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
中医知识:解表法

中医知识:解表法解表法又称发汗法,是使用具有解表发汗作用的药物达到去除外邪的目的。
一般非为以下几种:1、辛温表解法适用于外感风寒,因正邪抗争于皮毛经络,故有恶寒发热,头颈强痛,肢体酸痛,脉浮紧或者浮缓、无汗等。
解决之道常有用麻黄、桂枝、羌活、防风、白芷。
紫苏等药物为方。
如表寒而无汗,用麻黄;若兼里热,则辅以辛凉,如大青龙汤;若有汗恶风,则用桂枝;表寒证青,用葱豉。
2、辛凉解表法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燥之邪的表征,常见身热头疼、微恶风寒。
出汗。
口渴咽痛等症状。
常用药物如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等,桑菊饮,银翘散为其中的代表药方。
也有辛温解表药和寒凉药物配成辛凉解表剂者,如麻杏甘石汤,有效针对肺热咳喘,肺气不宣者。
3、滋阴解表法适用于外感表征兼有阴血不足之症。
因阴血亏虚,则汗源不足,感受外邪,不能作汗达邪,必须滋阴药与解表药配合使用,滋其液以充其汗源,发其汗以解外邪,是扶正与祛邪一箭双雕之做法,使表可解而正气不伤。
常用药物如玉竹、地黄、麦门冬、葱、豉、葛等同用,代表药方有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
4、助阳解表法适用于外感表证兼阳气不足的症状。
阳气虚弱,则正气不足,感受外邪,不能祛邪外出。
必须加以助阳药与解表药使用,扶其正以祛其邪,发其汗以解其表,才能攻邪,而不伤正。
常见药物如附子、人参、黄芪,与防风、麻黄、细辛、羌活等同用,代表药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再造散。
5、理气解表法适用于表证兼气滞之症,患者由于气分不舒,感受外邪,已非简单表证,因此需要解表。
理气双管齐下,才能解除复杂病情。
常用药物有香附、陈皮,与解表药同用,代表药方:香苏散。
6、化饮解表法适用于外感兼痰饮之症。
有痰饮的患者一旦感受外邪,则内饮外寒,扭结不解。
当用解表药与化饮药配合使用,才能使外邪化解,表里均治。
常用半夏、干姜、细辛,与解表药同用,代表药方:小青龙汤。
7、透疹解表法适用于小儿麻痹疹初期,欲出不透,透发不畅者。
因麻疹初起,病邪在表,宜解肌透疹,而疹毒外透则邪有去路,不致内陷而变为逆证,病情可以迅速得到控制。
中药药性歌诀

药性歌诀解表药(一) 辛温解表药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定喘,利水肿消。
桂枝性温,发汗解表,通阳化气,温经止痛。
荆芥与紫苏,羌防白芷俱,辛温解表用,风寒表证除。
荆芥炭止血,羌防风湿祛,若逢头面病,白芷是所需,生姜并止呕,暑湿用香薷。
(二)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蝉蜕凉,宣散风热透疹良,牛蒡尤可疗咳嗽,蝉蜕抽风声哑尝。
桑叶枝皮果,皆为有用资。
叶将风热散,目赤眩晕医,血虚桑椹好,风湿用桑枝,桑皮清肺热,水肿亦相宜。
菊花甘苦微寒,散热明目清肝,野菊清热解毒,疔疮痈肿能安。
葛根甘辛平,退热又生津,透疹舒项背,热泻配连芩。
柴胡退热效能良,往来寒热更需尝,疏肝解郁尤常用,升举清阳不可忘。
升麻亦可升清气,解毒透疹是其长。
清热药石膏大寒清肺胃,烦渴能除壮热退,生用清热宜内服,煅过收敛外用配。
知母泻火亦滋阴,实热虚热皆能清,阳明经热石膏配,知柏并用肾火平。
黄芩连柏苦寒强,泻火解毒湿热攘,三焦热盛可同用,并治泻痢与疮疡。
心烦呕痞黄连好,黄芩清肺兼少阳,黄柏善清下焦火,三药异同仔细详。
栀子苦寒,降火除烦,清热利湿,淋病黄疸,凉血止血,吐衄能安。
龙胆性寒大苦,善清肝胆实火,高热惊搐可用,下焦湿热能除。
夏枯草,清肝好,眩晕治,目疾疗,能散结,瘰疬消。
决明子清肝,头痛眩晕餐,目赤肿痛用,润肠便不难。
苦参性苦寒,下焦湿热犯,黄疸并痢疾,用之可以扳。
银花连翘二地丁,善治疮疡热毒清。
温病毒痢银花效,热陷心包选翘心,黄疸乳痈公英用,疔毒常施紫地丁。
大青板蓝根,清热解毒胜,温病诸般证,用之有效能,流感配羌活,肝炎乙脑珍,痄腮及丹毒,疸痢用皆灵。
青黛功相似,凉血亦定惊。
蚤休拳参半边莲,疮疡蛇毒均可歼。
肝热惊搐蚤休用,水肿尤宜用半莲。
金荞麦和鱼腥草,射干也把肺热扫。
肺痈当以荞腥主,咽痛痰鸣射干好。
白头翁与马齿苋,秦皮地锦性皆寒,大肠湿热能清解,热泻热痢用之餐。
鸦胆子把原虫杀,阿米巴痢疟疾安。
红藤败酱草,解毒治肠痈。
红藤善活血,败酱更排脓。
犀角清热定惊良,凉血解毒此为上,热入血分用为主,吐衄斑疹必须尝。
解表剂的分类

