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

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乳腺核磁共振(MRI)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乳腺核磁共振检查主要用于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对于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尤为重要。
下面将针对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乳腺核磁共振检查主要包括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两种方式。
T1加权成像可以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的解剖结构,对于乳腺肿块的形态、大小、位置等特征有很好的显示。
而T2加权成像则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和组织学特征,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在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中,我们需要关注的主要是肿瘤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度、强化方式等方面。
对于乳腺恶性肿瘤来说,通常表现为不规则形状、毛刺状边界、低信号或混合信号等特征。
在增强扫描中,恶性肿瘤往往表现为快速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而且强化后的持续时间较长。
这些特征对于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此外,在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中,我们还需要注意肿瘤的大小、位置、侵袭范围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对于乳腺恶性肿瘤来说,通常表现为较大的肿块,甚至伴随有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因此,对于这些信息的准确记录和描述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是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详细描述和分析,其中包括肿瘤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大小、位置、侵袭范围等多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进行乳腺核磁共振检查时,医生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同时,患者在接受乳腺核磁共振检查后,也需要及时向临床医生提供详细的报告信息,以便医生能够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乳腺核磁共振成像恶性肿瘤征象的META分析

影像研究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6月 第3卷第12期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革新,核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
通过检索相关权威学术论文,乳腺恶性肿瘤的MRI征象提示病灶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有所差异,基于此,本文采用meta分析法分析乳腺核磁共振成像恶性肿瘤征象的各个提示,以期为诊断乳腺癌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诊断参考依据,全文研究过程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排除标准:排除非英文文献、排除中文文献;排除已确诊为乳腺癌,但没有征象统计数据的文献资料;排除综述、评论性文献;排除男性乳腺肿瘤类文献。
纳入标准: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下属的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Embase生物医学数据库;考克兰图书馆数据库;CBM、CNKID等医学数据库。
检索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乳腺癌、灵敏度、特异度等。
文章选择:纳入的文章由5位资深医生独立完成,避免漏选权威文献资料。
1.2 数据信息提取由我院5名资深医生采用同样的纳入标准在数据库中下载文献。
主要提取:发表年限、国家、样本数量、MRI 征象(包括:毛刺状形态、边缘模糊不清、环状强化、washout曲线、ADC值低于阈值、MRI评估等数据)。
提取MRI征象的敏感性、特异性、AUC值和Q值,没有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可以进行计算获得。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Meta-Disc1.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做好MRI征象数据统计,计算出MRI征象敏度、特异度。
由于本文纳入的文献来自世界各国,纳入的患者病例数、病因都有所差异,因此在本次meta分析中进行异质性检验,并绘制SROC曲线。
2 结果2.1 文献数量结果我院5位医生初选出190篇文献,经过两轮筛选,最终16篇文献被纳入本次meta分析。
2.2 设定编号病灶形状编号:1、2、10~15、17~22。
病灶边缘评价编号:1、2、4~6、10、12、14、15、17~19、22、24、25。
病灶环状强化评价编号:5、24~26。
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序列的鉴别及影像学表现

THANKS
感谢观看
误诊原因分析及避免方法
误诊原因分析
主要由于乳腺病变种类繁多,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部分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影像学表现相似,易导致误诊。
避免方法
