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张近东:与董明珠交情二十年 一条短信后重修旧好

合集下载

张近东江湖事

张近东江湖事

张近东江湖事作者: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年第37期作为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张近东主导着苏宁的重大变革。

“触网”之后的苏宁能否转型成功,一定程度上,还得看张近东的自我革新程度。

电影《教父》中有句经典台词——“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的。

”张近东与苏宁一起成长,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江湖恩怨,同台对垒过黄光裕、刘强东等劲敌,眼里还紧盯着马云、王健林等假想敌,张近东温和的国字脸下,难掩骁勇好战的内心。

■VS国美张近东的喉咙有些沙哑,他说这是23年前他和哥哥一起创业,上街卖空调时天天不停吆喝留下的后遗症。

比张近东小6岁、创业早3年的黄光裕,最初在北京珠市口打出“国美电器店”的招牌时,也是与自己的兄长一道。

2000年之前,张近东与黄光裕各据南北,闷声发财,互不闻其名。

2000年冬天,在瑟瑟寒风中,苏宁在北京的第一家店开业。

从这一天起,性格迥然相反的张近东和黄光裕就彼此盯紧了对方。

双方几乎同时把实现全国连锁提上了各自的日程,为了覆盖更多的区域和顾客,苏宁和国美展开了“圈地大战”,争相把各自的分店开到全国各地。

争夺最激烈的时候,苏宁甚至在一天就新开了22家分店。

时至今日,在很多城市,都不难看到门对门、眼对眼的苏宁和国美分店。

黄光裕在自家合作伙伴大会上,面对台下为数众多的供货商,出言霸道,满含“威胁”意味。

他说,“其实咱们谁也离不了谁,谁想把谁挤垮、谁想把谁控制在手心之中的可能性都不大。

我做事的规则就是——你对我信任,我就给你越大的信任;你能给我付出,我就带头扶持你的品牌;你若拿我黄光裕平衡我的对手,我就有办法去平衡你的对手。

”这般强势,惊呆了现场的供货商。

在国美内部,黄光裕也一贯霸气外露,他常说,“如果不是为了给机会培养你们,让我亲自来操盘,国美会比现在更好。

”有人因此把年少得志的黄光裕称为“老大”,他听了之后,竟然索性剃了光头。

而张近东却像一个十足的“儒商”,他谈吐文雅,行事低调,因此十分有人缘。

苏宁张近东

苏宁张近东
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企业品牌价值高达425亿元,成为中国商业领域第一品牌。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古人对财富的理解。苏宁电器从个人创业发展到国内民营企业三甲之一,从个人企业到公众公司已经走过了18年的路。这18年既是苏宁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张近东不断与团队和社会分享苏宁财富的过程。2004年苏宁电器在中小板上市,并且随着全流通改革和定向增发,张近东的股权已经稀释到公司的三分之一左右。在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财富统计中,前50位个人财富榜单中,苏宁电器占据5席,除张近东本人外,还有4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入选。尽管如此,张近东还在规划一个更加大手笔的造富计划,进一步稀释手中的股权,实施员工股权激励。根据相关规定,股权激励计划最高涉及的标的股票可达公司股本总额的10%,业内人士分析,此计划如果得以实施,在未来5年内,苏宁将打造出1000个千万富翁。 作为中国家电连锁行业唯一的民族企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勉励苏宁电器“成为中国的沃尔玛”,在这一使命下,张近东坚持企业本土化特性,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和国际化管理能力,多次在政协会议上提出关于“壮大中国现代零售业”的提案。他始终坚信“13亿人的中国市场一定能够培育出世界500强的现代零售企业”,并正在朝这一目标不断前进。 在带动企业发展的同时,张近东也非常注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将企业定位于社会化的苏宁,将企业家本身定位为社会工作者。目前苏宁已经成为中国解决就业最多的民营企业,年纳税额位列中国民企第二,同时张近东还创立了中国首个大型企业社工制度——1+1阳光行社工志愿者行动,号召苏宁10万多名员工每人每年拿出一天的工资进行社会公益援助,拿出一天的时间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而企业自身十多年来也已累计捐赠公益事业数亿元,其中张近东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个人捐赠5000万元,创国内个人捐赠之最。 由于企业经营出色、承担社会责任,张近东先生先后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劳动模范”、“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07年度中国25大企业领袖”等国家级荣誉,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等职务,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和商业领域的企业领袖。 张近东在2008年胡润百富榜排名第七。

