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小半径曲线病害成因及其整治
浅谈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的原因与整治措施

浅谈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的原因与整治措施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是指在铁路交通运行过程中,位于小半径曲线处的钢轨因受到高速列车的持续运行摩擦、压力等多种因素的作用而出现的磨耗现象。
这种磨耗对于铁路交通的安全和运行质量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来减少磨耗,保障铁路运行的安全和顺畅。
造成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硬轮对钢轨磨损:因为小半径曲线处列车需要进行弯道运行,车轮与钢轨之间的分离力较小,对车轮和钢轨产生了较大的摩擦力,使得钢轨表面出现磨损。
2.车轮滚动作用:车轮在弯道处的滚动作用是不规则的,部分车轮轴向滚动时的滑移速度较快,会对钢轨表面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导致磨耗加剧。
3.钢轨断裂:小半径曲线处的钢轨由于承受了较大的曲线压力,容易发生断裂,断裂面上的边缘会出现严重磨耗。
为了减少小半径曲线处钢轨的磨耗,可以采取以下整治措施:1.增加曲线半径:适当增大曲线半径可以减小列车在曲线上的侧向加速度,减少与钢轨之间的冲击力,从而减轻钢轨的磨耗。
2.优化曲线设计:合理地设计曲线的曲率和过渡曲线,减少曲线的变化率能够减小列车在曲线上的横向力,降低钢轨磨损。
3.加强轮对的维护:对列车车辆的轮对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验,保证车轮的圆度、踏面磨耗等参数在规定范围内,减小车轮对钢轨的冲击力。
4.增加轨道支撑力:通过修建合适的支撑结构,增加钢轨在曲线处的支撑力,减少钢轨的侧向滑移,降低磨损。
5.加强钢轨的维修:对于损坏严重的钢轨,及时进行更换和修复,保持钢轨的良好状态,减少磨损。
6.加装降噪设备:在小半径曲线出口处加装降噪装置,减少列车进入曲线的时候产生的噪音和震动,改善列车运行的环境。
总之,钢轨的磨耗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合理的曲线设计、轮对维护和钢轨的维修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小半径曲线处钢轨的磨耗。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铁路交通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浅析铁路线路小半径曲线的病害成因及整治方法

浅析铁路线路小半径曲线的病害成因及整治方法发表时间:2017-08-24T11:22:40.5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4期作者:刘长青[导读]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曲线的病害成因及其危害,并通过分析形成了曲线病害整治方法,同时对曲线线路地段的周期性检查及日常养护进行了概括,并提出建议。
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西工务段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曲线的病害成因及其危害,并通过分析形成了曲线病害整治方法,同时对曲线线路地段的周期性检查及日常养护进行了概括,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半径曲线线路;病害;整治;养护本文以大秦铁路为研究对象,铁路线路的线路状态由于受到包括机车、车辆等的不间断冲撞、推挤和碾压,致使其线路状态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
在所有的线路设备中,小半径曲线地段线路设备受到走行机车、车辆的冲撞力、推挤力、碾压力尤为突出,以至其线路几何尺寸及钢轨磨耗的变化较大且快,时常演变成综合性病害。
因此,小半径曲线地段线路设备的病害整治与养护有着显而易见的重要性,其不仅关乎设备维修投入,而且关系着行车安全。
1 曲线的病害成因及其危害1.1 曲线病害产生的原因小半径地段曲线线路的病害产生往往在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面从五个方面对曲线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1)线路设备先天不足线路设备先天不足是造成钢轨磨耗的最关键因素。
当机车、车辆走行经小半径曲线地段,其车轮的踏面与轨道线路的钢轨面发生滑动,在受到相同牵引力的作用下,与直线地段相比,列车行驶速度大大降低,从而引起机车、车辆与轨道线路部件双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尤其是造成钢轨磨耗,降低钢轨使用寿命。