结合患者年龄、病史、临床表现及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对于难以鉴别的病变,可行穿刺活检或手 术切除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提高影像科医生的专业技能和诊断经验也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
扫描序列选择
常规包括T1WI、T2WI、 DWI及动态增强扫描等序列 ,必要时可加做波谱成像、 灌注成像等功能成像序列。
图像后处理
对原始图像进行减影、最大 信号强度投影等后处理,以 更好地显示病灶形态学特征 及血流动力学信息。
03
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序列 分析
T1WI序列特点及作用
1 2
T1WI(T1加权成像)序列
04
乳腺癌影像学表现分析
肿块型乳腺癌影像学表现
形态不规则
肿块在磁共振成像上通常呈现不规则形态, 边缘模糊或呈分叶状。
增强后强化
注射造影剂后,肿块通常出现快速、明显的 强化,且强化程度不均匀。
信号不均匀
肿块在T1加权像上通常呈低信号,T2加权 像上呈高信号,且信号强度不均匀。
周围结构受侵
肿块可能侵犯周围脂肪组织、皮肤或胸肌, 表现为相应结构的信号异常。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表现
腋窝淋巴结转移
表现为腋窝内肿大淋巴结,信 号不均匀,增强后可见强化。
内乳淋巴结转移
内乳淋巴结位于胸骨旁,转移 时可见局部淋巴结肿大,信号 异常。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锁骨上窝内出现肿大淋巴结, 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强化明显 。
远处淋巴结转移
部分乳腺癌患者可出现远处淋 巴结转移,如肺门、纵隔或腹
乳腺癌的MRI诊断

乳腺癌的MRI诊断正文:一、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MRI(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评估肿瘤的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的MRI诊断方法及其应用。
二、乳腺癌的MRI技术2.1 MRI扫描参数的设置2.2 MRI脂肪抑制技术的应用2.3 MRI增强技术的应用2.4 MRI序列的选择和解译三、乳腺癌的MRI表现3.1 乳腺癌的信号强度3.2 乳腺癌的形态特征3.3 乳腺癌的动态增强特征3.4 乳腺癌的病灶扩散情况四、乳腺癌的MRI分型4.1 MRI分型的意义和作用4.2 MRI分型的分类方法4.3 MRI分型的临床应用五、乳腺癌的MRI评估5.1 乳腺癌的大小和分期评估5.2 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评估5.3 乳腺癌的血管侵犯评估5.4 乳腺癌的复发评估六、乳腺癌的MRI与其他影像学方法的比较6.1 与乳腺X线摄影的比较6.2 与乳腺超声检查的比较6.3 与乳腺核磁共振的比较七、乳腺癌的MRI诊断的局限性7.1 乳腺癌的MRI虚假阳性率7.2 乳腺癌的MRI虚假阴性率7.3 乳腺癌的MRI检查的时间和费用成本八、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乳腺癌的MRI扫描图像九、法律名词及注释9.1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的简称,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断层成像的技术。
9.2 乳腺癌(Breast Cancer):乳腺组织恶性肿瘤的统称。
9.3 脂肪抑制技术(Fat Suppression Technique):通过运用化学抑制或频率选择抑制等方法,抑制脂肪信号以增强目标组织的显示。
9.4 动态增强特征(Dynamic Enhancement Features):指乳腺癌在不同时间段内对比剂的吸收和分布情况。
9.5 乳腺癌的分型(Classification of Breast Cancer):基于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类型。
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分析

d y n a m i c c o n t r a s t e n h a n c e m e n t( D C E — MR I ) ,t h e t y p e o f t i me ・ s i g n a l i n t e n s i t y c u r v e( T I C )f e a t u r e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
分 叶形 , 1例 类 圆形 , 1 例 不规则 形 ; T 1 WI 平扫 6例 呈稍 高混杂信 号 , 4例低信 号 , 1 例 混 杂低信 号 ; T 2 WI 抑 脂 8例混 杂高信号 , 3例呈 均 匀高信 号 ; S p i r a l A x i a l 动 态增 强扫描 8 例 不均 匀强化 . 3例 均 匀强化 , 其中 5 例
果对 照 , 提 高对该病 MR I 表 现认识 和诊 断水平 。方法 : 回顾 性分析 2 0 1 1年 1 2月 至 2 0 1 2年 1 1月期 间于我 院行 乳腺 MR I 检 查 并经手 术病 理证 实的 1 1例乳 腺 叶状肿 瘤 ,分 析 包括肿 瘤形 态 学特征 、 平扫 T 1 wI 与 T 2 wI 信号 、 S p i r l a A x i a l 平扫及动 态增 强表 现及 时间信 号 曲线类型 。 并 与病 理结果 对照。结果 : MR I 上 9例 呈
Ho s pi t a l ,Gu ng a z h o u 5 1 0 0 1 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Y U Ha o - j i e E — m a i l : y h j t o u g a o @1 6 3 . c o n
b r e a s t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i t . Me t h o d s MR i ma g e s o f 1 1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h y l l o d e s t u mo r s c o n i f r me d b y 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y d u i r n g De c e mb e r 2 01 1 t o No v e mb e r 2 0 1 2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 MRI i f n d i n g s i n c l u d i n g t u mo r s h a p e,ma r g i n,s i z e,s i g n a l i n t e n s i t y o n T1 一 we i g h t e d a n d T2 - we i g h t e d i ma g e s b e f o r e c o n t r a s t ,a p p e a r a n c e o f
