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升诗词与戏曲互动及比较研究
02.早期戏剧的现代主义探索之洪深

《咖啡店一夜》
1920年写于东京,1932年改于上海,
1959年再改于北京。 从技术上来说还相当幼稚,比如用了近 五分之一的篇幅写女主人公白秋英跟闲 人说话。男主人公林泽奇的出场也很突 冗。剧中对话充满了学生腔,往往不合 人物的身份,比如白秋英表现出的哲理 与诗情,以及“活下去呢,还是干脆死 了好”之类的熟悉的警句。 但是弥漫于其中的孤独感,孤独之中渗 透的对同情和理解的渴望触及到了青年 人普遍的苦闷与彷徨,因而引起当时大 学生们的广泛共鸣。
1928年初稿,1929年修改,增一人。共有 三个人物:诗人、母亲和不出场的美瑛。 诗人离家两月,从南国归来,满载着各种 礼物,可是他心爱的少女已经投入深潭死 了。诗人在巨大的悲哀与失望中也投水自 尽了。 作者的一贯主题: 孤独与寂寞,人与人之间的深刻的隔膜。
1928年由南国艺术学院首演于杭州,是未 完成稿。年底在上海公演后定稿。 诗人杨梦梅 房东女儿 梦梅女友:白薇
“朴素的背景和化装,舞台上息了一切近 代的灯光,而代之以柴火,对着那熊熊的 火光,每一个农民的面孔都生动起来,同 时从魏福生的谈易四聋子打虎到黄大傻的 谈在细雨天的晚上遥望莲姑窗上的灯光, 几乎每一句话都给了观众甚大的铭感。直 到现在我也觉得那回是我很得意的演出。 后来以同一学校的学生,并且使用电影公 司精致的布景却因种种缘由远没有那次的 效果。”
汤显祖《牡丹亭记· 题词》:“如丽娘者, 乃可谓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 而不可与生,旨非情之至也……嗟夫,人 世之事,非人世可尽…第云理之所必无, 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湖上的悲剧》在故事构架(死而复生) 和人物设计(柳梦梅——杨梦梅)上借鉴 了《牡丹亭》来讲一个生死相随、刻骨铭 心的爱情故事.只为化解内心的郁闷。
洪昇诗歌研究

洪昇诗歌研究
孙玮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2(000)030
【摘要】洪异,清初著名文学家,因创作被称为“近代曲家第一”的戏曲《长生殿》而闻名,长期以来学术界大多关注他的戏曲创作,忽视了其另外一重身份——诗人.其实洪昇的诗歌创作独具特色,在清初诗坛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孙玮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洪昇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2.杭州洪氏家族与洪昇
3.唐人小说《长恨歌传》与洪昇《长生殿》中杨玉环比较研究
4.北地才子温子昇诗歌研究
5.关于洪昇生平的几个问题——读《洪昇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代文学史洪昇的生平和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洪昇的生平和作品《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作者一方面通过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颂扬生死不渝的爱情;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洪昇的生平和作品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
出生于明王朝覆灭后的第二年,当时清朝正在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浙江又是反清斗争比较激烈的区域之一,所以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动荡中度过的。
从他的《燕京客舍生日作》诗知道他在二十五岁以前就到过北京,后因家庭受到清王朝的迫害,弟兄都流寓在外。
他再次北上,在京城度过了长期的国子监生的生活。
他的《长生殿》经过了十馀年的努力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定稿。
次年因在佟皇后丧期演唱这戏,得罪削籍回乡,从此失却了仕进的机会。
晚年抑郁无聊、纵情湖山之间,在浙江吴兴夜醉落水而死。
洪昇在钱塘,曾先后师事陆繁弨、沈谦、毛先舒等。
陆工骈体文,沈擅长词曲,毛本知名学者,亦善填词,通音律。
后来在京师又曾向王士祯、施闰章学诗,这使他具备了良好的文学修养,为以后的戏曲创作准备了必要条件。
他交游很广,师友大都是中下层的文人。
其中有不少人由于对亡明的怀恋,而对清廷采取消极不合作的态度,或因轗轲沦落而对现实多所指责,这些对他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他为徐釚所作的[北中吕粉蝶儿]《枫江渔父图题词》在抒写徐釚归隐之意的同时,也倾吐了自己感慨:俺不能含香簪笔金门步,只落得穷途恸哭。
山中尚有三间屋,待归林转又踌躇。
不能作白鸥江上新渔父,只混着丹凤城中旧酒徒。
几回把新图觑,生疏了半篙野水,冷落了十里寒芜。
——[耍孩儿]他的性格清高孤傲,在京师“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无不心折”(徐麟《长生殿》序)。
流露在《长生殿》中的民主思想和民族感情,是和他的生活、遭际、思想密切相关的。
洪昇的戏曲著作共有九种。
现在保存的只有《长生殿》和《四婵娟》两种。
《四婵娟》与徐渭的《四声猿》体制相仿,是由四个单折短剧组成的。
洪升的诗词《雪望》赏析

