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铜、锌的测定
土壤有效态铜、锌、铁、锰的测定

土壤有效态铜、锌、铁、锰的测定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 方法提要用pH7.3的DTPA-TEA-CaCl2缓冲溶液作为浸提剂,螯合浸提出土壤中有效态锌、锰、铜、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
其中DTPA为螯合剂;氯化钙能防止石灰性土壤中游离碳酸钙的溶解,避免因碳酸钙所包蔽的锌、铁等元素释放而产生的影响;三乙醇胺作为缓冲剂,能使溶液pH保持7.3左右,对碳酸钙溶解也有抑止作用。
2 应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pH大于6的土壤中有效态铜、锌、铁、锰的测定,其他土壤也可参照使用。
3 主要仪器设备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包括铜、锌、铁、锰元素空心阴极灯);2)酸度计;3)恒温往复式或旋转式振荡机,或普通振荡器及恒温室,满足180r/min±20r/min的振荡频率或达到相同效果;4)带盖塑料瓶:200 mL。
4 试剂4.1 DTPA浸提剂[c(DTPA)=0.005mol·L-1,c(CaCl2)=0.01mol·L-1,c(TEA)=0.1mol·L-1,pH7.30]:称取1.967g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溶于14.92g(约13.3mL)三乙醇胺(TEA)和少量水中;再将1.47g氯化钙(CaCl2·2H2O)溶于水后,一并转入1L容量瓶中,加水至约950mL;在酸度计上用1:1盐酸溶液或1:1氨水调节pH至7.3,用水定容,贮于塑料瓶中。
此溶液可保存几个月,但用前需校准pH值。
4.2 铜标准贮备液[ρ(Cu)=1000μg·mL-1]:称取1.0000g金属铜(优级纯),溶解于20mL 1:1 硝酸溶液,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或用硫酸铜配制:称取3.928g硫酸铜(CuSO4·5H2O,未风化),溶于水中,移入1L 容量瓶中,加5mL1:5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4.3 铜标准溶液[ρ(Cu)=50μg·mL-1]:吸取铜标准贮备液5.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4.4 锌标准贮备液[ρ(Zn)=1000μg·mL-1]:称取1.0000g金属锌(优级纯),用40mL 1:2盐酸溶液溶解,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或用硫酸锌配制:称取4.398g硫酸锌(ZnSO4·7H2O),溶于水中,移入1L容量瓶中,加5mL1:5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4.5 锌标准溶液[ρ(Zn)=50μg·mL-1]:吸取锌标准贮备液5.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4.6 铁标准贮备液[ρ(Fe)=1000μg·mL-1]:称取1.0000g金属铁(优级纯),溶解于40mL 1:2盐酸溶液中(加热溶解),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或用硫酸铁铵配制:称取8.634g硫酸铁铵[NH4Fe(SO4)2·12H2O],溶于水,移入1L 容量瓶中,加10mL1:5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4.7 铁标准溶液[ρ(Fe)=50μg·mL-1]:吸取铁标准贮备液5.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即为含50μg·mL-1铁标准溶液;4.8 锰标准贮备液[ρ(Mn)=1000μg·mL-1]:称取1.0000g金属锰(优级纯),用20mL 1:1硝酸溶液溶解,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或用硫酸锰配制:称取2.749g已于4005o C~500o C灼烧至恒重的无水硫酸锰(MnSO4)溶于水中,移入1L容量瓶中,加5mL1:5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4.9 锰标准溶液[ρ(Mn)=50μg·mL-1]:吸取锰标准贮备液5.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
土壤有效态铜、锌、铁、锰的测定

土壤有效态铜、锌、铁、锰的测定(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ICP法)方法提要:用pH7.3的DTPA-TEA-CaCl2缓冲溶液作为浸提剂,螯合浸提出土壤中有效态锌、锰、铜、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其中DTPA为螯合剂,氯化钙能防止石灰性土壤中游离碳酸钙的溶解,避免因碳酸钙所包蔽的锌、铁等元素释放而产生的影响。
三乙醇胺作为缓冲剂,能使溶液pH保持7.3左右,对碳酸钙溶解也有抑制作用。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pH大于6的土壤有效态铜、锌、、铁、锰的测定。
