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调剂

合集下载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

01
将药物放入煎药器具中,加入适量水。
03
煎药过程中需搅拌药物,避免烧焦。
05
02
根据药物性质和医生诊断,选择合适的煎药 器具。
04
根据药物性质和医生诊断,选择合适的煎药 时间和火候。
06
煎药完成后,将药液过滤并保存。
处方点评制度
对处方进行定期评 估和检查,确保配 药符合规范和医生 诊断。
对处方中存在的问 题及时反馈并改进 ,提高处方质量。
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流程
定期进行中药饮片的质量安全 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质量问
题和管理风险。
不良反应监测
密切关注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和 副作用,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 施。
风险管理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 险管理措施,如加强质量控制、改 进储存条件等。
不合格品处理规定
不合格品判定
01
明确判定中药饮片不合格的标准和处理程序。
记录保存
保存好中药饮片的各项记录,包括采购记录、验 收记录、销售记录等,以便进行追溯和召回。
05
中药饮片调剂培训和管理
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01
02
03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 间、培训方式等,并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
优化。
Hale Waihona Puke 建立专门的培训师资库 ,包括中药学专家、资 深药师等,确保培训质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起源于古代中医临床实践,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 特的理论和方法。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的发展,中药饮片处方调剂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数字化、 自动化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了调剂效率和准确性。

中药处方调剂管理制度

中药处方调剂管理制度

中药处方调剂管理制度一、背景及意义中药处方调剂是中医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中医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处方调剂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不仅能够规范中药处方调剂工作流程,保证中药处方调剂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还能够提高中药处方调剂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性,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中药处方调剂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1.中药处方调剂的范围和要求中药处方调剂是指药师按照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配制各种剂型的中药制剂的过程。

中药处方调剂涉及中药品种繁多、使用方法复杂,要求药师具备扎实的中药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正确理解医师开具的处方,准确配伍中药,并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的不同,进行个性化调剂。

2.中药处方调剂的操作流程(1)接方:接到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后,药师应当认真核对处方中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和用量等信息,确保处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配伍:根据处方中所含中药的属性和功效,药师应当根据中药学原理进行配伍,合理搭配各种中药,确保中药的药性互补、剂量协调。

(3)调剂:药师应当根据配伍好的中药,按照医师规定的剂量和用法,严格按照中药调剂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中药调剂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验方:调剂完成后,药师应当对调剂好的中药进行验方,核对调配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用药量,确保中药质量合格。

(5)标签:验方无误后,药师应当在中药包装上做好标签,标明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等信息,确保中药处方的可追溯性。

(6)存储:调剂好的中药应当按照规定存放,避免受潮、曝晒和污染,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品质。

3.中药处方调剂的管理要求(1)人员要求:中药处方调剂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的药师进行,药师要严格遵守中药调剂操作规范,保障中药处方调剂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2)设备设施:中药处方调剂的药房必须具备齐全的中药调剂设备和工具,保障中药调剂工作的正常进行。

(3)文件管理:药师应当认真填写中药处方调剂记录,详细记录中药的配伍和用药量等信息,确保医疗过程的可追溯性。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疗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中药处方调剂工作的管理,包括中药饮片的配方、审核、调剂、质量控制等环节。

第二章工作流程第三条中药饮片处方调剂流程1.患者就诊并取得中药处方;2.员工按处方开立配方;3.主治医生审核处方;4.药师按配方要求调剂中药饮片;5.质量控制员进行质量检查;6.客户取药并记录相关信息。

第四条中药饮片处方调剂要求1.处方应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症、用量等信息;2.配方应准确无误;3.药师应按处方要求调剂,并记录相关操作信息;4.严格控制处方的质量,确保配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第三章职责和要求第五条员工职责1.主治医生负责审核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2.药师负责按要求调剂中药饮片;3.质量控制员负责中药饮片的质量检查。

第六条工作要求1.员工应具备相关中药知识和操作技能;2.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质量和安全。

第四章监督与管理第七条监督与奖惩1.医疗机构设立监督部门,负责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工作的监督与管理;2.对不按规范操作或发生质量问题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罚和纠正。

第八条违规违纪处理员工若出现以下情况,将按照医疗机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处理:1.故意虚报处方信息;2.超过规定的药品调配时间;3.未按规定检查处方的合理性;4.擅自调整处方中的中药饮片用量。

