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乙瑛碑》(十三)
写乙瑛碑隶书的技巧

写乙瑛碑隶书的技巧
1.了解隶书基础:写隶书需要掌握基础的隶书笔画和结构,如横、竖、撇、捺、点、折等。
2. 熟悉乙瑛碑的特点:乙瑛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之一,其特点是筆画立竿狀,结构凝練,线条流畅。
3. 勤练字帖:隶书写作需要反复练习,建议练习一些乙瑛碑的字帖,以熟悉其笔画和结构。
4. 用笔要求:隶书用笔一般为硬笔或毛笔,需要用力控制笔画的粗细和力度,以塑造出隶书的骨气和力度。
5. 把握整体结构:乙瑛碑的字体结构紧凑,需要把握好整体的结构和比例,注意排版的规律和节奏。
6. 注意字形变化:隶书字形变化多样,需要注意其变形规律和字形特点,尤其是一些生僻字或字形复杂的字母。
7. 用色渲染:隶书用色渲染是其特有的装饰手法,可以运用不同的颜色来塑造出隶书的艺术表现力。
- 1 -。
《乙瑛碑》,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你要把握它用笔、结体和风格

《乙瑛碑》,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你要把握它用笔、结体和风
格
《乙瑛碑》是汉隶中的上品
一、《乙瑛碑》的用笔结体及风格特点:
1、它的用笔,起笔处与其他汉隶一样,待势而发,痛快沉着,斩
钉截铁,体现出劲道的一面;中间运笔迟涩,但骨感十足;收笔处燕尾作尖挑,显得俏皮活跃,又不失稳重。
2、字以横势为主,笔势坚韧挺拔,起伏转折,没有一笔率意而为,其法度严谨。
整篇从头到尾,规矩方寸不乱,可以想像当时书刻者是何等地庄重、严谨、一丝不苟的样子,它结体方整,四平八稳,严谨中又呈现出跌宕顿挫的变化,汉人贤良方正之风仪仿佛就在呈现在你眼前。
3、笔法含蓄典雅,风韵跌宕生姿,超凡俊逸,它笔画规矩有序而极有法度,具有一种庄严肃穆的威仪之美。
4、它的章法整齐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横看成行,纵看成列,鸿篇巨制,蔚为大观。
老成持重之气迎面而来,它是典型的汉代官用字体。
二、《乙瑛碑》结构特点对我们创作的启示
1、左右分展,字形扁方,篆字是纵向取势,隶字则强化横向分展。
2、蚕头雁尾,用笔出现侧锋,提按明显,一波三折。
3、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当然这种直画或方折,包藏着篆字的弧势,有明显的波动性,富于生命力。
4、气势多取背向之势。
如《乙瑛碑》的字笔画多取相背之势。
见图1(如“相”“甲“等字)。
图2 (如“雄”“鲁”“言”“幽”“神”“赞”等字),含筋抱骨,刚柔相济。
图3 (如“臣”“戒”“四”“立”等字)方硬刚健者;
图4 (“司”“来”“祠”等字)婉转飘柔。
乙瑛,汉隶之最可师法者。
《乙瑛碑》高清拓本、释文及临习要领

《乙瑛碑》高清拓本、释文及临习要领不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刊名题写:王增军让更多青少年拥有更加丰富的教育和发展机会青少年书法家园书法人的乐园《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或《孔和碑》,桓帝永兴元年(15)刻,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碑高3.6米,广1.29米。
隶书18行,行40字,无额。
后有宋人张雅圭题字二行。
碑刻内容为鲁相乙瑛代孔子后人上书汉廷,请设立一名掌握孔庙礼器的低级官吏,其级别为“百日卒史”,并提出此官任职条件。
《分隶偶存》称“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近人郑簠每喜临之。
”碑文为秦牍式,点划秀润而不失端劲,结体扁方整肃,规矩森严,气度高古典重,字亦刚健有风韵,整体风格密丽典雅,为汉碑之名品。
尽管从艺术创作的要求看,《乙瑛碑》这样的作品显得过于工整和拘谨,但初学者由此入手,对于掌握隶书的结构、用笔技巧是比较合适和方便的,故人们普遍认为《乙瑛碑》是“汉隶之最可师法者”。
