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脊髓空洞症的研究进展_巩书磊

合集下载

临床脊髓空洞症起源和分类、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

临床脊髓空洞症起源和分类、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

临床脊髓空洞症起源和分类、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起源和分类①交通性脊髓空洞症:扩张的脊髓中央管与第四脑室相通;②非交通性脊髓空洞症:扩张的脊髓中央管与第四脑室不相通;③原发性实质内空洞:即中央管外空洞,空洞在脊髓实质内,与脊髓中央管及第四脑室均不交通。

另外还有两种空洞:①萎缩性脊髓空洞:出现于脊髓软化后;②肿瘤性脊髓空洞。

发病机制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中央管的通畅性及其在脊髓空洞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引起争议。

临床症状临床中,脊髓空洞症发病年龄通常为20-30岁,偶尔发生于儿童或成年以后,文献报道发病年龄最小3岁,最大60岁。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病程进展缓慢,最早出现的症状常早节段性分布,首先影响上肢,当空洞逐渐扩大时,由于压力及胶质增生的作用,脊髓白质内的长传导束受累及,在病变以下出现长传导束功能障碍,两个阶段之间可间隔数年。

脊髓空洞症的主要症状有:感觉障碍:最早的症状常是单侧的痛觉、温度觉障碍,如病变累及前连合时可有双手、臂部尺侧或一部分颈、胸部的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及深部感觉完好或轻度减退,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为脊髓空洞症特殊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运动障碍:当脊髓前角细胞受累后出现受累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如手部小肌肉(骨间肌、鱼际肌)及前臂尺侧肌肉萎缩、无力,且有肌束震颤,逐渐波及上肢其他肌群及肩胛带和一部分肋间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肌张力减退,以后在空洞水平以下,出现锥体束征,肌张力增加及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并出现病理反射空洞如在腰低部则在下肢出现运动及感觉障碍。

自主神经及营养障碍等其他症状:病损节段可有皮肤营养障碍,溃疡经久不愈等,局部出汗过多或过少,晚期可有神经源性膀胱及大小便失禁,半数以上有脊柱侧弯畸形、脊柱裂、弓形足等畸形。

由于关节感觉缺失引起关节磨损和畸形,关节肿胀,形成Charcot关节。

皮下组织增厚、肿胀及异样伴有局部溃疡及感觉缺失称Mervan综合征。

“脊髓空洞症”深度分析,值得一读

“脊髓空洞症”深度分析,值得一读

“脊髓空洞症”深度分析,值得一读脊髓空洞症是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使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而造成。

生活中一般人对于这种疾病可能都没有听说过,那么这究竟是什么疾病呢?又有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为了帮助大家认识这一疾病,下面为我们大家介绍有关的常识。

脊髓空洞症的症状表现脊髓空洞症是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使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而造成。

生活中一般人对于这种疾病可能都没有听说过,那么这究竟是什么疾病呢?又有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为了帮助大家认识这一疾病,下面为我们大家介绍有关的常识。

首先,我们介绍运动症状。

什么是运动症状呢?病变扩展到前角细胞引起运动神经元破坏,相应肌肉瘫痪、萎缩,肌张力减低,肌纤维震颤和反射消失。

手内在肌受累一般最早,上行到前臂、上臂及肩带。

手部肌肉受累严重可出现爪形手畸形。

病变累及侧索,下肢可有对称或非对称性痉挛性轻瘫,反射亢进,跖反向伸性。

其次营养障碍也是该病的一种症状。

其由于关节软骨和骨的营养障碍以及深浅感觉障碍产生的反馈机制失调,Charcot关节。

表现为关节肿胀、积液,超限活动,活动弹响而无痛感。

X线显示关节骨端骨软骨破坏破碎,可有半脱位。

皮肤可有多汗,无汗,颜色改变,角化过度,指甲粗糙、变脆。

有时出现无痛性溃疡。

常有胸脊柱的侧弯或后突。

膀胱及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多见于晚期。

除了以上的两种症状以外,我们还要介绍一种患者的感觉症状。

痛温觉因脊髓丘脑纤维中断而丧失,而由于后柱早期不受累,轻触觉、震颤觉和位置觉相对保留,属本病特征,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可有深部痛,累及肩臂。

