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陈情表》第二课时

《陈情表》第二课时

祖母病笃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孝 治 大孝 道
不能废远
先尽孝后尽忠
尽孝日短
陈日后之情:愿乞终养,死当结草 ks5u精品课件
深入探究
思考研究
• 假如你是晋武帝,你会同意李密的请求 吗?为什么?
• 李密以《陈情表》成功地达到不奉诏仕 晋的目的,他的成功因素有哪些?你得 到什么启示?
ks5u精品课件
迫近。
气息奄奄: 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
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人命危浅: 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
不久,时间短。
朝不虑夕: 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ks5u精品课件
文章简洁生动、真挚朴实。写 自己的遭遇和对祖母的感情,如倾 吐肺腑,没有一点藻饰、做作或夸 张,于朴实中见至真、至美、至善。 语言形式,骈散交用,多用四字短 语表情达意。思路清晰,语言机智 得体,内涵丰富,惟多读方能体会。
ks5u精品课件
报父 恩母 惟养 有育 苦辛 读苦
ks5u精品课件
进退两难
陈 情 表
李 密
我们看到了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
我们听到了帝王催促严厉的苛斥。
ks5u精品课件
陈 情
表 一祖母情深似海
揭示矛盾
李 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

二圣上恩重如山 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恩。
ks5u精品课件
背诵提示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除臣洗马
责臣逋慢 催臣上道 告诉不许
ks5u精品课件
背诵提示
父丧母嫁
多病零丁 门衰祚薄 夙婴疾病
ks5u精品课件

陈情表课件第二课时

陈情表课件第二课时

思考探究

李密是从哪些角度打动晋武帝的? 明确:①诉说苦难的身世;②讲述祖孙相 依为命的亲情;③表明自己忠孝难以两全 的尴尬处境;④为祖母尽孝遵循了晋武帝 的“孝政”;⑤主动提及前朝仕宦经历, 打消嫌疑,表达自己的忠心;⑥最后申诉 自己的辛酸悲苦人神共知。
艺术特点

融情于事,融情于理。 语言生动,自然精辟。 骈散对偶,多用比喻。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 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 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 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 强烈, 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 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 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 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 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 泣下。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陈来日之情
简洁朴实
分析文本

思考:

1、本段开始作者为何要先谈及“孝政”? 2、李密为何要提及在蜀汉任职一事?

自主讲解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 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 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 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 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第二课时

陈情表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1—3段文言现象。

2、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一、学习第一段1、检测下面几个词的读音。

险衅夙闵凶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期功强近床蓐茕茕孑立2、自主翻译第一段,画出不会翻译的句子。

注意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意义或变化⑴夙遭闵凶⑵慈父见背⑶九岁不行⑷至于成立⑸晚有儿息⑹外无极功强近之亲⑺形影相吊⑻而刘夙婴疾病3、思考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体现了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总结】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二、学习第二段1、齐读第二段,同桌之间相互翻译句子,完成下列思考题⑴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意义和变化察:举:拜:寻:除:孝廉、秀才、洗马:陨首:闻:逋慢:急于星火:于,奔驰:古今异义。

日笃:日,告诉:古今异义。

进退:。

古今异义。

⑵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⑶第一层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相对应的表示征召的词语有哪些?由这些词可以看出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迟不赴命(就职)?⑷第二层如何表现事态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三、学习第三段1、指名翻译第三段,并总结文言现象。

【补充】故老:仕伪朝:不矜名节:拔擢:优渥:希冀:日薄西山:无以终余年:更相为命:区区:废远:2、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

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

【补充】这段文字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特别是他的说理尤为突出。

首先提出“——————”的论据,接下来写自己——————的狼狈境地,最后说明自己选择了————很有说服力。

3、讨论思考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4、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总结】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

高中语文_《陈情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陈情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陈情表》第二课时学情分析文言文的教学常常被师生们视为畏途,主要是教学效果很难呈现出来。

其实,纵观学生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心理上主要存在四道障碍:1.字面上,文言字词的理解是一道障碍;2.诵读上,章法与句法是一道障碍,这其中也包含了对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方面的障碍;3.内容上,古今文化的一些差异也带来了一定的理解障碍,比如对文中一些历史典故的理解等;4.鉴赏方面,对于文言课文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性无法把握,不能对文章做更深广义上的解读。

不过,前三道障碍通常可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相对容易解决,最后一道障碍则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师生配合解决。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

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但是文言文的基础仍是很薄弱。

因此要学习文言文,确实有一定得困难。

针对课文而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语感,对文言实、虚词有一定的积累,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走入文本语境。

但是,由于受到心智水平和认知经验的限制,在理解文意、深透解读文本方面还存在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敢于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就能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鉴于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一原则,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归纳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与文言虚词及常见的古汉语句式。

采用多种方法反复诵读,通过发挥学生自主性作用,帮助学生体悟主旨,掌握课文结构及文章章法句法。

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李密地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至爱亲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中华传统美德。

欣赏李密的生存和发展艺术。

鲁人版《陈情表》第二课时效果分析练习涵盖了课文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课上回答问题及探究点评的情况看,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的文言知识点不少,而且学生分析能力在不断的提高。

例如学生能从练习中的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中找到共同点来进行归纳,说明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优秀教案 (陈情表 第2课时)

优秀教案 (陈情表 第2课时)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在充分了解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课文。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抽查学生的背诵、默写。

