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理论知识

合集下载

筋膜康复知识点总结图

筋膜康复知识点总结图

筋膜康复知识点总结图筋膜康复是一种针对筋膜疾病或损伤的康复疗法,通过一系列的理疗、运动和康复训练,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功能和预防再次受伤。

筋膜康复涉及到许多知识点,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康复训练和理疗技术等方面。

下面将对筋膜康复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筋膜康复。

一、筋膜的解剖学知识1. 筋膜的结构和功能筋膜是连接和覆盖在肌肉和骨骼上的一种结缔组织,在身体的支撑和保护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筋膜还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对身体的感觉和营养供应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2. 筋膜的解剖位置筋膜覆盖在肌肉表面,连接着肌肉和骨骼,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结构。

在身体各个部位都存在不同功能的筋膜,如头部、颈部、背部、四肢等。

二、筋膜疼痛的生理学知识1. 筋膜疼痛的机制筋膜疼痛是由于筋膜受到损伤、感染或过度使用而产生的疼痛感觉。

损伤后,筋膜会释放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和炎症反应。

2. 筋膜疼痛的类型根据发病部位和症状表现不同,筋膜疼痛可分为局部疼痛、放射痛和复杂性筋膜疼痛综合征等类型。

三、筋膜康复的理疗知识1. 热疗和冷疗的应用热疗和冷疗可以用来缓解筋膜疼痛和炎症,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减轻肌肉紧张来帮助康复。

2. 拉伸和按摩的技术拉伸和按摩可以改善筋膜的弹性和柔韧性,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康复进程。

3. 电疗和超声波的治疗电疗和超声波可以帮助筋膜康复的血流循环和组织修复,加速愈合和恢复功能。

四、筋膜康复的运动知识1. 动作的选择和控制在筋膜康复中,需要选择适当的运动和控制动作的幅度和强度,以防止再次损伤筋膜,同时也要保证运动的有效性。

2. 柔韧性和力量的训练柔韧性和力量是筋膜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当的训练可以改善筋膜的弹性和稳定性,避免肌肉的过度紧张和疼痛。

3. 平衡和协调的练习平衡和协调是保持身体姿势稳定和功能正常的重要因素,通过特定的练习可以改善筋膜康复的效果。

五、筋膜康复的预防知识1. 生活和工作习惯的调整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可以减少筋膜的疲劳和受伤风险,如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和过度使用筋膜等。

肌筋膜原理的实际应用

肌筋膜原理的实际应用

肌筋膜原理的实际应用1. 肌筋膜的定义肌筋膜是指覆盖在肌肉表面的一层薄膜,它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组成,起到支撑、保护和传递力量的作用。

2. 肌筋膜原理肌筋膜具有一定的张力和弹性,能够通过运动和拉伸调整组织结构,进而影响肌肉、骨骼和身体其他组织的功能。

肌筋膜在正常情况下是柔软而有弹性的,但在不良姿势、运动损伤、炎症等情况下,肌筋膜可能会变得紧张和僵硬,造成疼痛和功能障碍。

3. 肌筋膜原理的实际应用3.1. 肌筋膜按摩肌筋膜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对肌筋膜进行治疗的方法。

通过按摩肌筋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和筋膜的紧张,改善组织的弹性和柔软度。

肌筋膜按摩常用于康复治疗、舒缓肌肉疼痛和促进肌肉恢复。

3.2. 肌筋膜放松肌筋膜放松可以通过拉伸和锻炼来改善肌筋膜的柔软性和弹性。

常见的肌筋膜放松方法包括瑜伽、普拉提和伸展运动等。

这些方法可以减少肌肉和筋膜的紧张程度,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预防运动损伤和改善姿势问题。

3.3. 肌筋膜训练肌筋膜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运动训练来改善肌筋膜的功能和健康。

这些训练可以通过对肌筋膜进行拉伸、放松和收缩来调整肌筋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提高肌肉的力量、灵活性和耐力。

