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绘画造型语言的多样化趋势

合集下载

设计多元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时期

设计多元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时期
高科技风格源于20设计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随着科学 的进步,尖端技术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要求树立一种与 高科技相应的设计美学。高科技派喜欢用非传统的合成材料或 零件。 高科技风格的特征: 简洁的造型、光亮与金属的造型 (加上一些冷冷的燈光效 果)、工业化产品或粗犷建材的直接引用、建筑物厂房化(或 效率化)、结构的外露(尤其是钢结构)。 马内奥•波特 (Mario Botta 1943-)
设计师可以利用隐喻的技巧,将使用者经常使用或熟悉的 形态运用到设计中去的。设计师借用隐喻方法将设计与设计相 关的文化、情境、内涵等产生视觉上的连结,而使用者也可由 视觉形态去发觉、诠释产品所蕴含的信息。凭借隐喻方法的运 用,设计师能增加设计作品自我表达的机会,达到一种互动式 的表达模式。
2.文脉:所谓文脉,在语言学中指文学中的“上下文”。就是 使用语言的此情此景与前言后语。设计中译作“文脉”,更多 的应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
2.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
(1)曼菲斯(Memphis)设计风格(具有儿童心理特点) 曼菲斯设计特点:从未系统地阐述过任何设计思想或 设计方法,只是用设计作品来展示其与现代主义设计迥异 的设计方式。 功能不是绝对,既肯定产品的使用价值,但更强调设 计应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 材料:重在表面肌理的装饰应用
专栏作家Nicholas Negroponte[美]的著作Being Digital(1995)
后现代设计产生背景
设计是: 1.与艺术有关(与美感或审美经验有关或追求造型) 2.与生产及生产技术有关(追求经济性) 3.与解決问题有关(追求实效,追求经济性) 4.与创造力有关(追求新的观点及新的形式) 5.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有关(追求说服力) 6.与市场有关(追求说服力)。 但是现代设计从美术工艺运动至包豪斯至国际式 样,到了1960年代,只满足了与艺术有关、与生产有 关、与解決问题有关的三个向度,而1960年代末期可 以说“全新”的社会或市场登场,促成了“后现代” 的出现。

当代绘画艺术创作语言

当代绘画艺术创作语言

当代绘画艺术创作语言作者:许孟珊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8期摘要:绘画艺术既源自生活,同时还高于生活,当代绘画艺术创作语言的发展,能提升绘画艺术水平。

文章重点探讨了当代绘画艺术创作语言。

关键词:当代;绘画艺术;创作语言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82-01一、独到的造型艺术语言造型艺术语言的线条有力,汇聚了独有的造型创造与审美品位,线条自身的力度与整体感更为突出,不注重线条粗细、起落笔以及浓淡的变化,采用线条来掌握事物的形态,突出景物造型装饰感,能表现出曲直相间的独有韵味,有丰富的活力。

在画面艺术的形体塑造方卖弄,将自然人文景观与绘画造型距离拉开。

将想象的与现实中的景物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采用独有的审美与品位去理解、认识,之后,再寻找理想的表达方式,去探寻更为生动与得体的满足感。

