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8-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

合集下载

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数据库建设及质量要求(12月全国培训)

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数据库建设及质量要求(12月全国培训)
数据质检
数据库 表格 报告 图件
成果汇总
确定三调分等结果 内业整理建库
历年来的耕地分等成果 调查样点布设 与耕地质量有关的其他成果 开展外业调查 农用地自然条件资料 标准样地设置 农用地利用资料 农用地经济资料 土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料 其他资料
确定三调分等对象 查找分等参数 补充分等因素值 计算分等指数 确定分等结果
建立四级耕地分等数据库。国家编制统一的耕地分等数
据库标准和建设规范(技术要求),以县(区、市)为单位 组织开展县级耕地分等数据库建设。逐级对耕地分等数据库
进行核查(检查、自检),在此基础上构建耕地分等调查评
价因素与评价参数一体化的全国耕地分等数据库。建设国家 级耕地分等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全国耕地分等成
县级行政辖区(控制)
不一致矢量图斑 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2016年度)
国家统一下发的耕地分等调查评价资料包括:
标准耕作制度分区、标准耕作制度速查表、作物光温 (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指定作物 产量比系数等分等参数 2016年度耕地分等成果(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分等数据库建设任务
全国三调办依据相关技术要求,指导地方开展数据库建设 与数据成果汇交工作,组织开展数据库质量检查,全面检查县 级数据库成果质量,并建设全国耕地分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实 现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成果的快速汇总。逐级编制系列图件、图 集等。
面 100% 积 累 积 80% 比 例 60%
40%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用米(m),保留两位小数;面积计
算单位采用平方米(m2),保留两位小数;面积统计汇总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 tdt1053-2017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 tdt1053-2017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 tdt1053-2017一、概述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 tdt1053-2017 是由国家国土资源部制定并颁布的,用于规范和统一全国范围内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的相关内容。

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它对于促进农用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准范围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 tdt1053-2017 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包括土地质量等级划分、数据收集、数据库建设及管理等方面。

三、标准主要内容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 tdt1053-2017 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 土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依据土地质量评价结果,将农用地分为不同等级,为科学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2. 数据收集要求:规定了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所需的相关数据内容和采集方法,确保数据的科学客观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库建设与管理规范:明确了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的构建原则、管理方式和使用方法,保障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四、标准意义1. 促进农用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tdt1053-2017 的实施,有利于科学评价土地质量,合理规划和布局农业生产。

2.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通过对农用地的等级划分,可以引导农业生产向着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科学合理的农用地利用有利于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五、标准的实施1. 强化标准宣传: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强对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 tdt1053-2017 的宣传力度,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标准意识。

2. 加强标准培训:针对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人员,加强标准培训,提高他们的标准理解和操作能力。

3. 完善标准体系: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修订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 tdt1053-2017,使其更加科学和规范。

六、结论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 tdt1053-2017 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促进农用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农用地分等工作实施方案(2篇)

2024年农用地分等工作实施方案(2篇)

2024年农用地分等工作实施方案【摘要】2024年农用地分等工作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国家农用地管理政策和实际情况,制定了2024年农用地分等工作实施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任务目标、工作内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旨在确保农用地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实施方案;农业发展一、任务目标2024年农用地分等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根据国家农用地规划要求,全面实施农用地分等工作,确保农用地合理配置,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具体目标如下:1.完成全国所有农用地的分等工作;2.建立完善的农用地分等管理机制;3.提高农用地分类精准性;4.促进农用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二、工作内容2024年农用地分等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农用地分等调查:按照规划要求,对全国各地的农用地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土地质量、地貌、水源等情况,为农用地分等提供基础数据。

2.农用地分等标准制定:根据农业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情况,制定农用地分等标准,包括土地肥力、水源供应、地形条件等指标。

3.农用地分等评定:按照农用地分等标准,对各地农用地进行评定,确定农用地的等级和用途。

4.农用地分等规划编制:根据农用地分等评定结果,制定农用地分等规划,明确各地农用地的合理利用方式和发展方向。

5.农用地分等监管:建立农用地分等监管机制,加强对各地农用地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农用地分等规划的实施。

三、实施步骤2024年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实施步骤如下:1.组织机构建立:成立农用地分等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任务,确保工作的协调进行。

