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B.划线上一定会出现单个突变菌株
C.此法不能除去污染的杂菌
D.划线上一定会出现细菌单菌落
7.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 )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对比分析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
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平均菌落数÷涂布的稀释液体积×稀释倍数 (3)利用鉴别培养基确定细菌种类: 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 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培 养基pH变化来判断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 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说 明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3.思考题: (1)农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尿素,但尿素却是农业生产上的重 要氮肥。农作物如何利用尿素中的氮?
2.实验原理:
使用通用的细菌培养基(如LB液体培养基)可扩大培养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迅速扩增。 在LB固体平面培养基上对大肠杆菌进行划线分离,经培养后培养基上每一个菌体会形成一 个单独的菌落。这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突变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为保证配制的培养基上只生长大肠杆菌,而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实验过程中要进行无菌 操作。
到( )
A.无一定形态的群体 B.菌丝 C.单个细菌 D.菌落
4.以下叙述中对尿素培养基进行灭菌的不正确操作是( )
A.对配制好的尿素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用内置滤膜的玻璃漏斗过滤尿素溶液
【实验记录】 请课代表将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24h的培养结果用相机拍摄下 来,传给任课教师。 【结果分析】 1.你的培养基上是否有杂种污染?如何判断?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

原核生物界
真菌
真菌界
原生动物 原生生物界
特点:结构都相当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通常要用光 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 构.且体内一般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的外形与大小
大肠杆菌属于杆状菌
细菌的营养类型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细菌分 为两大营养类型。
自养菌:
二是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 形成规矩的菌落,菌落会沿着划破 处生长,会形成一个条状的菌落。
(四)大肠杆菌的划线分离
1、划线分离法
注意事项: 1.接种环只蘸一次菌液,但要在培养基不同位置连续 划线多次. 2.划线首尾不能相接 3.划线后,培养皿倒置培养12~24h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 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 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划线分离:方法简单,但单菌落较难分开。 涂布分离: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
分离后,一个菌体 便会形成一个菌 落,这是消除污染 杂菌的通用方法, 也是用于筛选高 表达量菌株的最 简便方法之一
(五)大肠杆菌分离后保存
1、临时保藏:接种到固体斜面培养基,菌落长成 后置于4℃冰箱保存。 2、长期保存:甘油冷冻管藏法
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 的休眠体,叫做芽孢。芽孢的壁很厚,对干旱、低温、 高温等恶劣的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例如,有的细菌的 芽孢,煮沸3小时以后才死亡。芽孢又小又轻,可以随 风飘散。当环境适宜(如温度、水分适宜)的时候,芽 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细菌.
【课堂练习】
例1.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碳源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实验一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

细菌
2.微生物涉及五类 放线菌
真菌
原生动物
(二)培养基
• 1.分类(按物理形态分) • (1)液体培养基 • (2)固体培养基
①常用旳固体培养基: 琼脂固体培养基.
②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 表面生长,能够形成 肉眼可见旳菌落.