解表剂的分类
1. 辛温解表剂呀,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能驱散你身体里的寒邪呢!比如麻黄汤,那可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得力小助手呀!
2. 辛凉解表剂岂不是像夏天里的一阵凉风,给你带来清爽呀!像银翘散,在风热感冒时就能大显身手啦!
3. 扶正解表剂呢,就如同给身体这个“战场”补充了强力后援呀!人参败毒散不就是这样的存在么!
4. 解肌发表剂是不是像一个和缓的调节者呀,让身体慢慢恢复正常状态。
桂枝汤不就起着这样的作用嘛!
5. 调和营卫剂,哎呀呀,就好像让身体的“卫兵”们排列整齐,有序作战呢!比如桂枝加芍药汤。
6. 祛湿解表剂,哇哦,仿佛是专门来对付湿邪这个小捣蛋的呀!藿朴夏苓汤就是对付它的一把好手呢!
7. 透疹解表剂呀,是不是像帮你打开了出疹子的通道呀!升麻葛根汤在这方面就挺厉害的哟!
8. 清热解毒解表剂,这不就是身体的“消防员”么,扑灭热毒的小火苗呀!比如普济消毒饮。
9. 疏表达邪剂,就如同为身体打开了一扇透邪外出的门呢!葱豉桔梗汤就是这样的存在呀!
我觉得这些解表剂都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在应对不同情况时能发挥关键的作用呢!要根据具体症状来选择合适的解表剂呀,可不能乱用哦!。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以下是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解表剂
辛温解表:主治表实证,代表方剂为麻黄汤。
辛凉解表:主治表热证,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
扶正解表:主治虚人感冒,代表方剂为败毒散、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葳蕤汤。
泻下剂
寒下:代表方剂为大承气汤。
温下:代表方剂为温脾汤。
润下:代表方剂为麻子仁丸。
攻补兼施:代表方剂为黄龙汤。
和解剂
和解少阳:代表方剂为小柴胡汤。
调和肝脾:代表方剂为逍遥散。
调和肠胃:代表方剂为半夏泻心汤。
清热剂
清气分热:代表方剂为白虎汤。
清营凉血:代表方剂为清营汤。
清热解毒:代表方剂为黄连解毒汤。
清脏腑热:代表方剂为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
清热祛暑:代表方剂为藿香正气散、六一散。
清退虚热:代表方剂为青蒿鳖甲汤。
温里剂
温中祛寒:代表方剂为理中丸、小建中汤。
温肾散寒:代表方剂为四逆汤。
补益剂
补气:代表方剂为四君子汤。
补血:代表方剂为四物汤。
气血双补:代表方剂为八珍汤、炙甘草汤。
补阴:代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补阳:代表方剂为肾气丸、右归丸。
中药二口诀

