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逸搏和房性逸搏心律
心律失常 分类

偶发早搏:< 5次/min或<30次/h 频发早搏:≥5次/min或≥30次/h
二联律:1个窦性激动+1个早搏, 连续3次或以上 三联律:2个窦性激动+1个早搏, 连续3次或以上
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歇
• 联律间期 :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
• 代偿间歇 :由于异位搏动提前出现替代了一个正常的窦性搏 动,而在异位位搏动之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
• 房室传导系统相对不应期的延长。 • 只有传导延缓、无传导中断。
P-R间期:0.28s
P
P
P
P
P
P
P-R间期0.28s
二度房室阻滞
• 房室传导系统既有相对不应期的延长,又 有绝对不应期的延长。 • 既有房室传导延缓,又有房室传导的中断, 出现部分P波后QRS波群脱漏。 • 根据阻滞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两型:
发生机制: 房室传导系统绝对不应期无限延长。 房室传导完全中断,出现房室分离现象。
完全性的少见,心电图表现:在正常的P波之后还 可见与其无关的异位P’波或心房颤动波或心房扑动 波,自成节律。
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呈病理性延长引起的传导延 缓或传导中断称为房室阻滞。 根据阻滞程度不同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 室阻滞。
一度房室阻滞
1、每个P波后均有相关的QRS波群 2、 P-R间期>0.20s
2、窦性心动过缓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2)心率<60次/min
II
心率:43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2)同一导联中最长与最短P-P间期相差>0.12s II
0.68s
1.12s
同一导联P-P间期相差:1.12-0.68 =0.44s
逸搏及逸搏心律

华西医院王宏治
36
华西医院王宏治
37
华西医院王宏治 34
总结:逸搏及逸搏心律
出现在上述缓慢性心律失常基础上
频率缓慢,一般<60 次/分 节律基本整齐
逸搏及逸搏心律为代偿性,本身无病理意义 临床上诊断与处治关键在于认识到导致逸搏及逸搏 心律出现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原因
华西医院王宏治 35
谢谢您的参与和认真聆听! 祝大家一切安好!
华西医院王宏治
30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逸搏心律
华西医院王宏治
31
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华西医院王宏治
32
二度窦房阻滞,房室交接区逸搏。
华西医院王宏治
33
图6 完全性房室阻滞,交替性房室交接区与心室双重性逸搏心律。 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QRS波群非常规律地呈左束支阻滞型与正常形态交替出现, R-R间距恒定,频率为41~43次/分,考虑为起源于房室交接区及心室两个部分的逸搏心 律交替发生伴频率趋同现象。此图尚难排除单一的房室交接区起源伴2∶1左束支阻滞 可能,有待电生理检查进一步查实。
华西医院王宏治
27
逸搏的鉴别诊断
房性
P’波 P’-R间期 QRS波群 T波 逸搏频率
P’,多直立 形态异于窦P 正常, 延长(干扰)
交界性
P’,可直立,可 倒置 P`-R<0.12s R-P`<0.20s 室上性 正常 40~60次/分
室性
多无相关P波,如 有,必倒置 ——
室上性 正常 50~60次/分
室性逸搏
产生原理当窦房结和交界性起搏点均处于抑 制状态而自律性非常低落时,室性起搏点被 动的产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与复极。
临床上常见心电图诊断要点

六、临床上常见心电图诊断要点一、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窦性心律诊断要点1.P波的方向:P I、P II直立,P aVR倒置,PⅢ、P 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但PP间期的相差<0.12秒。
4.心房频率:60~100次/分。