2.数据准备:收集和整理农用地相关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性质、土壤质量等,为分等评定提供基础资料。

3.农用地分等标准制定:根据国家农用地管理政策和实际情况,制定农用地分等标准,明确各个等级的指标和要求。

4.农用地分等评定:根据农用地分等标准,对各地农用地进行评定,确定其等级和用途。

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全国培训)

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全国培训)

19
(一)分县收集整理资料
5.农用地经济资料: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和成果分析 近3-5年单位面积耕、播、收的机械投入费用 单位面积的水、电、柴油等费用 单位面积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费用 当地的劳动力价格、农产品运输费用和农产品价格等。 6.土地整治和其他建设项目等资料:更新分等因素属性值和评定增量包 耕地等别。 近几年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可研、设计和竣工验收资料 项目耕地等别评定资料。 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的设计、验收资料。 7.其他需要的资料 包括土壤普查、农业区划资料等。
原则上每个县、每种作物类型只有一个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需要进行细化的,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方法:
(1)县内存在显著地形差异,不同地形区耕地平均海拔差异超过 500m,对作物生长季长度和产量水平有显著影响的,建议与耕作 制度细化同步进行。
(2)每个县细化原则上分为2个区,确实因地形多样,且不同地 形区均有大面积耕地的区县,最多划分为3个区。
样点调查; 揭示客观实际的调查结果; 工作量的体现(66万个图斑)。
22
(三)分县补充调查耕地分等基础数据
调查内容 分等因素属性值:要求通过剖面实地调查,无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收
集的最新资料获取,但要注明数据来源。 指定作物实际单产:近3-5年正常年景下的实际单产。 指定作物最大单产:利用系数。 农用地经济数据:经济系数。 调查资料整理与检验:筛选有效样点资料。 外业调查原始记录的文字、表格,整理成册,列入基础资料汇编、存
入档案。
附件1:耕地分等样点调查分析表; 附件2:挖取土壤剖面相关要求
23
(四)编制分等因素图和分等因素分值图
分等因素图: 确定分等因素后收集整理分等因素涉及的 相关专题图件及资料。 以土壤图或其他专题图为基础制作分等因 素图。 因素图的图斑是属性值相同的一个区域, 而不是以单个耕地图斑来表达。 分等因素图表达的是因素的原始值。

山东省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建设需求

山东省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建设需求

山东省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建设要求一、质检软件功能需求和技术方案要求(一)概述为规范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结构、数据库内容与数据交换格式,促进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参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等相关标准,形成软件。

(二)实现功能质量检查软件建成后,将对山东省所有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进行检查,实现以下工作:1、结合国土资源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质检系统,制作符合山东情况的有针对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质检系统。

2、按技术标准要求,选择字典对不同地市区县进行质检。

3、选择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文件夹。

4、对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进行完整性检查。

5、对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进行规范性检查。

6、对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进行一致性检查。

7、地图显示功能。

8、地图控制功能。

9、图层控制空能。

10、记录质检历史功能。

11、导出excel功能。

12、输出质检结果的详细信息功能。

13、检查坐标系投影功能。

14、核对耕地各个地类面积功能。

15、计算自然质量分,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指数,经济等,国家自然等指数,国家自然等,国家利用等指数,国家利用等,国家经济等指数,国家经济等。

(三)系统架构1、标准化和规范化:软件开发必须遵循《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等行业标准和业务技术规范。

2、实用性和稳定性:功能设计需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和规定和我省成果要求,优化系统界面,工具简洁实用,同时,要求软件能够长期平稳、高效运行。

3、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应采用合理的授权使用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措施。

4、可扩充性:软件可以根据发展和新要求进行功能扩充。

(五)技术标准及要求1.《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2.《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3.《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 8567-2006);4.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5.GB/T 10114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6.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7.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8.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9.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10.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1.GB/T 28407-2012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12.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1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14.《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15.《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要点》;16.《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培训教材》;17.《山东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技术细则》;18.国土资源部关于农用地分等的有关文件和最新要求;19.山东省农用地分等已有成果。

