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用药的危害与解决办法

合集下载

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及对策

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及对策

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及对策【关键词】不合理用药;分析;对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污染始终和人类如影相随。

大自然的剧烈变迁,曾经造成恐龙等物种的灭绝,而今天,由于污染,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对人类和生物在地球上的各种生活,已经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

跟着人类当中也出现各种各样的病情,一有患者家就吃药和打针。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据WHO统计资料,世界有1/7的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和疾病,而是不合理用药,在患者中有将近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并非疾病本身。

不合理用药是当前临床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是选用不当;重复用药;适应证不明确;剂量明显不合适;用法用量不当;用药过量或过分;大量频繁、反复。

还有最重要是配伍禁忌和联合用药不合理。

1 选用不当选用不当是临床医生仅关注临床用途,药效学知识信息,了解不够药物成分、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出现选药不当,未能充分考虑特殊患者用药禁忌,合并用药不妥当。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各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力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 重复用药克林霉素注射液+克林霉素磷酸酯片,属于重复用药。

全身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给予静脉给药,病情好转时应及早转为口服药,不应该同时给药。

3 适应证不明确剂量不合适:使用抗感染药物造成了细菌的耐药性和严重的二重感染,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4 服用方法不当辛伐他汀片、阿托伐他汀片等他汀类降脂药时,在服用方法时没有注明晚上服用,因此类药物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羟甲戎二酰辅酶而发挥其降脂作用,该酶在夜间活性高,故宜晚上服用。

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对策

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对策

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对策1.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医疗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会过度开药,甚至开一些不必要的药物,使患者面临不必要的药物风险和经济负担。

2.缺乏药物合理使用培训:一些医疗机构对医生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不够,导致医生对药物的了解不深,容易误用药物,甚至滥用药物。

3.缺乏治疗指南和规范:一些医疗机构缺乏治疗指南和规范,医生在用药选择和使用上没有明确的指导,容易导致不合理用药。

4.患者需求导向:一些医疗机构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迎合患者的期望,开具一些不必要的药物,造成不合理用药。

面对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有以下对策可以采取:1.加强医生的药学知识培训: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药学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医生的药学专业知识和用药意识,提高医生用药的理性性。

2.制定和推广药物的治疗指南和规范:医疗机构应制定和推广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物治疗指南和规范,明确用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剂量,为医生提供指导。

3.建立用药审查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用药审查制度,凡是需要使用特殊药物的,都要经过药师审查,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4.强化用药风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用药风险管理制度,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系统,发现和及时处理用药风险事件,减少不合理用药带来的风险。

5.提高患者药物知识和意识: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对合理用药的教育,提高患者对药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使用,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药物需求。

总之,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才能解决。

医疗机构应加强与药学相关的培训和管理,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提高药品的合理使用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同时,患者也应提高自身药物知识和意识,主动参与用药决策,共同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

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及解决对策

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及解决对策

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及解决对策基层医疗机构是我国城市和农村医疗服务的基础,其医药消耗品采购和使用是影响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

然而,目前国内许多基层医院在用药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如过度使用抗生素、滥用营养补剂、疑似假药乱象等。

这种现象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浪费了医疗资源。

本文将对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1.过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能有效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但是,许多临床医生在治疗感染时滥用抗生素,导致抗菌药物滥用,特别是一些广谱抗生素的常规使用,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而且也增加了抗药性菌株的发展。

2.滥用营养补剂营养补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营养健康问题,但是滥用营养补剂不仅不能改善健康状况,反而可能导致营养过剩,增加肾脏、心脏负担,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可能引发疾病。

3.疑似假药乱象医生推荐过多质量不可靠的药品,可能导致病患购买低质量的药品,无法治疗病情,有时甚至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二、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原因1.药品宣传力度大许多医药公司为了拓展市场,经常搞一些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引起医生和病患的关注,并通过社交媒体、网络等渠道进行信息传递。

这种药品宣传使得医生在处方时更加倾向于该品牌的药物。

2.医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基层医生普遍处于缺乏一线临床医院训练、技能水平不高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基层医生没有掌握规范的药品使用知识和临床疾病的诊疗标准,导致了未能规范用药的情况。

3.药品的质量不可靠基层医院药品的供应体系相对复杂,供货渠道难以控制。

因此,药品质量控制也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许多低质量的药品就会进入基层医院的使用范围,增加了不合理用药的可能性。

