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工商业的兴起》(第2课时)精品教案.doc

合集下载

【K12学习】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

【K12学习】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工商业的兴起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第五单元描述了人类社会经历了史前时代、农耕文明时代的历程后进入的第三个历史阶段──工业文明时代的历史。

本单元分别从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的变化、世界开始形成一体和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等方面阐述了农业文明走向解体、人类新时代的到来。

在此基础上,指出明清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课“工商业的兴起”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角度,叙述了14~16世纪西欧工商业兴起的历程。

手工工场的出现,是从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开始;手工工场出现以后促使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阶级。

“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首先概述了由于商业的发展,手工作坊发展到手工工场;然后说明手工工场的特点是规模大、分工合作、生产效率高,并进一步指出手工工场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此外,还着重指出西欧手工工场的范围,以说明手工工场的出现只是工业文明的曙光,整个西欧还处于农业时代。

手工工场时期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准备阶段。

教材还运用一些图片,再现了中国明清时期出现的手工工场的生产情景。

●课程标准-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图文资料,了解手工工场的生产情况,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促使西欧工商业的兴起。

通过观察、思考,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社会从此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

尝试收集有关西欧与中国手工工场的某方面事例,分析说明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资料说出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不同,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能说出工商业兴起后出现的新阶层及其他们产生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面对新的情景,进行历史性的判断。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读第五单元的单元篇章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汇报小组合作中在单元篇章页的文字和图片中发现的信息。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8.2《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2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8.2《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2
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开展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举办人、时间、主要分布地、主要分布产业、主要工业门类、代表性企业、规模和力量等。
2、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状元实业家张謇。
3、让学生讨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初步开展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生的政治力量开场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将寻找新的强国之路。
2、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旗号和措施变化的原因,明确洋务派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3、阅读课文,观察图片及图说,提取历史信息。
二、洋务运动的影响
阅读课文,结合资料,分析洋务运动给中国社会面貌带来的变化,归纳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三、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资料1、资料2,完成探究活动。
重点:洋务运动的口号及措施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内容呈现
导课:
回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面临的内外交困的局势,引导学生思考:面对严峻的形势,当时比拟开明的清朝官员会有什么样的主张?引入新课。
新课:
一、洋务运动过程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通过表格自主归纳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措施。
〔明确洋务运动的目的,分析洋务运动的性质〕
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展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知道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
2、知道洋务运动的具体措施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开展的根本历程。
3、理解洋务运动对于中国社会开展的意义,分析它失败的原因。
4、感受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感及早期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2课时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2课时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二课时: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教学要求:教材阐述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妇女地位的提高、教育的普及、大众传媒的发展、服饰休闲娱乐的变化等等。

教学中侧重于探讨工业革命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通过变化,要求学生领会文明生活的含义,感受文明生活的内涵,从而理解是工业革命带给我们今天所享受的文明生活。

教学重点从现实出发,通过列举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的变化,感受工业革命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材料分析法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你知道“国际妇女节”的来历和交谊舞大众化的时间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

二、教学探究案例:文明生活。

巧辨真假:1.阅读课文,分组寻找材料《迈克尔的生活》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哪些是工业革命前,哪些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

材料:迈克尔, 1878年出生,12岁,是英国一个小镇公司职员的儿子。

每天早上起来,妈妈已经准备好了牛肉、土司涂果酱,爸爸习惯每天早上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每日邮报》。

一家人吃完早餐,爸爸穿好西装去上班,妈妈则去纺织厂上班,迈克尔去上学。

晚餐很丰盛,最好吃的要数炒茶叶了。

晚饭后,再吃点水果,真是舒服。

假日是迈克尔盼望的,因为他可以约同学把篮球玩个爽。

可是这个周末,正当一切准备就绪时,电话铃响了,原来姑姑邀请他们来个家庭聚餐。

虽然不能打篮球,不过家庭聚会也是很开心的。

姑姑脾气有点倔,在爷爷的“强迫”下嫁了个她并不爱的人。

她奋力抗争,终于换回自己的独立与自由。

许是独身的缘故,姑姑很喜欢迈克尔,经常邀请他们一家。

只是姑姑的家有点远,还要搭乘火车呢。

2、阅读教材,看图6-57、6-58、6-59,说说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思考:(1)从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了解工业革命前人们是怎样生活的(2)我们现在又是怎样生活的?(3)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前人的生活有这么大的不同(4)你能设想未来的人们生活状况吗?3、分组搜集资料并汇报:分小组从物质生活、科技发明、教育文化、娱乐休闲等方面搜集有关资料,并分组汇报 +X+X+K](资料的时间定在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1)主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史实解读:随着欧洲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活动越来越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力的进步和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使商品交换日益频繁,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对商品需求的增加,个体小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社会酝酿着新的发展方向——手工业从小生产向大生产过渡。

尽管当时由商人开办了一些规模较大、场房设备较为完善的集中的手工工场,但为数甚少,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阶段,称工场手工业时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

16—18世纪,西欧君主专制国家普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扶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工商业的发展意味着经济的发展,意味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质变,还引起了其他一系列连锁反应。

