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3 9.1 固体:DIS实验与传统实验的比较以晶体熔化实验为例-最新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1)》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1)》

1 固体非晶体体和多晶体,了解晶体的微观结构。

中国古代文人对雪花情有独钟,有很多吟唱雪花的诗句,其中“雪花六出”常用来形容雪花的形状。

雪花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如图所示),可你知道为什么它的边角连线总为正六边形吗?提示:雪花是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一、晶体和非晶体1.固体可分为______和________两类,其中食盐、蔗糖、味精、雪花等是____体,而玻璃、松香、蜂蜡、沥青、橡胶等是______体。

二、晶体的微观结构1.晶体的规则形状和特殊的物理性质是由它们的__________决定的。

2.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__________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______性。

3.有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那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微粒能够按照________在空间分布,例如______和金刚石。

4.同种物质也可能以______和________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有些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晶体,这说明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

思考2:我们知道,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石墨却是松软的,它们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硬度为何差别如此大呢?答案:一、1.晶体非晶体晶非晶2.几何形状熔点同几何形状熔点异几何形状熔点同思考1提示:看有无确定的熔点,有确定熔点的是多晶体,没有确定熔点的是非晶体。

二、1.微观结构2.一定的规则周期3.不同规则石墨4.晶体非晶体思考2提示:这是由于它们的微观结构不同造成的,金刚石是网状结构,原子间的作用力强,而石墨是层状结构,原子间的作用力弱。

一、单晶体、多晶体与非晶体间的比较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有无确定的熔点,而不能靠是否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辨别,因为虽然单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多晶体与非晶体一样都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2.非晶体与多晶体间的比较(1)相同点:都没有天然规则外形,都具有各向同性的物理性质。

(2)不同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3学案:9.1 固体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3学案:9.1 固体 Word版含解析

9.1 固体[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及区分方法.2.能说出单晶体与多晶体的区分.3.了解晶体结构的生疏过程,知道晶体内部结构的特点.1.晶体开头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章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一、晶体和非晶体1.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石英、云母、明矾、食盐、硫酸铜、蔗糖、味精等是晶体,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等是非晶体.2.单晶体具有确定的几何外形,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外形;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3.有些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导热或导电性能不同;有些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光学性质不同.这类现象称为各向异性.非晶体沿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叫做各向同性.由于多晶体是很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所以多晶体是各向同性的.二、晶体的微观结构1.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依据确定的规章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2.有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够生成不同的晶体,那是由于组成它们的微粒能够依据不同规章在空间分布.例如碳原子可以形成石墨和金刚石两种晶体.3.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毁灭,也就是说,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并不是确定的.晶体与非晶体在确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晶体和非晶体[问题设计]1.观看玻璃、蜂蜡、塑料、盐粒、蔗糖、石英,比较它们的外形有何不同?答案玻璃、蜂蜡、塑料没有规章的几何外形,盐粒、蔗糖、石英有规章的几何外形.2.在云母簿片和玻璃片上分别涂上一层很薄的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去接触云母片及玻璃片的另一面,石蜡熔化,如图1所示,那么你看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玻璃片云母片图1答案玻璃片上石蜡的熔化区呈圆形,说明玻璃片沿各个方向的导热性能相同.云母片上石蜡的熔化区呈椭圆形,说明云母片沿各个方向的导热性能不相同.[要点提炼]比较内容固体分类宏观外形物理性质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外形①没有固定熔点②导电、导热、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晶体单晶体有自然规章的外形①有确定的熔点②导热、导电、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多晶体一个个小晶粒粘在一起,①有确定的熔点。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学案:第九章1固体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学案:第九章1固体

1固体1.晶体与非晶体(1)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①常见的晶体:石英、云母、明矾、食盐、硫酸铜、蔗糖、味精、雪花。

说明:雪花是水蒸气凝华时形成的晶体,它们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都是六角形的图案。

食盐晶体总是立方体形,明矾晶体总是八面体形,石英晶体(俗称水晶)的中间是一个六棱柱,两端是六棱锥。

如图所示。

几种晶体的几何形状②常见的非晶体: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

(2)单晶体与多晶体①单晶体: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这样的晶体叫做单晶体。

例如:雪花、食盐小颗粒、单晶硅、单晶锗等。

②多晶体: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地排列着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

