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之道
中医夏季养生之道

中医夏季养生之道
夏季是一个炎热的季节,常常会使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失调,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中医养生注重与季节律动相适应,夏季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调理:夏季气温高,人体内湿气易积聚,因此要少食用油腻、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食物,多喝绿豆汤、薏米粥等清热解毒的汤品,同时要注意适量补充水分,多饮绿茶、菊花茶等具有清热解暑的饮品。
运动锻炼:夏季运动应以轻松为主,如晨跑、散步、瑜伽等,避免在烈日下大量运动,预防中暑和疲劳。
同时可以选择在森林、山间等环境中进行运动,有助于清肺润燥,促进身体健康。
精神调节:夏季阳气旺盛,容易使人情绪波动较大,影响心理健康。
中医建议要保持心情愉悦,多听音乐、欣赏自然风景,避免生气、烦躁等情绪。
穴位按摩:夏季可按摩足三里、太冲等穴位,有助于调整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此外,还可以选择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进行调理,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总之,中医养生注重顺应季节变化,夏季养生要注意清热解暑、调理情绪、适度运动等方面,从而保持身心健康。
- 1 -。
夏季养生口诀

夏季养生口诀
1. 夏季养生要记牢,西瓜就像大冰窖,清凉降火赛仙草。
2. 夏日炎炎似火烧,绿豆汤是个宝,解毒祛暑像神药。
3. 夏季莫要火气高,苦瓜好似清凉哨,降火排毒有一套。
4. 夏暑闷热像蒸笼,凉拌黄瓜像凉风,爽口开胃乐无穷。
5. 夏天养生别乱搞,莲子心是个小钢炮,清热安神呱呱叫。
6. 夏日骄阳似火烤,冬瓜堪称大水桶,利水祛湿好得不得了。
7. 夏季养生有诀窍,酸梅汤像魔法药,止渴开胃真奇妙。
8. 夏天气温热辣辣,荷叶像把小绿伞,泡茶喝了爽歪歪。
9. 夏天别让暑气缠,薄荷就像小冰弹,清凉醒脑超简单。
10. 夏季养生别犯难,西红柿像红脸蛋,防晒抗氧化不一般。
11. 夏暑犹如大烤箱,百合好似白月光,润肺安神心不慌。
12. 夏天养生有妙方,绿茶就像绿精灵,提神消暑有力量。
13. 夏季热得像火塘,芹菜像绿色魔杖,降压通便响当当。
14. 夏日养生不迷茫,薏仁如同小海绵,祛湿消肿超在行。
15. 夏天的热像火浪,海带好似黑绸带,补碘软坚超棒呆。
16. 夏季养生别胡来,金银花像金铃铛,清热解毒好运来。
17. 夏暑好似热魔头,荸荠像个小白球,清热生津解烦忧。
18. 夏天养生讲门道,猕猴桃像绿毛怪,维C满满真可爱。
中医夏季养生之道介绍

中医夏季养生之道介绍中医夏季养生之道介绍核心提示:-->一、中医夏季养生之道首先,夏日饮食重清热、解毒、健脾、整胃,不妨多吃些可以消暑解渴。
人们应晚睡早起,使情志愉快,心中没有郁怒,使体内阳气能够向外宣通开发,这就是适应夏季,保护长养之气的道理。
祛暑湿,重饮食调节。
夏季气候炎热,暑热当令,心火易于亢盛,一般情况下,饮食上宜用清心泻火、清暑之物,如西瓜、绿豆、赤小豆、苦瓜之类,夏至以后,阴气渐重,人们不适合在夏季吃太过寒凉的食物、饮料而伤了脾胃,引起腹泻。
因此,可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饮以祛暑化湿,调整脾胃功能。
夏天易上火需调养心神。
中医刘学谦认为夏属火,与心相应,夏季心火易于旺盛,病人动辄上火发怒,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
要求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
还有就是,我们在特别闷热的晚上洗一个温水澡,这样是可以防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发生着凉感冒的。
因为许多人在家里晚上都待不住,许多人到了夏季的夜晚就特别的喜欢在街上纳凉甚至深夜,我们要知道这是不好的习惯,以后不能再这样做了,慢慢的变成好习惯吧。
二、夏季养生汤谱1、苦瓜排骨汤材料:苦瓜500克,排骨400克,葱段、姜片、绍酒、盐、味精适量。
做法:将苦瓜去瓜蒂、去瓤,切成块;排骨洗净切小块。
锅中加清水适量,烧开,放入排骨煮去血沫,捞出洗净。
锅上火,放入排骨、清水,用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后放入葱段、姜片、绍酒,改用小火烧至排骨熟烂,再加入苦瓜同煮约10分钟,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苦瓜有清热解毒,明目,补气益精,止渴消暑的功效。
苦瓜排骨汤气味苦甘、清润,具清暑除热、明目解毒的功效,是夏季清热降火佳品。
2、苦瓜青滚咸蛋汤材料:咸鸭蛋2个、苦瓜600克、生姜4片切丝状。
做法:咸鸭蛋去壳留蛋液,取蛋黄切碎;苦瓜洗净,薄薄削去瓜皮,再薄薄削出青嫩部分的瓜肉,并成条丝形状。
在镬中加入清水1250毫升(约5碗量)和姜丝,武火滚沸后,下咸蛋黄碎、瓜青至刚熟,下盐、油,再徐徐推入蛋液至均匀便可。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篇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篇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黄帝内经里的夏季养生之道,这可太有意思啦!夏天一到,是不是感觉热得慌?别急,黄帝内经告诉咱,这时候得顺应天时。
