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与审美。

合集下载

审美与人生的关系作文

审美与人生的关系作文

审美与人生的关系作文
《审美与人生那点事儿》
哎呀呀,要说审美和人生的关系啊,那就像是面包和果酱一样,谁也离不开谁。

就拿我上个月去逛街买衣服这件小事儿来说吧。

我走进一家服装店,那里面的衣服真是五花八门啊!我一开始看到一件超级花哨的衣服,上面印满了各种大花朵,颜色鲜艳得吓人。

我当时心里就想:“哇塞,这也太夸张了吧!”但店员却说这是当下最流行的款式,很多人抢着买呢。

可我怎么看都觉得这不是我的菜呀。

然后我又继续挑,看到一件素素的白色连衣裙,款式很简单,但是穿上特别显气质。

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站在镜子前左看右看,越看越喜欢。

这时候我就明白了,审美这东西真的很神奇,它能让我在众多衣服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件。

我觉得啊,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这审美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我们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到我们选择的朋友、追求的梦想。

审美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如果我们的审美很糟糕,那可能走的路也会扭曲变形;但如果我们有好的审美,那人生就像是走在一条美丽的花径上,充满了惊喜和美好。

你看,就这么一件买衣服的小事,就能让我们体会到审美和人生紧密相连呢。

所以啊,咱可得好好培养自己的审美,让人生也变得美美的哟!嘿嘿!。

人生的价值和审美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和审美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和审美的价值1.人生的价值(1)概念:人生价值是人生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价值“具体”在人生观领域中表现。

在一定意义上,人生的价值是人生的意义,评估人生“价值量”大小,可以理解人生的意义如何,理解人生意义大小。

Ps: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

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

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

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

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2)人生价值的价值量大小人生价值的价值量大小,由人生价值目标的境界及实现程度来决定。

是否与社会总理想目标相一致,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了多大贡献决定了社会成员个体的人生价值,价值量的大小,社会成员个人人生价值与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目标格格不入。

如果态度上对实现社会总价值目标采取消极不合作或背道而驰。

势必造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被主流社会评价为低价值,无价值、甚至负价值,自己的人生理想,要么丧失实现条件,要么备尝人生的艰辛和苦难,经过艰苦卓越的奋斗之后才能实现。

(3)人生价值的确定及价值量的增减人生价值的确定及价值量的增减,也是个人人生拼搏的结果。

社会关系和社会总价值目标对社会成员个体人生价值的制约,不应理解为个人人生的“宿命”。

人生价值观上的宿命论是神秘的力量主宰与唯物史观不可同日而语。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关系对人生价值制约,强调人生的受动性,十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生价值的创造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没有人的积极拼搏,进取有为精神,就不能获得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生。

人生价值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个人只有满足社会需求,才能获得自我生存的有利基础。

审美与人生的四种境界

审美与人生的四种境界
第三等级——“道德的境界”。人在这种境界中,以对万物一体相通的领悟作为自己精神追求的最高目标,作为自己“应该”做之事而为之奋斗不已。
第四等级——“审美的境界”。“审美的境界”属于“高级的主客体融合”,它包摄道德而又超越道德、高于道德。在“审美的境界”中,人不再只是出于道德义务的强制(尽管这是一种自愿的强制)而做某事,不再是为了“应该”而做某事,而完全处于一种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自然而然的境界之中。
这四种境界在个人实际的人生中,彼此的关系是极其错综复杂的。一般地说,人往往是四种境界同时具有。大概不会有人低级到完全和禽兽一样,只有“欲求的境界”,而没有丝毫更高的境界;也不可能有人只有最高的“审美境界”,而无饮食男女之事的“欲求的境界”。事实是,各种境界的比例关系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境界也不同。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可以是这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另一个民族、另一个时代,可以是另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例如,有的民族和时代的文化以科学的“求实境界”占主导地位,有的民族和时代的文化则以“道德境界”或“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而且,个人境界的高低层次之分,并不等于就是判定一个民族的文化高低之分,其间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
一、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只有在审美中,才能彰显真实的的自我
二、审美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只有在审美中,才能确证自我的创造才能和精神自由
三、审美活动有助于从整体上全面提升人生境界。人生有多重境界,如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天地境界等等,而审美境界是人生境界中比较高层次的一种,通过审美活动,使主体的精神得到升华的同时也得到重组和塑造,他将以新的姿态重新返回现实并改造现实。
人生的四种境、价值的高低标准和 人生在世的“在世结构”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等级。