累及后索时,则出现相应深感觉障碍。

希望通过我们的介绍可以帮助到大家。

并且建议大家一旦发现了上述的一种或者多种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这样才有可能做到早治疗早康复!先天性脊髓空洞症的表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为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使小脑扁桃体下部下降至枕骨大孔以下,颈椎管内严重者部分延髓下段四脑室下部下蚓部也下疝入椎管内,常合并有脊髓空洞。

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cnrl d cii td i 0 cneuie a et[ .u o t l l c suy n 0 o sc t pt nsJE r oe na l 1 v i 】
S ie J 2 0 9 3 :3 — 4 . pn , 0 0, ( ) 2 5 2 o
颅 窝 大 范 围减 压 并 发症 较 多 , 后 脑 下 沉 、 部 活 动 受 限 、 如 颈
疼 痛 等 . 着重 解 除 小 脑 扁 桃 体 对 延 颈 髓 的 压迫 和相 互 间 应 形 成 的粘 连 。有 学 者1 道 后 颅 窝 小范 围 和 大 范 围减 压 术 4 1 报 的 效 果无 差 别 。 光 明 等 为 枕 大 孔 区 畸 形 较 轻 , 脑 扁 牛 小
电话 :0 3 ) 2 9 6 E ma : h n k 0 @1 6c r (7 4 8 7 3 5 - i l o ge6 2 . n li o
桃体 下 疝 不 明显 , 正 中孔 阻 塞 。 梗 阻 性 脑 积 水 , 洞 在 无 无 空
延 髓 或 上 颈 髓 者 , 需 切 开 硬 脑 膜 ; 之 , 应 切 开 硬 脑 无 反 则
膜 。 该 术 式存 在 的争 论 较 多 , 但 主要 是 : 1骨 性 减 压 范 围 ; () ( ) 硬 脑 膜 是 否 敞 开 和 修 补 ;3 蛛 网膜 粘 连 是 否 松 解 ; 2对 () ( ) 疝 的小 脑 扁 桃 体 是 否 切 除 等 。Ma u oo p 为后 4下 l m t等 l s 认
维普资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 0 8年第 1 8卷第 1 8期 C ieeJunlfs i n pnl od,0 8 V 1 8 Ⅳ .8 hns ora o pn ads ia C r 2 0 , o. , 01 e 1

治疗脊髓空洞症PPT课件

治疗脊髓空洞症PPT课件

10
空洞康复汤的治疗优势





1、空洞康复汤直接针对神经细胞发挥作用,解决神经传导受阻的根本,营养、 修复、再生受损脊神经细胞,恢复正常离子传导保证电生理正常,促进神经网 络重建和巩固。 2、空洞康复汤能够兴奋中枢神经,提高骨骼肌张力,缓解脊髓神经损伤导致 的麻木、疼痛及痛觉消失等感觉障碍,提高肌体灵敏度。 3、空洞康复汤能滋补肝肾、养筋壮骨、行瘀止痛,迅速打通阻塞部位,填补 脊髓空洞,修复脊髓损伤。消除患者浑身酸软、四肢麻木无力、瘫痪、呼吸困 难、尿失禁、皮肤干燥等症。 4、空洞康复汤可提高免疫力,改善人体疲劳状况,从根源上阻断神经细胞元 缺损,使脊髓彻底恢复健康。麻木的身躯活起来了!瘫痪的病人站起来了! 5、服用空洞康复汤后的患者可以停服以前服用的西药,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因 11 服其他西药对肝、肾、胃带来的不良反应!
9
空洞康复汤的治疗原则

中药验方空洞康复汤治疗原则是根据利用复方中药,激 活细胞功能,使之终身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以被诱导分 化为各种类型的成熟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形成和发育 的源泉,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后备储备,参与神经系统损 伤的修复或正常神经细胞凋亡的更新。通过将神经细胞修 复入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受损神经组织的结构重建、 相应生理功能得到恢复。

