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表时间研究分解

合集下载

时间管理-6秒表时间分析

时间管理-6秒表时间分析

第六章秒表时间研究一、秒表时间研究概述二、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三、秒表时间研究步骤四、常用的几种评定方法五、作业评定的培训及应用案例一、时间研究概述秒表时间研究又叫直按时间研究或密集抽样时间研究,它是在一段时间内运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对操作者的作业执行情况进行直接、连续的观测,把工作时间和有关工作的其它参数,以及与标准概念相比较的对执行情况的估价等数据一起记录下来,并结合组织所制定的宽放政策,来确定操作者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的方法。

C1 收集资料,确定研究对象•与时间研究有关的基础资料信息资料•操作方法资料(未经方法研究进行的时间研究没有实际意义!)•产品或零件、材料的资料•设备资料•操作者的资料•有关作业环境的资料2 作业分解——划分操作单元划分操作单元的原则①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辩认的起点和终点。

②单元时间愈短愈好,但以使时间研究人员能精确测记为宜。

一般以0.04min为宜。

③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单元分开。

④尽可能使每一人工单元内的操作动作为基本动作,以便易辨认。

⑤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分开。

⑥规则单元、间歇单元和外来单元应分开。

⑦物料搬运时间应与其它单元时间分开。

⑧关于操作的时间标准仅用于其特定的操作,所以每一单元应有完整而详细的说明。

例:作业描述:“某人从椅子上站起,走到电视机处,切换频道,返回椅子旁,坐下。

”试对其进行作业划分一般误差(精确度)为+5%,可靠度为+95%2n 1i i n 1i 2ni i 2i X X X n 40⎥⎥⎥⎥⎥⎦⎤⎢⎢⎢⎢⎢⎣⎡⎟⎠⎞⎜⎝⎛−=′∑∑∑==n 上式中,Xi ——每一次秒表读数;n ——试观测的次数。

当样本数量较少时:2112211/)(40⎥⎥⎥⎥⎦⎤⎢⎢⎢⎢⎣⎡−−=′∑∑∑===n n X X X n n ni ni i i ni i例:设在时间研究中,已对操作单元观测8次,现要求误差界限控制在5%,求应观测多少次?8 确定标准时间标准时间=平均操作时间×评比系数+宽放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四、常用的几种评定方法(一)、速度评定法(二)、平准化法(三)、客观评定法(四)、合成评比(Synthetic Leveling)(一)、速度评定法速度评定(Speed Rating)是比较简单的评定方法,它完全根据观测者关于理想速度即正常速度的概念评定工人的工作速度,即将工人工作速度与观测者脑海中已有的标准水平概念进行比较。

秒表时间研究教学

秒表时间研究教学

秒表时间研究教学秒表,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记录时间的仪器。

在教学过程中,秒表不仅仅是一个计时工具,更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

本文将探讨秒表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实践。

首先,秒表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在一些比赛性的学科教学中,比如口算大赛、快速计算训练等,教师可以使用秒表来计时,让学生争分夺秒地完成任务。

通过与时间的竞争,学生们会更加专注和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应对压力和处理工作效率的能力。

其次,秒表可用于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管理技巧。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一些常见的时间单位,比如秒、分钟、小时等,并让学生用秒表计时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完成某个练习题、背诵一篇课文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和把握时间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主管理时间的能力。

再次,秒表可以用来进行科学实验或观察。

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秒表测量一些物理实验现象的时间,如物体下落时间、声音传播时间等,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时间的理解。

此外,秒表也可用于观察生物行为、实施心理实验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最后,秒表还可以用于制定学习计划。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他们可以使用秒表来规划和控制学习时间。

比如,学生可以设定一段时间集中进行学习,借助秒表提醒自己是否需要休息或切换学习内容。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律性和规划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秒表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计时工具,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时间管理能力、进行实验观察和规划学习的实用工具。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巧妙地运用秒表,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潜能。

在教学中,秒表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除了前文提到的一些常见实践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有趣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运用到秒表中。

首先,秒表可以用来进行课堂小测验。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立一些快速测试的环节,通过秒表限定学生答题的时间,鼓励他们快速思考和回答问题。