其中的小晶体叫做晶粒。

如:由许多食盐单晶体粘在一起而成大块的食盐,就是多晶体。

其中的小晶体叫做晶粒。

多晶体a.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b.不显示各向异性(每一晶粒内部都是各向异性的)。

c.有确定的熔点。

(3)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4)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异①在外形上: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②在物理性质上,晶体的物理性质与方向有关(这种特性叫各向异性),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是相同的(这种特性叫各向同性)。

云母导热性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而有些晶体在导电性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如方铝矿;有些晶体在光的折射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如方解石。

例如:将石蜡均匀涂在云母片上和玻璃板上,用烧红的钢针接触没有涂蜡的另一面。

现象:熔化了的石蜡在云母片上呈椭圆形,而在玻璃片上呈圆形。

结论:晶体云母在各个方向上的导热性能不同,而非晶体玻璃在各个方向上的导热性能相同。

谈重点:晶体、非晶体辨析(1)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并不是每种晶体在各种物理性质上都表现出各向异性。

(2)固体是否有确定的熔点,可作为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标志。

【例1-1】晶体和非晶体除在外形上有差别外,晶体都具有________,而非晶体________;单晶体具有________,多晶体具有________。

1固体-人教版选修3-3教案

1固体-人教版选修3-3教案

固体-人教版选修3-3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固体是物态中的一种,与气态和液态分别是三种物态。

固体的分子之间比液体和气体更加紧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这是固体稳定、不易变形、无固定形状的原因。

在人教版选修3-3中,关于固体的学习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固体的特征和分类•描述固体的特征:固体的形态稳定,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大。

•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分类:离子固体、分子固体、原子固体和金属固体。

2. 固体的物理性质•压缩性:固体基本上不可压缩,只有在极高的压力下,分子之间的距离才会缩短,导致体积变小。

•熔化和凝固:固体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熔化,凝固和冷却过程中会发生凝固,并且固体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3. 固体的晶体结构和性质•描述晶体的性质,如硬度、透明度和质地等。

•描述晶体的结构,如离子晶体结构、分子晶体结构以及金属晶体结构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固体的特征和分类,掌握固体的物理性质。

•掌握晶体的性质和结构,理解晶体结构对它的性质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固体和晶体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完成科学实验研究。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固体的特征和分类•固体的物理性质•晶体的性质和结构2. 教学难点•描述晶体结构对它的性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固体-人教版选修3-3的主要内容:1. 教师讲授法教师通过对固体的特征和分类、物理性质、晶体的性质和结构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学生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实践能力。

3. 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科学实验研究,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021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教学课件:第九章 第1节 固体

2021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教学课件:第九章 第1节 固体
深处,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碳原子结 合成金刚石晶体,其结构如题图所示,金刚石晶体中的每个碳原子周 围都有 4 个碳原子,它们彼此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有很强的作用力。 石墨晶体中的每个碳原子同相邻的 4 个碳原子之间的距离不等,是 层状结构,碳原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所以金刚石很硬,石墨较软。
单晶 有天然规
晶体
体 则的形状 多晶 没有确定
体 的形状
①有确定的熔点 ②导电、导热、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 ①有确定的熔点 ②导热、导电、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思考探究 1.雪花的图案是多种多样的(如图所示)。
请你观察这些雪花有没有共同点。 生活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有这样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答案:雪花大都是六角形的,这是因为雪花属于六方晶系。雪花 “胚胎”的小冰晶,主要有两种形状:一种是六棱体状,长而细,叫柱晶; 另一种则是六角形的薄片状,叫片晶。
思路点拨: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 没有确定的熔点。由于多晶体是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 因此没有规则外形和各向异性,但有确定的熔点。
解析:因为外形是否规则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处理,所以选项 A 错 误;多晶体在物理性质上是各向同性的,选项 B 错误;实验证明晶体 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选项 C 错误;晶体与非晶体的区 别主要表现在是否有确定的熔点,选项 D 正确。
2.云母薄片和玻璃片上分别涂一层很薄的石蜡,然后用烧热的 钢针去接触云母片及玻璃片的反面,石蜡熔化,如图所示,那么你看到 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案:呈圆形,玻璃为各向同性是非晶体。呈椭圆形,云母片为各 向异性是单晶体。
典题例解 【例 1】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B.晶体在物理性质上一定是各向异性的 C.晶体不可能转化为非晶体 D.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教学案:第九章 第1、2节 固体、液体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教学案:第九章 第1、2节 固体、液体含答案