试剂和溶液:DTPA浸提剂[c(DTPA)=0.005mol/L,c(CaCl2)=0.01mol/L,c(TEA)=0.1mol/L,Ph7.30]:称取1.967g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溶于14.92g(约13.3mL)三乙醇胺(TEA)和少量水中;再将1.47g氯化钙(CaCl2·2H2O)溶于水后,一并转入1L容量瓶中,加水至约950mL;在酸度计上用1:1盐酸溶液(约8.5mL)或1:1氨水调节pH至7.3,用水定容,贮于塑料瓶中。
此溶液可保存几个月,但用前需校准pH。
铜标准贮备液[p(Cu)=1000u g/mL]:称取1.000g金属铜(优级纯),溶解于20mL1:1硝酸溶液(加热溶解),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
或用硫酸铜配制:称取3.928g硫酸铜(CuSO4·5H2O,未风化),溶于水中,移入1L容量瓶中,加5mL1:5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p(Cu)=100u g/mL]:吸取铜标准贮备液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
锌标准贮备液[p(Zn)=1000u g/mL]:称取1.000g金属锌(优级纯),溶解于30mL1:1盐酸溶液(加热溶解),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
或用硫酸锌配制:称取4.398g硫酸锌(ZnSO4·7H2O,未风化),溶于水中,移入1L容量瓶中,加5mL 1:5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
HJ491-2019土壤和沉积物 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报告项目名称: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方法名称:《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2019报告编写人:参加人员:审核人员:报告日期:1、实验室的基本情况1.1 人员情况实验室检测人员已通过标准《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2019的培训,熟知标准内容、检测方法及样品数据采集和处理等,考核合格,得到公司技术负责人授权上岗。
表1 参加验证的人员情况登记表1.2 检测仪器/设备情况表2 主要仪器基本情况1.3 检测用试剂情况表3 主要试剂及溶剂基本情况1.4环境设施和条件情况实验室具有校准合格的温湿度计,环境可以控制在标准要求范围内,满足检测环境条件。
另外实验室配备了洗眼器、喷淋设施、护目镜、灭火器等的安全防护措施,符合实验室安全内务的要求。
2、实验内容2.1方法原理及适用范围2.1.1方法原理土壤和沉积物经酸消解后,试样中铜、锌、铅、镍和铬在空气-乙炔火焰中原子化,其基态原子分别对铜、锌、铅、镍和铬的特征谱线产生选择性吸收,其吸收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铜、锌、铅、镍和铬的浓度成正比。
2.1.2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铜、锌、铅、镍和铬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铜、锌、铅、镍和铬的测定。
当取样量为0.2g、消解后定容体积为25mL时,铜、锌、铅、镍和铬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mg/kg、1mg/kg、10mg/kg、3mg/kg、4mg/kg,测定下限分别为4mg/kg、4mg/kg、40mg/kg、12mg/kg、16mg/kg。
2.2样品2.2.1样品采集和保存: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的相关技术要求,采集土壤样品11kg,按标准要求进行保存。
2.2.2样品制备除去样品中的异物(枝棒、叶片、石子等),按照HJ/T166的要求,将采集的样品在实验室中风干、破碎、过筛,保存备用。
森林土壤铜、锌、铁、锰全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森林土壤铜、锌、铁、锰全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森林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其中,铜(Cu)、锌(Zn)、铁(Fe)和锰(Mn)是森林土壤中的重要微量元素。
为了准确测定森林土壤中这些微量元素的全量含量,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分析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简称ICP-OES)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农业、地质等领域。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微量元素转化为气态离子,并利用高温等离子体激发离子发射光谱,从而实现对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进行ICP-OES分析前,首先需要对森林土壤样品进行前处理。
一般而言,样品收集后需要进行干燥、研磨和筛分等步骤,以获得均匀且可靠的样品。
接下来,将样品溶解于酸性溶液中,通常使用硝酸和氢氟酸的混合溶液。
这样可以有效提取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并将其转化为可测量的形式。
在ICP-OES仪器中,样品溶液通过喷雾器喷入高温等离子体中。