呢,得晚睡早起,可别赖在床上不起来哟。
为啥?因为夏天白天长,晚上短,咱们也得跟着大自然的节奏走。
还有啊,心情得舒畅,别动不动就发脾气。
天气热容易心烦,咱得学会给自己降火,心里头清凉了,这夏天也就没那么难熬啦。
饮食方面也有讲究哟!多吃点新鲜的蔬菜水果,那些油腻辛辣的东西就少吃点吧。
特别是冰凉的东西,可别贪多,不然肠胃可要闹脾气啦。
夏天出汗多,得多喝水补充水分。
但也别咕咚咕咚猛灌,得慢慢喝,让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
出门的时候,别忘了防晒。
大太阳底下晒久了可不好,容易中暑还伤皮肤。
找个阴凉地儿,或者打把伞,保护好自己。
晚上睡觉也得注意,别整夜吹着空调,小心着凉感冒。
窗户开点缝,让新鲜空气进来。
呢,夏天养生就是要让自己舒舒服服、健健康康的。
跟着黄帝内经的智慧走,准没错!第二篇嘿,小伙伴们!咱们又见面啦,今天来唠唠黄帝内经里夏季养生的那些事儿!夏天来了,是不是感觉精力都没那么旺盛啦?别担心,这有办法!黄帝内经说啦,夏天要“使志无怒”,就是别让自己老是生气发火,开开心心的,心情好比啥都重要。
睡个好觉也很关键哟!虽然可以晚睡点,但也别太晚,不然第二天没精神。
早上早点起来,活动活动,一天都有劲儿。
再说说吃的,夏天可别胡吃海塞。
多吃点清淡的,像绿豆汤、西瓜,既能解暑又对身体好。
那些大鱼大肉的,稍微控制控制。
运动也不能少,但别在大太阳底下剧烈运动,容易虚脱。
可以选在早晚凉快的时候,散散步、打打太极,出出汗,排排毒。
还有哦,夏天湿气重,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被褥啥的多晒晒,别让湿气缠着咱们。
出门在外,注意防暑降温。
如果感觉头晕不舒服,赶紧找个凉快的地方歇歇。
咱们好好养生,过一个清爽又健康的夏天,咋样?跟着黄帝内经的指引,一起行动起来吧!。
中医的夏季养生观

中医的夏季养生观中医的夏季养生观2022在夏季,人体顺应自然界气候变化神气饱满,情绪外向,新陈代谢最旺盛。
这时候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比较强盛,总体上显现出夏季“万物华实”的特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医的夏季养生观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的夏季养生观1一、夏季的气候特点夏三月,指农历四月至六月,阳历六月至八月。
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
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
《素问·四气调神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蕃,即茂盛;秀,即华美。
意思是说在夏天的这三个月中,阳气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充分交合。
期间清气充实,是自然界万物生长最茂盛、最华美的季节。
夏季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这其中既有内陆地区的干燥酷热,又有沿海地区潮湿闷热。
但夏季的天气绝不是用一个热字可以概括了的。
我国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这段时间里,特别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常常是大雨和暴雨的集中期;并且各种灾害性天气,例如雷电、冰雹、雷雨大风、洪涝、干旱、台风等也都多发生于此时。
因此,内地夏季几乎都有一个以湿热交蒸为特点的阶段,不仅气温高而且雨水多、湿度大,最为潮湿闷热。
中医把这一阶段称为长夏,人们容易感受暑湿之邪而犯病。
二、夏季人体的生理特点在夏季,人体顺应自然界气候变化神气饱满,情绪外向,新陈代谢最旺盛。
这时候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比较强盛,总体上显现出夏季“万物华实”的特点。
人体夏季的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气血运行旺盛。
夏季主阳就,乃阳升极之时,阳气盛、气温高,充于表,人体阳气运行畅达于外,气血趋向于体表。
二是津液外泄。
夏季炎热,易使人体腠理开泄、津液外泄,出汗量增多明显多于其他三季,同时尿量相对较其他季节减少。
三是心通于夏。
人体心脏与夏季相应,心脏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气血旺盛,运动畅达,汗液排泄增加,阳气充,浮于外,功能活动亦加强,精力充沛。
夏季养生之道

夏季养生之道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
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肌体表面。
大家应该都多少知道一点夏季养生之道,这样才能更健康的度过整个夏季。
下面就让店铺告诉你夏季养生之道,欢迎参阅夏季养生之道夏季养生重点:调养心脾“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阳气充盛,阴气内敛,而人则处在天地之气交汇之中。
