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讲稿
古代文学讲课稿范文大全

古代文学讲课稿范文大全古代文学讲课稿范文:《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次古代文学讲座。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带领大家走进那段恢弘辉煌的文学宝库。
废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吧!第一章:先秦文学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开端,因此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学将有助于我们对后续文学发展的理解。
我们先来看一下先秦时期文化思想的特点。
先秦时期,中国的文化思想非常丰富多元,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各具特色。
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文学作品,例如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等等,这些作品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些先秦时期的代表作品。
首先是《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记录诗歌的一部吟诵歌谣集锦。
它不仅记录着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和社会风貌。
其次是《楚辞》,它是先秦文学的又一代表作品,以其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荀子》是荀子的代表作,该书论述了荀子对人性、政治和道德的看法,对于后来儒家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章:汉唐文学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汉唐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汉代文学的发展。
汉代文学以古文和骈文为主,讲究言之有物、辞章有韵。
《史记》是汉代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它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初步,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骈文则在汉代达到了巅峰,代表作有班固的《汉书》。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唐代文学的特点。
唐代文学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这也是唐代文学的最大亮点。
唐代的诗人有杜甫、李白等,并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唐诗以自然山水、爱国思念、忧国忧民等为题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宋元明清文学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后期阶段,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文学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5)讲义中国古代文学(5)讲义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说一、元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格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领域内居统治地位的少数民族政权。
这是一个空前统一、幅员辽阔的朝代,也是一个矛盾重重、苦难深重的朝代。
在政治上,民族矛盾空前突出;阶级矛盾严重激化;文士地位空前低下。
在经济上,随着农业的恢复,都市经济更加繁荣,市民阶层也不断壮大。
在思想上,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开始确立,同时对各种宗教信仰兼收并蓄,思想控制相对松弛。
这些都给元代文学的面貌与架构带来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演进历程中,元代文学处于一个新的转折期:即新兴的通俗的戏剧小说开始取代传统的典雅的诗文词赋的正宗地位,从此,叙事性文学逐渐成为文坛创作的主流。
在元代文学中,大放异彩的是元曲。
它包括叙事体的杂剧和抒情体的散曲,因二者皆以曲辞为主合乐歌唱,故统称为曲。
元曲一向与唐诗、宋词并举,为元代文学之主流,亦是一代文学之代表,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光辉。
在元曲中,成就更为辉煌的是杂剧,它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也是元代文学最高峰的标志。
元杂剧是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把唱、念、科、舞等艺术结合起来表演故事,并用北曲演唱的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元杂剧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并兴盛一时,主要是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都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艺的发展、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以及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为元杂剧的繁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其次,元代以前的诸种歌舞伎艺,尤其是宋、金以来戏剧事业本身的进步,为元杂剧的产生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艺术实践。
再其次,最高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爱好和提倡,鼓励了元杂剧的发展。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大批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沦落下层,成为书会才人,这些创作主体对剧本创作的直接介入,有效地提高了元杂剧的艺术品位,这是元杂剧得以繁盛的根本保证;同时创作者与演出者、剧本创作与舞台演出的关系空前密切,相得益彰,使得元杂剧迅速发展成独立的艺术样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演讲稿

中国古代文学史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流传至今的古籍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文体。
本次演讲将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方面给大家进行介绍。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文化。