【导语】洪升即洪昇,字昉思,号稗畦,⼜号稗村、南屏樵者。
是中国清代戏曲家、诗⼈,与《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洪升的诗词《雪望》,欢迎阅读!《雪望》 寒⾊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树,并是⽩纷纷。
这⾸冬雪诗,前四句⾸先交代时间:冬⽇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写处处风声急;继⽽,采⽤虚实结合的⼿法,突出了“溪深”、“⼭冻”,紧扣⼀个“雪”字。
后四句具体描绘雪景,以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汀”与“洲”不能区分来映衬⼤雪覆盖⼤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点。
“野桥”两句写⼏株梅树枝头上都是⽩梅与积雪,令⼈分不清哪是⽩梅哪是雪,与唐代诗⼈岑参的“忽如⼀夜春风来,⼲树万树梨花开”(《⽩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异曲同⼯之妙。
此诗形象⽣动,清新别致,可谓咏雪诗中纯属描写雪景之代表作。
扩展阅读:洪升的简介 洪升⽣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年)北京国⼦监肄业。
⼆⼗年均科举不第,⽩⾐终⾝。
代表作《长⽣殿》历经⼗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七年(1688年)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
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演出《长⽣殿》,⽽被劾下狱,⾰去国⼦监监⽣之功名,其诸多好友亦受牵连。
后⼈有“可怜⼀曲《长⽣殿》,断送功名到⽩头”之叹。
晚年归钱塘,⽣活穷困潦倒。
康熙四⼗三年(1704年),江宁织造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殿》,洪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落⽔⽽死。
著有诗集《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楼集》,杂剧《四婵娟》,传奇《长⽣殿》、《回⽂锦》、《回龙记》等。
戏曲仅存《长⽣殿》和《四婵娟》两种。
今⼈辑有《洪升集》。
洪升于清顺治⼆年七⽉初⼀(公元1645年8⽉21⽇)出⽣时,全家正在逃难之中,满⽉后才回到城⾥。
洪姓是钱塘的望族,世代书⾹。
其⽗之名不可考,好读书,喜谈论,出仕清朝。
外祖⽗黄机,康熙朝官⾄刑部尚书和⽂华殿⼤学⼠兼吏部尚书。
洪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

洪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二.洪昇,字思,号稗畦。
三.杂剧《四蝉娟》:折分写晋谢道韫、卫夫人、宋李清照、元管仲姬四才女故事,寄托婚姻美满的情怀。
四.《长生殿》演唐明皇与杨贵妇故事,习称天宝遗事。
(一)唐明皇和杨贵妃离合之情与安史之乱紧密联系,有深邃的历史内蕴。
1.杜甫《哀江头》抚今追昔,意多哀悼,感叹之情冲淡《丽人行》讽刺之意。
2.中唐时出现许多咏叹诗和追忆天宝遗事的稗史小说。
3.白居易《长恨歌》以才情,避开史书、杂史中所记李杨不伦之事,叙其爱情,采用民间传说,突出李的深挚思念,哀感动人;感慨中蕴含惋惜、慨叹和讽谕之意。
4.白朴《梧桐雨》杂剧借历史故事抒兴亡之悲。
(二)《长》基本继承白诗和白朴剧的内容和意蕴,而有所改变。
《长生殿·自序》表明其创作思想:“余读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语出《世说新语·言语》“恶”指很伤感,情绪极坏)。
”命意在于显示“乐极哀来”的道理,以“垂戒来世”,与白诗、白朴剧意蕴一致;但改变故事悲剧结局,让李杨“败而能悔”,“死生仙鬼都经遍,直做天宫并蒂莲”。
(三)剧中许多人物、情节大都有根据。
1.上半部写实,尊史重真,是爱情悲剧。
剧作重在表现二人“钗合情缘”(《长生殿·例言》),却做如实描写,写出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情况。
(1)杨贵妃的妒意、手段,塑造具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性格。
(2)伴随故事进展,交叉写出与之相关连的朝政事件,显露《长恨歌》中虚化的内容,如《疑谶》《进果》《密誓》《埋玉》,合乎现实的逻辑。
2.后半部写幻,鼓吹真情。
马嵬后,一方面表现现实中的悲剧馀波,如野老“献饭”、雷海青“骂贼”、睹物伤人《看袜》等,委婉的讽谏、对乱臣的咒骂、对主人公不幸的惋惜,合成兴亡之感;另一方面表现李杨在真幻两个世界里感情交流,执著的感情和真诚的忏悔,实现“长生殿里盟言”(《重圆》),以精神的“长生”消解了现实的“长恨”,重新弘扬晚明尚情的思想。
洪升的戏曲代表作是什么

