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知不足(作文导写)
2024高考模拟作文:知足与不满

2024高考模拟作文:知足与不满【命题分析】这是一道二元关系的材料作文。
老子说的“知足者富”“知足不辱”指的是人要学会知足,珍惜已拥有的就是富贵。
知道满足,不会受到屈辱。
面对名利富贵不贪,不过分企求,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鲁迅说的“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是激励青年不要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还有很多艰难险阻,要激励全体人民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斗。
要明确“知足”与“不知足”的着眼点,可围绕“知足”与“不知足”来立意,也可侧重于“知足”或“不知足”一方面来写,行文的最佳立意是两方面都要提到,并说明二者的辩证关系。
【参考立意】1.人要学会知足;2.知足——为人处世的智慧;3.不满足于现状,勇于追求进步;4.不骄不躁,积极进取;5.为人要知足,进取不止步等。
【名句素材】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谢子修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增广贤文》人最大的财富,是在于无欲。
——塞尼逊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史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德经》知足得安宁,贪心亦招祸。
——谚语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曾国藩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北宋·林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春秋·老子《道德经》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清·陈伯崖贵莫贵于无求,富莫富于知足。
——清·申居郧【范文展示】事能知足心常宽,懂得进取价更高老子认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人只有知道满足自适,适可而止,方能安稳长久;而鲁迅先生却以“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激励青年要有奋进的激情;领路人也说“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认为,这并不矛盾。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我们要学会在物质生活中知足;而在精神追求上,我们却不能知足,积极进取,来达到更高的境界。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作文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作文窗外的雨丝,如动作轻柔的丝线,线织着夜幕的宁静。
我拎着一杯热茶,思绪仿若也与此同时那缭缭的茶香,飘向远方。
最近,我一直在认真的思考“知足常乐吧”与“知不足”这两个词。
它们看似简单,却所蕴含的着深刻的哲理。
我曾经的是一个贪婪的少年,那种渴望强大世间所有的如此美好的事物。
我羡慕别人具备的玩具,一种渴望能够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甚至只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像童话故事一样,永远饱含着快乐与惊喜。
但他,现实更是一面冷冰冰的镜子,无情冷酷地照出了我的淫邪与自私自利。
我发现到,无论我强大多少,都会感觉到又空虚与一片迷茫。
我正在灵魂意识到,知足才是幸福的源泉。
不知足,不是他那样的话决定放弃追求纯粹,反而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人生如逆旅,独立特行。
占据时,心存感恩,丧失时,坦然地接受。
珍惜感情,才能体悟到生命的真谛。
但知足才能常乐不是他止步不前,人生的道路上,需要持续拼搏。
知下降,才能让我们尽量谦虚和努力。
我见到,许多伟人并非天生就强大超凡的才华,只是实际不断学习和积累,才全面的胜利了辉煌的成就。
他们清醒着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并在此之前不懈地努力,到最后晋升了伟大的事业。
我那一次为自己的成绩而得意忘形,却遗漏掉了自身的不足。
当我见到其他同学的杰出,才意识到自己有许多需要怎么学习的地方。
我就开始极其争取,越来越刻苦,用实际行动来修补自己的不足。
知足常乐吧与知下降,是相辅相承的。
人要知足使我心怀感恩,知将近逼使我奋力前进。
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所创造的出十分多彩的人生。
夜深人静,雨声渐渐地止歇。
我将手中的茶杯轻轻地收起,心中漫出着平静与喜悦。
也许,这应该是知足才能常乐与知不足以却让我的启迪。
初中作文议论文记叙文范文 “知足”与“知不足”

“知足”与“知不足”我们常常被告诫:做人要“知足”。
同时,我们又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不能满足于现状,否则就会一无所成!“知足知不足”——谢子修老先生这样告诉我们:要学会满足,同时要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予以改进,这样才能学会做人。
人要“知足”,确实应该学会满足。
