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目的论和功利主义

合集下载

伦理学课件——功利主义上

伦理学课件——功利主义上
伦理学课件——功 利主义上
v 第四讲 伦理学的历史演变轨迹
v
—功利主义(目的论伦理学)
12.11.2020
v “功利主义”的广义和狭义之分。 v 广义:追求利益; v 狭义: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以边沁和密尔为代表
的伦理学说;
12.11.2020
理论渊源
1、快乐主义学说的影响。 v 德谟克利特说:“快乐与不适构成了‘应该做或不
v 法律体系要考虑国民全体的快乐。生存、安全、富 裕、平等。
v 从立法者的角度看待伦理问题。 v 将道德理论和立法理论密切相关联。
12.11.2020
功利主义的一般结构
v 福利主义:福利的提升或降低是仅有的善或恶。 v 个体福祉的基本性:基点在个体。 v 功利的定量化:可以用单位来衡量。 v 正功利与负功利可以换算:净价值存在。 v 普遍性:任何受行为影响的个体,都是评价该行动
THANKS
谢谢聆听
的因素。 v 不偏不倚:拒绝优先考虑。 v 功利的最大化:
12.11.2020
v 功利主义理论结构:一个行动产生的价值只来自于 该行动影响到的人们的福利;我们要给予每个受到 该行为影响的人相同的考虑;一个行动是否正确完 全取决于它是否比其他可选行动产生更大的价值。
12.11.2020
理论困境
v 1、如何在实践中成功地贯彻功利原则。 v a、何为功利,对幸福、利益、价值等进行明确的
12.11.2020
v 3、英国情感论学派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合理 利己主义的启示。
v 英国情感论学派探讨自私和仁爱及其相互关系;只 有共同的福利才是最终目的。
v 利己——利己是本性;生存论角度;人和动物共有 v 利己主义——一种理论;道德观;理性的规则; v 合理利己主义——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考虑他

如何看待功利主义

如何看待功利主义

如何看待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的一种。

它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

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

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体系,虽然有古代的思想渊源,也符合一般的理性思维而易于为人理解,却不能简单地混同于自古以来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的权衡利弊得失的利己主义行为方式。

1功利主义源自于18世纪的苏格兰学派,形成于1世纪边沁和穆勒的理论,中间经由西季威克和摩尔的方法论批判、20世纪50~60年代的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之争,最终形成一种事实上最有影响的现代伦理思潮。

2功利主义分成两种,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

规则功利主义学说认为,如每个人都永远遵守同一套道德规范,就能产生最大快乐值。

它是一种颇为不同的观点,也被认为是穆勒所创立而近来一直很流行的。

和规则道义论一样,这种理论强调规则在道德中的重要性,并坚持认为,我们一般地说——如果不是永远如此的话——人们是根据一条规则,如要说老实话这条规则,来断定在特殊情况中应该怎么办,而不是根据在该特殊情况中,什么样的特殊行为会产生最好的结果做出这种断定的。

但是,与道义论不同,规则功利主义又认为,我们总是根据哪些规则会为每一个人增进最大的普遍善来决定我们所采取的规则,这就是说,问题并不在于哪一个行为具有最大的效用,而在于哪一条规则具有最大的效用。

功利原则在通常情况不是用于决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特殊行为(这通常是由规则来决定的),而是用于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规则。

必须在功利基础而不是在任何其他基础上来选择、维持、修改和更换规则。

功利原则仍然是终极标准。

但要从规则的角度而不是从具体判断的角度来引用这一原则。

规则功利主义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认为,如果一个行为符合一套规则,而普遍地符合这套规则会最大限度地增进效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行为就是正当的;另一类认为,如果一个行为符合一套规则,而普遍地承认这套规则会最大限度地增进效用,那么在这种情形下,该行为就是正当的。

商业伦理学 第01章

商业伦理学 第01章
规则功利主义论
规则功利主义强调行动的道德特性是由规 则所决定的,同时,规则功利主义坚持行动的 功利或效用后果,把道德规则与行动的最大效 用后果联系起来,认为正确的道德规则应该是 那个能够带来或增加最大效用的规则。 三条发展思路: 一是简单规则功利主义 二是与义务论原则互补 三是间接规则功利主义
规则功利主义论
边沁的功利主义
杰里米.边沁的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提 出了一个功利主义的理论纲要,在《道德与 立法原理导论》中,更为全面地论述了自己 的功利主义思想。 边沁以“快乐”和“痛苦”的量比来定 义“幸福”或“福利”,把苦与乐看成在本 质上就是恶与善的代名词。