三、应对不合理用药的措施1.加强对药品的质量监管应该建立完善的药品采购渠道,努力遏制假冒伪劣药品的出现和扩散。

与此同时,建立基层医院的药品质量监管机制,要求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药品使用规范。

不合理用药整改措施不合理用药处罚措施

不合理用药整改措施不合理用药处罚措施

不合理用药整改措施不合理用药处罚措施
不合理用药整改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用药指导和宣教:提供全面准确的用药指导,向患者和医务人员普及正确的用
药知识,包括用药剂量、频率和疗程等。

2. 强化药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用药审核机制,加强对医院内部用药流程的监督,确
保医生开具处方合理合法。

3. 提高医务人员用药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的用药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他们对合理用
药的重视和认识。

4. 强化用药监测和评估: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参与紧急处理。

不合理用药处罚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药机构方面:对于违反合理用药原则的医药机构,可以采取罚款、吊销医疗执业
许可证等处罚措施。

2. 医务人员方面:对于违反合理用药原则的医务人员,可以采取警告、处罚、停职、
降职等处罚措施。

3. 患者方面:对于患者自行购买和不合理使用药物的行为,可以通过教育、警示、罚
款等方式进行处罚。

总之,对于不合理用药,需要综合运用教育、监管和处罚等手段,既要加强宣传普及合理用药知识,也要严格监管和惩罚不合理用药行为,以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及保证合理用药的措施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及保证合理用药的措施

—102—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1月第1卷第1期China J Misdiagnosis,January 2001,V ol 1Ä1不合理用药的危害及保证合理用药的措施赵逢平苗运明山东省滕州市药品检验所277500中图分类号:R45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6647(2001)01-0102-02 近几十年来,新药的不断涌现,一方面给人们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身体健康、保障人类正常、健康生活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方法,带给人类很大益处;另一方面,也大大地增加了医疗人员(医师、药师)在药物正确使用上的难度。

由于药物滥用、误用(如抗生素的滥用、超剂量给药),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情况的普遍存在,导致了大量的药源性疾病,轻则使用药者增加痛苦,重则使人致残,甚至死亡,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费用,造成个人和社会的的经济损失。

以患者为中心,保证药品质量,加强合理用药研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应引起社会特别是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更需要不懈的努力来对付它。

1不合理用药的严重性1.1概况20世纪磺胺、青霉素等药物的陆续问世,开辟了化学药物治疗的新纪元,人类终于找到了征服传染病、流行病、鼠疫、猩红热、肺炎、肺结核、淋病等的有效武器。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从盲目探索和经验主义办法寻找新药,进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投资、有多学科合作,严格管理地研究开发新药,取得辉煌成就[1]。

为人们防治疾病提供了品种多样、数量充足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有效地保障了人们健康长寿,在这半个世纪,各国人均期望寿命从30多岁分别增至60多岁、70多岁、80多岁,反映出药物和药物治疗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1.2国际上不合理用药状况随着药物和药物治疗的快速发展,不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逐渐被人们认识,称之为药源性危害或药害。

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新药研究开发达高潮,英美等国生产上市药物达数万种,合并用药和长疗法不断增加,不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日益突出,60年代西欧发生的轰动世界的反应停事件,日本发生的氯碘喹事件均受到社会舆论谴责,引起医药界的广泛重视[2]。

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与解决对策

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与解决对策

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与解决对策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品运用到临床、进入市场。

但是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

众所周知药物是一类特殊商品,用药的学问很大,规矩很多,而且比较严格,不遵守或违反了,不仅治不好病,反而会危及生命。

所以合理用药显得至关重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

所以解决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药品在人的生活中可以说是必不可少,但人们对药品的认识还不足够了解,合理用药意识淡薄。

以下是一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1)有病症未得到治疗:包括得不到药物和因误诊而未给予以需要的药物。

(2)选用药物不当:指病人存在用药病症,选用药物不对症,存在用药禁忌或合并用药配伍失当等。

(3)用药剂量不足、用药过量或疗程过长:指剂量太小和疗程不足;使用对症药物但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给轻症患者用重药,联合用药过多。

(4)不适当的合并用药:未根据病菌治疗需要和药物特性设计,合理给药方案,而是给个病人无必要或不适当地合并使用多种药物;重复给药;提前续开处方。

(5)不适当的联合用药:因对病人无效也无害的“药物”。

(6)盲目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单纯为提高经济收入而导致这些情况主要因素包括来自患者的、来自处方医生的、来自生产厂家影响在内的药品供应系统的、来自法规的因素、来自药物的正确的、错误的信息等。