3









发病年龄31~50岁,儿童和老年人少见,男多于女,曾有家族史,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有三方面,症状的程度 与空洞发展早晚有很大关系,一般病程进展较缓慢,早期出现的症状多呈节段性分布,最先影响上肢,当空洞进一步 扩大时,髓内的灰质和其外的白质传导束也被累及,于空洞腔以下出现传导束功能障碍,因此,早期患者的症状比较 局限和轻微,晚期症状则表现广泛甚至出现截瘫。 1.感觉症状 根据空洞位于脊髓颈段及胸上段,偏于一侧或居于中央,出现单侧上肢与上胸节之节段性感觉障碍,常以节段性分 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痛、温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存在,该症状也可为两侧性。 2.运动症状 颈胸段空洞影响脊髓前角,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弛缓性部分瘫痪症状,表现为肌无力及肌张力下降,尤以两手的鱼 际肌,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三叉神经下行根受影响时,多发生同侧面部感觉呈中枢型痛, 温觉障碍,面部分离性感觉缺失形成所谓“洋葱样分布”,伴咀嚼肌力弱,若前庭小脑传导束受累,可出现眩晕,恶 心,呕吐,步态不稳及眼球震颤,而一侧或两侧下肢发生上运动元性部分瘫痪,肌张力亢进,腹壁反射消失及 Babinski征阳性,晚期病例瘫痪多加重。 3.自主神经损害症状 空洞累及脊髓(颈8颈髓和胸1胸髓)侧角之交感神经脊髓中枢,出现Horner综合征,病变损害相应节段,肢体与躯 干皮肤可有分泌异常,多汗或少汗症是分泌异常的惟一体征,少汗症可局限于身体的一侧,称之为“半侧少汗症”, 而更多见于一侧的上半身,或一侧上肢或半侧脸面,通常角膜反射亦可减弱或消失,因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可导致双侧 角膜穿孔,另一种奇异的泌汗现象是遇冷后排汗增多,伴有温度降低,指端、指甲角化过度,萎缩,失去光泽,由于4

脊髓空洞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脊髓空洞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脊髓空洞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巩汝霞
【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20)2
【摘要】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进行缓慢的脊髓退行性病变,其病理特征是脊髓积水及胶质增生。

临床主要表现以受损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上下运动神经元、运动障碍及植物神经营养障碍为特征。

我院近几年来共收治此类病人14例,由于正确的手术治疗及精心的护理,收到了满意疗效。

现就...
【总页数】1页(P152)
【作者】巩汝霞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8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4
【相关文献】
1.脊髓空洞症围手术期护理对策 [J], 李善臻
2.1例脊髓空洞症患者在基层医院的围手术期护理 [J], 李静
3.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J], 张莉;葛悦悦;丁一琳;吴伟华
4.Arnold-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方法 [J], 王丹丹
5.脊髓空洞症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探究 [J], 刘春雷;孙倩(通讯作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髓空洞症 病情说明指导书

脊髓空洞症 病情说明指导书

脊髓空洞症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脊髓空洞症概述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指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在脊髓中央管附近或后角底部有胶质增生或空洞形成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疾病,病变多位于颈髓,亦可累及延髓。

脊髓空洞症与延髓空洞症可单独发生或并发,典型临床表现为双上肢和胸背部痛温觉减退或缺失等感觉障碍;肌肉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肌肉张力下降等运动障碍;皮肤增厚、皮肤和手指苍白等神经营养性障碍。

英文名称:syringomyelia。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脊髓。

常见症状:双上肢和胸背部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肌肉无力、肌萎缩、皮肤增厚、皮肤和手指苍白。

主要病因:先天性发育异常、脑脊液动力学异常、血液循环异常。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脑脊液检查、X线、延迟脊髓CT扫描、MRI、肌电图。

重要提醒:脊髓空洞症发病较隐匿,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以免疾病进一步发展。

临床分类:根据Barnett的分型,临床上可将脊髓空洞症分为以下四型:1、脊髓空洞伴第四脑室正中孔堵塞和中央管扩大;2、特发性脊髓空洞症;3、继发性脊髓空洞症;4、单纯性脊髓积水或伴脑积水。