张近东:家电业最后一个大佬

张近东:家电业最后一个大佬

细 胞 裂 变 式 扩 张
张近 东 曾经 放 出豪 言 :“ 苏宁 要 用 3到 5年 的 时间
建立 1 0 5 0家 店 ,实 现 年 销 售 额 达 到 3 0亿 元 一 5 0亿 0 0 元 的跨 世 纪 连 锁 计 划 。 ”
胡 润 百 富榜 发 布 ,张 近 东 以 2 0 8


: 言 : “ 宁要 用3 1 年 的时 问建 ̄ 1 0 家 店 ,实 现年 销 售额达 到 出豪 苏  ̄5 ] 、 50 亿 元的跨世纪 连锁计 划 。”在 “ 跑马 圈地 ”的 同时 ,苏宁 并没有放弃对 深耕 细作”
近东 :家电业最后一个大佬
丁宁/ 文
了 , 我 们 才 跑 第 一 。 但 无 论 如 何 ,他 已 经 成 为 中 国 家 ” 电业 的老 大。
“ 成 ” 的 千 万 富 翁 速
张近 东创 业第 一 年便 净赚 1 0 0万 元 ,这 时 他 年 仅 0 2 8岁 。 19 9 0年 , 揣 1 怀 0万 元 钱 的 张 近 东 琢 磨 “ 点 什 么 ” 做 。
当时 ,冰箱 、洗衣机 、彩 电等 家用 电器卖得火 热 ,但张
务强 势 ,当年就成 为春兰 空调全 国销售 第一大 户。
在 当时南 京国有 大商场 眼 中 ,半路 杀人 空调业 的 民 营企 业 苏宁 无疑 是 “ 类” 而张 近东 在服 务 和价格 上 异 。 又 具备 明显 优 势 ,更 引起 大商 场们 不 满 。1 9 9 3年 ,南 京 的 “ 大 商场 ”联 合发 动空调 大战 向苏宁发 难。 八
当时 ,八 家 国营 商场准 备联合 采购 ,统一 降价 来与
继 被 国美 收入 囊 中 ,五 星 电器被 百 联 家 电陷入 官 司纠 纷 ,而 国美 黄光 国家 电 巨头 中 “ 果仅 存” 的唯有 硕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事例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事例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事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一个历经时间验证的真理。

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变革和创新,才能打破束缚,才能走向成功。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的变革也越来越多。

也有些人面对着巨大的困难,手头紧巴巴的,但穷则变的真理告诉我们这并不是绝境。

可以通过变革,突破困境,找到机遇。

正如苏宁电器创始人张近东所说:不变则死,变则生。

苏宁从一间小超市发展成全国知名的电器连锁企业,正是因为不断变革。

当苏宁电器在2002年面临着成长瓶颈时,张近东果断地进行结构调整,实行了专业化经营和分层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

这些变革,带动了苏宁电器的再次飞跃,成为了电器市场的一匹黑马。

同样的,联想集团也是经历了从小作坊到全球化企业的变革过程。

在刘军的领导下,联想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不断调整组织结构和转型升级。

在这个不断变革的过程中,联想不断壮大,拓展了全球市场,成为了华人企业中的佼佼者。

此外,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故事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突破的故事。

马云在创办阿里巴巴之前,曾经是一名英语教师。

但是,他敢于变革,创立了阿里巴巴这个网上贸易平台。

阿里巴巴如今已经成为全球电子商务领域的巨头企业。

可以看到,这些企业的成功不是由于他们的财力与规模,而是源于他们对变革和创新的认知。

他们勇于突破困境,勇于面对挑战,跨越障碍,最终走向成功。

总之,只有不断地变革和创新,才有可能突破困境。

这也是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应该遵循的信条。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敢于尝试,勇于变革,不断前行,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苏宁创始人张近东的创业故事

苏宁创始人张近东的创业故事

苏宁创始人张近东的创业故事张近东,1963年出生于安徽天长,汉族,本科学历。

曾任江苏苏宁交家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下面是。

回眸张近东15年的创富历程,始终离不开一个“快”字。

1984年,张近东走出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进入一家南京鼓楼区属企业。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出现一股“下海”潮流。

年轻的张近东也在此时跃跃欲试。

张近东利用工作之余承揽了一些空调安装工程,为自己创业攒到了10万元资本。

当时最热门也最赚钱的商品是家用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供不应求。

但张近东却没凑这个热闹,在冷静思考了几天后,他做出了令周围许多人惊讶的选择:专营那时还属于“奢侈品”的空调。

1990年12月,27岁的张近东,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辞去了固定工作,在远离闹市的南京宁海路上租下一个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门面,成立了一家专营空调批发的小公司———苏宁交家电,开始了个人和苏宁电器的创业历程。