《乙瑛碑》高清拓本《乙瑛碑》高清拓本1《乙瑛碑》高清拓本2《乙瑛碑》高清拓本3《乙瑛碑》高清拓本4《乙瑛碑》高清拓本5《乙瑛碑》高清拓本6《乙瑛碑》高清拓本7《乙瑛碑》高清拓本8《乙瑛碑》高清拓本9《乙瑛碑》高清拓本10《乙瑛碑》高清拓本11《乙瑛碑》高清拓本12《乙瑛碑》高清拓本13《乙瑛碑》高清拓本14《乙瑛碑》高清拓本15《乙瑛碑》高清拓本16《乙瑛碑》高清拓本17《乙瑛碑》高清拓本18《乙瑛碑》高清拓本19《乙瑛碑》高清拓本20《乙瑛碑》高清拓本21《乙瑛碑》高清拓本22《乙瑛碑》高清拓本23《乙瑛碑》高清拓本24《乙瑛碑》高清拓本25《乙瑛碑》高清拓本26《乙瑛碑》高清拓本27《乙瑛碑》高清拓本28《乙瑛碑》高清拓本29《乙瑛碑》高清拓本30《乙瑛碑》高清拓本31《乙瑛碑》高清拓本32《乙瑛碑》高清拓本33《乙瑛碑》高清拓本34《乙瑛碑》高清拓本35《乙瑛碑》高清拓本36《乙瑛碑》高清拓本37《乙瑛碑》高清拓本38《乙瑛碑》高清拓本39《乙瑛碑》高清拓本40汇品:明·赵崡:其叙事简古,隶法遒劲,令人想见汉人风采,正不必附会元常也。
乙瑛碑十六种笔法详解

乙瑛碑十六种笔法详解篇一:乙瑛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用笔婉转流畅,富有变化,是学习楷书的重要范本之一。
本文将介绍乙瑛碑的十六种笔法,分别为:1. 回腕法2. 悬针法3. 钩法4. 掠法5. 啄法6. 努法7. 豕法8. 仰法9. 横折钩法10. 横钩法11. 撇法12. 捺法13. 折法除了以上十六种笔法,乙瑛碑的用笔还有一些细节和特点,例如:14. 圆笔的运用15. 笔势的连贯16. 笔画的饱满17. 力度的控制此外,本文还将介绍如何通过欣赏乙瑛碑的字形和笔画,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其用笔特点。
最后,还可以探讨如何在实际创作中运用乙瑛碑的笔法,提高书法作品的质量。
正文:乙瑛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用笔婉转流畅,富有变化,是学习楷书的重要范本之一。
本文将介绍乙瑛碑的十六种笔法,分别为:1. 回腕法2. 悬针法3. 钩法4. 掠法5. 啄法6. 努法7. 豕法8. 仰法9. 横折钩法10. 横钩法11. 撇法12. 捺法13. 折法除了以上十六种笔法,乙瑛碑的用笔还有一些细节和特点,例如:14. 圆笔的运用15. 笔势的连贯16. 笔画的饱满17. 力度的控制此外,本文还将介绍如何通过欣赏乙瑛碑的字形和笔画,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其用笔特点。
最后,还可以探讨如何在实际创作中运用乙瑛碑的笔法,提高书法作品的质量。
拓展:1. 回腕法:回腕法是指书法家在书写时,将手腕向上抬起,然后将手腕放下,使手臂自然回弯,以保护手腕免受损伤。
这种笔法适用于笔画圆婉、优美的字体,例如乙瑛碑。
2. 悬针法:悬针法是指书法家在书写时,将手腕放下,让手臂自然地下垂,使笔画呈现出悬针状态。
这种笔法适用于笔画简洁明了、流畅自然的字体,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3. 钩法:钩法是指书法家在书写时,用笔的尖尖部分向下钩写,使笔画呈现出弯曲、有力的特点。
这种笔法适用于笔画较为复杂的字体,例如颜柳的楷书。
4. 掠法:掠法是指书法家在书写时,用笔轻轻地拂过去,使笔画呈现出轻盈、流畅的特点。
写乙瑛碑隶书的技巧

写乙瑛碑隶书的技巧
乙瑛碑是中国北魏时期的一块石刻碑,它以其独特的隶书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意义而闻名。
如果想要学习乙瑛碑隶书的技巧,以下几点可以帮助你入门。
1.了解隶书基础知识
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笔画精细、构造严谨、形式稳定、版面整齐。
学习乙瑛碑隶书前,需要对隶书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2.学习基本笔画
学习乙瑛碑隶书,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笔画,如横、竖、撇、捺、点等。
这些基本笔画是构成隶书的基础。
3.研究乙瑛碑字体
熟悉乙瑛碑字体的结构和特点是学习乙瑛碑隶书的关键。
可以通过观察乙瑛碑的字形、笔画和结构等方面,深入研究其字体特点。
4.练习书写
在掌握基本知识和研究乙瑛碑字体的基础上,需要通过练习书写来提高自己的隶书水平。
可以从简单的字开始练习,逐渐提高难度,同时注重笔画的精细和结构的严谨。
5.多观察、多模仿
在学习乙瑛碑隶书的过程中,需要多观察、多模仿。
可以通过观察名家书法作品和模仿其笔画结构、字形特点等方面来提高自己的隶书水平。
总之,学习乙瑛碑隶书需要掌握隶书的基本知识,研究乙瑛碑的字体特点,注重练习和自我提高。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乙瑛碑隶书的技巧。
汉隶《乙瑛碑》如何书写?