3.4. 肌筋膜疗法肌筋膜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肌筋膜来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的方法。

常见的肌筋膜疗法包括针灸、拔罐和艾灸等。

这些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肌筋膜的特定点位,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促进组织的修复。

4. 肌筋膜原理的实际应用案例4.1. 运动训练中的肌筋膜应用在运动训练中,肌筋膜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提高运动员的灵活性、力量和耐力。

通过针对肌筋膜的训练和放松,可以帮助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技能和表现。

4.2. 康复治疗中的肌筋膜应用在康复治疗中,肌筋膜按摩和放松被广泛用于恢复肌肉和筋膜的功能。

通过对受伤肌筋膜的治疗和恢复,可以减轻疼痛、加速康复进程并预防再次受伤。

4.3. 肌筋膜疗法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肌筋膜疗法在疼痛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中医肌筋膜学

中医肌筋膜学

5.筋膜链与经筋学说
十二经筋
十二肌筋膜链
三大网络:神经—循环—纤维
HAOCHENG
什么是筋膜
1
四、筋膜和肌肉
HAOCHENG
筋Hale Waihona Puke 链1骨骼肌分类一、骨骼肌的肌纤维存在于骨骼肌中 以含白纤维多的肌称为时相肌。白纤维较宽大收缩较快,
能迅速完成特定的动作但作用不持久。具有倾向弯弱和松驰的 特点。和爆发力有关。治疗以增加力量。(包括:三角肌、前锯肌、
常见12条力线
全身张拉整体结构
张力整体性
整体张力的结构是要在稳定性和机动性之间找到平衡 点。
肌筋膜提供了一个连续的网络,对于骨骼、关节囊、还有 内脏、肌肉。它能限制、稳定它们,又可以通过扩张筋膜 来调节对它们的压力。
整体张力结构所受的压力总是局限在某一部分,而应 对这种压力的张力则是整体的,连续的。例如:吹起的气 球
• 人体的很多部位都有可能形成粘连,特别是以骨关 节部位为核心,最易产生粘连,粘连周围组织发生变化。 如肩背痛,是颈椎、胸椎、锁骨、肋骨与肩胛骨之间的 复杂的粘连造成的。他们之间有重叠的骨结构、有相邻 的骨结构,椎体本身又有着复杂的小关节,这个部位由 于骨结构非常复杂,所以最容易形成粘连。
• 筋膜损伤
1、软组织的损伤模式 肌筋膜粘连-----挛缩-----硬化→钙化-----增生→骨化 是粘连 组织逐渐萎缩变化的过程。
2、筋膜粘连使组织气血运行不畅通 血管:血管是具有弹性的软管,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张力, 如果被紧密坚实的结缔组织----肌筋膜包围着。如果这些 坚实的筋膜组织受伤挛缩,就会对血管产生压力。血管就 失去了张力和弹性,就会被挤扁、挤细,造成血液的流通 不畅和堵塞。特别是在下肢的粘连部位,血液的回流不畅, 血管就会逐渐萎缩、变形、弯曲,形成静脉曲张。

肌肉,肌腱,筋膜详解

肌肉,肌腱,筋膜详解

筋(1)广义之筋,指除人体骨关节之外的一切软组织;(2)狭义之筋,专指肌腱和韧带。

筋具有连属关节,联络形体,主司运动等功能。

释义①附在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牛蹄筋儿|伤筋动骨。

②可以看见的皮下静脉管:青筋。

③肌肉:筋骨|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也说“ 精疲力竭” )。

④像筋的东西:钢筋|面筋|橡皮筋。

“筋”这个词,不是现代解剖学中独立的一类术语概念,虽然也有“筋膜”(fascia)这个词,不过是借用了我们口语中“筋”这个词。

我们口语中泛指的筋,在解剖学上主要指四种完全不同的东西(筋膜既是包裹这四种东西的膜):第一:人的肌肉,确切地说是骨骼肌,因为它最基本功能是伸缩,牵引关节做出各种动作。