小儿不超过正常相应年龄组心率95%或不低于正常相应年龄组的5%。
窦性心动过缓诊断要点1.P波的方向:P I、P II直立,P aVR倒置,PⅢ、P 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
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00次/分,1~6岁超过80次/分,6岁以上超过60次/分。
4.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交界性逸搏等。
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P波的方向:P I、P II直立,P aVR倒置,PⅢ、P 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
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窦性心律不齐诊断要点1.窦性心律2.PP间期相差>0.12秒,也有人以相差>0.16秒作为诊断标准,由于窦性心律不齐多为正常变化,我们建议以相差>0.16秒作为诊断标准。
逸搏和逸搏心律及反复搏动

逸搏和逸搏心律
注:形成逸搏的原因 1 窦性心律不齐; 2 窦性停搏; 3 窦房阻滞; 4 各种心动过速发作终止的长周期; 5 各种早搏的代偿间期后; 6房室传导阻滞。
逸搏和逸搏心律
分类:根据起搏点的部位 1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2 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3 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逸搏和逸搏心律及反复搏动
逸搏和逸搏心律
产生机理
正常情况下,心脏活动由最高起搏点窦房结控制, 潜在起搏点处于被抑制状态。当高位起搏点起搏 形成障碍(如窦性停搏或窦性心动过缓)或传导 障碍(窦房阻滞或房室阻滞)时,则潜在起搏点 按固有的频率发放冲动控制心脏活动,1~2次称逸 搏,连续3次以上称逸搏心律,它对人体生理功能 到起保护作用。与早搏不同,后者是主动的,前 者是被动的,在长间歇之后出现。
定义:当窦房结或其他高位起搏点的自律性降 低或丧失(如窦性停搏或窦性心动过缓)或 阻滞(窦房阻滞或房室阻滞)时,异位起搏 点的激动按其固有频率被动地发出有效激动, 如仅发生1~2次者称为逸搏,如连续发生3次 或3次以上时称为逸搏心律。
分类:根据起搏点的部位
1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2 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3 每个房性P‘波之后多继以室上性QRS波 群,P’R间期在0.12~0.20s之间。
(二)房性逸搏心律:
房性逸搏心律: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 P‘波,其特征与房性逸搏相同
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一)交界性逸搏:
1 在一个较长间歇后延迟出现的QRS波群; 2 QRS波群形态与窦性下传相同,可伴室内差异性传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一)房性逸搏: 1 在一个较窦性周期为长的间歇之后出现一
个房性P‘波; 2 此房性P‘波的形态与同导联窦性P波不同,
逸搏及逸搏心律

反复心律或反复搏动的电生理基础是房室交界区内 村相爱双径路传导。
有时交界性逸搏或交界性心律时动逆行上传的过程中,可以在房 室结内折返,又下传心室。
当折返激动传抵心室时,如心室已脱离前一个交界性
搏动引起的不应期,便可以产生一个QRS 波群,因此, 反复心律是“折返激动”的一个类型。
房性逸搏较少见。
1:房性逸搏心律:
心房内分布着许多潜在节律点,频率多位50-60 次/分,略低于窦房结,右房上部的逸搏心律产生的P 波与窦房心律的P波相似;节律点在右房后下部者变 现为1及aVR导联P波直立,AVF导联P波倒置,PR间期 >0.12s,有人程伟冠状窦心律。
节律点在左房者,称左房心律。
是最常见的逸搏心律,见于窦性停搏以及三度房室 传导阻滞等情况,其QRS波群呈交界性搏动特征,频 率一般为40-60次/分,慢而规则。
3.室性逸搏心律:
多见于双结病变或发生于束支水平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其QRS波群呈室性波形,频率一般为20-40次/分,可以不 十分规则。
4.反复心律:
来自左房后壁者,1,V6导联 p波倒置,V1导联P波直