洪昇的戏曲代表作是什么洪昇是中国清代卓越的戏曲大家,洪昇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那洪昇的代表作是什么?下面是本人为你搜集洪昇的代表作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洪昇的代表作是什么世人提起清代戏曲创作名家洪昇的作品,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昆曲名作,那曲传唱千古的《长生殿》。
的确,在洪昇的诸多作品中,《长生殿》的艺术价值之高,流传之广,绝对称得上是一代戏曲创作大师的代表作。
相传这出经典剧目创作于康熙十七年,洪昇屡次科举落地,郁郁不得志,继而将毕生精力尽付戏曲文艺创作之上,批阅十载,历经艰辛,方完成这部洪昇的作品中最杰出的著作。
康熙二十七年,《长生殿》一经问世便引起了社会轰动,无数名流雅士竞相追捧,评价甚高。
据说这部作品取材于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元曲《梧桐雨》,主要记述了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意境优美之中颇有哀婉动人之处。
不仅如此,洪昇更凭借其高超的艺术创作手法,在原题材上加以发挥和修改,使之演绎出更为生动和深刻的内涵。
此剧在康熙年间多次搬上舞台,场场叫座,洪昇也因此而名声大噪。
岂料一年后,洪昇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遭人劾下狱,遂被革职,潦倒返乡。
康熙四十三年,一代戏曲名家洪昇赴朋友之约归来,在乌镇酒醉后不幸失足落水,就此殒命,哀婉动人的《长生殿》,从此成为绝唱。
短短六十个寒暑,洪昇的生命轨迹之于后人,并未留下多少传奇色彩,然而他的文学创作和艺术成就却在其生活最艰难困苦的岁月中达到了巅峰,一曲《长生殿》是他倾尽一生的才华呕心沥血创作而成的精品,也是令洪昇成为中国古典戏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洪昇资料简介清顺治二年七月,洪昇出生于浙江杭州的官宦世家,饱受江南文化浸淫的他很早就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教育,加之生于书香门第的得天独厚,少年洪昇学习勤奋,博览群书,才华很早彰显,十五岁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子,未及弱冠之年便已创作了诸多诗文词曲,广受众人好评。
青年时代的洪昇在长辈的安排下迎娶舅父之女。
电大论文:试论洪升剧作“长生殿”的主题思想范文

试论洪昇剧作“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兵团电大校部马海娟内容摘要:洪昇的《长生殿》是一部优秀的中国经典剧目。
《长生殿》通过李杨爱情的描写,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揭露,集中反映了作者的民主思想,体现了洪昇垂戒来世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爱情悲剧福祸相倚生死悲欢善恶是非穷困不遇的境遇磨练了他的意志,再加上身处朝代更替之初,洪昇目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现实,激发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雄心壮志,决心寄情于文学创作,以手中之笔抒发人生困惑、前途渺茫的郁闷之情。
一、洪昇及时代背景康熙年间,随着清朝统治趋向稳定,明亡的阵痛归于平静,文人们开始以更多的一种空幻与伤感的情绪来看待明清之际的历史兴亡。
这时,在戏剧方面出现了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名作,前者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后者直接以南明政权的覆灭为背景,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与上述社会情绪有关联。
而两位作者也因他们的优秀创作,获得“南洪北孔”的赞誉。
《长生殿》的作者洪昇,是清初最为杰出的南方戏曲作家。
他出生于世代官宦家庭,洪昇从小就熏陶于书香门第的教育氛围中,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为他日后成为戏曲大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洪昇家道中途衰落,父母不和,父亲又曾“被诬谴戍”。
洪昇全家受到清王朝的迫害,弟兄都流离在外,且屡次考举不第。
后来托了人情,才在京城的国子监做了个小监生,一干就是十多年。
穷困不遇的境遇磨练了他的意志,再加上身处朝代更替之初,洪昇目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现实,激发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雄心壮志,决心寄情于文学创作,以手中之笔抒发人生困惑、前途渺茫的郁闷之情。
据史料记载,洪昇以当时的诗人王士禛、施闰章为老师、朱彝尊、毛奇齿、吴仪一、查慎行、李式玉、陈维崧、赵执信等人也均是洪昇的诗友。
尽管他不曾有过一官半职,但与他交往的却都是当代文学界的优秀人物。
生平创作有传奇九种,《长生殿》外,有《回文锦》、《回龙记》、《锦绣图》、《闹高唐》、《节孝坊》、《天涯泪》、《青衫湿》、《长虹桥》。
洪升和他的长生殿简介

