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祭十二郎文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语文《祭十二郎文》2

人教版高二语文《祭十二郎文》2

5.其信然邪?其梦邪? 6.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 7.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8.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5.其信然邪?其梦邪? 其,代死讯。 6.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 其,代十二郎。 7.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指示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 示作用,可译为“那”。 8.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指示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 示作用,可译为“那”。
9.呜呼!其信然矣!
10.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 11.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12.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9.呜呼!其信然矣! 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10.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 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11.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12.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未来,可译为 “将”。
13.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14.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15.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无穷期矣。 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14.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并列的问句,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 是……”“还是”。 15.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 并列的问句,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 是……”“还是”。
重要虚词
其: 1.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2.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3.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4.呜呼!其信然矣!
重要虚词
其: 1.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其,代嫂嫂。 2.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其,代韩会。 3.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 4.呜呼!其信然矣! 其,代死讯。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注释及解析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注释及解析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祭十二郎文[唐] 韩愈年、月、日②,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③,乃能衔哀致诚④,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⑤,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⑥,及长,不省所怙⑦,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⑧,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⑨,既又与汝就食江南⑩;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11),皆不幸早世(12),承先人后者(13),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14),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15)。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16),遇汝从嫂丧来葬(17)。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18),汝来省吾;止一岁(19),请归取其孥(20)。

明年丞相薨(21),吾去汴州(22),汝不果来(23)。

是年(24),吾又佐戎徐州(25),使取汝者始行(26),吾又罢去(27),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28),东亦客也(29),不可以久(30);图久远者,莫如西归(31),将成家而致汝(32)。

呜呼!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33)!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34),以求斗斛之禄(35);诚知其如此(36),虽万乘之公相(3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38)!去年孟东野往(39),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40),而发苍苍(41),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42),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43),而汝抱无涯之戚也(44)。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45)?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信也(46),吾兄之盛德(47),而夭其嗣乎(48)? 汝之纯明(49),而不克蒙其泽乎(50)? 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未可以为信也(51)。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52),耿兰之报(53),何为而在吾侧也(54)? 呜呼! 其信然矣!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55),不克蒙其泽矣!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56)! 所谓理者不可推(57),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58),动摇者或脱而落矣(59)。

《祭十二郎文》2(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祭十二郎文》2(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祭十二郎文》2(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祭十二郎文》2(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高中课程的更新迭代也越来越快,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教师们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祭十二郎文》2是人教版高二选修文学类课程中的一篇课文,为了更好地教授该文,以下是一份教案教学设计供教师参考。

一、教学目标1.了解《祭十二郎文》的背景及其作者;2.理解《祭十二郎文》的内涵及其与当代的联系;3.能够快速理解阅读材料,并准确理解书写文字;4.能够结合自身的课内和课外阅读,在讨论中展开思考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材:人教版高二选修文学课程《祭十二郎文》22.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和阅读3.教学流程:①预习由于《祭十二郎文》涉及到历史和文化背景,因此预习是必要的。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丰臣秀吉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全文来了解内容大意,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PPT和视频资料来讲解《祭十二郎文》的背景、内容和意义,通过对每个细节的解读阐述它与当代的联系。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反馈来随时调整和改进授课内容,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1)文化差异:通过比较中日文化差异,让学生了解《祭十二郎文》与日本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2)史实掌握:通过儒家思想、日本武士精神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中的逻辑事实和史实;3)阅读技巧:结合文本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让学生深入理解其含义并掌握高效阅读技巧;4)联系当代:通过与日本现代社会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历史对当代社会影响的重要性。

③讨论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和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例如:1)丰臣秀吉的领袖能力和统治手段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2)《祭十二郎文》对于日本文化的发展有何深远影响?3)文本中所呈现的矛盾和冲突,是否与当前社会存在类似现象?通过讨论的过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同时也能够在思考和交流中收获启迪和思维上的提升。

《祭十二郎文》 2

《祭十二郎文》 2

• 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不克蒙其泽矣!(业:继承……的事业)
• 唉!大概是真的啊!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使得他的儿子夭亡了啊!你那么 纯正明智最适于继承先人的家业,却不能承受先人的恩泽了啊!
•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 可知矣!
• 所谓“天”,实在难以推测;所谓“神”,的确难以知道啊!所谓“理”, 简直没法推;所谓“寿”,根本不可知啊!
分析: 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写
的?
幼时为伴, 未曾相离
生离之情 三别三会, 聚少离多
少强先殁, 抱憾终生
翻译课文4—9段
•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 苍苍,而齿牙动摇。 •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边去,我写信给你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 可是视力模糊不清,两鬓已经斑白,牙齿也摇摇晃晃。 (视:视力,动作名 动摇:古义——牙齿松动 今义——不稳 固,不坚定) •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 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 想到我的几位叔伯和几位兄长都身体健康强壮却都过早地逝世, 像我这样衰弱的人,哪能长久活在世上呢?我离不开这儿,你又 不肯来,生怕我早晚死去,使你忍受无穷无尽的忧伤啊! •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 谁说年轻的先死而年长的还活着,强壮的早死而病弱的却保全了 呢? (强者:古义——强健的人 今义——强有力的人 全:保全,形作动)
三个“也”字强调消息的不可 信。
• 五个“矣”表达的是肯定、无奈 的语气。
这篇祭文是怎样把叙事和抒情 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
总的来说,这篇祭文抒发生离死别之 情,深沉真挚,悲哀凄楚,婉转曲折。这 得力于作者将叙事、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以事显情,融情于事,叙述平常琐事 毫不觉得平淡单调,只觉一片哀情出自肺 腑,读来催人泪下,这是间接抒情。作者 感情不断积蓄,到高潮时,则直接抒情, 感情的潮水喷涌而出,令人感动。如课文 第5自然段。