立,具有前圆顶后高尖特征;来自左房前壁时,V3V6导联P波倒置,V1导联P波浅倒或双向。
如果P形态,PR间期,甚至心动周期有周期性变异,
称为游走心律,游走的范围可达房室交界区而出现导 致的逆行P波。
2.交界性逸搏心律:
如果两个QRS波之间夹有一窦性P波,属于伪反复心律,
应称为逸搏夺获心律。
连续3个以上成为逸搏心律。
根据异位起搏点所形成的起搏部位为房性,房室交界
性和室性逸搏。
逸搏QRS波群的形态和特点与各相应的的期前收缩相
2015年河北省心电学技术主管卫生资格模拟试题

2015年河北省心电学技术主管卫生资格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关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正确的是A.是指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但患者无胸痛症状B.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C.是指患者有胸痛症状,但缺乏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D.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又有典型的胸痛症状E.是指心电图存在异常Q波,但患者无胸痛症状2、关于顺钟向转位是指A.额面QRS心电轴向右偏移B.额面QRS心电轴向左偏移C.正常过渡区波形出现在V1、V2导联上D.正常过渡区波形出现在V5、V6导联上E.不确定电轴3、房性逸搏心律与交界性逸搏心律的鉴别主要根据A.前者频率为40~60次/分B.前者延迟出现的QRS波群前有相关的异位P'波C.前者QRS波群与窦性QRS波群相似D.前者最多见E.以上都不是4、关于束支折返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折返机制B.可呈右束支阻滞图形C.可呈左束支阻滞图形D.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好E.属于一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A.只包括心房B.只包括心室C.只包括房室结内或房室结周围的慢径路和快径路D.包括心房和心室E.包括心房、房室结和心室6、关于右胸导联心电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右胸导联初始r波反映室间隔和右心室壁的初始激动B.正常人右胸导联r波振幅小于0.6mV C.正常人V3R~V4R导联不会呈QS型D.V4R 导联r波振幅增高,可作为右心室肥厚的一个诊断标准E.V4R导联ST段抬高≥0.1mV,提示右心室心肌梗死7、以下为动态心电图ST段下移异常事件的检测方法,其中不正确的表述是A.ST段的斜率是指J点的高度减去ST段终点的高度B.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下斜型下移C.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上斜型下移D.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水平型下移E.ST段的斜率≤0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有意义8、患者男性,73岁,因心悸、胸闷1个月就诊。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逸搏或房性逸搏心律、房性期前收缩(房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心房纤颤(房颤)房性逸搏或房性逸搏心律逸搏是基本心搏延迟或阻滞,下级潜在起搏点被动地发出冲动产生的心搏。
最常见的是房室交接处逸搏,室性或房性逸搏较少见。
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的逸搏称为逸搏心律。
逸搏和逸搏心律是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理现象。
房性逸搏及房性逸搏心律较少见,可发生于右房或左房或呈多源性,心电图表现为延迟出现的个别或多个、一种或多种畸形P`波,PR间期>0. 12s,逸搏周期固定于1. 2s左右(多源性时周期不等),Q RS波与基本心律相同。
房性期前收缩(房早)期前收缩、期外收缩亦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
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
期前收缩是常见的异位心律。
