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项目实施方案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

百度文库+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2015年8月目录1 编制依据 02 基本约定 0适用范围 0评价目的 (1)工作体系 (1)工作任务 (2)评价时点 (2)技术步骤 (3)区域用地状况评价技术步骤 (3)中心城区用地潜力评价技术步骤 (4)标准适用说明 (6)3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 (7)评价单元与评价对象 (7)评价单元 (7)评价对象 (7)基础调查 (8)调查基本要求 (8)人口状况调查 (8)经济状况调查 (10)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13)定性分析 (16)土地利用结构及动态变化分析 (16)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目标实现状况分析 (16)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 (17)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 (19)定量评价 (22)评价方法 (22)评价指标体系 (22)评价指标现状值计算 (23)权重值确定 (24)理想值确定 (26)评价指标标准化 (28)分指数、指数和总指数计算 (29)土地利用状况类型判定 (30)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31)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分析 (31)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31)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绩效分析 (31)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32)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状况分析及评价结论 (32)汇总表格规范 (32)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函〔2014〕210号)要求,做好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依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 1018-2008),结合2011-2013年北京等30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原平等20个小城市评价工作实践,编制《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1 编制依据《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编制依据主要包括:(1)《国土资源部关于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函〔2014〕210号);(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3)《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4)《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7—2001);(5)《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 18508—2001);(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1993,2002版);(7)《土地基本术语》(GB/T 19231—2003);(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9)《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 1018—2008);(1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郑州市人民政府二○一○年三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一、郑州市概况 (2)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3)三、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5)四、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7)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1)一、战略定位 (11)二、土地利用总体战略 (11)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2)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14)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二、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15)第五章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21)一、明确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方向 (21)二、强化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2)三、加强县(市)级土地利用调控 (25)第六章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27)一、严格保护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27)二、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28)三、合理利用和保护其他农用地 (29)第七章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1)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31)二、优化配置城镇建设用地 (32)三、合理安排农村建设用地 (33)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35)一、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35)二、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 (35)三、中心城区布局安排 (35)四、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外土地利用控制 (38)第九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和保护 (39)一、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9)二、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和保护 (40)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安排 (42)一、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42)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44)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8)一、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 (48)二、强化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手段 (48)三、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 (49)四、扩大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 (49)附表 (51)附图 (60)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总体要求及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整体安排部署,结合郑州市实际,郑州市人民政府编制了《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doc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2015年8月目录1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基本约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评价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工作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工作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评价时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技术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标准适用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评价单元与评价对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基础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定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郑州市存量闲置建设用地集中清理处置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郑州市存量闲置建设用地集中清理处置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12•【字号】郑政文[2014]107号•【施行日期】2014.06.12•【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郑州市存量闲置建设用地集中清理处置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通知(郑政文〔2014〕10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盘活我市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全面掌握国有存量闲置建设用地情况,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郑州市存量闲置建设用地集中清理处置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人员名单组长:马懿市委副书记、市长常务副组长:孙金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副组长:薛云伟市委常委、副市长马健副市长张俊峰副市长杨福平副市长成员:法建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吴福民郑东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史占勇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国强市政府常务副秘书长刘维德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市土地储备中心主任岳希荣市监察局局长李书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刘睿市财政局局长杨东方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李德耀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局长陈新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苗晋琦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周亚民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朱河顺市商务局局长吴耀田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赵新民市城市管理局局长毛杰市教育局局长张江涛市政府法制办主任李留宪市监察局副局长、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政中原土地储备中心主任马运生市政府督查室主任乔耸登封市人民政府市长张红伟新密市人民政府代市长王新亭荥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刘建武新郑市人民政府市长潘开名中牟县人民政府代县长翟晓宾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鸿勋中原区人民政府区长陈宏伟金水区人民政府区长虎强管城回族区人民政府区长陈红民二七区人民政府区长黄钫惠济区人民政府区长宋洁上街区人民政府区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李国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刘维德、杨东方、刘睿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全文