肌肉需要经常活动,也就是抻拉,保持伸缩力、弹性。

杂技演员和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可以做出常人做不到的弯曲,主要是因为肌肉的长度可由于训练而伸长的缘故。

第二:肌腱,它是连接骨头和肌肉的一种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强韧而无收缩功能,抗张强度为肌肉的112-233倍,比如人的脚后跟就可以一根“大筋”,即跟腱。

再比如我们的手背,对应五跟手指有五条指伸肌腱,十分强劲有力。

第三:韧带,存在于人体关节处,是连接骨头和骨头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束,作用是加强关节的稳定性,限制其过度运动。

运动不当,会导致肌肉和韧带的拉伤。

第四:可以看到的体表静脉,在血压或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膨胀,在颈部比较明显。

肌肉肌肉在中间走行皮下脂肪6 肌肉的辅助装置有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

它们具有协助肌肉的活动,保持肌肉的位置,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保护等功能。

(一)筋膜筋膜fascia遍布全身,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1.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 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行于浅筋膜内,有些局部还可有乳腺和皮肌肉。

浅筋膜对位于它深部的肌肉、血管和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手掌和足底的浅筋膜均较发达,能对加压起缓冲作用。

人体肌筋膜链[知识浅析]

人体肌筋膜链[知识浅析]
若前表线功能失调,会导致身体向前运 动(屈曲)或限制身体向后运动(伸展)。
如果前表线的肌筋膜由下方的附着点向 下牵拉骨骼,而不是从上方的附着点向上 牵拉骨骼,就会导致很多问题
行业学习
10
一、前表线-SFL 运动疗法
前表线的肌肉能使踝关 节背屈、膝关节伸直、 髋关节和躯干屈曲。站 立位时,胸锁乳突肌能 使下颈部屈曲上颈部过 度后伸。但其对于颈部 的作用一般因姿势与体 位而变(不同重力关系)
人体肌筋膜链
前表线
行业学习
1
人体肌筋膜链有哪些?
前表线(浅前线) 后表线 体侧线(侧线) 螺旋线(旋线) 前深线 功能线(前、后功能线) 手臂线(臂前表线、臂前深线、臂后表线、臂后深线)。
行业学习
2
一、前表线-SFL
组成
足背前的肌肉与筋膜(趾短伸肌、趾 长伸肌)—胫骨前肌与胫骨前筋膜(小腿 前侧肌间隔)—膝关节前部筋膜(髌下韧 带)—股四头肌(股直肌)—腹直肌—胸 骨前筋膜—胸锁乳突肌
11
一、前表线-SFL
运动疗法
“眼镜蛇式”伸展动作是伸展脚趾到腹部区域的 简单方法。
注意头部动作:如果颈部后伸过度,会因胸锁 乳突肌缩短而抵消对腹部的伸展作用,所以做此动 作要保持下颌微收,头部直立。
行业学习
12
一、前表线-SFL
运动疗法
身体向后倒使髋关节伸直(大多数初学者做此 动作时,需要充分的支撑和保护,以免腰部扭伤或 疼痛)。该动作能拉伸膝以上至髋部的前表线。行业学习Leabharlann 3一、前表线-SFL
概述
连接人体的整个前表面 下起自足背,上至头颅侧面 可分为脚趾-骨盆和骨盆-头颅两部分 当髋处伸展位时可作为一个连续的筋膜路线协同作 用
行业学习

肌筋膜理论知识

肌筋膜理论知识

肌筋膜链理论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探究20xx博士毕义明100432011xxxx肌筋膜理论是近几年来在物理康复领域比较常用的一种康复手段。

这套理论首先是由著名手法治疗师Ida Rolf 提出,然后由她的学生Thomas Myers通过解剖手段来证实,而又由很多的Rolf学派的学生们在实践中验证的一套治疗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这套理论的特点来探索它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

