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住院药品使用情况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总结分析报告.doc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总结分析报告.doc

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反馈报告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是关系到广大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院2014年共收集上报135例ADR,较2013年的71例增加了90.14%。

现就2014年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ADR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报告人职业和科室分布报告人包括医生和药师,其中医生上报122份,占90.37%;药师上报13份,占9.63%。

ADR报告来自全院18个科室,132例住院患者,3例门诊患者。

详见表1。

表1 2014年ADR上报科室排序科室例数(例)构成比外三病区16 11.85%内一病区15 11.11%内二病区15 11.11%内四病区14 10.37%内三病区12 8.89%临床药学室10 7.41%外一病区8 5.93%儿科病区8 5.83% 中医二病区(肛肠)7 5.19% 中医一病区7 5.19%外四病区 5 3.70% 中医二病区(康复) 5 3.70% ICU综合组 4 2.96%妇产科病区 2 1.48%住院药房 2 1.48%门诊急诊科 2 1.48%外二病区 2 1.48%门诊西药房 1 0.74%合计135 100% 发生ADR的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在报告的135例ADR中,男81例,女54例,年龄分布区间为1-95岁,情况详见表2。

表2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年龄例数百分比小于1岁 2 1.48%1-4岁 3 2.22%5-14岁 4 2.96%15-44岁31 22.96%45-64岁38 28.15% 65岁及其以上57 42.22% 总计135 100%用药情况分析用药途径包括静脉给药及口服、皮下注射等。

最常见仍为静脉滴注,占74.85%。

详细统计见表3:表3:给药途径统计排名给药途径一般严重总计例次百分比例次百分比例次静脉滴注116 95.08% 6 4.92% 122口服19 76.0% 6 24.0% 25皮下注射 3 75.0% 1 25.0% 4泵内注射 2 100.0% 0 0.0% 2皮内注射 2 100.0% 0 0.0% 2静脉注射 1 50.0% 1 50.0% 2鞘内给药0 0.0% 2 100.0% 2灌注 1 100.0% 0 0.0% 1肌内注射 1 100.0% 0 0.0% 1阴道给药 1 100.0% 0 0.0% 1鼻饲 1 100.0% 0 0.0% 1总计147 90.18% 16 9.82% 163引起ADR的可疑药物共包含73个品种,可疑药品依据药理作用分类,共包括10种药物;其品种数及上报次数排名统计结果见表4所示:表4 药物类别品种数排名及上报次数排名药物类别品种数构成比(%)上报次数构成比(%)抗感染药物21 28.77 55 33.74中药注射剂7 9.59 41 25.15循环系统药物 5 6.85 9 5.52血液系统药物8 10.96 11 6.75神经系统药物 4 5.48 9 5.52呼吸系统药物 2 2.74 4 2.45消化系统药物 3 4.11 4 2.45镇痛药物 6 8.22 10 6.13内分泌系统药物 6 8.22 7 4.29其他专科用药11 10.87 13 12.90合计73 100.00 163 100.00由表4可见,引起ADR例数最多的为抗感染药物,其所含品种数也最多,排名第二的则为中药注射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总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总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总结篇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总结1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总结我院自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制定了《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成立了抗菌药物领导小组和抗菌药物点评小组,设置了专项活动办公室,经过XX年和XX年近两年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XX年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较XX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

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百分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8%,较XX年基本持平。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35%。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XX年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46DDD,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为22%;XX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8DDD。

抗菌药物占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为%,成效显著。

4、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62%。

比XX 年下降38%。

5、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现阶段择期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都能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给药。

6、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大大缩短,基本在24小时以内,个别临床科室手术预防用药延长至48--72小时。

(在专家的建议下)7、微生物样本送检率:送检率由XX年的25%,提高到45%。

特殊管理级抗菌药物送检率98%。

二、主要措施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按照《XX年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明确了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

全院医生签署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承诺书,做到人人知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点评小组加强了与临床科室沟通,对抽查中发现的每一例有问题的病历,都与相关科室主任及当事医师约谈,对有争议的问题共同探讨,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科室,进行专项培训,提高了临床医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体水平。

