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跨文化管理研究的层次分析与时间演进——文献综述
跨文化管理英文文献阅读报告

跨文化体验、战略激励和和雇主的雇佣偏好:一个基于新兴经济领域的探索性研究摘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研究中,似乎还没有关于自我复杂度、战略激励和组织过程之间关系的研究。
在前面的两个研究中,探究了具有跨文化体验和没有跨文化体验的潜在被雇佣者的自我复杂度,它是通过组织的战略激励促成雇佣者绩效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者在包含40个来自新兴经济领域的组织的样本中发现,在加纳公司,雇佣者更偏爱能够促进他们战略动机实现的具有跨文化体验的雇员,本文还讨论了对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体验雇佣选择自我复杂度科技的、社会的、全球的、经济的变革影响组织的战略动机和绩效。
这导致了雇主更加急切的寻找具有能使生产和目标增长最优化能力的人。
对发达经济中的组织来说,具备跨文化体验的雇员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国际化的体验促进了新技术、发明的获得和信息的传递,具有跨文化阅历的雇员能够提供全球化的领导才能来帮助组织成功。
尤其在新兴经济中,具有跨文化体验的雇员更可能帮助组织融入全球市场、学习新技术、提供合法性,这样的雇员被认为具有促进组织目标实现个性特征。
尽管个性在国际商务和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中很重要,尤其是在非洲,但是却几乎没有人研究过雇员个性与雇主绩效之间的关系。
这块研究空白也许要归因于学者的无兴趣、评估数据的难度和非洲人对心理现象研究的偏见。
为了填补这个空白,研究者研究了自我复杂度、一种类型的人格特征、雇主的动机和雇佣偏好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作者对雇主是否会依据潜在雇员的自我复杂度来决定雇佣感兴趣。
自我复杂度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自我的若干方面和若干方面的独立性。
高自我复杂度的员工会有多重自我,而低自我复杂度的员工自我方面较少。
自我复杂度不同的人回个组织带来不同的好处。
举例来说,高自我复杂度的人也许能够承受压力工作的情况而低自我复杂度的人却不能;高自我复杂度的人相较于自我复杂度低的人,已从先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角色、活动和关系中积累起更多的经验。
跨国公司在华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管理的文献综述

跨国公司在华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管理的文献综述文化差异和文化管理的内涵概述孙永波在《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20xx)论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生活的作用日趋明显,如何适应跨文化管理的新趋势,促进文化融合成为跨国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他分析了文化差异对跨国经营管理的影响,识别文化差异,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他认为,文化不是一个个体特征, 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
不同的群体、地域或国家的程序互有差异, 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理程序是在多年的生活、工作、教育下形成的, 具有不同的思维。
可见,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价值观念、信念、态度、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另一个群体的显著特征。
由于国际公众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相互沟通上的困难,一般称之为跨文化差异,即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距离。
[1]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林超群在《跨国公司的跨文化冲突领域管理》(20xx)中认为跨文化管理就是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对处于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并据此创造出公司独特文化的管理过程。
跨文化管理的中心任务是解决文化冲突。
在跨国公司或合资企业中,其管理的对象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举止和工作生活习惯等,因而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这就是跨文化冲突。
[2]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荷兰管理学专家和荷兰文化协作研究所所长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xx75)是有关跨文化分析模式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理论。
xx68 年和xx72年, 霍夫斯泰德对分布在40个国家和地区的xx.6万名IBM员工做了两次研究, 在大量的调查数据中, 霍夫斯泰德教授试图找出能够解释导致大范围内文化行为差异的因素。
霍夫斯泰德选择了五个重要维度来讨论文化对组织的影响, 分别是权力距离、不确定因素、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女性化、长期观短期观,为跨文化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跨文化管理概要课件