(2)线路承重量明显增加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快速重载越来越顺应经济的发展。
而随着运送重量的增加,线路钢轨所受到的破坏程度也逐渐加强。
在机车、车辆车轮的快速碾压、撞击下,加之其他因素作用等,造成线路钢轨的头部内侧接触面发生剥离现象,同时其侧面的磨耗也逐渐形成,病害一旦生成,其在小半径曲线线路地段的发展速度尤其快。
小半径曲线常见病害的分析及整治措施可修改全文

一、南昆线 小半径曲线的主要病 害
(4)轨枕失效严重
主要集中在小半径曲线上, 病害表现为轨枕挡肩破损、 轨枕开裂、沉轨槽溃烂等
二、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钢轨伤损病害
原因分析: ①线路的先天不足是钢轨
磨耗的最主要原因。列车驶 经小半径曲线时,由于车轮 踏面与钢轨面发生滑动,使 相同牵引力下列车的行驶速 度大大降低,使钢轨受到的 力较直线地段大的多,导致 机车车辆与轨道部件都受到 伤损,特别是钢轨的侧磨较 大,使用寿命变短。
巩固拨道成果:在传统概念中,拨道是整治曲线方向的主要方 法。但是,仅仅依赖于拨道想较长时间保持曲线方向是难以实 现的。还需要将“起、拨、捣、改”等方法与正矢递增(减)、加 强钢轨硬弯矫直、更换失效联结零件等方法进行综合使用。与 此同时,还需加宽曲线外股道床宽度、堆高碴肩、增加道床的 横向水平移动阻力等方式来不断增强道床横向阻力。
概述
小半径曲线钢轨伤损病害严重
二是钢轨接头病害突出
主要是由于南昆线的胶接绝缘接头因铺设上道时间较早, 已进入疲劳期,普遍存在轨头低踏、轨面掉块、夹板和螺 孔裂纹、电阻不良等病害
2013年至今全段共更换189副 厂焊接头低踏病害严重
主要原因是厂焊接头在焊接时由于材料强度比母材低,在 列车的冲击力作用下被压踏,并造成接头吊板、道碴打白、 接头扣件松动等次生病害。再次是伤损钢轨更换导致铝热 焊接头、临时处理接头大量增加,接头的增加造成线路次 生病害的大量存在
原因分析: ①与曲线受力有着直接关系,当列车
在曲线地段运行时,产生的力十分复杂。 通过力的分析,可将列车作用于钢轨上 的力分为3个方向,即竖直方向、水平 横向以及水平纵向。垂直力即或作用于 钢轨上车轮的静压力(即分配到该车轮 上的车辆重量——轴重),列车通过轨 道不平顺地段以及不平顺车轮运行时会 产生附加力。在曲线地段还有因外轨超 高以及车架对车轮横向压力而引起的附 加垂直力。横向水平力主要指车轮对钢 轨的侧压力和曲线上的附加横向力。曲 线地段产生的横向水平力比较大。曲线 半径愈小,横向水平力愈大。曲线上产 生的离心力和因外轨超高使车辆倾斜而 产生的机车车辆重力分力有关。
小半径曲线的病害分析及养护办法

小半径曲线的病害分析及养护办法摘要:分析小半径曲线病害的成因与危害,探讨曲线病害的重点整治办法,介绍了小半径曲线的日常护要点和减少病害发生的措施。
关键词:小半径曲线轨道;钢轨磨耗;曲线养护;轨道几何尺寸。
中图分类号:f530.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工矿企业,因车间布局和场地的限制,铁路线路形成小半径曲线不可避免。
曲线是铁路线路三大薄弱环节之一,极易产生病害,是铁路线路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一、小半径曲线的主要病害表现:一是钢轨伤损病害:钢轨垂直磨耗、侧磨、波磨及接头伤损是小半径曲线常见的病害,尤其是侧磨,是小半径曲线最突出的伤损类型。
二是轨道几何尺寸易超限:小半径曲线上高低、轨距、超高、正矢相对其它线路容易发生变化,保持的周期短,特别是轨距扩大病害相当普遍,并且随着钢轨侧磨的增加而逐渐加剧。
三是连接零件易松动且破损率高。
二、病害成因分析:(一)钢轨的磨耗:钢轨的磨耗是指钢轨与车轮接触表面发生的磨损,主要包括波浪形磨耗、垂直磨耗和侧面磨耗。
1、垂直磨耗垂直磨耗在一般情况是正常的,它会随着轴重和总通过重量的增大而加大。
但如果轨道几何形位设置不当,内外轨轮滚动距离与内外轨线长度不相适应,要用轮对在钢轨上的滑行来加以调整,钢轨垂直磨就会产生。
2、侧面磨耗曲线钢轨的侧面磨耗主要是轮缘与钢轨之间的滑动摩擦造成的。
小半径曲线钢轨侧磨往往在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形成。
其一,线路的半径小是钢轨磨耗的最主要原因。
列车驶经小半径曲线时,因惯性力的作用轮缘与钢轨内侧紧紧贴靠,因踏面呈斜形,远离轮缘的接触点与接近轮缘的接触点在车轮上形成的滚动半径不相等,当远点为滚动运动时,近点必然存在滑动,造成钢轨侧面发生磨损。
其二,由于曲线的正矢变化,列车通过曲线时产生的冲击力加大,从而造成曲线的钢轨侧面磨耗增大。
其三,曲线超高设置偏小,车轮在离心力作用下撞击摩擦上股钢轨,致使上股钢轨形成侧磨。
其四,曲线轨距变化大,递减不均匀,则会造成车轮踏面的等斜效率变化大,滑动变化相应增大而导致钢轨侧面磨耗。
浅谈铁路线路曲线病害成因及其整治