在高温等离子体中,样品中的元素被激发成为高能级状态,并发射出特征光谱。
这些发射光谱通过光谱仪器进行收集和分析,可以得到不同元素的发射强度。
为了准确测定森林土壤中的铜、锌、铁和锰含量,需要进行标准曲线法。
首先,制备一系列含有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
然后,在ICP-OES仪器中依次测定这些标准溶液的发射强度,并绘制出标准曲线。
通过比较待测样品的发射强度与标准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推算出待测样品中铜、锌、铁和锰的含量。
此外,在进行ICP-OES分析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需要使用高纯度的试剂和溶剂,并进行严格的实验室操作。
其次,仪器的校准和维护也非常重要,以确保仪器性能的稳定和可靠性。
最后,为了提高分析效率和减少干扰,可以采用多元素分析技术,同时测定多个元素的含量。
(作业指导书)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GBT 17138-1997

作业指导书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GB/T 17138-1997一、实验目的:1.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2.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及操作方法3.学会土样的消解及重金属的测定方法。
二、仪器和仪器:1.仪器:100 mL容量瓶、移液管、玻璃棒、聚四氟乙烯坩埚、电热板novAA 4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铜-空心阴极灯、锌-空心阴极灯2.试剂:(1)盐酸,优级纯(2)硝酸,优级纯;(3)去离子水;(4)氢氟酸,ρ=1.49g/ml;(6)高氯酸,ρ=1.68 g/ml。
(7)硝酸镧水溶液:称取3g硝酸镧(La(NO3)·6H2O)溶于42ml水中。
(8)2%(v/v)硝酸溶液:移取20 ml浓硝酸(优级纯)于980 ml去离子水中。
(9)国际标准样品-铜-单元素标准溶液,1000 mg/L。
(10)国家标准样品-锌-单元素标准溶液,1000 mg/L。
(11)铜、锌混合标准使用液:铜20mg/L,锌120mg/L;用硝酸溶液(2)逐级稀释铜、锌标准储备液(9)(10)待用。
四、实验原理:采用盐酸-硝酸-高氯酸全分解的方法,彻底破坏土壤的矿物晶格,使试样中的待测元素部进入试液中。
然后,将土壤消解液喷入空气-乙炔火焰中。
在火焰的高温下,铜、锌化合离解为基态原子,该基态原子蒸汽对相应的空心阴极灯发生的特征谱线产生选择性吸收。
在择的最佳测定条件下,测定铜、锌的吸光度。
五、操作方法1.土壤样品的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一般不少于500g)倒在塑料薄膜上,晒至半干状态,将土块压碎,去残根、杂物,铺成薄层,经常翻动,在阴凉处使其慢慢风干。
然后用有机玻璃棒或木棒将土样碾碎,过2 mm尼龙筛,去掉2 mm以上的砂砾和植物残体。
将上述风干细土反复按四法弃取,最后约留下100 g土样,进一步用研钵磨细,通过100目尼龙筛,装于瓶中(注意在制备过程中不要被沾污)。
取20~30 g土样,在105℃下烘4~5 h,恒重。
土壤和沉积物 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HJ 491-2019方法验证报告

***检测有限公司方法验证报告方法名称: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2019编写: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1、目的对实验室选用的《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491-2019方法进行验证,以证实实验室能够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并能证实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用途,在误差的允许范围之内,可在本实验室运行。
2、方法内容2.1方法原理土壤和沉积物经酸消解后,试样中铜、锌、铅、镍和铬在空气-乙炔火焰中原子化,其基态原子化分别对铜、锌、铅、镍和铬的特征谱线产生选择性吸收,其吸收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于铜、锌、铅、镍和铬的浓度成正比。
2.2试剂按照同HJ491-2019 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中所提的相关试剂要求。
3、仪器的验证表1 仪器验证4、环境条件验证表2 环境条件验证5、人员能力验证情况5.1该项目人员配备情况该项目目前配备2名专业技术人员,人员资料详见表3:表 3 参加验证人员情况登记表5.2 人员培训及考核情况人员已经通过培训并考核合格,详见人员档案。
6、分析步骤6.1样品的采集和保存土壤样品按照HJ/T166的相关要求进行采集和保存;沉积物样品按照GB17378.3或HJ494的相关要求进行采集和保存。
6.2样品的制备除去样品中的异物(枝棒、叶片、石子等),按照HJ/T166和GB17378.3的要求,将采集的样品在实验室中风干、破碎、过筛,保存备用。
6.3水分的测定土壤样品干物质含量按照HJ613测定;沉积物样品含水率按照GB17378.5测定。