1筋膜链的特点及作用1.1对传统的肌肉解剖理念提出挑战在我们传统的解剖理念中,每一条肌肉都有特定的起止点。

比如说,胸大肌起于锁骨内侧半、胸骨体和1-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而止于肱骨大结节。

但实际上在解剖中不是这样的,肌肉只有一部分起于或止于骨膜上,而还有一部分是以筋膜的形式与相邻的特定肌肉相连的。

比如胸大肌和腹直肌就会以筋膜的形式在腹直肌鞘前壁处相连。

起止点的理论为我们学习肌肉的位置和功能会提供很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可能会限制我们的思维。

因为它将我们的人体是从分解的角度上来观察,而让我们忽视了它整体的功能。

1.2能够解释和探究人体代偿的规律当我们左脚扭伤,走路的时候右脚就会更多的来用力,来代替一部分左脚的功能,这种现象就叫做代偿。

这是人体为了完成任务而“聪明”的选择替代路径的一种方式,它会让我们在特殊环境下完成必须的任务,但同时也会让我们人体的某些部分过度的来使用,从而造成过度疲劳。

酸痛、劳损、筋膜炎、骨赘产生等,就是其结果的其中几个变现。

那么人体是按照什么规律进行代偿的呢?筋膜链理论给了我们10类,共20条筋膜链,就像地图一样,我们可以循着它指引的路径来找到代偿的引发原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疼痛、劳损等问题。

1.3迅速提高人体的柔韧度和关节活动范围当我们进行肌肉拉伸的时候,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没有拉伸到肌肉真正的终点位置,因为肌肉中的肌梭会预先收紧一部分的肌纤维,不让这些肌纤维充分的伸展开,所以在拉伸时其实只有不本分较短的肌纤维是被拉伸的,还有一部分是还处于松弛状态的。

筋膜是什么?怎么样有效训练?没看过这5张图,别说你了解筋膜

筋膜是什么?怎么样有效训练?没看过这5张图,别说你了解筋膜

筋膜是什么?怎么样有效训练?没看过这5张图,别说你了解筋膜你知道筋膜与肌肉之间的差别吗?你或许听说过筋膜、甚至看过几张筋膜的图片但似乎…又不是那么了解筋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跟肌肉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筋膜今天我想用几张图跟大家分享,筋膜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和怎么样有效训练筋膜一.筋膜到底在哪里?如果你有吃过鸡腿你或许就可以想像,筋膜,就像是我们吃鸡肉将肉拨开时肉和皮之间,那层半透明乳白色的那一层膜就是筋膜的样子。

不过不仅仅只包覆肌肉,它还包覆我们肠胃与心脏等等脏器,它有部分特性跟肌肉很像,充满水分、像弹簧一样可以蓄能、甚至具有部分收缩的能力。

然而有些部分又不太一样,肌肉是单纯让二块骨头活动,可能是影响单一或是双关节,看肌肉附着地方而定。

而筋膜是贯穿身体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它可以由张力影响多个关节。

因此,可能会发生手指的筋膜影响肩膀的紧绷,或是横膈膜的力量影响脚底是否扁平或拇指外翻等...另外,筋膜具有比肌肉多10倍的感觉受器,换句话说,它比肌肉更敏感、也更容易产生疼痛。

因此当你发炎或疼痛时,除了考虑肌肉也可以处理筋膜,单纯用描述或许很难想像,我们用几张图帮助理解。

如果我们将筋膜看得更加仔细些,仔细到用显微镜去看,会发现它就像下面这些图一样。

就如同我们刚刚所说的,它(筋膜)富含了水分和弹性,中间有血管通过,此外,如果你看它的排列的方式,会发现他们就像渔网一样是网状的结构,而不全然像是肌肉一样单纯沿着某个方向生长。