浅谈铁路线路曲线病害成因及其整治发布时间:2021-08-05T09:00:52.246Z 来源:《教育学》2021年6月总第252期作者:殷立峰[导读] 铁路线路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起到承受列车载荷、引导列车运行方向的作用。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加格达奇工务段黑龙江大兴安岭165100摘要:铁路线路不受损害是保证铁路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在实际的铁路运营过程当中,铁路线路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出现损害的情况,这不但影响了铁路的运作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给铁路运输埋下了安全隐患。
本文将结合铁路线路的实际情况,对铁路线路常见的病害以及处理办法做以具体地探讨。
关键词:铁路曲线病害整治一、曲线设置的原因和要求铁路线路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起到承受列车载荷、引导列车运行方向的作用。
理想的铁路线路是既直又平。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很难实现铁路的过分平坦和顺直。
为了降低铁路线路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数量和工程质量,加快工期的进行,在铁路铺设过程中一般随地形条件的起伏和弯曲铺设,这势必形成铁路曲线的设置。
为此《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规定,不同等级的线路,其曲线半径的设置不同,规定对于一级铁路一般地段的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000m,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400m;二级铁路一般地段不得小于800m,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400m;三级铁路一般不得小于600m,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350m。
二、曲线病害的分类铁路线路曲线病害主要有:方向不良,轨距不符,水平超限,轨坡不统一,曲线钢轨侧面磨耗,剥落掉块和波浪形磨耗。
因此线路的曲线地段,特别是小半径的曲线地段是铁路三大薄弱环节之一,特别值得重点保护。
三、曲线病害的危害在曲线地段,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列车车体向外倾斜,迫使钢轨受到冲击而变形。
车轮和钢轨就会产生严重的磨耗,必然导致旅客列车上的旅客感觉到不舒适等现象。
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使列车能够安全平稳地通过曲线,这就需要在曲线两头设置缓和曲线,合理设置外轨超高和加宽轨距,加强线路设备的维修和养护,保持曲线线形等。
铁路线路小半径曲线病害成因和整治方法

铁路线路小半径曲线病害成因和整治方法发布时间:2022-01-19T08:23:58.894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30期作者:盛永振[导读] 目前,我国铁路行业发展的十分迅速,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有了更高的需求。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0摘要:目前,我国铁路行业发展的十分迅速,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有了更高的需求。
铁路线路由于承载过大的客运及货运,使得铁路内部极易发生故障,而铁路运输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铁路线路的病害问题成为影响铁路平稳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需要铁路的管理部门注重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同时要加强日常对铁路的维护与管理,逐渐创新铁路运营管理的方式,进一步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只有铁路拥有性能良好的设备,才能够确保铁路的顺利运行,进而达到铁路运输的理想化目标。
因此,本文对铁路线路的病害成因以及整治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铁路线路;小半径曲线;病害成因;整治方式铁路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规模逐渐扩大,虽然能够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的交通方式,但是在铁路的内部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一旦铁路的病害问题频繁发生,不仅会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输,降低铁路运输的效率,而且会对人们的生命及财产造成一定的威胁。