第五章附则第九条其他事项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如有必要,可根据工作实际进行修订和补充。

第十条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本制度解释权归医疗机构所有。

若发生与本制度相关的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有关部门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第十一条生效日期本制度自审批通过之日起生效。

公司名称:1.中药饮片处方模板2.质量检查记录表3.处方调剂操作记录表法律名词解释:1.医疗机构:指具备相关资质和设备,从事医疗服务和处方调剂的机构,包括医院、诊所等。

中药调剂的步骤流程

中药调剂的步骤流程

中药调剂是指根据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过程,主要包括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个步骤。

1. 审方:调剂人员必须认真审阅处方,对处方的各项内容进行逐项检查,对于不规范或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应拒绝调配。

2. 计价:计价时应准确计算药价,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收费。

3. 调配:调配时应按照处方的要求进行调配,注意药物的炮制、剂量、用法等,确保调配的药物符合处方要求。

4. 复核:调配完成后,应由另一名药师进行复核,检查药物的名称、剂量、炮制、用法等是否符合处方要求。

5. 包装:复核无误后,将调配好的药物进行包装,注明患者姓名、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等信息。

6. 发药:将包装好的药物发给患者,并向患者说明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以上是中药调剂的一般步骤流程,不同地区和医院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进行中药调剂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调剂的药物质量和安全。

处方调剂操作规程

处方调剂操作规程

处方调剂操作规程一、引言处方调剂是指药房中药师根据患者医生开具的处方,对药物进行核对、检查,根据情况作适当的修改和调整,确保患者获得安全、适宜的药物治疗。

处方调剂操作规程旨在规范药师在处方调剂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要求,以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操作流程1. 处方接收(1) 收到患者处方后,药师应仔细查看处方的完整性,确保开具的处方内容完整并符合规范要求。

(2) 核对处方上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过敏史等,确保准确无误。

(3) 如果有遗漏或者不清楚的信息,应立即与患者或医生进行沟通,确保信息完善和准确。

2. 处方审核(1) 根据药物剂型和用药途径,药师应核对处方上的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方式等是否与标准用药相符。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药师应判断处方是否合理、适宜,并遵循药理学和治疗指南的要求。

(3) 如果发现处方有错误、不合理或有疑问的地方,应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协商解决。

3. 药物配制(1) 根据医生处方,药师应准确计算所需药物的数量,并严格按照剂量要求进行配制。

(2) 在药物配制过程中,药师应严格按照药物操作规范,遵循无菌操作要求,以保证药物的纯度和无菌性。

(3) 配制完成后,药师应对药物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药物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处方标签打印(1) 在药物配制完成后,药师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在药品包装上打印处方标签。

(2) 处方标签上应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医生姓名、开具日期,用药剂量、用药时机和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

(3) 打印的处方标签应贴附在药品包装上,以便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查看和参考。

5. 处方交付(1) 在完成所有前述步骤后,药师应将配制好的药物及处方交付给患者。

(2) 交付药物时,药师应仔细向患者解释用药方法、次数、剂量和注意事项等。

(3) 如果患者对药物存储或使用有特殊要求,药师应当提前告知患者,并给予相应建议和指导。

(4) 在移交药物时,药师应留意患者是否存在对药物的忌口、过敏等情况,以便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协助患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调剂定义

中药调剂定义

中药调剂定义中药调剂定义中药调剂是指根据医生的处方,将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工成制剂或者直接使用单味中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它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是传统中医药治疗手段之一。

一、中药调剂的历史渊源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使用植物治病的传统。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人开始使用植物进行治疗。

《黄帝内经》等古籍对于中草药的使用和配伍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中草药的认识逐渐深入,各种经验和理论被不断总结和完善。

二、中药调剂的分类1. 单味调剂:指只使用一种中草药进行治疗。

2. 复方调剂: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功效但相互协同作用的中草药按比例混合在一起进行治疗。

3. 配伍调剂: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功效但相互协同作用的中草药按特定的比例和方法进行混合,以达到最佳疗效的治疗方式。

三、中药调剂的原则1. 辨证论治原则:中药调剂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辨证论治,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2. 方剂配伍原则:中药调剂需要遵循方剂配伍原则,即要根据中草药的性味、功效等特点进行合理搭配,以达到协同作用、互补作用或者抑制作用等目的。