谁也不会想到,十几年后,从这家并不起眼的“小门面”竟驶出一艘中国屈指可数的家电连锁业“航母”——苏宁电器,而其掌舵人张近东则成为“中国连锁风云人物”。

富有前瞻性的第一步奠定了张近东事业的基础。

当时正处于空调销售的暴利时代。

张近东下海第一年就做到了6000万元,纯挣1000万了。

此时的张近东年仅28岁。

在当时南京国有大商场眼中,民营企业苏宁无疑是半路杀入空调业的“程咬金”。

1993年,“八大商场”联合发动空调大战向苏宁发难,宣称将统一采购统一降价,如果哪家空调厂商供货给苏宁,他们将全面封杀该品牌。

这场商战是中国家电业第一次在卖方市场下出现的“价格战”,不过苏宁反而一战成名,凭借平价优势当年空调销售额达到3亿元,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空调经销商,最终成为这场大战的赢家。

但好景不长,1995年以后,中国家电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状况,许多制造商直接渗透零售市场。

为此,张近东逐渐缩减批发业务,开始自建零售终端,卖家电也从单一空调逐步增加到综合电器。

董明珠斗嘴雷军 10亿元赌5年后销售输赢

董明珠斗嘴雷军 10亿元赌5年后销售输赢

格力与小米,代表着国内两种完全不同的企业发展模式。董明珠与雷军同台领奖,为他们颁奖的是去年许下知名赌局的王健林和马云。
雷军向格力模式提出挑战,“小米模式能不能战胜格力模式,我觉得看未来五年。请全国人民作证,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总输我一块钱。”“我跟你赌10个亿。为什么?因为我们有23年的基础,有科技创新研发的能力。”董明珠这样呛声雷军。这位女企业家以泼辣和快人快语著称,曾因采购不公状告地方政府。
董明珠:对,全是我的。
陈伟鸿:听到没有,雷军,未来的市场全是一直坚守实业的董明珠女士的。
雷军:董总你讲完了吗?
董明珠:你讲完我再说。
雷军:其实女士优先,董大姐你还是先讲。
பைடு நூலகம்
董明珠:我是老大姐。我觉得真的应该赞扬雷军,确实他有一种精神。但是我觉得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我们要兼顾的不是简单的个体的发展,或者三五年之内我追求的是利润,或者追求一个数据的变化。但是我觉得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确实要考虑到现在是枝繁叶茂,快速成长,去年一百多亿,今年三百多亿,这种增长速度确实令人震撼。但是我觉得枝繁叶茂的底下根在哪里,可能绿叶长生三年以后,能不能永久,我觉得还是引起思考。
陈伟鸿:那你跟他打个赌。
董明珠:不可能的理由是什么?你虽然在网上销售,但是你消费的群体,你说我要给那些用价格竞争,而格力电器不靠价格,靠技术。同时我有优秀的服务,是因为我有几万家专卖店的同时,假如和马云合作的话,那不是天下都是格力的吗?怎么可能是你的呢?因为你没有支撑他的东西,没有很好的工厂打造出更好的产品做好服务,我的产品不要售后服务,谁买我的呢?
陈伟鸿:所以其实你们两个身上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两位,我们请你们留在台上,也希望你们加入一下讨论,你们觉得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描述一下董明珠女士她的模式,你们更愿意用什么词?

职场女性激励小故事

职场女性激励小故事

职场女性激励小故事职场女性激励小故事(篇1)工作是为了快乐,千万不要给自己添麻烦四十几天中讨债的痛苦过程,这使她下定决心,以后不要再经历这种过程,所以后来她就采用了“现金交易”的方式。

虽然这样做的难度很大,可是她发现收现金反而是属于积极面中的困难,属于“甜蜜的负担”;而跟人要债是很令人沮丧的事情,是属于消极面中的困难。

追债事件之后,先款后货,决不赊账,成了董明珠为自己设立的第一条商规。

在她手中,再也没有出现过一笔应收款。

后来这也成为格力电器在业内独树一帜的规矩。

当时,整个行业都采用先货后款的代销制。

格力本就默默无闻,董明珠还要坚持先款后货,听到这个条件,经销商往往二话不说,就摆手送客。

在一次次碰钉子之后,她总是鼓舞自己,总有讲诚信的经销商会接受自己的条件,然后依然满面微笑地敲开下一家家电商店的大门。

在安徽淮南一家电器商店,经理是个中年女人,胖胖的,相貌忠厚,却不乏商人的精明,她被董明珠的勤奋和诚恳感动,答应说:“先进20万元的货试试,好销再多进,不好销就不要了。