某院2019年住院患者沙利度胺片超说明书适应症使用情况分析

某院2019年住院患者沙利度胺片超说明书适应症使用情况分析

现给药途径存在肌肉注射的现象。

同一种药物,给药途径不同,临床治疗目的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硫酸镁静脉缓慢注射可作为抗惊厥药,而口服硫酸镁主要用于导泻,可在肠镜检查前使用,用于血栓性静脉炎时则选用浓度为50%硫酸镁,此时给药途径应为外用。

此外,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不宜肌肉注射,建议皮下注射。

3 2 5 给药人群不适宜: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不可用于12岁以下儿童,但处方中出现6岁患儿使用。

水杨酸类NSAIDs抗炎药易透过胎盘,可使动物致畸。

妊娠期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因此妊娠末3个月应避免使用。

曲美他嗪适用于在成年人中作为附加疗法对一线抗心绞痛疗法控制不佳或无法耐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然而其在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1的严重肾功能损伤患者中为禁用。

3 2 6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超说明书: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为国家重点管控药,医疗机构应加强用药管理。

例如,诊断“肺肿瘤”,开具盐酸羟考酮缓释片5mg,1日3次,而说明书中明确要求给药频次为,每12服用1次。

酒石酸唑吡坦片为第二类精神药品,主要用于睡眠障碍,而处方中出现高血压患者、头晕患者使用,适应症超说明书。

3 2 7 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例如,诊断为“关节炎”,处方开具“莫西沙星”,关节炎无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如关节炎伴骨关节感染,应在诊断中加以明确感染指征,查验过敏源,以免影响治疗。

诊断为“膀胱炎”,处方中出现“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和“头孢克肟”,三种抗菌药物联用无指征〔8〕。

喹诺酮类药物有影响儿童骨骼发育的不良反应,处方中出现左氧氟沙星片用于12岁儿童的肺部感染治疗,然而此类药物禁用于18岁以下患者。

4 结论处方点评制度是规范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9〕,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不合理处方分析报告会,加强医师和药师的沟通工作,有利于及时纠正不合理处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患者用药总结报告 (2)

患者用药总结报告 (2)

患者用药总结报告1. 引言患者用药总结报告是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进行总结和评估的文档。

通过对患者用药情况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从而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2. 患者信息•姓名:XXX•年龄:XX岁•性别:X•病史:XXX3. 用药历史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多种药物,包括但不限于:3.1 药物A•用药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剂量:每次XX毫克,每日X次•疗效评价:对XX症状有明显改善,疗效良好。

•不良反应:未发生不良反应。

3.2 药物B•用药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剂量:每次XX毫克,每日X次•疗效评价:对XX症状有一定改善,但效果一般。

•不良反应:出现了恶心、头晕等胃肠道反应。

3.3 药物C•用药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剂量:每次XX毫克,每日X次•疗效评价:对XX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疗效不佳。

•不良反应:出现了皮疹和过敏反应,停药后不适症状消失。

4. 用药总结经过分析和总结患者的用药情况,得出以下结论:•药物A对患者的症状有明显改善,疗效良好,无不良反应,可以继续使用。

•药物B对患者的症状有一定改善,但效果一般,且出现了胃肠道不良反应,建议更换药物。

•药物C对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疗效不佳,且出现了过敏反应,建议停止使用。

5. 建议和方案基于对患者药物使用情况的总结和评估,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方案:•将药物B替换为另一种具有更好疗效和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

•对于药物C,不建议继续使用,可以考虑其他替代药物或治疗方法。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使用药物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方案。

6. 结论通过对患者用药情况的总结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合理的用药方案可以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用药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用药管理。

临床用药案例分析:医院药品管理

临床用药案例分析:医院药品管理

临床用药案例分析:医院药品管理摘要本文旨在通过临床用药案例分析,探讨医院药品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

医院药品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医疗质量及医院的经济效益。

本文首先分析了医院药品管理的现状,然后以临床用药案例为例,揭示了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一、医院药品管理现状1. 药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药品采购是医院药品管理的首要环节,目前大部分医院已实现药品集中采购,通过与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签订合同,保证药品的供应质量和价格。

然而,药品供应链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库存不合理等。

2. 药品储存与养护药品储存与养护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医院药品储存设施不断完善,但仍有一些医院药品储存条件不符合规定,如温度、湿度不达标等。