由于小半径曲线的钢轨受力状况十分复杂,极易出现一系列的病害问题,只有将这些病害问题进行有效的整治,才能够保障铁路的正常运行,以及运行的安全性,有利于减少资源被消耗的程度,进而促进我国铁路业的快速发展。
一、铁路线路小半径曲线轨道受力情况(一)作用于钢轨竖直方向的分力在铁路运行过程中,列车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而这些压力主要是作用在钢轨车轮上的车辆总质量,一般称为轴重。
在我国铁路运输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轴重会持续的增加,因此要增加钢轨的质量,使其能够符合轴重的承载需求,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轨道总体结构的质量,进而满足轨道运行的要求。
小半径曲线病害分析及整治

小半径曲线病害分析及整治小半径曲线路段是高速公路中非常复杂的路段之一,具有转弯半径小、坡度大、曲线长度长等特点,因此容易产生病害。
下面就对小半径曲线病害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整治措施进行分析。
1.产生原因小半径曲线病害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1 设计不当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小半径曲线时未考虑到交通流量、车速、坡度、路基土质及地质等,可能会导致在设计中出现错误,从而使得曲线半径过小,坡度过大,曲线长度过长,从而加剧病害的产生。
1.2 施工质量不佳如果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保证砂质土及黏土路基、路面层厚度等要求,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路面下沉、塌陷、损坏等病害的产生。
2.表现形式小半径曲线病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2.1 路面上的病害由于路面过于陡峭,使得车辆滑行时极易产生横滑或侧滑现象,从而导致路面刮伤、削平、碾压等现象。
同时,路面还容易产生波浪形病害、龟裂等。
2.2 路基下的病害由于路基结构不稳固,设计缺陷等原因,会使路面下方产生路基下陷、护肩塌陷、路堤挑高、路基软弱或失稳等大面积的病害,这样就会对小半径曲线的车辆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整治措施针对小半径曲线病害的整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3.1 确认病害类型及范围在进行维修和整治工作之前,首先要对小半径曲线病害的类型及范围进行确认。
对小半径曲线路段进行地面调查,查看路面的裂缝、路堤的下沉程度、护坡的沉降情况以及裂缝、坑洞等,以此来确立需要整治的病害范围。
3.2 选择合适的整治方法在确定病害范围之后,选择合适的整治方法,根据路面的具体情况,与施工单位共同协商制定整治方案,尽可能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整治效果达到最优。
3.3 加强维护与检测在整治工作完成后,应加强维护和检测工作,避免病害的再次发生。
同时,在未来的规划中,应更加注意小半径曲线的设计、建设和维护方面,尽可能减少小半径曲线病害的发生,保障行车安全。
综上所述,小半径曲线是高速公路中特殊的路段之一,由于其设计和施工质量问题,容易产生车辆安全风险。
浅谈铁路线路曲线病害成因及其整治措施

对 铁路 曲线 的设计 ,保证 路基 参数 能够达 到 设计 标准 ;整治 路基病 害 ,防治 路基基 础 变化 引起 的上部 建筑 的变形 ;安设 曲线 头 尾标 志 固定 曲线 的位 置 。 ( 2 ) 设置合理的曲线外轨高度 在铁路 曲线的设计时都采用 了三次 抛 物线 ,铁路 线路 的缓 和曲线 正矢 和外轨 超 高都呈 折线 梯形 ,在 曲线 的终点处 不能 满足圆顺过度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曲线设 置 时要注 意 以下问题 : 第一 ,在 曲线 的头尾位置设置正确 的标记 , 在检修过程中及时对其进行校对 , 对产 生 的异变 采用偏 角法 或者绳 正法 对其 进行 校核 ,以保证 曲线 的止确位 置 。 第 二 ,设 置 合 理 的 正 矢 和 超 高 ,在 缓 和曲线 始点 位置 不允许 ¨ ; 现 负误差 ,在 终 点处不 允许 …现 正误差 ,以缓 和i 次抛 物线 在 曲线头 尾处离 心力 的突 变 。 第三, 在 缓和 曲线 始终点 到直线 部分 5 0 m 范 围 内 ,其 轨 距 设 置 在 1 3 5 ± 2 a r m 的范刚内,以减轻缓和曲线在始终点的附
道 出版 社 .
