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设计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一)目的>化学毒物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毒性效应的基本试验。
奉实习的目的是学习急性毒性试验的实验设计原则,学会经口灌胃技术、随机分组方法,掌握主要的LD50计算方法和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二)原理>选择健康的实验动物,根据体重按随机分组的方法,依据LD50计算的设计原则将动物分成数个染毒组。
一次或24h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了解动物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中毒死亡的特征以及可能的死亡原因,观察受试物毒性反应与剂量的关系,求出半数致死剂量(LD50),并根据LD50值将受试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三)内容>1.健康小鼠或大鼠的选择,性别的辨认。
2.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方法。
3.受试化学物溶液的配制。
4.小鼠和大鼠经口灌胃操作技术.5.毒性体征的观察、LD50计算和毒性分级※<(四)材料和试剂>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或大鼠若干只。
2.器材灌胃针(大鼠、小鼠适用)、注射器(0.25,1.2,5m1)、吸管(0. 1,0.2,0.5,1,2,10ml)、容量瓶(10,25,50ml)、烧杯(10,25,50ml)、滴管、电子天平(感应量1/10000g)、动物体重秤、外科剪刀、镊子。
3.试剂受试物(由指导教师自定),苦味醒酒精饱和液,o.5%品红溶液或其他染色剂.※<(五)操作步骤>1.健康动物的选择。
2.性别辨认。
3.动物称重、编号和分组;(1)称重;称量大、小鼠体重的秤,其感应量需在0.1g以下,并经过校正。
称量时注意轻抓轻放动物,避免激惹,等动物安静后记录体重读数,以g表示。
(2)编号:以染色法编号。
用苦味醒酒精饱和液为染料。
以黄色为个位数号码,红色为十位数号码。
一股以头部为1号,按顺时针依次右前肢为2号,右腰为2号,右后肢为4号,尾根部为5号,右后肢为s号,左腰为7号,左前肢为8号,后背为9号,10号为在头部染红色标记,11号在右前肢染红色和黄色标记各一,依次类推。
兽医毒理学亚硝酸钠急性毒性实验报告

兽医毒理学亚硝酸钠急性毒性实验报告饲料中过量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可引起动物急慢性中毒,并可氧化饲料中正常存在的还原性营养成分,造成动物健康损害及生产性能降低,因此,我国饲料卫生标准对猪、鸡配合饲料中亚硝酸钠允许含量作了严格规定。
但目前我国还未制定鸭饲料亚硝酸盐允许量卫生标准,有关鸭亚硝酸盐中毒的试验研究报道亦较少,本试验研究了亚硝酸钠对肉鸭的急性毒作用,测定了亚硝酸钠对肉鸭的半数致死量,以便为鸭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诊断、慢性毒性试验及制定其饲料允许量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及分组49日龄雌性樱桃谷肉鸭48只,体重2.22士0.15kg,随机分成8组,每组6只。
剂量按等比级数(比值为1.2)设计,分别按每公斤体重给予动物117.2、140.7、168.8、202.5、243.0、291.7、350.0、420.0mg亚硝酸钠。
1.2材料1.2.1亚硝酸钠分析纯,105℃下干燥2h,备用。
1.2.2载体饲料采用武汉天龙饲料公司提供的樱桃谷肉鸭配合饲料,该饲料亚硝酸钠本底含量为清中CRE和BUN含量差异都不显著(P>0.05)。
说明在幼猫饲喂鸡肝的3个月内,鸡肝中的高含量维生素A还不会对幼猫的肾脏构成影响。
a淀粉酶对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着重要作用,食物成分的变化可以影响胰液中酶的含量,如果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增加,胰液中的胰淀粉酶活性增加以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在本实验中,对幼猫饲喂90天后,鸡肝组幼猫血清中的Amy含量显著比猫粮组要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这可能是由于鸡肝组日粮中大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每公斤大米碳水化合物含量为0.759kg[4])造成的。
