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模块教学》优质课比赛教案
篆刻模块教学案例

篆刻模块教学案例一、问题提出如何让“篆刻”这一在小学教育中的全新领域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
并能发挥其上手快、易出成绩的特点,在短时期内培养一批优秀的学员,让学生们多一门小手艺,为培养多才多艺的校园小艺术家打下基础?篆刻,是一门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
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明清以来,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
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
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本学期我在书法特长选修开设了篆刻模块实验教学,通过近半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篆刻艺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行动与策略(一)激发学生兴趣篆刻对小学学生来说还是完全陌生的课程。
在我简单介绍了篆刻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篆刻的基本技法以及学习篆刻需要准备的材料与工具后,学生对篆刻的好奇与兴趣被点燃了。
(二)培养实践能力如果说了解篆刻引发了学生的好奇,那么让学生亲手刻一枚印章,真正将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出来。
学生在篆刻途中非常积极踊跃的提问,并且不断询问自己刻的怎么样,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请我示范,并不时与周围同学进行讨论对比,一部分获得我的肯定与好评的学生显得兴奋至极。
(三)加强技能培训1、摹印摹印要求摹描印章达到与原印形式相似。
用透明拷贝纸蒙在印样上摹写。
摹印的要领是细致耐心,尽可能与印样完全一样。
摹印的方法一般有双钩法、以黑代白法、单线勾描法三种方法。
双钩法即用细毛笔沿印文外侧沿线勾描,印之边亦用线双勾之。
此法多用于粗白文。
以黑代白法多用于细白文,以墨线代替印中之细白文。
若用双勾法,容易走形,倒不如以此法代之,求其形似神存,也可作为摹刻时的印稿。
篆刻教学过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篆刻的起源、发展及分类,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
2. 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与步骤,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 通过鉴赏篆刻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2. 阴文与阳文的特点及区别。
教学难点:1. 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 如何根据文字特点选择合适的篆刻手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篆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篆刻艺术的基本知识。
二、讲解新课1. 讲解篆刻的起源、发展及分类,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背景。
2. 介绍篆刻的基本技法,包括刀法、笔法、构图等。
3. 讲解阴文与阳文的特点及区别,让学生掌握两种篆刻手法的不同表现方式。
三、示范与指导1. 教师现场示范篆刻过程,讲解重点步骤和技巧。
2. 学生观看示范,并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
四、学生实践1.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进行篆刻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2. 学生分享实践心得,交流篆刻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回顾篆刻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二、讲解新课1. 讲解篆刻的刀法、笔法、构图等技法在阴文与阳文中的应用。
2. 介绍不同字体的篆刻特点,如甲骨文、金文、小篆等。
三、示范与指导1. 教师现场示范不同字体的篆刻,讲解其特点及技巧。
2. 学生观看示范,并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
四、学生实践1.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进行不同字体的篆刻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篆刻技法在阴文与阳文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实践心得,交流篆刻心得体会。
六、布置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篆刻一幅作品,题材自选。
《篆刻》教案

《篆刻》教案篆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篆刻的历史和发展。
2. 掌握基本的篆刻技法和工具。
3. 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篆刻的起源和历史- 篆刻的定义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 探讨篆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介绍篆刻在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作品。
2. 篆刻的基本技法与工具- 介绍篆刻所用的刀具和印材。
-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刀具,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
- 练基本的线条和结构构图。
3. 艺术欣赏与创作实践- 分析、讨论篆刻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技法运用。
- 引导学生对篆刻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 设计创作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篆刻的乐趣和过程。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篆刻的起源和发展1. 通过图示和文字介绍篆刻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
2. 展示篆刻作品,让学生感受篆刻的魅力和独特性。
第二课:篆刻的基本技法与工具1. 介绍篆刻所用的刀具和印材,展示正确使用方法。
2.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线条练和基本结构构图。
第三课:艺术欣赏与创作实践1. 分析篆刻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技法运用。
2. 让学生选择一幅篆刻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分享自己的观点。
3. 设计创作实践活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创意进行篆刻创作。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篆刻作品的创作质量和艺术性。
五、教学资源1. 篆刻作品图片和展示材料。
2. 篆刻刀具和印材。
以上是《篆刻》教案的基本内容和教学安排,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并培养其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篆刻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价值。
篆刻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篆刻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篆刻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书法和篆刻的兴趣,了解中国书法和篆刻的起源和类别,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掌握治印的基本技法和步骤。