第1、2节固体__液体1.沿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不同的现象叫各向异性,沿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一样,叫各向同性,单晶体是各向异性的,多晶体、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2.液体的微观结构:分子之间距离很小,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作用力小。

3.表面张力: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比较稀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相互吸引力,使液体表面绷紧。

4.一种液体润湿并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浸润;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不会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不浸润。

一、晶体和非晶体1.固体分类固体可分为晶体、非晶体两类。

2.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宏观外形物理性质晶体单晶体有天然规则的形状(1)有确定的熔点(2)导热、导电、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1)有确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确定的形状(2)导热、导电、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1)没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形状(2)导电、导热、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3.晶体的微观结构(1)规则性:单晶体的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则排列,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2)变化或转化:在不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微粒按照不同规则在空间排列,可以生成不同的晶体,例如石墨和金刚石。

有些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例如天然水晶熔化后再凝固成石英玻璃。

二、液体的微观结构及表面张力1.液体的微观结构(1)分子距离: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分子间距小得多,比固体分子之间距离略大。

(2)流动性: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而且液体能够流动。

(3)分子力: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小。

2.液体的表面张力(1)表面层: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形成的薄层。

(2)表面张力:使液体的表面绷紧的力或说促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

三、浸润和不浸润现象及毛细现象1.浸润: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

2.不浸润: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不会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

3.毛细现象: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

人教版选修3-3功和内容:DIS实验与传统实验的比较以“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为例

人教版选修3-3功和内容:DIS实验与传统实验的比较以“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为例

人教版选修3-3功和内容:DIS 实验与传统实验的比较以“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为例做功是改植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这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点知识。

以沪科版物理书为例吧,在九年级物理书上的第十二章的第一小节,区分引见了两个物理实验,区分为〝紧缩气体使硝化棉熄灭实验〞和〝不时弯曲铁丝,铁丝弯曲部位发热〞两个实验。

下面区分引见一下这两个实验。

2.1 做功改植物体内能的实验一〝紧缩空气使硝化棉熄灭〞是做功改植物体内能中两个实验的头一个,此实验操作简便且耗时少,深受广阔物理教员的喜欢。

多年来,不少物理教员对此装置停止改良、改良和自制,取得了优秀的效果。

2.1.1 〝紧缩空气做功〞的传统实验沪科版初三物理课本上有这样一个实验案例:用力用力把活塞向下压,蘸有乙醚的棉花球(红磷粉末)熄灭起来[50]。

这个实验操作复杂,现象清楚,课堂教学起来十分愉快和轻松,深受先生和教员的喜欢。

实验仪器:硝化棉、酒精、打气筒实验目的:了解功与能的转化实验原理:了解功与能的转化实验原理:气体紧缩,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添加,温度降低实验步骤:用镊子夹一些占过酒精的硝化棉放入打气筒中,硝化棉一定要疏松且不要太多,迅速向下压打气筒,速度要快,如图5-9所示。

我们发现:硝化棉熄灭起来了。

总结:用手向下压打气筒的话,手对这个压力会与打但这并不是空气摩擦生热可疏忽不计。

这个压力所作的功发生的作用效图5-9 做功的传统实验图果即:紧缩空气,使其温度降低,从而使硝化棉的温度降低,直抵到达硝化棉的熄灭点(硝化棉的熄灭点很低〕,使其熄灭起来。

直接地证明了空气的温度降低,我们知道:温度降低的话,那么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即空气的内能一定添加。

从而也就说明:这个压力所作的功降低了空气的内能,即做功可以改植物体的内能。

实验进程随同着光、声等现象,说明活塞对气体做功使气体内能添加,温度降低,到达乙醚(红磷)的着火点。

这个实验有时不一定可以使硝化棉熄灭起来,主要缘由如下:〔1)向下压打气筒的速度太慢;〔2〕放入打气筒内的硝化棉量太多;(3〕打气筒的密闭性不高。

高中物理 9.1《固体》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

高中物理 9.1《固体》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

固体【知识网络】【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的微观结构。

会区别晶体和非晶体,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2.初步了解材料科学技术的有关知识及应用,体会它们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学评价】1、称为晶体;称非晶体2、常见的晶体有:;常见的非晶体有:。