正常情况下,葡萄糖以聚合物糖原的形式在体内储存,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水平维持在一个比较小的变动范围之内。
肝脏是调节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其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及糖异生作用以调节血糖水平,使其保持相对稳定。
当肝功能受到损伤,血清中的葡萄糖会显著升高。
亚硝酸盐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亚硝酸盐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一、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及其中毒症状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两者还能相互转化,其主要存在于一下几个方面:1.蔬菜,尤其是不新鲜的蔬菜中会大量转化生成该物质2.肉类和蛋奶制品中不合理的添加亚硝酸盐做为发色剂和防腐剂3.土壤和水体,含氮化肥的过量使用,畜牧业生产中,动物粪便的不当处理等直接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高剂量的亚硝酸盐会产生很大的毒性,成人摄入0.2~0.5g即可引起中毒,3g即可致死,亚硝酸盐中毒发病急速,一般潜伏期1~3小时,中毒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紫绀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
头晕、头疼、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烦躁、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水产品的亚硝酸盐急性毒性实验2.1中华绒螯蟹幼体将在养殖场购得的中华绒螯蟹暂养两周之后,挑选几只平均体重为3g左右的个体,并且在试验进行之前的24小时停止喂食。
根据概率单位法,等对数间距设计5个亚硝酸盐浓度组;随机选取同等数量的幼蟹放入不同浓度的养殖池中,使亚硝酸盐随着呼吸从腮进入体内;经观察,幼蟹在中毒之后,运动量明显减少,反应更加迟缓,附肢僵硬,身体翻转并伴有抽搐的行为。
([1]洪美玲.水中亚硝酸盐和氨氮对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毒性效应及维生素E的营养调节[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2.2红鳍东方鲀在养殖场选购体重为9.5~9.8g的红鳍东方鲀,放置在实验室内10m2的养殖池内,一个月后,随机挑选体格健壮,且无伤病的红鳍东方鲀用作试验,并在试验前24小时停止喂食。
根据概率单位法,参考预实验(以10倍之差设计5个浓度组,求出全致死浓度,以及全不致死浓度)确定亚硝酸盐急性试验浓度区间,在区间范围内,设置7个亚硝酸盐浓度组;随机选取同等数量的鱼体放入不同浓度的养殖池中,使亚硝酸盐随着呼吸从腮进入体内;根据观察,约在2小时之后有鱼出现中毒症状,鱼背鳍树立,过后行动逐渐变慢,呼吸急促,个别昏迷,趴卧于槽底;死亡鱼体腹部膨胀,眼部充血,体色变淡,鱼体尾部弯曲,身体僵硬。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分类法2023年

附件14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急性毒性分类法Acute Oral Toxicity Acute Toxic Class Method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急性毒性分类法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安全性毒理学检测。
2试验目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是评估化妆品原料毒性特性的第一步,通过短时间经口染毒可提供对健康危害的信息,作为化妆品原料毒性分级和标签标识以及确定亚慢性毒性试验和其他毒理学试验剂量的依据。
急性毒性分类方法用较少的动物逐步试验,不用计算受试物精确的LD50数值及可信限范围,可以直接确定受试物的急性经口毒性及其分类。
3定义3.1急性经口毒性acute oral toxicity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物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3.2经口LD50半数致死量medium lethal dose经口一次给予受试物后,引起实验动物总体中半数死亡的毒物的统计学剂量。