重点是篆刻的治印步骤和方法,难点是如何掌握运刀的方向、角度和力度。
为了教学需要,需要准备各种字体的碑帖和名家书法作品,狼毫小楷、刻刀、章料(如青田石)、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以及刻好的印章若干枚。
教学过程分为组织教学和讲授新课两个部分。
在讲授新课时,首先介绍篆刻的起源和历史,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开始,到XXX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再到唐宋时期,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的治印之学。
篆刻艺术家如XXX、XXX、XXX等都为篆刻艺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产物,具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和生动的雕刻神韵。
其次,介绍篆刻的用途和分类。
篆刻作为一种辅助艺术可以运用在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或用来说明主题内容、作者姓名、创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来增加画面构图完整,成为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印文制作的不同,印章可以分为白文印和XXX、肖形印等。
根据字意的不同,印章可以分为姓名印、别号印、年龄印等。
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听课,同时通过示范和实践,让学生初步掌握篆刻的治印步骤和方法,以及如何掌握运刀的方向、角度和力度。
从印章盖在书画作品的位置上看,可以将其分为名章和闲章。
名章是指姓名、别号、地名、年龄等印章,通常盖在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后面。
而闲章则包括诗句、成语、吉语、肖形图案等,通常盖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此外,边款也是一种常见的印章形式,它通常阴刻在印章的一边,类似于画上的题诗文款志,可以记录制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
在研究篆刻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就像建造房屋需要提前备料一样。
否则,临渴掘井,会影响研究进度和成绩。
高中美术_篆刻模块(选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篆刻模块教学设计一、课题:《中国印中国情》课型:新授课二、教材内容分析:中国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棵奇葩,它以印材为载体,以汉字中的篆书为表现形式,在方寸之间展示了书法美、刀法美、章法美和意境美。
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的普及,篆刻随着书法的实用价值不断萎缩其艺术性日渐彰显。
了解篆刻,学习篆刻也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篆刻的基本入门技法。
2、能力与方法:通过篆刻印章的学习,培养细心、沉稳地观察生活处理事物的态度。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印章的学习,初步认识中国篆刻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艺术修养。
四、教学重点:篆刻的基本入门技法五、教学难点:篆字的书写与章法构成六、学情分析:现代的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有主见,特别喜爱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有兴趣,积累了一定的方法,在课堂上他们就会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七、教学方法:在欣赏篆刻作品、教师示范与学生实践操做篆刻技法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现,在练习技法后以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及时给予反馈意见,加深对篆刻的理解与表现。
八、板书设计:篆刻一、篆刻概述:二、篆刻工具:三、篆字书法四、篆刻刀法五、朱文白文六、篆刻技法步骤九、课前预习环节:篆刻概述;现代社会印章的用途;篆书的书写特点。
十、课堂教学环节教学程序活动目标教师引导活动学生活动媒体类型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学生现实生活中印章用途,引导出本课的课题一、提出问题:现实社会中印章的用途是什么?引入新课二、篆刻的艺术特征?1、2、学生答问学生笔记多媒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通过这一环节了解学生的技能基础,让学生在尝试表现的摸索中关注本课的知识重点,并通过观察与小组讨论寻求答案。
体验一:篆刻简史体验二:篆刻工具、印材体验三:篆书书写体验四:篆刻刀法(执刀法、冲刀法、切刀法)教师总结规律:体验五:刻一刻。
篆刻基础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共10课时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发展和基本常识。
2. 使学生掌握篆刻的基本工具、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刀法进行篆刻创作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1. 篆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2. 篆刻的基本刀法及其运用。
3. 篆刻作品的设计与创作。
教学难点:1. 刀法的熟练运用。
2. 篆刻作品的整体布局与审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篆刻概述1. 教师简要介绍篆刻的历史、发展和基本常识。
2. 播放篆刻艺术宣传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篆刻的魅力。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篆刻的理解和看法。
第二课时:篆刻工具与材料1. 教师展示篆刻工具,如刀、印石、印泥等,讲解其用途和特点。
2.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篆刻工具,熟悉其操作方法。
3. 教师示范篆刻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篆刻刀法1. 教师讲解篆刻的基本刀法,如冲刀、切刀、单刀、双刀等。
2. 学生分组练习刀法,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课时:篆刻作品设计1. 教师讲解篆刻作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构图、布局、线条等。
2. 学生分组设计篆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设计成果,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课时:篆刻创作实践1. 学生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篆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展示创作成果,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课时:篆刻作品鉴赏1. 教师挑选优秀篆刻作品进行鉴赏,讲解其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强调篆刻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第七课时:篆刻技艺提升1. 教师讲解篆刻技艺提升的方法,如临摹、创作等。
2. 学生分组练习提升技艺,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八课时:篆刻边款刻制与拓法1. 教师讲解篆刻边款刻制与拓法的基本步骤。
篆刻设计印稿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篆刻的起源、发展及基本技法。