从绘画艺术创作语言来来年,语言自身的立场与规律出发,选取人文自然景观,这是逆向思维模式。

在进入到绘画艺术创作的时候,不会诱惑而感觉到不知所措,需要用心去经营绘画艺术创作的细节,之后,再安排画面自身的秩序。

绘画艺术创作实际上是对绘画艺术创作造型语言的表现,展现绘画艺术造型形式规律,这样做的目的是是为了更好表达造型艺术语言,而自然人文景观只是一个媒介。

改造型艺术的语言的基点是点和面,线和面之间的相互联系。

点是相对于比较小的面积,而线是空间造型的外廓,面则为线与线之间构成的空间造型。

点线面为画面造型的简单概述,其能代表人文自然景观的原有的造型,也能通过光线的明暗对比,也提升为概括为绘画艺术创作语言,在绘画创作中能实现自由运用与组织。

对形状来讲,注重平面图形,强调视觉感受与立体因素内的生动图形。

从线结构方面来说,对平面图形加以组织,采用方圆、大小、粗细与完整等的对比,让其串联成趣,进而形成节奏,并具有独到的审美意义。

采用简单的形式去表达感情,经由点、线与面的节奏感与随意性,让自然人文景观成为冲击力的造型,进而在感情上与心理上冲击。

现代艺术与设计中的视觉语言表现与多样性变化

现代艺术与设计中的视觉语言表现与多样性变化

2010年第1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1 2010总第243期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243 [收稿日期]2009-10-06 [作者简介]张如画(1973-)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艺术与美学研究】现代艺术与设计中的视觉语言表现与多样性变化张如画(长春大学美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6) [摘 要]现代艺术与设计从来就是相互影响、互为进步的,历史上每一次艺术的变革———科技的进步和艺术观念、表现手法的更新都影响设计的变革。

通过视觉语言的分析,可以掌握并充分表现视觉语言,形成独特的设计语言,借鉴与运用多种艺术形式,革新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关键词]延续;借鉴;多样表现;功能转变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0)01-0131-05 塞尚曾经说过:“绘画可以同自然平行”,其在绘画上的改革影响到了立体派和其他流派,他的观念也影响到了设计领域,产生了现代设计理念。

现代设计的目的不是装饰美化,而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了一系列艺术改革运动,这些艺术改革从思想方法、表现形式、创作手段、表达媒介上对人类自古典文明以来的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革命性的、彻底的改革,完全改变了视觉艺术的形式和内容。

19世纪末期,个人表现越来越成为艺术家希望传达的内涵,一些艺术家对原始艺术、非洲艺术、民间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摒弃传统艺术方法,尝试新的原创性的表现方法。

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现代艺术中的一些重要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表现主义等都对现代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未来主义描绘运动中的人物形态的解析与映叠重构,表现主义在造型艺术中强调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和强烈情感表现,在方法上对客观形象作夸张、变形乃至怪诞手法的处理。

论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

论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

论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在现代主义艺术中,为了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艺术家无所顾忌地以非理性方式肢解自然并使人非人化。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现代艺术家加强了对形式的艺术探索。

于是,形式语言堂而皇之地成为时代艺术的特征。

形式语言不再处于旧有的反衬地位并逐渐摆脱依附的共存关系后,就改变了艺术审视的主体,使美学理论与思维得到重构,并且拓展了审美的范畴,丰富了美的内涵,使艺术创造有了更加自由的发挥和创造。

现代艺术近百年的变化,不仅其主义与风格花样繁生,争议也一直伴随其间,如影随形。

对于作品中惊世骇俗的图像、情绪自如的形式勾勒、丑恶难耐的画面夸张、愚不可及的自言自语,引得众世人极为不解,从而对其表达的形式语言提出质疑。

一、现代艺术形式语言的理论背景在现代艺术发展之初,整个西方为其准备的理论架构是明显有缺失的,对于现代艺术家反传统的自我方式下形式语言的突破,美学家们是措手不及的。

现代艺术家重新关注自古典审美以来形式语言的形而上学问题,审慎地提出艺术语言本体法则研究的新课题,同时将蕴含古典之美的形式语言纳入精神视野的主导,并占据文化审视的中心,排山倒海般向全世界张扬现代艺术以个人形式语言为主角的独立自主创作方式,以此实现个体艺术家纯粹的精神抱负。

形式语言成为艺术审视的主角,是现代艺术思潮反传统、反艺术、反美学姿态的集中体现,它主宰了现代艺术家们创作的实际作为,不仅成为艺术状态的张扬方式,同时也是它们文化追求的宣言和旗帜。