边沁的功利主义
道德行为对错的标准 以功利原则来判断行为的对错、正当与否。功利原 则是判断行为的唯一标准。 所谓“功利”,即行为或政策对于相关个体或大众 的幸福的效力或影响。 所谓“功利原理”,也就是依据这样一种功利原则 进行行为或政策的价值判断的原理。 最大幸福或最大福利原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著名的经济学家 与哲学家,边沁的密友与边沁学说的忠实信 奉者。密尔研究领域广泛,一生留下了大量 的著述,如《功利主义》和《论自由》。 密尔在边沁功利主义的基础上做了修正 与证明。
密尔的功利主义
密尔快乐的质的问题
快乐分为低级快乐和高级快乐,或称为感性快乐和精 神快乐。快乐有高级与低级之分,不同质的快乐不可同日 而语。 天资低的人比天资高的人欲望满足的机会更多。但不 能说天资高的人就比天资低的更不幸福。原因是快乐和满 足两个概念不同。 密尔认为“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做一个容易满 足的傻子好。” 中国有句古话“难得糊涂”。 密尔的行为善恶取决于行为所能带来的快乐和痛苦的 “质”和“量”。

企业伦理第二章伦理分析工具

企业伦理第二章伦理分析工具

功利主义的行为评价原则:
• 判断一个行动在道德上正确与否, 要看它能否产生出全体利益相关 者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 这个原则也可简称为“最大幸福 原则”。
对功利主义原则的评价
• 1.功利主义的合理性
• 功利主义对19世纪的英国政策的影响,工人生 活条件、城市卫生系统的改善,使得资本主义 更有人道。
目的论
以道德行为的目的性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或已经产生的实 质性价值(效果)作为道德评价标准的伦理学理论。
• 人的行为——目的(结果)——“好”(非道德价值)
好处 > 坏处
目的论
(伦理)利己主义:人们应该为了自己的自 身利益而行动。
德性论
功利主义:人们应该为一切相关者的利益而
行动。
义务论
• 认为人们的行为或行为准则的正当性并不由行为 的功利后果或期望的功利后果决定,而由它自身 固有特点和内在价值决定的伦理学理论。
开明利己主义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 比较符合现实中一 • 开明利己主义要达
般人的心理,容易 到上述合理之处是
为人信奉。
需要条件的。
• 如“因果报应”理 • 如“因果报应”理

论需要假设一个全
• 又如“吃小亏占大 知全能的上帝和来 便宜”的励志理论 世的存在
究其根本,开明利己主义仍然 是以利己作为其最终目的的
• 【同学们对功利主义的看法】
• 不值得追求 • 金钱之上、利益之上 • 常会犯错、容易导致人与人关系的恶化 • 对物质的追求大于对精神的追求 • 唯利是图、一切向利益荣誉看齐 • 追求功利主义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管
是对自己或是对他人、集体
功利主义的含义
• 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 • 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

第三讲功利主义

第三讲功利主义

具体步骤是:




——计算最初由行为产生的明确可辨的每一 快乐的价值; ——计算最初由行为产生的明确可辨的每一 痛苦的价值; ——计算由行为产生的作为第一个快乐的结 果的,和使第一个痛苦不纯粹的每一个快乐的价 值; ——计算由行为产生的作为第一个痛苦的结 果的,和使第一个快乐不纯粹的每一个痛苦的数 量;
3、道德行为责任

效果论:边沁重视对行为后果的认识和 预见,即重视理性的判断力和明智的计算。
一个人的行为无论抱有什么动机,只要 其结果不好,他就要对行为负有完全的道德 责任,就应该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边沁把功利原则的约束力归并为如下 四种,他称之为制裁(sanction),即自然制 裁、政治制裁、道德制裁和宗教制裁,在 晚年他又加上了另外三种:惩罚、同情和 反感。
1、行为功利主义

行为功利主义主要以澳大利亚阿德雷 德大学哲学教授乔治· 斯马特为代表。他认 为,正确的行为是该情况下具有最大功利 的行为。一个人在决定某一行为是否正确 时,应直接考虑它的全部后果。如果一个 行为的直接效果或直接价值是给相关的人 们带来的福利超过痛苦,那么,这个行为 就是正当的。
2、规则功利主义
2分析,指出14种 简单的快乐和12种简单的痛苦。 为了比较苦乐的价值,以求快乐、幸福 的“大”和“多”,边沁规定了7个指标: 强弱(强度)、久暂(持续)、虚实(确定 性)、远近(时空接近)、增殖(富饶—— 它为同类的其他感情所伴随的机会)、纯杂 (纯度——它不为相反种类的感情所伴随的 机会)、广狭(范围——如果它不只牵连到 一个人,那么,也就必须考虑到这些人的数 目)。



