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7苏州市域轨道S1线昆山段沿线站点及周边一体化交通详细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苏州地铁方案图

苏州地铁方案图

苏州地铁方案图引言苏州市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经济发展重点地区,交通系统的完善和发展一直是市民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苏州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为了解决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苏州市政府决定建设地铁网络,方便市民出行,促进城市发展。

本文将介绍苏州地铁方案图,显示地铁线路及相关信息。

地铁线路规划Line 1苏州地铁1号线是苏州地铁网络中的第一条线路,全长约30公里,连接苏州市南部和北部核心区域。

该线路设有21个车站,包括苏州火车站、观前街、圆融广场等重要区域。

Line 1采用地铁列车,列车站间距为约1.5公里,采用4辆编组,可容纳1000多人。

Line 2苏州地铁2号线是苏州地铁网络中的第二条线路,全长约35公里。

该线路从苏州市西部的昆山起点出发,穿过苏州市西部和东部,并最终抵达姑苏奥体中心。

Line 2设有29个车站,包括苏州火车站、广济南路、奥体中心等重要区域。

Line2采用地铁列车,列车站间距为约1.2公里,采用6辆编组,可容纳1500多人。

Line 3苏州地铁3号线是苏州地铁网络中的第三条线路,全长约28公里。

该线路连接了苏州市东部和南部,为市民提供了更方便的出行选择。

Line 3设有25个车站,包括苏州火车站、湖东路、工业园区等重要区域。

Line 3采用地铁列车,列车站间距为约1.3公里,采用5辆编组,可容纳1200多人。

地铁站点布局苏州地铁站点布局充分考虑了市区的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需求,尽量覆盖了重要的乘客出行节点。

每个地铁站点都设有无障碍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无障碍电梯、触摸导向设施等,以确保残障人士也能方便地使用地铁服务。

地铁票价及支付方式苏州地铁使用的是一卡通支付系统,市民可以通过购买地铁一卡通,进行地铁乘车支付。

不同的线路和站点有不同的票价标准,具体票价可在地铁车站或官方网站上查阅。

同时,地铁系统支持移动支付,市民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方式进行地铁乘车支付。

苏州轨道交通状况

苏州轨道交通状况
2016 年
苏州城市轨道交通介绍 城轨1519班:
苏州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1
苏州轨道交通目前路线图
2
2012年1月 试运行
2007年12月 正式开工建设
2020/3/1
2012年4月28日 全线试运营
3
一号线线路图
通车时间:2012.4.28日 车型:B型车 4节编组 额定载客量为942人,超员载客量1340人,2.85万人次/小时 站台类型:广济南路为侧式站台,其余23个车站均为岛式站台 速度:35公里/小时 长度:25.7公里
轨道交通4号线
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南北走向,连接相城区、古城区、吴中区和吴江区,
是苏州城市发展的一条骨干线路。
主线全程长约为42.022公里,北起相城区荷塘月色公园,南至吴江同津大
道站,共设31站,全线地下铺设。途经相城中央商贸城(活力岛)、苏州
火车站、北寺塔、观前商圈、南门商圈、吴中区中心城区、苏州太湖新城、
10
轨道交通之旅 未完待 续……
11
2020/3/1
4
二号线一期线路图
通车时间:2013年12月28日 车型:B型车5节编组 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 站17座 站台类型:广济南路为侧式站台,其余23个 车站均为岛式站台
2号线的通车标志着苏州轨道交通正式进入“ 线网运营时代”。
2020/3/1
5
苏州地铁发展趋势
线路网络化
苏州地铁发展趋势
吴2江020汽/3/车1 客运站等重要地区,终点站与苏嘉城际铁路实现换乘。
9
苏州轨道交通前景展望 线路网络化 轨道交通3号线
3号线与1、2、4号线共用广济路站控制中心, 线路全长46.732公里,设车站34座,平均站间 距1394米,终点站阳澄湖站为地面站,其余车 站全为地下车站。

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总平面布置方案研究

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总平面布置方案研究

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总平面布置方案研究摘要本文根据规划用地条件,结合周边控制因素、车辆检修工艺要求,介绍了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天平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总平面布置方案。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辆段;总平面1 段址选定天平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处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天平村行政辖区范围内,地块呈狭长方形,东西宽约300m,南北长约900m。

用地界内地势平坦,地面平均标高为3.8 m左右,以农田为主,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与城市道路交通的衔接条件均较好。