2.培养基内所含旳基本物质
• (1)水 • (2)碳源 • (3)氮源 • (4)无机盐
a.灼烧灭菌
注意合用范围
微生物旳接种工具 (接 种环、接种针)或其 他金属用具直接在火 焰旳充分燃烧层灼烧
b. 干热灭菌 160-170℃ ;1-2h
能耐高温旳需要保持干 燥旳物品( 玻璃器皿)
c.高压蒸汽灭菌 100kPa 121℃ 15-30min
一般用于培养基旳灭菌
二、试验操作 • (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 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 (二)分离纯化大肠杆菌
• 接种措施有:
• 划种未接 种旳培养基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12h 和24h后,观察并统计
三、课题延伸:菌种旳保藏
• 1、斜面保藏 • (临时保存) • 2、甘油保藏
(长久保 存)
试验1:大肠杆菌旳培养和分离
角烧瓶旳液体培养基中,三角烧瓶在37℃摇床振荡培养 12h。 • (4) 划线分离:将摇床上培养12h旳菌液在固体培养基旳 平板上连续划线,然后将盖好旳培养皿倒置,放在37℃ 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 (5)单菌落接种培养:在无菌操作下将单菌落用接种环取 出,再用划线法接种在空白斜面上,在37℃下培养24h, 4℃冰箱保存。
设备及用具:
灭菌锅或高压锅、250ml旳三角瓶、封口膜和橡皮圈、 直径90mm旳培养皿、接种环和玻璃三角刮刀、恒温培 养箱、摇床、酒精灯和超净台、一次性塑料手套、装有 酒精棉球旳广口瓶、镊子、有棉塞旳试管 (15mm×120mm)5支
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

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超净台实验准备工作2灭菌和消毒无菌操作目的:为了避免被杂菌污染。
1对实验操作空间:超净台:紫外线灭菌,过滤风桌面:酒精擦拭,酒精灯外焰附近操作2.操作者衣服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70%酒精3.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和周围物品的接触消毒的方法1、100℃煮沸5-6min2、巴氏消毒法70-75℃下煮30min或80℃下煮15min3、用70%酒精、新洁尔灭等进行皮肤消毒4、氯气、高锰酸钾消毒……(1)消毒: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大部份致病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2)灭菌:灭菌与消毒技术是微生物有关工作中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技术。
以化学剂或物理方法消灭所有微生物,包括所有细菌的繁殖体、芽孢、霉菌及病毒,而达到完全无菌的过程。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超净台上紫外灯和过滤风实验过程:准备阶段:1培养基的配制,2灭菌和消毒操作阶段:1倒平板:分装固体培养基倒平板:将已灭菌的固体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的过程。
分装培养基:1倒平板:将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培养基冷却到60度时倒入2培养基的分装(试管,三角瓶,培养皿)倒入三角瓶和试管(漏斗法)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6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
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答: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朊病毒就是蛋白质病毒,是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
1997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斯垣利·普鲁辛纳(S.B.Prusiner)就是由于研究朊病毒作出卓越贡献而获此殊荣的。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它使得这层壁坚韧并富有弹性。
一旦失去细胞壁,所有的细菌都将变成球形。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状、协助鞭毛运动等,而且还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

问题2:在培养过程中如何进行维持无菌状态? 消毒VS灭菌
较为温和的方法,如酒精
强烈,完全无菌
芽孢为细菌的休眠体, 对不良环境有很强耐受性
灭菌消毒技术是微生物有关工作中 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技术。
灭菌消毒技术大汇总 1、高压蒸汽灭菌法
1kg/cm2、121 ℃下维持15min. 0.5kg/cm2、90 ℃下维持30min.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微生物简单介绍 病毒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原生生物
放线菌
•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 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 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种群) • 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 结构 • 异养型,兼性厌氧型,革兰氏阴性(红色)(G-) • 应用
问题1:用什么培养大肠杆菌?(稀释)涂布分离法1、玻璃刮刀放在酒精溶液中待用 2、取出时要经过灼烧 稀释10-5—10-7倍, 3、一般要稀释菌液进行培养 取0.1ml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4、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的过程
一 配制LB培养基,并灭菌 计算称量 溶解 调pH 分装 加塞,包扎 灭菌
二 倒平板、制斜面 三 大肠杆菌的培养 四 大肠杆菌的分离 使所需细菌大量繁殖 获得单菌落,纯化菌株
KH2PO4 Na2HPO4 MgSO4· 7H2O 葡萄糖 尿素
1.4 g 2.1 g 0.2 g 10 g 1 g
琼脂
1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 蒸馏水定容到100 mL
( ( 1 )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组织培养? )下列材料或用具: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4 )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 的 65 )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 ( 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 处理后,才能倒掉。 其中需要灭菌的是: 筛选 ,这种培养基属于 ;需要消毒的是: 。 (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 的 和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2)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 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制备选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_和 _,加琼脂后灭菌,制成
本图来自十一学校
二、实验流程 配制培养基
包器材
灭菌
倒平板(或斜面)
接种扩大培养 分离
单菌落培养
接种保存
细菌的分离方法
1.种类: 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 划线分离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画线的操 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划线时不能划破培养基
2.作用: 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 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微生物
定义: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 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原生 生物和某些真菌。
曲霉
酵
母
菌
草履虫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结构组成:细胞壁(肽聚糖)、细胞膜、细胞质,拟核 分裂方式:二分裂
菌落: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在适宜固体培养 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 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的群落。
为什么要倒置培养?