汉隶《乙瑛碑》如何书写?《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
东汉恒帝永兴二年,鲁相乙瑛奏请置百石卒史掌管礼器,此碑就是记载这件事的。
在孔庙众多的碑碣中,《乙瑛碑》与《礼器碑》堪称双壁。
它们是汉隶中最美的两通碑。
和《礼器碑》相比,《乙瑛碑》更为秀美丰润。
《乙瑛碑》书写技法点隶书点的变化十六种(一)一、正点:逆锋起笔,稍顿既右下运笔,然后转势向左下方行笔,渐提,收笔出锋。
二、横点:逆锋起笔,转笔向右轻松自然运行,回锋收笔。
状似横画,但注意写的太粗太长。
三、竖点:藏锋逆入,稍停即向下转锋,切忌写的细长或粗短。
四、侧点:逆锋向右上行,稍停过程中略向右下顿笔。
然后向左下顺势提锋收笔。
点隶书点的变化十六种(二)五、撇点:逆锋起笔,转笔向左下方运行渐提,或回锋或出锋收笔,此笔画不要写的粗大。
六、捺点:逆锋切入,转锋向右或向下运笔,由轻渐重,至捺脚处重按后即由重渐轻。
力到锋尖,笔画宜粗短。
七、横挑点:或露锋或藏锋切入,转笔向右或向上渐行渐提,出锋收笔,不宜写的粗长。
点隶书点的变化十六种(三)八、上对点:左右两点的起笔应基本相对,然后顺势向左右或左下右下出锋。
九、上分点:虽然中间有笔画相隔,但左右仍需基本对平,形成遥相呼应、相互顾盼之势。
十、下对点:此二点为左撇点和右捺点的结合,书写时应注意错落有致,变化活泼。
十一、下分点:此二点在书写时起笔应大致相对,然后向左下和右下出锋,宜粗短些。
十二、左二点二点的起笔应有所不同,或方笔或圆笔,上下宜紧凑些,气势必须连贯。
点隶书点的变化十六种(四)十三、下三点:在书写时应注意三点的笔画即要各不相同,又要相互顾盼呼应,生动活泼。
十四、左三点:上下排列要参差变化,并注意气势的连贯,切记大小一样,有时为了书写的需要,上、中、二点可用牵丝连带。
十五、四平点:在书写时要写出各点之间的启程呼应,还要注意使它们的形态各有不同。
十六、多合点:一个字中如出现许多的点,要使每个点的写法有所不同,并注意它们之间的气势连贯。
乙瑛碑书写技法

乙瑛碑书写技法《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称《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孔庙百石卒史碑》、《乙瑛百石卒史碑》,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文字结体端庄,工稳厚实,气势雄浑,是汉隶中伦理典型的代表作之一。
一、横画《乙瑛碑》的横画变化丰富,或平或俯或仰,或粗或细或虚,粗重者有如刀砍,轻细者似毫修。
元人赵子昂评其“字字方正沉着,皆备八法,起止无斜势。
”1.平横《乙瑛碑》的平横有长、短之别。
长横如“起”字之横,与字中其它笔画拉开距离,且多呈直线状。
短横多用于字中其它笔画之间,呈波磔状。
2.俯横《乙瑛碑》的俯横在“吏”字等字中运用较多,向右上取势,多呈俯状。
3.仰横《乙瑛碑》的仰横在“司”字等字中运用较多,向左上取势,多呈仰状。
4.粗横《乙瑛碑》的粗横在每个字中都有运用,有如刀砍,粗重厚实。
5.细横《乙瑛碑》的细横在“请”等字中运用较多,笔画细而柔。
6.虚横《乙瑛碑》的虚横在“孔”等字中运用较多,笔画有意写轻、写虚。
二、竖画《乙瑛碑》的竖画或垂露,或悬针,皆挺拔竖直,无斜曲之病。
元人陈绎曾评其“画之中截,皆不得粗,如干万条湿丝,团结缜密。
”其变化有长短、曲直、粗细、轻重之别。