接下来,如果我们将距离稍微拉远一点点,我们看到肌肉与筋膜之间的关系会是像是这个样子。

从这张图就更加明显看到它的网状结构特性,此外也会发现他的致密程度并不太一样,靠近肌腱的筋膜会比较密集些,而靠近皮肤的则相反较为松垮,这会造成当拉筋或收缩的时候不会像单纯拉着橡皮筋的二端一样,一拉就整条都拉到,而是会先拉到靠近肌肉的筋膜,在越拉越远的时候才会拉到接近皮肤的筋膜,就如同下面的这张图一样。

我们统整一下我们刚刚所发现的1.筋膜富含水分与弹性2.筋膜是网状结构(非单一平面)3.筋膜张力不均(肌肉紧密、皮肤松)4.运动时优先拉到靠近肌肉的筋膜5.筋膜跨关节互相影响二.下一步-筋膜训练在训练前,你应该先问的是…筋膜真的可以由运动训练吗?根据研究,发现机械性外力(包括运动、拉筋推拉等等),对于筋膜会有许多影响,包括:1.运动训练能增加筋膜的弹力储蓄能力2.机械性的刺激促进胶原蛋白的表现和合成根据2006年的研究,结果是可以的。

肌筋膜理论指导下的腰骶康复-62d0c55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25

肌筋膜理论指导下的腰骶康复-62d0c55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25
• 腰椎侧屈角度: 20~30度
• 胸椎侧屈角度: 20`25度
参与腰椎回旋的肌肉
• 竖脊肌 • 多裂肌 • 腹内斜肌 • 腹外斜肌 • 髂腰肌 • 背阔肌 • 腰椎回旋角度5~6度 • 胸椎回旋角度35~37度
• 腹横肌
• 部位:腹内斜肌深层。肌纤维横向分布。
• 起点:第7~12肋骨内面,胸腰筋膜、髂 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 长收肌和短收肌 • 部位:长收肌位于耻骨肌内侧。短收肌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深层。 • 起点:长收肌起自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自耻骨下支外面。 • 止点: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上部。 •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外旋和屈。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大腿内收肌群
• 止点:股骨小转子。 •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屈和外旋。远固
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 缩,使脊柱屈和骨盆前倾。
• 臀大肌
• 部位:骨盆后外侧,臀部皮下。 • 起点: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 • 止点: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伸和外旋;上
部肌纤维收缩可使髋关节外展,下部可使 髋关节内收。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 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骨盆具有支撑体重、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人体众多力学结构中,骨盆是其 中一个重要的力学传导结构,两块髂骨的髋关节有很大的自由度,但骨盆是 个密闭的环,各部连接处有强大的韧带系统,骨盆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这个 结构既保证稳定性又兼有灵活性。
虽然有很多肌肉对骨盆起到稳定作用,但并没有肌肉直接控制骶髂关 节和耻骨联合运动。骨盆环、腰椎及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可被分为几个组 群。深层肌肉包括腹横肌、膈肌及多裂肌和盆底肌。浅层肌肉分为四组, 以交叉或倾斜的方式形成相互作用来稳定骨盆。深层的纵行系统包括竖 脊肌、胸腰筋膜、股二头肌及骶结节韧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筋膜链理论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探究20xx博士毕义明100432011xxxx肌筋膜理论是近几年来在物理康复领域比较常用的一种康复手段。

这套理论首先是由著名手法治疗师Ida Rolf 提出,然后由她的学生Thomas Myers通过解剖手段来证实,而又由很多的Rolf学派的学生们在实践中验证的一套治疗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这套理论的特点来探索它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

1筋膜链的特点及作用1.1对传统的肌肉解剖理念提出挑战在我们传统的解剖理念中,每一条肌肉都有特定的起止点。

比如说,胸大肌起于锁骨内侧半、胸骨体和1-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而止于肱骨大结节。

但实际上在解剖中不是这样的,肌肉只有一部分起于或止于骨膜上,而还有一部分是以筋膜的形式与相邻的特定肌肉相连的。

比如胸大肌和腹直肌就会以筋膜的形式在腹直肌鞘前壁处相连。

起止点的理论为我们学习肌肉的位置和功能会提供很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可能会限制我们的思维。