(1)患者方面:错误的药物信息、信任被误导、不恰当要求。

(2)医生和医院方面:药物更新过快,导致医生对药物缺乏了解。

另一方面医生缺少相关的药学知识和培训、客观的药物信息、经验缺乏、药物疗效的认识被错误引导。

医院药学发展跟不上医疗发展的需要。

(4)药物供应系统方面:不可靠的供应商、药品短缺、供应过期药物。

(5)药品法规方面:处方药未正式注册、法规执行不力。

(6)企业药店方面:不良的医药广告促销活动,从而导致医生,患者片面追求药物的疗效。

所有这些因素均受全球和所在国文化、卫生发达程度的影响。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及对策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及对策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及对策王建中(海军出版社门诊部,天津塘沽 300450) [关键词] 合理用药;危害;对策[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0754(2003)02-0187-02 合理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1]。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和药物品种的迅猛增加,滥用药物造成的严重损害屡有报道。

据剑桥大学教授约翰・伯特非尔得医生估计,英国各地因医生开错药而丧生的患者,每年达6 000余人[2]。

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朱永珙报道,发展中国家住院患者中约5%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而入院,另有10%~20%的住院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由此推算,我国每年住院的5000多万人次中至少有250万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每年有近20万人。

据报道[3],某军队医院随机抽取1283份住院病历进行分析,发现不合理用药338例,占抽取病历的26.3%。

由此可见,不合理用药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强调合理用药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合理用药工作亟待加强。

1 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1.1 用药观念存在误区1.1.1 认为价格贵的药就是好药 药品的价格高低受诸多因素制约,如原料的来源和价格、生产的设备和条件、生产规模的大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劳务人员的工资和赢利尺度,乃至研究开发该产品的花费和药品的流通环节等影响。

近年来广告宣传费的支出和药品的虚高定价又使药品价格背离价值。

故而,价格与药效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

1.1.2 认为药物用量越大作用越强 每种药物都有一定的效能。

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达到最大效能后,即使再增加剂量,药物效应也不会增加,增加的只是不良反应。

1.1.3 迷信“吊液体” 静滴具有起效快、血药浓度易控制的优点,多用于危重患者和不适宜其他途经治疗的患者。

缺点是易破坏血管的完整性,造成静脉炎、血栓形成及败血症等,并可出现药物热原反应,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不合理用药 检查 整改措施

不合理用药 检查 整改措施

不合理用药检查整改措施不合理用药检查整改措施近年来,我国的医药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药品种类的增多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为患者们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然而,与此不合理用药也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不合理用药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还会浪费医疗资源,增加社会的负担。

我们有必要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检查和整改措施。

一、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不合理用药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过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然而,在临床中过度使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不仅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还会增加患者的药物负担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2. 多重用药和重复用药:部分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会得到不同医生的多份处方,导致了多重用药和重复用药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增加了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3. 自行购买和使用药物:有些患者在出现轻微症状时,会自行购买和使用药物来进行自我治疗。

然而,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患者误诊、耽误病情甚至出现药物滥用的情况。

二、不合理用药的危害不合理用药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1. 增加药物风险:不合理用药可能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引发耳毒性、肝脏损伤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2. 增加医疗资源负担:不合理用药会导致药品浪费和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增加了医疗系统的负担。

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更有需要的患者身上,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3. 诱发耐药性产生: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产生。

这意味着在真正需要抗生素治疗的时候,药物的有效性可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难度。

三、检查不合理用药的方法为了解决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1. 审查处方:在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处方的审查和监管。