他们在宣言中明确:“有人向我们喊叫道:‘你们的文学不是很美的!我们不会再有那种和谐摇摆、恬静节奏的词语交响乐了,’这一点说得不错!多么幸运啊!恰恰相反,我们要使用的正是一切粗暴的音响,一切能表现我们周围的狂暴生活的呐喊声,让我们勇敢地在文学中表现吧,我们要到处都把庄严消灭干净,必须每天都朝艺术圣坛吐口水!”[1]在现代艺术思潮中,现代主义早期的文学先驱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就以其令世人惊骇的口吻和视角成为现代艺术文化运动中的开启者。

幼儿园美术绘画新趋势探究 幼儿园美术

幼儿园美术绘画新趋势探究 幼儿园美术

绘画,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认知不断深化,幼儿园美术绘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美术绘画的新趋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理论探究1. 美育理念的更新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美育理念也在不断演进。

传统的美育理念注重技法的传授,而现代的美育理念更强调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引导幼儿自由地、多样地进行创作。

2. 跨学科融合的趋势在当今教育中,跨学科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幼儿园美术绘画也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而是与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相融合,通过绘画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科学探究,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3. 个性化教育的倡导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幼儿园美术绘画也不例外。

现在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更加注重照顾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需求,不以结果为导向,注重过程的体验和发展,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为其提供多样的绘画材料和创作空间。

二、实践探究1. 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一个优质的艺术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艺术素养培养至关重要。

幼儿园应该创设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如美术角、展示墙、艺术品鉴赏区等,为幼儿提供艺术探究和创作的空间和机会。

2. 多元化的绘画教育活动幼儿园美术绘画教育应该多样化,包括丰富多彩的绘画活动,如观察写生、色彩搭配、立体造型等,丰富的绘画主题和材料选择,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艺术的魅力。

3. 艺术创作的引导与鼓励幼儿园教师在绘画教育中应该扮演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引导幼儿进行自由的艺术创作,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和表达权利,鼓励幼儿敢于表达和展示自己独特的艺术想法和创作。

总结:幼儿园美术绘画的新趋势在于注重审美教育、跨学科融合、个性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在实践中,创设艺术教育环境、多元化的绘画教育活动、艺术创作的引导和鼓励也是至关重要的。

探析数字绘画的国风特色

探析数字绘画的国风特色

2020·11绘画是一种视觉表现形式,早期的原始画作通常是壁画形式,是通过图形或图形结合文字来传述故事的一种手段。

例如中国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就是利用彩色图画来传述以佛经为主的故事内容,这种形式的绘画又称为“经变画”;又如古埃及时期的墓室壁画多以彩色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来传述古老的故事内容。

随着印刷术的产生,传统绘画除了装裱起来供人欣赏,也开始深入大众文化,逐渐进入书籍,受到人们的青睐。

到了近代,我国传统绘画特色凸显出来,开始走向商业化,被应用于包装、广告、影视片头等领域。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图像的需求日益向数字媒体方向发展,绘画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创作形式既引领着人们的审美方向,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视觉艺术的发展。

当今社会,传统绘画无论是从创作方式、艺术形态,还是传播途径,都已经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当前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数字绘画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大众视野,并逐渐蓬勃发展。

数字绘画已经成为绘画中新的主要表达形式之一,各个领域均可见到,例如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工业设计效果展示、电视广告、产品包装、影视CG、VR虚拟现实和AR技术等。

另外,数字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创作者可以利用不同的媒体将画面呈现出来,可以是静态的、动态的,甚至是交互式的。

因此,利用数字媒体进行绘画创作,除了比传统手绘方式效率更高外,还具有更多的表现选择性。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数字绘画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现代绘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除了传统的手绘方式之外,数字绘画借助数字软件、手绘板、手绘屏等,形成了一整套新的绘画工具,数字绘画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影电视、游戏美术设计、动画设计、广告设计、海报招贴设计等,数字绘画已然成为绘画界一种新的流行趋势。