因为它将我们的人体是从分解的角度上来观察,而让我们忽视了它整体的功能。

1.2能够解释和探究人体代偿的规律当我们左脚扭伤,走路的时候右脚就会更多的来用力,来代替一部分左脚的功能,这种现象就叫做代偿。

这是人体为了完成任务而“聪明”的选择替代路径的一种方式,它会让我们在特殊环境下完成必须的任务,但同时也会让我们人体的某些部分过度的来使用,从而造成过度疲劳。

酸痛、劳损、筋膜炎、骨赘产生等,就是其结果的其中几个变现。

那么人体是按照什么规律进行代偿的呢?筋膜链理论给了我们10类,共20条筋膜链,就像地图一样,我们可以循着它指引的路径来找到代偿的引发原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疼痛、劳损等问题。

1.3迅速提高人体的柔韧度和关节活动范围当我们进行肌肉拉伸的时候,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没有拉伸到肌肉真正的终点位置,因为肌肉中的肌梭会预先收紧一部分的肌纤维,不让这些肌纤维充分的伸展开,所以在拉伸时其实只有不本分较短的肌纤维是被拉伸的,还有一部分是还处于松弛状态的。

是什么造成这些肌梭紧张收缩的呢?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过去的旧伤,有可能是长期维持了某一长期缩短的状态(长期久坐或卧床等),有可能是环境过冷,还有可能甚至是心情不舒畅,都有可能导致。

我们我们如何来解决它呢?我们只需要运用筋膜松解的技术,在短短几分钟内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1.4迅速提高人体的力量当我们进行筋膜松解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该部分筋膜掌管的区域内的肌肉力量迅速提高。

比如当松解完胫骨前肌区域的肌肉和筋膜后,足背屈的力量会迅速增强,而且增长的幅度还特别大。

推测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4.1筋膜松解后,该区域内的新陈代谢会更加通畅和旺盛,对提高力量会有一定的帮助;1.4.2 该区域筋膜与筋膜之间的间液的液化程度会改善,摩擦力会变小,那么则增强了用力的效果。

1.4.3筋膜松解后,关节周围的肌张力更加均衡,关节会处于更佳的位置上,发力的生物力学效果会更好;1.4.4筋膜松解后,镶嵌在筋膜间的神经的传导性会更强,发放的神经冲动会更充分,募集的肌纤维会更多,尤尔导致有更大的收缩力量。

1.5迅速消除疼痛引发肌肉疼痛的原因,除了损伤、劳损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引发因素就是“筋膜的粘连”。

当筋膜粘连之后,会造成该区域的活动范围降低,筋肉的弹性变差,甚至缩短。

而相邻区域的肌肉就会代偿性的被拉长,并且过度收缩,产生过度劳损。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只需要轻轻地将你粘连区域的筋膜松解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而且,整个过程也只需要简单的几分钟的时间。

2根据筋膜链理论的特点,我们就可以推测出它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2.1损伤预防对于运动员而言,伤病是最大的敌人。

受伤就不能继续正常训练,甚至导致运动员过早的离开赛场,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

损伤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运动技术不正确,环境不佳,比赛中的冲撞和意外等,但还有一个很大原因就是身体的代偿而引发的慢性劳损。

这种的损伤通常会不经意间发生,而且还让你不记得具体导致其发生的原因。

比如慢性的腰背痛,膝关节痛、足底痛等。

而正是这些悄然而来的疼痛,导致运动员不能正常的训练和过早退役。

筋膜链理论会告诉我们造成损伤的代偿模式是什么,并且在造成损伤之前将代偿模式纠正,防止更严重的后果的发生。

2.2解决疼痛通过筋膜松解,解决筋膜粘连,从而解决运动员存在的最普遍的疼痛。

2.3提高力量这是运动员们最希望看到的,都希望能够快速的提高自身的力量水平。

我们推测,筋膜松解技术和筋膜链理论尤其会对快速爆发项目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剧中、铅球、标枪等项目等,这项功能,我会在我后面的博士研究中更多的进行。