3、预习课本,完成下表4、组成晶体的微观粒子按在空间整齐地排列,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

【经典范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显示各向异性的物体必定是晶体B、不显示各向异性的物体必定是非晶体C、具有确定熔点的物体必定是晶体D、不具有确定熔点的物体必定是非晶体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体具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是因为物质威力是规则排列的B、有的物质能够生成种类不同的几种晶体,因为它们的物质微粒能够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C、凡各向同性的物质一定是非晶体D、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晶体内部结构决定的3、如图所示,食盐的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

这两种离子在空间中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都是等距离排列地交错排列的。

已知食盐的摩尔质量是58.5克/摩,食盐的密度是2.2克/厘米3。

阿伏伽德罗常数为6.0×1023摩-1。

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的数值为多少?【思维点播】1、如何正确理解晶体的各向异性在物理性质上,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非晶体则是各向同性的。

通常所说的物理性质包括弹性、硬度、导热性能、导电性能、光的折射性能等。

晶体的各向异性是指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不同,也就是沿不同方向去测量晶体的物理性能得到的结果不同。

例如晶体在不同的方向还可以有不同的硬度、弹性、热膨胀性质、导电性能等。

需要注意的是,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并不是说每一种晶体都能在各种物理性能上表现出各向异性,例如云母、石膏晶体在导热性能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沿不同的方向传递热的快慢不同;方铅矿晶体在导电性能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沿不同的方向电阻率不同;立方体的铜晶体在弹性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沿不同的方向弹性不同;方解石晶体在光的折射上表现出各向异性——沿不同方向上的折射率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S实验与传统实验的比较:以晶体熔化实验为例
1 晶体熔化实验
晶体熔化实验是物理书上的一个重要的实验,但是,这个实验很难完成,一直困扰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很多年。

这个实验需要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实验来证明:海波(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石蜡(非晶体)在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同时温度上升。

1.1 晶体熔化的传统实验
需要的仪器:海波石蜡、烧杯、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细线、石棉网,搅拌器
实验目的:了解晶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原理:晶体(海波)熔化过程中由固态变化液体,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实验步骤:(1)首先,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组装,固定好铁架台,放好酒精灯,铺好石棉网,弄碎海波,然后,把海波和温度计一同放入试管中并固定好温度计。

最后,用酒精灯内焰慢慢地加热,防止海波温度升高得过快。

(2) 用酒精灯缓缓加热,等温度达到43.0°C的时候,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2中。

我们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一直上升,当温度达到47. 3℃时,海波晶体开始出现熔化,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仅仅维持一分钟左右不变,之后,温度计示数继
续上升,当时,此时的海波晶体仍然有固体存在。

等到海波晶体全部熔化完,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上升。

表1
(3) 进行描点作图,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3所示。

(4 ) 物理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图像,归纳出海波晶体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时间段的温度变化特点,使学生认识到晶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特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5)教师进行解释——为什么海波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因为海波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分子运动加剧,分子之间间距变大,要增大分子之间的间距必然要克服分子之间的引力,这就需要能量,而此时吸收的能量就用来克服分子之间的引力了,因此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实验总结:通过传统实验中的图像3,我们可以发现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时间段非常短,仅仅维持了1分钟左右而已,并不能明显地反映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这一事实。

晶体熔化的图3几乎就像非晶体熔化的图像一样。

学生因此得出的实验结
论是: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与课本中所描述的规律——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同。

学生因此很困惑,为什么实验结论与课本上的不一样呢?因此,晶体熔化的传统实验很难成功,我们来分析一下传统物理实验很难成功的原因:
(1)海波不宜导热,会导致不同位置处海波的温度不同,也就是试管周围的温度高于试管内部,最终试管周围的海波会先熔化,而试管内部的海波还没有达到熔点[48]。

当试管内部的海波开始熔化时,试管周围的海波或许已经完全熔化了,已成为液态的海波,此时,这些液态的海波再吸热的话将会温度上升;
(2)晶体的熔化实验需要保证海波的温度缓慢升高,而酒精灯加热会使海波的温度急剧变化,温度无法控制,因此使实验失败;
(3)海波的纯度不高[49];
(4)试管口没有封闭,导致热量向外损耗;
(5)温度计的插入位置不对,或许插入位置靠近试管内壁,而内壁的温度很高,晶体熔化所需要的时间很短,因此导致实验失败。