什么是功利主义?他说“承认功利为道德基 础的信条,换言之,最大幸福主义,主张行为的 是与它增进幸福的倾向为比例;行为的非与它产 生不幸福的倾向为比例。幸福是指快乐与免除痛 苦;不幸福是指痛苦和丧失掉快乐。” “合成说”:密尔提出把整个利益看作是个 人利益简单合成。为了增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 福,各人只要努力增进自己的幸福就可以了。 道德标准:密尔区分了道德行为和行为者。 道德标准是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而不是评价善 人或恶人的标准。对于人的评价,除了考虑他的 行为是非、善恶之外,还要考虑他的内在品质。

功利主义 边沁 密尔

功利主义 边沁 密尔
产业革命促使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使英国的资本主 义经济获得空前发展,但是产业革命的进行也使得英国社会的各 种矛盾激化。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面临着既要夺取国内的政治权 力,解决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又不能激化各种矛盾, 稳定国内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一重大问题。所以,新兴的工业资 产阶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构建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秩序,而 旧有的古典自然法理论则不再能胜任这一职责。因为,古典自然 法理论是一种革命的理论,不能满足资产阶级的稳定政治和社会 形势的要求,反而有可能成为无产阶级要求权利的工具,激化阶 级矛盾。其次古典自然法学的那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在自然科 学飞速发展的19世纪已经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它也不符合英国的 经验主义传统。在这样的背景下,功利主义应运而生。
功利主义的两个出发点和前提:
(一)功利原理或最大幸福原理。 (二)自利选择原理。
功利主义的内在结构:
(一)苦乐原理 若要知道苦乐价值的大小,从快乐和痛苦的相对值来看,有以下七个要素 涉及到:①快乐的强弱度:感受快乐的强度大小。②快乐的持久性:快乐 持续的时间长短。③快乐的确定性:感受快乐是否确实。④快乐感受在时 间上的远近。⑤快乐的增殖性:伴随着某种快乐或痛苦之后,能否继续增 加快乐或痛苦,如果一种快乐发生后。⑥快乐的纯度:伴随着某种快乐或痛苦后, 不会产生相反的感觉,比如得到一种快乐,之后不会因此而感到痛苦。⑦ 快乐的广延性:就是快乐或痛苦的影响范围,人数多少。感受快乐的人数 越多,幸福的量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二)动机与效果 唯效果论。边沁认为一个行为足否善良,是否符合道德,不是看行为实施 者的主观意志,而足在于一个行为是否带来好的效果。只要一个行为能够 带来快乐的结果,那么,这个行为也就是合乎道德的行为。 (三) 功利原则 其一是个人的快乐或幸福。其二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功利原则指的就是:当我们对任何一种行为 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 换句话说,就是看该行为是增进或者违反当事者的幸福为准。边沁的功利 原则还包括其最高道德准则: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政治社会学--功利主义

政治社会学--功利主义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戴维· 伊斯顿(David Eas—ton)认为公共政 策是政治体系“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而“价值” 如何分配总是由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的决定的,“价值” 分配的内容与分配量总是取决于经济活动创造的价值多少。功利 主义(Utilitarianism)伦理与公共政策在助推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 存在一致性关联,公共政策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对实现经济利 益最大化有其利好一面。然而,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公共政 策由于在认识上无法超越功利主义理论缺陷而在实践中常常面临 窘境并产生诸多社会问题。
以效率作为主导性价值标准。公共政策偏 离社会公平公正价值目标。 忽视少数人权益,弱势群体的利益和幸福得 不到保护 。 政策设计缺少实现利益平等分配的机制,社 会利益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悬殊。“功利主 义指导下的公共政策往往从成本收益的角 度考虑权利义务的分配。”__东西部差距 政策制定倾向自利性,政策执行倾向利己化。
在边沁的一生之中,他曾先后提出或支持过以下的观点:(1)个人以及经济的自 由,(2)国教分离,(3)言论自由,(4)女性的平等权利,(5)废除奴隶制读和 体罚(包括儿童),(6)离婚权,(7)自由贸易(8)爱高利贷,(9)同性恋的合 法化。
著作:
1776年发表《政府论断片》 1789年在英国发表其杰作《道德和立法原则概述》,因而闻名于世。 1811年用法文发表《赏罚原理》,后分为《奖赏原理》和《惩罚原理》,用英文 出版在俄国时用书信体裁写成《为利息辩护》一书。 1823年,大力支持宣传哲学激进主义的《威斯敏斯特评论报》出版。 晚年著作《宪法典》,生前未及完成,仅第一卷于1830年出版。 由友人和学生整理出版的著作有:《谬误集》、《审判证据原理》、《新逻辑体 系》、《义务学》和《行为的动力》等。