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全文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全文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2009年10月29日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9年11月27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根据2015年10月22日郑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2015年11月26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的《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县(市)、上街区、乡镇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坚持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的关系;(二)注重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三)妥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四)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五)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第四条城乡规划实行统一管理。
各类城镇新区、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园区等应当统一纳入城市规划、镇规划。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郑州市实施2014年度第一批城市建设用地的通告-郑政通〔2015〕26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郑州市实施2014年度第一批城市建设用地的通告正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郑州市实施2014年度第一批城市建设用地的通告郑政通〔2015〕26号2015年6月1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郑州市实施2014年度第一批城市建设用地的批复》 (豫政土〔2015〕771号)批准我市征收集体土地412.3660公顷。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5条的规定,现将经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主要内容和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建设用地项目名称郑州市实施2014年度第一批城市建设用地。
二、征收土地位置1. 宇通路南、中州大道西。
2. 京广铁路东、中州大道北。
3. 管城回族区十八里河镇大王庄村、小王庄村、八郎寨村。
4. 管城回族区南曹乡郎庄村、小湖村、苏庄村、姚庄村。
5. 东风渠东、北四环南、文化路西、开元路北。
6. 天河路东、北四环南、清华园路西、开元路北。
7. 固城路东、香苑路南、金河路西、滨河路北。
8. 中央东路东、纪元路南、贾河路西、苏屯路北。
9. 航海东路以南、经开第一大街以西。
10. 经南八路以南、经开第十七大街以东。
11. 经南三路以南、经开第九大街以西。
12. 南三环以南、经开第八大街以东。
13. 经南五路以南、经开第六大街以西。
14. 岔河北路以南、传媒路以西。
15. 经北四路以南、经开第十八大街以西。
16. 科学大道南、瑞达路东。
17. 凯旋路西、化工路北。
18. 垂柳路东、科学大道北。
19. 郁香路西、科学大道北。
20. 西四环辅道西、银桦街北。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3.14•【字号】郑政办〔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03.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郑政办〔2024〕12号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3月14日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为贯彻落实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会议精神和《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农计财发〔2023〕6号)、《农业农村部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指导意见》(农计财发〔2023〕10号)、《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现代设施农业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农文〔2023〕541号)等有关部署,加快郑州市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菜篮子”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以稳产保供和满足市场多样化、优质化消费需求为目标,以优化设施农业布局、适度扩大规模、升级改造老旧设施为重点,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提升三大工程,构建布局科学、用地节约、智慧高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格局,为拓展食物来源、保障“菜篮子”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责任编 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洪
城 市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评 价 研 究 —— 以郑州市为例
张敏 , 伟 李晓 吴荣涛 , 朱嘉 , 伟 , 贺鹏飞 , 剑明 翟
性高 。
2 4 定 性分析 与定量 分析相 结合 的原则 . 为辅 。 2 5 系统性原 则 城 市土地 集约利 用指标体 系应按 照系统 . 城 市土地 利用应 从定 性分 析人 手 ; 工作 过程 尽量 以定 量 分析 为主 , 定性 分析
论 的观点 , 面 、 全 系统 反 映城镇 土地 集 约化利 用程 度 的各个 方面 , 各个子 系统之 间相互 协调 、 相促 进 , 同为 系统整体 互 共 服务 , 从而能够科 学合理地 表达 出各 个影 响要素 的主要方
p i Re u s o dt ttei tn ielv lo ra a du ewa o i e gh u Ci . S g e to nt ee e tv mp o e n f h n e — h. s h h we ha h ne sv e e fub n ln s slw nZh n z o t y u g sinso h f ciei rv me to eitn t
p e e sv v lain i e ee t n o r a a ditnsv s su e . Co r h n ie e au t nd x slci fu b n ln ne ieu ewa s d o o mbiigwih teln s tucue sau fZh n z o t nn t h a d u e sr t r ttso e g h u Ci y.e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项目实施方案2011.12目录一、项目背景和依据 (3)二、项目总体目标 (4)三、项目技术路线 (5)1、项目准备 (7)2、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调查 (7)3、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8)4、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9)5、成果编制与汇总 (10)四、项目实施关键问题 (10)五、项目进度计划 (11)六、预期提交成果 (11)七、人员配置计划 (12)八、经费预算 (13)一、项目背景和依据本项目源于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规划重点任务——“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属国土资源部项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
随着人口、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峰相继逼近,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步入以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为主要特征的矛盾凸显期,土地资源利用面临越来越大的空间和环境压力。
“十二五”时期,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建设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尤为紧迫与必要。
土地资源作为保障发展和保障生态环境的基础支撑和战略重点,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其次,由于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工业化、城镇化用地需求刚性约束加大,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持续存在。
而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作为摸清国情、维系国脉、巩固国基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的基本前提,是政府制定规划、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作为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城镇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的推动器和科技创新基地。
为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不断挖掘建设用地潜力,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科学管理,在重点区域开展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日益迫切与必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重点领域中把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作为优先发展主题;另一方面,《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在土地资源领域中,把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土地标准体系建设作为优先发展主题。
并明确指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所以对于国土资源部门而言,首当其冲地就是要查清土地利用状况,促进土地管理模式转变。
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原经济区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问题更加突出。