”就这样,董明珠做成了第一笔先款后货的生意。

拿着20万元的支票走出这家商店大门,董明珠眼睛潮乎乎的,她决心一定不能辜负这位大姐的信任。

这一次,她不像其他业务员签了合同就甩手不管了,而是一次次亲自登门,真心实意地站在她们的立场看市场想问题,然后像朋友似的出谋划策,驻店开展销售支援。

她灵机一动,动员经理发动员工,先把产品推荐给他们的亲戚朋友试用。

口碑是最好的宣传,1992年夏天,这家商店的20万元的空调销售一空,而且又进了一批货。

接着董明珠用这家商店的例子对其他商店“现身说法”,一张张订单接踵而来。

格力在淮南卖了240万元,市场被打开了!经销商也纷纷赞扬董明珠的跟踪服务,说销售格力的产品最省心最舒心。

同时,董明珠又在芜湖和铜陵打了两个漂亮仗,在合肥、安庆等城市也找到了可靠的经销商。

仅仅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600万元,她一个人的销售量占了整个公司的1/8。

格力董明珠的职业女性励志故事

格力董明珠的职业女性励志故事

格力董明珠的职业女性励志故事对很多职业女性而言,董小姐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2014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粉丝们争相与董明珠合影,把会场入口的一面电子显示屏挤翻在地。

一位来自江西的女经理人会后将自己抢拍的和董明珠的合影作为微信朋友圈的头像。

由于拍照时激动过甚,手抖,照片其实模糊不清。

“作为职业女性,做到她这样算是顶峰了。

”这是她崇拜董明珠的原因。

大器晚成不失天分为什么说董明珠的创业故事很励志,因为很少有人像她这样,36岁再从基层业务员做起,而15年时间,她用自己超乎普通女性的能力,升任格力集团CEO。

董明珠跟那个年代很多人一样,出身也平平,1954年,她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人家,1975年参加工作,当时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

36岁以前,她的生活也是平淡无奇,没有人会想到,36岁以后的董明珠,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著创造了让人无不佩服的职场传奇。

1990年,董明珠毅然辞去工作,南下打工。

当时已经36岁的她,到了格力公司,要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

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却凭借坚毅和死缠烂打,40天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令当时的总经理朱江洪刮目相看,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励志故事。

显然,正是因为董明珠有了这段讨账的难过经历,觉得讨债之“苦”已经受够了,才感觉到未来要做生意,必须选择比较诚信的经销商,所以后来董明珠才一步一个脚印,非常仔细地把一些诚信、踏实的经销商引进过来,用她的服务和热忱帮他们做生意。

由此董明珠也才更加确信一点,惟有价值观一致的厂商和经销商凑在一起,以诚信为基础,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无疑成为她后来做经营决策的重要思想依据。

另外,在挫折当中的很多思考和意志的磨练,使得她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

过后才发现,这段“令人难过”的经历,正是历练她成为一个营销主管的很重要的基础。

这位女强人的创业传奇就是从这里开始。

靠着勤奋和诚恳,董明珠不断创造着格力公司的销售神话,她的个人销售额,曾经飙升至3650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宁张近东:与董明珠交情二十年一条短信后重修
旧好
苏宁与格力,分手,可能是一通电话,而合作,仅需要一条短信。

近日,格力与苏宁的再牵手,成为业界最受关注的话题。

而格力与苏宁的后续合作,亦引发业界无限猜测,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格力是知名品牌,苏宁没有理由不卖。

对于其董明珠的私人关系,张近东说:我称她为董姐,我们有多少年的交情。

对于我们任何一方而言,没有规划、目标和个性,是不可能走远的。

在今年的两会中,张近东带来了5 份提案。

其中力推电子发票发展的提案是其连续第3 年提出,建议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则其是第二次提出。

而热衷于足球,并在去年将江苏国信舜天足球俱乐部收入囊中的张近东,此次也首次带来了足球发展的提案。

分手二年后,苏宁与格力再度站在了一起,只是这次先伸出手的是苏宁。

近日,国内最大的空调厂与最大的空调零售渠道之一重修旧好成为业界最热闹的新闻。

尽管双方总部的官方口径仍比较谨慎,但花边新闻不断被媒体曝出。

日前,在记者的追问下,苏宁将此事的原委公布于众:双方在年前就有接触,而彻底打破这一层纱的,是孙为民给董明珠的一条短信。

谈及苏宁与格力之间化解的过程,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说:不同时期每个企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渠道战略,在企业之间利益发生冲突时候,选择不合作也是正常。

现在双方都进入多地区、多渠道发展阶段,双方出现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