论边沁功利主义的内在理路

论边沁功利主义的内在理路
(一)法律体系中的邪恶利益 ...................................... 27 (二)政治建制中的邪恶利益 ...................................... 29 第六章 功利主义的修正:密尔的幸福观 ............................... 32 一、苦乐感觉的“质“与“量”...................................... 32 二、内部约束是功利主义实现的保障机制.............................. 33
摘要
论边沁功利主义的内在理路
摘要
边沁的功利主义深刻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功利主义和 功利主义的批判成为政治哲学的重要主题。本文详细分析了边沁功利 主义的论证逻辑,并阐释了功利原则和最大幸福原则之间的内在悖论。
论文包括三个部分:导论、主体和结论。第一部分为论文的导论, 该部分重点论述了论文的选题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简要评价这 些学者的研究情况。
第二章 非功利原则的批判 ............................................ 7 一、禁欲原则....................................................... 7 二、同情与反感原则................................................. 8 (一)批判的逻辑 ................................................. 8 (二)自然法批判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功利原理 (The principle of utility) )
§1.2.1 什么是功利原理? 边沁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中有明确的界 定:“功利原理是指这样的原理;它按照看来 势必增大或减小利益有关者之幸福的倾向,亦 即促进或妨碍此种幸福的倾向,来赞成或非难 任何一项行动。我说的是无论什么行动,因而 不仅是私人的每项行动,而且是政府的每项措 施。”
§1.3 对功利主义的批评
1、功利主义是猪的学说 功利主义是猪的学说 2、功利主义对我们提出了“过分严厉” 、功利主义对我们提出了“过分严厉” 的要求 3、功利主义无视个人权利和公正 、
§1.4 密尔的功利主义思想
§1.4 .1《功利主义》是密尔的核心思 《功利主义》 想的总结和捍卫。 想的总结和捍卫。 密尔认为, 密尔认为,在伦理学中我们必须把一个 第一原则”确立起来, “第一原则”确立起来,其他的伦理规 范和原则都要按照那个第一原则来加以 评价——如果它们不符合那个原则,那 如果它们不符合那个原则, 评价 如果它们不符合那个原则 么它们就应该被修改或者甚至被拒斥。 么它们就应该被修改或者甚至被拒斥。
§1.2 功利原理 (The principle of utility) )
§1.2.6 最大幸福的计算(Calculating the Greatest Amount of Happiness) D、远近:在时间和空间上,这个快乐或痛苦 有多远。 E、繁殖力:这个快乐或痛苦究竟有多大的机 会被一个类似的快乐或痛苦所跟随。 F、纯粹性:这个快乐或痛苦不被一个对立的 感觉所跟随的机会有多大。 G、程度:究竟有多少人会受到我们的决定的 影响。
§1.1 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
§1.1.1 John Stuart Mill(约翰·斯图亚 特·密尔)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1806187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 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 是英国近代史上继杰里米·边 沁之后最重要的功利主义者。
§1.2 功利原理 (The principle of utility) )
§1.2.3 什么是符合功利原理的行动? (就整个共同体而言)当一项行动增大共同体 幸福的倾向大于它减小这一幸福的倾向时,它 就可以说是符合功利原理,或简言之,符合功 利。 同样地,当一项政府措施之增大共同体幸福的 倾向大于它减小这一幸福的倾向时,它就可以 说是符合或服从功利原理。
旧金山的金门大桥 (Golden Gate Bridge) )
§1.1 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
§1.1.1 Jeremy Bentham(杰里米·边沁)
杰里米·边沁(1748——1832) 是英国法学家、哲学家、伦理学 家, 自由主义学说的奠基人之 一。功利主义学说的创始人。边 沁的主要著作有《政府片论》 (1776年)、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 论》 (1789年)、 《司法证据原 理》 (1827年), 《宪法典》 (1830年)。其中《道德与立法 原则导论》是其最主要的著作。
§1.2 功利原理 (The principle of utility) )
§1.2.5 内在善:快乐或幸福(The Intrinsic Good: Pleasure or Happiness Things such as fame(名望), fortune(财富), education(教育), and freedom(自由) may be good, but only to the extent extent(在这个意义上) that they produce pleasure or happiness. In philosophical terms, they are instrumental goods (手段善) because they are useful for attaining the goals of happiness and pleasure. Happiness and pleasure are the only intrinsic goods(内在善)——that is, the only things good in themselves.