这“满足”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要克制自己的贪念和欲望。
贪念和欲望不仅使人伤害他人,危害社会,最后更会葬送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这样的事情我们见得太多,“毒奶粉”、“达芬奇家具”、“毒胶囊”……最熟悉的,恐怕还是让人防不胜防的“地沟油”。
为了牟取暴利,不少黑商从油料公司,建立起一条非法的利益链,其间的差价大得吓人,由此,“地沟油”在市场上横行,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一切损人利已的行为都源于商家的贪得无厌的欲望。
如果他们能克制自己对金钱的贪欲,这个社会将会少很多威胁,将会更加安定和谐。
在学会“知足”的同时,我们“知不足”,善于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只有发现缺点,并改正缺点,才能进步。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如果不自省,不弥补,缺陷越积越多,将会对我们的人生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学业、事业无成,甚至会导致人格的缺陷。
”有一位古人,小时候常常犯错。
有一天他觉得这样下去最终会害了自己,于是他拿来两个罐子,一个盛红豆,一个盛黑豆。
一天下来,做了几件好事就往罐子装几粒红豆,而做了坏事就往罐子里放黑豆。
最初,每天罐子里黑豆总是很多。
于是他就每天晚上反省自己,思考自己为什么会犯错,然后时刻警醒自己不得重犯。
日积月累,罐子里的黑豆不再增加,而红豆越来越多。
他犯的错误不断减少,个人能力素养也不断提高,最终成为一位为人民做好事、负责任的清官,他就是被世人尊称为“贤相”的北宋政治家文彦博。
由此可知,不断找不足,完善自己,对一个人成材具有重要的影响。
要“知足”,也得“知不足”。
在懂得满足避免贪欲产生的同时,又要不满足于现状,找出不足,完善自身,积极进取。
“知足”让人精神充实,淡泊乐观;“知不足”让人奋发向上,不断前进.“知足知不足”——这是成功的关键!初中作文得高分6大秘诀一种体裁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作文700字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作文7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作文700字篇1对于很多现代年轻人来说,“知足常乐”似乎是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一类人的代言词,但是也有很多人在这种“知足常乐”的生活中得到乐趣。
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是努力去做一个平凡的人,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荣辱得失。
在平凡之中寻找快乐,获得自己的人生的精彩。
翻开历史的书籍,自古以来,许多的诗人都用它们的笔书写了知足常乐的美好心境。
陶渊明不在意世俗的喧哗,凭借“心远地自偏”的意念处在平凡的世间,他用一颗平常心去体验平凡的生活,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他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到了闲适的快乐。
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诗意地生命开垦出最美丽的田园,他获得快乐,获得潇洒,获得闲适,他活在知足常乐中。
同样,惬意的刘禹锡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草庐之中的自在更是让人羡慕。
他凭借“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情操体验平凡的生活,他自得在“阅金经,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舒适惬意之中,他不因陋室的简朴、地处的偏远而凄凉,却因无乱音扰乱两耳而自在,他活得恬淡,活得满足,活在知足常乐中。
而今,在物质繁华,生活色彩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爱有这样的一种知足常乐的心境。
知足常乐,知足在合家团聚的那一刻中;知足常乐,知足在感受幸福和关爱的那一瞬中,知足常乐,知足在珍惜学习的每一分秒之中……。
老师知足常乐,知足在教书育人,培育桃李上,医生知足常乐,知足在救死扶伤,解除病痛上,农民知足常乐,知足在辛勤耕耘,获得丰收上……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活得快乐,活得精彩,因为我们不求别的,只是活在知足常乐中。
知足常乐,才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发现生命的美好和灿烂,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为过高的目标而烦恼。
让我们每个人保持一颗知足常乐的心态,用平凡的心看待平凡的生活,活出自己生命的本色。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作文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作文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新游戏机!我高兴得尖叫起来,但爸爸又说:“你肯定明白了,这世界上比你更需要这样的游戏机的人还有很多。
你应该是要学会知足。
”我有点不开心,偏偏是爸爸给我买的,为什么要这样说?