6.4试样的制备电热板消解法称取0.2g~0.3g(精确至0.1mg)样品于50ml聚四氟乙烯中,用水润湿后加入10ml盐酸,于通风橱内电热板上90℃~100℃加热,使样品初步分解,待消解液蒸发至剩余约3ml时,加入9ml硝酸,加盖加热至无明显颗粒,加入5ml~8ml 氢氟酸,开盖,于120℃加热飞硅30min,稍冷,加入1ml高氯酸,于150℃~170℃加热至冒白烟,加热时应经常摇动坩埚。
土壤中有效铜、锌的测定及注意问题研究

土壤中有效铜、锌的测定及注意问题研究作者:涂欣欣董福全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第15期摘要土壤中有效铜、锌元素的测定是土壤重金属元素检测中最为常见的一项内容,本文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与检测方法进行简述,并重点对采用DTPA(二乙三胺五乙酸)浸提法测定土壤中有效铜、锌元素的主要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检测过程的影响因素,为土壤中有效铜、锌元素的测定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测定土壤重金属超标是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中最为显著的一项污染,在重金属超标的土壤中生产的农作物,诸如水稻、小麦、蔬菜等也存在着植物重金属超标的可能。
对土壤环境进行有效监测是判断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的主要依据[1]。
通过对原始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可知,铜、铅和锌等重金属分布以其他形态为主。
铜、锌是土壤重金属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准确测定能够为后期修复治理过程提供重要参考。
1 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与检测分析狭义上的重金属形态指的是采用性质不同的化学提取剂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浸提出来,并按照浸提剂的类型划分重金属的形态。
一般分为水溶及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以及残渣态。
因浸提剂系列和浸提方法的不同,上述分组方法也有变化。
当前,检测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方法主要有4种,即化学试剂浸提法、同位素稀释法、快速生物法和解吸法等。
除了化学浸提法以外,其他三种方法对表征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效果好,但是这些方法的操作复杂,设备费用高,技术内容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因此,实际中多采用的是化学试剂浸提法[2]。
常规的化学试剂浸提方法可以细分为多种具体的内容,比如酸提取、水提取、中性盐提取等五种。
这些提取方法的原理不尽相同,各种方法的提取效率和适用情况也差别较大,因此产生的差异也较大。
但就目前已经开展的土壤重金属检测工作而言,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与重金属有效态之间的相关性较为显著。
2 有效态锌、铜的测定2.1 土壤有效锌、铜的浸提称取重量为10.00g的待测样品,放置于容量为150 mL具塞干燥三角瓶中,向三角瓶中滴入20.0 mL25℃的DTPA浸提剂,盖紧三角瓶塞,并将其置于25℃的环境中,然后以振荡频率为180r/min将三角瓶振荡2小时后转入过滤。
土壤有效性铜-锌-铁-锰简易测定方法

土壤有效性铜\锌\铁\锰简易测定方法植物所需微量元素包括铜、锌、铁、锰、硼、钼等,其主要生理作用有参与体内碳氮代谢、与叶绿素合成及稳定性有关、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促进生物固氮、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等。
总之,尽管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很少,但其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却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全国缺乏微量元素的农田面积逐年增加,但微肥的重要性还未引起农民的足够重视。
因此,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力宣传植物所需微量元素的重要性以及测定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迫在眉睫。
现就土壤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简易测定方法介绍如下:1基本方法土壤样品经DTPA-TEA-CaCl2提取后,用原子光谱法直接测定溶液中的锌、锌、铁、锰。
2主要仪器、设备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②酸度计;③往复式振荡机;④带盖塑料瓶。
3试剂3.1DTPA浸提剂其成分为0.005mol/L DTPA、0.01mol/ L CaCl2和0.10mol /L TEA。
称取1.967g二乙酸胺五乙酸(DTPA),溶于14.92g三乙醇胺(TEA)和少量水中;再将 1.47g氯化钙(CaCl2.H2O)溶于水后,一并转入1L容量瓶中,加水至约950mL;在酸度计上用6mol/ L盐酸溶液调节pH至7.30,用水定容,贮于塑料瓶中。