中药二口诀一、部分重点单味药速记1.辛温解表药荆芥、防风、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幕、白芷、羌活、细辛、辛夷、苍耳子。
【口诀】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2.辛凉解表药蔓荆子、牛蒡子、薄荷、蝉蜕、淡豆豉、菊花、桑叶、葛根、升麻、柴胡。
【口诀】蔓荆牛蒡二子凉,薄荷蜕豆饮菊桑,葛根生柴兼阳升。
3.清热泻火药石膏、芦根、知母、竹叶、淡竹叶、决明子、栀子、天花粉、夏枯草。
【口诀】泻火石膏芦知竹,决明栀子粉夏枯。
4.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苦参。
【口诀】三黄苦胆燥湿热。
5.清热凉血药水牛角、生地黄、玄参、紫草、牡丹皮、赤芍。
【口诀】凉水生玄紫丹芍。
6.清热解毒药白头翁、白鲜皮、板蓝根、金银花、金荞麦、青黛、大青叶、鱼腥草、败酱草、秦皮、半边莲、半枝莲、穿心莲、射干、马齿苋、马勃、白花蛇舌草、熊胆、鸦胆子、木蝴蝶、连翘、蒲公英、土茯茶、重楼、山豆根、紫花地丁、大血藤。
【口诀】板白金青草秦皮﹐射马蛇熊鸦蝴蝶,连蒲茯楼豆丁血。
7.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口诀】虚热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黄连。
8.攻下药大黄、泻叶、芒硝、芦荟。
【口诀】大黄泻叶芒硝荟。
9.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口诀】润下火麻郁李仁。
10.峻下逐水药甘遂、红大戟、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千金子、巴豆。
【口诀】甘遂戟芫牵牛豆。
11、祛风湿药桑枝、秦艽、威灵仙、桑寄生、臭梧桐、雷公藤、青风藤、海风藤、川乌、乌梢蛇、蕲蛇、伸筋草、鹿衔草、路路通、丝瓜络、五加皮、穿山龙、千年健、木瓜、豨莶草、防己、徐长卿、独活。
【口诀】桑艽威灵寄梧藤,乌蛇伸筋衔草通。
瓜络加皮山龙健,木瓜豨莶防卿活。
12.芳香化湿药砂仁、草果、佩兰、草豆蔻、白豆蔻、广藿香、苍术、厚朴。
【口诀】砂仁草果佩豆蔻,藿香苍厚化湿呕。
13.利水渗湿药瞿麦、地肤子、萆薢、通草、木通、茯苓、猪苓、广金钱草、金钱草、连钱草、冬葵子、萹蓄、海金沙、车前子、茵陈、滑石、薏苡仁、灯心草、石韦、泽泻。
解药表

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量用法:3-10克,大剂量可用至20克。
发汗解表宜生用,平喘止咳多炙用或生用使用注意:本品发汗作用较强,故表虚汗、阴虚盗汗,肺肾两虚的喘咳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
桂枝:辛、甘、温。
归肺、脾、心、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用量用法:3-10克使用注意:本品甘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出血诸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辛,温。
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用量用法:3-10克。
不宜久煎。
治鱼蟹中毒加生姜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呕家圣药”之称用量用法:3-10克,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本品伤阴助火,故阴虚内热及热证忌服。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夏季风寒感冒而兼暑湿,水肿、尿少。
用量用法:3-10克。
利水消肿需浓煎使用注意:本品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忌用。
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消疮,止血。
用量用法:3-10克,不宜久煎,止血须炒炭用,余皆生用。
防风:辛、肝、温。
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味辛发散,入太阳经可散在表之风邪,入脾经可除肌肉之湿邪,但味温不燥,甘缓不峻,为风药中之润剂,为祛风止痛之良药。
防风即治外风,又治内风,通治诸风,故名防风,应为外来之风所致病。
使用注意:血虚风痉、阳亢生风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或慎用。
羌活: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风寒感冒、头痛身痛。
风寒湿痹,肩背疼痛。
筋骨所致的上半身痹痛,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为佳。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巅顶头痛,辛温香燥,上行升散,善达巅顶,长于发散太阳经之风寒湿邪,有止痛之效,与羌活相似。
治风寒上犯,太阳受邪所致的头痛,尤以巅顶疼痛为宜。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肝阳头痛及热证均忌用白芷:(川白芷和杭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中药药性歌诀