数字媒体艺术具有新颖性的同时,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数字媒体艺术的多样性也决定了绘画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国风数字绘画,是利用数字软件将我国传统绘画转化为数字化创作的一种形式,这种利用数字软件创作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绘画而言更加便捷,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新绘画语言的审美形态探析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新绘画语言的审美形态探析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新绘画语言的审美形态探析作者:李景高志红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11期摘要:工笔人物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轨迹充分体现了从古至今的这些画家们不懈努力的探索求新精神。

工笔人物画中绘画语言的审美形态发展到现代结合了现代艺术的审美,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当代工笔人物绘画艺术中如何体现新绘画语言以及新的审美形态解释。

关键词:当代工笔人物画新绘画语言审美形态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1-0043-04当代的工笔人物画新绘画语言在如今的环境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工笔人物画有了更多样性的技法,有着浓墨重彩或者清丽淡雅的设色方式,非常讲究线条表现,非常独特的造型,给画家们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可能。

而人物是创造出画作的素材,同时也是画面所承载的内容,这种主体与个体相矛盾又相统一的特点给了工笔人物画更多样性审美视角的创新空间。

本文讲述了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现状,影响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新绘画语言的审美形态的因素,以及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新绘画语言的审美形态特色,具体如下。

一、当代工笔人物画现状(一)多样化的创作题材当代工笔人物画与当代社会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其题材比较广泛。

如少数民族的人物题材,擅长此类绘画题材的画家有陈子、刘泉义等;小孩子的人物题材,擅长此类绘画题材的画家有周雪等,擅长展现出小孩子的天真烂漫;农民工的人物题材,擅长此类绘画题材的画家有李传真等,善于展现农民工的勤劳朴实;战士的题材,擅长此类繪画题材的画家有王小辉、王天胜等,善于表现出战士的勇敢英姿;都市男女的题材,擅长此类绘画题材的画家有庄道静、罗寒蕾、王冠军等;乡村类题材,擅长此类绘画题材的画家有李乃蔚、何家英等。

(二)与时俱进的创作技法创新的创作技法推动了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这体现在肌理加入到绘画创作中,肌理并不意味着要将笔墨放弃不用,反而是使用肌理展现出笔墨不能展现的良好的视觉效果。

论新工笔画形式语言的特征

论新工笔画形式语言的特征

2020·11中国工笔画形成于唐代,并在宋代达到了顶峰,到清代初期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绘画方法和理论体系。

学术界对中国工笔画的相关研究很多,但对新工笔画形式语言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新工笔画的命名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提出的,沿用至今。

新工笔画在继承了传统的工笔绘画技法的同时,也借鉴了西方的绘画艺术理论,在传承了宋代绘画风格的同时,也吸收借鉴了日本的绘画风格。

新工笔画常以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新”是指不同于传统的工笔作品,从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视角出发,创造了符合时代特色的新的表现形式。

从画面氛围上看,新工笔画更加注重对厚重文化底蕴和优雅格调的追求。

从表现内容上看,新工笔画选取的表现对象都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打破了传统工笔画的束缚,融入了一些当代人的观念和意识。

从视觉效果上看,新工笔花鸟画强调画面的趣味性,追求淡雅的氛围效果,通常表达失落、孤独、无奈、沮丧等情绪。

一、扩大化的题材范围在传统工笔画中,画家通常以花鸟鱼虫等为题材,将其作为财富或吉祥的象征。

传统工笔画具有很强观赏价值,如林椿的《枇杷山鸟图》(图1)。

由于时代背景发生变化,画家的生存环境、生活经验和审美观念也都发生变化,因此,当代工笔画的创作形式更加多样化,与传统的工笔画相比,画家可选择的表现对象范围更广。

大多数当代艺术家生活在现代城市环境中,他们的绘画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自然中的花草,精美的器皿、雕塑、玩偶、生活日用品等也成为画家的表现对象。