培养基中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正放培养 皿会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后,落入培养基的表面并 且扩散,菌落中的细菌也会随水扩散,菌落间相互 影响,很难再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的目的。
1.下面两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 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培养基种类
物理状态
• 液体培养基 • 固体培养基 • 半固体培养基
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连续培养 菌种分离、鉴定、计数 菌种分离、鉴定、 菌种保存
培养基种类
化学成分
• 合成培养基 • 天然培养基
菌种分类、鉴定 菌种分类、 工业生产降低成本
培养基种类
添加某种指示剂后化学药剂用于菌种的鉴别
目的用途
•鉴别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 选择培养基
伊红—美蓝鉴别大肠杆菌 伊红 美蓝鉴别大肠杆菌
添加或缺少某种化学成分用于菌种的分离
1:加抗生素,用于分离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加抗生素, 2:加高浓度的食盐获取金黄色葡萄球菌 : 3:缺N源,分离固氮微生物 : 源 4:缺少有机C源,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缺少有机 源
消毒方法
2、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使用巴氏消毒法(80℃中15min 、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使用巴氏消毒法( ℃ 或70 ℃中30min,实际生产中常用于鲜奶的消毒) ,实际生产中常用于鲜奶的消毒) 3、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首先喷洒碳酸和煤酚皂等 、对接种室、 溶液以增强消毒效果, 溶液以增强消毒效果,然后用紫外线进行物理消毒 4、双手使用酒精进行消毒 、
划线分离法
由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 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 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 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 行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 续划线, 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 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 加而减少, 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 开来, 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 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 经培养后, ,经培养后,可在平板 表面得到单菌落。 表面得到单菌落。 连续划线法 交叉划线法
包器材
包器材
灭菌
条件: 条件: 121℃、 121℃、100kPa 2020-30min
微生物的利用-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

实验原理
① 培养基 ② 大肠杆菌 ③ LB液体培养基和LB固体培养 基 ④ 划线分离法 ⑤ 菌种的低温保存 ⑥ 无菌技术
一、培养基定义及营养成分
1、定义 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置出供其生长 繁殖的营养基质,称为培养基。 2、营养成分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 因子等
• 主要方法:无菌室 无菌柜 超净工作台
• ② 无菌实验器材: 凡是实验中使用的器材,能灭菌处理的必须 灭菌。 • 如玻璃器皿 (包括注射器、吸管、滴管、三角瓶、试管等)、培 养基、无菌衣 、口罩等,无法灭菌处理的,使用前必须经消毒处 理,例如无菌室内的凳、试管架、天平等,这些虽然无法灭菌, 但是可以消毒,可用化学药品熏蒸、喷洒或擦拭。
• 2、营养成分 • ① 碳源 • 为微生物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可分为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 • 。如 CO2、NaHCO3 等无机碳源; • 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 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 注意:碳源&能源的辨析
• 2、营养成分 • ② 氮源 • 为微生物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可分为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 • 。有机氮源包括牛肉膏,蛋白胨等, • 无机氮源包括 N2、NH3、NH4+、NO3-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 用 N2。
微生物的利用
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2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器具与材料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和结论 • 知识拓展
实验目的
• 利用LB液体培养基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培养的操作 • 利用LB固体平面培养基划线培养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 • 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划线分离法注意事项:
1.接种环只蘸一次菌液,但要在培养基不 同位置连续划线多次.
2.划线首尾不能相接
3.划线后,培养皿倒置培养12~24h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 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 温度?
答: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 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 以进行倒平板了。
物的过程。
(2)灭菌:
以化学剂或物理方法消灭所有微生物,包括 所有细菌的繁殖体、芽孢、霉菌及病毒,而达到 完全无菌的过程。
灭菌与消毒技术是微生物有关工作中最 普通也是最重要的技术。
1)消毒:
① 概念: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
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
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吗?