此外,药品养护工作有待加强,部分医院存在药品过期、损坏等问题。

3. 药品使用与监测药品使用是医院药品管理的核心环节。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处方,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调配和发放。

近年来,医院加强了药品使用监测,如抗菌药物使用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4. 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药事管理是医院药品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药品政策法规的宣传、药品质量管理、药学服务等。

药学服务是药师运用药学知识,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药物信息咨询等服务。

目前,医院药事管理逐步规范,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临床用药案例分析1. 案例一:不合理用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男,65岁,因高血压、冠心病入院。

医生开具处方:硝苯地平片、美托洛尔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患者服药后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经查,患者对硝苯地平过敏。

分析原因:医生未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导致不合理用药。

2. 案例二:药品储存不当导致药品损坏某医院药品库房储存条件不符合规定,部分药品受潮、变质。

如某批号的头孢克肟颗粒出现结块、变色现象。

分析原因:药品储存环境潮湿,药品包装不严密。

患者用药分析范文

患者用药分析范文

患者用药分析范文1.患者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史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和药物剂量的选择。

2.患者当前用药情况:包括正在使用的药物、药物剂量和用法、用药时间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当前的治疗方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重复用药。

3.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和过敏史:了解患者是否曾经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过敏现象,有助于避免同类药物的再次使用。

4.患者药物依从性评估: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了解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药物依从性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通过评估并指导患者改善依从性,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5.患者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结果: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结果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对症状的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治疗的效果。

6.相关检验结果和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以进行相关检验和影像学检查,帮助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综合以上信息,对患者用药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药物剂量调整:根据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用药效果,可以适当调整药物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

2.用药方案优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经验,可以优化用药方案,选择更合适的药物和用法,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药物相互作用预防:根据患者当前用药情况,评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风险,避免同时使用相互作用较大的药物,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4.药物依从性指导: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教育,指导患者改善药物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5.不良反应处理:针对患者已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例如减少药物剂量、更换药物或辅助治疗等。

6.评估治疗效果:通过观察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结果,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患者用药分析是提供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重要环节。

通过患者用药分析,可以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药物管理报告范例

患者药物管理报告范例

患者药物管理报告范例报告日期:YYYY年MM月DD日报告对象:XXX医院报告主体:XXX患者一、患者信息姓名:XXX性别:男年龄:XX岁住院号:XXXXXX入院日期:YYYY年MM月DD日二、患者病情描述XXX患者因XXXX病症入院,主要症状包括XXXXX。

经过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其病情稳定,目前处于XXXX阶段。

三、药物管理情况1. 用药依从性本次住院期间,患者对医嘱中所规定的药物治疗方案均能积极配合,遵守用药时间和用量要求,达到了较高的用药依从性。

2. 药物规范使用根据医生的处方,患者按时按量使用了以下药物:(1)药物1:XXX(药物名称);剂量:XXmg/次;频率:XX次/天;用法:口服(或其他途径)。

(2)药物2:XXX(药物名称);剂量:XXmg/次;频率:XX次/天;用法:口服(或其他途径)。

(3)药物3:XXX(药物名称);剂量:XXmg/次;频率:XX次/天;用法:口服(或其他途径)。

3. 药物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XXX患者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显示其良好的耐药性和适应性。

4. 药物调整和变更部分药物可能根据病情变化进行了调整和变更,具体如下:(1)药物1:XXX(药物名称);原剂量:XXmg/次;原频率:XX次/天;新剂量:XXmg/次;新频率:XX次/天。

(2)药物2:XXX(药物名称);原剂量:XXmg/次;原频率:XX次/天;新剂量:XXmg/次;新频率:XX次/天。

四、患者药物管理评估综合以上所述,对于XXX患者的药物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如下:1. 用药依从性良好:患者能按时按量使用医嘱药物,展示了较高的用药依从性,这对于病情的稳定和康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药物规范使用: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药物,未出现错误用药或者漏用的情况,有效确保了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 无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说明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良好,并且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得当。

医院用药分析报告

医院用药分析报告

医院用药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旨在对医院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医院的药品使用情况。

通过分析药品的种类、使用频率以及费用情况,可以帮助医院管理者优化用药方案,提高药物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2.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医院用药的分析,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可以从医院的药房系统或者药品采购部门获取以下数据:•药品清单:包括药品名称、药品分类、规格、生产厂商等信息;•用药记录:包括每个病例的用药情况,包括药品名称、用量、用药频率、用药途径等信息;•药品费用:包括每种药品的采购成本、销售价格等信息。