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

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乳腺核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伤、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乳腺组织中存在多发结节,其中部分结节呈现不规则形状,边界模糊,信号强度不均,部分结节周围可见明显的强化。
这些表现提示可能存在乳腺癌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和诊断。
除了核磁共振成像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也需要引起重视。
乳腺癌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乳头溢液等,结合核磁共振成像的结果,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乳腺癌。
针对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显示的结果,临床医生需要进一步制定诊疗方案。
首先,需要进行乳腺穿刺活检,以确定乳腺组织中是否存在恶性肿瘤。
其次,根据活检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最后,对患者进行术后的随访和监测,以及必要的康复护理。
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乳腺核磁共振恶性报告是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依据,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同时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
希望本文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观察

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观察徐晓杰【期刊名称】《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5)001【摘要】目的:对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分析.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乳腺叶状肿瘤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平扫信号强度、形态学、增强病变内部强化特征的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ADC表现扩散系数值及DWI信号值.对正常乳腺组织ADC与乳腺叶状肿瘤PTs进行配对设计资料t的检验比较.结果:术后病理诊断12例乳腺叶状肿瘤PTs,其中良性7例,交界性4例,恶性1例.MRI上5例为椭圆形,7例为分叶状;4例欠清,8例边界清晰;12例乳腺叶状肿瘤PTs,MRI 平扫TIWI过后,呈现低信号;STIR或T2WI脂肪抑制呈现高信号,其中3例肿瘤内见囊性极高不规则信号影,3例见低信号分隔;乳腺叶状肿瘤PTs在初期呈动态快速增强状态,初始期后TIC9例呈II型,3例呈I型;DWI检查11例,其表现均为高信号,正常乳腺组织ADC值与患者平均ADC值相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叶状肿瘤PTs的MRI表现特点无明显特征,因此为非特征性,需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总页数】3页(P5-7)【作者】徐晓杰【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分析 [J], 张嫣;余浩杰;王颀;郭庆禄;王霞;沈敏;张江宇2.乳腺叶状肿瘤MRI形态及功能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J], 谢东;李强;康巍;唐琪;刘丽东;朱旭娜;赵欣;陈军;张卫3.乳腺叶状肿瘤的乳腺X射线摄影及MRI表现 [J], 段艳廷; 李辉; 何毛伟; 付丽媛; 钟群; 肖慧; 许尚文; 陈自谦4.乳腺叶状肿瘤的数字化X线摄影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 [J], 沈烨;殷国玮;朱春;王洁;周英姿5.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学分析 [J], 潘志远;张春红;姚晓军;元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MRI诊断(附3例报告)

C h i n J Ma g n R e s o n I ma g i n g , 2 0 1 3 , V o l 4 , No 2
乳 头溢 液 。肿 瘤 边 界 多 较 清 ,常 呈分 叶状 ,体 积 改 变 较 为 常 见 ,MRI 信 号 较 均 匀 ,T1 wI 为低 信 较 大 , 多不 侵 及 皮 肤 ,但 肿 瘤 巨大 时 可致 皮 肤 菲 号 ,T 2 WI 呈 稍 高信 号 ,增 强 扫描 肿 块血 供丰 富 , 薄 、血 管显 露 ,皮 温 可 升 高 。多 无 乳 头 内陷及 皮 动 态 增 强 扫 描 大 部 分 病 灶 在 时 间一 信 号 强 度 曲线 I 型 或I I I 强化 l 6 ] ,腋 窝 淋 巴结 转 移 多见 。( 2 ) 肤 桔 皮 样 变 。MF H恶 性 程 度 高 ,切 除 后 极 易局 部 上 呈 I 复 发 ,但 较 少 见腋 窝 淋 巴结 转 移 [ 2 ] 。乳 腺MF H可 恶 性 淋 巴瘤 肿 块 边 缘 多 清 楚 , 周 围浸 润 少 ,无 毛 靠 的 治疗 方 法 是 在 广 泛 切 除 病灶 基 础 上 联 合 放 、 化 疗 。但 术后 复发 率较 高 ,应追 踪 复查 。 刺 、 钙化 及 皮 肤 凹 陷等 典 型 乳 腺癌 的征 象 。病 变 在M R 平 扫 T1 wI 常 表 现 为 低 信 号 ,T 2 WI 表 现 为 较 高 信 号 , 因 内部 较 少 出现 退 变坏 死 ,信 号 较 均 MF H术 前 诊 断 较 为 困难 ,主 要 依 靠 组织 学 诊 j 。MF H是 软 断 。 