『 2 1 吴耀庭 . 铁路曲线及其养护 ( 第二版 )
『 M1 . 北 京 :中 国铁道 出版 社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一1 9 1 —
生 产 与 安 全 技 术
口重盔盈嘲
浅 谈铁 路线路 曲线病害成 因及其 整治措 施
卢 思 源
( 成都铁路局 重庆工务段 ,四川 成都 4 0 0 0 5 3)
摘 要 :铁路运行经常出现铁路线路病害,影响运输安全性和平稳性 ,因此对铁路线路进行及 时预 防和养护是保障铁路 正 常运 行 的必要 手段 。本 文就 铁路 线路 常见 的 曲线病 害进 行 了分析 ,提 出 了铁路 曲线病 害 的政 治措施 和 对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铁路小半径曲线病害成因及其整治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的关键就是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目前铁路实施第六次提速尤其是动车组开行以后,对设备的要求更高、标准更严,只有不断探索铁路划时代改革的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管理,修建,维修,建立起一整套与铁路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才能更好的适应提速新形势,线路轨道是铁路运输的基础,身为一名铁路职工,如何搞好工务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夯实基础是我们铁路职工的职责,也对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结合这几年在从事铁路工务工作,谈一下对铁路养护维修的一些体会。
铁路线路设备是铁路运输的基础设备,它常年裸露在大自然中,经受着风雨冻融和列车荷载的作用,轨道几何尺寸不断变化。
路基及基床不断产生变形,刚轨、连接零件及轨枕不断磨耗,因而是线路设备的技术状态不断发生变化。
线路维修养护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休养并重”的原则,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是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的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合理养护线路,确保线路质量是保证工务部门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人民生命财产的保障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曲线轨道的构造与直线地段有不同特点:①曲线半径较小,轨距适当加宽;②外轨增设超高;③曲线两端与直线连接处设置缓和曲线。
轨距加宽机车车辆进入曲线时,因惯性作用,任然力图保持其原来行驶方向,仅当前轮碰到外轨,受到外轨引导,才延着曲线轨道行驶。
这是车辆的的转向架与曲线在平面上保持一定的位置和角度。
可能出现三种不同情况:第一种情况适当轨距足够宽时,只有前轴外轮的轮缘受到外轨的挤压力(称导向力)后轴则居于曲线半径方向,两侧轮缘与钢轨间都有一定的间隙,行车阻力最小;第二种情况是当轨距不够宽时,后轴(或其他一轴)的内轮轮缘也将受到内轨的挤压产生了第二导向力,行车阻力较前者增加;当轨距更小时,可能出现第三种情况,此时不但中间谋轴内轮受内轨挤压,而且后轴外轮也受到外轨挤压,车轮被楔住在两轨之间,不仅行车阻力大,甚至可能把轨道挤开。
因此小半径上的曲线必须加宽,在确定轨距加宽时,需根据铁路机车车辆的轴数和轴距,计算轨距能允许车辆一何种情况通过曲线。
确定轨距加宽的原则的原则是:①保证最常用的车辆转向架能以第一种情况自由通过曲线;②保证轴距较长的多轴机车能以第二种情况通过,而不致出现第三种情况。
根据上述原则算出的曲线轨道的轨距,减去直线上的标准轨距,称轨距加宽值。
中国轨距加宽值按照曲线不同半径,过去分为三级加宽,后改为两级加宽,每级5——10毫米。
但包括6毫米允许误差在内,轨距最大不得超过1456毫米,以保证轮对平稳、安全的通过曲线。