通过审核医生的处方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多重用药和重复用药的情况,以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术前 单用61.3% 联用38.7%
• 术后 单用50.6% 联用49.4%
包括二联
39.9%
三联
6.5%
四联以上 3.0%
非联合用药指征
⊙病原未查明的轻、中度感染,如社区肺炎 ⊙单一药物可以控制的感染,如伤寒、恙虫病、
急性扁桃体炎 ⊙免疫缺陷者的一般感染,如急性肠炎 ⊙临床虽不能排除结核病,但尚无客观依据者
内科范围内的预防性用药
1. 预防风湿热复发 需长期预防化脓性链球菌感染
◇无心脏病变者 疗程5年 ◇有心脏病变者 疗程10年 ◇有严重心脏病变者 终身用药
内科范围内的预防性用药
2.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用药 ◇高危者(原有严重心脏病,易发生菌血症
者),预防效果肯定; ◇低危者 效果不很肯定; ◇接受外科手术或介入性检查。 3.脑膜炎与肺结核的预防性用药 4.白血细胞减少/缺乏者的预防
• 对急性感染,如用药48~72h临床疗效不显著, 应考虑换药。
• 对多数感染而言,抗菌药物应用至体温正常、 症状消退后3~4d方可停用。
• 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溶血性链球 菌咽峡炎,骨髓炎及结核病等感染,停药时间 要依疗效决定何时停药或换药。
换药与停用忽视评价
凡每日以“临时医嘱”方 式开药,每日药种有变化者, 大多是未有适当的给药方案, 往往容易发生不合理用药。
⑽ 其他:①用青霉素预防链球菌A群、淋病、梅 毒的接触者;②氨苄青霉素预防流感嗜血杆菌或 肺炎球菌反复发作的中耳炎;③利福平600mg口服 连续2日,预防脑膜炎球菌感染或带菌者,也可用 强力霉素或磺胺嘧啶预防。④接触布氏杆菌者可 用四环素、链霉素预防。⑤可选用黄连素、强力 霉素或环丙氟哌酸预防旅游腹泻。
13.19 11.94 11.73 11.95 12.39 12.66
02年全国医院用药总体规模达到
573亿元
• 全身用抗感染药以32.7%的份额居各大类药物首位,消化系统用药和心血管系统用 药分别位居第二、三位,前三大类药物占医院购药总额的57.6%。
全身用抗感染药 消化道和代谢用药
心血管系统 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
原因分析
①国家医药卫生管理失控,国家缺少有 效的抗菌药应用和监管法规,造成处 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上的混乱,而且 各级医师自行其是,抗菌药药名混乱, 质量良莠不齐。
原因分析
②患者对抗菌药物作用期望值过高, 对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及药物与人 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 病人就诊时经常点名用药,长期以 来人们不用医生处方就可以在药店 买到各种抗菌药物。
1.继续使用已证实耐药的抗菌药物 2.未选用最合适的敏感抗菌药物(注意药
代学特点不够,注意不良反应不够等) 3.误换可能诱导耐药性的药物(已证实为
产ESBLs菌株,却用头孢他定或头孢吡肟)
配完后必须立即输用的药物
• 阿莫西林(溶解后放置致敏物质增多) • 亚胺培南 • 异烟肼 • 青 霉 素 G : 在 20℃ 放 置 24h, 效 价 下 降
医用溶液 中枢神经系统 血液和血液形成器官
呼吸系统 其他类别合计
7284 (12.7%)
18732 (32.7%)
6947 (12.1%) 4959 (8.7%) 4014 (7.0%) 3428 (6.0%)
6.20% 5.90%
0.10%
7.70%
6.20%
46.70%
2098 (3.7%) 1257 (2.2%)
(有关检查亦未全部结束)
非联合用药指征
同类同代药物联合,如两个三代头孢菌素, 两个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应用,均为不合理用药; 同样抗菌谱的两药联用,如针对厌氧菌感染,同 时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加甲硝唑;再如三代头 孢与四代头孢并用,常常是不合理用药。
表现换药与停用忽视合理评价
(包括细菌清除率评价)(1)
• 耐药:使用大剂量后,其平均血药浓度仍达不 到抑杀该菌所需的MIC
如遇多种药物均敏感 怎么选药
1.尽可能选用谱窄抗菌药物 2.尽可能选用感染部位浓度高的制剂 3.可选杀菌剂,也可选抑菌剂 4.尽可能选用易于执行的治疗方案 5.尽可能选用不良反应少的药物 6.尽可能选用低诱导耐药的药物 7.尽可能选价格合理的药物 8.尽可能选供应充足的药物
抗菌药应用中存在问题
近几年抗菌药物销售额平均年增长率 为22.5%左右,抗菌药物占药品销售
总额第一位。2001年抗生素费用 为690亿元,其中40%为不合理应 用,耗资276亿元 。
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①诱发细菌耐药:可以认为几乎没有一种抗菌 药物不存在耐药现象;耐药菌的另一个危害 是这些耐药菌可以在不同、地区之间传播, 使之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
(百万元)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全身性抗感染药(平 均增长率=9.0%)
消化道和新陈代谢 (平均增长率=6.7%)
心血管系统(平均增 长率=10.8%)
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 剂(平均增长率 =16.8%) 医用溶液(平均增长 率=8.2%)