3. 量材取舍原则:中药调剂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确定用药剂量,同时要注意选用优质中草药材料。

四、中药调剂的应用范围1. 内科疾病:如感冒、咳嗽、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2. 外科疾病:如创伤、骨折等。

3.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

4. 皮肤科疾病:如湿疹、痤疮等。

五、中药调剂的优势1. 中药调剂具有个体化治疗的优势,能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达到最佳疗效。

2. 中药调剂具有较少不良反应的优势,相比西药治疗,中药调剂不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3. 中药调剂具有较好的预防保健作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患病风险。

六、中药调剂的注意事项1. 中药调剂需要由专业医生开方和指导使用,不可自行购买和使用。

2. 中草药材料需要选择优质品种,并严格按照配方比例进行混合加工。

中药房调剂工作制度(5篇)

中药房调剂工作制度(5篇)

中药房调剂工作制度一、调剂人员应凭本院正式处方或领药单,调配发药。

二、调剂人员收方后应对处方内容逐项进行审查,无误后方可调配。

处方内容如有不妥或错误时,须经开方医生更正并重新签名后,方可调配。

调剂人员不得擅自更改处方。

三、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四、调配时应称量、计数准确,对处方中标明“先煎”、“后入”、“包煎”、“烊化”、“冲服”等需特殊处理的药品,要按要求特殊处理,并在发药时对病人详细说明。

五、处方调配完毕,调剂人员应再次对照处方进行检查,无误后签名,并经他人复核无误在处方上签名后,方可发药。

发药时应将用药方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向病人作详细说明。

六、对不符合规定的处方应拒绝调配。

急症处方应优先调配。

七、对毒性药品、贵重药品应专柜加锁、专人专帐管理,不得与普通药混放。

做到逐日销存统计,每月清查一次,帐物相符。

八、保持室内整洁,药品、药物放置有序,调剂用具应经常擦洗,研钵、捣药罐用毕立即擦净,若调配毒性药品后应彻底洗净。

药柜斗应经常清理,杜绝串斗、虫蛀、药品变质、不洁等现象。

九、对差错事故,应及时登记并汇报药房负责人或药剂科主任处理。

重大差错事故应及时汇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中药房调剂工作制度(二)一、中药房工作制度1、有处方权的医生应将签名模样分别留中药房,药剂人员凭医生处方调配,急诊处方优先调配。

2、药剂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负责门诊、住院处方的调配。

调剂人员应由中(西)药士或经过系统培训的具有一定药物知识的人员担任。

3、调配前要认真____处方中的病人姓名、年龄、性别、药名、用量、剂量、服法、配制禁忌,以及是否计价交款(记帐)无误后,方能调配,如有疑问,必须找处方医生问明,并及时更正,签名后再予配方,凡处方内缺味药品,应经处方医生更改后才可调配,调配人员不得擅自改动或代用。

凡超过剂量,违反配制禁忌的处方,调剂室有权拒配。

4、调剂人员必须按处方应付的统一标准去调配。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中药饮片作为中医药学中的一种剂型,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剂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具有成方稳定、易于储藏、便于调剂和服用等优点,因此得到了临床中医师和患者的广泛认可。

随着中药饮片越来越普及,饮片制剂的质量问题和服用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用药效果,对中药饮片的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和制度化。

本文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一、处方调剂制度中药饮片的处方调剂制度是保障饮片制剂的品质、规范中药配制的法定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中药饮片的处方调剂制度做出了规定。

具体包括:1、处方应当和医学临床实际相适应,必须注明剂量、煎服方法、服法及制需等要求。

2、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应实行中西药饮片二分法管理,充分保护处方权利,保证处方调配的权益,提高饮片制剂的品质。

3、处方调剂前,应进行校对验方,保证处方书写准确无误。

4、合法进货,生产企业和中间单位均应留存进货单据、货物验收记录、货物留样等资料。

5、配药过程中,规范操作,按要求进行称量、筛选、清洗、炮制、混匀、包装等工作,确保中药饮片质量。

6、配制的饮片应标明商标、批号、生产厂家、剂量标准规范等,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7、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管和操作规范,确保中药饮片的使用安全和有效。