药性歌诀解表药(一) 辛温解表药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定喘,利水肿消。
桂枝性温,发汗解表,通阳化气,温经止痛。
荆芥与紫苏,羌防白芷俱,辛温解表用,风寒表证除。
荆芥炭止血,羌防风湿祛,若逢头面病,白芷是所需,生姜并止呕,暑湿用香薷。
(二)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蝉蜕凉,宣散风热透疹良,牛蒡尤可疗咳嗽,蝉蜕抽风声哑尝。
桑叶枝皮果,皆为有用资。
叶将风热散,目赤眩晕医,血虚桑椹好,风湿用桑枝,桑皮清肺热,水肿亦相宜。
菊花甘苦微寒,散热明目清肝,野菊清热解毒,疔疮痈肿能安。
葛根甘辛平,退热又生津,透疹舒项背,热泻配连芩。
柴胡退热效能良,往来寒热更需尝,疏肝解郁尤常用,升举清阳不可忘。
升麻亦可升清气,解毒透疹是其长。
清热药石膏大寒清肺胃,烦渴能除壮热退,生用清热宜内服,煅过收敛外用配。
知母泻火亦滋阴,实热虚热皆能清,阳明经热石膏配,知柏并用肾火平。
黄芩连柏苦寒强,泻火解毒湿热攘,三焦热盛可同用,并治泻痢与疮疡。
心烦呕痞黄连好,黄芩清肺兼少阳,黄柏善清下焦火,三药异同仔细详。
栀子苦寒,降火除烦,清热利湿,淋病黄疸,凉血止血,吐衄能安。
龙胆性寒大苦,善清肝胆实火,高热惊搐可用,下焦湿热能除。
夏枯草,清肝好,眩晕治,目疾疗,能散结,瘰疬消。
决明子清肝,头痛眩晕餐,目赤肿痛用,润肠便不难。
苦参性苦寒,下焦湿热犯,黄疸并痢疾,用之可以扳。
银花连翘二地丁,善治疮疡热毒清。
温病毒痢银花效,热陷心包选翘心,黄疸乳痈公英用,疔毒常施紫地丁。
大青板蓝根,清热解毒胜,温病诸般证,用之有效能,流感配羌活,肝炎乙脑珍,痄腮及丹毒,疸痢用皆灵。
青黛功相似,凉血亦定惊。
蚤休拳参半边莲,疮疡蛇毒均可歼。
肝热惊搐蚤休用,水肿尤宜用半莲。
金荞麦和鱼腥草,射干也把肺热扫。
肺痈当以荞腥主,咽痛痰鸣射干好。
白头翁与马齿苋,秦皮地锦性皆寒,大肠湿热能清解,热泻热痢用之餐。
鸦胆子把原虫杀,阿米巴痢疟疾安。
红藤败酱草,解毒治肠痈。
红藤善活血,败酱更排脓。
犀角清热定惊良,凉血解毒此为上,热入血分用为主,吐衄斑疹必须尝。
中药名词解释

72.升降沉浮:指药物在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泄利等作用。
73.四气: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74.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4.清热燥湿:药性苦寒,既能清热,又能燥湿,治疗湿热所致的泻痢、黄疸、带下、淋浊、湿疮等证的作用或治法,称为清热燥湿。
5.清热凉血: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治疗温热病邪入营血,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斑疹,以及舌绛心烦或神昏谵语等血分实热证的作用或治法,称为清热凉血。
6.清热药: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45.安神药: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作用,用治心神不安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46.平肝潜阳:部分介类和矿石类药物,质重,有镇潜沉降之性,具显著的平肝阳作用,称为平肝潜阳。
47.平肝息风:平抑肝阳、息风止痉之义,是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或肝风内动之痉挛抽搐的作用或治法。
48.息风止痉:平息肝风、制止痉挛之义,是治疗肝风内动所致的痉挛抽搐的作用或治法。
34.祛瘀生新:瘀血阻滞于体内,影响新血的生长,使用活血化瘀药,祛除瘀血以利新血生长,称为祛瘀生新。
35.活血调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畅血脉而通调月经,治疗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的药物功效。
36.破血:药物活血力强,具有破癥消瘀的功效,主要用于癥瘕、闭经等证。
37.引血下行:为引火下行的一个方面。凡血热上冲之证,可以通过降泄之药,使血下行而治疗血热妄行、迫血上溢之吐血、衄血等。
1.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辛温解表:性味辛温,有发散风寒之功,发汗力较强的药物,用于风寒表证。称为辛温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
相同点
不同点
辛温解表
麻黄
桂枝
细辛
发散风寒
解表祛风
麻黄辛开苦泄,开腠理而透毛窍,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辛甘温,善于温通经脉,通达阳气以解表,发汗之力较缓弱;细辛尚能止痛,温肺化痰
荆芥
防风
紫苏
解表祛风
荆、防发散之力均不如麻、桂,作用较缓和;荆、防两药相比,则荆芥发汗之力较强,炒炭又能止血,防风兼有甘味而不燥,祛风止痛作用较好,紫苏辛温之性大于荆、防,发表散寒之力较强,又能理气和中
白芷
辛夷
苍耳子
散风寒
通鼻窍
白芷主要散头部风寒而通鼻窍,又能止痛,消肿排脓;辛夷则宣肺而通鼻窍,一般伤风感冒很少用;苍耳子祛风湿又能止痛
生姜
葱白
表散风寒
生姜长于止呕,葱白善于通阳气而散阴寒
辛凉解表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葛根
疏散风热
薄荷发汗作用较强,牛蒡子次之;薄荷善清头目风热,又能理气消食,牛蒡子长于宣肺利咽,透表解毒;蝉蜕则以定惊去翳见长,葛根还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桑叶
菊花
疏散风热
清肝明目
桑、菊疏散之力均不及薄荷;桑叶发散作用要比菊花强,且长于宣肺而清肺燥;菊花则清肝明目作用强于桑叶,又可解毒
柴胡
升麻
解表升阳
二者均能升举阳气,但柴胡升举之力不及升麻;柴胡善于和解退热,又能疏肝理气;升麻长于解表透疹,并可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