§1.2 功利原理 (The principle of utility) )
§1.2.6 最大幸福的计算(Calculating the Greatest Amount of Happiness)
Everyone affected by some action is be to counted equally. We ourselves hold no privileged place, so our own happiness counts no more than that of others. I may be required to do what displeases me but pleases others. Thus, in the following scenario, Act B is a better choice than Act A: Act A makes me happy and 2 other people happy. Act B makes me unhappy but 5 others happy.
第一章 功利主义 (Utilitarianism) )
案例:金门桥上是否应该安装 防自杀护栏?
自从1937年这座桥建 年这座桥建 自从 成以来, 成以来,有1000多人 多人 从这座桥上跳下去自杀, 从这座桥上跳下去自杀, 被誉为自杀胜地。 被誉为自杀胜地。 后有人建议在金门桥上 安装防自杀护栏, 安装防自杀护栏,有人 支持,也有人反对, 支持,也有人反对,那 么到底应不应该安装护 栏呢? 栏呢?
§1.2 功利原理 (The principle of utility) )
§1.2.4内在善:快乐或幸福(The Intrinsic Good: Pleasure or Happiness) 内在善(intrinsic good) 、手段善 (instrumental goods)之分,源于亚里 士多德。他说:“善显然有双重含义, 其一是事物自身就是善,其二是事物作 为达到自身善的手段而是善。”
§1.2 功利原理 (The principle of utility) )
§1.2.1 什么是功利原理? 功利主义的基本道德原理叫做“功利原 理”或“最大幸福原理” (The basic moral principle of utilitarianism is called “The Principle of Utility” or “The Greatest Happiness Principle.”)
§1.2 功利原理 (The principle of utility) )
§1.2.4 内在善:快乐或幸福(The Intrinsic Good: Pleasure or Happiness 所谓“手段善”也可以称之为“外在善”,乃 是其结果是可欲的、能够满足需要、从而是人 们追求的目的的善,是能够产生某种自身善的 结果的善,是其结果而非自身成为人们追求的 目的的善,是其自身作为人们追求的手段、而 其结果才是人们所追求的目的的善。
§1.2 功利原理 (The principle of utility) )
§1.2.6 最大幸福的计算(Calculating the Greatest Amount of Happiness) In addition to counting each person equally, these five elements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greatest amount of happiness: the net amount of pleasure or happiness(快乐或幸 福的净值), its intensity(强度), its duration (持续时间), its fruitfulness(成效), and the likelihood(可能性) of any act to produce it.
§1.4 密尔的功利主义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密尔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密尔指出,这无需意味着一个 总是应该通过诉诸那个第一原则来引导行动。 总是应该通过诉诸那个第一原则来引导行动。 因为在长期的人类实践中, 因为在长期的人类实践中,我们已经逐步形成 了一些约定俗成的道德规则,例如关于谋杀、 了一些约定俗成的道德规则,例如关于谋杀、 偷窃、说谎的禁令等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 偷窃、说谎的禁令等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就应该按照那些日常的道德规则去行动; 我们就应该按照那些日常的道德规则去行动; 只有当那些具体的规则发生冲突时, 只有当那些具体的规则发生冲突时,我们才需 要通过诉诸那个第一原则来解决冲突, 要通过诉诸那个第一原则来解决冲突,从而决 定我们应该如何行动。 定我们应该如何行动。
第一篇
规范伦理学
引言
规范伦理学的三种重要理论,即目的论、 规范伦理学的三种重要理论 即目的论、义务 即目的论 论和德行伦理学。 论和德行伦理学。 目的论和义务论一直主宰当代伦理学的重要论 辩,它们都重视道德义务和行为所应该遵守的 原则,所以其理论的重点是“行为” 原则,所以其理论的重点是“行为”。 德行伦理学则是另一种不同的研究取向, 德行伦理学则是另一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它强 调道德人格的优位性,因此它最关注的是“ 调道德人格的优位性,因此它最关注的是“行 为者”而不是“行为”的性质或特点。 为者”而不是“行为”的性质或特点。
§1.2 功利原理 (The principle of utility) )
§1.2.6 最大幸福的计算(Calculating the Greatest Amount of Happiness) 边沁认为,我们可以在七个方面来衡量一个快乐 的或痛苦的经验: A、强度:这个快乐或痛苦有多强。 B、持续时间:这个快乐或痛苦会持续多长时 间。 C、确定性:对于这个快乐或痛苦可以从我们 的行动中产生,我们究竟有多确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