目前新工笔画的主要代表人如江宏伟、苏百钧、徐累、陈林、雷苗、高茜、崔进等,他们的工笔画作品所选择的表现对象也都不尽相同。

雷苗的创作题材多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玻璃容器、花草植物、家居用品等;杭春晖早期主要以玩具熊为表现对象,他将泰迪熊拟人化,描述的是一个成人眼中的童话世界;高茜经常选取瓷器、高跟鞋、香水瓶、台灯、扇子等造型别致的物品为素材,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现代生活气息(图2);徐累最为人所熟知的表现对象是马与帷幔;姜吉安以工笔画来画石膏几何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绘画造型语言的多样化趋势作者:杨硕赵庆峰来源:《艺术研究》2014年第03期摘要:西方传统绘画造型是对客观对象的再现,它严格地恪守透视学,色彩学和解剖学等视觉科学的规定,旨在创造感官对实际物象的真实感觉,缩小甚至消除视觉中艺术形象与物象之间的差距,塑造着一种客观真实的造型,这种特点也构成了它独具的审美形态。

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以“变形”的语言摧毁了传统的透视法,进而用“纯形式”语言代替了模拟再现的写实传统,从而使艺术形式语言走向了极端,更进一步发展了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主观性。

关键词:造型语言多样化趋势现代绘画在现代绘画中,鲜明艺术形象的创造,是和画家对绘画语言的合理运用以及精心锤炼分不开的。

造型语言的形式美感以及多样化的表现趋势,构成了画面生命的血液、细胞、筋骨和相貌,使得作品产生了生命活力,并具有了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一、形体结构的夸张变形形体即形状和体积,是构成画面的主角,它承载着欲表达信息的主体。

形的内部结构关系形成形体的表情、转折、起伏及穿插关系。

形的外部结构形成形体的轮廓,形的张力及冲击力主要是由形的外部结构决定的。

简洁的形具有较强的张力和冲击力,繁复的形会减弱这种形的张力。

而画面的结构一方面是指客观物象形体的构成与组合,另一方面是指画面各种元素的构成与组合,前者将画面各局部小的形体,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形象,后者则是将画面单个孤立的元素符号,构成一个有联系有秩序的完整视觉样式。

对形体结构的夸张变形,能够更贴切地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内涵,也使画面中的造型语言更具独特性,从而形成艺术家各自的艺术风格。

莫迪里阿尼的绝大多数的创作题材是肖像和裸体画,他的代表作品,如《比阿特丽斯·黑斯廷斯像》,《坐着的裸女》和《躺在白色靠垫上的裸妇》等,堪称其艺术风格的典型。

他的画面中的人物肖像作品,脸部变形拉长,通常是卵形的脸、常常的颈项、纤细的鼻子、杏子形的眼睛以及温柔的姿态等,并极富线条韵律之美,从而使空间获得简化,他是20世纪绘画中杰出的肖像大师。

虽然他那个性化的处理——人物优美的拉长手法,可能启发于原始和古代艺术的形式,使他所有的肖像都如同一家人一样容貌相似,然而,他笔下的人物,都似乎准确地被赋予了敏感的性格印记。

在莫迪里阿尼的作品《戴宽沿帽的珍妮·赫伯特恩》中,可以更明显地看出他的作品在形体上的变形:珍妮的脸型实际上是接近方圆形的,五官分明,眼大而有神,而画面中的珍妮面孔成椭圆形,杏仁状的小眼睛,流畅的弧形眉,呈曲线的瘦削鼻和那极小的嘴唇,虽然在造型上有所夸张变化,却把珍妮那优雅、朴素、文静的内在刻画出来了,这充满诗意的肖像,是画家从生命的火花中迸发出来的艺术结晶。

在造型语言多样化的趋势下,巴尔蒂斯删繁就简,深入本质,表现出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将物象提炼到如此纯粹的境界,正与我们所推崇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相合。

