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课程论文_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多元统计分析

合集下载

农民人均生活收入及消费支出分析

农民人均生活收入及消费支出分析

消费支出
食品
衣着
医疗卫生
教育文化
家庭设备
交通等方面
本文只挑选了四种典型的消费支出作为代表来分析农村 居民的消费结构。
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90 2000 2007 总收入 总消费
从图可看出,近年来收入与消费均呈上升趋势。
目录
一、摘要 二、前言 三、数据说明 四、 参考文献
关 键
我国扩大内需
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运用SPSS分析方法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的收 入结构和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等。
农村与城市人口比例 30% 农村 9亿人 城市 70%
我是国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 的增加对经济至关重要。
收入比例
6000 5000 4000 3000 现金收入 2000 1000 0 1990 1995 2000 2006 2007 总收入
现金收入占总收入的的绝大多数
支出比例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90 1995 2000 2006 2007
总支出 现金支出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90 1995 2000 2006 2007 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快速增长,是农民增收的最主要 来源。工资性收入持续平稳增长。移性收入有 所增长但增速明显减缓。财产性收入中间期间 还有所下降。
地区
பைடு நூலகம்收入高的地区,普遍消费能力高;收入少的地区,普遍 消费能力弱。因此,要继续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复相关系数为0.932,决定相关系数为0.930,说明方程

村民家庭收入支出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村民家庭收入支出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村民家庭收入支出变化趋势分析报告【村民家庭收入支出变化趋势分析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作为一名高学历的村官,对村民家庭收入支出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通过综合分析各类型数据和报告,侧重探讨村民家庭收入和支出的演变趋势,并结合专业知识和见解提供相关建议。

二、收入变化趋势分析1. 村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多元化: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近年来村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多元化程度逐步提高。

以农民种植业为例,由传统的粮食作物逐渐向经济作物和高效农业转变。

此外,非农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村民带来了更多机会,包括务工、民宿和乡村旅游等。

2. 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日趋均衡,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这一趋势得益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府引导政策的实施。

然而,要注意到仍然存在的一些差异,例如农村老年人的基础养老保障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支出变化趋势分析1. 居民消费升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村民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村民在食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这表明村民对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的追求逐渐增强。

2. 农村支出结构变化:随着乡村改革的推进,农村支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食品、衣物、住房等基本生活支出逐渐减少,而娱乐、文化消费等市场化需求逐渐增加。

这一趋势需要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四、问题与建议1. 问题:尽管农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例如一部分农民的收入仍然较低,且收入来源单一。

此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亟待完善。

2. 建议:加大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家庭的收入水平,采取措施鼓励村民更好地发展多元化收入来源。

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以确保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

五、结论通过对村民家庭收入和支出变化趋势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积极进展。

然而,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扶贫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论文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论文

HUNAN UNIVERSITY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有关我国居民消费因素的分析指导老师:学生名字:学生学号:专业班级:经济统计学院名称:xxx学院目录12...2.. .3. .. (3).. 310.15.18....19....20....有关我国居民消费因素的分析概述生活离不开消费,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消费也在逐渐变化,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的差异,消费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此篇论文主要目的是利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我国31 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分析。

了解我国31 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与统计指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等 8 个指标之间的一些联系。

并且通过因子得分,计算并排列出消费因素的综合得分,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31 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做一个大致分类,进而对各个地区分类后的情况做一个分析和总结并结合文献以及资料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

一 .引言消费在宏观经济学中,指某时期一人或一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

与经济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最终阶段,是生产者生产产品的目的和导向。

如果没有了消费,生产的存在也会变得毫无意义,消费促进了生产,给生产带来了源动力。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并且消费促进了货币流通,提供了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拉动了经济增长,最终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消费是国民经济保持增长的动力,只有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才能促进投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宏观经济的增长,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的需求,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

故消费和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不但可以直观了解到我国总的消费趋向,各地区不同的消费主导因素,还能客观反映我国总的生活水平也就是经济发展的大致情况。

统计年鉴中的八项指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

囊括了居民消费的全部项目,居民日常消费可以清楚地从数据中了解到。

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状况,我们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为政策制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村居民收入分析1.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21元,比2018年增长了8.9%。