3.2标准贮备液3.2.1铜标准贮备液称取1.00g金属铜(优级纯),溶解于20mL 1:1硝酸溶液,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即为1 000ug /mL铜标准贮备液。
分取此液5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即为含50 ug/ mL铜标准溶液。
3.2.2锌标准贮备液称取1.00g金属锌(优级纯),用40mL 1:2盐酸溶液溶解,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即为1 000ug/ mL锌标准贮备液。
分取此液5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即为含50 ug/ mL锌标准溶液。
3.2.3铁标准贮备液称取1.00g金属铁(优级纯),溶解于40mL 1:2盐酸溶液中(加热溶解),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即为1 000ug/ mL铁标准贮备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n——每个采样单元布设的最少采样点数;
s——样本相对标准偏差,即变异系数;
t——置信因子,当置信水平为95%时,t值为1.96; d——允许偏差,当规定抽样精度不低于80%时,d取0.2。
(三) 采样点布设方法 1.对角线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污水 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一般不少于500g)混匀后用 四分法缩分至约100g。缩分后的土样经风干后, 除去土壤中石子和动物植物残体等异物,用木棒 (或玛瑙棒)研压,通过2mm尼龙筛,混匀。用 玛瑙研钵将通过2mm尼龙筛的土样研磨至全部通 过100目(孔径0.149mm)尼龙筛,混匀后备用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 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 进步影响深远。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铜在地壳中的含 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自然界 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物存在。铜矿物与其他矿物聚合成铜矿石, 开采出来的铜矿石,经过选矿而成为含铜品位较高的铜精矿。是唯一的 能大量天然产出的金属,也存在于各种矿石(例如黄铜矿、辉铜矿、斑 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中,能以单质金属状态及黄铜、青铜和其他合 金的形态用于工业、工程技术和工艺上。
(一) 土壤样品的类型、采样深度及采样量
1. 混合样品 一般了解土壤污染状况时采集混合样品:将 一个采样单元内各采样分点采集的土样混合均匀制 成。 对种植一般农作物的耕地,只需采集0~20 cm耕作层土壤;对于种植果林类农作物的耕地, 采集0~60cm耕作层土壤。
2. 剖面样品 了解土壤污染深度时采集剖面样品:按土壤 剖面层次分层采样。
锌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Zn,它 的原子序数是30,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第4周期、第IIB族 。是一种浅灰色的过渡金 属。锌(Zinc)是第四"常见"的金属,仅次 于铁、铝及铜,不过地壳含量最丰富的元素 前几名分别是氧、硅、铝、铁、钙、钠、钾、 镁。外观呈现银白色,在现代工业中对于电 池制造上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为一相当重要 的金属。另外,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 一,在人体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免疫、内 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的这一性能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行业。锌与酸或强碱都能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锌肥( 细胞呼吸、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等作用。锌粉、锌钡白、锌铬黄可作颜料。氧化锌还可用于医药
是指锌及化合物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主要污 染源有锌矿开采、冶炼加工、机械制造以及 镀锌、仪器仪表、有机会合成和造纸等工业 的排放。汽车轮胎磨损以及煤燃烧产生的粉 尘、烟尘中均含有锌及化合物,工业废水中 锌常以锌的羟基络合物存在。
•
•
• • • •
•
• • •