过于求实,则易死;过于抽象,则易空。

这种画法在西方历史上曾经有过,即中世纪罗曼时期的绘画。

但是,罗曼绘画却有更强烈的符号化倾向,更其空灵,更适合于表现虚无缥缈的上帝世界,这显然不能完全符合巴尔蒂斯的要求。

他于是巧妙地将中世纪的符号化传统与文艺复兴的写实传统融合于自己的造型,使之既有外形的真实感,又有超越外形的精神内涵,从而在高层次上体现出现代造型的探索成果。

20世纪著名英国画家珍妮·莎维尔的作品是极为引人注目的,她的代表作之一《支柱》展示了一个令人惊讶不已的女裸体形象。

模特坐在高凳上,画家以仰视的角度从下往上刻画了她硕大无比的肉体,肥胖畸形的大腿,将人物的形体进行了夸张变形,显得阴森而怪异,画家采用了写实的手法来刻画怪异变形的形体。

达利的艺术作品就是将潜意识的形象精确地记录下来,赋予那些荒诞离奇,不可思议的潜意识中的形象以色彩和线条的形式外衣,是一种有悖于常理的夸张造型。

达利的画面总是采用具象写实的手法,精确复制非正常逻辑思维产生的幻想,将毫不相干的事物荒诞地组合在一起,使他的每一幅画都像一幅惊心动魄的戏剧,人物与动物,现实与幻想,历史与未来,有限空间与无限时间奇妙地结合,给人的视觉和心灵以巨大的震撼。

在他的著名作品《永恒的记忆》中,达利在看似真实的空间中,给人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奇,塑造了许多有悖于常理的造型。

在这幅画中,画家用极其写实的手法,描绘着海岸、山峦、树枝、桌子,可是画中的钟表没有了秒针,显然已经停止了走动,时间就此凝固,并且他们已经丧失了原来的金属特性,软绵绵地从树上、桌上搭拉下来,树从桌面长出来,最古怪的还是地上的那个形象:它似乎是一个人头,有闭着的一只眼睛,伸出的舌头和鼻子,上面放着一只面团一样柔软的钟表。

这种真实空间中悖于常理的形象与组合,同样给人荒诞离奇的感受,令人费解,大概这就是艺术家梦境和潜意识里的景象。

二、线条的运用线是造型中最直接的语言形式,它的表现力是无穷无尽的。

当代学者孔尔德认为“线条可以表现一切,从悠闲的情意到激烈的暴力”。

线依靠空间的相互叠撞来塑造形体,线本身就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的造型元素,不同的线具有不同的情感取向。

如细线就有柔弱的女性特征,粗线具有坚强的男性化特征、弧线优美、直线锐利、几何线饱满有冲击力,因此线本身情感的表达就决定了在绘画时的不同应用,例如愤怒的、平静的、晦涩的情感会用不同的线来表达,在把线这种元素作为塑形手段的同时,更注重线本身所具有的情感表达,如席勒的自画像枯瘦、敏感而神经质,体现在线的应用上是方而尖锐,有许多锐利的直线和部分相对应的弧线,使形的张力很强。

席勒是赤裸裸地暴露人被扭曲的灵魂和精神以及极端痛苦的肉体。

在他的画面中,人们再也感觉不到现实的美好和亲近,留下的只有艰难和窒息。

顿挫的线条与狂放的色彩,意味着画家内心的压抑和神经质,席勒笔下所有的肖像,人体和风景,都仿佛是他病态化心灵的象征。

希勒作品的关键并不仅仅是肉体的裸露,而是他所采用令人战栗颤抖,毛骨悚然的线条,所表现出的一种力。

虽然它的线稳定有力,但仍有一种装饰的感觉。

《拥抱》是代表希勒艺术风格的重要作品之一。

而席勒的老师克里姆特的画面中,线却优美而富有女性化,塑造的形态也优美而柔和,与席勒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取向。