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7.9%、9.2%、12.5%和8.6%。

2.收入结构优化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逐渐优化,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

2019年,工资性收入占比为54.3%,经营性收入占比为34.2%,财产性收入占比为5.7%,转移性收入占比为5.8%。

这表明农村居民越来越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收入,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

3.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2019年达到19143元;中部地区为14383元;西部地区为13415元;东北地区为12411元。

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农民收入来源广泛。

二、农村居民消费分析1.消费水平提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3327元,同比增长8.5%。

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比为31.6%,衣着消费支出占比为7.1%,居住消费支出占比为23.7%,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占比为11.1%,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为10.2%,其他消费支出占比为16.3%。

2.消费结构升级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升级,生存型消费需求逐步满足,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需求逐渐增加。

在食品消费中,粮食消费占比下降,肉类、蔬菜、水果等多样化消费需求逐渐上升。

在居住消费中,农村居民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和舒适度。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来源的多元统计分析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来源的多元统计分析



① 对 原 P 个指 标 的 P×n 个原 始 数 据 标 准 化 , 并 计 算 相 关
系 数 矩 阵 R;

x 10 ・ . 0 — . 7 0 48 0 6 0 0 00 4 . 9 3 6 .9 89
x ~ ・34 00 7 l00 02 5 0 5 ・0 0 ・50 ・ 6
强l
氢 } : ●
— 霎 匹 e


t 基
薹 ■ 楚 g 一乏 鬻 ● -
夏爱§盈


※ 张 学 凌
近 几 年 来 ,随 着 我 国 市 场 经 济 的 迅 速 发 展 ,农 村 居 民 家 庭 人 的 _ 源 发生 着 重 大 变 化 。 动 报 酬 性 收 人 与 家 庭 经 营 性 收 来 劳 已经 成为农 民收 入 的主要 来源 , 不 同地 区 的农 村居 民家庭 但 动 报 酬 性 收 入 家 庭 经 营 性 收 入 存 在 着 显 著 差 异 。 村 居 民 农 家 庭 收 入 来 源 足 农 这 , 特 定 经 济 主 体 从 事 农 业 及 其 他 经 一 活 动 的 具 体 体 现 一 方 面 , 济 改 革 使 得 地 区 之 间 、 村 内 经 农
总 体 来 看 , 区 之 问 、 体 之 间 收 入 七的 差 异 使 得 当 今 中 国农 地 群
村 的收 , 配情况 比r 史 i 他 时期 更加 不平 等 。如 何客 观 、 分 J j 其 准 确 、 效 地 分 析 这 差 异 ,具 有 重 要 的 理 论 和 实践 意 义 。 在 有
的 差别 , f H 统 汁意 义 J是 相 互 独 立 的 。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的 具 体 步骤 :

农村家庭收入与支出调查

农村家庭收入与支出调查

农村家庭收入与支出调查摘要:了解当今家庭的收入与支出的状况,分析原因,改善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进步。

关键词:家庭收入支出居民消费水平政府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普遍的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对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在日常生活的消费和支出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家庭负担,对此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家庭的大部分的支出发生在有小学生以及初中生的家庭中,平均每年的花费在五千元左右。

而在高中生的家庭之中,每年的平均花费在八千元左右。

家庭中有大学生的,则花费更多,高达几万元。

与此同时那些存在婴幼儿的家庭之中,花费也是很多。

为了在有限的财力下为更多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我国除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收取少量杂费外,近年来,一个重要的教育财政政策就是开始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成本分担,收取一定的学费。

其次家庭的支出便是家庭生活的消费,包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和选择也日趋严格。

其次,大多数居民都花费了许多在养老保险之上,几乎每个达到要求的都够买了养老保险,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有的则还购买了医疗保险,可见现在的农村家庭不仅在为当前的生活辛勤的工作,而且也在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未雨绸缪,这也是国家重视农村建设的结果。

但是仍有少数收入较少的没有参加,可见农村的发展也是极其不平衡的。

再其次便就是在农田之中的投入,其中包括农药、化肥、农具、种子等方面。

再者就是在个人健康医疗方面的投入,有部分农村家庭里一些患重病的人或年迈患病的老人难以支付起昂贵的医药费,更有甚者是收入不能满足自己的医疗支出,由此看来,农村的医疗保健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和完善。