2 总平面布置方案概述本方案段内运用库和联合车库为尽头式,运用库与联合车库呈纵列式布局。

房屋布置按功能分区,运用库布置在车辆段的北端,与规划玉山路相邻。

联合车库布设于车辆段的中部,位于出入段线及车辆段的咽喉区西侧。

办公生活房屋集中布置于车辆段中部咽喉区东侧,与规划经二路相邻。

综合基地及物质总库布置于联合车库的南端,有单独的出入口与竹园路相通。

工程车与调机库合并设置,布置于联合车库的南端,压缩空气站、动调试验间等辅助房屋布置于运用库和联合车库之间。

洗车线及镟轮线设计为贯通式,靠近车辆段头部的出入段线东侧,两端皆从出入段线上出岔。

试车线设于车辆段最西侧,长约1 237m,与向阳河相邻。

于运用库和联合车库的头部各设牵出线一条,以满足段内调车作业的需要。

另外,还布置了材料线以供材料和设备的装卸和运输。

平板车停放线布置在运用库西侧。

总平面布置图见图1。

3 厂房组合车辆段厂房由一座尽头式运用库和一座尽头式联合车库组成,两库呈纵列式布置。

1)运用库:由停车场、列检库、周/月检库及辅跨组成停车场按露天形式设置,共设12条停车线,每条线2列位。

列检库长为189m,按单跨网架结构厂房设计,总跨度63m。

共设12条列检线,每条按2列位设计,每条列检线的列检列位上都设检查地沟。

周/月检库长108m,按单跨网架结构厂房设计,库房总跨度为33.6 m。

库内共设5线5列位的检修台位。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以及票价最终方案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以及票价最终方案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以及票价最终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一杯热咖啡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我坐在电脑前,开始构思这个让我充满期待的方案。

苏州,这座充满韵味的水乡,即将迎来全新的轨道交通时代,而我有幸成为这个项目的规划者之一。

一、规划背景苏州这座古老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市民出行效率,我们决定规划一套完善的轨道交通系统。

二、规划目标1.实现苏州城区与周边城市的快速连接,提高城市竞争力。

2.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交通污染。

3.提高市民出行舒适度,缩短出行时间。

三、规划方案1.线路规划我们计划建设5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是:(1)1号线:串联苏州火车站、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全长约30公里。

(2)2号线:连接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全长约25公里。

(3)3号线:贯穿园区、新区、姑苏区,全长约20公里。

(4)4号线:连接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相城区,全长约25公里。

(5)5号线:串联姑苏区、吴中区、苏州高新区,全长约28公里。

2.站点设置我们将在沿线设置50个站点,平均站间距约为600米。

站点设置充分考虑了市民出行需求,涵盖了各大商圈、旅游景点、居民区等。

3.车辆选型(1)1号线、2号线:采用6辆编组A型车,最高运行速度100公里/小时。

(2)3号线、4号线:采用4辆编组B型车,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

(3)5号线:采用4辆编组L型车,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

四、票价方案1.基本票价(1)起步价:2元,适用于0-6公里。

(2)递增价:每增加1公里,票价增加0.5元。

2.时段优惠(1)高峰时段(7:00-9:00,17:00-19:00):票价不打折。

(2)非高峰时段:票价8折。

3.人群优惠(1)学生:票价5折。

(2)老年人(60-69岁):票价8折。

(3)残疾人:票价免费。

五、项目实施1.建设周期预计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建设周期为5年。

苏州地铁s1s2号线规划

苏州地铁s1s2号线规划

苏州地铁s1、s2号线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公示稿发布,明确了贯穿苏州大市并与上海形成无缝对接的S1、S2线路走向。

苏州地铁S1线横贯苏州东西,主要走向在昆山。

苏州地铁S2先经过园区,走中新大道往胜浦方向,连接接昆山南部至花桥。

S1、S2均可与苏州市内轨道交通线路换乘。

苏州地铁S1线为苏州市域东西走廊联系线路,快速沟通苏州高新区、苏州主城、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太仓及太仓港城。

线路西起高新区建林路,经马涧路、湘江路、华山路、西园路、留园路、桃花坞大街、西北街、东北街至外城河向东南折向三星路,继续向东沿现代大道东西贯穿苏州工业园区,跨京沪高速公路后折向北沿新城路跨沪宁通道经沪宁城际阳澄湖站,向东沿马鞍山路、昆太路至太仓,经上海路、康福路、飞沪路、神寺路、长江大道至太仓港城。