2.“研讨与练习”二明确: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险衅:指命运不好。

夙:早时。

凶:不幸。

译文: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孩:小孩,此是作者自指;见背:离开我。

背,背离、离开。

译文:我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薄:浅薄。

息:子。

译文: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不久。

除:授予官职。

译文: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

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译文: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听:准许。

卒:终。

译文: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推进新课研读课文(一)学生齐读第一段1.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2.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3.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讨论,不必拘多媒体课件显示: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二)学生齐读第二段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提示:两层。

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2.第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看出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采用追问的方式)提示:按时间顺序。

表时间:逮、前、后、寻。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启下文“日薄西山”)。

【设计】《陈情表》(第二课时)_语文_高中_郭勇_课件

【设计】《陈情表》(第二课时)_语文_高中_郭勇_课件
做人、做事要有一颗真诚地心,要用真感情,才能打动人;除此之
外,做事情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老师寄语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 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放假的时候 ,用一颗感恩而又真诚的心陪陪父母,别让回家成 为形式上签到,他们需要的一定是走心的陪伴。
作业

对于作者的“至爱亲情”或“交往艺术”,你
探究一:探究文言知识
1、行:
行年四岁 动词,经历
2、矜: 犹蒙矜育 动词,怜惜 愿陛下矜悯愚诚
九岁不行 动词,走路
不矜名节 动词,顾惜
动词,怜悯
3、至:
至微至陋
副词,极其
无以至今日 动词,到达

4、亲:
代词,亲自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名词,亲戚
躬亲抚养 5、日:
日薄西山
6、当:
连词,因为
臣以供养无主 连词,因为
10、以:
谨拜表以闻 连词,相当
于“而”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用 臣具以表闻 介词,用
11、于: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猥以微贱 介词,凭身份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词,给

12、特殊句式
(1)急于星火 介词结构后置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3)谨拜表以闻
判断句
省略句 省略句
(4)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5)则告诉不许
(6)少仕伪朝
省略句 省略句
探究二:探究文章内容
1、通读全文,分析作者是怎样陈情的?
《陈情表》之布局
先陈苦情 后陈孝情 博得同情 表现真情
再陈忠情
消除疑虑
精心布局,环环相扣。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誓之以忠。
2、通读全文,课文中那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的“至

陈情表第二课时

陈情表第二课时
观点一: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
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
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 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 二、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 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为什么?
陈 情 表
第 二 课 时
• 【学习目标】 • 1.了“表”的文体特点,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 相关文化常识 •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鉴赏形象精粹的语言 • 3.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感情,正确评价作者的 忠孝。
每日积累
字形:陷阱 水乳交融 水火不容 成语判断正误 1.对,弄巧成拙:弄巧成拙指想耍巧妙的手段, 结果却坏了事 2.错。。“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 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 悉。,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 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观点二: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 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 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 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 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 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 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 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 为什么? 示例一: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 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 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 术效果。 示例二: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 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

《陈情表》第二课时

《陈情表》第二课时

“陈”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 不能废远;愿乞终养。 (或: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 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陈”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 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以情动人
假设你是晋武帝,李密在此提出终祖母 的请求,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就把他驳 得哑口无言?
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 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何出仕伪朝?
因此,李密深知这正是矛盾症结所在,这段 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 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三、祖母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身世孤苦悲凉 祖母情深似海 沐清化蒙国恩 圣朝恩重如山 忠 情 孝 情 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 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 先 尽 孝 后 尽 忠
向谁陈情?
晋武帝。司马炎 靠野蛮杀戮废魏 称帝,为人阴险 多疑。建国初年, 为笼络人心,对 蜀汉士族采取怀 柔政策,征召蜀 汉旧臣到洛阳任 职。
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 祖母刘氏年老多 病,无人侍奉, 暂不能应征,请 求辞官终养祖母 的衷情。
“陈”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
(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 情 表
陈述、禀报 隐情、苦衷 奏章
禀告自己苦 衷的奏章
表 ,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 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
?
谁在“陈情” 向谁“陈情”
为什么要“陈”
“陈”什么 如何“陈”
是谁陈情?
李密( 224 - 287 ),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 字令伯。少时师事著 名学者谯周,以学问 文章著名于世。曾出 仕蜀汉担任尚书郎, 屡次出使东吴,很 有才辩。晋武帝征 为太子洗马,其以祖 母年老多病,辞不应 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人:李玉滨使用日期:2014.9 教研组长:
《陈情表》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赏析《陈情表》的思想内容;
2、赏析《陈情表》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思想内容、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情境导入
“百善孝为先”“自古忠孝难两全”“忠臣不侍二主”,这是我们古人的意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赏析李密是怎样将他们交融在一起,实现自己“陈情”的目的的。

(二)、设疑自探
自探提纲:
1、李密陈什么情?
2、李密为什么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4、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5、谈谈《陈情表》的语言特色。

(三)解疑合探
1、李密陈什么情?
明确: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原文:“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供养无主“,“愿乞终养”)
2、李密为什么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明确:⑴晋武帝“以孝治天下”,作者利用这种心理投其所好,获得好感。

⑵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以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的疑忌。

⑶陈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难以两全、进退两难之情,以唤起同情。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⑴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⑵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4、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参考示例)
①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

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②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

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

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

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

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5、谈谈《陈情表》的语言特色。

排比、对偶句式,骈散结合
(四)、质疑再探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你还有哪些新的疑问?
(五)、运用拓展
学生尝试编题,组内展示,老师择优供全班练习。

(六)、学科班长总结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