高二语文《祭十二郎文2》(课件)

高二语文《祭十二郎文2》(课件)

2009年下学期
比肩接踵
V.并列、挨着
比到当阳,众十余万。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朋比为奸) 比三年日蚀 比比皆是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09年下学期
比肩接踵
V.并列、挨着
比到当阳,众十余万。 等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朋比为奸) 比三年日蚀 比比皆是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未知其言之悲 其后四年
代词,她的 代词,那
难道 语气副词 表反问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其又何尤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其无知,悲不几时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表揣测、推测
连词,表假设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制作 03 2009年下学期
未知其言之悲 其后四年
代词,她的 代词,那
难道 语气副词 表反问
制作 03列、挨着
比到当阳,众十余万。 等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朋比为奸) v.勾结 比三年日蚀 比比皆是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09年下学期
比肩接踵
V.并列、挨着
比到当阳,众十余万。 等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朋比为奸) v.勾结 比三年日蚀 比比皆是 Adv.接连地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09年下学期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战胜、攻破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乎?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
克己复礼为仁。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09年下学期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战胜、攻破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和翻译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和翻译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和翻译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唐代韩愈作品,写于贞元十九年(按《文苑英华》说是写于五月二十六日,应是笔误,因是年六月下旬十二郎还写过信),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八仙”中著名的韩湘子即是老成之十七子。

十二郎与韩愈两人自幼相守,由长嫂郑氏抚养成人,共历患难,因此感情特别深厚。

但是长大之后,韩愈本人在外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

孟郊告知韩老成六月二日已逝,但韩愈又疑问六月二十二日老成还在写信,种种的疑点让韩愈悲从中来。

韩愈在文中提到自己的衰老“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原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祭十二郎文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祭十二郎文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祭十二郎文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祭十二郎文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原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祭十二郎文》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

《祭十二郎文》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

《祭十二郎文》原文及作品赏析
【作品介绍】
《祭十二郎文》写于贞元十九年(按《文苑英华》说是写于五月二十六日,应是笔误,因是年六月下旬十二郎还写过信),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八仙”中著名的韩湘子即是老成之十七子。

十二郎与韩愈两人自幼相守,由长嫂郑氏抚养成人,共历患难,因此感情特别深厚。

但是长大之后,韩愈本人在外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

孟郊告知韩老成六月二日已逝,但韩愈又疑问六月二十二日老成还在写信,种种的疑点让韩愈悲从中来。

韩愈在文中提到自己的衰老“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原文】
祭十二郎文
年、月、日[1],季父愈闻汝之七日[2],乃能衔哀致诚[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4],告汝丧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5],及长,不省所怙[6],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7],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8],既又与汝就食江南[9],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10],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11],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12],形单影只。