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
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是指以为起源点发生在心房的异位期前收缩。
【临床表现】期前收缩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
频发的期前收缩可致(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听诊可发现心律不规则,期前收缩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的第一心音多增强,第二心音多减弱或消失。
期前收缩呈二或三联律时,可听到每两或多次心搏后有长间歇。
期前收缩插人两次正常心搏间,可表现为三次心搏连续。
脉搏触诊可发现间歇脉搏缺如。
【心电图表现】期前收缩的共同心电图特征为较基本心律提早的一次或多次P-QRS波群。
房性期前收缩P波提早出现,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0.12s。
QRS波大多与窦性心律的相同,有时稍增宽或畸形,伴ST及T波相应改变者称为心室内差异性传导,需与室性期前收缩鉴别。
房性期前收缩伴心室内差异传导时畸形QRS波群前可见提早畸形的P`波。
提早畸形P`波之后也可无相应的QRS波,称为阻滞性房性期前收缩,需与窦性心律不齐或窦性静止鉴别。
逸搏和逸搏心律及反复搏动PPT课件

逸搏和逸搏心律
临床意义 1.逸搏与逸搏心律多为继发现象是被动的,是一
种代偿机制,免受停搏而危害生命 2.逸搏与逸搏心律暂短出现无临床意义,但持久
出现提示心肌严重损害 3.缓慢逸搏可出现阿—斯综合症,如合并心衰难
以控制 4.偶发心动过缓和早搏之后,一般良好,如发生
反复搏动Biblioteka 反复搏动反复搏动 房性反复搏动心电图表现为: 激动起源于心房形成P-QRS-P形式,起始P
为房性,PR延长,下传QRS正常,逆传P表现 倒置
房性反复搏动
房性反复搏动
交界区反复搏动
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是最为常见的心电 图表现为:
1.QRS — P — QRS形式,亦可由一度房室 阻滞引起,
2.R-P大于0.20秒,R-R大于0.50秒 3.第一个QRS正常,第二QRS可正常,可伴
室内差异传导而增宽
交界区反复搏动
交界区反复搏动
室性反复搏动
室性反复搏动 激动点产生于心室心电图表现为: 完全反复呈QRS-P-QRS形式,第一个QRS宽
大畸形,第二个QRS可正常 多由于室早或插入性室早逆传心房引起 不完全反复:呈QRS—QRS形式,当存在逆
逸 搏 逸 搏 心 律和 反复搏动
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 尹学智
逸搏和逸搏心律
产生机理
正常情况下,心脏活动由最高起搏点窦房结控制, 潜在起搏点处于被抑制状态。当高位起搏点起搏 形成障碍(如窦性停搏或窦性心动过缓)或传导 障碍(窦房阻滞或房室阻滞)时,则潜在起搏点 按固有的频率发放冲动控制心脏活动,1~2次称逸 搏,连续3次以上称逸搏心律,它对人体生理功能 到起保护作用。与早搏不同,后者是主动的,前 者是被动的,在长间歇之后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性逸搏和房性逸搏心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1.偶尔可在健康人中出现。
2.房性逸搏及逸搏心律是一种少见的被动性异位心律,多在重度窦性心动过缓、窦房结暂时被抑制、窦房阻滞、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长间歇之后时发生。
下部心房心律,如冠状窦性心律失常发生在洋地黄中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风湿热、重度呼吸衰竭等患者,以及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
左心房逸搏心律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但健康人也可出现。
(二)发病机制窦房结是心脏的最高起搏点,在所有的心肌自律细胞中其自律性最高。
除窦房结以外,心脏尚有许多潜在的起搏点,主要有三处,即心房、房室交界区和心室,各处均有自己固定的频率。
在许多情况下,潜在起搏点被最高起搏点窦房结发出的较快冲动所抑制,不能控制心室。
当窦房结受到抑制、频率减低,或因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窦性激动不能下传时,潜在的起搏点即被动的发放冲动,使心脏避免过久的停搏,此系一种生理性代偿机制。