昆山房知识搜关注血色残阳的搜房博客,线路长95.1
公里,设站27座,平均站间距3.66公里。

同时考虑预留向西延伸至东渚、镇湖。

该线在苏州城区范围规划与苏州城市轨道交通3号、4号、2号、7号、5号、8号以及1号线形成换乘。

苏州地铁S2线为沪宁通道南侧轨道交通加密战略,强化沪宁通道南侧东西向联系。

线路北起沪宁城际苏州工业园站,沿沪宁城际与G312之间通道向东,而后在吴巷附近向南转入南施街,而后于苏胜路口向东经苏胜路、元丰路、振新路、白灵路、绿地大道、逢明路至花桥。

昆山房姿势看狩坊新浪博客,线路长42公里,设站14座,平均站间距3.23公里。

该线在工业园区规划与苏州城市轨道交通6号、3号、1号和8号线形成换乘。

苏州轨道交通最新规划

苏州轨道交通最新规划

苏州轨道交通最新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苏州市政府决定制定一项全新的轨道交通规划,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这项规划将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的交通网络,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市民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根据最新的规划,苏州轨道交通将继续扩张和发展,目标是在2030年前建设完成苏州市内的5条轨道交通线路。

这些线路将覆盖苏州市的主要区域,连接市中心及周边的重要商业和居住区域。

第一条规划的线路是1号线,它将从苏州火车站出发,经过苏州市区南部,最终到达苏州新区。

这条线路的建设将有效改善市中心地区的交通状况,使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第二条规划线路是2号线,它将连接苏州火车站和苏州北站,成为连接南北两个重要交通枢纽的重要通道。

这条线路将通过苏州市中心和工业园区,连接许多重要的商业和居住区域,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

第三条规划线路是3号线,它将连接苏州北站和苏州西站,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的东西向交通路网。

这条线路将贯穿苏州市的东部和西部,连接许多工业区和新兴商业区,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条规划线路是4号线,它将连接苏州北站和苏州南站,形成一个贯穿苏州市的南北向主干线。

这条线路将通过苏州市中心和重要的商业中心,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最后一条规划线路是5号线,它将连接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的交通网络。

这条线路将为南部地区提供高效的交通服务,推动南部地区的发展。

除了以上5条规划线路,苏州还将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的快线和支线。

快线将建设于市中心区域,主要连接市中心和周边区域,提供快速的通勤服务。

支线将建设于市区的边缘地带,连接重要的居住区和商业区,为市民提供更多出行选择。

苏州轨道交通最新规划的实施将对苏州市的交通状况和城市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它将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减少道路交通的压力,提高出行效率。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将促进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苏州市。

苏州地铁规划图

苏州地铁规划图

苏州地铁规划图
苏州地铁规划图
随着苏州市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提高城市出行效率,苏州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地铁网络。

下面是苏州地铁规划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一号线(绿色线)
起点:苏州工业园区
终点:苏州北站
沿线站点:星湖街、阳澄湖大道、工业大道、独墅湖、三香广场、新桥、枫桥、观前街、人民路、平江路、苏州火车站、东环路、苏州北站
二、二号线(红色线)
起点:相城北站
终点:姑苏万达广场
沿线站点:湖东、长桥、青石街、苏州北站、平江路、人民路、察院街、观前街、枫桥、新桥、三香广场、独墅湖、金枫路、阳澄湖大道、星湖街、相城科技城、姑苏万达广场
三、三号线(蓝色线)
起点:姑苏万达广场
终点:木渎
沿线站点:相城科技城、星湖街、阳澄湖大道、金枫路、独墅湖、三香广场、新桥、木渎
四、四号线(黄色线)
起点:苏州火车站
终点:吴中万达广场
沿线站点:平江路、人民路、察院街、观前街、枫桥、新桥、三香广场、金枫路、独墅湖、阳澄湖大道、星湖街、相城科技城、吴中万达广场
五、五号线(橙色线)
起点:吴中万达广场
终点:苏州园区
沿线站点:相城科技城、星湖街、阳澄湖大道、独墅湖、三香广场、新桥、金枫路、平江路、人民路、察院街、观前街、枫桥、苏州园区
六、六号线(紫色线)
起点:吴中万达广场
终点:木渎
沿线站点:相城科技城、星湖街、阳澄湖大道、金枫路、独墅湖、三香广场、新桥、木渎
以上是苏州地铁规划图,总共包括六条线路。

