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诗的春天教学设计
古诗《春天》教学设计

古诗《春天》教学设计
引言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研究古诗《春天》来帮助学生感受春天的
美丽,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通过活动和练,学生将
能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敏感性和热爱
- 研究古诗《春天》的内容和结构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
1.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或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畅想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2. 研究古诗:学生分组朗读古诗《春天》,并进行语音语调的
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分析古诗的结构和韵律。
3. 创作活动:学生根据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以《春天》为主题的小短文或古诗。
教师提供一些创作指导和范例,帮助学生展开思路和表达。
4. 分享和讨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伴,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作品的优点和改进之处,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
5. 展示和评选: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可以通过班级投票或教师评选的方式进行评选,给予学生表现突出的肯定和鼓励。
教学评估
- 学生的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程度
- 学生创作作品的质量和创新程度
- 学生对古诗《春天》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结束语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更深入地理解古诗《春天》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2024年诗歌《春天》教案

2024年诗歌《春天》教案诗歌《春天》教案1一、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2.运用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扩展想象。
3.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二、活动准备1、配乐朗诵的磁带,录音机。
2、大图书三本。
3、知识准备,幼儿多次观察过春天的景色,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三、活动过程:1、我眼中的春天。
老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幼:春天。
老师:那你知道春天有什么吗?幼:桃花,梨花,迎春花,柳树……师小结.老师:小朋友说的真好,春天有红红的桃花,白白的梨花,黄黄的迎春花,绿绿的柳叶,在池塘里看到了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小鱼也游来了,春天真美丽啊!老师把小朋友找到的春天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请小朋友听一听,诗歌里把春天说成什么?2、完整欣赏诗歌《春天》,初步感受春天。
⑴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幼儿第一次完整欣赏。
老师:诗歌把春天说成什么?幼:一本书。
幼:“是一本会唱歌的书”(孩子们总是把就近听到的先说出来,这是短时记忆的表现。
)老师:“还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哪个小朋友听清楚了?”幼儿没有反应老师:让我们用心仔细地听听。
(教师再诵读)幼儿这次先后回答出了:春天是彩色的'、会笑的、会唱的书,但是顺序还是错乱的,于是,我就按照诗歌的顺序,完整复述了一遍。
⑵第二遍完整欣赏。
重点突出彩色的书,会笑的书,会唱的书。
逐一出示三本书。
3、分段欣赏。
⑴欣赏第一段,理解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
老师: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你在春天看到了那些彩色的东西?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依次出现画面。
老师:春天还有那些东西是绿色的?幼:小草,叶子等等。
幼儿边看图书,边欣赏第一段。
⑵欣赏第二段,理解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
老师: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她还是一本怎样的书。
幼:会笑的书。
老师:是的,春天还是一本会笑的书,春天里谁笑了幼:小朋友,小草,小池塘……老师:小朋友为什么笑了?幼:……老师:小池塘为什么笑了。
幼:小池塘游来了蝌蚪,小鱼,所以笑了。
钱塘江春行江南春教学设计一等奖