心动过缓时在长间歇后延迟出现的被动性异位搏动称逸搏,起搏点在心房称房性逸搏,在房室交界区称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在心室者则称室性逸搏。
如果逸搏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即成为逸搏心律。
通常较窦性频率为慢。
比窦性心率稍快的逸搏心律,则称加速性逸搏心律或称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性逸搏和房性逸搏心律早期症状有哪些?房性逸搏和房性逸搏心律多继发在有房室传导阻滞者,在一天的任何时间都可发生。
在无房室阻滞,窦房结起搏与传导功能良好者,在活动与清醒状态下少见,主要发生在晚间睡眠或午休时。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心电图表现可明确诊断。
房性逸搏和房性逸搏心律吃什么好?房性逸搏和房性逸搏心律的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1.酸枣仁粥:酸枣仁20克(炒黄研末),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空腹食之。
2.圆肉糯米粥:圆肉20克,糯米60克,白糖适量加水煮粥,空腹食之。
3.莲子百合煨猪肉:莲子50克,鲜百合60克,瘦猪肉150克,同放入锅内加水,再加入葱、姜、盐、米酒、味精适量作调料。
先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煨炖1小时即可,食莲子、百合、猪肉并饮汤。
每日1--2次。
4.黄芪黄鳝猪肉汤:黄芪30克,黄鳝2条,瘦猪肉60克。
黄鳝去内脏,切段,同瘦猪肉、黄芪加水共煮熟去黄芪后食用。
5.鳖肉枸杞汤:鳖1只(约500克),枸杞30克,女贞子25克,莲子15克。
将鳖宰杀,去内脏、头,加上述中药共煮熟,去药渣吃鳖肉饮汤。
6.猪脑炖枸杞:猪脑1具,淮山30克,枸杞20克。
将淮山、枸杞用纱布包扎好,与猪脑加水共炖,将熟时下少许盐或调料食之。
7.白鸽参芪汤:白鸽1只,北芪30克,党参30克。
将白鸽去毛及内脏,洗净,同北芪、党参一起放锅内煮汤,吃鸽肉饮汤。
8.大枣炖猪心:猪心100克,大枣25克,同置碗内加水,文火炖2小时后调味食用。
9.羊肉枸杞汤:羊肉60克,枸杞30克,黑豆30克,淮山药20克,红糖25克,水煎熟,喝汤吃羊肉。
每日1次。
10.米酒核桃汤:米酒50毫升,核桃仁6个,白糖30克。
将核桃仁与白糖共捣为泥,放入锅中,下米酒调匀,以文火煎煮10分钟即可,每日1—2次。
11.熟附羊肉麻雀汤:羊肉300克切块洗净,麻雀2只(去毛及内脏)洗净,熟附子15克,生姜3片,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调味食用。
12.参茸炖鸡肉:鸡肉100克,高丽参(高丽参食品)6克,鹿茸(鹿茸食品)3克,一齐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供食。
房性逸搏和房性逸搏心律患者吃什么对身体好?1、应多吃维生素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如萝卜、山楂、蘑菇等。
2、宜食清淡。
3、宜多吃纤维类食物。
房性逸搏和房性逸搏心律患者吃什么对身体不好?1、忌食有刺激神经兴奋的食物,比如辛辣食物.咖啡和可乐等。
2、忌食肥腻的食物。
4、忌烟酒。
4、少吃甜食。
房性逸搏和房性逸搏心律治疗前的注意事项?房性逸搏及房性逸搏心律是一种生理性代偿机制,当其出现时要积极寻找引起房性逸搏及房性逸搏心律的原发疾病,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其原发病因,是预防此种心律失常的根本措施。
房性逸搏和房性逸搏心律应该做哪些检查?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主要依靠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有下列表现:1.房性逸搏的心电图特点(1)典型房性逸搏的心电图特点:①在一个长间歇后延缓出现1个或2个房性逸搏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②P′-R间期大于0.12s,或略短于窦性P-R间期。
③QRS-T波群与窦性心搏相同。
(2)对房性逸搏典型心电图特点的详细描述:①因房性逸搏是被动心律,所以必定是在一个长间歇后延迟出现。
②通常房性逸搏周期的长度为1.0~1.2s,频率在50~60次/min。
③房性逸搏的P′波与窦性P波不同:如P′波起源于心房上部,则Ⅱ、Ⅲ、aVF导联的P′波直立或双向;如起源于心房下部则Ⅱ、Ⅲ、aVF导联的P′波倒置。