第7章 秒表时间研究

第7章 秒表时间研究
12
(1)误差界限法 ❖ 先对某操作单元试观测若干次,求其平均数
与标准差,再按可允许的误差界限求应观测 的次数。
13
若要求样本平均值与总体平均值之间的误差范围控制在±5 %以内,并取置信度为95%,则应观测的次数为 :
n
n
2
40
n
n Xi2 ( Xi )2
i 1
i1
n
Xi
i 1
40
20
4.测时 常用测时方法:
(1)连续测时法 在整个研究持续时间内,秒表不停地连续走动,直到整 个研究结束为止。观测者将每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读 出,记录在表格内。研究结束后,将相邻两个操作单元 的终点时间相减,即得到操作单元实际持续时间。
21
(2)归零测时法 ❖ 在观测过程中,每逢一个操作单元结束,即
37
4)延迟宽放。是操作中无法避免的延迟所需要的宽放,即并非由操作者本 人所能控制的中断。如班组长布置任务、管理原因造成的延误等考虑的 宽放。具体包括以下3种。 操作宽放。是指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程序或操作上的特性而发生的 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如工人到仓库领料、刃磨工具、清洁机器、 周程检查等。 机器干扰宽放。机器干扰表现为操作工正在一台机器上工作时,另 一台机器已完成上道工序而等待操作工去操作,从而产生了迟延。 偶发宽放。考虑生产中不规则发生的中断迟延时间。如打扫卫生, 维护机器,以及由管理原因造成的中断,后者如填写生产日报,停 工待料,停电停水等。
标准偏差为
n
2
Xi X
i1
n
正常值为 X 3之内的数值,超过者即为异常值。 偏 差上限为 X 3 ,偏差下限为 X 3 ,在上限与下 限之间均视为正常值,凡不在这个区域内的数值即异 常值,应予以剔除。

第七章秒表时间研究

第七章秒表时间研究
内容提要
第五章 作业分析
第九章 预定时间标准法
第一章 生产与生产率管理
第二章 工业工程概述
第三章 工作研究
第四章 程序分析
第六章 动作分析
第八章 工作抽样
第十章 标准资料法
第七章 秒表时间研究
第七章 秒表时间研究
第七章 秒表时间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时间研究的含义、特点及适用对象。2.明确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3.在理解测时原理的基础上,正确掌握测时的步骤与方法。4.掌握秒表测时标准时间的定义及其构成,领会标准时间计算的几个主要公式,并能正确计算标准时间。
在整个研究持续时间内,秒表不停地连续走动,直到整个研究结束为止。观测者将每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读出,记录在表格内。研究结束后,将相邻两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相减,即得到操作单元实际持续时间。
(1)连续测时法
在观测过程中,每逢一个操作单元结束,即按停秒表,读取表上读数,然后立即将秒表指针快速回到零点,在下一个操作单元开始时重新启动。
第二节 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
4.计算器、测量工具、摄影、录像设备或计时机等
1.秒表(马表、停表)
2.记录板
3.时间研究表格
1. 秒表(马表、停表)
秒表是时间研究中最广泛使用的工具,定额人员常用的是1/100分秒表,也称10进分计秒表,如图7-1a;另外一种秒表为10进时计秒表(表面划分成100小格,每格代表0.0001h),见图7-1b。
1.理解时间研究的含义、特点及适用对象。2.明确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3.在理解测时原理的基础上,正确掌握测时的步骤与方法。4.掌握秒表测时标准时间的定义及其构成,领会标准时间计算的几个主要公式,并能正确计算标准时间。
复习与思考

第九章秒表时间研究

第九章秒表时间研究

自左侧A'处取一发光装置外框(20cm)
1 将发光装置外框运回组装作业处(20cm)
持住发光装置外框
2
持住发光装置组件 持住发光装置组件
3
持住发光装置组件 持住发光装置组件
4
持住发光装置组件 持住发光装置组件
将发光装置组件交于右手
பைடு நூலகம்
5
自左侧B'处取一手电筒身外壳(25cm) 将筒身外壳与发光装置组件接合(25cm)
✓(3)如操作者没按照单元的顺序进行,则在相互颠 倒的两个单元的“R”行内分别划一横线,横线下记开 始时间,横线上记结束时间。
✓(4)在观测过程中出现例外单元,如工具掉地等, 观测者应在相应栏内做上记号,并记录影响时间。外 来单元消耗的时间,对确定宽放时间很重要。
2024/8/2
19
周程测时法
适用于测定作业时间很短的工序
作业分解的原因 作业分解的原则 作业分解实例
2024/8/2
7
作业分解的原因
✓ ①总时间内所包括的动作,数量多且性质复杂,很难评比其 快慢。
✓ ②对每一单元个别予以评估,则动作快慢可作较精确的调整。 ✓ ③可将操作内生产工作(有效时间)与非生产工作(无效时间)
分开。 ✓ ④各单元分别评比,使标准时间更为精确,尤其高度疲劳单
B
A
C
2024/8/2
图9-1 10进分计秒表
3
2024/8/2
图9-2 记录板
4
三、时间研究的步骤
时间研究八步骤
2024/8/2
1. 收集资料 2.划分为单元 3. 决定观测次数
4. 测时 5. 剔出异常值 6. 计算正常时间 7. 确定宽放时间 8. 计算标准时间

