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辽海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六大古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历史与法治全册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历史与法治全册教案第一课《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教学目标- 了解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理解周 dynasty 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 能够运用图表和语言描述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
- 了解周 dynasty 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周 dynasty 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 小组讨论:“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政权?”2. 学生回答问题并师生共同概括。
讲授环节1. 用图表和语言描述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包括夏朝的政治结构、商朝的分封制度、农业文明、青铜文明等。
2. 介绍周朝的兴起和周朝的政治制度,在图表中体现出来。
巩固环节1. 结合西周青铜器谈一谈周朝的政治制度。
2. 查找资料并介绍周朝“分封制”的内容和意义。
课堂作业1. 总结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写一篇日记。
2. 搜集图片和资料,制作关于夏商两代的 PPT。
第二课《宪法》教学目标- 认识宪法的重要性和作用,并能够说出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 能够根据宪法的要求,做一个遵纪守法的示范好公民。
教学重点- 认识宪法的重要性和作用及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 知道如何做守法好公民。
教学难点- 知道如何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 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宪法?”2. 与学生共同梳理宪法的内容和作用。
讲授环节1. 讲述宪法的重要性和作用,包括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等。
2. 讲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巩固环节1. 小组讨论:有何反腐的具体做法?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课堂作业1. 条列出中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并形成卡片。
2. 寻找宪法的知识并中。
第三课《法律》教学目标- 认识与法律的相关概念,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组成、性质和历史背景,明确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 能够进一步树立法律意识,珍惜法律,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小学品德与社会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多种多样的住房》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多种多样的住房》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介绍祖国--些不同区域人们住房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知识: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
2学情分析
在四年级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我国多种多样的住房,了解其价值。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人们活动的变化来理解区域间自然环境的差异。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多种多样的住房
一、谈话导入
1.猜谜语:背上长满鳞,背下都是筋,张开大嘴巴,可以吞活人。
(房子)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住房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我国多种多样的住房。
(出示课题)
二、新授课
1.房屋的起源
简介房屋的起源:
(观察教科书12页上的图片)从古人居住的山洞发展到我们现在居住的高楼大厦,由于人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

新授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以及省级行政中心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辽阔疆域的情感。
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辽阔疆域的情感。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投影政区图
1、学生在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简称省会城市面积大小等的基础上进行游戏
进行畅游神州大地的游戏活动。每位同学介绍一个区域找出他们的共同特点
1.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景观
3、学生表演《孔雀舞》
4、在炎热的南方,需要大量的水消暑解热,还要防止蛇、虫和野兽的侵害。聪明的傣家祖先创造出一种新颖别致的建筑-----傣家竹楼。(配乐介绍竹楼)
5、学生讲周总理与傣族泼水节的故事
(四)、藏族组
1、让我们从炎热的南方,穿过时光隧道,来到西藏的标志性建筑布达拉宫。配乐介绍布达拉宫认识藏传佛教
四、课后探究:黄帝和炎帝的故事
海外归来学者的创业故事。
板书设计
海外华人心系祖国
海外华人:身居国外、心系祖国
我的中国心
教后反思: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总课时数
16
本单元课时数
6
授课日期
课题
两岸人民血浓于水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俩岸人民是一家人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荣誉感,对维护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责任感。
自由分组如自治区组,直辖市组,特别行政区组,岛省组东北组南方组华东组,我的家乡组等等
2、学生指出自己组的区域的介绍,学会倾听别人组的汇报情况。汇报介绍自己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拼图游戏认识我国主要的区域。对照地图
3、学习行政区域歌
京津沪渝直辖市----------四个直辖市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开放之都---西安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说课稿开放之都---
西安
《开放之都——西安》说课设计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辽海出版社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六大古都》中的第1课《开放之都---西安》。
西安是六大古都之首,丝绸之路的起点。
以他为首的三个朝代----秦、汉、唐,是一步一步走向开放的过程。
通过学生学习秦始皇和兵马俑、丝绸之路,并且自主学习掌握其他的西安人文建筑,认识到开放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祖先不仅虚心向他民族学习,也积极地向其他民族传播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并且通过兵马俑,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一、教材分析
学习西安一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西安在中国历史上十三次作为古代各朝代政权的首都,集中代表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勾勒了中国历史的剪影。
这是由于古都西安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的沿革,使得他具有特定的历史特征和独特的地域风格,在历史上扮演了开放者的角色。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祖国的历史和地理产生兴趣,以时空的深度和广度对祖国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并为六年级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做了准备;同时,对古都的学习还可以实现历史和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史地知识与价值情感教育的融合。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概念是模糊的,他们可能以为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是历史,因此他们看到的历史相关影视对他们的历史观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来对待我们身边的历史;学生对。
五下品社第二单元t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学期教学案第二单元龙的传人第1课时遥远的的东方有一条龙设计人:张峰学习目标1.热爱祖国,了解历史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学习用多样化方法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学习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伟大的祖国。
3.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了解宝贵文物,体会他们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从祖先留下的宝贵文物,体会他们的精神和智慧,了解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而骄傲。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利用音乐《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引导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伟大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
二、自主学习1.中国人最早的祖先元谋人大约生活在年前。
2.中国境内生存年代最早的直立行走的人是。
3.半坡人使用的磨制生产工具有、、、、、等。
4.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