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物的重量(mg/kg或g/kg)来表示。
3.3限值剂量limit dose受试动物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上限剂量(2000mg/kg或5000mg/kg)。
4试验的基本原则本方法的原则是在使用最少动物数逐步进行试验,以获得受试物的急性毒性分类所需的充分结果。
受试物按规定的剂量经口给予一组实验动物,每一步使用3只单一性别的动物(通常为雌性)。
一个步骤中动物是否存在与化合物相关的死亡率将决定下一个步骤,即:-无需进一步测试;-同一剂量水平再做3只动物;-在高一级或低一级剂量水平剂量另做3只动物。
5试验方法5.1受试物受试物应溶解或悬浮于适宜的介质中,建议首选水,其次考虑使用植物油(如玉米油)或其他介质(如羧甲基纤维素、明胶、淀粉等),制成溶液、混悬液或乳浊液。
对非水介质,应了解其毒理特性,否则应在试验前先确定其毒性。
每次经口染毒液体的最大容量取决于实验动物的大小,对啮齿类动物所给液体容量一般为1mL/100g,水溶液可至2mL/100g。
实验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实验⼆经⼝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经⼝急性毒性试验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毒理学实验⼆经⼝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的1、掌握实验动物分组⽅法2、测定LD50的试验设计原则3、⼩⿏的经⼝灌胃技术⼆、试剂和材料1、实验动物:(1)动物品种:健康成年ICR⼩⿏,体重18g~22g(2)样品来源:⾸都医科⼤学实验动物部2、器材:注射器(1ml)、灌胃针头、烧杯、吸管、容量瓶、烧杯、棉签、动物秤。
3、试剂:敌敌畏(1400mg/ml)、苦味酸染液(标记⽤)。
三、实验内容1、健康实验动物的选择和性别鉴定选择健康的雄性⼩⿏(健康标准:⽑顺、⽑顺、⽆分泌物、反应敏锐。
动物出现圆圈动作可能为中⽿炎,废弃。
)肛门与⽣殖孔距离:⼤者为雄性,⼩者为雌性2、实验动物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选择体重在18-22 g 的⼩⿏,采⽤随机分组的⽅法(动物按体重分为⼏个体重段,再从每个体重段分出各组动物),每组10只⼩⿏,⽤黄⾊的苦味酸饱和液标号1~9,10号⼩⿏不标记。
3、受试化学物溶液的配制(1)确定灌胃量:0.1ml/10g(2)确定最⾼给药量,计算溶液浓度,估计给药总体积(3)药品称量及稀释4、⼩⿏灌胃技术左⼿固定,右⼿持灌胃器,插⼊动物⼝腔,沿咽后壁徐徐插⼊⾷道,深度为⼝腔⾄剑突的距离。
5、毒性体征的观察和LD50计算(1)毒性体征的观察:染毒后注意观察⼩⿏中毒的发⽣、发展过程及死亡数和死亡时间按表格记录动物体征及出现时间,记录死亡情况及时间,观察期为30 min(2)LD50的计算:a 、实验各组剂量的确定:设5组,每组雌雄动物各10只。
剂量组距 d 为:1lg lg d 0100--=组数LD LD组数:各组死亡率:数相邻两组对数剂量之差:最⼤剂量的对数 P d :X )P P (d 21X lg 150i i k i i k LD ∑++-=)lg 96.1(lg lg 95%:1)P 1(P dlg 50501-50LD S LD ni ni LD S i i ±--=∑可信区间:实验动物数。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实验室动物毒性试验,它通常用于评价新化合物、生物制品等物质的毒性,以及评估安全使用剂量的潜在结果。
这篇文章将介绍经口急性毒性试验的背景、方法、注意事项和限制。
背景方法经口急性毒性试验通常使用小鼠、大鼠、兔子或其他哺乳动物,动物必须年龄相似、体重相当且健康状态良好。
实验中使用不同剂量的测试物质来确定它们在动物体内的毒性。
通常,实验中使用的剂量量较低,但有时也会使用较高的剂量以便观察更加严重的毒性反应。
其实验流程如下:1.选取合适且健康的实验动物,检查其体内和体外健康状况;2.确定实验剂量,并将物质以食物、水、灌胃管等方式交予动物口服;3.观察动物的外观、行为和症状,记录观察结果;4.在一定时间后继续观察动物,在必要时应用适当的护理;5.按照实验协议的规则处理动物,以确保其安全。
注意事项在进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剂量: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剂量,以确保所测试的物质不会对动物造成过度毒性反应,且可以解释毒性的分级。
2.采取恰当的动物保护措施:对于实验过程可能造成疼痛或不适的情况,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例如提供充足的饮水、合适的饲料和温度环境。