秒表分析报告

秒表分析报告

秒表分析报告1. 引言秒表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来测量时间的流逝。

在体育比赛、科学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秒表来计时。

秒表的准确性对于确保比赛公平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因此,本文将对秒表进行分析,探讨其准确性和误差来源,以及如何提高准确性。

2. 秒表的工作原理秒表由一个计时手指和一套数字或模拟显示器组成。

当启动秒表时,计时手指开始运动,并且显示器开始计时。

当需要停止计时时,手指停止运动,计时器停止并显示所经过的时间。

秒表通常具有额外的功能,如分割计时和计次功能。

3. 秒表的准确性秒表的准确性是指其所显示的时间与真实时间之间的偏差。

秒表的准确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秒表本身的设计和制造质量,以及使用者的操作技巧。

3.1 秒表的设计和制造质量秒表的设计和制造质量对其准确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高质量的秒表通常采用精密的计时机制和高精度的计时芯片,以确保时间的准确性。

而低质量的秒表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如计时机制不稳定或计时芯片精度低,导致时间的误差增大。

3.2 使用者的操作技巧秒表的准确性还受到使用者的操作技巧的影响。

使用者需要准确地启动和停止秒表,并确保手指在计时过程中的稳定性。

不正确的操作可能导致时间的误差增加。

因此,使用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培训和练习,以提高操作技巧。

4. 秒表误差的来源秒表的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来源。

4.1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秒表本身的设计和制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误差。

这种误差是固定的,会在每次计时时产生相同的偏差。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正来消除或减小,例如通过校准秒表或使用更准确的秒表。

4.2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使用者的操作技巧或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误差。

这种误差是不可预测的,会在不同的计时中产生不同的偏差。

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多次计时并取平均值来减小,以减少其对结果的影响。

5. 提高秒表准确性的方法为了提高秒表的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选择高质量的秒表:选择具有精密计时机制和高精度计时芯片的秒表,以确保时间的准确性。

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及步骤

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及步骤

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及步骤秒表是一种常见的时间测量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实验、体育比赛、工业生产等领域。

通过使用秒表,我们可以精确地测量事件的持续时间,从而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研究。

以下是使用秒表进行时间研究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秒表在进行时间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选择一款适用的秒表。

市面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秒表,包括机械秒表、电子秒表和手机应用程序等。

选择合适的秒表根据实际需求,例如需要测量的时间范围、精度要求和使用环境等。

第二步:设定测量目标在开始测量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测量目标,即需要测量的时间事件是什么。

例如,我们可能想测量一场比赛的持续时间、一个行为的反应时间或者一个生产过程中的某个步骤的时长等。

明确测量目标有助于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三步:熟悉秒表操作使用秒表之前,我们需要熟悉其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可能因不同的秒表型号而有所差异,因此建议先阅读秒表的使用手册或者进行简单的训练。

熟悉秒表操作可以避免因操作不熟悉而导致的误差。

第四步:准备测量环境在进行时间测量之前,我们需要确保测量环境的合适。

如果有可能,应消除可能干扰测量的因素,例如减少噪音、保持良好的光线条件等。

确保测量环境稳定和一致,有助于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第五步:进行时间测量在进行时间测量时,我们需要将秒表置于合适的位置,并准备好开始测量。

根据目标进行测量的时间点,可以在开始时按下秒表的启动按钮,并在结束时按下停止按钮。

万分秒表甚至可以提供更高精度的测量。

通过记录测量结果,我们可以获得时间事件的准确时长。

第六步:分析和报告测量结果完成时间测量后,我们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报告。

通过比较不同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事件之间的差异和规律。

在报告中,我们可以展示测量结果的具体数值和图表,并提供相应的解读和分析。

此外,如果需要,还可以将测量结果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以上是使用秒表进行时间研究的一般步骤。