02
数字化技术助力跨文化管理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企业加强跨文化沟通与合作,如远程视频会
议、在线协作工具等,提高跨文化管理的效率。
03
培养跨文化管理人才
企业将更加注重培养具有跨文化背景和视野的管理人才,以适应跨文化
管理的需求,推动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对跨文化管理的认识与理解
文化差异认知
未来个人在跨文化管理中的发展与提升
持续学习
01
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跨文化知识和技巧,包括语言学习、文
化习俗了解等,以增强个人的跨文化管理能力。
开放心态
02
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价值观,避免
文化偏见和歧视。
实践经验积累
03
通过参与跨文化项目、海外工作等方式,积累跨文化管理的实
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
深入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包 括价值观、沟通方式、决策模式 等,是实施跨文化管理的基础。
管理策略调整
跨文化管理要求管理者根据文化 差异调整管理策略,以适应多元
文化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促进文化融合
通过跨文化培训、建立文化敏感 度和尊重多样性的方式,促进不 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实现组织内
部的和谐共处。
跨文化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
跨文化沟通障碍与解决方法
01
解决方法
02
03
04
增加文化了解:通过了解对方 文化背景、价值观、礼仪规用简单、清晰、明确的表达方 式,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语
句。
借助翻译工具:在跨国、跨语 言沟通时,可以借助翻译工具 或专业翻译人员,解决语言障
意义
有助于企业应对全球化挑战,提升企 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内部 多元文化融合,以及推动企业可持续 发展。
跨文化管理课件教案讲义ppt

法律合规
人力,企 业需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以避免 法律风险。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员工需求、期望和激励 方式存在差异,企业需制定针对性的管理 策略。
未来跨文化管理的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跨文化管理将更加依赖于数字化和智能化 手段,提高沟通效率和决策准确性。
详细描述
跨文化培训与开发是提升个体或组织在跨文化环境中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这 种培训通常包括文化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技巧培养等方面。通过系统的 培训与开发,个体或组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文化差异,提高在跨文化环境中的适应
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
04 跨文化管理的实践与案例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实践
跨文化沟通的技巧
01
02
03
04
尊重与包容
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念和 行为方式,包容差异,避免以
自己的标准去评判他人。
有效沟通
在沟通中注意语言和非语言信 息的传递,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地传达。
倾听与理解
倾听对方的意见和观点,努力 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情感,避免
误解和冲突。
建立信任
通过真诚的交往和合作,建立 起相互信任的关系,降低文化
响深远。
文化冲突的产生
价值观冲突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或组织可能持 有不同的价值观,导致在决策和行为 上产生冲突。
沟通障碍
由于语言、符号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跨文化沟通中容易出现误解和冲突。
利益冲突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个体或组织可能因为利益诉求不 同而产生冲突。
制度冲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章和制度 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在跨国经营中产 生制度上的冲突。
跨文化管理第二章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

跨⽂化管理第⼆章跨⽂化管理理论和实践跨⽂化管理第⼆章跨⽂化管理理论和实践2.1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的6⼤价值取向理论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认为,⼈类共同⾯对6⼤问题,⽽不同⽂化中的⼈群对这6⼤问题的观念、价值取向和解决⽅法都不尽相同。
正是这种不同体现出这些群体的⽂化特征,从⽽可以描绘出各个⽂化群体的⽂化轮廓图,⽽将不同的⽂化区分开来。
他们提出的这6⼤问题是:(1) 对⼈性的看法;(2) ⼈们对⾃⾝与外部⾃然环境关系的看法;(3) ⼈们对⾃⾝与他⼈之关系的看法;(4) ⼈的活动导向;(5) ⼈的空间观念;(6) ⼈的时间观念。
克拉克洪与斯乔贝克从⾃⼰的研究出发,指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在这6⼤问题上有相当不同的观念,⽽在这6⼤问题上的不同观念则显著地影响了他们⽣活和⼯作的态度和⾏为。
2.2 郝夫斯特的⽂化维度理论⽂化维度理论是跨⽂化理论中⾄今最具影响⼒的⼀个理论,由荷兰管理学者郝夫斯特(Hofstede,1980,1991)提出。
通过对各国IBM员⼯对于⼤量问题的答案进⾏统计学上的因素分析,郝夫斯特发现有4⼤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民族⽂化对雇员的⼯作价值观和⼯作态度的影响。
1980年,他在《⽂化的后果》⼀书中发表了该研究的成果。
这4⼤因素或4个跨⽂化维度是:(1) 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益);(2) 权⼒距离(⼈们对社会或组织中权⼒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3) 不确定性回避(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4) 事业成功与⽣活质量(追求物质还是强调⼈际和谐)。
20世纪80年代后期,郝夫斯特⼜重复了10年前的研究,但这次包括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总数超过60。
这次的研究不仅再次证实了这4个跨⽂化维度的存在,同时⼜发现了⼀个新的维度,即:(5) 长远导向与短期导向(着眼于现在还是放眼于未来)。
该研究的结果发表在他1991年出版的第⼆本书《⽂化与组织》中。
2.2.1 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郝夫斯特将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定义为“⼈们关⼼群体成员和群体⽬标(集体主义)或者⾃⼰和个⼈⽬标的程度(个体主义)”。
跨文化管理的发展