钱塘江春行江南春教学设计一等奖1、钱塘江春行江南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1、理解、掌握两首诗的内容。
2、积累两首诗。
能力:1、体会七律读来琅琅上口的语言魅力。
2、了解想象、联想及对比等表现手法的艺术表现力。
情感:1、感受初春西湖特别的韵致和情趣。
2、感受江南春景和它所展示的深远、广阔而迷蒙的特有风情。
教学重点:1、体会七律读来琅琅上口的语言魅力。
2、了解想象、联想及对比等表现手法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1、感受初春西湖特别的韵致和情趣。
2、感受江南春景和它所展示的深远、广阔而迷蒙的特有风情教学准备:1、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两首诗的新译内容。
3、网上查找资料。
教学内容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策略说明一、揭示课题,资料交流媒体出示1、交流我们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信息交流)2、介绍诗人及其作品,了解诗人的风格。
1、学生交流2、介绍白居易和杜牧的生平及其作品通过交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二、学习古诗,感受情怀媒体演示1、学习《钱塘湖春行》,指导朗读2、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掌握重点词的意思重点掌握“云脚”、“乱花”、“足”等词的含义。
4、说说这四句诗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5、同样是描写西湖的景物,本诗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在描写西湖的.景物方面有哪些异同?6、体会本诗的写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7、背诵古诗《钱塘湖春行》1、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每一句的含义3、比较两首诗的异同4、掌握本诗的写法从比较中加深理解三、小组学习,掌握学法1、小组合作学古诗《江南春》(1)自由轻声读(2)理解重点词的意思(3)理解诗句的含义(4)体会本诗的意境2、集体讨论3、背诵古诗1、小组学习2、交流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四、比较阅读,拓展思维媒体出示1、朗读两首诗的新译文,评评看,这样译好不好?2、小组讨论3、大组交流1、对照阅读2、发表看法对照学习开拓思路教后感:自主学诗把两首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放在一起学习,是为了更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诗。
《春》教学设计15篇

《春》教学设计15篇《春》教学设计1一、情景引入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
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一)前两行——晴景、写今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
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托班春季古诗教案设计

托班春季古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诗词文化,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 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难点: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托班学生的古诗,如《春晓》、《梅花》等;2. 通过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3.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4.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古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 制作春季古诗的手工作品,如描绘古诗中的景象或制作古诗书签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与春天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2. 学习古诗:教师朗读古诗,让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味;3. 分析古诗:教师解释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4. 学生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古诗中的意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5. 制作手工:让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制作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美感和意境。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与春天相关的音乐和古诗朗读;2. 教具:准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手工材料等;3. 课堂布置:根据古诗内容进行课堂布置,营造春天的氛围。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古诗的反应,包括学生的听课情况、表现情况等;2. 收集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3. 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见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2.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情况;3. 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托班学生在春季古诗教学中感受到中国古诗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让他们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走进古诗的春天教学设计

《走进古诗的春天》教学设计【主题的确立】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歌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传承着几千年的文化精髓。
古代诗歌,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孩子们学习启蒙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学习古诗,可以让孩子们背诵一定的古代诗词,又可以学习汉字、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对落实新课标很有意义。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中描写春天的古诗占的比例较大。
这些诗词音韵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清新,含义深长。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自然,诵读古诗,让经典的古诗词不再只是简单的文字符号、晦涩的语句,而变成了春日里一幅幅迷人的图画,生动的影像,把中国源远流长的古诗词文化和大自然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感悟能力。
【学情分析】春天来临,阳光明媚,虫鸟唧啾,树木抽芽,百花绽放……一切令人赏心悦目。
自然界的这些变化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对于处在农村的学生来说,理解春天的古诗词并不困难。
五年级的学生对春天的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已经学会运用一定的方法自学古诗。
课前先让学生去搜集、整理课内学过的和课外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课上引导学生去诵读、感受、品味。
【设计思路】古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感情。
本节课,教师首先提前两周布置学生作好准备工作:到大自然观察春天,感受春天;要求学生利用书报、电脑等各种媒体搜集、整理有关咏春古诗词资料。
课上,采取全员参与,分组竞赛,再配以多媒体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本节课分五个环节进行:(一)背诵古诗;(二)吟出诗律;(三)诵准诗韵;(四)品读诗句;(五)赛诗会。
“读”是本次活动的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先让学生背诵春天的古诗,读懂诗意,感知春光的美丽,让学生品尝到大量诵读带来的甜美滋味。
《春》教案: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之一。
它是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季节,也是人们心情愉悦、充满希望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大自然将会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景象,世间万物都将以全新的方式去呈现。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中,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呢?一、学习春天的语言。
春天是一个美好而又神奇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了文学和诗歌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春季的诗歌来感受春天的气息。
他们可以学习到林徽因《采桑子·燕子来时新社》,南昌三味书屋的《春夜喜雨》等一系列诗歌和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这样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春天的美好和神奇。
二、观察自然界的变化。
春天是全年中最为多变的季节之一。
学生们可以在春天里观察到大自然的各种表现和变化。
比如,在这个季节里,花儿变得更加盛开,草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外,带着学生去河边、湖畔、山丘等地探索春天的变化也是很好的选择。
在这些地方,学生可以看到整个春天的美好、活力和神奇。
三、参与户外活动。
春天是一个非常适宜户外活动的季节。
在春天里,天气温暖而且舒适,所以适合进行各种户外活动。
学生们可以通过参与一些户外活动来感受春天的气息。
例如,野外旅行、露营、登山、自行车骑行等等,并且这些活动都非常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心肺能力。
四、进行艺术创作。
艺术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来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学生们可以通过绘画、音乐、摄影等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春天的情感。
此外,学生还可以创作一些有关春天的手工艺品,如书签、花环等等。
在进行这样的艺术创作的时候,学生可以深入体验春天的气息,从而更加理解大自然和春天的美好。
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就需要采取各种多样的方法。
我们可以从语言、自然、活动、艺术等方面为学生们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春天的内在美好。
小班简单古诗春天教案设计