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22号

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22号
Char
12
见GB/T2260
M
参见表3
新增
4
行政区划名称
XZQHMC
Char
100
见GB/T2260
M
新增
5
控制区编号
KZQBH
char
3
非空
O
顺序编号
新增
6
面积
MJ
Float
16
1
>0
M
单位:平方米
新增
7
说明
SM
Char
200
非空
O
新增
(11)基本农田整备区表JBNTZBQ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型
char
50
M
新增
(16)期末地类图斑表QMDLTB
序号
字段名
字段代码
类型
长度
小数
值域
约束条件
修改说明
11
落实约束性指标1
LSYSXZB1
char
4
O
修改
12
落实指标面积1
LSZMBJ1
float
15
2
>=0
O
修改
13
落实约束性指标2
LSYSXZB2
char
4
O
修改
14
落实指标面积2
LSZMBJ2
float
GHFLBM
Char
4
见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编码表
M
新增
15
扣除地类规划分类编码
KCGHFLBM
Char
4
见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编码表
M
新增

关于《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工作稿201512版)更新说明

关于《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工作稿201512版)更新说明

关于《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工作稿201512版)更新说明
一、为了与2014年的工作衔接,把“表19分等因素指标区类型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ZBQLX)”修改回原来的结构形式,与2014年保持一致;
二、删除了“表8县级零星分等单元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XJLXFDDY)”中的“零星地物编号”字段;
三、关于县级提交县、乡镇、村三级行政区图层存入GeoDatabase出错问题,可使用ArcGIS对原来存放三级行政区图层的ShapeFile进行处理,删除重叠的行政区边界,把重叠的行政区边界部分设定为共用边即可。

四、技术手册中的“项目名称”字段长度若不够用,则各省按实际需要增加长度。

农用地分等规程

农用地分等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TD/T1004-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2003-××-××发布200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前言为全面掌握我国农用地资源的质量状况,科学评价和管理农用地,保进我国农用地的合理利用,统一农用地分等程序和方法,做到分等结果客观、公正、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都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批准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胡存智、郧文聚、邱维理、张凤荣、朱德举、高向军、范树印、吴海洋、关文荣、陈原、胡江、苗利梅。

参加人员:马仁会、安萍莉、廖永林、岳晓武、段增强、李保莲、徐保根、谢经荣、谢云、彭群、苏强、郑媛、罗明。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目录前言 (Ⅲ)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4.1 目的与任务 (2)4.2 对象 (2)4.3 原则 (3)4.4 内容 (3)4.5 技术工作组织 (4)4.6 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4)4.7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 (4)4.8 成果 (4)4.9 相关技术应用 (5)5 准备工作与资料整理 (7)5.1 编写任务书 (7)5.2 表格准备 (7)5.3 资料收集 (7)5.4 资料核实与整理 (7)6 外业补充调查 (8)6.1 调查内容 (8)6.2 农用地自然质量影响因素状况调查 (8)6.3 农用地利用状况与农用地经营状况调查 (9)7 确定标准耕作制度 (10)7.1 确定标准耕作制度 (10)7.2 确定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 (10)8 划分分等单元 (10)8.1 划分要求 (10)8.2 划分方法 (10)8.3 校验与登记 (11)9 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11)9.1 确定计算方法 (11)9.2 因素法 (11)9.3 样地法 (13)10 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14)10.1 查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14)10.2 确定产量比系数 (14)10.3 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14)11 计算土地利用系数 (15)11.1 分指定作物计算 (15)11.2 综合计算 (17)12 计算土地经济系数 (17)12.1 分指定作物计算 (17)12.2 综合计算 (19)13 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和农用地等指数 (19)13.1 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19)13.2 计算农用地等指数 (20)14 农用地等别划分与校验 (21)14.1 初步分等 (21)14.2 校验 (21)14.3 等别调整与确定 (21)14.4 面积量算及面积汇总 (21)14.5 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协调与汇总 (22)15 建立标准样地体系 (22)15.1 原则 (22)15.2 选择标准样地 (22)15.3 标准样地的特征描述 (22)15.4 标准样地的管理 (23)16 成果编绘 (23)16.1 图件成果 (23)16.2 文字成果及基础资料汇编 (24)16.3 数据成果 (24)16.4 电子成果 (25)17 成果验收 (25)17.1 验收条件 (25)17.2 验收内容 (25)17.3 验收程序和方法 (25)17.4 验收组织 (25)17.5 验收项目与标准 (25)17.6 验收报告 (25)18 成果更新 (26)18.1 要求 (26)18.2 周期 (26)18.3 程序 (26)19 成果归档与应用 (26)19.1 档案管理 (26)19.2 成果应用 (26)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用地分等工作附表 (27)附录B(规范性附录)全国各县(市)标准耕作制度速查表 (33)附录C(规范性附录)农用地分等推荐因素分级及权重 (80)附录D(规范性附录)全国各县(市)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速查表 (97)附录E(规范性附录)标准样地选择、设立及验收 (150)附录F(规范性附录)农用地等别图图式 (154)附录G(规范性附录)农用地分等野外调查导则 (155)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地分等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原则、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的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档案管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
与代码》 ( GB/T 13923 -