2. 掌握印稿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印稿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布局、用字、刀法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文字内容与印式风格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个性的印稿。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名家书法作品、刻刀、印泥、砂纸、圆镜、毛刷等。
2. 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篆刻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a. 讲解印稿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布局、用字、刀法等。
b. 介绍印式风格,如汉印、古玺、流派印等。
c.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优秀印稿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印稿设计的技巧。
3. 学生练习:a.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和内容,进行印稿设计。
b.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印稿设计原则的掌握情况。
2. 讲解新内容:a. 讲解如何将文字内容与印式风格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个性的印稿。
b. 介绍不同印式风格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特点。
3. 学生练习:a.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方具有个性的印稿。
b.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印稿设计。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方具有个性的印稿。
2. 收集整理自己喜欢的印稿作品,进行分析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以篆刻设计印稿为主题,通过讲解、欣赏、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印稿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篆刻艺术的道路上取得进步。
学篆刻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学篆刻教学设计引言:学篆刻是一项古老而精湛的艺术形式,它以刻划篆书为主要手段,通过学习与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专注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一套针对学篆刻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篆刻技艺,并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篆刻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2. 掌握基本的刀法和技巧,能正确使用刻刀进行篆刻创作;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简单的篆刻作品;4.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篆刻的概念与历史背景介绍;2. 篆刻的基本工具与材料介绍;3. 刀法和技巧的讲解与示范;4. 篆刻常用的基本字体介绍;5. 篆刻创作的流程与方法;6. 篆刻作品的鉴赏与评价。
三、教学步骤:1. 第一节课:篆刻的概念与历史背景介绍(30分钟)a) 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篆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b) 讲解篆刻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c) 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篆刻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第二节课:篆刻的工具与材料介绍(40分钟)a) 介绍篆刻刀、石料、墨汁等基本工具与材料;b) 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刻刀进行刻字;c) 讲解刀法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3. 第三节课:剪纸花鸟篆刻实践(60分钟)a) 选择一些简单易行的篆刻图案,如花朵、小鸟等;b) 示范如何根据图案进行刀法处理,让学生练习刻字;c) 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
4. 第四节课:篆刻作品鉴赏与评价(30分钟)a) 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b)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鼓励学生勇于创新;c) 分享一些著名的现代篆刻家的作品,激发学生对篆刻的艺术追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问题的提问和回答、创作的积极性等;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篆刻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刻字的规范性、刀法的使用等;3. 参观展览:组织学生参观篆刻艺术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优秀篆刻作品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篆刻模块教学教案
课题名称: 篆刻艺术
课型:理论鉴赏课授课对象:高中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中国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棵奇葩,它以印材为载体,以汉字中的篆书为表现形式,在方寸之间展示了书法美、刀法美、章法美和意境美。
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的普及,篆刻随着书法的实用价值不断萎缩其艺术性日渐彰显。
了解篆刻,学习篆刻也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现代的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有主见,特别喜爱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有兴趣,积累了一定的方法,在课堂上他们就会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篆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了解篆刻所用的材料和工具。
3、了解篆刻的用途及分类。
4、了解我国篆刻艺术的构图章法。
能力目标:1、通过对印章的鉴赏学习,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通过篆刻印章的学习,培养细心、沉稳地观察生活处理事物的态度。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印章的学习,初步认识中国篆刻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艺术修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篆刻的用途及分类
2、了解我国篆刻艺术的构图章法和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篆刻艺术的构图章法和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图片实物
教学过程及内容
组织教学:清点人数、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一、导入:(5分钟)
同学们是否见过下面这些印迹?
那这些印迹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那和下面这些印章(篆刻)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又有什么异同?