审美与人生

审美与人生

审美与人生
审美是指对于美的认知和感受能力,是人类独有的意识体验。

在人生中,审美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首先,审美能够给予人们极大的愉悦感。

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能够在人们情绪低落时给予心灵慰藉。

无论是欣赏一幅画作、听一曲音乐,还是沉浸在大自然风光之中,美都能使人感到快乐和舒适。

其次,审美有助于提升人的情商和思维能力。

通过审美,人们可以学会欣赏他人的艺术作品,了解别人的思想感受。

这有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和社交技巧。

同时,独特而精致的艺术作品能够要求人们去思考抽象问题,从而激发人们的思维能力。

最后,审美也是人生中的一种修养,是一种人文素质。

在审美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自我内心的探索、对于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于人类文明的认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采取审美的视角去欣赏和评价生活中的各种元素,对于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个人修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审美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应该时刻注重审美,通过欣赏美的艺术作品和生活元素,来提升自我修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获得人间至美的享受大快乐。

论艺术与审美对人生的意义

论艺术与审美对人生的意义

论艺术与审美对人生的意义审美对人生有什么意义?审美对人生意义:将人生的痛苦当作一种审美现象进行观照,同时也就意味着是一种从艺术的视野而不是从道德评价的视野来观察和感悟生命的审美的人生态度。

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对人性中存在的友情、亲情、爱情的审美,不断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的人们提供心灵的慰藉,满足他们因为物质丰富而带来的心灵空虚。

能够从人生的风浪中,变得成熟,或许这样的人生才算真正的有意义,能够真正做到这些的人才算真正的活过。

审美的特点1、直觉性审美感受的直接性、直观性是整个审美过程,在直接的感知中进行;在审美中对审美对象从全局整体上而不是支离破碎地感知;审美感官愉快不是先有理智的思考和逻辑的判断而是直接产生的,在美的欣赏中无须借助抽象的思考,便可不假思索地判断对象的美或不美。

2、审美情感以审美认识判断为基础,构成审美特点之一,也是美感与快感的主要区别之一。

快感是生理机体的舒适感觉,不需要以审美评价基础,在本质上是物质性的。

凡是与审美判断有关的情感都属于精神范畴。

审美情感是一种精神的愉悦,不是物质情欲的发泄而是人的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

审美的意义在于,通过提高人们的审美理解力,使人们更好地把握美的意义,更充分地意识美的潜在意味,以达到丰富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更有审美价值的目的。

也可以说,人生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审美而发现的,也是通过审美而得到理解的。

在此,审美是一种感性的自由活动,它既是对悲观主义的克服,又是对乐观主义的补充与超越。

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让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大至天体、宇宙、精神世界,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作品也同样具有传播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审美可以促进人们对于无穷宇宙和繁复多样的自然现象的探索和追求。

三、生活为艺术提供了创作的源泉1、为什么说生活是提供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答: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

以审美和人生为话题的作文

以审美和人生为话题的作文

以审美和人生为话题的作文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审美似乎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谈论美,却很少真正去思考审美对于我们人生的深刻意义。

审美,其实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鉴赏,也不是那些只存在于博物馆和画廊里的名贵作品。

它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又不可或缺。

它是我们对一朵花绽放瞬间的惊叹,是我们对街头艺人悠扬歌声的陶醉,是我们对夕阳西下那一抹余晖的留恋。

记得有一次,我独自一人去了一个小镇旅行。

那个小镇并不出名,没有繁华的商业街,也没有热闹的旅游景点,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宁静和美丽。

我沿着小镇的青石街道漫步,两旁是古朴的木质房屋,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

有些房屋的门窗已经褪色,却依然散发着一种古朴的韵味。

突然,我看到了一扇窗户,窗户上挂着一块淡蓝色的窗帘,微风拂过,窗帘轻轻飘动。

那一瞬间,我被那扇窗户吸引住了,它就像是一幅画,一幅简单却又充满诗意的画。

我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个小广场。

广场上有几个孩子在玩耍,他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在广场的一角,有一位老人正在卖自己编织的手工艺品。