5.炎帝和黄帝所领导的部落居住在。
三、合作探究1.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我们为什么叫做炎黄子孙?2.讲一讲你了解的古代传说?四、精讲点拨1.了解古代文明遗址。
元谋人:蓝田人:半坡遗址:河姆渡文化:五、当堂检测1.我会列举(1)河姆渡人使用的劳动工具:(2)相传黄帝的发明创造:2.我会连元谋人北京河姆渡人西安山顶洞人云南半坡人浙江余姚六、总结反思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学期第二单元龙的传人第2课时独领风骚的中华文明设计人:张峰学习目标1.认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了解他们影响深远的思想见解。
2.收集学习一些古文古训,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从思想、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感知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遗产,为祖先的智慧叹服。
2.收集、整理、诵读名家名篇,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常说:山东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指我们泰山,“一水”指济南的泉水,那么你们知道“一圣人”指的谁吗?二、自主学习1.孔子的思想集中反映在《》,主要为“”和“”。
2.《神灭论》的作者是。
3.唐代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和。
开放之都——西安 说课

扬信息技术优势,绘生活品德课堂——《开放之都—西安》说课稿文化路小学代兵各位评委、教师: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代兵,来自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开放之都——西安》。
一、说教材。
《开放之都——西安》一课是辽海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六大古都》中一子课题。
编写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六大古都在中国历史上多次作为古代各朝代政权的首都,集中代表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勾勒出中国历史的剪影。
通过历史和地理知识的整合,史地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融合,对祖国的历史和地理产生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学生分析。
介绍本班学生年龄、已有的知识储备、个性特点、学习态度、信息素养等内容,2-3行即可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2、知道张骞通西域的故事;3、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课件学习的过程,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西安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之情。
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五、说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方法进行教学。
设计意图是:六、说教学资源及准备。
教学资源:网络课件,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七、说教学过程。
(一)课始,视频播放问题引入课题;聊聊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出发地,从而引出《开放之都——西安》。
(二)在新授环节,为了能深刻认识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认识到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注意在体验性情境中引导学生走进西安,了解古老的西安。
整合思路是:创设体验性情境,激活教学内容。
品社情境的开发与创设是学生有效学习,完成品社学习的重要载体。
古城西安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于是我创设了一次模拟旅行的情境,通过游西安去寻找西安被称为开放之都的答案。
这样就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单一讲解,缺乏生动的问题。
讨论开放应具备的条件秦始皇统一国家(生汇报)强大的实力(秦兵马俑)(具备,从秦始皇兵马俑可以看出当时我们的军事实力感受秦始皇的霸气)(每一座陶俑、战车、战马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秦朝人民建造的兵马俑,令人们叹为观止。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精选2篇)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精选2篇)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篇1教材分析: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我国的国宝,作为祖国文化有形的、综合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它们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产物,它们的存在让我们感到与祖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根一般的关系。
教材主要引导同学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自身的收获、发现和感受,体会中国古文明的辉煌和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引导同学透过历史遗迹探究背后的故事,引发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树立维护古遗迹的意识。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同学平均年龄11岁,小朋友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但对中国古遗迹价值的认识和维护古遗迹的意识还不够,需要教师进一步地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正确的道路一步步前进。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同学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地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2)技能目标: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培养同学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同学对古遗迹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维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让同学感受中国文明的绚烂辉煌,知道古遗迹的珍贵价值。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同学维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同学准备:课前查找有关古遗迹的资料和一张彩色卡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感知名胜古迹1、同学出示自身旅游时的照片,介绍曾经去过的名胜古迹。
2、谈谈自身的见到名胜古迹时的感受。
二、观看解说,了解古遗迹1、播放一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图片,让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地方。
2、说说看过后的感受。
3、出示中国地图,在相应的位置贴上文化遗产名称纸条。
三、分组汇报,集体交流,探索古遗迹指导同学按课前自身选择的一处古遗迹,交流自身探索的效果。
小学品德与社会辽海版五年级下册《2 六大古都》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三国地形图
南京建都朝代表
序号
1 2 3 4 5 6
朝代
东吴 东晋 (南朝)宋 (南朝)齐 (南朝)梁 (南朝)陈
时间
222~280 317~420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9
11 12
南唐
明 中华民国
937~975
1368~1421 1912/ 1927~1949
小学品德与社会辽海版五年级下册 《2 六大古都》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不屈之都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不屈之都
江南佳丽地, 金陵帝王州。
不屈之都 南京
1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
万人。 2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 3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 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 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国之殇!史之痛!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江南佳丽地, 金陵帝王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德与社会辽海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六大古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万里长城特点;了解万里长城的历史;了解长城的故事;认识到只有人民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力量才是守卫国家的坚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北京长城建筑的美,体会到北京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的结晶。
体会中国人民追求和平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情感。
培养人文意识。
2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学生热情,对世界充满好奇,对品德与社会课有浓厚的兴趣。
课外阅读量比较大,对历史和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3重点难点
北京长城的建筑特色。
人民才是守卫国家的基石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守卫之都——北京
一、导入:
师:还记得前面几节课讲了六大古都的哪几个么?
生: 略
师:今天我们走进六大古都的第六站守卫之都——北京(PPT)
板书课题(略)齐读
师:哪位同学能在地图上找到北京的位置呢?(出示图片)
生到大屏幕前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