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政治领域的革命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归根到底是从这里引起的,而它们反过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政治条件和资本的原始积累。

(3)课本知识结构:生产力变化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作坊主——富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变化失地农民—雇佣工人—(工人阶级)第一课时:“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教学设计导入设计:1、复习导入。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课课题。

例如:“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人类社会的前两个历史阶段,是哪两个阶段?”(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代、农耕文明时代。

到14世纪,首先从西欧开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时代。

)导入新课。

2、从现实导入。

教师可以从目前我们国家的现状引入新课。

例如,“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双转型时期,即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转变。

那么,世界上最早由农耕文明时代进入工业时代的地区是什么地方?今天,让我们一起追寻人类的历史,探索工业文明的曙光。

”由此引入课题。

3、课件导入。

利用图片、幻灯片、多媒体等,向学生展示14~16世纪时期开辟新航路的船只、手工工场工作的场面,以及布鲁诺被烧时的画面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感受与体验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的各种现象。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下册《工商业的兴起》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下册《工商业的兴起》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第一课时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课程标准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图文资料,了解手工工场的生产情况,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促使西欧工商业的兴起。

2.通过观察、思考,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社会从此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

3.尝试收集有关西欧与中国手工工场的某方面事例,分析说明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资料说出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不同,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能说出工商业兴起后出现的新阶层及其他们产生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面对新的情景,进行历史性的判断。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读第五单元的单元篇章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汇报小组合作中在单元篇章页的文字和图片中发现的信息。

女口:左图为新航路开辟时正在海上航行的一艘帆船,右上图为中国清朝的乾隆皇帝,右下图为拿破仑骑在战马上的英姿。

教师再提纲挈领地从全球的视野整体把握14〜18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工业文明兴起于欧洲,包括物质文明的“工商业的兴起”、精神文明的“冲破思想的牢笼”、“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政治文明的“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中国在农耕文明的轨道上运行,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面临巨大的挑战。

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课课题“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人类社会的前两个历史阶段,是哪两个阶段?” (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代、农耕文明时代。

到14世纪,首先从西欧开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时代的探索阶段。

这种探索是从工商业的兴起开始的)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二、手工作坊向手工工场的转变•比一比:1、手工作坊主自己纺线织布,家里人帮忙;人手不够的时候,还会收一名学徒,或者请两名妇女来帮忙。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工商业的兴起》(第1课时)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工商业的兴起》(第1课时)word教案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第一课时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课程标准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图文资料,了解手工工场的生产情况,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促使西欧工商业的兴起。

2. 通过观察、思考,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社会从此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

3. 尝试收集有关西欧与中国手工工场的某方面事例,分析说明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资料说出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不同,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能说出工商业兴起后出现的新阶层及其他们产生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面对新的情景,进行历史性的判断。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读第五单元的单元篇章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汇报小组合作中在单元篇章页的文字和图片中发现的信息。

如:左图为新航路开辟时正在海上航行的一艘帆船,右上图为中国清朝的乾隆皇帝,右下图为拿破仑骑在战马上的英姿。

教师再提纲挈领地从全球的视野整体把握14~18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工业文明兴起于欧洲,包括物质文明的“工商业的兴起”、精神文明的“冲破思想的牢笼”、“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政治文明的“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中国在农耕文明的轨道上运行,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面临巨大的挑战。

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课课题“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人类社会的前两个历史阶段,是哪两个阶段?”(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代、农耕文明时代。

到14世纪,首先从西欧开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时代的探索阶段。

这种探索是从工商业的兴起开始的)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一)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1、手工作坊向手工工场的转变●比一比:1、手工作坊主自己纺线织布,家里人帮忙;人手不够的时候,还会收一名学徒,或者请两名妇女来帮忙。

八年级历史教案-工商业的兴起 最新

八年级历史教案-工商业的兴起 最新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工工场的生产情况,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大的变化内类社会从此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2)了解中国手工工场的情况(3)了解手工工场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手工工场的特点难点:早期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比较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哪两个阶段?(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代、农耕文明时代。

到了14世纪,首先从西欧开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就是工业文明时代。

)新课教学:(阐述)首先请大家来看一下这三幅图,它们分别展示了14——18世纪,工业文明来临之即,对历史发展起到了不同推动作用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别是什么呢?(左图为新航路开辟时一条在海上航行的帆船,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原来完全隔绝的东方和西方联为一体,右下为曾经征服欧洲大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者拿破仑,如果说拿破仑代表着西方国家的发展,那么,中国就是东方国家中的典型,右上是咱们中国的一位皇帝,乾隆,也就是从乾隆后期开始,中国渐渐在世界近代化的过程中落伍了。

这就是整个第五单元要给我们带来的历史的概念)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师:工商业,这个词语我们并不陌生,那么这个“工”是什么意思?(工厂)在我们温州有很多的企业,很多的工厂,请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开办工厂应具备哪些条件呢?或者说说今天的工厂生产有什么特点?生:固定的厂房,机器,大量的资金投入,规模较大,分工合作,工人,管理者,工人在工厂里每天固定工作多少时间,然后企业主发给他们工资,雇佣关系师:那你知道今天的工厂,它的生产管理方式是从哪里发展而来的吗?(出示课件: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小作坊)这幅图反映的小作坊里制作呢绒的场景。