最早的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等。
这些文学作品往往表达了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感慨和思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唐宋文学的兴盛。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
诗歌方面,唐代诗人杜甫、李白等以其激昂的豪情和真挚的感情成为世人推崇的文化偶像。
而唐代的散文作品如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质疑》则代表了唐代散文的独特风貌。
宋代文学的特点则更多地体现在散文和词曲方面。
宋代散文以欧阳修、苏轼等为代表,其作品注重对社会风俗、人情世故的描摹,形象生动,语言优美。
而宋代的词曲则是以辛弃疾、李清照等名家为代表,其作品充满大胆奔放的个性和深沉的爱情哲思,成为后人传诵的经典。
中国古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还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例如,在南方文学中,以江西的唐婉和福建的辛弃疾为代表的文学家们注重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
而在北方文学中,以河北的袁枚和山西的杨炯为代表的文学家们则更多地关注社会风俗和对世态人情的议论。
此外,中国古代文学还不乏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题材内容。
例如,元曲就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有别于宋代词曲的个人题材,更多地关注社会喜剧和历史故事。
古代小说中的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则展现了古代小说的独特魅力,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布置,揭示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阴暗面。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丰富多样的文体和丰富的内容使得中国古代文学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清代小说部分)目录第一章蒲松龄与《聊斋志异》(2- 11)第二章吴敬梓与《儒林外史》(12-20)第三章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红楼梦》(21-31)第四章清后期小说的嬗变(32-39)南通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徐乃为第一章·蒲松龄与《聊斋志异》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文言小说的源头、成型、发展的两座高峰;(2)了解《聊斋志异》的丰富的题材类别与思想内容;(3)充分认识《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同上(2)(3)。
教学安排:3教时。
【概说】我国的文言小说在唐传奇时代达到第一个高峰,但由于进入宋代以后白话小说的迅速崛起而受到广泛喜好,文言小说遂处于徘徊不进的时期,在宋元明三代虽偶有佳篇佳集,终难成气候,不足以与欣欣向荣的白话小说相抗衡。
直至八百年后天才文言小说家蒲松龄的出现才改变这一状貌。
《聊斋志异》也就成了与唐传奇呼应对峙的文言小说的又一座高峰,也是最后一座高峰。
第一节蒲松龄的生平、创作与《聊斋志异》的成书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自号柳泉居士。
明崇祯十三年(1640),出生于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
蒲松龄的家族,在当地也是书香门第,明代万历年间,淄川全县八个廪膳生,蒲家即占六个,成一时佳话。
曾祖是秀才,叔祖玉田公是进士,更是每为蒲氏家族称道。
父亲蒲槃,自幼曾攻举子业,乡里颇称博学洽闻,然科场失意,加上家境困难,遂无意仕进,转而经商。
积二十馀年,家资颇饶。
时值明清易代之际,战乱频仍,家道随即衰落。
蒲松龄兄弟四人,排行第三,最是聪敏勤奋,父亲寄予厚望。
十一岁随父读书,十九岁第一次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院三试第一进学。
主持院试的是当时著名诗人施闰章,他十分欣赏蒲松龄的才学,有“观书如月,运笔如风,(观之)有掉臂游行之乐”的批语。
蒲松龄当时年未若冠,自是春风得意。
然而,在以后的科举考试中,却屡困场屋,四十四岁时,才补一个廪膳生。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4先秦散文

引言概述: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的先秦散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入手,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4先秦散文(二),分别包括:1.先秦散文的概述;2.《离骚》的分析;3.《庄子》中的散文特征;4.《列子》中的散文形式;5.《墨子》中的散文艺术。
通过对这五个大点的详细阐述,使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先秦散文的价值与魅力。
正文内容:1.先秦散文的概述1.1先秦散文的定义与特点先秦散文是指产生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中国散文创作,其特点是不受格律束缚,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
1.2先秦散文的发展历程先秦散文起源于周代的酬诗文和其它笔记体文学,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壮大,逐渐形成多样化的文体形式。
2.《离骚》的分析2.1《离骚》的背景和作者《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散文作品,作者是楚国文学家屈原。
2.2《离骚》的主题和艺术特色《离骚》以屈原个人的遭遇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楚国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思考,融入了丰富的哲学和艺术元素。
3.《庄子》中的散文特征3.1《庄子》的作者和内容概述《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包含了丰富的故事和寓言,探讨了人生、自然等哲学问题。
3.2《庄子》中散文的特征与风格《庄子》的散文以抒发情感、抒发思想为主,善于使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4.《列子》中的散文形式4.1《列子》的作者和主题《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文学家列子,作品探讨了人生观、伦理道德等哲学问题。
4.2《列子》散文的形式特征《列子》以讲述故事、引用典故为主要形式,善于运用夸张、寓言等手法,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5.《墨子》中的散文艺术5.1《墨子》的作者和思想理念《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及其门徒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强调爱、兼爱、非攻等理念,反映了墨子的人道主义思想。
古代文学演讲稿经典诗词与故事的力传承