1.垂露竖《乙瑛碑》的垂露竖多用于字中主笔,呈挺拔之状。
2.悬针竖《乙瑛碑》的悬针竖多用于字的最后一笔,呈挺拔下垂之势。
3.粗竖与细竖《乙瑛碑》的粗竖与细竖同中有异。
粗竖多在“府”等字中出现;细竖多在“宗”等字中出现。
4.曲竖与直竖《乙瑛碑》的曲竖与直竖皆有之。
曲竖多用于“之”等字的上端短横之后;直竖则多用于字的中间位置。
5.粗重与轻细《乙瑛碑》的粗重与轻细对比鲜明。
粗重者如“司”等字;轻细者如“起”等字。
6.向左与向右《乙瑛碑》的竖画有向左、向右两种不同的方向变化。
向左者如“鲁”字的最后一笔;向右者如“置”字的最后一笔。
三、撇画《乙瑛碑》的撇画有平撇、斜撇、竖撇三种类型。
平撇多用于字的上半部,呈水平状;斜撇多用于字的下半部,呈倾斜状;竖撇则多用于字的左边部位,呈竖直状。
施申财临《乙瑛碑》全文隶书高清图

施申财临《⼄瑛碑》全⽂⾪书⾼清图施申财临《⼄瑛碑》⾪书⾼清图《⼄瑛碑》,全称《鲁相⼄瑛请置孔庙百⽯卒史碑》。
⽆额。
⾪书,18⾏,⾏40字。
桓帝永兴元年(153年)⽴,碑在⼭东曲⾩孔庙。
此拓本为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墨沉细,字形丰厚清明,为"辟"字尚存本。
每页,纵28.2cm,横14.6cm。
有汪⼤燮观款⼀段及"赵⽒书村珍藏⾦⽯"、"萧⼭朱⽒所藏善本"等藏印多⽅。
此碑记司徒吴雄、司空赵戒以前鲁相⼄瑛之⾔,⼄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卒史⼀⼈,执掌礼器庙祀之事。
司徒⾂雄司空⾂戒稽⾸⾔魯前相瑛書⾔詔書崇聖道勉学藝孔⼦作春秋制孝經删定五經演易繫辭經緯天地,幽讚神明故特⽴廟成侯四時來祠事已即去廟有禮器無常⼈掌領請置百⽯卒史⼀⼈典主守庙春秋飨礼财出王家钱给⽝酒直须报谨问⼤常祠曹掾冯牟史郭⽞辞对故事辟雍礼未⾏祠先圣师侍祠者孔⼦⼦孙⼤宰⼤祝令各⼀⼈皆备爵⼤常丞所尊祠⽤众牲长吏备爵今欲加宠⼦孙敬恭明祀传于罔极可许⾂请鲁相为孔死罪⾂稽⾸以闻制⽈可司徒公河南□□字季⾼元嘉三年三⽉廿七⽇壬寅从事下当⽤者选其年卌以上经通⼀艺杂试通利能奉弘先圣之礼为宗所归者如诏書書到书为孔⼦庙置百⽯卒史⼀⼈掌主礼器选年卌以上经通⼀艺杂试能奉弘先春秋严⽒经通⾼第事亲⾄孝能奉先圣之礼为宗所归除龢补名状如牒平惶恐⼈政教稽古若重规矩⼄君察举守宅除吏孔⼦⼗九世孙麟廉请置百⽯卒史⼀⼈鲍君造作百⽯吏舍功垂⽆穷于是始□施申财,号申墨,字昀廷,墨韵斋主⼈,1972年出⽣,舒城县⼭七镇⼈,万佛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现为:六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六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六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舒城县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安徽中⼭画院六安分院院⼠;舒城县书法家协会会员;杭州林溪书画院副秘书长;中艺联合书画院特聘理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晕至 - ▲ 工
图5 5 —2
( 兄 )字 旁末 笔用 力伸 展 。
第 一 笔 上 点 都 写 作 平 画 ,第 五 笔 “ 口” 的竖 画 一律 向左 下 方斜 向走