组织 学 上 主 要 由成 纤 维 细 胞和 组 织 细 胞 样 细 匀 ,增 强 后病 变 呈 中等 或 明显 强 化 胞 构成 ,肿 瘤 间质 主 要 为 富 血 管 的胶 原 纤维 ,部 组 织 肉瘤 中最 为常 见 的类 型 , 与其 他 类 型 肉瘤 鉴 分 可 见 黏液 变 性 区及 类 似 炎 性 肉芽 组 织 区 ,根 据 别 在 MRI 检 查 中不 具 有特 异 性 ,确 诊 还 是 有 赖 于 J 。 瘤组 织 的 主要 形态 特 征 ,可将 其 分 为5 型 :多 形性 组织 学及 免疫 组 化 综 上所 述 ,MRI 对 乳 腺MF H具有 一 定 的诊 断 型 、 黏 液样 型 、黄 色 瘤 型 或 炎 症 型 、 巨 细胞 型及 血 管瘤 样 型 。大 部分 肿 瘤对 波 形 蛋 白( V i m) 、肌 动 价 值 ,能 提 高术 前 诊 断正 确 率 , 但 因其 组 织 学 多 表 现 亦 多 变 ,但 出现 以下 几 点时 要 首 先 蛋 白f A c t i n ) 、C D 一 6 8 、抗 胰 蛋 白酶( A一 1 一 A T ) 、抗胰 样 ,MRI 糜 蛋 白酶( A一 1 一 AC T ) 呈 阳性 , 少 部分对 结 蛋  ̄( D e s m 考 虑 本 病 :( 1 ) 中老 年 乳 腺 无 痛 性 包 块 ,肿 块 较 i n ) 、 角 蛋 白( Ke r a t i n ) 、S 一 1 0 0 蛋 白等 呈 灶 性 阳 大 ,短 期 内增 长 快 ,无 腋 窝 淋 巴结肿 大 。( 2 ) MR I 性 】 ,MF H确 诊 主 要 依 赖 组 织 学和 免 疫 组织 化 学 信 号 混杂 ,T 2 WI 上 出现 低 信 号分 隔 样结 构 , 出现 囊 变 、 坏 死信 号 ,增 强扫 描 肿 块 实质 部 分 明显 强 影 像 诊 断 作 为 一 种 重 要 的 辅 助 手 段 , 尤 其 化 。虽然 乳腺 MF H最 终依 赖 组织 学确 诊 , 结合 病 I 特 点 ,可提 高MF H的术 前诊 断率 。 MRI 在 乳 腺 疾 病 检 查 中具 有 重 要 作 用 ,MRI 为 无 史及 以上M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00一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年第11卷第2期
乳腺恶性肿瘤的M RI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汪晓红耿道颖顾雅佳 彭卫军
目的:分析各种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对87名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恶 性肿瘤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乳腺恶性肿瘤的MRI特点。结果:通过分析比 较87例不同病理类型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其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发现浸润性导管癌多呈星芒状 或蟹足状肿块,边缘不规则或伴毛刺,边界不清,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或不规则环状强 化。SI—Time曲线以III型为主;导管原位癌常为局限于一个象限内的锲形分布不规则异常信号灶,内部信号 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后呈线样分支状强化,SI—Time曲线以II、III型为主;黏液腺癌多表现T:WI较高信 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或仅见轻度强化改变,SI—Time曲线以IV型为主;交界性分叶状肿瘤瘤体较大,边缘呈 分叶状,有多结节融合样改变,增强后多呈均匀强化,部分内部可伴囊变;转移性乳腺癌为多发性明显强化的类 圆形肿块,边缘光整;湿疹样癌多表现为乳头表面凹凸不平,增强后明显强化;乳腺淋巴瘤、髓样癌及腺样囊性癌 等少见病变亦因其不同的病理基础而有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论:乳腺恶性肿瘤因其不同的病理基础,表现 出不同的MRI特征,正确认识将有助于对乳腺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病理
万方数据
18例清晰;增强后强化方式:2例呈点片状强化,9例 呈线状、分支状强化,14例呈环状强化,11例呈均匀强 化,22例呈不均匀强化改变;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I 型4例,II型11例,III型43例;伴随征象:胸肌、胸壁 受侵5例,皮肤增厚9例,乳头凹陷11例,同侧腋下淋 巴结肿大24例。
二、导管原位癌(图2)
二、MR检查方法
芒状,不规则形);边界(清晰,模糊);伴随征象(腋下淋
本研究使用GE 1.5T Signa T win Speeder with excite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患者俯卧于专用的乳腺 相控阵表面线圈上,使双侧乳房自然悬垂于线圈洞穴
巴结,胸壁、胸肌浸润,乳头凹陷,皮肤增厚等)。 (三)增强形式:点片状强化,线样强化,均匀或不
万方数据
图对各种类型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 础进行初步研究。
材料和方法
一、病例资料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11:100—106
Chin Comput Med Imag 2005;11:100~106
作者单位: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汪晓红顾雅佳彭卫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耿道颖)
小叶原位癌l例,患者年龄53岁,病灶直径 0.5cm。MRI表现为乳腺深部一星芒状结节,边界清 晰,T,WI为低信号,T:WI为等信号,增强后呈轻度不 均匀强化,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IV型;腺样囊性癌1 例患者年龄54岁,病灶为5cm肿块,边缘分叶状,伴 棘状突起,边界清晰,T。WI低信号,T:wI混杂高信 号,增强后呈明显强化,内可见筛状分布的小囊性灶, 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呈I型;湿疹样癌1例仅表现为 乳头表面凹凸不平的异常信号改变,增强后明显强化; 1例乳腺淋巴瘤表现为3cm肿块,边缘不规则,尚光 整,边界清晰,内部信号均匀,T,WI低信号,T:WI等 信号,增强后轻中度均匀强化,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Ⅱ 型;髓样癌1例,患者年龄52岁,病灶为直径2cm肿 块,边缘呈分叶状,边界清晰,T。wI低信号,T:WI高 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呈I[I型曲线;2例乳腺癌转移 灶均为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内部信号均匀,增强后