而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人均土地资源有限,正处于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加大,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
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要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路子,破解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难题的意义重大;同时,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建设任务繁重,用地需求加剧,盘活存量用地,统筹空间格局、节约集约土地资源难度趋增,亟需进一步加强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评价。
而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估正是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有效保护的基础工作价,能够为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提供支撑和平台。
综上,无论从保障国家发展农、粮食安全和行业科技发展需求考虑,还是从中原经济区建设和解决耕地保护问题出发,对郑州市建设用地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估,摸清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平台,提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状况、潜力规模与空间分布,找出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矛盾和焦点,研究城镇化地区节约集约用地的解决手段和合理化模式,为全国其他区域土地状况动态监测和管理提供技术平台支持,全面推进土地资源管护模式转变,切实提升重点区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构建合理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信息支持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总体目标根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课题总要求,开展“郑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开展郑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的途径及措施,提升郑州都市区建设用地整体利用效率与功能,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尝试集成运用“5S”技术,初步整合评价数据库小尺度多元数据与三维数字城市主体框架地理信息,探索重点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动态评价与管理互动模式,示范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标准与评价体系,为建设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课题提供技术支撑,最终服务于为其他区域土地状况动态监测和管理提供评价模式与平台支持,切实提升重点区域城镇建设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构建合理国土空间格局。
三、项目技术路线郑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土地利用评价,是从理论研究人手,提出郑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理论依据、评价目标和评价体系,通过以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地面观测与补充调查相结合,综合集成收集的调查监测成果与数据资料,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工业、商业、教育、经济、土地定级估价等资料,运用3S技术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潜力测算。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图:项目技术路线图1、项目准备项目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编制项目工作任务书,梳理工作程序,根据实施“郑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项目目标与要求,结合区域实际状况,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以社会调查、数学建模和系统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5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专家系统(ES),以目标需求为导向制定技术路线,拟定解决关键问题,确定研究目标、主要内容、阶段安排、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等主要问题,制定项目实施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准备工作表格与已有相关图件和资料。
2、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调查在郑州市评价范围内,按照评价时点要求,及时对各相关部门联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使其基本了解和掌握资料搜集的要点,梳理本部门资料。
收集现有的能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的背景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件资料,历史资料和现状资料,资料的内容涉及住房与建设、发改委、统计、工业与信息化、土地等部门。
现状调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相关资料与图件的收集,根据项目目标,需要收集的图件应包括:➢郑州市地形图➢郑州市城镇地籍图与数据库➢行政区划图与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图与数据库➢变更调查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图与数据库➢城市总体规划图与数据库➢郑州市遥感影像图➢郑州市基准地价图➢其他图件收集的相关文字、历史和现状资料为规划文本、统计年鉴、城建统计年报等相关数据及用地结构表、宗地情况调查表、典型工业企业用地等调查表格与文字。
项目拟定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底图,充分利用收集到图件与数据库,借助遥感等“3S”技术,并结合地面调查,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开展郑州市用地情况调查,进行汇总分析,摸清用地家底,初步录入郑州市土地利用状况数据。
3、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在综合对郑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界定及土地利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标准与规范,确定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
3.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在郑州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将郑州市建设用地划分为居住功能区、商业用地功能区、工业功能区、教育功能区、及特别功能区,可以采用遥感监测方法提取相关指标信息,并利用GIS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图件、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进行挖掘、图像处理、信息提取以及多源数据的空间分析提取指标,选择反映郑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郑州市建设用地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并按照有关要求选取相应指标。
对于一些特定的指标可进行现场测定,测定将遵循整体和重点相结合的原则,突出重点区域与关键时段的调查,并对获取资料进行核查,保证其质量。
3.2 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特尔菲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果相结合进行决策分析,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然后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指标的权重,并计算当前一指标关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科学有效的权重。
3.3确定评价指标理想值根据项目目标,对于居住、商业、工业、教育功能区,样本片区,按照土地的现状用途,并依据相关规程及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采用的技术指标等,初步确定指标理想值。
理想值初步确定以后,选择代表较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合理的指标理想值。
3.4 指标标准化处理对于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评价指标,由于其量纲、经济意义、表现形式以及对总目标的作用趋向各不相同,不具有可比性,必须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消除指标量纲影响后才能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需要根据郑州市建设用地集约水平与要求,采用一定的标准化处理方法,对评价指标数值的标准化、正规化处理,通过一定的数学转换来消除原始指标量纲影响的方法,把性质、量纲各异的指标值转换为可以相互比较的相对数。
3.5计算指标集约度分值根据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的属性特点,依据确定评价的指标及相应权重,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型来确定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
4、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4.1 用地规模潜力测算以收集到的图件为依据,在实地进行全面调查或典型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郑州市居住、工业、商业、教育功能区,运用GIS/RS等综合技术进行叠加分析,分别进行基于现状用途规模潜力测算与基于规划用途的规模潜力测算,对于特别功能区的规模潜力测算,仅考虑基于规划用途的规模潜力测算。
实地调查法工作有难度的,将在分类典型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推算。
4.2 用地经济潜力测算根据规划用地规模测算的结果,对郑州市建设用地经济潜力进行测算。
主要包括:➢空闲、闲置用地和批而未供的土地:根据已收集的资料测算经济潜力;➢已利用但利用强度不够的土地: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和结果与确定的用地标准进行比较,测算用地存在的经济潜力;➢利用效益不好需进行结构性调整土地:结合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在调查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测算用地经济潜力;4.3 用力潜力测算成果汇总根据用地规模与经济潜力的测算结果,进行城市用地绝对规模潜力汇总、经济潜力汇总及潜力时序配置汇总。
5、成果编制与汇总根据郑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结果,按照规程要求,进行基础资料汇编、技术报告编制、成果图件编制并建立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数据库。
四、项目实施关键问题1、资料收集与调查项目所需资料种类繁多,内容涉及建设、发改委、统计、工业与信息化、土地等多个职能部门,如何能协调各个部门,认真配合收集评价工作所需的图件、文本和各种成果资料,保证数据的全面、真实、准确,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