笔 ,整个 “ 口”像 个菱 形 。
图6 0 一l
图6 0 —2
图5 6 2
三 十 七 、 贝字 旁
写 得 类 似 竖 撇 ,末 笔竖 画 向 内 倾 斜 ; 图6 0 -2 “ 闻 ( 固 )” 字 的 门
字和 “ 请 ( 请 )”字 ,其 言 字旁 的
( 鲍 )”字 ,其 鱼 ( 龟 )字旁 一 个 写得 较正 ,一 个写得较 斜 ,而 与右 边 包字旁 的搭 配都能 恰到 好处 。
三 十 三 、 示 宇 旁
图5 3 ~1 “ 礼 ( 褴 )” 字 的 示 字旁 ,『 天 l 右 边 笔 多 、形 体宽 ,所 以 写 得 较 窄 ;图 5 3 —2 “ 神 ” 的 示 字旁 ,存 笔画 的长 短 、轻 重 、走 向 及搭 配 方 面 , 可以 说 完 美无缺 ,百
( 『 ¨ j )字旁 写得 同样 宽 绰 ,第一 笔 竖画 也 写得 像竖 撇 ,但 末 笔竖 画 系
内侧 行笔 写就 。
四十 一 、 页字 旁
图6 1“ 须 ( 须) ”字的页 ( 页)
图5 7 一l
字旁 写 得舒 展活 脱 ,中间 两个 竖画
图6 2 一l
釜楚
图5 7 2 图5 9
四十 、 门字 旁
图6 0 一l “ 问 ( 同 )” 字 的 门 ( 朗 )字旁 写得 宽绰 ,第一 笔 竖画
写 得内 凹 ,避 免 了结 体 的呆板 。
三 十 八 、言 字 旁
图5 8 -1 、5 8 - 2 的 “ 诚 ( 诫 )”
四 十 二 、鱼 字 旁
图6 2 一l 、6 2 —2两 个 “鲍
图5 7 —1 “ 财 ( 财 )” 字 中 贝 ( 只 )字旁 写得 很特 别 ,末 笔 点画 写作 几 乎与 上面 相连 接 的短 竖 ;图 图5 9“ 钱 ( 镟 )” 字 的 金 字
旁 系篆书 写法 ,写得轻 灵 自然 。
图6 1
5 7 -2 “ 则 ( 刖 )” 字 的 贝 ( 只) 字 旁 ,写法 与 此略 同 。
大
5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 十 六 、 见 字 旁
图5 6—1 系 “ 事 亲”的 “ 亲 ( 觏 )”字 ,该字 左边 笔 画多 ,
所 以 , 见 字 旁 末 笔 收 放 有 度 ; 图
5 6 —2 为 “ 规矩 ”的 “ 规 ( 规 )”
訇5 3 —2
字 ,该 字 左 边 笔 画 少 , 所 以 , 见
看不 厌 。
玉 奘
图5 4 一I
三 十 四 、 玉 字 旁
图5 4 -l 、5 4 - 2 两个 “ 瑛 ” 字
的 玉字旁 都 写得较 窄 ,属 于结 体 上
的 左 让 右 。 图5 4 -1 中 “ 瑛 ” 字 的
2 0 /书 画 艺 求 ・ 7 月 号
王
图5 4 -2
玉 字旁 ,三个 平 画写 得参 差 多变 ,
更 可称 道 。
矍
訇5 3 一l
三 十 五 、 绞 丝 旁
图5 5 一l 、5 5 —2 两个 “ 经
( 缝 )” 字的 绞 丝旁 ,皆 系篆书 写
法 ,一 个 写 得 较 长 ,一 个 写 得 较
短 ,皆与右 边长 短 相一致 。
怎样写 《 乙 瑛 碑
( 十三 )
口 滕西奇
三 十 二 、犬 字 旁
图5 2“ 状 ” 字 的 犬 字 旁 , 用 笔酣 畅 ,撇 画 因避让 之 故 不能 向 左 伸展 ,因而 顿 笔后 向 上挑起 ,非 常 沉 稳 。最 后 一 笔点 画 与第 一 笔平 画
相接 ,融 为一 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