2.4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有些时候我们的腘绳肌非常紧张,而且做了各种的腘绳肌拉伸多没有起到很好的拉伸效果。

因为腘绳肌是属于身体“后表链”的一部分,“后表链”就像一整条肌肉一样,我们只要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松解后,那么整条“链”都会起到一定的伸展作用。

那么我们只需要松解一下我们的足底筋膜或者是枕后肌群,那么你会发现腘绳肌会“莫名其妙”的伸长了很多,相应的我们髋关节的灵活性也会大大的提高。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的关节。

2.5更好的理解动作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相应的筋膜链来不断地轮换工作来完成的。

当我们理解了筋膜链的理论之后,我们就能分析出在某个动作中占主导地位的筋膜链是哪些,那么再设计训练动作和方法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整体观。

对于刘翔受伤的思考---结构应力过大与肌筋膜链紊乱如果某一肌肉群长期处于收缩的状态,就会阻断作用在骨骼上的对称的平衡力量。

牵引着骨骼离开适当的位置,引起身体姿态上的扭曲,最终引起结构应力。

而当身体在重力场中处于不平衡的位置的时候,就会危及软组织的整体性,应力点附近的筋膜组织就会增厚,以避免该区域进一步偏离中垂线。

同样,许多韧带也会一直处于拉紧的状态,以支撑偏离正常位置的关节。

肌肉长期以不均衡的力量牵拉骨骼,会使牵拉的肌肉长期保持收缩的状态,与此同时,又使的相对的肌肉长期处于被拉伸状态而变得相对薄弱。

其结果就会导致身体缺乏运动适应性,这使得身体极易受伤。

在做快速、大力量的动作时,不能拉伸的肌肉纤维极易撕裂。

损伤极易发生在肌腱的结合处,以及肌腱与骨膜的结合部。

除非引起软组织和骨骼系统产生应力的因素有所变化或消除,否则,身体将进一步退化,功能障碍进一步扩大,疼痛越来越严重,直至损伤的那一刻。

《肌筋膜链康复训练课程》1.详细讲解贯穿人体的10对肌筋膜链,教你以整体的眼光观察人体2.详细讲解每条肌筋膜链发生紊乱时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让你在面对疼痛时快速的“对症下药”3.对每一条肌筋膜链进行亲自的感知、诊断和操作,毕老师会在你的身边手把手的指导4.获得N多个快速简便的方法,能让你在分钟内,甚至数秒内,不但解决疼痛,还能让患者、客户亲身体验到力量、柔韧度、稳定性的惊人增长,让你的业绩倍增!《肌筋膜链评估课程》1.静态评估在肌筋膜链理论的基础上观察人体,让你看到的不再是简单的“左侧肩高”或“右侧腰低”,而是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相关肌筋膜链的紊乱!从而让你更清楚的了解结和判断疼痛、姿态不良的根源,更加快速简便的来解决。

在该单元,你获得N多个简单有效地评估方法,让你在第一时间就能够判断出对方哪个部位可能会发生疼痛、原因所在,并快速解决!2.动态评估人体是一个协同完整的整体结构,当某些“链条”发生紊乱的时候,另外一些“链条”就会被迫代偿,于是会出现动作不协调、某些部位的过度使用、下背痛、网球肘、膝关节过早退化... 在该单元,我们会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判断人体的”弱链“和”强链“,并通过快速有效地方法进行干预,让我们的患者和客户重获一个”平衡高效的身体“!3.局部评估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我们会针对身体关键部位进行局部的评估,如脊柱侧弯、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踝关节等,让你对每一个关节在各个方向上发生疼痛的可能的原因有一个全面的判断,并快速的处理!课程日期与收费:《肌筋膜链康复训练课程》 2013.6.13--16 4800元/人《肌筋膜链评估课程》 2013.6.17--19 3500元/人两课程同报 7000元/人老学员复修政策 800元/人/课程前几天在培训中做蹲起,一直有教练像我强调膝盖一定不要超过脚尖,而且这也已经是很多次听到了这个说法。