3. 数据清洗和整理在收集到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以便后续的分析。

这一步骤包括:•去除重复数据:对于重复的数据,只保留一份;•异常值处理:检查数据中是否存在异常值,如药品名称错误、用药剂量超过常规范围等,进行相应的处理;•缺失值处理:对于缺失的数据,可以根据相关规则进行填补或者删除。

4. 药品分类分析根据药品清单中的分类信息,可以对药品进行分类分析。

这有助于了解医院使用的不同类型药品的比例,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对于某些常用药品的使用频率较低,可以考虑减少采购量,以节省开支。

而对于某些高频次使用的药品,可以加大采购力度,以确保供应充足。

5. 用药频率分析通过分析用药记录,可以了解不同药品的使用频率。

这有助于评估医院的用药效率,以及对用药方案进行优化。

根据用药频率分析的结果,可以考虑以下调整措施:•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药品,可以适当减少采购量,以减少过期药品的浪费;•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品,可以增加采购量,以确保供应充足;•对于一些使用频率过高或过低的药品,可以进行进一步调查,了解背后的原因。

6. 药品费用分析通过分析药品费用,可以评估医院的用药成本,并寻找降低费用的方法。

具体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较不同药品的采购成本和销售价格,评估药品的利润空间;•对比不同供应商提供的药品价格和质量,寻找更合适的药品供应商;•分析不同药品的费用占比,找出费用较高的药品,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住院药品使用情况
分析报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4年度我院药品使用动态分析及超常预警年度总结
为了保障我院药品使用的安全、合理、经济,监督临床合理使用药品,我科根据我院制定的《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2010年修订),对我院每月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评价。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提出了整改措施,有效的促进了我院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现对2014年度我院药品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每月使用金额排名前20位的药品进行排名并全院公示,并与前月前20位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连续3月排名前三位的药品(排除专科医院专科用药因素)进行通报。

2014年度我院每月排名前三位药品均为神经、精神等专科药物;排名前20位药品均以西医神经、精神科药物以及中医安神剂、理血剂和治风剂等为主。

二、对每月单品种使用金额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进行统计分析:
(一)对每月单品种使用金额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进行全院公示,2014年度我院药品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统计见附件1。

(二)每月对波动幅度幅度大于50%的药品结合医院当月整体业务量及临床用药合理性检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将异常情况及时反馈职能部门及临床,并提出整改措施。

(三)对连续3月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进行通报,并报相关部门整改。

本年度有2个品种(注射用血塞通针0.2g、三七通舒胶囊)连续3月波动异常。

经调查该药为专科用药,其波动幅度超范围主要与医院整体业务量增减有关,无不合理用药现象。

三、对每月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品品种进行重点监测、分析。

2014年度药品排名前十位品种汇总表见附件2。

由表2可以看出,我院药品用量排名比较固定,其原因主要与我院为专科医院临床用药相对单一有关。

四、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对进入排名前20位抗菌药物进行重点监测。

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明显好转,抗菌药物用量大幅下降。

本年度进入前20位抗菌药物仅个别品种。

五、对进入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进行监测,并对其临床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监控(适应症、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

六、每季度对全院药品动态监测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波动异常品种在《医院药事药管理信息》中公示。

综上所述,2014年度(2663.44万元)全院用药总金额与2013年度(2466.91万元)有所增涨,增幅为7.97%,这主要与医院整体业务增涨有关,涨幅在正常范围内。

每月中、西药品品种及用量变化幅度整体均在正常范围内。

排名前十位品种较固定,主要为神经、精神等专科药物;前20位药品大致分为西医神经、精神科药物以及中医安神剂、理血剂和治风剂等;这与我院是专科医院用药情况相符。

排名前20位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比上年度明显下降。

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整体好转。

我院已将药品使用动态分析及超常预警工作常态化,并形成一套完整的PDCA 模式的管理、落实机制,有效的促进了我院的合理医疗、合理用药,有力的保障了用药的安全、合理、经济,全面的提高了我院的医疗质量。

报医院药事管理与治疗委员会,医务科
药剂科临床药学室
2015-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