下午,我去上钢琴课。
老师说我的练习太差,吹奏得不够完美流畅。
我有点难过,因为我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但老师又说,只要努力练习,你一定会进步的!我决定要认真练习,克服自己的不足。
晚上,我和奶奶一起看电视。
奶奶说,她以前特别穷,还没有吃过什么好东西。
现在生活好了,但她一直都节俭朴素,不过她明白,有人过得比她还要苦。
我好像明白了爸爸、老师和奶奶的话,做人要知足才能常乐,那是要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要总是贪心。
从底层做起要知不足,是要不断学习,想办法帮助别人。
我虽然很想玩新游戏机,但我也明白了,还有很多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
我会用游戏机和朋友一起玩,分享我的快乐,也会用它来学习新的知识。
做人要知足常乐,做事要知不足,我以后要像爸爸、老师和奶奶一样,做个知足常乐、不断进步的好孩子。
初三说明文作文:知足,知不足,不知足_800字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_800字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冬穿绫罗夏穿衫,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并四妾,又怕无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一朝登了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还嫌低。
这首诗对那些贪心不足者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人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显然,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地位、权力、金钱之类引发的。
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毁灭。
古时候,有一个自作聪明的秀才到别人家去做客。
在吃饭时,秀才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听说后,赶忙往菜里加了点盐,菜里的味道便鲜美多了。
秀才尝了尝,心里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加了盐。
加一点点的盐味道便如此的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到家后,这位秀才便抓了一把盐放进嘴里,吃了以后,又苦又咸又涩,并且伤了味蕾,秀才从此以后失去了味觉。
盐能使菜的味道鲜美,但如果放得太多,菜就会咸得没法入口,这本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很多人却不懂,他们都盲目地喜欢一个“多”字,比如认为钱越多越好,却不知钱越多,快乐就有可能减少;职务越多,休闲的时间就越少;物质生活越丰富,精神世界就越空虚;欲望越多,幸福就越少。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企业家卡耐基说:“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烦扰我们的生活。
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认为: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
即使是一个挖水沟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们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
”生活中的智者总是喜欢把财富视为身外之物,所以他们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
人如果永不知足,在欲望的驱使下,人就会变得越贪婪,人生也越容易致祸。
高中优秀作文:知足常乐,知不足常进

高中优秀作文:知足常乐,知不足常进人的一生中,面对着大千世界,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心态好,人生才会美好,而心态不好,人生就会变得痛苦。
在人的一生中,有三种心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这三种心态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而在我的看来,知足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知不足能够让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足则能够给我们带来动力。
知足,是一种美好的心态,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幸福。
知足的人,懂得感恩,能够珍惜眼前的一切,不抱怨,不攀比,不嫉妒,自然也就能够拥有快乐和幸福。
当我们知足时,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感恩。
比如,我们有爱我们的家人,有陪伴我们的朋友,有健康的身体,有能够满足我们基本需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等。
这些事物看似普通,但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知足,珍惜眼前的一切,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知不足,则是一种追求进步的心态,能够让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知不足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有限,因此,他们会不断学习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变化。
在知不足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短板,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升。
这样,我们就能够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而知不足,也是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源泉,让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
然而,知足和知不足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知足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幸福,而知不足则能够让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当我们知足时,我们会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感恩,而当我们知不足时,我们就会更加努力,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因此,在人的一生中,我们应该既要学会知足,又要学会知不足,才能让自己更加完善,更加进步。
不知足,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能够给我们带来动力。
不知足的人,不会满足于现状,而会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断挑战自己,不断超越自己,从而获得动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2024年知足知不足的作文5篇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视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孔子的圣贤是因其知足常乐而升华。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生不耻”。老子亦是明白了知足常乐方显的其超凡脱俗。
“知足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普希金的《渔夫与鱼》的故事,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故事中的老太婆总是不满足,向小金鱼提出来一个又一个的要求,老太婆无休止的追求变成了贪欲,从最初的清苦,继而拥有辉煌与繁华,最终回到了从前。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其本身并没有错,但关键是要适度——知足常乐。失去知足常乐的心,演变为过度的贪婪。“幸福的最大障碍就是期待过多的幸福”。
知足知不足的作文篇2
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同样,一个人只有当他学得愈多时,才知道学海无涯,而自己学到的知识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他才懂得要永无止境地进取,用句俗话说,就是“学然后知不足”。
一箪食,一豆羹,这是颜回的幸福;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曾点的幸福;流觞曲水,畅叙幽情,这是文人墨客的幸福。然而当今,人们却失去了这种简单的知足感,而使自己深陷痛苦之中。
其实,没有蓝天的深邃,我们同样可以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我们同样可以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我们同样可以拥有小草的翠绿。人生没有旁听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又何必执着于拥有多少呢?