只有支出合理了,才能够使收入与支出达到相对的平衡状态。

总的来看,农村家庭主要是在子女的身上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与城市家庭的投入可以说是不分伯仲,同时在医疗保健以及养老的方面也在总的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相对城市家庭却存在一定的差距。

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情况论文

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情况论文

前言经过将近一周的走访,圆满的结束了暑期关于“农民的收入与支出”的调查,通过对近年来郴州市临武县三合乡贺家村,大井水村,黄家村现有居民的收入及消费的变化进行分析,了解影响农民收入多少原因,收入成分,消费的大小及消费途径。

郴州市临武县三合乡贺家村,大井水村,黄家村,是湖南省最为普遍农村,含村名百余户。

由于地势以及资源因素,没有发展实业,主要经济收入为农产品,以及在外务工收入。

通过调查显示近年来,各户的平均收入均稳步提高,年均纯收入的增长率为12.30%。

而主要消费支出为农资成本,教育费用,医疗费用,主体一农民收入和支出总况通过调查发现,各农户的经济收入和消费均有明显提高。

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改变,农业税的免除,对土地及良种的补贴,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社,在教育方面有九年义务教育等各种政策。

二农民收入状况分析在我国农民一直是弱势群体,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拉大。

今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对农民生产生活进行补助,医疗条件及受教育机会都大大提高了。

这个暑假我们进行了对农民的收入以及消费的调查。

通过对贺家村,大井水村,黄家村124户的抽样式访问调查得出,自2004年到2010年,各户人均纯收入呈较稳定的上升趋势,由1100元左右上升为3142.6为原来的3.03倍。

各户的年均收入年收入的比重1收入的增长分析调查显示虽然在数值上,农民的收入有较大的增长,但是相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却是很低的。

政府对农业结构的调整暂未表现出明显的成效,农村的劳动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而农民的自主创业意识薄弱,农村贷款政策也没有得到完全的实施。

农民增收面临巨大的困难。

农民的收入本来低下,而生活支出却不断增加,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对农民的生产生活而言又是变相的负担增加。

2收入成份分析就收入成分而言,由于调查的贺家村,大井水村,黄家村均处在山区,所以农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高科技生产并没有被引入。

农户的农业耕作及养殖,除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外,只能获取少数的农产品收入。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和消费的多元回归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和消费的多元回归分析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net income and consumption of ruralhouseholds in Chinaxxxxxxxxxxx1,a1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Chinaa3xxxxxxxx5@Key words. Chinese residents, family income, consumption, multiple regression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growing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rapid progress in the reform of China's rural economy has brought real benefits to farmers, residents' income and consumption level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released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show that in 2010, the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was 5,919 yuan, and compared to an increase of 765.84 yuan in 2006, a growth of14.86%, deducting price factors, the actual growth of 9.50%. The view from the growth of farmers 'income in absolute terms, this is the history of farmers' income year. Quite different due to the imbala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natural conditions and consumer attitudes and other factors affect net income, rural households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how objective, reasonable, accurate analysis of various consumer indicators of net income the impact of the situation, and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refore, the author of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net income of rural households and consumer spending, 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和消费的多元回归分析孙友刚1,a1xxxxxxxx学院,宁波,浙江,中国a3xxxxxxxxx95@关键词: 中国居民家庭纯收入消费多元回归1.中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日益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快速发展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论文-----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多元统计分析班级:统计1203姓名:李犁学号:13041207242015年7月目录1.引言 (3)1.1研究问题的背景 (3)1.2研究问题的目的 (3)2.分析方法的简单介绍 (4)2.1主成分分析 (4)2.1.1主成分分析的思想 (4)2.1.2主成分分析的几何意义 (4)2.2聚类分析 (5)2.2.1聚类分析的思想 (5)2.2.2聚类分析的过程 (5)3.农村居民收入的多元统计分析 (5)3.1主成分分析 (5)3.2聚类分析 (7)4. 农村居民支出的多元统计分析 (9)4.1 主成份分析 (9)4.2聚类分析 (11)5. 结论 (13)【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的相关问题,利用spss软件,首先对农村居民收入进行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网络实时数据,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几个重要因素。