二、脊髓空洞症的发病特点三、脊髓空洞症的病因病因总述:脊髓空洞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脊髓空洞症不是一种单独病因所引起的一种独立疾病,而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脑脊液动力学异常、血液循环异常等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导致的一种综合征。

基本病因:1、先天性发育异常本病常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脊柱裂、脑积水、颈肋、弓形足等畸形,故认为脊髓空洞症是脊髓先天性发育异常。

有人认为是由于胚胎期脊髓神经管闭合不全或脊髓内先天性神经胶质增生导致脊髓中心变性所致。

2、脑脊液动力学异常颈枕区先天性异常影响脑脊液自第四脑室进入蛛网膜下腔,脑室压力搏动性增高,不断冲击脊髓中央管使之逐渐扩大,导致与中央管相通的交通型脊髓空洞症。

电磁效应复瘫疗法治疗脊髓空洞症4000例疗效分析

电磁效应复瘫疗法治疗脊髓空洞症4000例疗效分析

电磁效应复瘫疗法治疗脊髓空洞症引起截瘫4000例疗效分析脊髓损伤的修复重建脊髓空洞症是比较少见的一种脊髓病。

由人体各个部位传导感觉的神经纤维,再由周围神经脊神经根进入脊髓,再向上直达大脑,这样,人才能有各种不同的感觉。

如果在传导通路上,有纤维被阻断,则这种感觉达不到大脑,人就不会有感觉了。

传导各种不同感觉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内分布的部位与延伸的路径是明确而固定的。

传导疼痛和冷热的神经纤维进入脊髓后,左右分叉,再向上达到大脑。

脊髓空洞症就是脊髓中间出现了空洞,切断了左右交叉的痛觉和温度觉(痛温觉)纤维的一种病。

脊髓空洞症,顾名思义就是脊髓内有空洞形成,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病变。

大部分学者认为本病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空洞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机械因素,在压力影响下脑脊液从蛛网膜下腔沿着血管周围间隙进入脊髓内所造成,由于脊髓形成病理性空洞并有胶质生成,所以其正常的功能如感觉传导、运动传导、躯体营养反射活动等就会发生明显的障碍。

脊髓空洞症引起截瘫的治疗是一个存在争议和充满挑战的话题。

目前有大量文献报道了相当多的方法治疗脊髓空洞症引起的截瘫, 并且每种方法均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效果。

但在M edline 或者Pubm ed 上用脊髓空洞症脊髓损伤“sp inalco rd in ju ry”来进行检索, 发现自2001年来有7500余篇相关文章, 而2004 年后发表的有2700余篇, 这反映了全世界对这种灾难性疾病的关注。

目前, 随着相关研究结果的积累, 人们对脊髓空洞症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 中医治疗和生物电磁技术的发展使医生和患者看到了很大希望,现就电磁效应复瘫疗法治疗脊髓空洞症引起截瘫进行了一个随机的临床研究。

一般资料该病例选择 2007年 1月-208年 11 月在本院住院的4000 例脊髓空洞症导致截瘫患者;男性2850人,女性1150,最小的9岁,最大的69岁,平均年龄40.5岁;采用电磁效应复瘫疗法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疗效见表1。

脊髓空洞症手术后遗症治疗方法

脊髓空洞症手术后遗症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脊髓空洞症手术后遗症治疗方法
导语:治疗脊髓疾病方法有很多,常见就是手术治疗,这样的治疗方法对缓解脊髓问题有很好帮助,因此是不错之选,但是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方法都是
治疗脊髓疾病方法有很多,常见就是手术治疗,这样的治疗方法对缓解脊髓问题有很好帮助,因此是不错之选,但是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方法都是会有一些后遗症,对这些后遗症也是要进行重视,否则对患者也是会产生影响的,那脊髓空洞症手术后遗症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呢?
脊髓空洞症手术后遗症治疗方法:
1、放射治疗:目前已经很少用了,因疗效不确切不能及时发现病灶。

2、保守治疗:采用中医疗法,对症治疗,常用的饕物有改善微循环饕物、肌松剂以及间断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可能有一定作用如中医治疗等。