•成 型
跨文化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
美国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跨文化管理的发展
原因
l 二战后美国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
时的屡屡受挫;
l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
企业管理的成功。
跨文化管理的发展
美国的问题
l 美国的管理理论在本土大获成功; l 照搬到其他国家很难取得成功; l 对异国文化差异的迟钝以及缺乏文化
跨文化管理的发展
跨文化顺应论
1999年比利时语用学专家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 中提出了语言顺应理论。
由于跨文化顺应涉及到学习与忘却两方 面, 还由于陌生人文化身份与个人特征与 异文化的各种力量存在冲突, 因此陌生人 的跨文化经历并非一帆风顺, 可能忘却或 干脆抛掉一些旧的文化习惯。
跨文化管理的发展
郝夫斯特的文化维度理论
10年后 郝夫斯特又重复了此前 的研究,不仅再次证实了这4个跨文 化维度的存在,同时又发现了一个 新的维度:
(5) 长远导向与短期导向
跨文化管理的发展
舒华兹的十大价值/需要导向理论
舒华兹在1992年提出了十大价值/需 要导向理论,内容如下:
(1)权利
(6) 普遍主义
跨文化管理的发展
小结
上述跨文化管理的文化维度系统, 把文化分解成易于辨识的要素特质,为 人们提供了观察不同的国家文化差异性 的“坐标系”,使人们在跨文化管理的 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文化维度来认识 不同国家文化差异,处理文化冲突。
跨文化管理的发展
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即在跨文
化条件下克服任何异质文化的冲突,
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探讨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企业面临着机遇的同时,也接受着严峻的考验。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当前跨国企业在跨文化管理领域的发展现状,对国际企业进行跨文化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对跨文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管理的步骤和具体内容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得出了结论:国际企业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扩张过程中主要会遇到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组织二元文化的问题;解决国际企业文化差异和组织二元文化问题离不开跨文化管理;跨文化管理本质上是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塑造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渐进过程,管理过程进行步骤有讲究,步骤的实施内容需要具体实际可行。
关键词:知识经济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文化差异组织二元文化目录1 引言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3 文章结构框架 (1)2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2)2.1 文献综述 (2)2.1.1 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研究综述 (2)2.2 概念界定 (5)2.2.1 国际企业 (5)2.2.2 跨文化管理 (5)3 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的相关论述 (5)3.1 跨文化管理经营中的现状及其必要性 (6)3.2 国际企业面临的跨文化管理问题 (8)3.3 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的策略分析 (9)4 总结与展望 (10)4.1 研究总结 (10)4.2 不足与展望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Abstract (15)1 引言引言部分首先叙述课题论文的选题背景,提出本文所研究的问题,然后阐述论文的写作结构框架。
1.1 问题的提出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变革发展,国际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开始处于领先地位,国际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成功实践,也使得国际企业管理经验指导推动企业经营发展推进之余,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浅谈中西管理思想史的差异及取向

浅谈中西管理思想的差异及我国管理思想未来发展取向摘要: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管理思想也经历一段长期的发展历程,并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革新,由于各国所处社会背景和国情的不同,在管理的思维和理论上也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性,尤其是对于我们国家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差异性就尤为明显。
本文将通过探讨中西管理思想发展的历程,并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差异性存在的原因,探索我国管理思想未来发展取向。
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管理领域将会更多的臵于国际这样一个大的整体的环境中进行思考,面临的将是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和风险,这就难免使管理遇到的问题更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
如何根据我国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吸收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加大与我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融合,促使管理效用最大化以及加快管理整体的优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今后发展中,我们要加强对管理思想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并不断从各个层面加以完善,推进我国管理思想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实现优化,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中西管理思想的发展任何管理思想都是在不同的社会发展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都与其特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对社会各方面进行管理研究和探索所形成的经验和理论。
什么是管理思想?管理思想是人类在其管理活动中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而总结出来的有关有效管理的各种观念,主张和知识。
①中西方管理思想也是经历相当长的发展时期,在东西方各自所特有思想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都是人类在管理思想中所形成的思想的结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一)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历程: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起源于18世纪,随着英国产业革命的发展,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工厂制度,进入工业革命的进程。
随着机器,电力的发展,工厂的数量和规模得到扩张,如何对工厂进行有效管理这一问题被越来越多管理者所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管理的思想的萌芽,由于管理者认识上的局限性,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大多是来源于一些片段的积累,管理的形式也多是经验性的总结,管理思想不够系统全面,也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