洪升和他的《长生殿》简介清初的剧坛有两颗耀眼的星星,那就是被人称作“南洪北孔”的洪升和孔尚任,他们分别以一部著名的剧本《长生殿》和《桃花扇》奠定了在文坛的地位。
其中《长生殿》比《桃花扇》还要早10年。
洪升一生钟情于《长生殿》,为了它魂牵梦绕、反复增删,历时15年方才最后定稿。
而后又因为这本书获罪下狱,“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洪升的sǐ也与《长生殿》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他把他的灵魂都交付给这本书了。
《长生殿》是一部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爱情为核心的巨著。
全本共50出,一方面演绎了一段发生在皇宫内苑、帝王之家、帝妃之间的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另一方面则再现了“安史之乱”期间社会动荡的局面,寄托了兴亡之感。
作品场面壮丽,情节曲折,结构精美,人物性格鲜明,心理描写生动细腻,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洪升(1645—1704年),字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钱塘人。
洪升出身于一个日趋没落的官宦名门,他的曾祖父洪瞻祖在明朝曾官至右都御史,他的父亲也是“才绝时人,文倾流辈”,外祖父黄机是当时有名的学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洪升的家中藏书丰富,素有“学海”之称,是当时有名的书香门第和官宦人家。
按说洪升生长在这样的人家应该是很幸福的,可事实恰恰相反,洪升在还没有出生时便已罹难。
他的母亲在怀他的时候正遇上明末的战乱,辗转逃难,洪升一生下来就在无衣无食的状态中煎熬。
他显赫富有的家境并未给他的一生带来好运。
洪升秉承家学渊源,小时候聪慧好学,提笔即能成文。
15岁时便做得一手好诗。
他先后拜毛先舒、陆繁昭、沈谦、朱之京等人为师,同时又与中下层文人、优伶、隐士、僧道等有广泛的联系。
这些人或有儒道正气,或有故国之思,或有宦海沉浮的慨叹,这些都对洪升的创作和人生态度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他24岁时游历北京,怀才不遇,又亲眼目睹新贵的豪华和没落贵族的衰颓,更使他有一种悲凉的兴亡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昇诗词与戏曲互动及比较研究
洪异是清初著名的戏曲家,诗人,词人。
在戏曲方面以《长生殿》传奇闻名于世,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他亦有存世的诗歌七百余首,成就颇高,独具特色。
目前学界对其诗歌和《长生殿》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词作和杂剧《四婵娟》关注甚少,也没有专门论述诗词和戏曲关系的著作。
事实上,出自于一位作家之手的作品存在许多内在联系,体现出雅俗文学相互影响的态势。
同时,诗歌与戏曲又在各自的体裁领域展现出不同的风貌。
本文立足现存的作品文本,结合洪异的生平经历,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探讨洪异诗词与戏曲间既相互印证又相互区别的关系。
全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结合洪昇生平分析诗歌与戏曲的思想内容,探讨创作心态方面的互动及比较。
包括六个方面:与个体命运交织在一起的家国兴亡之感;褒忠贬奸的儒家忠孝思想和反对割据战争的人道主义思想:关注现实,表现对上层阶级斗争倾轧的不满和对穷苦百姓的同情;入世与出世彼此消长、斗争的矛盾心态;借助宗教寻求自赎的忏悔心态;对美满爱情和幸福婚姻的崇尚。
第二章从运用频率较高的梦意象、月意象、伤怀惆怅意象三个方面,研究诗歌与戏曲在意象上的互动及比较。
第三章从语言艺术方面研究诗歌与戏曲间联系和差异。
研究认为,洪异精于字词的锤炼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具有“浅显自然,典雅柔美”的语言风格;意境上讲求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形式上严守章法,音辞并美,尤其是叠音词的应用独具匠心。
第四章分析洪异作所的序文、诗评、曲评及其创作的实践情况,总结出诗歌与戏曲在“文以载
道,反映现实”、“和平醇厚、义取崇雅”、“主张性情,精髓在真”、“反对模拟、力求创新”四个方面相同的文艺观念。
结语整合全文,进一步深入分析洪异诗词及戏曲作品中哀婉风格的成因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