地铁的建设将有效缓解苏州市的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

希望未来的苏州地铁能够顺利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

轨道交通S1线站点

轨道交通S1线站点

今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旨在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建立世界级城市群。

昨日,毗邻上海的昆山市有关人士认为,目前,江苏与上海的交通连接有高速公路、铁路、高铁、省道、国道等众多通道,如果实现与上海轻轨的无缝对接,将对实现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为此,昆山也将从高速公路时代迈向轻轨时代。

根据昆山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昆山提出“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目前已完成180公里的快速道路网络、136.6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153公里的大容量快速公交网络规划,形成了在京沪高速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等区域轨道交通线网下的昆山城市快速交通体系。

其中,昆山规划建设4条轻轨线路,有1条对接上海11号线和苏州市区3号线轻轨,实现三地轻轨无缝对接,便利换乘。

此外,还将建设6条快速公交(BRT)。

昆山有望成为全国第一个规划建设轻轨的县级市。

规划轻轨将连通苏州和上海据记者了解,根据《昆山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昆山市域轨道交通网络初步方案由4条线路组成,分别为S1线、S3、S2b线和K1线。

S1线将连通苏州市区和上海轻轨。

S1线:自苏州工业园区引出,在昆山境内沿沪宁铁路南侧路向东,经过沪宁城际铁路阳澄湖站后,沿前进路向东经过西部新城核心区,体育文化艺术中心、玉山广场、昆山市政府,至东部新城核心区后向南,沿夏东路进入陆家镇,并与沪宁城际铁路花桥站进行换乘,向南至花桥国际商务城服务外包区后,沿光明路向东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在墨玉路站实现对接或换乘,总长度约41.1km,设站28座,平均站间距为1.47km,主要服务对象为阳澄湖公园、科技教育园、西部新城、体育中心、老城区、开发区、东部新城、夏驾河沿线、陆家镇、花桥国际商务城,并与城际铁路阳澄湖站及花桥站换乘。

其中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向昆山延伸段为昆山城市轨道交通网络S1线的组成部分,延伸段长度为5.76km,共设车站三座。

S3线:由昆山新客运中心出发,沿黄山路往北,经高铁城铁新昆山站、既有铁路昆山站后,沿人民路向北,在玉山广场处与S1线换乘,向北经北门路后向东,沿萧林路至太仓,总长度约19.4km,设站12座,平均站间距1.76k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名称
苏州市域轨道S1线昆山段沿线站点及周边一体化交通详细规划设计
二、规划背景
苏州轨道交通S1线是《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2)》确定的近期建设线路,连接苏州市与昆山市,起点与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终点站夷亭路站衔接,止于昆山花桥镇,与上海11号线衔接。

线路连接苏州工业园区、沪宁城际阳澄湖站、昆山主城区、沪宁城际花桥站、陆家镇和花桥镇。

轨道交通S1线全线总长41km,共设车站28座,其中昆山境内36.5km,26座车站。

计划2016年12月底开工,2021年底试运营,工期60个月。

为了保障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营,建立起轨道交站点周边完善的一体化换乘体系,形成轨道与常规地面交通方式的高效换乘,以地下空间和地面换乘设施为抓手,因地制宜,凸显公交优先和慢行友好,扩大轨道交通服务范围,同时完善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为轨道开通后与地面交通的换乘提供了有效保障。

随着轨道交通S1线方案的基本稳定,相关的衔接换乘规划设施规划也应抓紧开展,以保障项目较为充分的研究周期,并争取换乘设施与轨道交通主体建设同步开展,从而保证轨道开通运营后与地面交通换乘衔接的顺畅,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益。

三、规划范围与年限
(1)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涵盖轨道交通S1线经过的昆山境内的26个站点。

(2)规划年限:规划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其中初期面向轨道开通初年2022年,保证轨道开通后的正常运营;近期为轨道开通后3年即2024年,为轨道建成投入使用的初期阶段。