秒表时间研究实验报告

秒表时间研究实验报告

5、 绘制管制界限图。 选择对第三组数据进行异常值剔除 第三组的平均值如上表所示 平均值=5.235 标准差=1.219 管制上限UCL=5.235+3×1.219=8.894 管制下限LCL=5.235—3×1.219=1.578 数值1.2小于1.578,在管制下限之外,为异常值,应剔除。
6、 分析秒表测时法确定转向器部件装配过程的标准时 间的结果。
1、 实验目的
1、学会秒表测时的方法。 2、学会用秒表测时来制定标准时间
2、 使用仪器、材料
汽车转向器、装拆工具、铅笔、橡皮、秒表、时间研究表格等。
3、 实验过程
1、收集资料
2、划分操作单元 划分操作单元的原则如下:
(1)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辨的起点和终点;(2)单元时间愈短愈好; (3)尽可能每一单元为操作的基本动作;(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 分开;(5)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单元分开;(6)规则单元、间歇性 单元和外来单元分开;(7)每一单元应有完整而详细的说明。
3、测时 采用连续法记录时间研究,在现场记录时用铅笔填写秒表读
数“W.R”,见附件:时间研究表(一)。计算基本时间“B.T”。
4、填写时间研究表(二),剔除异常值,用三倍标准法决定正常值范围 (正常值范围在x±3σ内)。
5. 决定宽放时间 取宽放率为:15%。
宽放时间=正常时间×宽放率
6. 计算标准时间:标准时间=平均操作时间×评比系数+宽放时间
因为标准时间=平均操作时间×评比系数+宽放时间,即标准时间=正常时 间+宽放时间。秒表测时法测定的时间是操作者完成某单元的实际时间, 表二中已算出操作者完成操作所需的标准时间,由于是选取20个同学的 操作数据,数值存在着些许差异,操作者的操作速度可能比标准动作快 (正常速度操作),也可能比标准动作慢,所以,不能直接将表二中算 的的平均值认为是操作者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的时间,因此我们要对操 作者的作业进行评定,并以此对观测时间进行修正,即将求得的平均值 乘上评定系数。使操作所需的时间变为不快不慢的正常时间。这样才能 保证制定的标准时间的科学性。在计算标准时间的时候,我们还计算了 宽放时间,因为正常时间并未考虑操作者个人需要和各种不可避免的延 迟因素所耽误的时间。如果以正常时间为标准时间,则会使操作者从早 到晚的工作。显然这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在秒表测时法确定标准时间 以前,还必须找出操作者所需的停顿和休息的时间,即宽放时间。这样 才符合实际需要。因此我们在用秒表测时法确定转向器部件装配过程的 标准时间的时候,计算了正常时间及宽放时间,以保证标准时间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电池装入手电筒组件内(45cm)
7
自右边C处取一手电筒尾座(47cm) 将尾座旋转组装到手电筒组件上(47cm)
8
接过左手的手电筒 按动电源开关,进行目检;作业完成
注:手电筒开关OFF时设定为作业完结时刻(有声音作为该时刻标记)
2020/5/16
14
3、确定观测次数
➢(1)误差界限法 ➢(2)d2值法 ➢(3)作业周期确定观测次数的方法
✓ ⑥划分单元后,每个单元再给予详细的说明,不但可作为介 绍整个操作的说明,并且还可用其作为“标准操作”培训新 人。
✓ ⑦如已制定出每个单元的标准时间,将其综合,即为整个操 作的标准时间。且以后单元如遇有增减时,亦可迅速算出其 标准时间。
2020/5/16
10
2、作业分解的原则
✓ (1)单元之间界限清楚,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辨认的 起点和终点。
✓ ②对每一单元个别予以评估,则动作快慢可作较精确的调整。 ✓ ③可将操作内生产工作(有效时间)与非生产工作(无效时间)
分开。 ✓ ④各单元分别评比,使标准时间更为精确,尤其高度疲劳单
元应独立,这样其疲劳宽放时间的确定会更加合理。
2020/5/16
9
✓ ⑤每单元予以详细说明,并求其标准时间,则详细的操作规 则即可产生,且以后如某单元需更换动作,则可直接修正本 单元时间。
✓ 作业分解是指为便于观测和分析而将某一作业加以细 分成若干个操作单元。秒表测时是以操作单元为单位 进行观测记录的,并非其操作的总时间。所有个别单 元的时间之和等于整个操作时间。
作业分解的原因 作业分解的原则 作业分解实例
2020/5/16
8
作业分解的原因
✓ ①总时间内所包括的动作,数量多且性质复杂,很难评比其 快慢。
持住发装置外框
2
持住发光装置组件 持住发光装置组件
3
持住发光装置组件 持住发光装置组件
4
持住发光装置组件 持住发光装置组件
将发光装置组件交于右手
5
自左侧B'处取一手电筒身外壳(25cm) 将筒身外壳与发光装置组件接合(25cm)
持住手电筒身外壳
持住手电筒身组件
6
持住手电筒身组件并预对 持住手电筒身组件
第九章 秒表时间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时间研究的含义、特点及适用对象。 2.明确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 3.在理解测时原理的基础上,正确掌握测时的步骤与
方法。
4.掌握秒表测时标准时间的定义及其构成,领会标准 时间计算的几个主要公式,并能正确计算标准时间。
2020/5/16
1
一、秒表时间研究概述
➢ 决定工作时间标准,并用以控制人工成本。 ➢ 制定标准时间作为资金制度的依据。 ➢ 决定工作日程及工作计划。 ➢ 决定标准成本,并作为标准预算的依据。 ➢ 决定机器的使用效率,并用以帮助解决生产线的平
衡。
2020/5/16
3
二、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
(1)秒表(停表、马表) (2)观察板 (3)时间研究表格 (4)其他工具
2
20
n
2
n
n
n Xi2 ( Xi )2
i1
i1
n
Xi
i1
2020/5/16
16
68.72%
95.45% 99.73%
3 2 1 x 1 2 3
正态分布曲线
2020/5/16
17
例9-2 设在秒表时间研究中,先对某操作单元观测10次,得其 延续时间分别为7,5,6,8,7,6,7,6,6,7,现要求误 差界限控制在±5%以内,取置信度为95%,求应观测多少次?
3
自左边D '处取一灯泡(47cm) 将灯泡插入反光片的孔中(47cm)
4
自右边D处取一灯泡基座(50cm) 将灯泡基座放于灯泡尾座上(50cm)
接过左手的发光装置组件
5
持住发光装置组件 持住发光装置组件并预对
旋转发光装置组件使之与筒身外壳组合
自左边C'处取一节电池(45cm)
6
将电池装入手电筒组件内(45cm) 自左边C'处取一节电池(45cm)
2020/5/16
15
(1)误差界限法
✓若要求样本平均值与总体平 均值之间的误差范围控制在 ±5%以内,并取置信度为95 %,则应观测的次数为 :
✓若要求误差控制在±10% 以内,取置信度为95%, 则应观测的次数为 :
2
n
n
40
n
n Xi2 ( Xi )2
i1
i1
n
Xi
i1
40 X
B
A
C
2020/5/16
图9-1 10进分计秒表
4
2020/5/16
图9-2 记录板
5
三、时间研究的步骤
时间研究八步骤
2020/5/16
1. 收集资料 2.划分为单元 3. 决定观测次数
4. 测时 5. 剔出异常值 6. 计算正常时间 7. 确定宽放时间 8. 计算标准时间
6
1、获取充分的资料
操作单元分解练习
下图为:手电筒组装作业布置图。
完成品
45cm 作业点
2020/5/16
25cm 20cm
35cm
25cm
BA
50cm 47cm
DC
A' B'
45cm 47cm
C' D'
13
操作单元