”专家表示,从农历来看,夏季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的这三个月时间,中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
“这个季节,人的各项生理功能,即‘阳气’,都处于最旺盛的状态。
因此中医认为,夏季应以养护阳气为主。
”从中医五行学说和脏象学说的角度来看,“夏天属火,与心相应,而心主血脉,又主神志”;同时,“长夏又属湿,湿易伤脾”,因此,夏季养生的重点便在于“调养心脾”。
养心:气郁体质,可用陈皮理气专家说,“暑气入心”,天气炎热时,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
“中老年人对高温天气的适应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因此夏季应以宁心安神为要务。
具体而言,就是尽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过喜、过怒、过于惊恐、过于悲伤、过于思虑等情志的刺激。
”“面色苍暗、多愁善感、情绪低落、胸闷不舒、经常叹息,这些都是气郁体质者常见的表现。
”专家表示,此类体质者多属“肝郁气滞”,盛夏时症状尤其明显,应以理气解郁、祛暑化湿的方法调理。
“陈皮有疏肝解郁、芳香化湿、行气健胃的特点,因此气郁体质者在夏季除保持愉悦乐观、平和宁静的心情外,还可用陈皮、冬瓜煲鸭肉或鸡肉、猪肉食用,也可吃些淡水鱼类,酌加姜、葱、陈皮、豆豉、蒜蓉等芳香调料清蒸或焖炒。
”养脾:清淡饮食,少吃冰镇食品夏季的另一个养生重点便是“养脾”。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而湿邪最易损伤脾气。
“夏季健脾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肥腻、刺激、烧烤、油炸之品,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不食腐烂变质食物,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法之夏季养生小常识:未病先防关于未病先防,在暑热天气也同样重要。
因为夏季闷热潮湿,机体抗病能力相对薄弱。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大致意思是,针对炎热夏季,在起居上,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精神方面应主动调节情志,避免过怒烦躁,避免情绪抑郁,保持神清气爽。
此时在饮食上,要注重健脾益气,少食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鱼、蛋、奶、西瓜、黄瓜、冬瓜、玉米、豌豆等。
此外,酸味收敛,可固护体表,防止出汗过多伤气损阳,故可多选用酸味食物,如杨梅、草莓、西红柿、酸梅汤、豆类及其制品;咸味食物则可帮助机体补充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以防汗多损伤心气,故应及时补充。
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夏日食姜也是“春夏养阳”理论的实际应用。
夏季,人们常常感觉暑热难耐,大汗淋漓,有些人在这个时期长时间地待在空调房间中,这不利于身体健康。
有研究指出,如果人体长期生活在空调制造的冷环境里易损伤人体的“卫表之阳”和“肺阳”,则易患夏令感冒、咳嗽、哮喘,如果原本就有此类疾病的人就更易加重这些疾病的冬天发作机会;而夏令过度贪食冷饮冷食,易损伤脾胃之阳,以致诱发胃痛、腹泻。
因此,此时养生应当顾护体内肺脾阳气,使之保持旺盛充沛,才能维持夏日健康不病,也才能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所以要注意不宜长期处于低温空调环境,不可过度贪食冰镇冷饮等。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既是一种有效的治病方法,也是养生保健的一种方式。
因为只有在夏季抓住有利时机,作最好的治疗,减轻或根治慢性疾病,才能更好地保护正气,保持健康长寿。
冬病夏治是来源于中医理论的一种疗法,冬病就是所谓在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疾病,这种疾病往往可以在夏天疾病缓解期的时候进行治疗,来减少在冬天或者春天发作次数、缓解发作的程度,所以叫冬病夏治。
《黄帝内经》夏天养生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
冬至重病。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季的三个月即三月到六月,这称得上繁荣秀美,天地之气交合(即阴气向上,凝而为雨,阳气向下,地面升温适合动植物生长),万物都开花结果。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晚睡早起,不要抱怨白天太长,气温太高,是心神意志不去恼怒,使自己精神与自然一样勃勃生机,也要出去走走,不要只待在凉爽的地方,就像外面有自己喜爱的事物,想去看看。
这是顺应夏天的节奏,养生的办法。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
冬至重病。
如果不顺应这个趋势,就会伤及心脏,秋天就会发作痎疟(这个病说法不确定,应该是夏天阳气不足,导致阴气重,体质变寒,吃凉拉肚子,天冷关节疼,冬天冻手冻脚之类的各种季节性疾病),促进生长的阳气就会不足。
冬天到了就会得重病。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易发的疾病有哪些?