小班简单古诗春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2. 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难点,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春天的图片、古诗《春晓》的课文、教学PPT。
2. 学生准备,学生自备小板凳,准备好听教师讲解。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美好世界。
教师播放春天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春天的美好景色,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学习古诗《春晓》。
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诗《春晓》的作者、背景等信息,然后朗读古诗,让学生听一遍。
接着,教师再次朗读古诗,让学生跟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3. 分组合作,理解古诗《春晓》。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6人,让学生合作理解古诗《春晓》的意境,然后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
4. 学生表演,展示古诗《春晓》。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表演古诗《春晓》,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表演者鼓励和肯定。
5.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师再次播放春天的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
6. 小组合作,创作春天的诗句。
将学生再次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创作春天的诗句,可以是对春天的赞美,也可以是对春天的向往。
7. 学生展示,分享春天的诗句。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创作的春天的诗句,其他学生可以进行点评和交流。
8. 教师总结,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总结和点评,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春晓》和春天的美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感受美好,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古诗的春天》教学设计
【主题的确立】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歌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传承着几千年的文化精髓。
古代诗歌,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孩子们学习启蒙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学习古诗,可以让孩子们背诵一定的古代诗词,又可以学习汉字、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对落实新课标很有意义。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中描写春天的古诗占的比例较大。
这些诗词音韵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清新,含义深长。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自然,诵读古诗,让经典的古诗词不再只是简单的文字符号、晦涩的语句,而变成了春日里一幅幅迷人的图画,生动的影像,把中国源远流长的古诗词文化和大自然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感悟能力。
【学情分析】
春天来临,阳光明媚,虫鸟唧啾,树木抽芽,百花绽放……一切令人赏心悦目。
自然界的这些变化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对于处在农村的学生来说,理解春天的古诗词并不困难。
五年级的学生对春天的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已经学会运用一定的方法自学古诗。
课前先让学生去搜集、整理课内学过的和课外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课上引导学生去诵读、感受、品味。
【设计思路】
古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感情。
本节课,教师首先提前两周布置学生作好准备工作:到大自然观察春天,感受春天;要求学生利用书报、电脑等各种媒体搜集、整理有关咏春古诗词资料。
课上,采取全员参与,分组竞赛,再配以多媒体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本节课分五个环节进行:(一)背诵古诗;(二)吟出诗律;(三)诵准诗韵;(四)品读诗句;(五)赛诗会。
“读”是本次活动的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先让学生背诵春天的古诗,读懂诗意,感知春光的美丽,让学生品尝到大量诵读带来的甜美滋味。
接着让学生吟出诗律、诵准诗韵,层层递进,学生在读中感觉春景的美感,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古诗文的音韵特色,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而形成语感。
品读佳句,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边读边想像春天的景色,感悟春境的美妙。
最后精心编排比赛的题目,通过比赛引发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将所学的春天的古诗自觉地归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促进诗句的积累和内化。
《走进古诗的春天》教案。