好像不知道从何时起,这就成为一个定律了,那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推起更大的重量么?是为了向异性展示我们有多强壮么?我想会有这样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健身训练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简单!那么此时我们就要有一个原则:只有与生活动作越相近的练习,才更能够帮助我们的生活!那么,试想一下我们在上台阶的时候、跑步的时候、甚至蹲便的的时候,我们都需要脚尖超过膝关节。

如果我们长期进行所谓“标准的”蹲起练习,我们的运动模式会改变-运动中足背屈的能力和幅度会减小。

那么,会有什么后果么?1.在下蹲的时候,如果膝关节大于90度,那么臀大肌的激活度就要受影响,尤其是对于运动员,这将是一个致命的危险;2.走路中,如果足背屈不够,又要保证步幅不显著降低,那么身体“后表线”的其余部分就要过度被牵拉,可能会导致大腿后侧、背部,甚至是颈部的肌肉筋膜过度受累,产生劳损和疼痛;3走路时足背屈不够,还会导致“体测线”的阔筋膜张肌过度使用,而臀中肌废用,导致骨盆前倾,腰痛、颈痛、脏腑问题可能会发生。

那么什么方法是正确的呢?我经常说一句话,叫做“enough but not too much”,也就是“足够就好,不要过了”。

下蹲的时候,我们的脚尖可以少许超过脚尖,但膝关节和脚尖的方向一定是一致的,而且是髋、膝、踝协同运动。

关于具体的细节,那就要自己载把握了筋膜健康:神经肌腱膜网络训练-未来健身的大趋势(毕义明博士原创Fascial Fitness: Training In The Neuromyofascial Web筋膜健康:神经肌腱膜网络训练-未来健身的大趋势Research shows why taking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exercise and the movement brain is the wave of the future.肌筋膜训练法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role of fascia in fitness train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lead to new take-aways:假如你对筋膜在健身训练中的作用感兴趣,下面几点你可以思考一下:Most injuries are connective-tissue (fascial) injuries, not muscular injuries—so how do we best train to prevent and repair damage and build elasticity and resilience into the system?There are 10 times more sensory nerve endings in your fascia than in your muscles; therefore, how do we aim proprioceptive stimulation at the fascia as well as the muscles?Traditional anatomy texts of the muscles and fascia are inaccurate, based on a fundamental misunderstanding of our movement function—so how can we work with fascia as a whole, as the “organ system of stability”?大多数的损伤是结缔组织(筋膜)损伤,而不是肌肉损伤-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通过训练来防止和修复伤害,如何重新建立筋膜系统的弹性呢?筋膜中的感觉神经末梢的数量是肌肉中的10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像训练肌肉的本体感觉训练一样,训练筋膜的本体感觉呢?传统的解剖学课本上关于肌肉和筋膜的解释是不正确的,进而我们现在的建立于此基础上的对于运动的理解也是不正确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以整体的观点来看待肌筋膜呢?这是一个“身体的稳定性器官”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you have been working with fascia for your whole movement career—it is unavoidable. Now, however, new research is reinforcing the importance of fascia and other connective tissue in functional training (Fascia Congress 2009). Fascia is much more than “plastic wrap around the muscles.” Fascia is the organ system of stability andmechano-regulation (Varela & Frenk 1987). Understanding this may revolutionize our ideas of “fitness.” Research into the fascial net upsets both our traditional beliefs and some of our new favorites as well. The evidence all points to a new consideration within overall fitness for life—hence the term fascial fitness. This article lays out the emerging picture of the fascial net as a whole and explores three of the many aspects of recent research that give u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best to train the fascial net.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你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都会使用到筋膜,这是不可避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