林清玄曾说过:人生当以花的姿态来证明自己。林俊德老人便是那绽放在“死亡沙漠”的罗布泊大沙漠的马兰花。它没有百花争艳的美艳,却是戈壁滩的风景。,大漠、烽烟、马兰,这便是林老一生的写照。他五十年如一日投身到祖国的核事业,栖居戈壁数十载,他却备感幸福。名与利于他而言仅如沙尘,他在科研的过程获得自我的满足,使得他能够笑对滚滚黄沙。这便是知足的力量,他使人淡忘了明(名)与利,使人收获自我的满足,使人长久幸福不被苦与难所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作文导写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这是当代作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这也成为谢家教育后代的家训。
你对此联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写作此题,我们先要分析此联的内容。
(1)知足、知不足
“足”是何意?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足”为“长处、优点”之意,“不足”即“缺点”,知足知不足,即正确认识自我。
二、“足”是“足够、充足”之意。
知足,就是满足;知不足,就是不满足。
知足知不足,那就是要我们得清楚、明白:何者该知足,何者该知不足。
知足,抑制自己的非分欲求,在尘世生活面前超然淡泊,可心安,可常乐,可不辱;知不足,不甘人后,锐意进取,方可上进,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谦虚好学的态度。
(2)有为、有不为
“为”,是“做”之意。
“有为”指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有不为”指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
“有为”告诉我们要积极进取,“有不为”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有底线(道德、良知等),如刘备有言“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徐特立也有云“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有为有不为,即正确处理事情。
然后,我们要根据写作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立意。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幅对联可分为几个角度?可分为两个: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样容易体现辩证性。
也可以分为四个: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样好写,但是易于肤浅。
也可以看成一个: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样写作难度大,但易于出彩。
精美例文一
“知足”与“知不足”
江西南康中学林荟
我们常常被告诫:做人要“知足”。
同时,我们又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不能满足于现状,否则就会一无所成!“知足知不足”——谢子修老先生这样告诉我们:要学会满足,同时要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予以改进,这样才能学会做人。
人要“知足”,确实应该学会满足。
这“满足”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要克制自己的贪念和欲望。
贪念和欲望不仅使人伤害他人,危害社会,最后更会葬送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这样的事情我们见得太多,“毒奶粉”、“达芬奇家具”、“毒胶囊”……最熟悉的,恐怕还是让人防不胜防的“地沟油”。
为了牟取暴利,不少黑商从油料公司,建立起一条非法的利益链,其间的差价大得吓人,由此,“地沟油”在市场上横行,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一切损人利已的行为都源于商家的贪得无厌的欲望。
如果他们能克制自己对金钱的贪欲,这个社会将会少很多威胁,将会更加安定和谐。
在学会“知足”的同时,我们“知不足”,善于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只有发现缺点,并改正缺点,才能进步。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如果不自省,不弥补,缺陷越积越多,将会对我们的人生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学业、事业无成,甚至会导致人格的缺陷。
”有一位古人,小时候常常犯错。
有一天他觉得这样下去最终会害了自己,于是他拿来两个罐子,一个盛红豆,一个盛黑豆。
一天下来,做了几件好事就往罐子装几粒红豆,而做了坏事就往罐子里放黑豆。
最初,每天罐子里黑豆总是很多。
于是他就每天晚上反省自己,思考自己为
什么会犯错,然后时刻警醒自己不得重犯。
日积月累,罐子里的黑豆不再增加,而红豆越来越多。
他犯的错误不断减少,个人能力素养也不断提高,最终成为一位为人民做好事、负责任的清官,他就是被世人尊称为“贤相”的北宋政治家文彦博。
由此可知,不断找不足,完善自己,对一个人成材具有重要的影响。
要“知足”,也得“知不足”。
在懂得满足避免贪欲产生的同时,又要不满足于现状,找出不足,完善自身,积极进取。
“知足”让人精神充实,淡泊乐观;“知不足”让人奋发向上,不断前进。
“知足知不足”——这是成功的关键!