3.保证实验数据质量:为了确保实验数据质量,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跟踪记录、分析数据,并确定实验的有效性以及物质毒性分级的准确性。
限制虽然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有效的毒性评估方法,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只能评估物质对动物的急性毒性反应,而对于慢性毒性、免疫毒性或生殖毒性等长期影响,它并不能提供完整的信息。
此外,每种动物特征不同,对物质的敏感程度也会不同,因此难以将实验结果适用于不同品种的动物和不同的物质评估。
因此,除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外,还需要完善其他的毒性评估方法以更准确地评估药物、化学物质和其他物质的毒性。
急性经口毒性实验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急性经口毒性实验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国内外的农药管理机构在对农药进行安全评价时,农药的急性毒性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研究实验哺乳动物在不同接触途径(口腔、皮肤、呼吸道、眼睛)下对农药的中毒反应,来推测该农药对人类、家畜等的毒性大小,从而为安全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农药制定指导性文件。
急性经口毒性的概念急性经口毒性(acute oral toxicity):机体一次或24h内多次经口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最长14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和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目的1)求出致死剂量及其他急性毒性参数2)观察中毒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情况,初步评价毒物的毒效应特征3)为其他毒理试验提供接触剂量和选择观察指标的依据4)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急性经口毒性的参数半数致死剂量:LD50实验要点(一)健康实验动物的选择和性别鉴定。
(二)实验动物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方法。
(三)受试化合物溶液的配制。
(四)小鼠灌胃技术。
(五)毒性症状的观察和LD50计算。
国际通用的几种急性经口毒性实验方法传统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多采用霍恩氏法和改良寇氏法。
我国过去普遍采用的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大体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死亡率剂量反应要求为正态分布的,其中概率分配图解法和寇氏法(Karber)较为常用;另一类是不要求为正态分布的(非正态分布),查对有关表格即可得到LD50值,如霍恩氏法(Horns)等。
目前中国主要采用三种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方法,分别为霍恩氏法、序贯法(up-and-down procedure)、概率单位法(Miller and Taninter’s method)。
具体方法可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670-2017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第2、3、4部分内容。
美国EPA农药登记推荐的方法是OPPTS 870.1100,实际内容与OECD 425 (up-and-down procedure)一致。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2.3.1.1 目的(1)检测消毒剂对实验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和强度。
(2)为亚急(慢)性毒性等试验提供剂量选择的依据。
2.3.1.2 实验动物小鼠或大鼠任选一种,雌雄各半。
小鼠体重18g~22g,大鼠体重180g~220g,根据不同的计算LD50方法,选用适当的动物数量。
2.3.1.3 试验分组如应用概率单位-对数图解法计算LD50,随机分为5个~6个剂量组。
通常最高剂量组的动物死亡率应≥90%,最低剂量组动物死亡率应≤10%。