壤中的铜主要来自原生矿物,存在于矿物的晶格内。我国土壤中全铜的含量一般为 4~150 mg· kg-1, 平均约22 mg· kg-1,接近世界土壤中含铜量的平均水平(20 mg· kg-1)。全 Cu含量与土壤母质类型、腐殖质的量、成土过程和培肥条件有关。一般基性岩发育的土壤 含铜量多于酸性岩,沉积岩中以砂岩含铜最少。 kg-1,平均含量约在100 mg· kg-1,比世界土壤 我国土壤中全锌含量大致在 3~709 mg· kg-1高出一倍。土壤含锌量与成土母质中的矿物种类及其风化程度 的平均含锌量约50 mg· 有关。一般岩浆岩和安山岩、火山灰等风化物含锌量最低。在沉积岩和沉积物中,页岩和 粘板岩的风化物含锌量最高,其次是湖积物及冲积粘土,而以砂土的含锌量最低。 土壤中的铜和锌一般以下列几种形态存在:(1)以游离态或复合态离子形式存在于土壤溶 液中的水溶态;(2)以非专性(交换态)或专性吸附在土壤粘粒的阳离子;(3)主要与碳酸盐和 铝、铁、锰水化氧化物结合的闭蓄态阳离子;(4)存在于生物残体和活的有机体中有机态; (5)存在于原生和次生矿物晶格结构中的矿物态。它们在各种形态中的相对分配比例则取决 于矿物种类结构、母质、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土壤中的活性铜和锌主要指水溶态和非专性 吸附的交换态离子。一般土壤溶液中的铜、锌含量很低,例如在20种石灰性土壤中水溶性 kg-1,在一些酸性土壤上水溶性锌约在0.032~0.172mg· kg-1(Hodgson 等 铜为0.004~0.039mg· , 1965, 1966)[5,6 ]。 土壤中铜、锌具有很多的相同特性,因此土壤全量铜、锌的测定常常放在一起讨论。它 们的样品分解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碱熔法(碳酸钠法,偏硼酸锂法等),碱熔法 分解样品完全,因添加了大量的可溶性盐,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燃烧器上有时会有盐 结晶生成及火焰的分子吸收,致使结果偏高,可能引起污染的危险性也较大。另一类为酸 溶法(氢氟酸与盐酸、硫酸、硝酸、高氯酸等酸的一种、两种或几种酸配合组成的消化方 法)。在酸溶法分解样品之前,石灰性土壤须用硝酸除去碳酸盐 ,泥炭或腐殖质土须用双氧 水除去有机质。有较多的实验表明:用含有氢氟酸的酸溶法分解样品,测定的结果与碱融 法相近。但分解液中残留的氢氟酸可能会腐蚀ASS或ICP光谱仪。
•
应用领域
•
• • •
• • • • • • • • • •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 工业、国防工业等领铜作为内芯的导线 域,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电子工业 铜在电气、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占总消费量一半以上。用于各种电缆和 导线,电机和变压器,开关以及印刷线路板的制造中。 机械 在机械和运输车辆制造中,用于制造工业阀门和配件、仪表、滑动轴承、模具、热交 换器和泵等。 化学工业 在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制造真空器、蒸馏锅、酿造锅等。 国防工业 在国防工业中用以制造子弹、炮弹、枪炮零件等,每生产300万发子弹,需用铜13~ 14吨。 建筑工业 在建筑工业中,用做各种管道、管道配件、装饰器件等。 医学 医学中,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还发现铜有非常好的医学用途。20世纪70年代 ,中国医学发明家刘同庆、刘同乐研究发现,铜元素具有极强的抗癌功能,并成功研 制出相应的抗癌药物“克癌症7851”,在临床上获得成功。后来,墨西哥科学家也发 现铜有抗癌功能。新世纪,英国研究人员又发现,铜元素有很强的杀菌作用。相信不 久的将来,铜元素将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做出巨大贡献。
土壤剖面A、B、C层示意图
•
在山地土壤土层薄的地区,B层发育不完整时, 只采A、C层样。 • 干旱地区剖面发育不完整的土壤,采集表层 (0~20cm)、中土层(50cm)和底土层 (100cm)附近的样品。 (二)采样时间和频率 一般土壤在农作物收获期采样测定,必测项 目一年测定一次,其他项目3~5年测定一次。 (三)采样量及注意事项 (1)填写土壤样品标签、采样记录、样品登 记表。1份放入样品袋内,1份扎在袋口。 (2)测定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竹铲、竹片 直接采集样品。
2. 梅花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 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地块。
3. 棋盘式布点法
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 完整开阔的地块,一般设10个以上分点。 该法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 应设20个以上分点。
对角线布点法 棋盘式布点法 梅花形布点法
4. 蛇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 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
四、采样点的布设 (一) 布设原则 (1) 合理地划分采样单元。 (2) 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布 点。 (3) 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肥堆边 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
(二) 采样点数量 根据监测目的、区域范围大小及其环境状况等 因素确定。一般每个采样单元最少设3个采样点。 单个采样单元内采样点数可按下式估算:
铜元素是一种金属化学元素,也是人体所必 须的一种微量元素, 铜也是人类发现最早 的金属之一,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 属于重金属。