再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按照农村居民不同的收入对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聚类,分出几个不同的收入等级。

然后对农村居民支出情况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影响收入的因素,再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不同的支出等级,最后将收入与支出综合分析,大致得出结论,我国实际的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支出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1.引言1.1研究问题的背景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人口大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比任何国家都重要,小康目标能否全面实现,重点、难点在提高人民收入,要实现农村稳定,农民小康和农业现代化,前提条件就是要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

2000年,在国家连续三年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作用下,我国居民消费保持了稳中有旺的运行态势。

但是从城乡消费结构来看,农村消费明显不如城市消费活跃。

农村消费之所以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收入停滞不前以及受到农村传统消费观念的主导1.2研究问题的目的劳动者报酬收入和家庭主营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的农民收入有着很大不同,另一方面,经济改革使得地区之间、农民内部之间的富裕家庭和贫穷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二元思维”造就了经济发展层面上的“两个中国”-----“城市中国”和“农村中国”,“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即农民利益和平等待遇问题,“三农”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客观准确的分析这些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因此,本文试图用多元统计分析对我国各地区农民收入来源及消费支出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2.分析方法的简单介绍2.1主成分分析2.1.1主成分分析的思想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由于多个变量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人们自然希望通过线性组合的方式,从这些指标中尽可能快地提取信息。

当第一个线性组合不能提取更多的信息时,再考虑用第二个线性组合继续这个快速提取的过程,直到所提取的信息与原指标相差不多时为止。

这就是主成分分析的思想。

一般说来,在主成分分析适用的场合,用较少的主成分就可以得到较多的信息量。

以各个主成分为分量,就得到一个更低维的随机向量;因此,通过主成分既可以降低数据“维数”又保留了原数据的大部分信息。

2.1.2主成分分析的几何意义主成分分析数学模型中的正交变换,在几何上就是作一个坐标旋转。

因此,主成分分析在二维空间中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假设共有n 个样品,每个样品都测量了两个指标(X1,X2),它们大致分布在一个椭圆内如图1所示。

事实上,散点的分布总有可能沿着某一个方向略显扩张,这个方向就把它看作椭圆的长轴方向。

显然,在坐标系x1Ox2中,单独看这n 个点的分量X1和X2,它们沿着x1方向和x2方向都具有较大的离散性,其离散的程度可以分别用的X1方差和X2的方差测定。

如果仅考虑X1或X2中的任何一个分量,那么包含在另一分量中的信息将会损失,因此,直接舍弃某个分量不是“降维”的有效办法。

图1如果我们将该坐标系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某个角度 变成新坐标系12y Oy ,这里1y 是椭圆的长轴方向,2y 是椭圆的短轴方向。

旋转公式为112212cos sin sin cos Y X X Y X X θθθθ=+⎧⎨=-+⎩我们看到新变量1Y 和2Y 是原变量1X 和2X 的线性组合,它的矩阵表示形式为:1122cos sin sin cos Y X Y X θθθθ⎡⎤⎡⎤⎛⎫'== ⎪⎢⎥⎢⎥-⎝⎭⎣⎦⎣⎦T X其中,'T 为旋转变换矩阵,它是正交矩阵,即有1-'=T T 或'=T T I 。

2.2聚类分析2.2.1聚类分析的思想根据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2.2.2聚类分析的过程假设总共有n 个样品(或变量),第一步将每个样品(或变量)独自聚成一类,共有n 类;第二步根据所确定的样品(或变量)“距离”公式,把距离较近的两个样品(或变量)聚合为一类,其它的样品(或变量)仍各自聚为一类,共聚成n -1类;第三步将“距离”最近的两个类进一步聚成一类,共聚成n -2类;……,以上步骤一直进行下去,最后将所有的样品(或变量)全聚成一类。

为了直观地反映以上的系统聚类过程,可以把整个分类系统画成一张谱系图。

所以有时系统聚类也称为谱系分析。

3.农村居民收入的多元统计分析3.1主成分分析利用Spss 软件,对农村居民收入情况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如图一:相关矩阵a公因子方差初始提取纯收入 1.000 .853 工资性收入 1.000 .901 家庭经营纯收入 1.000 .197 财产性收入 1.000 .901 转移性收入 1.000 .803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成份矩阵a成份1纯收入.924工资性收入.949家庭经营纯收入-.444财产性收入.949转移性收入.896提取方法 :主成份。