3、手术治疗:引流空洞内异常灌流的液体及消除引起脊髓空洞的原因是主要目的。

根据空洞临床表现、类型,并结合核磁共振检查进行选择。

脊髓空洞症就是脊髓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病变。

病因不十分清楚,其病变特点是脊髓(主要是灰质)内形成管状空腔以及胶质(非神经细胞)增生。

脊髓空洞症手术后遗症怎么治疗?脊髓空洞症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患者要趁早发现、趁早治疗,同时,要慎重选择针对自身情况的治疗方法,并且要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在对脊髓空洞症手术后遗症治疗方法认识后,改善这类疾病的时候,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6月第18卷第16期研究进展中国当代医药CHINA MODERN MEDICINE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病变,由于部分患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实施的治疗措施虽然对那些畸形或肿瘤诊断明确者效果明显,但对于病因不明者的治疗仍局限于防止和延缓病情的进展。

因此,单纯强调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可取,当前对脊髓空洞症的治疗应向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向靠拢。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手术治疗发展迅速,并逐渐向微创、局限、充分减压等符合当代外科理论的方向发展。

为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脊髓空洞症的治疗进展,并针对不同病因来源的患者进行最佳的个体化治疗,下面将对近年来国内外治疗脊髓空洞症的情况进行综述。

1保守治疗虽然在脊髓空洞症的治疗中,保守治疗并不占主导位置,但对于脊髓空洞无张力,病情静止无发展,尤其是中年以上的患者还应该采用保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进展,如伴有疼痛等刺激症状时才考虑手术治疗[1]。

目前普遍采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为功能锻炼,按摩理疗,服用B 族维生素等营养神经类的药物等。

除上述治疗外,早期还有深部X 线照射或放射性同位素131碘治疗,但因效果不确切,已逐渐被淘汰。

对于术后患者的恢复,保守治疗会起到增强手术治疗效果的功效。

因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2]。

2手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及枕颈部其他畸形、肿瘤等均可导致脊髓空洞症的发生和恶化[3]。

由于保守治疗无法矫正畸形和解除梗阻,所以大多数的脊髓空洞症患者需要手术进行治疗[4]。

手术治疗的首要步骤就是颅颈交界区的减压,此步骤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导致的脊髓空洞症尤为重要,通常包括切除部分枕骨,打开枕骨大孔,如减压仍不充分可切除颈1和颈2的椎板[5]。

其次为硬模和寰枕筋膜的松解,此步骤的意义在于依靠硬脊膜的扩大修补来重建通畅的脑脊液循环通道,但要注意尽量保证蛛网膜的完整性,同时保证神经系统与外界隔离[6]。

最后为第四脑室正中孔的疏通,但有专家认为,第四脑室正中孔不可行常规疏通,因为此步骤极易破坏蛛网膜的完整性,并造成中枢神经的损坏、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和人为粘连。

早期手术部分医生还将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切除,但现在大部分专家认为虽然小脑处于畸形状态,但它仍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有其自身的功能,而所谓的“软膜下切除”实际上难以做到,切除的过程势必开放蛛网膜下腔,也势必造成脑组织创面。

除上述步骤外,如术中发现存在肿瘤、囊肿等病理因素,应一并解除。

解压工作完成后,一般可行空洞分流术:通常指在空洞较明显的部位将空洞切开,使之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切开处置硅胶分流管以保证分流通畅,但有专家为避免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所致的粘连梗阻,而改行空洞-胸腔分流,这种分流能够保持一定的脑脊液势能梯度,较好地完成了空洞分流。

由于脊髓空洞症几乎都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病因被解除,空洞可逐渐变小,甚至消失。

因此空洞分流术并非常规,而要根据病情来取舍[7]。

微创理念已经贯穿于上述的所有步骤,尽量减少软组织和骨结构的破坏;尽量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干扰。

这对于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和减少术后蛛网膜下腔的粘连都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应用微创小切口,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小骨窗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

微创手术完全不同于常规的大手术,微创手术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完成硬脑膜内的各种操作,如分离小脑扁桃体与脑干之间的粘连,解除第四脑室中间孔的梗阻,手术中损伤周围重要结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是很少出现生命危险[9]。