古代文学演讲稿经典诗词与故事的力传承古代文学演讲稿经典诗词与故事的力传承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情感。
经典的诗词与故事代代相传,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和文化的血脉。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演讲,探讨古代文学经典诗词与故事的力量传承。
一、经典诗词的力传承古代文人笔耕不辍,他们以诗为媒,倾诉自己的想象和情感,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诗词。
这些诗词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国民精神的象征。
通过广泛的朗诵、研读和传承,经典诗词在历代人心中熠熠生辉。
首先,经典诗词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共鸣。
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情感内核深藏其中。
无论是杜甫的豪情壮志,还是李白的豪放狂野,经典诗词都能够打动人心,触发内心深处的共鸣。
通过朗诵和传唱,人们能够把这些情感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力量。
其次,经典诗词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经典诗词则是其中的珍贵遗产。
从《诗经》到唐宋诗词,再到元曲和明清诗词,这无数的经典作品在流传和传承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研习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让文化之树蓬勃生长。
最后,经典诗词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古代文学对于当代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众多文学家都从经典诗词中汲取灵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种创作传承,使得经典诗词的力量得以延续,并且不断在新的文学作品中焕发光彩。
二、经典故事的力传承除了诗词,古代文学还以丰富多彩的故事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传统的寓言、神话、历史故事等无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和听众。
这些古代故事代代相传,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经典故事能够传递道德教育。
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狼来了》等,通过动物的形象来揭示人类的智慧和道德规范。
这些故事以简单明了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教育人们遵守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价值观。
其次,经典故事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
历史故事如《孟子问孝》、《三国演义》等,通过讲述古代历史中的英雄壮举和道德追求,让人们了解历史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古代文学的发言稿范文

古代文学的发言稿范文尊敬的各位嘉宾、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带来的演讲题目是《古代文学的发言稿》。
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传统的重要渠道。
下面,我将以三个方面来探讨古代文学的价值和影响。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古代文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记录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智慧。
例如《诗经》中的《关雎》描绘了古代爱情的苦涩和无奈,给人以深深的触动;《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细腻和复杂。
这些作品通过文字将历史和文化传递给后人,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塑造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思想。
他们的言行举止、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比如《论语》中的孔子教导我们做人要有道德操守,与人为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勇敢无畏、聪明睿智,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挑战、不轻言放弃。
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最后,古代文学作品使我们更加热爱国家和文化。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深深热爱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而古代文学作品则是展现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古代文学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自豪。
例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描绘了那个时期繁荣昌盛的大都会;《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们为了维护民族尊严而勇猛冲锋。
这些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背景都让我们对中国的壮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总结一下,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古代文学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人智慧和情感的绽放。
古代文学作品塑造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引导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古代文学作品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国家和文化,自豪地称之为中国人。
让我们一起珍惜古代文学的宝藏,将其传承下去,让我们的文化更加璀璨辉煌!谢谢大家!。
古代文学家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发表演讲,与大家共同探讨古代文学的魅力。
自古以来,我国文学博大精深,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
他们的作品,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
今天,我就以“传承古代文学,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与大家共同感受古代文学的辉煌。