外轨超高列车在曲线上行驶对轨道产生离心力,使外轨承受较大压力,发生严重的侧面磨耗,并使旅客感觉不适,严重时甚至造成列车倾覆事故。
为此,须将外轨抬高一定程度,借助于因车体内倾所产生的重力内分向力来平衡这种离心力。
外轨抬高的数量,称外轨超高度,有列车通过时离心力的大小确定。
离心力与车速平方成正比,与曲线的半径成反比,因此半径越小,车速越大,离心力越大,需设的超高就越大。
在车速和曲线半径都为已知的情况下,借助于上述各力的平衡关系,按使两轨垂直磨耗均等的条件,可得外轨超高计算公式为h=11.8(v2/r)式中超高h以毫米计,速度以公里/小时计;半径r以米计。
若按两轨磨耗均等的原则设置超高,因所受的离心力加速度过大,有时会使高速列车中的旅客感觉不舒适。
因此还要根据旅客舒适条件进行检验,如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再进行调整高。
中国铁路规定:在山区铁路,其值不得大于0.6米/秒;平原区域或复线不得大于0.4——0.5米/秒,实际设置超高时,取其整数到5毫米。
最大超高为150毫米;单线上下行速度悬殊时不超过125毫米,以防临时停车,内轨受过大偏压。
缓和曲线设于圆曲线与直线相接处,使圆曲线的轨距加宽及外轨超高,可以在缓和曲线范围内逐渐完成。
缓和曲线的曲率是渐变的,从零变至与圆曲线曲率相同;超高也是渐变的,因而列车由直线进入曲线时,车体所受的离心力与向心力也是渐变的。
为使这两种力处处平衡,可推导出这曲线的线型是一空间的高次方程。
断面上,如果外轨超高按直线规律递增,即为各国常用的三次螺旋线。
铁路最主要的特点是运量大和轴重大。
这两大特点必然使轨道结构承受较大的荷载,由此造成轨道结构及其部件的破坏速度较普通铁路加快,线路变形也增加较大,从而是线路维修养护工作量和维修成本较普通铁路加大。
从过去几年的维修养护情况分析,铁路轨道结构破坏的主要形式有轨道部件破损(尤其是夹板裂纹,街头螺栓折断,弹跳折断)钢轨表面的不平顺(波形磨耗等)及线路的严重下沉三种。
轨道部件的损伤和轨面不平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接头部位的强大冲击力的反复作用,使得这些部位的部件产生疲劳损伤所致。
线路严重下沉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道床的沉陷变形;二是路基病害造成的基床塌陷;三是桥涵两头路基的不均匀下沉。
根据铁科院的研究资料,道床的破坏与通过总重呈线行关系,而路基破坏则是通过总重的24成正比,所以这也同时说明重载列车对路基的破坏更加严重。
由于路基的变形最终反映在轨道变形上,因而这些破坏最终都导致了县里维修工作量的增加。
所以我就从轨道结构加强与养护和路基设施养护两方面做一些探讨。
铁道线路不间断的受到机车、车辆的碾压和冲击,所以线路状态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
曲线地段特别是小半径曲线较直线地段所受到的、碾压和推挤更为突出,不但线路状态变化较快、较大,而且轨件的磨损也比较严重,因此小半径曲线的养护维修与病害整治成为线路养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养护任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维修投入与行车安全。
1、曲线轨道的受力分析小半径曲线病害的产生与钢轨受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列车在曲线地段运行时,产生的力十分复杂。
通过力的分析,可将列车作用于钢轨上的力分为三个方向,即竖直方向、水平方向、水平纵向。
⑴作用于钢轨上竖直方向分力的构成道床框架沿垂直方向移动的力称为道床竖向阻力。
它是轨道框架重量及轨枕各侧面与碎石道碴之间摩擦阻力组成,也可以近视认为是轨道框架重量。
机车和车辆在轨道上运行时作用于钢轨上车轮的静压力(即分配到该车轮上的车辆重量——轴重)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将不断增加,而加强轨道结构,首先是增加钢轨重量,这样才有可能满足轴重不断增加的要求。
列车通过轨道不平顺地段以及不平顺车轮运行时会产生附加力。
轨道不平顺分为长不平顺和短不平顺两种。
长不平顺通常是因捣鼓不良、枕木腐朽、三角坑及轨道弹性不均匀而形成;段不平顺的形成与钢轨波浪形磨耗、车轮空转有关。
在曲线地段还有因外轨超高以及车架对车轮横向压力而引起的附加垂直力。