可先以较大的组距较少量动物进行预试,找出其粗略致死剂量范围,然后再设计正式试验的剂量分组。
2.3.1.4 操作程序(1)动物的准备:试验前,一般禁食过夜,不限制饮水。
(2)受试物的配制:常以水或食用植物油为溶剂配制成溶液,或采用0.5%羧甲基纤维素配制成混悬液。
灌胃给予受试物的最大容量,小鼠不超过0.2ml/10g体重,大鼠不超过1.0ml/100g体重。
(3)染毒方法:用灌胃方式将受试物一次给予动物。
若受试物毒性很低,一次灌胃容量太大,可在24h内分成2次~3次给予,其总剂量作为一日剂量计算。
(4)染毒后观察动物的中毒表现和死亡数及死亡时间,并对死亡动物和观察期满处死动物进行尸体解剖,肉眼观察,发现有异常的组织或脏器,尚需进一步作组织病理学检查。
观察时间14d。
2.3.1.5 LD50的计算方法根据给受试物后14d内的各剂量组动物死亡率计算LD50(半数致死剂量)。
2.3.1.5.1概率单位-对数图解法:(1)根据各剂量组动物死亡率,从表2-9 中查各组的概率单位。
因死亡率为 0% 和 100%的概率单位,与所试动物数有关,故需另在表2-10中查找。
例如:对死亡率为45%的概率单位,可查表2-9。
先在表的左侧纵标目上找到 40,而后在表的上行横标目处找到5,两者交叉点处的4.87,即为45% 的概率单位。
又如:某组用 10 只实验动物,如果全部存活(死亡率为0%),查表2-10,其概率单位为 3.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硝酸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是评估化学物毒性特性的第一步,通过短时间经口染毒可提供对健康危害的信息。
试验结果可作为化学毒性分级和标签标识以及确定亚慢性毒性试验和其它毒理学试验剂量的依据。
2、此实验为设计性实验,通过此试验应学会化学物急性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程序,并且掌握进行试验设计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与试验条件。
3、熟悉实验动物的饲喂技术及基本要求,掌握实验动物灌胃的技能,学会LD50及其可信限的计算方法。
4、通过本试验获得受试化学物的半数致死剂量,并描述试验过程中实验动物的各种反应及可能的靶器官。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
实验试剂: 苦味酸, 酸性品红,水,动物饲料
实验动物与仪器:小白鼠、灌胃针、天平、饲养室、烧杯、容量瓶、吸量管、手术剪、托盘、镊子等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动物选择与管理:选择50只,2-3月龄,体重在
18-22g的健康小鼠,小鼠重量相差在10%以内。
2.实验管理: 实验前动物先适应饲料和环境4d。
适应期
间和试验期间雌雄分笼饲养,染毒前4小时小鼠必须
空腹,染毒后继续禁食2-4h,染毒期间饮水不限。
3.实验条件:饲养室温度控制在22±3ºC,相对湿度在
30%-50%之间,无对流风,昼夜各半。
4.实验动物染色与分组:用黄色3%-5%苦味酸,0.5%酸
性品红对动物进行染色标记,黄色和红色分别代表个位和十位。
动物分为左、中、右三区,左上肢、左中部和左下肢分别表示1、2、3或者10、20、30,以此类推。
50只动物分成随机分5组,分别为A、B、C、
D、E每组10只,且雌雄各半。
5.剂量设计与剂量分组(见下表):查阅文献得知小鼠
LD50为200mg\kg.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粒状结晶或粉末,无味,易潮解,有毒,水溶液呈碱性,在水中溶解度为82g/100ml。
相对密度(水=1g/cm3):2.17g/cm3;熔点:271℃;沸点320℃(分解)。
将亚硝酸钠溶于水中,动物按10ml\kg给药,得到的受试物浓度C=剂量/10(ml/kg)。
6. 灌胃处理:开始做实验时,开始染毒前3小时禁食,早上8点一次性对动物进行灌胃。
以后每天对小鼠进行正常的饲料喂养。
灌胃量(mg\kg)=最初的体重(g)*小鼠灌胃容量(10ml\kg)*各组亚硝酸钠的浓度(mg\10ml)
体重-灌胃表
7.试验周期与观察:实验持续一周时间,染毒后每天下午6点观察一次,记录各方面指标的变化。
以A组动物体重变化为例子设计下表,其他组类推:
体重变化表
8.一般体征观察指标:示例A组
9.死亡动物情况
死亡动物记录表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记录
LgLD50=Xk-d/2(pi+p(i+1))
95%可信限(CI)=lg¯¹(lgld50±1.96*Slgld50)
六、实验结论
确定受试物毒性的分级,可能作用的靶器官,并描述出靶器官的变化
七、注意事项
1.灌胃针要插正确,防止戳破食道,对小鼠造成伤害
2.喂养小鼠时,注意每天清洁小鼠的排泄物,保持小鼠的生
活环境清洁,尽量减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