远期为轨道开通后10年即2031年,为运营较为稳定和成熟的阶段。

四、规划依据
1.《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2.《昆山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3.《昆山市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整合规划及技术指引》
4.《昆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5.《苏州轨道交通S1线预可行性研究客流预测报告》
6.苏州轨道交通S1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工程设计成果
7.昆山市各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8.相关政策文件及其他专项规划研究成果
9.沿线地形图和影像图
五、主要规划内容
1.项目概述
界定项目的规划研究范围和期限,明确项目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梳理项目研究主要依据的上位规划,各类行业规范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2.轨道交通S1线沿线地面用地及交通现状
分析轨道交通S1线线路的技术指标以及建设计划等情况;调查沿线各站点周边的现状用地布局、道路设施、公交首末站及停靠站、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社会停车场、出租车上下客点、慢行设施;调查轨道沿线现有公交线路资源配置情况;诊断轨道沿线现有地面交通设施和公交线路配置存在的问题。

3.案例分析和经验启示
收集并分析国内外交通衔接的相关理论研究、建设实践成果资料,提出可以借鉴的主要经验和建设重点。

4.站点功能定位和设施布局总体思路
解读相关的上位规划情况,根据线路总体走向和特征,结合各个站点的区位和周边用地情况,确定全线衔接换乘设施的设置方法和思路;提出不同区段和类型的设施供应策略,对于站点进行功能定位,提出公交设施、非机动车设施、停车设施等各类设施的设置原则和设置形式,制定全线的统一标准。

5.客流与设施规模预测分析
结合专项研究成果提出轨道交通S1线线路和站点客流流量;提出设施规模预测的方法,分析计算各站点各方式的换乘集散客流流量,提出各站点的分方式集散交通设施的规模。

6.地面交通设施与轨道交通S1线衔接换乘设施总体布局和详细规划设计
根据各个站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每个站点周边衔接换乘设施的详细方案。

对各类换乘设施的用地进行红线控制,对其建设形式给出推荐性建议;各类地面交通设施的交通组织进行分析并优化;对沿线的地下通道和地下空间进行总体规划布局;以上所有设施布局应与法定规划衔接,并落实用地,结合站点周边的用地优化提出用地优化调整建议。

7. 地面交通设施整合规划和交通组织优化
轨道交通沿线交通系统整合的统筹。

整合沿线对外交通、道路交通、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交通系统,完成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提出周边道路的改建、整治要点,提出自行车、步行等交通系统的优化和调整建议,形成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协调配合的一体化交通网络体系。

8.常规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S1线衔接协调规划
提出常规公交线路协调调整的总体思路和方法,逐步实现“两网合一”;结合站点周边公交设施的优化调整提出公交线路的优化建议和方案。

9.建设规划与任务分解
提出换乘设施近、远期建设规划,对于实施主体和项目组织提出合理化建议。

10.保障体系研究
从土地、政策、设施等层面全面研究所有换乘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保障体系,提出相关的建议。

规划设计图纸应包含但不局限于:
轨道交通S1线走向和站点图,轨道交通S1线沿线用地现状图,沿线地面交通设施现状分布图,沿线常规公交线路现状分布图,沿线用地规划图,沿线公交场站总体布局图,沿线公交站点总体布局图,沿线停车场总体布局图,沿线出租车上下客点布局图,沿线自行车停车场布局图,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协调调整规划图,轨道交通S1线各站点与地面交通衔接设施详细规划图。

六、规划设计成果形式
1、规划设计成果的内容必须符合规划设计任务书的有关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

2、设计成果包括文本、说明书、设计图纸和图则,及相应的计算机归档文件。

3、规划内容应准确、完整地阐述设计意图和内容。

设计单位应提供设计成果8套,规格为A3(内含附图缩印件,其中主要图纸需彩色缩印件)。

4、计算机文件要求
全部设计成果均应制作计算机文件,图形文件采用AutoCAD的DWG格式文件,文本采用Microsoft word 6.0以上的格式文件。

电脑渲染图的计算机文件应采用国内较为普及、通用的计算机软件,汇报文件采用Microsoft PowerPoint格式文件,提交以上计算机文件光盘2套。

八、规划编制进度安排
1、2016年4月初,落实编制单位;
2、2016年4月底,完成现状调查及资料收集与分析;
3、2016年7月底,提交规划中间成果,组织汇报;
4、2016年11月底,完成规划评审成果,组织专家评审。

九、报名条件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并具有法人资格,具有完成本招标项目的科研力量、财务能力、人力资源和良好信誉。

2.在国内取得城乡规划甲级资质。

3.近3年内具有1项以上类似项目的工作业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