如何判定培养结果往往是用药过程中最难处 理的问题,如真假、体内外及细胞内外等。
药敏结果与临床之间的符合率仅有70%~80%, 但是培养结果仍然是选用抗菌药物的重要依 据。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释
• 敏感:使用常规剂量后,其平均 血药浓度已 超过MIC5倍以上
• 中介:使用较大剂量后,其平均血药浓度相当 于或略高于MIC
⑹严重烧伤: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类消灭创面 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 果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⑺慢支和支扩: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限于门诊)。
⑻颅脑手术:术前1天应用抗菌药物,可预防感 染。
⑼预防真菌感染: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 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需口服抗真菌药物。
可惜好景不长
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WHO调查结果显示:近5年我国医院内抗生素使用率 为67-82%(WHO规定指标为30%),耐药菌引起的医 院感染人数已占住院感染患者总人数的30%左右。 中国可能率先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即回到发现抗生 素之前的时代,其前景不堪设想。
时间内保持经高济总速体增长增长
老龄化加剧
中国医药 消费高速
增长
人均消费增长
人口增长
农村收入提高
總額預算源起﹝二﹞
年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每人每年平均 門診就診次數
12.53次 13.87次 14.49次 15.12次 15.41次 14.81次
每百人平均 住院人次數
⑴ 风湿热:定期采用青霉素G,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 防止风湿热复发。
⑵ 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使用青霉素G或 其他抗菌药物防止细菌性心内膜炎。
⑶ 感染灶切除时:根据药敏选用抗菌药物。 ⑷ 战伤或复合外伤后:使用青霉类或四环素类等防 止气性坏疽。 ⑸ 结肠手术:术前用卡那、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0h给药 • 目的是污染发生之时或其后,
抗菌药物已达到手术野组织处,并 已有足够高的药物浓度(大于MIC)
围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2)
术中的药物浓度应维持在有“抗菌” 作用的水平 • 手术时间短(2~3h)术中可不再投 药 • 手术时间超过3~4h,若所用抗菌药 物半衰期短,术中应追加抗菌药物 一次
• 抗菌药物与细菌短暂接触后,在一定时间内,细 菌仍能受到持续抑制的现象。这是一种非致死性 损伤。
• 原因:①抗菌药物与细菌靶位持续结合,见于ß内酰胺类与PBPs的共价键结合,亦见于氨基糖 苷类与细菌核糖体的结合;②促白细胞效应:抗 菌药物使细菌变形,易被吞噬细胞识别与杀伤。
某三甲医院围术期联合用药率

特点:当抗菌药物浓度已 在 MIC 之 上 , 其 抗 菌 活 性 不再随浓度增高而加强。
• 特点是: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提升而加强。细 菌与超过MIC的抗生素接触后,短期内即被杀 灭,并维持一段时间。
• 目前认为,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属于此型。 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也是浓度依赖型抗生素。
8532 (14.9%)
14.20% 13.10%
单位:百万元
杂类药物 泌尿生殖系统和性激素 骨骼肌肉系统 皮肤病用药 全身性激素类药物 感觉器官 诊断用药 抗寄生虫药
重点类别增长趋势明显
• 2002年医院购药金额排名前五位的药物类别,自1999年以来均呈现增长 趋势,总体市场格局变化不大,消化系统用药和心血管系统用药规模接近。
②损害人体器官:抗菌药物在杀菌的同时,几 乎同时造成人体各种器官损害,包括肝肾功 能损害等。
③4导致二重感染和破坏人体内在平衡。
④ 长期应用可能致癌。
WHO资料:
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 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远远 高于30%的国际水平 造成细菌耐药性的快 速上升及播散
我国医药市场需求将因以下五1 2 3 4 大驱动因素,在未来相当长的
56%,而青霉烯酸增加200倍
静脉给药时注意事项
是否需要进一步稀释? 可配伍的液体是多少? 最高浓度是多少? 静注?静滴? 最佳注射速度是多少? 有无其他注意事项? 是否需要“复配”?
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基本概念不清:
? 抗感染药物的概念不清 ? 使用剂量越大效果越好 ? 耐药问题可以通过提高使用剂量解决 ? 有些药小剂量使用,慢慢用,毒性小 ? 不知道抗菌药有抑菌和杀菌之分
原因分析
③经济利益驱动。制药企业、抗菌药品销 售单位以及医疗卫生部门为了暂时的利 益,盲目应用抗菌药物。
④在动物饲养中广泛使用抗菌药作为添加 剂会催生一系列耐药菌,我国50%的喹 诺酮类药物被用作动物饲料添加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