看一下它的生产场地在哪?(在家里)劳动数量?(少数,一般都是家庭成员,如果忙不过来的话,可能会请几个帮工,或者师傅可以收个徒弟)生产程序大致如何?(看书:买毛,工匠主亲自购买说明什么?在家纺线织成布,工匠主自身是不是参加劳动呢?学徒帮工跟工匠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呢?拿到市场上去卖,同时再买一些原料回来)当时在欧洲像瓷器、钟表等等都是从这样的小作坊里生产出来的,众多类似的作坊都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生:规模小,产量小,以家庭为主为了维持家庭的基本消费和开支,(过渡)在14、15世纪的欧洲农业生产有了新的进步,对手工业产品的需求增加,这种小打小闹的小作坊的生产明显不能满足社会对商品的需求。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全册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全册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第一课时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课程标准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图文资料,了解手工工场的生产情况,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促使西欧工商业的兴起。

2. 通过观察、思考,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社会从此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

3. 尝试收集有关西欧与中国手工工场的某方面事例,分析说明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资料说出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不同,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能说出工商业兴起后出现的新阶层及其他们产生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面对新的情景,进行历史性的判断。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读第五单元的单元篇章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汇报小组合作中在单元篇章页的文字和图片中发现的信息。

如:左图为新航路开辟时正在海上航行的一艘帆船,右上图为中国清朝的乾隆皇帝,右下图为拿破仑骑在战马上的英姿。

教师再提纲挈领地从全球的视野整体把握14~18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工业文明兴起于欧洲,包括物质文明的“工商业的兴起”、精神文明的“冲破思想的牢笼”、“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政治文明的“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中国在农耕文明的轨道上运行,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面临巨大的挑战。

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课课题“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人类社会的前两个历史阶段,是哪两个阶段?”(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代、农耕文明时代。

到14世纪,首先从西欧开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时代的探索阶段。

这种探索是从工商业的兴起开始的)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二、手工作坊向手工工场的转变●比一比:1、手工作坊主自己纺线织布,家里人帮忙;人手不够的时候,还会收一名学徒,或者请两名妇女来帮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商人的地位变了
•课程标准
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
1分析富格尔家族来说明商人地位的提高。

2 了解伊丽莎白女王的利商政策,理解利商政策的影响。

3 了解贵族没落的情况。

4理解新的社会阶层的诞生:手工工场主和手工工场工.人。

•结构分析
从商人的经营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质族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农民角色的转变,描述了工商业的兴起改变了国家的经济政策、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

说明了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变革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阶层的变化
教学建议:主张自主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温故上一节我们学习的手工工场的产生、作用。

提问: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当时社
会有哪些变化?
二、新课
1、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三部分,分别代表商人、贵族、农民;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分析自己所代表的阶层发生的变化,进行全班交流。


2、探究:从富格尔的信中你读出了什么
(商人的经济实力非常强大,地位显赫,他们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


3、探究:找出伊利莎白女王采取的利商政策。

提问:假如你是当时英国一位商人,你对女王的措施抱何种态度,为什么
(利商政策不仅有利于商人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更使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你觉得你们地'位的改变对社会发展有作用吗?
(商人地位的变化,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对商业的重视,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4、活动:指导学生看阅读卡“没落的贵族”,说说贵族阶层发生的变化。

5、拓展:哥伦布和莎士比亚都生活在15、16世纪的欧洲,他们关于金钱,都发表过自己的观点:
哥伦布: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

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的所需的一切。

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莎士比亚:.金子!闪闪发光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一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
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癫痫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即使她的尊容会使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

看过两个人的话后,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哥伦布和莎士比亚对金了的态度是一样的吗?是褒还是贬?
§你认为“金了”在那个社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那个社会,从国家到个人,都追求
“金了",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6、工人的来源——大多是失去土地的农民
三、小结并探究:(联系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1、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生产力变化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2、商人的地位变了:.生产关系变化作坊主一一富商——(资产阶级)
失地农民——雇佣工人——(工人阶级)
3、活动:阅读民谣,从这个民谣中,你能感受到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商人地位高,经济实力强;工人创财富,生活苦不堪;早晚有一日,要把身来翻!)
4、探究:手工工场出现后,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变革)
5、小结:通过木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随着手工工场的出现以及工商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两个新的阶层:经营手工工场的商人与手工工场工人,改变了两个旧的阶层:贵族与农民
四、布置作业:
1. 作业木第1-4页的第6、8、10、11、12、.16题。

2. 课堂上做第12、16题并作讲解。

六、课后反思:
木课教学中宜采用|'|主探究法。

因为木课层次是很分明的,从商人、贵族、农民的社会状态的变化依次进行。

当然重点在于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经过|'|主探究,学生掌握效果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