那些手工艺品并不精致,甚至有些粗糙,但每一个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我拿起一个用草编织的小蚂蚱,细细端详着。

老人笑着对我说:“小姑娘,这蚂蚱虽然比不上城里卖的那些漂亮玩具,但也是我用心编的。

”我看着老人那双充满皱纹却又无比温暖的手,心里涌起一股感动。

在他眼里,这些看似平凡的手工艺品就是美的,因为它们承载着他的心血和对生活的热爱。

离开广场后,我走进了一家小咖啡店。

店里的装修很简单,几张木质的桌椅,一面墙上挂着一些老照片。

我点了一杯咖啡,坐在窗边静静地品味着。

这时,窗外下起了小雨,雨滴打在窗户上,形成了一道道水痕。

我看着窗外的雨景,突然觉得这一刻无比美好。

咖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雨滴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而我则是这场音乐会唯一的听众。

在这个小镇的一天,让我对审美有了新的认识。

美,并不在于事物的外表有多么华丽,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用心去感受它所蕴含的情感和故事。

审美趣味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审美趣味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审美趣味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有人喜欢轻音乐,有人喜欢摇滚;有人喜欢书画,有人喜欢弹琴;有人喜欢宅居,有人喜欢户外。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喜好,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社会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不同的审美趣味决定了不同的爱好,不同的爱好决定了不同的追求,不同的追求塑造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具有相似审美趣味的人,会不约而同的聚集在一起。

最喜欢观察那些看起来特立独行,看起来格格不入的人。

在我看来,他们或许有不合群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他们只会和自己谈得来的朋友去倾诉。

幸运如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虽死无憾;居里夫妇,携手共拓物理界的新篇,也让人艳羡。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曲高和寡,只因自觉清高,不惜与凡人为伍,更不屑俗世烦扰。

陶潜清高,隐居东篱下;梵高自傲,生命普奇画;更有朱自清,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

他们都是因为有不同的审美,不同的追求,才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文化瑰宝。

真正的审美人生写作素材

真正的审美人生写作素材

真正的审美人生写作素材
1.美丽是每个人的梦想,我们追求美丽,讨厌丑陋。

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丑陋的,但事实上,我们都有一些丑陋的特征。

然而,当我们把这些特征变成优点时,我们就能真正变得美丽。

例如,有人说我的眼睛太大了,但是当我们关上眼睛时,真正的美就在里面。

另一个例子是皮肤。

有些人认为皮肤太黑了,但实际上这反而使我们更加引人注目。

因此,当我们承认自己的丑陋特征并将其变成优点时,我们才能变得真正美丽。

2.人们总是在追求美好的生活,希望能够享受到完美的审美。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真正的做到这一点。

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不那么美好。

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审美人生并不是没有困难和问题的。

相反,它是有困难和问题的,但却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和问题,追求着真正的美好生活。

所以,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不要让它们打败我们,而要克服它们,追求我们真正想要的美好生活。

3.当我们长大,我们会得到一个真正的审美人生。

我们会变得更加挑剔,我们会喜欢艺术和美丽的东西。

但是同时,我们也会变得更加心灵手巧,能够从创造性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我们将学会如何使用我们的审美来表达我们的想法,而不是只去消费美丽的事物。

这样的生活将富有创意和丰富多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与审美
哲人说,人生三重境界。

一位作家将这三重境界用一般充满禅机的语句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审美的魅力
丰富多彩的审美现象源自人的审美活动,而审美活动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它包括对世界与对自身的一种理解,也包括对某种行为方式的认同。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

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

由于审美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因此很多人会认为,审美只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其他动物中不存在审美。

其实不然,人们对动物是否存在审美这一行为的推测,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的思维所左右,而并不是真正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因此难免存在偏差,也很难说审美仅为人类所特有。

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

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

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审美,研究审美,更应从高层次上进行探讨,即着重审人性之美。

我们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是这种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

人的审美追求,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在于使这世界因为有我而变得更加美好。

这是和谐审美观的基本观点。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审美需要美感距离。

懂得审美的人,总是追求一种恰到好处的美感距离。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需保持一定的距离。

好的美感距离,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官能得到极大调动而饱受美感享受,审美态度庄重而不轻佻,审美情趣受到陶冶而不沉湎。