成份矩阵a成份 1 纯收入 .924 工资性收入 .949 家庭经营纯收入 -.444 财产性收入 .949 转移性收入 .896提取方法 :主成份。

a. 已提取了 1 个成份。

第一个主成分中的4个变量在0.05水平上都是显著的,相关系数越大,说明该主成分受该指标的影响也越大,因此,决定第一个主成分prin1大小的主要是x1、x2、x3、x4第一个主成分即可反映农村居民收入情况。

3.2聚类分析通过以上主成分分析可得出:第一主成分得分x x x x 4321489065.0506076.0519507.0484576.0prin1+++=;第二主成分得分x x x x 4321640406.0260739.0212978.0690316.02prin --+=;综合得分E=0.8080prin1+0.1133prin2;其中,0.8080为第一主成分贡献率,0.1133为第二主成分贡献率。

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出结果如图四:图四 聚类分析结果1由聚类分析结果1可以看出:当NCL为2时,半偏R2(SPRSQ)较大,0.4359,说明RSQ 在从NCL为3到2的过程中减少了0.4359,说明NCL为3时为最优,再看CCC值,由于CCC 无正数,所以忽略,再看PSF,当PSF在NCL=3时达到峰值73.8,最后看PST2,在NCL=3时增加到NCL=2的增加量最多,因此,将其分为3类。

图五聚类分析结果2第一类为高收入地区:上海第二类为中等收入地区: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第三类为低收入地区:河北、辽宁、山东、黑龙江、吉林、海南、江西、湖南、广西、福建、山西、安徽、内蒙、西藏、新疆、河南、四川、贵州、青海、陕西、宁夏、云南、甘肃、湖北4. 农村居民支出的多元统计分析4.1 主成份分析对数据中的农村居民支出数据进行spss主成分分析结果如下:图六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公因子方差初始提取合计 1.000 .992食品 1.000 .830衣着 1.000 .781居住 1.000 .717家庭设备 1.000 .773交通通信 1.000 .829文教娱乐 1.000 .888医疗保健 1.000 .678其他 1.000 .909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图七主成分分析特征向量x x x x x x x x 87654321343825.0363822.0354944.0344809.0369305.0351498.0346487.0352914.0prin1+++++++=X1-x8与prin1-prin8之间的相关系数如图所示:图八 相关系数矩阵第一个主成分中的8个变量在0.05水平上都是显著的,相关系数越大,说明该主成分受该指标的影响也越大,因此,决定第一个主成分prin1大小的主要是x1、x2、x3、x4、x5、x6、x7、x8第一个主成分即可反映农村居民收入情况。

由于只抽取了一个变量,所以无法旋转此解。

4.2聚类分析通过以上主成分分析可得出: 第一主成分得分x x x x x x x x 87654321343825.0363822.0354944.0344809.0369305.0351498.0346487.0352914.0prin1+++++++=;综合得分E=0.8955prin1;其中,0.8955为第一主成分贡献率。

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出结果:图九 聚类分析结果1由聚类分析结果1可以看出:当NCL为2时,半偏R2(SPRSQ)较大,0.4301,说明RSQ 在从NCL为3到2的过程中减少了0.4301,说明NCL为3时为最优,再看PSF,当PSF在NCL=3时达到峰值84.2,最后看PST2,在NCL=3时增加到NCL=2的增加量最多,因此,将其分为3类。

图十聚类分析结果2第一类为高消费地区:上海第二类为中等消费地区:北京、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第三类为低消费地区:天津、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广西、江西、湖北、山东、湖南、河北、四川、安徽、宁夏、海南、山西、河南、贵州、新疆、陕西、甘肃、青海、云南5. 结论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分析了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的统计特性。

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实际的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

通过对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发现,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对比消费支出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高收入地区不一定对应高消费水平,例如福建省为低收入地区,而其消费水平为高水平,天津市为高收入水平地区,其消费水平却为低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