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句前两个“也”连用,表假设, 后一个“也”表反问,作者清醒地明白, 眼前这一切是事实。
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 来表明自己的不解与迷惑,作者实 在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
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 于“了”,表明天道难测,神机难 明,天理不可推究,人的寿命难以 预知。
家庭 祭十二郎文 身世 打算 (叙事)
第二段写初闻噩耗时 将信将疑,不愿相信又不得 不信的心理,尤其显得哀婉 动人。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 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 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浓厚的 抒情色彩。因而在艺术上取 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祭 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 语)。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 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 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 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 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 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 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 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 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 疑的。
1、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 痛惜和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 常格的创新精神。
重点: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汉魏以来,祭文多仿 《诗经》中雅、颂的四字 韵语,也有骈文的。韩愈 的这篇祭文,虽沿用四言, 但文意曲折,气势飞动, 打破了一般祭文为死者歌 功颂德的陈腐旧套。此文 破駢为散,不拘常格,在 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的 特色。
闻汝丧(sà ng) 及长(zhǎng)
丞相薨(hōng) 佐戎(ró ng)徐州
不省(xǐng)
所怙(hù ) 兄殁(mò)南方 省(xǐng)坟墓 归取其孥(nú )
汝遽(jù )去
万乘(shè ng)之公 相殒(yǔn)其生 窆(biǎn)不临其穴 尚飨(xiǎng)
带感情的朗读全文,然后用一 两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文章反复抒写自己对十 二郎的怀念与叔侄之间生离死别 的哀痛。于萦纡中见深挚,于呜 咽处见沉痛,语语从肺腑流出.
这篇祭文是怎样把叙事和抒情完 美的结合在一起的?
总的来说,这篇祭文抒发生离死别 之情,深沉真挚,悲哀凄楚,婉转曲折。这 得力于作者将叙事、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事显情,融情于事,叙述平常琐事毫不觉 得平淡单调,只觉一片哀情出自肺腑,读来 催人泪下,这是间接抒情。作者感情不断积 蓄,到高潮时,则直接抒情,感情的潮水喷 涌而出,令人感动。如课文第5自然段。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解 题
背景知识 阅读赏析 文言知识 课堂小结
制作者:吴 江
(Email:wj5575@)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 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 流淌出来的。今天我们 要学习 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 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 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 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大 家在读课文时要注意体会作者 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
想法
(生离死死别的悲哀)
(抒情)
词类活用
乃能衔哀致诚 不省所怙 汝又不果来
名,诚意 汝之纯明宜业其者 动,继承 事业
名,父亲
苍苍者欲化为白矣
名,黑发;白发
动,实现, 成为果实 状,向西
然后惟其所愿
名,愿 长大
名,尽头
名,视力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宾语前置
惟兄嫂是依——只有依靠兄嫂了
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 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 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 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 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 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 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 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 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背 景 知 识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 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 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 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 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 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 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 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 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 写内心的辛酸悲痛。
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 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 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 死期。 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 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这篇祭文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 “也”、“乎”、“矣”的用法,体会 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 二郎夭亡的事实,所以用反诘的语气, 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
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 作者仍不相信事实,所以用推断来排 除现实的可能性,整个一句用的是假 设语气。
第六七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 者的质疑,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 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 难以接受事实,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
注意: “惟(唯)……是……”为语句 的一种固定,古今汉语中常见。如: 唯你是问,唯才是用,唯 贤是举, 等等。


wqf61xtz
睛,相距不到一尺!那张原本妖艳美丽的脸庞,在此时此刻显得十分可怕。“啊……”还没叫出声来,冰冷的手指已经掐住了慕容凌娢的脖 子,尖利而又细长的指甲狠狠陷入了她的脖颈中,渗出点点血丝。那纤细的手力气极大,像钳子一样狠狠卡住慕容凌娢,使她眼冒金星,疼 的她连叫都叫不出来了。“百蝶……姐姐……”用尽全身的力气,叫出了这几个字,慕容凌娢感觉眼前发黑,所有东西都变模糊了。“即使 你现在不死,早晚也会死。与其在这里受罪,还不如早点解脱……”百蝶说着,手掐得更紧了。隐约之中,慕容凌娢看见一道黑影挡在了自 己面前,冲着百蝶便是一爪。“咳咳……”慕容凌娢一下子倒在了地上,不停地咳嗽起来,脖子上的痕迹还在剧烈的疼痛,难受的她眼泪都 出来了。“哎呀呀,小茉莉,你真的要为了一个凡人和我作对吗?”百蝶松开手连忙躲闪,脸上带着笑意。“我不想和你作对,但她现在不 能死。”茉莉扶起了还在不住咳嗽的慕容凌娢,把她挡在身后说道,“你,别动。”“你真的以为自己能打得过我?”(从君行小剧场)慕容 凌娢:“现在可是国庆节假期啊,笄筱玦你不加更吗?”笄筱玦:“这个……其实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因为天气骤冷,原本七天的假期缩水 成了四天,作业却给人一种放寒假的即视感。再加上马上就要月考了,手机管理比较严格,我现在一直在靠存稿度日……”慕容凌娢:“呵 呵,太没有诚意了。”笄筱玦:“我是真心的啊!各位一定要相信我,之后还是每星期一章按部就班的更新,一定要信我啊~谢谢大家的支 持和体谅。”[鞠躬]第045章 大招,特效!“咳咳……”慕容凌娢一下子倒在了地上,不停地咳嗽起来,脖子上的痕迹还在剧烈的疼痛,难 受的她眼泪都出来了。“哎呀呀,小茉莉,你真的要为了一个凡人和我作对吗?”百蝶松开手连忙躲闪,脸上带着笑意。“有恩必报,这是 我的原则,之前她救过我,我必须还她一命。”茉莉扶起了还在不住咳嗽的慕容凌娢,把她挡在身后说道,“你,别动。”果然,总感觉茉 莉很熟悉,原来真的是jasmine。一年前在家门前看到一只昏迷的黑猫,只是觉得她可怜,所以收留了她。没想到……难道茉莉也是因为接 触了那块灵石,所以穿越了,然后跟自己一样被坑到了晴穿会,这才接触了百蝶?“你真的以为自己能打得过我?”“可以试试。”茉莉说 着,头上长出了一对毛绒绒的黑色耳朵,身后出现了一条通体黑色,末梢有三圈金色的细长尾巴。“茉莉……你……”慕容凌娢被眼前的一 幕惊呆了。“都成这样了,就别吐槽了。”茉莉用眼的余光扫了她一眼,“好好呆着,别给我惹麻烦。”“为了一个凡人,要和我反目吗? 真是可悲。”百蝶也幻化出两只白色的耳朵,但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