枕骨的有限切除、枢椎椎板的潜行减压、寰椎扩大成形、微创空洞分流等微创手术进展迅速,相应的手术器械也层出不穷。

比如蛛网膜镜可以增加探查范围,有助于脊髓空洞症的微创外科治疗[10]。

外科手术只能使病损不再继续加重,但对神经系统的损伤通常是无法修复的,但有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移植可能对脊髓损伤的修复有益,另外,术后适当的功能训练也对改善疾病的预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1]。

目前对于脊髓空洞症的病因及治疗的认识都是围绕脑脊液循环梗阻及怎样解除梗阻展开的。

最近,有学者提出脑脊液吸收障碍,造成脑脊液循环通道的相对狭窄,从而导致脊髓空洞症的新观点,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观点提醒了大家不要单纯追求循环通道的减压,而应对脑脊液的产生和回流做深入研究,这势必会对那些病因尚不明确的患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道路[12]。

3展望脊髓空洞症对人类神经系统的残害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患者即使病因诊断明确且病因得到解除,治疗脊髓空洞症的研究进展巩书磊,张宝,刘畅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七年制,辽宁沈阳110001[摘要]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脊髓病变,它的发生可能与各种畸形或肿瘤等致病因素导致的脑脊液循环不畅有关。

人们针对其形成特点研发出各种治疗方法。

其中外科手术治疗逐渐向微创方向发展,并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外,在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上又有学者提出了新的论点———脑脊液回流障碍。

这一论点会在该病的治疗上为人们指出新的道路。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手术注意事项;微创理念;脑脊液障碍[中图分类号]R74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a )-020-02202011年6月第18卷第16期研究进展但仍留下了不可治愈的后遗症。

因此,我们除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更应在帮助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上研发出更有效的后续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1]Wang Y,Xie J,Zhang Y,et al.One-stage posterior approach and pedicleinstrumentation for correction of scoliosis associated with Chiari I mal-formation in adolescent[J].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0,24(12):1489-1493.[2]Magge SN,Smyth MD,Governale LS,et al.Idiopathic syrinx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a combined center experience[J].Neurosurg Pediatr, 2011,7(1):30-36.[3]Tubbs RS,Beckman J,Naftel RP,et al.Institutional experience with500cases of surgically treated pediatric Chiari malformation Type I[J].Neu-rosurg Pediatr,2011,7(3):248-256.[4]Mehta GU,Heiss JD,Park JK,et al.Neurological Surgery at the 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J].World Neurosurg,2010,74(1):49-59.[5]Heiss JD,Suffredini G,Smith R,et al.Pathophysiology of persistent sy-ringomyelia after decompressive craniocervical surgery[J].Neurosurg Spine,2010,13(6):729-742.[6]Erdogan E,Cansever T,Secer HI,et al.The evaluation of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in the Chiari Malformation TypeI[J].Turk Neurosurg, 2010,20(3):303-313.[7]Silva JA,Melo LR,Araújo AF,et al.Resolution of syringomyelia in tencases of"up-and-down Chiari malformation"after 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J].Arq Neuropsiquiatr,2010,68(5):694-699.[8]Deng K,Li YN,Li GL,et al.Neural endoscopic assisted micro-invasivemanagement of Chiari I malformation[J].Chin Med J(Engl),2010,123(14):1878-1883.[9]Fonoff ET,Lopez WO,de Oliveira YS.Endoscopic approaches to thespinal cord[J].Acta Neurochir Suppl,2011,108(3):75-84.[10]Mauer UM,Danz B,Gottschalk A,et al.Endoscope-assisted surgery ofspinal intradural adhesions in the presenc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flow obstruction[J].2011.[Epub ahead of print][11]Lima C,Escada P,Pratas-Vital J,et al.Olfactory mucosal autograftsand rehabilitation for chronic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J].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10,24(1):10-22.[12]Koyanagi I,Houkin K.Pathogenesis of syringomyelia associated withChiari type1malformation:evidences and proposal of a new hypothesis [J].Neurosurg Pediatr,2010,33(3):271-284.(收稿日期:2011-03-10)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又称皮质醇增多症(hvpercortisolism)或柯兴综合征。

为各种病因造成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所致病症的总称,其中最多见者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亢进引起的临床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