二、操作规范在中药饮片的制剂过程中,为保障饮片制剂的品质和配方的规范,应遵循一系列操作规范。

包括:1、人员素质。

制剂人员应当全面了解中药药性、炮制方法和中药制剂工艺。

并通过相应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并有一定的从业经验。

2、器械设备。

要进行器械设备的清洗并确保器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3、原料处理。

原料购进后,应进行檢验,剔除不良品,检查是否有虫咀等问题。

4、炮制过程。

炮制应符合药典和处方规定,应掌握炮制的温度、时间、加工力度等,保证炮制适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处方调剂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药调剂业务管理
中药是在中医药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炮制,加工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石药三大类,其中植物药占大多数。

中药调剂是一项具有多学科理论知识和综合性应用技术的工作,是按照医师处方,配方程序和原则,及时准确的调配和发售药剂并注以用法用量的重要药剂的调配操作。

因此,调剂工作者不仅要有中药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调剂的基本知识
中药的配伍禁忌所谓的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配伍使用后会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或降低和破坏原有疗效,因此,临床应当避免配合使用。

人们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把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恶、相反,其中除单行外,都说明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单行:是指一种药物单独应用就会发挥治疗效果,如独参汤;
相须相使:是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如党参配黄芪可增强补气之功效
相畏相杀:是指药物间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与半夏同制可解除半夏毒性,并能加强半夏的止呕作用;
相恶:是指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与莱菔子同用,可减少人参的补气作用;
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加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即“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其含义是川乌、草乌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甘
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等。

“十九畏”即“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烘炙浸莫相依。

”其含义是:硫磺畏朴硝(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黑白丑),丁香畏郁金(川、广郁金),牙硝畏荆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桂枝、肉桂畏赤石脂、白石脂。

妊娠禁忌
有些药材能损害胎儿,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造成堕胎,致畸作用,所以常作为妊娠禁忌药物。

根据药物对胎儿的损害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二类。

禁用的大多数是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大戟、商陆、蜈蚣、天南星、麝香等。

慎用的大多数是烈性或有小毒的药物,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滑利等药物。

如桃仁、红花、乳香、生大黄、川芎、干姜、半夏、益母草、肉桂等。

中药调剂人员应牢牢掌握处方配伍禁忌,严守尽职,一旦发现有禁忌范围内的配伍处方应及时与医师联系,不可擅自处理。

处方的药物别名、并开及脚注
中药除正名外,还有别名:如金银花又称忍冬花、双花;大黄又称川军、锦纹;在医师处方中,,以一名代表两种以上药物的写法称为“并开”如青陈皮(青皮、陈皮)乳没药(乳香、没药)二冬(天冬、麦冬)苍白术(苍术、白术)赤白芍(赤芍、白芍)等。

如果在并开药物的右上方注有“各”字表示每位药均按处方量称取,例如青陈皮各6克即青皮6克、陈皮6克,如果在并写药名未注有
“各”字,或注有“合”字,表示每味药称取处方量的半量,例如乳没药6克或乳没药合6克,即乳香、没药各称取3克。

中医常有书写别名及并开的习惯:作为调剂人员应掌握并熟记药物别名及并开。

脚注:脚注是是医师在处方药名右上方提出的简单嘱咐和要求,“脚注”内容一般有:对煎服的要求,如先煎、后下、烊化、包煎、另煎、冲服等,配方时这些药物要单独另包。

“先煎”的药物有介壳类或矿物类药,如生石膏、生龙骨,延长煎煮时间,可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后下”的一般为芳香清解之品,花类、叶类等药多含挥发油成分,久煎会是其含量损失或失去疗效;如薄荷、生大黄。

“包煎”含有较多粘液果实,种子类或细末状物质,如车前子。

“另煎”一般为贵重药:人参、鹿茸、虫草等。

另外,胶类药物一般烊化或另炖,如阿胶、鹿角胶。

贵重药的粉末或易溶化的药味则一般要求“冲服”。

在调剂时要仔细审核,并在有特殊要求的小包上逐一注明“先煎”、“后下”、“包煎”等字样,并对患者详细说明煎煮方法,不可遗漏,以免影响疗效。

中药调剂程序
中药调剂是药剂科(中药房)面向临床,面向患者的第一线工作。

中药调剂工作者不仅应对药材品种是否正确,计量是否准确,炮制是否得当负责,还应对医师处方是否准确具有监督和检查的责任,加强对调剂工作的业务管理,是保证病人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

