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兴隆县北营房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作文讲评导学案理想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

初中语文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理想》。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作者对理想的思考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理想》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
3. 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4.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理想》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要有理想?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合作探讨,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 重点词语和句型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和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5. 分析课文观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课文观点的合理性。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的词语和句型运用能力。
3. 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4.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理想》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课堂讨论和表达的工具。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理想课文教案

初中理想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名为《理想》。
课文通过对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不同人物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坚守,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热爱和执着。
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展示课文的标题《理想》,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要有理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翻译和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精讲点拨: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和示范。
如:词语“坚定”、“执着”、“热爱”等;句型“的理想是”、“认为……”等。
5. 情境教学: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如:课文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在艰难环境中仍然坚持追求理想的情景。
6. 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他们是如何坚持追求理想的?7. 情感升华: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理想》导学案

理想(学生版)流沙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基础互查1.简介作者,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流沙河,。
2.写作背景,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三)、检测词语,学生互查为主。
★蜕()熄()灭缀()连倔()强鬓()发洗濯()寂寥()诅( )咒玷()污扒()窃扒()皮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1、朗读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
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感知课文内容:(1)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2)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3)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3)第三部分:(4--7)第四部分:(8—11)第五部分:(12)四、研读赏析(一)、研读第一节1、你怎样理解第一节四个比喻的喻意?明确:★★2、第一节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明确:★★五、布置作业完成第二课时导学案。
理想(教师版)流沙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一些关于理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2. 讲解文章背景和作者
介绍作者流沙河及其作品。
讲述文章的背景和写作意图。
3. 阅读文章
学生自行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4. 分析文章
讲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5. 讨论
分成小组讨论文章中印象深刻的部分。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6. 课堂总结
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强调理想的重要性和追求理想的勇气。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并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初中《理想》教案

初中《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
(3)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和解读。
(2)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3)学生对理想的认识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学生对自身理想的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你们的理想是什么?(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并简要介绍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有这个理想。
2. 阅读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讨论与分享:(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发言。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关于“我的理想”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理想。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2)教师鼓励学生坚持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并给出一些建议和鼓励的话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
2. 朗读与理解: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写作练习:学生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理想,并能够合理组织语言。
关于理想题目作文教案初中

关于理想题目作文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的理想,并对其进行适当的阐述和论述。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 讲解如何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作一篇作文。
2. 分析优秀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 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的理想是什么?”引起学生对理想的思考和关注。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作一篇作文。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 你的理想是什么?b. 你的理想为什么?c. 你是如何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3. 分析:教师分析优秀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理想。
4. 练习: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2. 学生作文的表达能力和论述水平。
3. 学生对作文修改和润色的能力。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教师在分析优秀作文时,要注重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
3. 教师在练习环节,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教师在总结环节,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理想,激发学生的奋斗信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并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理想》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理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想》。
(2)理解诗歌的主题,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及其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理想》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诗歌主题及理想内涵。
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及其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谈论“理想”这一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诗歌《理想》,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理想。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理想的理解,互相交流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理想》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及其内涵。
5.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想,谈谈如何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理想》。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理想》的朗读与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理想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 利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诗歌主题。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诗歌《理想》的文本材料。
2. 收集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以供课堂分享。
3. 准备与理想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八、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作文比赛,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理想。
2. 开展一次关于理想与现实的辩论赛,让学生学会理性分析与辩证思考。
3. 邀请有关理想与人生规划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初中语文《理想》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理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想》。
(2)理解课文《理想》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对理想的看法和态度。
(3)学会通过课文学习,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者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课后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实现自己理想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理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对理想的看法、理想的内涵和实现理想的方法等。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如“理想是人生的灯塔”、“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实现理想”等。
3. 课文中涉及到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科学家、运动员、教师等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理想》的基本内容。
(2)课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课后实践活动的设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如作者对理想的看法和态度。
(2)学生如何通过课文学习,形成自己的理想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理想》的思考,如“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你们的理想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想》,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课文中提到的实现理想的方法。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实现理想的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讲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用正确的方法批改作文。
理想(穆旦)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对于生活它做不出总结,
面对绝望它提不出希望。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原来它已为现实的泥沙
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空屋\而无主人,它紧紧闭着门窗,\生活的四壁堆积着灰尘,
外面在叩门,里面寂无音响。
那么打开吧,生命在呼喊:\让一个精灵从邪恶的远方\侵入他的心,把他折磨够,\因为他在地面看见了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