1A B CD
万方数据
图1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边缘不规则,边界欠 清。平扫T,WI(A)呈低信号,边缘不规则,边 界模糊,T2WI(B)呈高信号,中央伴不规则低 信号改变,增强后(c,D)明显强化,边缘不规 则,矢状位(D)显示病灶强化不均,边缘伴毛
刺,边界不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的时间一信号强
5ram,层隔lmm,矩阵256×160,激励次数4次。动态
度曲线。按照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的形状,将之分为4
增强采用二维快速梯度回波序列(2D FSPGR)加脂肪
型:①I型:持续强化(2~7min之间信号强度升高超
抑制T。WI(TR 200ms、TE 5ms、翻转角800)轴位扫
Purpose: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performance of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fast 2D FSPGR MRI regarding the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reast malignant tumors relative to histopathologic analysis.Materials and Methods:87 patients with histopathologically verified breast malignant lesions
MRI Magnifestation of Breast Malignant Tumors Relative to Histopathologic Analysis
Wang Xiaohong,Geng Daoying,Gu Yajia,et al Department of Radiology,Affiliated Cancer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
过10%)。②II型:早期强化后,在增强的中后期信号
描,视野32cm×32cm;矩阵256×160;激励次数1次,
强度维持在一个平台水平(2。7min之间信号强度升
检查前用12G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造影剂采用
高或降低在±10%之间)。③III型:早期强化后,在增
Gd—DTPA,用量为0.2mmol/kg,于10s内快速团
underwent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The lesion detectability of Tl WI,T2 WI,and contrasted series,the signal intensity character,enhancement pattern,morphology manifestation of the lesions were observed.Results:There are different Magnifestations of breast malignant lesions according to
the lesion detectability of T1 WI,T2 WI,and contrasted series,the signal intensity character,enhance- ment pattern,morphology manifestation of the lesions.Conclusion:Contrast—enhanced dynamic MRI can discribe different kinds of breast malignant diseases better.似1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zation of
57岁,平均47岁。病灶直径分别为4cm、8em,平均6cm。2 例病灶均为较大分叶状肿块,内部信号混杂,呈多结节 融合样改变,T,wI低信号,T:WI高信号,1例边界尚 清,内含囊性成分,1例边界模糊;增强后除1例病灶 内囊性成分无强化外,其余部分均呈明显均匀强化,并 可见明显的强化分隔。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分别为I 型、II型。
均匀强化以及有无周边环状强化、内部分隔等。
内。常规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定位扫描后,采用。 FSE T1WI(TR 480ms、TEloms、ETL=2)、T2WI加
(四)时问一信号强度曲线:根据病变最高强化区 ROI测量值,在SUN ADW4.0工作站上用Functool
脂肪抑制(TR 3200ms,TE 85ms)横断位扫描,层厚
强的中后期信号强度降低(2—7min之间信号强度的
注,继而快速推注10ml生理盐水。分别于注药前、注
降低超过10%,称为廓清)。④IV型:无明显强化(峰
药后即刻、lmin、2min、4,min、7min扫描,单次扫描时
值增强百分比≤10%)。
间为33s。 一 三、资料分析
结
果
(一)MR平扫乳腺病变信号强度的评价:以周围
breast lesions are based on their different histopathology. Key words Breast neoplas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istopathology
既往乳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一直依赖于钼靶x 线与B超,但往往受分辨率及病变部位等因素的限制 而有一定的局限性n J。MR快速成像序列不仅为疾病 的影像诊断提供了丰富的形态学信息,而且还可通过 动态增强进一步揭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结合 组织内部的质子弛豫特点能更好地分析病变的内部组 织构成,从而更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本文据乳腺 恶性肿瘤的M RI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试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年第11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