在现代绘画作品中的每一根线条都是顺从于它的内在各种力的趋向,是从物象的特殊性质和观赏者对它的感情激动里产生出来的,这些线包裹着和带动观赏者。

好像逼迫他一同去争斗,一切物象通过它们的力线奋力奔向无尽。

又如表现主义先驱蒙克的作品《呐喊》,画中没有一处不充满动荡感。

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

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所有形式要素似乎把凄惨的尖叫变成了可见的振动。

三、色彩塑造形体把一切形体的形象转变成色彩之间的差别,用色彩来塑造形体是现代造型语言的又一特点,以塞尚最为突出。

与形体本身形象相比,他更关心形体上的色彩表现,把这些单独的立体几何形状利用色彩组织在画面之中,形成画面独特的绘画语言。

把自然中的一切形体理解成不同方形,圆形,圆锥形等等几何形状,用这种单纯的形来减弱物体的物质性,这些物体被不同的几何形组合在一起形成视觉立体感,色彩的渐变与冷暖对比的转换代替了明暗光影,利用这些物体空间方位不同而造成的色彩感觉的不同来塑造体积,然后用一定的秩序来控制它每个体块色彩在空间的位置。

它不是用传统式的以光影表现质感的方法来描绘立体感,而是用色彩的冷暖对比来表现的:凹下去的部分用冷色,凸出来的部分用暖色,所以显得有较强的体积感,他用色获得了形。

使人的视觉相信一切空间中的物体在画面上都是实实在在具有规律和秩序性的安置。

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下形成的造型观念,其理智与理想性多于其感性,使我们相信色彩是能够被人所控制和利用的。

在塞尚的作品《有苹果和桔子的静物》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四、形体的分解与组合现代艺术中,塞尚重视形、线条、色彩体积之间的关系构成。

他认为,“一切物体都是圆形,锥形,圆柱形,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这一最经常被引用的戒律,对塞尚来说,是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原则,一种学会把自然作为坚实的,可触知的,体积巨大的对象系统来知觉的方法。

他没有把物体画成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只是在立体主义之后,才形成了一个流派和一种风格,把几何形状强加在事物的外观上,形成一种风格化的抽象形式。

在毕加索的作品《亚威农少女》中,他一反传统绘画的人体比例和远近透视法则,将人体和背景作了几何形体化处理,线条简洁,犀利。

他不再通过一个固定视点描绘所看到的情形,而是将不同视点所看到的物体的不同侧面同时展现在一个平面上,通过块面之间的关系展示不同的空间概念。

他把线条,色彩和形状在画面上进行抽象安排,完全脱离客观世界,形成了纯几何色面构成的抽象境界。

使点、线、面的构成元素独立存在于画面上,从而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女性的曲线和形体美。

立体派在开始出现时就舍弃了完整的形体的概念,它似乎先把完整的形体或形态加以破坏,或者说加以分析,把他们分析成不同的小块面然后加以组合。

由于这种组合不是按照客观自然的形态进行的,而是按照画面自身的秩序来进行的,它呈现的艺术形象就与客观自然的形态相距甚远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和交错的趣味与情调,在形式上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

五、单纯的点线面造型利用点、线、面的不同组织形式,把形式、符号和人的内心情感直接联系起来,反映出人的精神状态。

康定斯基就是这种绘画语言的代表,他指出精神世界不是表现在一般的形体中,而是表现在不常见于自然界的圆形、矩形、三角形和梯形中。

他认为,一根竖线和一根横线相结合,产生一种近于戏剧性的音响。

一个三角形的尖角和一个圆圈接触产生的效果,不亚于米开朗基罗画上的上帝的手指接触着亚当的手指。

画面上一个“点”传达出来的比人的面部更丰富。

不过他又指出,艺术家如果是机械地,没有内心的驱使,这个“点”就是个死点。

康定斯基和其他表现派艺术家一样,强调主观感情在创作中的主导作用,注重点线面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如他的作品《红色重音》就是合理的运用点线面,画面中有规则的,几何形的平面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更好的去抒发作者的情感。

参考文献:[1]易英. 西方20世纪美术[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赵勒国.绘画形式语言[M]. 黄河出版社,2003.[3]王端廷.静沐西风——西方艺术论说[M].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4]吴甲丰 .西方写实绘画[M].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