好的美感距离,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会保持完美良好的印象,难以忘怀。

这种距离,是一种不远不近、不即不离、不轻不重的理想审美距离。

在如何把握审美距离方面,我们不妨向英国首相丘吉尔学学。

他有一次遇到好莱坞一号美女费雯丽,不禁被她迷人的美貌所吸引,出神地看她。

此时,当有人叫他与费雯丽更靠近一些时,他却说:我在欣赏上帝的艺术品,需保持距离。

丘吉尔作为政治家政绩卓著,作为军事家战功显赫,但想不到他在审美方面也如此内行,真叫人钦佩。

二:审美人生观
人生价值观因为人不同的世界观而产生的不同的对人生的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评价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

儒家和道家的审美和人生。

儒家美学所具有的宏深的哲学基础,使其践行表达充满自信。

从审美语言的运用来说,儒家既不怕形成片面的迂执,也不怕信息传达造成流失,相反,从
孔子到其后学都不遗余力张扬语言的作用。

他们鼓励心有所怨,便发而刺上;心有块垒,即吐而为快。

《诗经》之“国风”、“小雅”,屈原的“离骚”之辞,司马迁的《史记》,杜甫之诗,韩愈、柳宗元之文都把心灵、人格的崇高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心灵、人格的极度推崇,乃是东方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儒家的“心”是一种感应中获得的主动之心。

它不以物我分割为前提,却以心象含物为机缘,从而人类社会即是可感性自然的延伸,又是感应性主体的类的扩大。

社会的理想化也就成了人格化、心灵化;自然的素朴存在也被观念巧妙织入情性之网,使其灾异变故都可察人伦风化。

至此,儒家美学臻于最完善的心灵功效。

唯人至上,唯心至上,不慕鬼神,不道虚无。

以道德化、理想化的人推行于现实,从而对于塑造中华民族健康、进取、丰富的心魂起到巨大的制约作用。

与儒家美学不同,道家从对自然、虚无、有形之物、功名利害的发展转化过程来谈人生哲理。

《老子》二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法则,自然是元始、无的指代,从无到有是一个过程。

而一切已有形名的存在,又总是有自否定的因素潜伏于其后,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按道家的观战,凡事很难永久不变,要想长久,必须依从自然,致力于无为,载营魄抱一,知雄守雌。

老子的哲学蕴含着十分深奥的道理。

从意识、经验的旨归上讲,老子是反理性的。

从宇宙的空、无、大着眼,守身为本,随用为道,所奠立的是一种神妙莫测的智慧型哲学观。

这种观念冲击了儒家的切近现实的狭隘,可使人的心意为虚不为实,至于事态的变化则谋求穷尽自然之理,发挥出一切事理因素(有形的与无形的)的作用。

但它的弊害也是明显的:由于老子只是微言大义,后人不能深得奥妙,只一味守柔抱雌,向原始的、无所为的一极努力,只能造成自行消解的无序平衡状态。

所以,庄子对老子的哲学有所改造。

一方面,庄子主张变无用为有用,致力于远大的作为;另一方面,不舍细小幽微的事理,从其自然的法则进行开掘,使人的作为在经久的运作中达到出神入化境界。

与道家这种把人化入自然的旨归相比,西方用理性分解自然的观念是笨拙可笑的。

三:审美对人生价值的作用
审美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

审美是通过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来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构建健人格,最终达到内在精神与外在世界的完美统一。

一位哲人说,人生三重境界。

一位作家将这三重境界用一般充满禅机的语句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重境界表明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什么就是什么,就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孩看到皇帝赤身裸体参加大典游行时,喊出“真”话一样,那是童言无忌,是直白的表露。

第三重境界表明人虽经历沧桑,仍怀赤子之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这是返老还童之正直。

而第二重境界表明随着年龄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是单纯的水,为人处世也讲究个“曲”字。

从方式上说,审美在提高人生境界方面具有直接性的特点。

所谓直接性,即审美的过程直接涉及到对生命的思考和观照。

这种直接性的特征表明,人生境界的提高在审美过程中就可以直接
完成。

也可以说,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也就是人生境界提高的过程因此,审美在提高人生价值,人生境界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是一种人生价值追求,美源于生活,源于对事物的审美感知,源于人心灵深处的体验和无限创造力。

对美的追求就是我们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完善我们的审美观对我们的人生价值追求,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积极的升华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