⑵、作用于钢轨上横向水平力的构成横向水平力主要指车轮对钢轨的侧压力和曲线上的附加横向力。
以上力由轮缘对轨头的压力(传递车架的压力)和车轮在钢轨上横向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组成,因此车轮对钢轨的侧压力可以取上述两力之和或两力之差。
曲线地段产生的横向水平力比较大。
曲线半径愈小,横向水平力愈大。
曲线上产生的离心力和因外轨超高使车辆倾斜而产生的机车车辆重力分力有关。
这些横向力(导向力、侧向力以及车架压力)的大小取决于离心力、行车速度、曲线半径和外轮超高。
当在压应力和横向力的共同作用下超过了钢轨的屈服强度时,在钢轨作用边产生碾堆(即塑性变形)在踏面形成局部压陷特征,压陷处不宜和车轮踏面接触(即短不平顺)而形成暗斑,最终形成疲劳裂纹。
当钢轨的磨耗速率小于疲劳裂纹的扩展速度时,最终将发展成剥离掉块。
曲线半径越小,出现掉块的情况就越严重。
因此,小半径曲线严重阻碍着铁路提速发展的要求。
⑶、纵向水平力纵向水平力是指钢轨及轨道框架纵向伸缩的阻力。
它包括接头阻力、扣件阻力和道床纵向阻力。
这些力在轨道上是十分复杂的,产生纵向水平力的主要原因是轨道爬行和温度作用,在曲线地段,钢轨上还作用着滑动引起的摩擦力。
轨道爬行主要是在车轮滚动下钢轨的蛇形起伏而产生的,在列车制动地段尤为明显。
如钢轨和轨枕之间连接不够牢固,弹性道床抵抗轨枕纵向位移的阻力大于钢轨在支座上滑动的阻力,此时钢轨可能纵向移动,而轨枕则任然留在原地。
轨道爬行实质上取决于轨下基础刚度,刚度愈大,因钢轨扭曲及其断面转动而引起的爬行也愈大;钢轨扭曲增大也将使爬行增加。
列车在小半径曲线上行驶。
是小半径曲线的超高、方向、轨距、顺坡、尤其是曲线正矢会发生很大变化。
其三直、三缓尤为明显。
这也有碍于铁路提速的要求。
2、曲线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小半径曲线在以上各种力的作用下,导致钢轨、线路几何尺寸、轨枕、道床等设备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列车运行,各种残余变形进一步扩大,线路各种病害逐步显现出来。
⑴、主要病害一是钢轨伤害病害:钢轨侧磨、波磨及接头伤损是小半径曲线常见病害,尤其是侧磨,是小半径曲线最突出的伤损类型。
二是轨道几何尺寸易超限:小半径曲线上高低、轨距、超高正矢相对其他线路容易发生变化,保持的周期短,特别是轨距扩大病害相当普遍,并且随着钢轨侧磨的增加而逐渐加剧。
三是轨距连接零件易松动且且破损率高:小半径曲线上连接零件承受的冲击力和横向作用力都比较大,在相同扭力距情况下,小半径曲线连接零件容易松动,而且当冲击力和横向力达到一定值时,易造成夹板及夹板螺栓折断、混凝土枕连接螺栓失效、枕木道钉浮离、轨距杆折断、轨撑压裂、尼龙座挤碎、轨枕挡肩破损等病害。
⑵、成因分析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特别是侧磨往往在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形成。
其一,线路的先天不足是钢轨磨耗的最主要原因。
列车驶经小半径曲线时,由于车轮踏面与钢轨面发生滑动,使相同牵引力下列车的行驶速度大大降低,使钢轨受到的力较直线地段大的多,导致机车车辆与轨道部件受到损伤,特别是钢轨的侧磨比较大,使用寿命变短。
其二,我国铁路运输逐步向“快速重载”方向发展,运量的增加对钢轨的冲击破坏是最明显的,在车轮的快速碾压下,并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钢轨头部内侧接触面逐渐剥离,钢轨侧面磨耗逐步形成,并快速变化。
曲线超高设置因根据实际通过的列车对数和实际通过的车速来确定。
而事实上车速和通过对数是在不断变化、逐步增加的,超高数值的合理性很难确定。
其三,超高偏大,车轮在向心力作用下撞击摩擦下股钢轨,从而逐渐形成下股钢轨波磨。
其四,超高偏小,车轮在离心力作用下撞击摩擦上股钢轨,上股钢轨侧磨逐渐形成。
其五,轨枕预留轨底坡是1/40,用于直线地段是合适的,而在曲线地段,由于超高的作用,是车轮踏面与钢轨顶面未全部接触,车体荷载就集中于钢轨内顶接触面,形成偏载,有时轮缘挤压钢轨头部内侧面,对钢轨破坏很大,容易形成磨耗。
只有增大轨底坡,方可消除偏载作用,其六,车轮踏面对钢轨的冲击摩擦,是其他面形成不均匀磨耗,从而使列车形成蛇形,冲击钢轨,助长磨耗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