一、古代文学的辉煌我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1.《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希望。
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的一种诗歌体裁,以屈原为代表。
楚辞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浪漫主义风格,如《离骚》、《九歌》等。
3.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他们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等。
4.宋词:宋朝是我国词坛的鼎盛时期,词人层出不穷,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他们的作品以婉约、豪放、清新、悲壮等风格著称,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青玉案》等。
5.元曲:元曲是元代的一种戏曲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瑰宝。
6.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二、传承古代文学,弘扬民族精神1.传承古代文学,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传承古代文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传承古代文学,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新一代。
2.如何传承古代文学,弘扬民族精神(1)加强古代文学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古代文学。
(2)开展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学活动,如诗词朗诵、戏剧表演等,激发人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9/9
1
• 1. 20世纪前中国古代编撰的文学史。 • 2. 20世纪后现当代编撰的文学史。 ●为什么要这样来划分呢?这主要有两个标准:
• 1.是否是系统完整的文学史专著; • 2.是否已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 以上述两个标准来衡量,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 1.20世纪前编撰的文学史作品,它不系统也不
2023/9/9
23
• (五)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兴盛的也有很重要的 影响
• 如北方由于地理环境比较空旷、开阔,所 以北方的文学较南方豪迈、壮阔、大气一 些。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而南方文学刚受气候地理 环境的影响,呈现出委婉、柔糜、艳丽的 风格特征。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 寺,多少楼台烟南雨中。”
2023/9/9
11
• 再如魏晋南北朝诗风绮丽柔糜是与当时士族左右 文坛,建立了门阀士族制度,王室与士族相互利 用是分不开的。
• (2)作家研究
• 即研究作家的生平、世系、兴趣、爱好、遭遇、 思想、性格等。不同作家写出不同风格、不同题 材,不同领域的文学作品绝不是偶然的。而与其 自身的人生经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分 不开的。如若没有曹雪芹锦衣纨绔,饫甘餍肥到 绳床瓦灶、蓬牖茅椽的人生经历是写不出与自己 人生经历如此相似的、大起大落、前兴后衰的 《红楼梦》的。(王国维、路遥等作家)
2023/9/9
19
• 经济,社会经济向前跨出很大一步。当然, 孔子的私人办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再 到宋、明时期市民文学的出现(此时期,资 本主义经济开始荫芽,生产力也得到了质 的飞越。由于印刷术的发明,特别是小说、 戏剧的发展)。
• 可见社会经济对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 动作用。
2023/9/9
• 4.文学史的研究、学习,应从文化学的角度去考 察;应力求客观实际;应多借鉴外国的文学理论 和写作方法;应在文学史料学的基础上予以研究。
•
2023/9/9
16
•
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演进
• 我们说历史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总是在发生着惊人的相似的重复,但绝不
是简单的重复,它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 历史的文学说明我们在学习这门课时要牢 牢的抓住“文学”这个中心词,要重视文 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一切要靠文 学作品说话,所以我们要重视文学的作品 选;
• 文学的历史,说明我在学习这门课时,还 得重视史学的思维特征,找出文学传承性, 连续性,规律性。
• 所以我们在以后学习文学史,包括以后对 文学的研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023/9/9
22
• 立无常,即使实行科举,对四种人也有不 同的对待。汉族文人地位极为卑贱,有所 谓的“九儒十丐”之说。所以许多文人, 前景无望,走投无路,才转“书会才人”, 走上了戏剧创作和演出的道路。这也是元 曲(元杂剧和散曲)兴盛的重要原因。
• (注: “书会”指民间专门为说书戏曲 艺人写作脚本的文艺组织机构。当然“书 会才人”指民间专门为说书戏曲艺人写作 脚本的文人,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职业作家, 自由撰稿人。)
• 一、外部因素
• 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民族矛盾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 。
• (一)社会经济推动了中国文学的演进。如:
2023/9/9
18
• 文学创作主体的产生、发展和壮大都离不 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人类社会的起 步阶段,生产力极其低下,要求每个人都 必须参加劳动—如狩猎、养殖、种植等, 才能勉强甚至还是不能维持人类自身生存, 这时就不可能有独立于劳动之外的专门文 学创作群体,因为社会没有多余的剩余物 质财富供他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 学创作才逐渐由贵族文学,到春秋战国时 扩大到“士大夫”文学(此时正是封建地主 经济取代奴隶制
2023/9/9
10
• 文学总是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的,如:史传散文 《春秋》中的微言大义,用“诛”表示:杀有罪之 人,用“杀”表示杀无罪之人,用“弑”表示下 杀上。它就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
• 2.明确文学作品研究才是文学史研究中的核心内 容。
• 文学史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背景研究,即研究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 济背景,最外围的研究。如:刘勰在《文心雕龙》 中说“秦世不文”那在秦代为什么没有什么文学 作品产生呢?这与秦王采取的“焚书坑儒”,法 严令具的政治措施,文化高压政策是分不开的。