2006)的扩展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 √












见本表注1
注1:该图层为制图需要而保留的土地利用地类中的07住宅用地、10交通运输用地(101铁路、102公路、104 农村道路)、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1河流水面、112湖泊水面、113水库水面、114坑塘水面、115沿海滩 涂、116内陆滩涂)。
目次
TD/T xxxx─xxxx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 2 5 数据库结构定义 ................................................................................................................................ 3 6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文件命名 ...................................................................................................... 13 7 农用地质量分等交换数据内容和格式 .......................................................................................... 21 8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元数据 ...................................................................................................... 21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元数据示例............................................................. 22
参照省级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相关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通用原则,将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数据要素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和四
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
XX XX XX XX X X
||||
||
大小一二三 四
类类级级级 级
码码类类类 类
要要要 要
素素素 素
码码码 码 其中: a) 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 2 位数字码,其中:基础地理专业码为 10;土地信息专业
I
前言
TD/T xxxx─xxxx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II
TD/T xxxx─xxxx
引言
为规范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结构、数据库内容与数据交换格式,促进农用地质量分等 成果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参照《农用地 质量分等规程》等相关标准,制定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农用地质量等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grade 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
分出的农用地质量等别。 3.2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grade data 描述农用地质量等别及农用地质量分等相关的要素特征及关系的数据。 3.3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grade database
XZDWZJ
FZTB
FZTBZJ
M
M 属性结构见表 3
O O M O
M 属性结构见表 3
M
M 属性结构见表 3
M
O 属性结构见表 3
M
O 属性结构见表 3
M 见本表注2
O 属性结构见表 3
M 见本表注3
O 属性结构见表 3
M 见本表注4
O 属性结构见表 3
M
M 属性结构见表 3
县级数据 库要素
说明
1000000000 1000600000 1000600100 1000609000 1000700000 1000710000
1000720000
2000000000 2007010000 2007010100 2007010110 2007010120 2007010130 2007010140 2007010150 2007010200 2007010210 2007010220 2007010230 2007010240 2007010250 2007010260 2007010270 2007010280 2007010300 2007010310 2007010320 2007010400 2007010410 2007010420 2007010500 2007010510 2007010520 2007010530 2007010540
ICS 备案号:
T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TD/T ××××—××××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
Standard for gradation on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database
(报批稿)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发布
基础地理要素代码结构与代码,行政区与行政区注记要素参照 GB/T 2260 的结构进行扩
充,各级行政区的信息使用行政区与行政属性表描述。
e) 各要素类中如含有“其他”类,则该类代码直接设为“9”或“99”。
表 1 农用地质量分等要素分类与代码表
2
TD/T xxxx─xxxx
要素代码
要素名称
省级数据 库要素
5 数据库结构定义 5.1 空间要素类划分
空间要素采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要素类名称及各类要素见表 2。其中M表示必选项、 O表示可选项,C表示条件必选项,以下同。
表 2 农用地质量分等空间要素类的定义
3
TD/T xxxx─xxxx
序 层名

层要素
几何特征
属性表名
约束 条件
说明
行政区 1 行政区划
行政区注记
Polygon Annotation
2 地貌
等高线 高程注记点
Line Point
县级分等单元
Polygon
县级零星分等单元
Point
3 分等单元 县级分等单元注记
Annotation
省级分等单元
Polygon
省级分等单元注记
Annotation
分等因素指标区
Polygon
分等因素指标区注记
码为 20。
b) 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 2 位数字码,不足位以 0 补齐,农用地质量分等的业务代码
为 07。
c) 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不足位以 0 补齐。其中:一级类码为 2 位数字码;二级
类码为 2 位数字码;三级类码为 1 位数字码;四级类码为 1 位数字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