天然形成、机器做工、凹凸有致、手工制作、形状不同等
那同学们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篆刻又了解多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篆刻艺术去领略它的奥妙。
(板书课题:中华篆刻艺术)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
(一)篆刻的起源和发展。
篆刻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汉魏时便已盛行。
早期印章多采用铜、银、金或牙角、水晶等材料制作,材质昂贵,且坚硬难以受刀,所以印多为官方权信的表征,布衣百姓很少用印。
自元代后,石质印材在篆刻中开始被大量使用,文人当中也开始盛行篆刻之风,金石篆刻艺术由此走进了大众的审美视野并在此后数百年间有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可以说,金石篆刻是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20XX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正因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能够在世界性的审美眼光中脱颖而出。
(二)篆刻材料及工具:
1、印材:
四大名石
寿山石——福建寿山石特点是:其质洁净如玉,柔而易攻,备受篆刻家们的赏识。
其中最名贵的品种是“田黄”,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之说。
青田石——浙江青田石质地精纯,色彩丰富,便于雕琢。
为历代金石书画家们所青睐。
在青田石的众多品类中,灯光冻,封门青等都是其中的名贵品种。
昌化石——浙江昌化石色丽质嫩,适合用于制印做成精美的雕琢摆件。
昌化石其中的部分矿石经过朱砂的渗染,形成了世上罕有的“鸡血石”,昌化鸡血石是印石中的珍贵品种。
巴林石——内蒙古巴林印石质地通灵,色泽瑰丽,巴林石的佳品也多出于此处。
现在生活中也可使用如马铃薯、橡皮、木块、砖瓦块、橡胶、肥皂等印章坯料。
2、刻刀:有粗细的不同,有平口和斜口的区别。
3、其他工具:印泥、白纸、铅笔、印纸、绘图纸、印章若干,砂纸,小镜子,印床等等。
(简单介绍作用)
(三)篆刻的用途及分类
刻印章称为治印,治印多为篆字,故称为篆刻。
篆刻要求书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与巧妙的结合。
古代在印面上刻着官阶或姓名来佩带,作为取得对方信任的标志,流传至今,仍保持了它从属性的用途,如发票、证明信加盖的公、私章等。
印章作为一种辅助艺术运用在绘画、书法等艺术上,或用来说明主题内容、作者姓名、创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来增加画面构图完整,成为世态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常把篆刻、书法、绘画相提并论,称它们为“金石书画”。
一幅好的国画作品,要求诗、书、画、印四绝。
印章从印文制作看,“阴刻”(印文红底白字)和“阳刻”两种(白底红字)、肖形印等。
阴
刻阳
刻肖印画
根据印文内容不同,可分为文字印、图形印和肖像印三种,其中文字印最常见。
文字印图形
印肖像印
从印章盖在书画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为名章(姓名、别号、地名、年龄印均盖在靠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后面)、闲章(如诗句、成语、吉语、肖形图案等,均盖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姓名章闲
章(四)篆刻构图及章法(分小组讨论研究)出示一系列实物及名家的篆刻作品,用以说明印文的构图及章法。
(配有音乐)
问题设置:1、观察印章上的字与印出来的字有什么不同?
答:正好相反
2、探究如何将字反写在印材上?
小组分别猜测、讨论、尝试。
3、分析印章都有什么样的规律?
答:⑴文字的排列(基本上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⑵印刻阳刻⑶字以篆书为主
4、谈谈自己对印章的理解和感受。
答:笔画穿插呼应,有疏有密,虚实相间,统一中有变化,达到了整体的和谐。
文字富有变化,布局丰富多采,虚实疏密、欹侧均衡等艺术规律。
之外,笔画的粗细肥瘦、边框栏格的安排以及奇边的方法使其有残缺趣味,来处理布局的变化。
5、小组派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适时点播、评价、总结。
(五)能力提升(8分钟)
给出两幅篆刻作品(阴刻、阳刻、肖形印可各一张)说一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结合所学的构图章法)
(六)课堂小结(4分钟)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我们先了解我国篆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接着又了解篆刻所用的材料和工具,明白了不同篆刻的用途及分类。
最后学习了我国篆刻艺术的构图章法。
感受到了篆刻艺术的魅力。
(投影知识点)
20世纪已经过去,那当今乃至以后,我们面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又将作出怎样的选择?所以传承和创新便是民族和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七)布置作业(3分钟)
本课我们已经了解学习了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那光说不练假把式,下一节课我们便亲自动手制作一枚印章,所以留给同学们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查找了解篆刻的制作步骤及有关资料如印稿等,为我们的实践课做好准备。
我们下节课再见!
(八)课后反思:
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学习过程,并对他们技术掌握的情况和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多方面评价。
本课时量安排较紧,第一课时内容较多,但必须讲透彻,一定要布置学生课后设计印稿,可用工具书帮学生查找字体,这样便于第二课时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