(1)和(2)是传统实验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

虽然晶体熔化的传统物理实验很难成功,但并不能抹去晶体熔化的传统物理实验的优点。

1.2 晶体熔化的DIS实验
多年以来,虽然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对传统晶体熔化实验做了大量的改进,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指标不治本,所得的晶体熔化图像仍与理想图像有一定的差距。

DIS实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得出理想的晶体熔化图像。

实验器材:计算机﹑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海波﹑试管﹑﹑铁架台﹑加热器。

实验目的:了解晶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原理:晶体(海波)熔化过程中由固态变化液体,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实验步骤:(1)首先,连接好实验装置,如图14所示,固定好铁架台,安好加热器,然后,把弄碎的海波放入试管中并固定,再将温度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连接并将温度传感器插入试管中,最后将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相连。

(2)打开计算机中的数字化实验室软件,点击“通用软件”打开窗口后,对“传感器”(图15)、“图像”(图16)进行设置;在图线设置”中添加图像,选择“X轴”为时间t,起始时间为0;“y轴”为温度T,起始温度为20。

(3)点击“开始采集”按钮后,对晶体进行加热;
(2) 观察计算机上的晶体熔化图像17,让学生讨论并分析实验
图像的规律,归纳出海波晶体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时间段
的温度变化特点,使学生认识到晶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特点-——继
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3)让学生讨论并解释——为什么海波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
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最后,教师进行解释:因为海波晶体在熔化过
程中,是由固态的海波慢慢变为液态的海波,从而海波分子的运动加
剧,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要增大分子之间的间距必然要克服分子之
间的引力,这就需要能量,而此时吸收的能量就用来克服分子之间的
引力了,因此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实验总结:通过图像5,我们可以看到晶体在加热器加热过程
t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但温度保持不变,中温度先上升,但上升到0C
经过一段时间后,温度继续上高;但加热器停止加热后,温度下降,
t后,温度仍然保持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后,温度继续下降。

下降到0C
总之,图像5的图像和晶体熔化的理想图像相近,验证了晶体熔化的
规律,因此,晶体熔化的DIS实验是比较理想的。

1.3 晶体熔化的DIS实验与传统实验的对比
晶体熔化的DIS实验优于传统实验的方面:
(1)熔化图像理想
DIS实验能够控制温度的缓慢变化,得到的晶体熔化图像接近理
想,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图像容易地总结晶体熔化规律,验证了课本上
晶体熔化的结论,使得实验结论更加真实可靠,加深学生对晶体熔化现象的记忆;而晶体熔化的传统实验由于受晶体导热性不高受热不均匀以及难以缓慢加热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绘制出的晶体熔化时的图像会与实验结论相差甚远,如同非晶体熔化时的图像一样,熔化图像不理想,会导致学生怀疑课本上的实验结论,使学生一直处于怀疑当中。

(2)时间效率高
晶体熔化的DIS实验无需学生记录数据以及绘制熔化图像,这些都由计算机完成,提高了时间的效率,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分析及讨论实验结论;而晶体熔化的传统实验所需加热时间大约15分钟,再加上记录数据的时间,绘制图像的时间,分析图像规律的时间,讨论和解释图像规律原因的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根本不足已完成晶体熔化实验。

(3)可以用做演示实验
用做演示实验的话,DIS实验可以将实验数据和图像展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学生们可以清楚地实验现象,例如观察温度计的示数的话,DIS实验将会呈现温度计的示数在计算机屏幕上。

然而晶体熔化的传统实验如果用做演示实验的话,物理教师在讲台上演示时,底下的学生无法都能观察到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晶体熔化的DIS实验劣于传统实验的方面:
(1)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据记录﹑数据处理以及绘制图像能力。

对比总结:将晶体熔化的传统实验和晶体熔化的DIS实验进行比较的话,会发现:晶体熔化的DIS实验效果明显高于传统实验。

晶体熔化的DIS实验所得到的实验图像非常接近理想图像,而晶体熔化的传统实验所绘制出的图像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非常短,如图18所示。

建议:因此,通过以上的对比发现:晶体熔化实验适合选用DIS实验来完成,而非运用传统物理实验仪器来完成。

晶体熔化的DIS 实验优势明显强于传统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