2023/9/9
6
• (3)1928年,胡适的《白话文学史》 • (4)1932年,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 (5)1941年,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 (6)1963年,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 • (7)90年代,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 (8)90年代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 此外还有分体的文学史: • (1)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国学大师,少
2023/9/9
3
• 如司马迁的《史记》既是“无韵之离骚” 的文学精典,也是“史家之绝唱”史学巨 著,可见司马迁既是史学家,也是文学家。
• 如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 这样一段:
•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 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 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同样,文学也一样,不是在简单的一盛一
衰的简单更迭,而也是在不断的开拓、进
步、成熟。正因为经历了近五千年的文学
发展、演进、沉淀和积累,中国文学才那
样博大精深、殷实厚重、丰富多姿,这是 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2023/9/9
17
• 那么中国文学为什么会得以进步,推动中 国文学演进的动力究竟在哪儿呢?这动力 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 素。
数几个可以识甲骨文的学者。(自杀之谜) •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2023/9/9
7
• 二、文学史的含义及其理解
• (一)文学史的含义
• 文学史是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 是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 的历程。
• (二)怎样理解
• 文学史,顾名思义就是文学的历史和历 史的文学
2023/9/9
《古代文学》总绪论
第一节 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 本节学习的重点: • 1.了解“中国文学史编撰”的历史溯源(主要
是分期及其标准),并掌握一定历史时期的典型 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 2.把握“文学史”的内涵的真谛。 • 一、“中国文学史”编撰的历史溯源 • ●“中国文学史”的编撰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完整也不独立,而是散见于史学、目录学、诗文 评、文学总集或选集中(即没有独立的专门的文 学史著作,这些关于文学的论述都是在这些史学
2023/9/9
2
• 等著作中某段某篇或某章中论及到而已, 没有单独列出来作为文学发展的历史或历 史发展的文学来研究)。如:
• ●古代编撰的“文学史”在“史学”著 作中的体现。(中国古代文学特征就是本 来是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的,就像鲁 迅在1931年11月5日给王冶秋先生的信中说 到:“外国的学者,作家比较专,小说家 多做小说,戏剧家多做戏剧,不像中国所 谓作家,什么都做一点。”我想这与我国 古代文史哲不分的的传统有一定的联系 的。)
2023/9/9
21
• (四)民族矛盾对文学演进的影响
• 如元朝,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种族等级制 度,把全国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 人、南人四个等级,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 对四种人的不同的对待。例如,法律明文 规定,蒙古人打死汉人,只受罚不偿命。 所以元朝的民族矛盾空前的尖锐和激化。
• 在受压迫中,文人处境更不幸。隋唐以 来,文人的出路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步入 仕途,以及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而元代 的科举,废
2023/9/9
13
• 文学理论指导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是 文学创作完成后,对文学作品的反馈和总结,形 成新的文学理论用来指导下一阶段的文学创作。 如:《易经》中明确论及到文章写作应“言有物, 言有序”,曹丕的《典论·论文》中谈到作品创作 中应“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 丽。”这些文学理论对我今天的文学创作也有很 强的指导意义。文学批评,文学鉴赏可以提高我 们的文学审美和鉴别能力。如网上对电影《无极》 批判: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还有对鲁 迅“弃医从文”的批评(看医学确实很难学:郭沫 若弃医从文的成为了文学家,历史学家,孙中山 后来成为了政治家) 。
2023/9/9
14
• 文学传媒对文学创作的发展也有着重大而又深远 的影响。如正是有了造纸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 105年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 的)等文学传媒和载体的出现,才使中国文学由少 数人掌握的贵族文学、士族文学走向了大众化的 市民文学。(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文学十分精简 的原因。商代人刻在龟甲兽骨上,西周人把字刻 在青铜器上,春秋战国人把文字刻在竹简木牍上、 缣帛上,后来才逐渐写在纸上。“韦编三绝”、 “学富五车”)
2023/9/9
24
• 再如:南北朝乐府民歌。由于两地在民族 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南北 朝民歌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大抵南 方民歌清丽缠绵,北方民歌朴直刚健。 《西洲曲》和《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 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2023/9/9
25
• 二、推动中国文学演进的内因
•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文学发展的不 平衡性和一些相反相成的因素的相互作用。
2023/9/9
5
• 2. 20世纪后由于受到外国关于文学史研究 的影响,出现了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文学 史著作,特别是二三十年代以后,文学史 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如较为著名的作 品有:
• (1)1904年,林传甲的在京师大学堂编写 的讲义《中国文学史》,是我国文学史专 著的滥觞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