推荐理由
本文由生活场景引出话题,开篇明确提出“知足与知不足”的观点,接着从“知足”与“知不足”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思路明晰。
文章论证方法多样,既有“地沟油”的反面论证,又有文彦博的事例正面论证,还有曾子的引用论证,这让文章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指导教师:黄绍文)
精美例文二
有为有不为
江西南康中学魏娟
看见老人在街头昏倒,扶不扶?
看到街边迫于生计而无奈行乞的孩子,帮不帮?
遇到一脸谄媚的小人往你手里塞现金让你“帮个小忙”,干不干?
古人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时至今日,“有所为,有所不为”已经不仅仅是君子需要遵守的规范了,它已发展成为衡量一个现代人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标尺。
有所为,固然指的是好事,善事应该当仁不让。
正如前面所说,见到沿街乞讨的孩子,能帮便尽量帮一把,付出的只是一点现金,传递的却是一份温暖。
这是一个善意的小举动,但汇聚起来,却是人间的大爱暖流。
台湾的卖菜阿姨陈树菊用她的行动撑起了他人人生的蓝天。
陈树菊自幼家贫,父母去世得早,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便压在了她稚嫩的肩上。
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卖菜,在养活了一家人的同时,她还不忘回报社会。
几十年间,她累计向慈善机构捐赠了100万台币。
她瘦弱的身躯散发着人世间最美的光辉,那庞大的捐款数额与她家中的一贫如洗之反差,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心灵。
陈树菊,真正将“有所为”诠释到了极致。
有所不为,指的便是那些坏事、丑事绝不做。
近来,老人摔倒不扶的事件层出不穷,可以理解,在“彭宇案”“许云鹤案”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似乎已降到了冰点,然而,我们总该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决不做那个冷漠无情的路人,对此,已经有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天门山旅游景区内,一位老人突犯急病,昏在长长的阶梯上。
这时,一位先生走过来对着老人的胸口便是一捶,奇迹般地,老人居然苏醒了过来。
事后,那位先生说自己是个医生,有急救经验,当时也没想太多,只顾救人了。
我不禁为这位医生捏了把汗,这一捶下去,要是捶死了,好心也会被当成驴肝肺,甚至被千夫所指,同时,我又由衷地敬佩这位医生的勇气与崇高品德,他没有做那个冷眼旁观的路人,而是选择挺身而出。
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
从现在起,让我们将它作为做人的标准吧,用“有所为”创建人间温暖的避风港,用“有所不为”构造社会公平正义的点点滴滴!
推荐理由
文章由三个直指人心的反问开篇,促人深思,同时又不动声色地紧扣主题,接着由三个反问句生发,阐述“有所为、有所不为成为衡量一个现代人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标尺”的观点,选择卖菜阿姨陈树菊与天门山旅游景区某医生救人等富有时代感的事例加以论证,结尾之处把“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机地结合起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