1、伤心则病心气虚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 无华、动则多汗出、甚至虚脱,失眠多梦、心虚易惊, 尿黄少,舌尖红,脉细数或细弱。
2、仲夏善病胸胁:夏季炎热时节多见心脏疾病。 3、长夏善病洞泄寒中:夏季湿热盛行时节多见严重的腹
泻等脾胃虚寒的病证。 4、俞在胸胁:夏季热胜伤心,多在胸胁部表现出来,出
☺人与四时气候息息相关
春温、夏热 秋凉、冬寒
人与天 地相参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顺四时而 调神养生
☺走进千古经典——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 提出顺应四时而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 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 病。”
五、夏季食养宜忌
(一) 宜减苦增辛——苦味入心,过多食用则心火盛
克制肺金,导致伤肺病证;宜适当增加辛味, 资助肺金,保持阴阳平衡。
夏不食苦
冬吃萝卜夏吃姜
(二)
用热远热——在炎热的夏季要尽量远离热性的 食物,以免滋生内热。
如羊肉、狗肉、白酒、榴连、荔枝、肉桂、干 姜、韭菜、大枣、桔子、烧烤类食物等。
夏季的气候特点
[夏三月] ➢农历的四、五、六月,从立夏至大暑的三个月。共含有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蕃秀] ➢形容夏季万物生长茂盛的自然景象。 ➢昼长夜短,气候炎热,雨水增多,万物繁茂。
万物华实
二、夏季养生的具体方法
(一) 夜卧早起——调整作息时间 宜清晨早起,以顺应夏长的特点。 宜增加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
夏季食养最难 谨防寒伤脾胃
水果粥
☺【思考一下】
➢ 根据中医养生理论,如何理解“冬病夏 治” ?
➢ 为自己制定一个夏季养生计划,并付诸行 动(最好有实施记录)。
结语:《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教人如何 治病的医学经典,更是一部教人怎样不得病 的养生宝典! 祝大家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美丽夏天!
实行夏时制
(二)
无厌于日、若所爱在外——不要厌倦白 天日长天热,增加室外活动时间。
夏日阳气旺盛,炎热的气候可以加速气 血运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三)
使志勿怒——调和情志,保持心情愉悦,避免 急躁发怒等不良情绪。
夏季火热炎上,急躁发怒易致肝气上逆,更容 易化火助热,使心火亢盛,会严重损害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
——夏季养生之道
长春中医药大学 张 焱
☺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探讨
一、《黄帝内经》关于四时养生的 基本原则
二、夏季养生的具体方法 三、夏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四、今夏气候特点与疾病特点 五、夏季食养宜忌
一、 《黄帝内经》关于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春夏属阳,人体阳气处于生发旺盛状态——补助阳气 秋冬属阴,人体阳气处于收敛闭藏状态——保护阳气
(三) 宜吃清凉性食物——清热解暑,益气生津。 如西瓜、香瓜、哈密瓜、葡萄、果汁饮料制品、
绿豆、海鲜类食品等。
注意补充水分
防止过食寒凉伤脾胃
(四)
夏季宜食补心之品——杏、 薤白、草梅、西红柿、麦类、 绿豆、莲子、五味子、百合、 乌梅、山楂、米粥类。
燕麦粥
绿豆汁或糕
莲子羹
酸梅汤 蔬菜粥
现胸前区疼痛、胸胁刺痛等。 5、煎厥:夏季烦劳伤阴,阴精竭绝无以制阳,导致昏厥
病证,甚则猝死。 6、现代空调病:人造寒邪侵袭人体损伤阳气,伤及心肺。
四、今夏气候特点与疾病特点
立夏至立秋前
特别提醒
气候特点——“大火 行”“寒气时至”夏季天气 炎热,并时有寒冷的异常气 候来袭。
疾病特点——“民病气厥心 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
(四)
使气得泄——要让身体合理出汗以散热。
夏季炎热,人体正常出汗能够泄热,促进代谢, 有利于身体排毒。
夏天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若出汗过多会导致 伤津耗气,要谨防“炅则气泄”。
三、夏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重视夏养长气:顺应天时使身体阳热之气充盛。 谨防失养伤心:违背夏季养长则伤心,甚至影
响到秋冬健康,可导致秋为痎疟,使秋养收气 不足,到冬天还会引发重病。 注意出汗要适度 防止暑邪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