如P′波在Ⅰ、V5、V6导联倒置,V1导联直立,则起源于左心房。
④房性逸搏的P′波:可为单源性,也可呈多源性,后者在同一导联上P′波形态不相同,而单源性P′波则基本相同。
⑤P′-R间期在部分病例可比窦性P-R间期短,其原因可能是逸搏的心房搏动有迟发现象,使房室结有较长的恢复期。
因而激动传导的速度增快,但P′-R 间期通常均大0.12s。
⑥房性逸搏下传的QRS-T波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
⑦缺乏传入阻滞:一旦窦性心率>60次/min时,房性逸搏的起搏点便被抑制。
(3)过缓的房性逸搏的特点:①在窦房传导阻滞、窦房结发放的频率异常过缓时,房性起搏点在其自律性已经降低的情况下,仍能发出1~2次冲动,形成过缓的房性逸搏,为被动性心律失常。
②在一长间歇之后,延迟出现1~2次房性P′-QRS-T波群,逸搏周期>1.20 s,频率<50次/min。
2.房性逸搏心律的心电图特点①逸搏周期恒定:潜在的起搏点是以固有频率发生冲动。
只是发自同一起点的逸搏或是逸搏心律,其周期是固定的。
房性逸搏心律一般为50~60次/min。
②延迟出现:逸搏周期总是大于窦性周期或基本心律周期。
原因是逸搏必定延迟出现,逸搏心律也总是缓慢的。
③起步现象:由于逸搏的起搏点受自主神经因素的影响比较少,所以逸搏心律是规则的。
不过有时逸搏心律的最初几个逸搏周期较长、频率较慢,以后频率加快、周期缩短,然后达到固定的逸搏周期,节律规则。
此即呈现阶梯现象或起步现象。
④无传入阻滞当心动过缓时窦性频率低于逸搏频率则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如窦性频率又快于逸搏频率则逸搏被抑制而消失,此是因逸搏异位搏动点无传入阻滞保护所致。
(1)房性逸搏心律的典型心电图特点:①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的房性逸搏。
②P′波的形态可呈单源性,也可呈多源性,与窦性P波不同。
③房性逸搏心律频率在50~60次/min,很规则,但偶有不齐。
④P′-R间期>0.12s。
⑤QRS-T波群与窦性相同。
⑥可合并房性融合波。
(2)对房性逸搏典型心电图的详细描述:①P′波的形态决定于房性逸搏心律异位起搏点的部位。
A.起源于右心房上部:异位起搏点激动的传播方向是右、后、上,指向左、前、下,P′波向量在横面、额面均与窦性P环向量类似。
因此,心电图上P′波形态与窦性P波相似。
B.起源于右心房下部:异位起搏点激动的传播方向是从右、下,指向左、上,P′波的向量环在横面、额面均与房室交接区逆行的P环向量相似,在心电图上Ⅰ、aVL、Ⅱ、Ⅲ、aVF导联P′波倒置,aVR导联P′波直立。
但P′-R间期大于0.12s。
有人认为,起源于右心房下部的心律,称为冠状窦性心律。
其依据是导管放在冠状窦内起搏时描记的心电图与食管导联心电图相当于冠状窦的部位,都可以记录到上述特征的P′波。
亦有人刺激左心房下部及右心房下部都可记录到上述图形.所以认为应称为下部心房心律。
C.可起源于左心房,表现为左心房心律(图1)。
②房性逸搏心律偶可不齐:P′-P′间期可相差在0.12 s以上。
此系房性逸搏的异位起搏点所发放的节律不稳定所致。
③当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时P′-R间期>0.20s:或出现漏搏。
合并WPW时P′-R 间期<0.12s。
④房性逸搏心律可以出现起步现象。
⑤当P′波呈多源性时,形态可各异,称之为多源性房性逸搏心律。
(3)过缓的房性逸搏心律的特点:①发生机制与过缓的房性逸搏相同。
②过缓的房性逸搏连续发生3个或3个以上:频率<50次/min。
③ P′-R间期>0.12s。
房性逸搏和房性逸搏心律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1.房性逸搏与房性期前收缩鉴别房性逸搏和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点是非常相似的,只是房性逸搏多发生在较长间歇(较正常的窦性周期长的间歇)后,而房性期前收缩都提前发生(较正常的窦性周期短的间歇)。
2.房性逸搏心律与房性并行心律的鉴别房性并行心律P′波的频率比窦性慢,常为35~55次/min,异位P′无固定的联律间期,但异位Pˊ之间的长间距是短间距的简单倍数。
这是因为房性并行心律因异位起搏点周围有保护性的传入阻滞,外来的冲动不能侵入异位起搏点而使其节律重整。
而房性逸搏心律频率在50~60次/min,很规则,偶有不齐。
由于房性逸搏的异位起搏点起周围无保护性传入阻滞,一旦窦性冲动的频率超过房性逸搏频率,使房性异位起搏点抑制,成为无效起搏点,出现窦性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