② 方法:
3、消毒与灭菌
无菌技术的四个方面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 行清洁和消毒 ;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 进行灭菌 ;
(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 酒精灯火焰附近旁进行;
(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 相接触。
消毒与灭菌
(1)消毒: 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大部份致病微生
1
2.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 消毒或灭菌。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 方法。
(1) 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2) 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 (3)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答:(1)、(2)需要灭菌;(3)需要消毒。
二、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操作
(一)培养基的配置与灭菌
取2个250ml的三角瓶中分别装入50mlLB液体培养 基和50mlLB固体培养基(刚配好,尚未凝固),加上 封口膜,牛皮纸包装后高压锅灭菌15min。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 污染培养基。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 进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 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 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 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 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b. 干热灭菌 160-170℃ ;1-2h
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 燥的物品( 玻璃器皿)
c.高压蒸汽灭菌 100kPa 121℃ 15-30min
通常用于培养基的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为湿热灭菌法,其优点有三: 1、湿热灭菌时菌体蛋白容易变性; 2、湿热穿透力强; 3、水蒸汽变成水时可放出大量热增强杀菌效 果,因此,它是效果最好的灭菌方法。
微生物(microorganism)
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 细胞结构的等生物。
例:酵母、霉菌、细菌、放线菌、病毒和小型 原生动物等等
微生物的利用: 抗生素;酒;腐乳;污水治理……
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
一、大肠杆菌(E. coli)
兼性厌氧的肠道内的共生菌群
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供机体利用; 产生大肠杆菌素,抑制肠道致病菌和 腐生菌滋生。
2.灭菌及消毒:无菌操作台用超净紫外灯和过滤风灭 菌;桌面及人手用酒精棉球消毒
3.操作时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封口膜,另外三指持三 角瓶,左手拿培养皿并打开上盖的一边,在酒精灯火焰旁 操作.
4.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灼烧灭菌
5.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 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 基,造成污染.
革兰氏阴性菌
作为一种工程菌, 在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采用。 例:大规模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LB培养基的配方
培养基成分 蛋白胨
酵母提取物
各成分的量 0.5g 0.25g
NaCl
0.5g
H2O
加至50ml
固体培养基的配制:每50ml 液体培养基添加1g 琼脂
琼脂? 凝固剂
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98 ℃以上熔化,44 ℃以 下凝固,常温下凝结成有弹性的凝胶。
平板划线分离法
平板划线的操作
不能使用脱 脂棉,否则 容易吸水, 造成污染。
一旦划破,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 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
二是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 形成规矩的菌落,菌落会沿着划破 处生长,会形成一个条状的菌落。
单菌落
进行恒温培养时,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恒温培养时,培养基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 形式蒸发,倒放培养皿会是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留 在盖上;如果正放培养皿,则水分形成的水滴回 落到培养基的表面并且散开。如果培养皿已形成 菌落,则菌落中的菌会随水扩散,菌落相互影响, 很难再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的目的。因此, 恒温培养时,培养皿必须倒置。
LB液体培养基——细菌的扩大培养 LB固体培养基——细菌的划线分离 封口膜:既通气 又不使菌进入
(二)倒平板
灭菌后的培养基在无菌操作台上倒入4个培养皿中,倒 后立即置于水平位置上,轻轻晃动,使培养基铺满平皿底 部,待凝,使之形成平面
培养皿壁上 不能沾有培 养液,否则 容易污染。
注意事项: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60 ℃左右时,才能用来 倒平板
(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a. 煮沸消毒法
b. 巴氏消毒法:如牛奶的消毒
c. 化学药剂消毒:酒精、氯气、石碳酸、煤
酚皂溶液等
d. 紫外线消毒
(2)灭菌
① 概念: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 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② 方法:a 灼烧灭菌 b 干热灭菌 c 高压蒸汽灭菌
a.灼烧灭菌
注意适用范围
微生物的接种工具 (接 种环、接种针)或其 他金属用具直接在火 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
(三)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
将斜面上培养的大肠杆菌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液体 培养基中,使其在37℃摇床培养12小时。
注意事项: 1.火焰旁从斜面上用接种环取菌; 2.取菌前接种环要用酒精灯灼烧 灭菌,冷却后方能取菌; 3.取菌后封口膜和棉塞复原.
(四)大肠杆菌的划线分离
分离方法: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
固体培养基:菌落
☆ 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 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 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液体培养基:
表面生长
均匀混浊生长
沉淀生长
(三)无菌技术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无菌技术 的四个方面(参看教材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