指铜(Cu)及其化合物在环境中所造成的污 染。 主要污染来源是铜锌矿的开采和冶炼、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钢铁生产等。 冶炼 排放的烟尘是大气铜污染的主要来源。
2010年7月,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 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件5. 放射状来自点法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6. 网格布点法
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农用化 学物质污染型土壤、土壤背景值调 查常用这种方法。 对于综合污染型土壤,还可以采 用两种以上布点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放射状布点法 蛇形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
采样
• 采样方法
①采样筒取样;②土钻取样;③挖坑取样。 • 土壤样品制备
土壤中铜、锌的测定
讲课人:12055117 王雪
全国近两成耕地污染超标 含镉汞砷铜铅铬锌镍
• 人民财经获悉,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 状况总体不容乐观,近两成耕地污染超标。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调查的范围是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 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 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 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 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 82.8%。 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 0.9%、4.8%;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这位负责人指出,土壤环境质量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工矿业、农业生产等人类 活动和自然背景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这位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严峻的土壤环境形势,国家正在或将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向土壤污染宣战。 一是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国务院部署,环境保护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二是加快推进土壤环 境保护立法进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土壤环境保护列入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了土壤环境保护法规 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以及相应的专家组。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法律草案。 三是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在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础上,环境保护部将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 等部门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进一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目前已初步形成总体实施方案。 四是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国家将在典型地区组织开展土壤污染治理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地推 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五是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国家将强化土壤环境监管职能,建立土壤污染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加强对涉重金属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处理 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管控农业生产过程的农业投入品乱用、滥用问题,规范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和处理处置活动,以防止 造成新的土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