动画电影还是要走向三维,从而与最早期的电影形成融合。

当然,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存在形式,它仍然是一种“非现实性”的存在。

⑥因为,既然是艺术,当然就不是原本的“纪实”,即使那些纪录片,也存在着艺术加工的成分。

像动画电影中的人物,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人,当然更是如此。

1961至1964年,同样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受当时“中国美术片要走民族风格之路”观点的影响,影片取材于中国四大名著的《西游记》,展现的是孙悟空不畏强权、敢于斗争而大闹天宫的英雄主义形象。

影片将孙悟空这个具有猴的特征、神的威力、人的感情的中国式的神话英雄,生动地再现于银幕,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

当然,传统中国是不主张个人主义的,而是崇尚集体主义;但是,在电影艺术中,突出某个人的形象还是十分常见的表现手法。

动画电影以虚构和夸张的方法来揭示生活本质,不仅能体现出那些直接产生于现实中的东西,而且还能体现出那些只存在于作者想象中的东西;同时运用夸张手法,强调、突出、夸大影片的内容和形式,使其产生特别强烈的艺术效果。

之所以这样,是夸张手法的运用给《大闹天宫》涂上了一层浓重的浪漫色彩;另一方面,电影中丰富的想象会引起艺术上的虚构和夸张,从而在自然形态中变化出来,达到艺术的效果。

正因为影片造型有夸张有虚构,才使作品奇特、新鲜、生趣盎然,给观众以一种崇高的审美享受。

改革开放以后20年间,中国的动画电影一度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当然这与中国动画人的水平有关,在专业素质上还无法与美国、日本等国相比。

加上美日韩等国文化的冲击,特别是日本动漫占据中国荧屏很长的时间,更使中国的动画电影失去了群体接纳对象。

⑦200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的《宝莲灯》,多少给人眼前一亮。

影片虽然同样取材于《西游记》,但已经开始注意平民化和现实主义的展现,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特别是摒弃了以前中国动画电影不展现人物感情世界,而单纯表现理想化英雄主义的习惯,改为全面展现一个活生生的人,特别是加入了亲情、爱情的元素,使得人物形象一个个都鲜活起来。

比如,三圣母与书生刘彦昌的爱情,沉香英雄的成长,孙悟空的惩恶扬善等等,都让这部影片成为一个展现中国式英雄的动画经典。

三、结 论自从电影产生的那天起,它就被赋予了很多意义。

电影是艺术,同时也是符号;电影是个体的心理审美过程,同时也是群体的社会反映。

今天,电影更成为一个产业。

而无论怎样去界定,电影作为一个存在,英雄情结仍旧是其未来表现的非常重要的主题。

中国与美国有着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经济社会制度,但是,在人类本质的追求上,却是一致的。

这种一致性不仅体现在其他艺术形式上,更体现在动画电影中,昨天、今天以至明天。

注释:①齐瑾:《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②刘见林:《由漫画翻拍电影看美国人的超级英雄情结》,《华盛顿观察》,2003年第30期,。

③④⑤⑦赵东:《外国优秀动画电影100部》,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137页,第51页,第269页,第270页。

⑥王志敏:《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第139页。

[参考文献][1]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2]王志敏.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3]陈晓云,等.作为文化的影像[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4]赵东.外国优秀动画电影100部[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5]邵牧君.西方电影史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陈太胜.西方文论研究专题[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范志忠.百年中国影视的历史影像[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8]齐瑾.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J ].安顺学院学报,2009(01).[9]刘见林.由漫画翻拍电影看美国人的超级英雄情结[J ].华盛顿观察,2003(30).[作者简介]史国娟,吉林四平人,吉林艺术学院动漫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