编号
(左手)
自左侧A'处取一发光装置外框(20cm)
1 将发光装置外框运回组装作业处(20cm)
持住手电筒身组件并预对
7
持住手电筒身组件 持住手电筒身组件并预对
8
将组装好的手电筒交于右手 空闲
操作单元


编号
(右手)
将上一完成品放于指定地点(45cm)
1 自右侧A处取一玻璃片(45cm)
放玻璃片于发光装置外框上(25mm)
2
自右侧B处取一聚光片(35cm) 放聚光片于发光装置外框上(35mm)
从前述的时间研究表格可以观察到应收集的一些信 息,具体来讲包括以下资料:
✓ (1)与时间研究有关的基础信息资料。 ✓ (2)操作方法资料。 ✓ (3)产品或零件、材料的资料。 ✓ (4)设备资料。 ✓ (5)操作者的资料。 ✓ (6)有关作业环境的资料。
2020/5/16
7
2.作业分解——划分操作单元
✓ (2)各单元时间长短适度。 ✓ (3)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操作单元分开。 ✓ (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分开。 ✓ (5)规则单元、间歇性单元和外来单元应分开。 ✓ (6)物料搬运时间应与其他单元时间分开。
2020/5/16
11
操作单元分解练习
下图所示为:手电筒组装作业。
2020/5/16
12
直接时间研究或 密集抽样技术
1.含义
秒表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合格、 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
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采用的抽样技术原理; 测时的观察记录的对象是“工序” ; 要求对同一工序进行重复观察和记录若干次。
2020/5/16
2
2.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