审查处方
中药处方的格式、内容与西药处方大致相同,但中药处方正文内容一般更多,内容更加复杂。

中药处方一般由“君臣佐使”(主药、辅药、佐药、使药)药物组成,有时因为各医师用药习惯不同,用药剂量也有差别,正确与否尚需靠中药知识和经验来判断,故收方审查工作一般应有中医中药理论和实践经验较丰富的药
师或中药师来担任。

药师应按规定进行处方审核,处方审核的内容有:1.首先查
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医师签名盖章等,项目不全则不予调配;2.审阅处方药名、剂量、剂数、先煎、后下等书写是否规范,如有疑问立即联系处
方医师,更改之处需医师再次签名3.如有相反、相畏药物不予调配,确属病情需
要时经医师再次签名后方可调配;4.当处方剂量超量时,特别是有毒药物如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麻黄、马钱子、细辛等超过用量,应与处方医师联系纠正
或重签字后方可调配5.了解各种用药禁忌,如妊娠、哺乳、肝、肾功能不全、老年、体弱者等忌服中药,必要时提示医师及患者。

划价
药物划价是按处方的药味逐一计算得出每剂的总额,填写在处方药价处。

按国家
规定价格划价,做到准确无误。

由于中药的别名较多,划价工作宜由药学专业人
员完成。

划价时应注意做到:1.经审方合格后才能划价2.计价方法是将每味药的
剂量乘以单价得出每味药的价格,再将全方相加即得总价,以四舍五入的方法保
留到分3.代煎药可加收煎药费4.划价完毕,药价填入处方规定栏目后,审方计价人员必须签字,以示负责。

调配处方
处方经过审查、计价、确定无误后,即可配药。

调配处方应注意1.调配前再次审
查相反、相畏、禁忌、毒性药剂量等,确认处方没差错2.根据药物不同体积重量
选用适当的戥子,一般用克戥,称取贵重或毒性药,克以下的要用毫克戥,保证
剂量准确。

称量前检查定盘星准3.一方多剂时用递减分戥法称量,每味药应逐剂
回戥,特别是毒性药品禁止凭主观估量,更不可随便抓配;4.坚硬或大块的矿
石、果实、种子、动物骨及胶类药,调配时应捣碎成小块或粗末入药5.不得将变质、发霉、虫蛀等药品调配入药6.便于核对,按处方药味顺序调配,顺序间隔摆
放;7.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煎煮方法的药品必须单独包
装并说明8.配方完毕,配方人员需自行核对,全部无误后,根据处方内容填好中
药包装袋,并在处方上签名以示负责。

检查复核
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防止调配错误和遗漏,杜绝差错事故,对调配好的处方
应有药师以上职称的中药调剂人员进行一次合理细致的核对。

核对内容一般为:1.符合药品与处方所开药味、剂数是否符合,有无多配、漏配、错配、掺混他药或
异物等现象2.有无相反、相畏、妊娠禁忌和超剂量等3.有无变质、发霉、虫蛀、鼠咬、泛油、以生代制、未捣碎等;4.是否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
冲服等特殊要求药品单独包装;5.抽查剂量准确程度,要求剂量准确程度,要求
每剂重量差异不超过正负5%,贵重药和毒性药不超过正负1%。

发药
发药是调剂工作中最后一个环节。

将调配好的中药交给煎药人员或发给病人。


门诊病人发药时还要将煎法、服法、饮食禁忌等向病人交代清楚,以保证病人用
药安全、有效。

发药时应注意:1.核对处方姓名和取药号牌后,询问患者开药剂
数以便再次核实。

2.详细说明用法用量及用药疗程,药品外包装袋上印制常规煎
药方法,对特殊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另煎、布包煎等需要向患者特别说明和
提示。

3.耐心解释患者有关用药的各种疑问。

另外,住院中药调剂室还担负病人
煎药工作。

住院病人的中成药由病区护士凭医师处方统一领取;中药处方由护士
送至调剂室,调配后煎成汤剂,由调剂室专人送到病区或由病区派专人统一领
取,汤剂的盛器外应表明病人所在的病区、床号、病人姓名、服用方法、煎剂数目、煎煮日期等,中药处方调剂后划价并通知住院处,病人出院时一起结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